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簡體字與繁體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簡體字與繁體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簡體字與繁體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簡體字與繁體字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Pazu 薯伯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Pazu寫作人] 繁簡之別 文:薯伯伯 有年冬季,我在西藏的咖啡館裡手寫了「小心著涼」,一名內地客人看到,說我寫錯了「涼」字,左邊應是兩點。我說我很確定是三點水,她卻很堅持是兩點。讀者大概也猜到答案了,原來「涼」字的簡體字(注一),是「凉」,差了一點。 推崇簡體的人,總有些老掉牙的...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Tengu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ngumedi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engumedia/ (注:除Youtube、Instagram、Facebook外,其它所有視頻、社交、論壇等平台上的同名賬...

  • 簡體字與繁體字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9-22 08:00:00
    有 447 人按讚


    [#Pazu寫作人] 繁簡之別

    文:薯伯伯

    有年冬季,我在西藏的咖啡館裡手寫了「小心著涼」,一名內地客人看到,說我寫錯了「涼」字,左邊應是兩點。我說我很確定是三點水,她卻很堅持是兩點。讀者大概也猜到答案了,原來「涼」字的簡體字(注一),是「凉」,差了一點。

    推崇簡體的人,總有些老掉牙的支持論據,既是老生常談,往往就不必細加思考,直當真理。其中一個最多人說支持簡化漢字的原因,是簡便筆劃,方便書寫。部份用字確有此情況,例如龜字簡成龟、鑰寫钥、衛作卫、舊成旧、漢變汉等,但簡繁相比,有時筆劃相近或一樣,甚至詭異地增加了筆劃。例如「夠」,簡體為「够」,只是左右相調,筆劃相同;繁體字的「秈」,簡體卻是「籼」,反而多了一筆。再考慮到書寫中文之時,習慣連寫及草寫,不是說繁簡的手寫速度沒分別,但兩者距離,本來就不遠。

    另一個較多人說的理由,聲稱簡體字易學,但這就要看對甚麼人來說較易學,我至今還沒有見過一名外國人說中文字(不論繁簡)易學。而台灣用繁體,認字率達 98.5%;中國用簡體,認字率為 96.4%,較台灣低(注二)。也許有人對這種批評不以為然,覺得大陸上母語非漢的人口較多,不能相提並論,但把漢字簡化,本來就是說要讓更多人學懂漢字,可是這個論據,從來沒有在實踐中驗證過。

    記得中學時代指定的課外讀物《語文常談》,其作者呂叔湘一再強調中國要現代化,漢字就要走「羅馬化」的道路。當年我讀此書,一直不明「羅馬化」指的為何,向老師請教,他說即是把漢字全廢除,改用拼音文字。我大吃一驚,才知道原來以前有人曾經支持這種荒謬方案。話說回來,如果簡化漢字真的只是為了易學,那些支持者為何不支持全面廢除漢字呢?像越南那樣用拉丁化的喃字,豈不更省事?

    我不談簡化漢字之醜,只談政治影響。中國有所謂「統戰」,也是對外最大的策略。以前對香港叫統戰,現在對台灣的還是叫統戰,統戰之謂,就是先在對立人群中搞分化,聯合次要敵人,繼而打擊主要敵人,達至統一戰線。如果統戰是中國革命三大法寶之一,那簡化漢字就是最失敗的國策。出版業界及網上論壇繁簡的壁壘分明,正是因為繁簡有別,才如此輕易分得那麼細。

    記得中三那年經過商務印書館,找到薄薄一本《簡化字總表檢字》,當時覺得有趣,買來自學,不用幾天就學會。簡體字很容易,易學到我根本不覺得自己學了甚麼。早幾年香港的教育局稱要把「認讀簡化字」能力列入課程,實在多此一舉。

    簡體字與繁體字之間有些細微之別,讀時不一定會察覺,例如文首提到的「凉」及「涼」,寫時即時跟官方簡化字不同,但錯了也無關痛癢,繁體字使用者若然把簡化字寫錯,很少會變成笑話。因為繁體字使用者,用甚麼標準來說,也是在正體擁護人,底氣較足。反而簡體字使用者,卻經常因犯了低級錯誤而遭包括中國網民在內的人嘲笑。

