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簽證護照差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簽證護照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簽證護照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簽證護照差別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KaL-EL Sport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淺談一個旅外的OO經驗 在四年前的一個旅外經驗,不時地都會回想起來許多細節,在今年有許多新的看法了,原因是,以前有個時代標籤,我們的視角叫做文化大革命,近期叫做台獨或辱華行為,至於判定行為的標準,台灣自己曾經也有過,叫做白色恐怖的文字獄。 一個旅外的OO經驗,我們來跟著卡爾的經驗分析看看有甚麼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Eliza 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未經本人同意授權,請勿任意轉載影片 EU long-term residence permit: https://bit.ly/32N0Ojb 如果您喜歡我的頻道,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支持我持續創作喔:) ♥按讚、訂閱、分享 ♥購買我設計的週邊商品: https://teespring.com/s...

簽證護照差別 在 S o n i a | 收信快樂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7 03:37:19

在台灣鄰近國家中間都隔著一片大海,沒有任何相鄰的方式能夠踏上另一個國度,就因為這個理由,讓我選擇以陸路的方式在亞洲旅行,從泰國走路到緬甸去... - 緬甸一直以來對我來說都是東南亞洲裡頭一座很神秘的地方,一來是過去緬甸沒有對觀光特別的開放,二來是交通相當不變,但最麻煩的事應該就是走陸路的問題,網路...

  • 簽證護照差別 在 KaL-EL Spor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7 15:30:24
    有 40 人按讚

    淺談一個旅外的OO經驗

    在四年前的一個旅外經驗,不時地都會回想起來許多細節,在今年有許多新的看法了,原因是,以前有個時代標籤,我們的視角叫做文化大革命,近期叫做台獨或辱華行為,至於判定行為的標準,台灣自己曾經也有過,叫做白色恐怖的文字獄。

    一個旅外的OO經驗,我們來跟著卡爾的經驗分析看看有甚麼過程吧。

    當年旅外,其實就是去對岸工作,我個人比較喜歡用對岸,沒有國家名稱、沒有省籍問題、更沒有地名矮化的差別。到了對岸會發現,對岸這兩個字可以簡單地與當地人輕鬆的相處溝通,畢竟,文化知識水平低落、或是統戰意識高的中華西岸北京政權人民其實沒有很多,大部分的人都還是能夠經由溝通互相理解,接受是另一回事,大家彼此都很能尊重,畢竟我去的城市是一個國際交流頻繁的地方,對岸夥伴就算只認同一個中國,也能聽懂我們的價值觀。

    從準備出發這件事來說,台胞證就是一個台灣正名的證件,抱歉了小粉紅,台胞證格式如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之法規規定,喔對,沒錯,出入境,名稱定義為”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上面具有台胞證號碼、功能為出入境取代護照功能、免簽證。代表意義為對岸政府認為我們就是台灣,獨不獨是另一回事。並且在一國兩制的情形下,台胞證出入香港及澳門也是屬於出入境,可怕的是,更因為一國兩制,我們中華民國護照在出入境香港及澳門是可以使用的,更不用說台胞證背面有一串字號:中華民國身分證號碼。幾個國家兩種制度?完了,中國國境出入當局搞台獨(真正的台獨人士說是華獨,因為是中華民國證件)。

    再來就是兩岸的金流方式,因為目前對岸的金流電子化,我記得四年前過去上海的時候,除非是當地銀聯卡、支付寶以及微信支付,就算我有錢也未必能消費,像是台灣金融體系的VISA甚至MASTER CARD,對岸除非有相對應的卡片機器,一律認定為境外卡。完了,中國經濟體系搞台獨,這卻是無法改變的現實,我不知道小粉紅對於這件事有甚麼能力評論。

