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簡易頂車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簡易頂車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簡易頂車架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TCar 葉明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試車報告] Honda Accord Hybrid 內斂紳士 4K UHD: https://youtu.be/KUZhRgbZfYE 在前些日子的發表會上,Honda為Accord Hybrid開出了179.9萬元起的售價,光是聽到這裡,許多人便不禁懷疑,就這樣的車價定位,Accord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汽車單車架|豐田86劈彎急煞測試美國人氣車頂單車吸盤穩陣度 簡易裝卸超跑都啱用 CarMan主持Toby Leung一直被身邊各人勸他做多點運動減肥,大家的關心他都收到了,因此今年他決定嘗試再接觸單車,實行努力做運動減減肥。不過各位讀者都知,買部單車很容易,但怎樣運送它們去踩單車路線才是真正問題。...
簡易頂車架 在 ?CARTE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0 23:28:38
機車車架頂級首選 專利產品 YAMAHA CYGNUS-X 125 安裝 RAM MOUNTS 手機架組 使用手機APPLE XR RAM-HOL-UN10BU X-GRIP 手機架 大X夾 RAM-B-201U 3吋鋁合金中夾/延伸桿 RAP-S-KNOB3U 中夾簡易旋鈕鎖/防盜鎖 RAM-B-...
-
簡易頂車架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08 12:30:00|汽車單車架|豐田86劈彎急煞測試美國人氣車頂單車吸盤穩陣度 簡易裝卸超跑都啱用
CarMan主持Toby Leung一直被身邊各人勸他做多點運動減肥,大家的關心他都收到了,因此今年他決定嘗試再接觸單車,實行努力做運動減減肥。不過各位讀者都知,買部單車很容易,但怎樣運送它們去踩單車路線才是真正問題。尤其是駕駛兩門跑車的人,車廂空間不大,變相很難收納單車。
上次跟Toby踩單車鬥快出大埔的「肥仔Michael」,表示他的單車舖最近來了一件良品,就是今次測試的SeaSucker單車吸盤。這款來自美國的汽車配件聲稱使用後,連超級跑車也可以在車頂載單車。在產品官方影片中,看到使用SeaSucker後,就算在飄移賽車車頂、或者時速達到300km/h的NASCAR身上,單車都不會被速度、強風或加速力弄掉。於是Michael跟Toby打賭,如果後者能在使用SeaSucker後能把單車弄跌,Michael便送一部Pinarello單車給Toby,到底今次的測試誰勝誰負呢?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305/VAASBDZ6BVHUJHK2LEEBH6LGDI/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汽車單車架 #單車吸盤 #SeaSucker #汽車配件 #豐田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簡易頂車架 在 TCar 葉明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試車報告] Honda Accord Hybrid 內斂紳士
4K UHD: https://youtu.be/KUZhRgbZfYE
在前些日子的發表會上,Honda為Accord Hybrid開出了179.9萬元起的售價,光是聽到這裡,許多人便不禁懷疑,就這樣的車價定位,Accord Hybrid真的具有足夠的競爭力來面對台灣汽車市場嗎?
事實上,在Honda NSX推出之時,相似的輿論也曾充斥於車壇,但經過試駕過後發現,或許它的車價看來驚人,卻能讓人買到與頂尖超跑相似的科技與性能,實為物有所值! 我們這次就來瞧瞧,Accord Hybrid又能帶來多少規配表之外的感動!
優雅動感
1976年,Accord車款問世,不過待發展至第三代車型時,國人才首度接觸此車,在當時,總代理曾為它取了[雅哥]這個名字讓人更好記憶,雖然現在大家已鮮少這麼稱呼這輛車,但今日看來,Accord的造型依然有如它的舊名,既帶著帥氣,卻也不失優雅!
在車頭的風格上,大面積的鍍鉻家族水箱罩飾條令人難以忽視,在兩旁格格分明的LED星鑚頭燈不僅充滿濃濃科技感,更令我們不禁想起NSX的帥氣扮相,而在車頭下方,中段改採黑色的氣壩更突顯了兩側有如犬齒的造型設計!
若看到車側與車尾,Accord擁有低風阻設計的17吋雙色輪圈,且尾廂上也有呼應車頭的V型鍍鉻飾條,再搭配車尾的LED尾燈、小型鴨尾,雖然它不像艷紅的NSX那樣搶眼,卻仍令人佩服Honda完美的將動感、內斂與精緻質感融為一體的設計功力!