    數年前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趙清海,題了「影後」二字贈與台灣影后歸亞蕾,成了大笑話,有人因此作句諷之(注三):

    影后影後,方能為后;
    如云如雲,不知所云。

    換成簡體,意思就差遠了:

    影后影后,方能为后;
    如云如云,不知所云。

    注一:有些人在討論繁簡之爭時,喜以正體及殘體作對疊稱呼,但我自己慣用繁簡稱之,沒必要改,各有所好。
    注二:資料來自CIA World Factbook。
    注三:改自 http://goo.gl/gKDDzb

    圖片: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趙清海,題了「影後」二字贈與台灣影后歸亞蕾。

  • 簡體字與繁體字 在 柯耀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11-29 21:25:43
    有 12 人按讚

    (光陰的力量:認不出的臉孔)
    一連串的個人諮商結束,看到「國中同學群組」貼出的年少相片,其中一張面孔似曾相見,卻認不出來!往下一看,同學標註「這是耀宗」!我笑了出來,長相真的不一樣了。

    世界的面貌,變得更快!久違的國中同學群,竟能隨時互通訊息,見證科技改變世界!

    旅程中,網購許多書籍,其中一本,是畫面著作,下單前我注意到「電子版vs.精裝版」價格完全一樣!多麼不合理的定價,然而,我還是下單!

    幾十年間,從絲路起點到終點伊斯坦堡,沿路許多重大城市,都一一造訪,甚至從敦煌分歧的二條路線交點--喀什,中國最西邊的城市,也親自到訪!

    絲路旅程,聽歷史,走訪古蹟,包括亞歷山大帝的石棺!其到16歲,皆由亞里士多德任導師。30歲時,創立史上最大帝國之一,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卻在33歲往生!

    每人人生不同,有人以活最久為目標,有人以創下最偉大記錄為最高職志!

    在電子書上,翻讀歷史著作,沒想到,純粹環球旅行,卻變成現在輔導國營企業,高層問到「一帶一路」戰略時,全場幾千人,只有台上的國際顧問,親自到過海上絲路、路上絲路,這麼多關鍵地點!無心插柳柳成蔭!

    翻讀時,全是簡體字;與繁體字、英文字,一樣順暢!而在國中時,還不能寫簡字...世界的面貌,已經巨大改變!

    ( 更多分享文,請見 www.idi.tv/top )

  • 簡體字與繁體字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12-13 17:15:39
    有 9 人按讚


    「城市的長頸鹿」為曾旅居挪威、瑞典等地的香港年輕作家黃愛華的首本著作。此書以香港、斯德哥爾摩、佛羅倫斯、金邊等城市創作八個短篇小說,每個故事獨立成篇,圍繞的卻都是香港的故事。

    #城市的長頸鹿 #黃愛華

    預告:《藝文青》下期除邀得年輕女作家黃愛華作訪問外,黃愛華更會撰文分享她當年旅居北歐的風土人情與生活細事。

    現實有其他慰藉——訪問「城市的長頸鹿」作者黃愛華
    (文:陳國榮)

    初識黃愛華(Elfa),她在奧斯陸讀碩士,以為是一個孤僻的女子,後來看了她的文字,有種小心私語的感覺,表面冷峻而徹底浪漫,原來只是皮膚嗜寒。

    離散的香港人

    身為柬埔寨華裔移民第二代,旅居過挪威、瑞典,學德文──這個香港人的世界觀一定很特別。新書「城市的長頸鹿」中,八個片段發生在世界各地,有奧斯陸的香港移民、斯德哥爾摩的舊情人、赤柬金邊的華裔難民。城市是佈景,離散的香港人是母題。