    許多人會說港澳台證件是一樣的,坦白說就是不同,尤其是身分證格式相差甚異,所以近三年來,對岸政府多了一個新玩具叫做台灣人用的卡式居住證,由對岸國務院發卡,目的性是為了改善台胞證的缺點,缺點是甚麼?台胞證與對岸身分證格式不同,對於證件的實名制並不友善,所以居住證的發行能夠讓台灣人更簡便的在對岸有實名制的方便性,你可以享受任何當地人實名制後的好處。當然,即使是國務院所發行的證件,代表的就是中國內部管理,不過一個非中華人民共和國身分證的證件,還是代表了沒有一國兩制情形下,國務院也認同了那首歌”我們不一樣”,又是一個搞台獨(或是華獨)。

    當然在上海旅外的經驗中,我也遇到很多對岸的好朋友,聊天最常開玩笑的就是問他們哪裡來的。通常上海當地人也未必多,許多人都跟我一樣,跑外地工作,所以就會跟我說:我外地來的。沒錯,我台灣人,我也是旅外,聽起來就是不同國家身分,但說旅外完全沒問題,因為可以跟對方說:你也”外”地來的不是嗎?

    再回頭說一些台胞證的好處吧,雖然卡式居住證方便許多,可以直接購買高鐵而不用領紙票,跟對岸身分證一樣可以直接刷卡進出,但好笑的是,對岸很進步,進步太快到不是每一個地方都能刷卡。我相信近年有改善,但對岸太大,有些高鐵站進去刷卡,出來小站卻沒有得刷卡,我還是拿著我偉大的台胞證走人工通道,這在對岸形同VIP快速通關啊。所以我還是喜歡這種VIP的感覺,抱歉了我並不想辦居住證。至於居住證這件事,在容許雙重國籍的中華民國底下,對岸的國籍身分或是居住身分是不被認同的,即使兩岸沒有政府資訊互通,但多多少少還是建議有辦理的人請不要回台灣大聲嚷嚷自我感覺良好。

    生活在對岸,跟觀光一陣子絕對不同感受,台灣泛綠所說的華獨在旅外經驗中,其實許多台商真的還是為了台灣及中華民國的尊嚴而活著,所以台獨嘲笑華獨的改念在台灣也許沒問題,但出門在外,我把對岸當成旅外其他國家,尊嚴也是建立在中華民國國民的身份上,華獨也就沒那麼奇怪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去對岸,批評著有些人賺人民幣,不過說實話,我只認為對岸既然跟我們不一樣,賺她人民幣也能交流我們的想法,讓更多對岸朋友不被洗腦,何嘗也不是一件好事,不過都已經成為往事,我的銀行卡和電話卡都已經停用,現在也是不能過去啦。

    最後,你覺得:
    淺談一個旅外的OO經驗
    OO是什麼呢。

    卡爾只能建議那些旅外明星,被人家指著台獨的時候,用不著被洗腦反駁就說你是中國還是台灣人,旅外許多細節,告知小粉紅跟小粉綠,我是中華民國國籍,目前兩岸確實如此即可,小粉紅哪來這麼多理由可以繼續說嘴,它們根本不懂細節好嗎。

  • 簽證護照差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6 15:09:52
    有 34 人按讚

    https://www.pechakucha.com/presentations/to-father-the-declaration-of-a-photographer

    “現實世界如此瘋狂,唯有比它更瘋狂才能找到比較合理的見解”

    【攝影師朗讀】張雍 x 學學 Xue Xue PechaKucha Night Vol.42

    2021-02-06

    - - -

    這是我。
    2020年三月,人口兩百多萬人的中歐小國,一天確診人數上千人。右派保守政府即將宣布封城,太太將我從午睡中叫醒,馬上收拾行李,即刻前往北部山區岳父岳母家躲避疫情,一旦封城,至少還有大自然,遠比一家四口困在盧比安納公寓裡來得容易。

    - - -

    這是我大女兒。
    學校受疫情影響暫時關閉。她問我,為何市區露天咖啡館也得全數關閉,那些餐廳前的封鎖線又代表什麼意義?