直覺科技
坐進Accord Hybrid的車內,其實立刻就可讓人察覺這輛車的科技感,不論是中控台7.7吋的觸控多媒體螢幕,或是上方用以顯示簡易行車資訊與收音機電台的顯示幕,加上駕駛前方具有碩大時數計的儀錶設計,藉由多個數位螢幕的分工,從基本的冷氣溫度至各項複雜行車資訊,皆令人能輕易的解讀,不必讓人費心的尋找,且藉由皮質、木質與鋼琴烤漆飾板的混用,更一掃日系車款易陷入的沉重塑膠感!
此外,也因Accord Hybrid不僅採油電混何動力,它更擁有多項科技配備,車內的控制介面該如何依照人因工學,將其分別設計得就手,且易於判讀,對於車廠來說更是一大考驗! 然而,就先前試駕NSX與本次的經驗看來,Honda似乎真有其設計過人之處! 在動力相關部分,於排檔桿右方,只要按下EV按鈕,Accord Hybrid就能進入純電動行駛模式,若想提升動力反應速度,Sport扭同樣僅位於排檔後方位置,且於車輛行駛時,駕駛也能輕鬆得由轉速錶外圈的藍、綠發光飾環,以及左方的電力回充、動力輸出比例圖得知目前操駕車輛的方式將消耗多少動力,進而提醒駕駛採取更為節能的駕馭習慣!
Accord Hybrid採用的Honda Sensing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系統其實包含了多項功能,其中,ACC主動車距調節系統、LKAS車道維持輔助系統相關設定能便利的在方向盤上的按鈕進行操作,當前車快速接近時,FCW前方碰撞警示系統也會在時速錶中央顯示大型的黃色煞車警示,且要是車速在5~100km/hr間,一旦發現駕駛仍未充分減速,CMBS也會為煞車系統加壓,甚至自動啟動煞車,避免意外發生! 至於LDW車道偏移警示、RDM道路偏移抑制系統、周圍障礙物感測、車輛循跡系統等,則可於駕駛左側的按鈕進行開關。不僅如此,該區還有著一綠色的ECON鍵,在啟動模式下,儀錶便會顯示綠色的樹葉圖樣,此時,Accord Hybrid甚至可自動修正車輛油門開度與冷氣強度,使車輛達到更為的節能設定!
此外,Accord Hybrid在方向燈撥桿的頂端,還有著右方車側盲點攝影的按鈕,只要將其按下,更能將車輛右後方的視野清楚的顯示於中控台上的螢幕,以確保偏移車道與停車時的安全!
至於空間部分,Accord Hybrid除了擁有駕駛座8向電動調整座椅、副駕駛4向電動調整椅,這兩張雙前座椅的支撐與舒適表現相當優良,就算經過長時間駕駛,也不易令人感到酸痛疲憊,而在後座,Accord Hybrid有著寬敞的乘坐空間,且中央具有冷氣出風口為乘客消去夏日的酷暑。更特別的是,此具冷氣還著辨別車輛日照與緯度的功能,可自動調節設定,為乘客們提供最佳的車內冷氣與空氣品質!
最後再加上六具SRS氣囊的防護,在Accord Hybrid車上,不論駕駛、乘客們都能在旅程中享受暢快、舒適且安全的旅程!
加速滑順
在動力表現上,Accord Hybrid的設計可說是兼具性能與節能,而且Hybrid科技層次極高,與傳統市售Hybrid的設計不同。主要是由一具汽油引擎跟兩具電動馬達所組成!
兩具馬達一組主要作為發電用,另一組則提供驅動。而搭配的2.0升Atkinson循環的四缸DOHC i-VTEC引擎除了具有連續可變氣門及可變揚程的功能,可有效提升引擎在低溫狀態下的油耗表現,而且還有著146hp/6200rpm、17.9kgm/4000rpm的最大動力。電動馬達最大動力則為184hp/5000~6000rpm、32.1kgm/0~2000rpm,最特別之處,在於時速80km/h之前,引擎的功效等於增程電動車般,主要功能以發電為主,車輛加速的動力傳輸來自電動馬達的動能。但時速80~100km/h之間,系統將視狀況調配引擎動能,藉由E CVT轉換為引擎直接驅動,時速100km/h以後變由引擎直接驅動。
所謂的ECVT與大家腦海中的CVT變速箱不同,而是採用驅動齒輪結合超比齒輪,以無段方式驅動,也因此引擎與馬達的綜效輸出則為215hp。
Accord Hybrid可說是兼具節能與性能,因此我們在攝氏34度的高溫下進行加速實測,其Sport模式下,0~100km/h實測仍有8.1秒的實力,不僅加速過程寧靜,豐沛的扭力即使再加速也不會讓人感到疲軟。
舒適操控
Accord Hybrid是一輛家庭房車,在年齡層定位上,我覺得相當適合跟我差不多的輕熟男使用;因為太年輕的不知道它的優點及車系歷史背景,太老的又不懂其讀到的科技感,而且不止動力表現卓越,就連操控性能都有其獨到之處!
