最近有幾位年輕嘅讀者,不約而同地問,應唔應該過嚟荷蘭讀書,然後搵工呢?
以「讀書」作為移居外地嘅方法,相比起其他途徑,例如較為熱門嘅投資移民,成本相對低好多,而且讀完書之後自己有多一個學位傍身,對於好多年青一輩又想出走嘅人來講非常合適。今次想同大家講一講當中嘅風險。
第一,有碩士學位≠搵到工。
...
最近有幾位年輕嘅讀者,不約而同地問,應唔應該過嚟荷蘭讀書,然後搵工呢?
以「讀書」作為移居外地嘅方法,相比起其他途徑,例如較為熱門嘅投資移民,成本相對低好多,而且讀完書之後自己有多一個學位傍身,對於好多年青一輩又想出走嘅人來講非常合適。今次想同大家講一講當中嘅風險。
第一,有碩士學位≠搵到工。
有留意開我文章嘅朋友,大多都會知道,荷蘭普遍教育水平較高。唔少大公司招聘嘅最低要求都要碩士畢業。講真,喺街度求其搵個年青人閑閑哋有一兩個碩士學位真係不足為奇。
能唔能夠搵到工,視乎個人能力、工作經驗、人際網絡等等。而且當人人都有差唔多學歷嘅時候,即使你係讀「神科」都唔擔保一定會搵到工。
第二,你容許自己喺荷蘭搵幾耐工?
喺荷蘭大專院校畢業之後,學生可以申請一年居留簽證 (orientation year visa)。唔少人喺呢一年時間入邊搵工。有人成功搵到全職,有人要先實習一段時間先至可以再搵到工。呢個時候你要問下自己:你經濟能力如何?你可以承受到幾耐冇收入而無止境地搵工?如果一年之後都搵唔到工,只能夠返香港,你又會點?
第三,唔係身邊所有人都會明白你嘅困境。
好多海外留學生(例如筆者)會選擇喺就讀期間不斷搵工,甚至係一邊返實習一邊返學。即使係身邊嘅同學,或者學校嘅老師,都未必會明白點解你要咁做。之前嘅文章提過,一般歐盟學生可以「延期畢業」,然後喺學校繼續註冊,用學生身份返實習。但係由於延期畢業對海外留學生來講成本非常高(繼續交學費),唔少歐盟以外嘅學生就會喺在學期間好努力咁返實習。
而有啲長期喺象牙塔嘅教授,亦都唔理解學生嘅苦況。我曾經遇過一位老師,非常離地,直情當住全班面話:「我後生嘅時候都唔需要返實習,真係唔明你哋而家班年輕人點解要咁博命⋯」
其實「搵到工」只不過係移居海外慢慢長路嘅起點。當你以為,搵到份工就可以放鬆一下嘅時候,千祈唔好咁快鬆懈。我見過有人幾經辛苦終於攞到大公司嘅合約,點知做咗一年多少少就俾人因為疫症裁員;又有人喺荷蘭兩三年之後,結果都要返去香港。
雖然困難重重,但成功留喺荷蘭嘅嗰一批人,生活都相當唔錯。做任何事都有相應嘅風險,唔可能一帆風順。希望大家作決定嘅時候都要考慮返自己能夠承受幾多壓力,量力而為。加油!