    - - -

    昨晚作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隻既像是狐狸又好像是狼或野豬野生動物,在舊城空蕩的市中心,牠盯著我看,有股聲音告訴自己: 「不要動!」,牠再回過頭來卻沒注意到我,逕自朝遠方跑去…

    - - -

    媽媽來電提到爸爸心臟不適,連幾天回醫院複診,心臟已裝了兩根支架的父親,煙癮從未停歇。五月五號清晨,抽完最後一根菸,我決定戒菸,替這個瘋狂的疫情留下一個紀念。才打開檯燈,”碰!”一聲,燈泡燒壞了,兩隻乾枯的粉蛾從燈罩空隙處跌落下來…

    - - -

    斯國政府宣布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公共空間一律得配戴口罩。旅歐十八年,從未預料有一天會在歐洲街頭看見這樣的風景。我痛恨「社交距離 Social distancing」 這個詞彙的發明,難道不應該將之正名為 : 「反社交距離 Anti-Social distancing」?

    - - -

    這是我太太。
    年初返台前,她仔細研讀檢疫規定。歐盟護照原本讓她什麼地方都可以去,唯獨這回須事先申請探親簽證始能入境。搭機旅行更不如過往容易,病毒與乘客一起,機場人群的眼神儘是猜疑,此刻的邊境檢查,全換成了那傖惶的人心。

    - - -

    我與我的兩個女兒。
    原本平靜的生活,似乎再也回不去。她們已好一陣子沒有見到學校與幼稚園的好朋友們,在路上也看不到口罩後面人的表情,對女孩們而言,這似乎倒是個特別的化裝舞會,只是顯得有點詭異。

    - - -

    2020年五月三十號清晨,媽媽突如其來的簡訊寫道: 「爸爸正在醫院急救」,趕緊與弟弟視訊,看見病床上身形纖瘦的父親,閉著眼睛,彷彿正在稍事休息,呼吸器嗶嗶作響,弟弟傳來簡訊: 「爸不行了」。

    - - -

    這是我父親。
    面對這個瘋狂世界,他決定於睡夢中悄悄遠行。戴著口罩徘徊在異鄉街頭那些腳步顯得猶疑的人群裡,我臉頰上的兩行眼淚,更沒有人會在意。

    - - -

    以上,是我的親身經歷。
    影像則是 2015 年我人在歐盟邊境目睹的逃難場景。
    當下的我們也不全都成了疫情的難民?
    人們總是忙著區分「我們」或「他們」,現在看來又有什麼意義?

    - - -

    2019 年三月,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先前難民們在歐洲邊境大排長龍是為了逃命,當地人冗長的隊伍是準備加入庫德族新年的歡慶,類似的場景,截然不同的劇情,某種唐突與矛盾,似乎是這個世界組成的古老核心。

    - - -

    我想念我父親。
    比起他睡夢中瀟灑地遠行,你是否也同意,選擇留下似乎需要更多的勇氣?

    - - -

    2019 年庫德斯坦當地的精神病院,更像是囚禁著瘋狂的監獄。
    仔細想想,不只精神病院裡的病人、外邊所謂「正常」的我們,不也正全部被軟禁在這個孤獨的島嶼?

    - - -

    PKN 的講者總是帶來許多精闢的「解答」與「見解」。瘟疫蔓延期間的PKN,在座的各位請容許我向你坦白 - 「我是如此地困惑,眼前顯得粗暴的一切我無從理解」。只好轉向內心世界,試圖以平靜與自在來突破那有形與無形的封鎖線,

    - - -

    一向顯少拍攝那些開心的「場景」。寧願放下相機,加入歡樂的人群。只是此刻回顧那些歡愉的表情,照片「紀念」的功能又再度被凸顯,我懷念那些清楚寫在臉上的表情。

    - - -

    我們與羊群有何差別?
    牧羊人透過恐懼驅使我們順從,不聽話的 black sheep 只會帶來危機。牧羊人口中「隧道盡頭的光線」究竟是希望,還是迎面而來的卡車? 另一次兇猛的撞擊? 一隻羊若能學會獨立思考,事情是否會更容易?