不同於NSX的Hybrid配置,Accord Hybrid的驅動方式是採用前輪驅動的設計,引擎及馬達都放置在引擎室,但為了追求輕量化,因此引擎蓋及連結懸吊的副車架都採用鋁合金打造而成!因此前後軸的車體配重為前60%、後40%,前驅動輪擁有絕對的下壓力。此外,前麥花臣、後多連桿的懸吊結構,搭配振幅感應型避震器,上路後會喜歡這樣的底盤設定,舒適,但又能夠兼顧操控精準度!
我曾經試駕過四代以後的歷代Accord車款,每一代Accord的操控表現,都是同級車中的優選,九代Accord當然也有出色的轉向表現,然而Hybrid車款所配置獨特的避震器,擁有兩組活塞,遇到坑洞或人孔蓋時,能夠迅速處理碎震,因此座艙保有一派沈穩的行駛感受。加上底盤加裝了平整的擾流護板,除了高速行駛時增加與路面的吸附力,同時可以隔絕行進間的噪音。
雙手握著方向盤,不僅感受得到路感回饋清晰,它還具備動態修正輔助,過彎時,尤其通過高速彎道,可以感受到底盤優異的紮實度及支撐性,通過小夾角彎道時,系統偵測駕駛者轉向角度太大,且可能出現轉向不足現像時,會自動結合VSA動態穩定系統進行修正,因此能夠輕易地掌握過彎的節奏,再藉由Hybrid順暢的輸出特性,享受滑順加速出彎的樂趣。
TCar短評
Accord Hybrid是一輛充滿科技感的中大型房車,兼具節能與性能的Hybrid科技,日常生活在市區代步使用的駕駛者,可以有感地體驗35.23km/L的市區油耗。0~100km/h 8.1秒的加速實力,加上紮實卻舒適的底盤設定,又能夠享受的信賴度極高的駕馭體驗,再結合完善的主、被動安全,與Accord Hybrid相處時間愈長,愈能發掘它的內斂及好駕馭的特質。
Honda Accord Hybrid
引擎型式 1993c.c. L4 DOHC
引擎最大馬力 146hp/6200rpm
馬達最大馬力 184hp/5000~6000rpm
綜校最大馬力 215hp
引擎最大扭力 17.9kgm/4000rpm
馬達最大扭力 32.1kgm/0~2000rpm
長寬高 4950x1850x1465mm
軸距 2775mm
車重 1611kg
驅動模式 FF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麥花臣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後225/50R17
國內售價 179.9萬元起
主要配備:
LED頭、尾燈、日行燈、霧燈、方向燈
輕量化鋁合金引擎蓋
後擾流尾翼
17吋雙色輪圈
駕駛座 8 向電動座椅
助手席 4 向電動座椅
4 向調整 4 幅式皮質方向盤
日照感應式雙區恆溫空調系統
後座空調出風口
MID 8 吋智慧型多功能資訊系統
多功能 7.7 吋觸控式主機
ACC 主動式車距調節定速巡航系統
FCW 前方碰撞警示系統
CMBS 碰撞緩解煞車系統
LDW 車道偏移警示系統
LKAS 車道維持輔助系統
RDM 道路偏移抑制系統
AVAS 車輛接近行人警示音系統
VSA 車身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EBD 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駕駛座 i-SRS 輔助氣囊
助手席 i-SRS 輔助氣囊
雙前座側方 SRS 輔助氣囊
簾幕式側方 SRS 輔助氣囊
Honda Taiwan 粉絲團
TCar 葉明德
#Honda #Accord #Hybrid #TCAR #新車試駕 #葉明德
簡易頂車架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試車報告] Honda Accord Hybrid 內斂紳士
4K UHD: https://youtu.be/KUZhRgbZfYE
在前些日子的發表會上,Honda為Accord Hybrid開出了179.9萬元起的售價,光是聽到這裡,許多人便不禁懷疑,就這樣的車價定位,Accord Hybrid真的具有足夠的競爭力來面對台灣汽車市場嗎?