#荷蘭 #阿姆斯特丹
#海外移住 #海外生活
#歐洲 #移民歐洲
#留學 #留學生活
#香港人加油
簽證身份書延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限定版印度烤餅
有在追蹤我的IG或臉書的朋友,大概很清楚有一種食物,是以壓倒性的高頻率姿態,在我的貼文裡反覆出現。肯定有人以為是網路運算機制把舊文又翻出來吧?但真的不是。總是新的貼文,的確我又去吃了。那就是印度咖哩店的印度烤餅(Naan/ナン)。
在東京隨便一間小店裡吃到的印度烤餅,都比台灣的好吃。自從旅居到東京之後,印度咖哩店就成為我的心頭好,每隔一段時間,必然上門溫習。有幾次回台灣休假久了,想念起東京的食物,居然腦海浮現的是印度烤餅。
最近這十年,在日本,尤其是東京,日常飲食的陣容又增加了一個,那就是印度咖哩。根據地域情報雜誌的統計,2008年全日本印度餐廳的登記數是569間,十年後,已突破2200多間店,成長4倍。其中密集度最高的是東京。可見東京人真的愛吃印度咖哩和烤餅。
印度餐廳激增的原因,其一是十年來,日本赴印度做生意的企業增加了4.8倍,而同時來到日本從事IT產業的印度人也增多,交流頻繁下,帶動了大家對於印度料理的親近感。其二是就像華人在海外也會開中國菜餐廳一樣,印度人或尼泊爾人若想以開店的方式取得日本就業簽證,那麼咖哩店自然是不二之選。
在日本的印度咖哩店,老闆和店員不一定就是印度人,很多其實是尼泊爾人,或老闆是印度人,員工是尼泊爾人。因為對日本人來說,尼泊爾的知名度沒有印度來得高,所以為了辨識度,幾乎都歸類成印度餐廳。但現在有些店家的老闆,其實是日本人,聘用的員工才是外國人,原因是開印度咖哩店的成本,遠比開拉麵店還低,且競爭較小,何況東京人又那麼的愛。
說起印度,我在東京曾經短暫去上過源自於印度的瑜伽課。說也奇怪,在教室裡努力做著那些高難度的動作時,不由自主地就會開始想到印度咖哩與烤餅。為了等一下能吃到美味的咖哩烤餅,現在就努力撐過去,自己利誘自己。老師在前臺上凹來折去的,在我眼中,全變成廚師手上翻折的烤餅。
後來才聽說,東京流行起印度咖哩店和瑜伽的時興也有關係。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中,印度咖哩被視為健康飲食,同時與印度瑜伽變成一個套裝行程,很多人練完了瑜伽就去吃咖哩。
日本印度咖哩店的烤餅,特色是非常、非常的巨大。無論哪間店,這些巨大烤餅都有著同樣的形狀。水滴圓弧形,大到盤子放不下,尺寸占掉半張桌子。若沒有意外的話,也保證比你的臉大。第一次在日本吃到這種巨大的印度烤餅時,每個人都會網美上身,忍不住拿起烤餅靠近臉龐合照一張。那一刻感覺自己的臉真小,烤餅吃起來也減少了些罪惡感。
店裡的烤餅是吃到飽的。但哥要奉勸各位千萬不要動貪念。老闆常會看你快要吃完了,就好心問你要不要再續一片。當你吃完一片以後,還覺得意猶未盡,可是當第二片再上桌時,肚子裡的烤餅已經開始膨脹,結果第二片才吃幾口,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場酷刑。
我是在最近才知道,原來這種規格統一,水滴型的巨大烤餅,根本在印度或尼泊爾是沒有的。很多日本人去印度「尋根」想吃最正宗的大餅,結果怎麼也找不到。原來,巨大烤餅是為了日本人而發明的,只有在日本才能吃到。然而,很多日本人迄今仍不知道他們喜歡的巨型烤餅,其實是日本限定版。一個被日本網友,稱為是件「令人驚愕的事實」。
說起來,日本還真多這種當地根本沒有的「和製」異國料理。像是台灣沒有的名古屋「台灣拌麵/拉麵」或天津沒有的「天津飯」也是知名例子。我其實還滿喜歡這種越界發明的食物。台灣可以擁有四川沒有的四川牛肉麵;美國可以發明出日本沒有的加州創意壽司;印度巨型烤餅,當然也可以在印度以外的國家誕生。
身份是一回事,但出生地和生活地又是另外一回事。世界的融合永遠沒可能達成,所幸在食物上早已做到世界大同。至於哪裡製造的,都不重要。東西要好吃,生活得有趣,重要的是,你喜歡就好。
★本文收錄於張維中散文《東京直送》
更多你會有同感的文章,都在這裡:
【紙本書】 博客來 https://bit.ly/2SZudkZ
【電子書】 讀墨 https://bit.ly/2XGaSqx
走過震災的復興,走過史上第一次奧運的延期,
走在這座過度敏感的城市裡,
有時令人愛不釋手,有時困惑卻又難以脫離,
那一股自然而然的矛盾共存,正是東京的弔詭魅力。
#防疫閱讀書單
簽證身份書延期 在 Ally Blah Bla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有幾位年輕嘅讀者,不約而同地問,應唔應該過嚟荷蘭讀書,然後搵工呢?