    - - -

    2020 年是個殘酷的分界點。
    與許多人一樣,我被強迫學著去說再見。
    是永遠再見的那種再見。
    試著去體會將那些美好人事物給永遠地珍藏在內心深處究竟是怎樣的感覺。我仍努力嘗試,很可能我永遠也學不會。

    - - -

    2019 年庫德斯坦精神病院的表情。
    同時也是當前斯洛維尼亞許多當地人於晚間九點宵禁開始前,站在自家窗前懷念自由空氣的眼神,相較於外邊的失控,精神病院裡的氛圍是否還更單純些?

    - - -

    溫馴的草食動物是大自然食物鏈裡的獵物,必須保持警惕隨時觀察四周動靜,其瞳孔形狀透過演化趨近水平 —— 狹長的瞳孔讓羊群有更寬闊的視野好保命。從現在起,我們是否也該固定留意鏡子裡自己眼睛形狀是否出現任何與先前不同的差異?

    - - -

    現實世界如此瘋狂,唯有比它更瘋狂才有可能找到比較合理的見解。這是歐洲十八年的座右銘。2020 年竟成了讓心情獲得紓解的提醒。謹以這回發表獻給我父親,他總是鼓勵我透過自己的方式,
    與眼前世界建立起更深刻的關係。

  • 簽證護照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19 23:48:31
    有 50 人按讚

    Pecha Kucha 20 x 20

    Xue Xue Institute, FEBRUARY 6, 2021

    攝影師的朗讀 / 獻給父親 - 張 雍

    - - -

    這是我。

    2020年三月,人口兩百多萬人的中歐小國,一天確診人數上千人。右派保守政府即將宣布封城,太太將我從午睡中叫醒,馬上收拾行李,即刻前往北部山區岳父岳母家躲避疫情,一旦封城,至少還有大自然,遠比一家四口困在盧比安納公寓裡來得容易。

    - - -

    這是我大女兒。

    學校受疫情影響暫時關閉。她問我,為何市區露天咖啡館也得全數關閉,那些餐廳前的封鎖線又代表什麼意義?

    - - -

    昨晚作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隻既像是狐狸又好像是狼或野豬野生動物,在舊城空蕩的市中心,牠盯著我看,有股聲音告訴自己: 「不要動」,牠再回過頭來卻沒注意到我,逕自朝遠方跑去…

    - - -

    媽媽來電提到爸爸心臟不適,連幾天回醫院複診,心臟已裝了兩根支架的父親,煙癮從未停歇。五月五號清晨,抽完最後一根菸,我決定戒菸,替這個瘋狂的疫情留下一個紀念。才打開檯燈,”碰!”一聲,燈泡燒壞了,兩隻乾枯的粉蛾從燈罩空隙處跌落下來…

    - - -

    斯洛維尼亞政府宣布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公共空間一律得配戴口罩。旅歐十八年,從未預料有一天會在歐洲街頭看見這樣的風景。我痛恨「社交距離 Social distancing」 這個詞彙的發明,難道不應該將之正名為 : 「反社交距離 Anti-Social distancing」?

    - - -

    這是我太太。

    年初返台前,她仔細研讀檢疫規定。歐盟護照原本讓她什麼地方都可以去,唯獨這回須事先申請探親簽證始能入境。搭機旅行更不如過往容易,病毒與乘客一起,機場人群的眼神儘是猜疑,此刻的邊境檢查,全換成了那傖惶的人心。

    - - -

    我與我的兩個女兒。

    原本平靜的生活,似乎再也回不去。她們已好一陣子沒有見到學校與幼稚園的好朋友們,在路上也看不到口罩後面人的表情,對女孩們而言,這似乎倒是個特別的化裝舞會,只是顯得有點詭異。