事實上,在Honda NSX推出之時,相似的輿論也曾充斥於車壇,但經過試駕過後發現,或許它的車價看來驚人,卻能讓人買到與頂尖超跑相似的科技與性能,實為物有所值! 我們這次就來瞧瞧,Accord Hybrid又能帶來多少規配表之外的感動!
優雅動感
1976年,Accord車款問世,不過待發展至第三代車型時,國人才首度接觸此車,在當時,總代理曾為它取了[雅哥]這個名字讓人更好記憶,雖然現在大家已鮮少這麼稱呼這輛車,但今日看來,Accord的造型依然有如它的舊名,既帶著帥氣,卻也不失優雅!
在車頭的風格上,大面積的鍍鉻家族水箱罩飾條令人難以忽視,在兩旁格格分明的LED星鑚頭燈不僅充滿濃濃科技感,更令我們不禁想起NSX的帥氣扮相,而在車頭下方,中段改採黑色的氣壩更突顯了兩側有如犬齒的造型設計!
若看到車側與車尾,Accord擁有低風阻設計的17吋雙色輪圈,且尾廂上也有呼應車頭的V型鍍鉻飾條,再搭配車尾的LED尾燈、小型鴨尾,雖然它不像艷紅的NSX那樣搶眼,卻仍令人佩服Honda完美的將動感、內斂與精緻質感融為一體的設計功力!
直覺科技
坐進Accord Hybrid的車內,其實立刻就可讓人察覺這輛車的科技感,不論是中控台7.7吋的觸控多媒體螢幕,或是上方用以顯示簡易行車資訊與收音機電台的顯示幕,加上駕駛前方具有碩大時數計的儀錶設計,藉由多個數位螢幕的分工,從基本的冷氣溫度至各項複雜行車資訊,皆令人能輕易的解讀,不必讓人費心的尋找,且藉由皮質、木質與鋼琴烤漆飾板的混用,更一掃日系車款易陷入的沉重塑膠感!
此外,也因Accord Hybrid不僅採油電混何動力,它更擁有多項科技配備,車內的控制介面該如何依照人因工學,將其分別設計得就手,且易於判讀,對於車廠來說更是一大考驗! 然而,就先前試駕NSX與本次的經驗看來,Honda似乎真有其設計過人之處! 在動力相關部分,於排檔桿右方,只要按下EV按鈕,Accord Hybrid就能進入純電動行駛模式,若想提升動力反應速度,Sport扭同樣僅位於排檔後方位置,且於車輛行駛時,駕駛也能輕鬆得由轉速錶外圈的藍、綠發光飾環,以及左方的電力回充、動力輸出比例圖得知目前操駕車輛的方式將消耗多少動力,進而提醒駕駛採取更為節能的駕馭習慣!
Accord Hybrid採用的Honda Sensing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系統其實包含了多項功能,其中,ACC主動車距調節系統、LKAS車道維持輔助系統相關設定能便利的在方向盤上的按鈕進行操作,當前車快速接近時,FCW前方碰撞警示系統也會在時速錶中央顯示大型的黃色煞車警示,且要是車速在5~100km/hr間,一旦發現駕駛仍未充分減速,CMBS也會為煞車系統加壓,甚至自動啟動煞車,避免意外發生! 至於LDW車道偏移警示、RDM道路偏移抑制系統、周圍障礙物感測、車輛循跡系統等,則可於駕駛左側的按鈕進行開關。不僅如此,該區還有著一綠色的ECON鍵,在啟動模式下,儀錶便會顯示綠色的樹葉圖樣,此時,Accord Hybrid甚至可自動修正車輛油門開度與冷氣強度,使車輛達到更為的節能設定!
此外,Accord Hybrid在方向燈撥桿的頂端,還有著右方車側盲點攝影的按鈕,只要將其按下,更能將車輛右後方的視野清楚的顯示於中控台上的螢幕,以確保偏移車道與停車時的安全!
至於空間部分,Accord Hybrid除了擁有駕駛座8向電動調整座椅、副駕駛4向電動調整椅,這兩張雙前座椅的支撐與舒適表現相當優良,就算經過長時間駕駛,也不易令人感到酸痛疲憊,而在後座,Accord Hybrid有著寬敞的乘坐空間,且中央具有冷氣出風口為乘客消去夏日的酷暑。更特別的是,此具冷氣還著辨別車輛日照與緯度的功能,可自動調節設定,為乘客們提供最佳的車內冷氣與空氣品質!