以「讀書」作為移居外地嘅方法,相比起其他途徑,例如較為熱門嘅投資移民,成本相對低好多,而且讀完書之後自己有多一個學位傍身,對於好多年青一輩又想出走嘅人來講非常合適。今次想同大家講一講當中嘅風險。
第一,有碩士學位≠搵到工。
有留意開我文章嘅朋友,大多都會知道,荷蘭普遍教育水平較高。唔少大公司招聘嘅最低要求都要碩士畢業。講真,喺街度求其搵個年青人閑閑哋有一兩個碩士學位真係不足為奇。
能唔能夠搵到工,視乎個人能力、工作經驗、人際網絡等等。而且當人人都有差唔多學歷嘅時候,即使你係讀「神科」都唔擔保一定會搵到工。
第二,你容許自己喺荷蘭搵幾耐工?
喺荷蘭大專院校畢業之後,學生可以申請一年居留簽證 (orientation year visa)。唔少人喺呢一年時間入邊搵工。有人成功搵到全職,有人要先實習一段時間先至可以再搵到工。呢個時候你要問下自己:你經濟能力如何?你可以承受到幾耐冇收入而無止境地搵工?如果一年之後都搵唔到工,只能夠返香港,你又會點?
第三,唔係身邊所有人都會明白你嘅困境。
好多海外留學生(例如筆者)會選擇喺就讀期間不斷搵工,甚至係入邊返實習入邊返學。即使係身邊嘅同學,或者學校嘅老師,都未必會明白點解你要咁做。之前嘅文章提過,一般歐盟學生可以「延期畢業」,然後喺學校繼續註冊,用學生身份返實習。但係由於延期畢業對海外留學生來講成本非常高(繼續交學費),唔少歐盟以外嘅學生就會喺在學期間好努力咁返實習。
而有啲長期喺象牙塔嘅教授,亦都唔理解點解學生嘅苦況。我曾經遇過一位老師,非常離地,直情當住全班面話:「我後生嘅時候都唔需要返實習,真係唔明你哋而家班年輕人點解要咁博命⋯」
其實「搵到工」只不過係移居海外慢慢長路嘅起點。當你以為,搵到份工就可以放鬆一下嘅時候,千祈唔好咁快鬆懈。我見過有人幾經辛苦終於攞到大公司嘅合約,點知做咗一年多少少就俾人因為疫症裁員;又有人喺荷蘭兩三年之後,結果都要返去香港。
雖然困難重重,但成功留喺荷蘭嘅嗰一批人,生活都相當唔錯。做任何事都有相應嘅風險,唔可能一帆風順。希望大家作決定嘅時候都要考慮返自己能夠承受幾多壓力,量力而為。加油!