    「他們都處於一種中間狀態:不能前行,無法後退。」Elfa 認識一位作家,非法居留挪威二十年,即使相安無事,甚至當地大學畢業,始終自覺異鄉人。這種身心遊牧狀態,像韓麗珠在序中所說,也許是當下香港年輕人的寫照,人事感情再親密也好,永遠隔著一層薄膜。融入一個地方,投入一段關係,對這些人而言,就像長頸鹿立在原地,目寓遠方,追尋永遠接著追尋。

    對香港人而言,九七易幟是心理關口,未發生前或期待或害怕,發生之後才發現改變不可逆轉,就注定了香港「流城」身份,即便是土生土長,東西、南北每日拉鋸,人就容易自覺活在借來的地方。語言的「混用」就是一例:中文與英文、書面語與口語、普通話與廣東話、簡體字與繁體字。「城」其中一個故事〈鬱郁〉就交替使用繁簡字,探討香港、北京兩地思想差異以及港人身份認同;而口語雖常見於對話,更多卻是書面對白。Elfa 自覺文白夾雜,在她看來,書面語是一種距離,「保持距離,才看得清楚。」不怕陌生語言的打擾,每句對白都按語感需要來寫:網絡訊息就既文既白;阿媽就「聖誕都過啦,快啲掉咗棵樹,阻埞!」;外國人就 talk like a book。面對駁雜的語言,並無一種可以付託終身,唯有這邊挪用,那邊借道,聊以表達複雜的生活感。用完之後,離開又離開,這種語感的取捨,既是故事角色的寫照,亦是作者的寫作宣言。

    沒有母語的人

    流亡詩人北島說,中文是他唯一的行李。失卻了母語,就遺忘了祖國。Elfa 就認識一個沒有母語的人:華裔柬埔寨移民母親。

    「讀書時她讀過兩年中文;潮州話最流利,但只懂俚語;柬埔寨華人多,以前在金邊街頭叫賣生果,略懂一點柬埔寨話。所以她講話混雜,總有我不明白的字眼。」又說她鄉下在潮州,其實人到中年才返鄉一次;不在中國長大,卻自覺中國人而非柬埔寨人。「其實家庭就是她的故鄉。」缺乏歷史意識的人,僅僅活在此刻,也許心裡更踏實。

    但母親不是城市的長頸鹿。長頸鹿一直追尋意義。「可能你找到時才知道,原來你一直在找這個。為甚麼要離開要愛要憎恨,其中會不會有一個終極的意義。」

    故事裡的角色似乎找不到終極的意義,但 Elfa 不覺得「城」是八個純粹悲劇。〈天南星科〉尾段,主角在瑞典收到父親的長途電話,那時是香港凌晨五點,問她澆天南星科要多少水。一個無聊的問題。但她也許受了感動。她說:爸,過兩天我就回來了。

    「長頸鹿不但是渴望的標記,當這條碩大的生命站在跟前,總會讓人不知所措地記起自身的卑微,而愈覺卑微愈覺微細,愈能感到生命的溫柔與膨湃。」

    現實畢竟有其他慰藉。

    ----------------------------------
    新書簡介:
    「城市的長頸鹿」為曾旅居挪威、瑞典等地的香港年輕作家黃愛華的首本著作。此書以香港、斯德哥爾摩、佛羅倫斯、金邊等城市創作八個短篇小說,每個故事獨立成篇,圍繞的卻都是香港的故事。更特別以新媒體介入文本,架設相關網站,展示不同的城市聲音。
    網站:http://city-giraffe.com/ (稍後將有更多場景上載,請以電腦瀏覽及聆聽)

    作者簡介:
    黃愛華,兩度獲得香港青年文學獎(小說組)獎項,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 播學院畢業,奧斯陸大學媒體研究碩士。生於二月香港,曾旅居奧斯陸、斯德哥爾摩等地,偏愛熊與魚。
    小說、評論及詩作散見於「明報」世紀版、 META、「信報」、「文匯」創作版及「作家」等報章雜誌。現為半個媒體人,除從事寫作及編輯工作,亦與朋友創辦新媒體「Outside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