    - - -

    五月三十號清晨,媽媽突如其來的簡訊寫道: 「爸爸正在醫院急救」,趕緊與弟弟視訊,看見病床上身形纖瘦的父親,閉著眼睛,彷彿正在稍事休息,呼吸器嗶嗶作響,弟弟傳來簡訊: 「爸不行了」。

    - - -

    這是我父親。

    面對這個瘋狂世界,他決定於睡夢中悄悄遠行。戴著口罩徘徊在異鄉街頭那些腳步顯得猶疑的人群裡,我臉頰上的兩行眼淚,更沒有人會在意。

    - - -

    以上,是我的親身經歷。

    影像則是 2015 年我人在歐盟邊境目睹的逃難場景。
    當下的我們也不全都成了疫情的難民?
    人們總是忙著區分「我們」或「他們」,現在看來又有什麼意義?

    - - -

    2019 年三月,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先前難民們在歐洲邊境大排長龍是為了逃命,當地人冗長的隊伍是準備加入庫德族新年的歡慶,類似的場景,截然不同的劇情,某種唐突與矛盾,似乎是這個世界組成的古老核心。

    - - -

    我想念我父親。

    比起他睡夢中瀟灑地遠行,你是否也同意,選擇留下似乎需要更多的勇氣?

    - - -

    2019 年庫德斯坦當地的精神病院,更像是囚禁著瘋狂的監獄。

    仔細想想,不只精神病院裡的病人、外邊所謂「正常」的我們,不也正全部被軟禁在這個孤獨的島嶼?

    - - -

    PKN 的講者總是帶來許多精闢的「解答」與「見解」。瘟疫蔓延期間的PKN,在座的各位請容許我向你坦白 - 「我是如此地困惑,眼前顯得粗暴的一切我無從理解」。只好轉向內心世界,試圖以平靜與自在來突破那有形與無形的封鎖線。

    - - -

    一向顯少拍攝那些開心的「場景」。寧願放下相機,加入歡樂的人群。只是此刻回顧那些歡愉的表情,照片「紀念」的功能又再度被凸顯,我懷念那些清楚寫在臉上的表情。

    - - -

    我們與羊群有何差別?

    牧羊人透過恐懼驅使我們順從,不聽話的 black sheep 只會帶來危機。牧羊人口中「隧道盡頭的光線」究竟是希望,還是迎面而來的卡車? 另一次兇猛的撞擊? 一隻羊若能學會獨立思考,事情是否會更容易?

    - - -

    2020 年是個殘酷的分界點。與許多人一樣,我被強迫學著去說再見。是永遠再見的那種再見。試著去體會將那些美好人事物給永遠地珍藏在內心深處究竟是怎樣的感覺。我仍努力嘗試,很可能我永遠也學不會。

    - - -

    2019 年庫德斯坦精神病院的表情。

    同時也是當前斯洛維尼亞許多當地人於晚間九點宵禁開始前,站在自家窗前懷念自由空氣的眼神,相較於外邊的失控,精神病院裡的氛圍是否還更單純些?

    - - -

    溫馴的草食動物是大自然食物鏈裡的獵物,必須保持警惕隨時觀察四周動靜,其瞳孔形狀透過演化趨近水平 —— 狹長的瞳孔讓羊群有更寬闊的視野好保命。

    從現在起,我們是否也該固定留意鏡子裡自己眼睛形狀是否出現任何與先前不同的差異?

    - - -

    現實世界如此瘋狂,唯有比它更瘋狂才有可能找到比較合理的見解。這是歐洲十八年的座右銘。2020 年竟成了讓心情獲得紓解的提醒。謹以這回發表獻給我父親,他總是鼓勵我透過自己的方式,
    與眼前世界建立起更深刻的關係。

    - - - - - -

    張雍攝影系列講座

    【攝影——最感性的在場證明】

    https://bit.ly/3s2fJAS

    學 學 02-8751-6898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 207 號

    02-8751-6898

    https://bit.ly/3ouUJ3x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