#荷蘭 #阿姆斯特丹
#海外移住 #海外生活
#歐洲 #移民歐洲
#留學 #留學生活
#香港人加油
簽證身份書延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409 BBC中文
*【美國倡議設「最低企業稅」鋪路加速 拜登稱與中國的競爭不能等】
二十國集團(G20)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線上會議,會議承諾於2021年年中,就全球最低企業稅等稅收議程達成「全球性和基於共識的解決方案」。此前兩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公開發表演講呼籲,各國應當實施統一的「全球最低企業稅」。從基建,到增稅,拜登的計劃遭到共和黨、大型企業、甚至部份民主黨同黨議員的強烈反對。拜登表示,稅率和基建毫無變化是不可接受的,如果美國無法進行這些投資,美國作為世界霸權的地位將面臨中國的威脅。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56674896
*【東京奧運:北韓退出,這將是一屆怎樣的非典型奧運】
朝鮮宣佈將不參加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並稱此決定是為了保護其運動員不受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北韓成為第一個因為全球疫情而不參加延期後的東京奧運會的國家——這屆奧運會已因疫情延遲一年,目前定於7月23日開幕。加拿大曾在2020年3月宣佈,即使東京奧運如期舉行,也將不會派隊參加。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659602
*【阿斯特捷利康疫苗有血栓副作用 香港、台灣態度轉向更加審慎】
繼歐洲藥品監管機構4月7日確認罕見血栓應被列為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的一種非常罕見副作用後,香港政府已改變該疫苗購買計劃,稱不需要年底前接收,香港專家建議港府不應訂購該疫苗或減少訂購。台灣則提出接種指引和檢視接種政策。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686771
*【疫苗護照:世界重啟之匙還是製造不平等的幫兇?】
一些國家例如以色列、丹麥等,新冠疫苗證明成為了進入餐廳、戲院、運動場所的入場券,歐盟亦將會實行綠色護照,容許打了疫苗的人在歐盟國家之間旅遊。中國亦推出了疫苗護照,期望逐步為接種過中國產新冠疫苗的人提供簽證便利。疫苗護照對很多人來說,是生活回復正常,或可以出國旅遊的工具。不過,世界衛生組織稱,該機構並不贊同在現階段推行疫苗護照。該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Mike Ryan表示,目前不支持使用疫苗護照作出行工具,他擔心此要求會加劇疫苗不平等問題。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645804
*【俄羅斯烏克蘭邊界集結軍隊 北約東擴再受關注】
烏克蘭東部衝突導致緊張升級,俄-烏邊界大量集結軍隊。北約被烏克蘭當作擺脫困境的出路,但俄羅斯為北約繼續東擴劃了紅線。烏克蘭總統Volodymyr Zelensky 4月6日呼籲北約及其主要成員國加速批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申請,以應對俄羅斯部隊在邊界集結部隊造成的緊張局勢。烏克蘭東部的衝突令局勢緊張升級。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56666576
*【福布斯:北京超過紐約 擁有全球最多億萬富翁】
根據《福布斯》發佈的2021年全球富豪榜,北京成為全球億萬富翁人數最多的城市。《福布斯》稱,去年北京增加了33名億萬富翁,如今總數達到100位。
北京以微弱優勢擊敗了紐約。紐約有99名億萬富翁,並且在過去7年一直位居榜首。儘管北京的億萬富翁比紐約多,但紐約億萬富翁的財富總和仍比北京多800億美元。北京最富有的人是視頻app抖音的創始人張一鳴。他的財富翻了一倍,達到356億美元。相比之下,紐約首富、前市長彭博的財富為590億美元。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56678429
*【中國制裁名單上的英國人:「我不知道習總書記是如何考量的」】
Tom Tugendhat ,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2017年,時年44嵗的他當選為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Tom Tugendhat任内極爲關注中英關係和中國人權問題,並曾主導對華為5G安全問題的獨立調查。受訪時,他談到諸多話題,包括對英中關係走向,英中貿易、中國官員海外資產,中國官二代留學生等問題的看法,並提及他私人電子郵箱被駭,家裏收到可疑信件等事情。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topics/c1ez1k4emn0t
*【中國「鐵鏽地帶」東北面臨的危機:工業小城遭遇人口流失】
中國東北地區被視為是該國的「鐵鏽地帶」。半世紀前,這裏曾經是「共和國長子」,擁有繁盛的工業,但如今它被很多南方沿海城市拋在了後面。在吉林通化,通化鋼鐵集團曾僱傭了三萬多名工人,現在的人數不到這個數字的三分之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660572
*【護隱私還是遮醜聞 香港降低公司透明度之舉受質疑】
在香港立法會幾乎沒有反對派的情況下,香港政府近日以保護隱私為由向立法會遞交議案,試圖限制公眾查閲商業公司所有者及董事身份的詳細信息。通過公司註冊處查閲工商信息的制度已在香港存在數十年,曾幫助公眾了解中國權貴家族的財富,曝光腐敗,並協助維護勞工權益。香港當局曾在近十年前推出限制獲取信息的計劃,但因巨大爭議而被擱置,近日重推再度引發分歧。批評人士認為,此舉將限制信息流通,保護政治人物和商業權貴的利益,或令香港這一國際金融之都成為貪污、詐騙的溫床。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6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