最後再加上六具SRS氣囊的防護,在Accord Hybrid車上,不論駕駛、乘客們都能在旅程中享受暢快、舒適且安全的旅程!
加速滑順
在動力表現上,Accord Hybrid的設計可說是兼具性能與節能,而且Hybrid科技層次極高,與傳統市售Hybrid的設計不同。主要是由一具汽油引擎跟兩具電動馬達所組成!
兩具馬達一組主要作為發電用,另一組則提供驅動。而搭配的2.0升Atkinson循環的四缸DOHC i-VTEC引擎除了具有連續可變氣門及可變揚程的功能,可有效提升引擎在低溫狀態下的油耗表現,而且還有著146hp/6200rpm、17.9kgm/4000rpm的最大動力。電動馬達最大動力則為184hp/5000~6000rpm、32.1kgm/0~2000rpm,最特別之處,在於時速80km/h之前,引擎的功效等於增程電動車般,主要功能以發電為主,車輛加速的動力傳輸來自電動馬達的動能。但時速80~100km/h之間,系統將視狀況調配引擎動能,藉由E CVT轉換為引擎直接驅動,時速100km/h以後變由引擎直接驅動。
所謂的ECVT與大家腦海中的CVT變速箱不同,而是採用驅動齒輪結合超比齒輪,以無段方式驅動,也因此引擎與馬達的綜效輸出則為215hp。
Accord Hybrid可說是兼具節能與性能,因此我們在攝氏34度的高溫下進行加速實測,其Sport模式下,0~100km/h實測仍有8.1秒的實力,不僅加速過程寧靜,豐沛的扭力即使再加速也不會讓人感到疲軟。
舒適操控
Accord Hybrid是一輛家庭房車,在年齡層定位上,我覺得相當適合跟我差不多的輕熟男使用;因為太年輕的不知道它的優點及車系歷史背景,太老的又不懂其讀到的科技感,而且不止動力表現卓越,就連操控性能都有其獨到之處!
不同於NSX的Hybrid配置,Accord Hybrid的驅動方式是採用前輪驅動的設計,引擎及馬達都放置在引擎室,但為了追求輕量化,因此引擎蓋及連結懸吊的副車架都採用鋁合金打造而成!因此前後軸的車體配重為前60%、後40%,前驅動輪擁有絕對的下壓力。此外,前麥花臣、後多連桿的懸吊結構,搭配振幅感應型避震器,上路後會喜歡這樣的底盤設定,舒適,但又能夠兼顧操控精準度!
我曾經試駕過四代以後的歷代Accord車款,每一代Accord的操控表現,都是同級車中的優選,九代Accord當然也有出色的轉向表現,然而Hybrid車款所配置獨特的避震器,擁有兩組活塞,遇到坑洞或人孔蓋時,能夠迅速處理碎震,因此座艙保有一派沈穩的行駛感受。加上底盤加裝了平整的擾流護板,除了高速行駛時增加與路面的吸附力,同時可以隔絕行進間的噪音。
雙手握著方向盤,不僅感受得到路感回饋清晰,它還具備動態修正輔助,過彎時,尤其通過高速彎道,可以感受到底盤優異的紮實度及支撐性,通過小夾角彎道時,系統偵測駕駛者轉向角度太大,且可能出現轉向不足現像時,會自動結合VSA動態穩定系統進行修正,因此能夠輕易地掌握過彎的節奏,再藉由Hybrid順暢的輸出特性,享受滑順加速出彎的樂趣。
TCar短評
Accord Hybrid是一輛充滿科技感的中大型房車,兼具節能與性能的Hybrid科技,日常生活在市區代步使用的駕駛者,可以有感地體驗35.23km/L的市區油耗。0~100km/h 8.1秒的加速實力,加上紮實卻舒適的底盤設定,又能夠享受的信賴度極高的駕馭體驗,再結合完善的主、被動安全,與Accord Hybrid相處時間愈長,愈能發掘它的內斂及好駕馭的特質。
Honda Accord Hybrid
引擎型式 1993c.c. L4 DOHC
引擎最大馬力 146hp/6200rpm
馬達最大馬力 184hp/5000~6000rpm
綜校最大馬力 215hp
引擎最大扭力 17.9kgm/4000rpm
馬達最大扭力 32.1kgm/0~2000rpm
長寬高 4950x1850x1465mm
軸距 2775mm
車重 1611kg
驅動模式 FF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麥花臣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後225/50R17
國內售價 179.9萬元起
主要配備:
LED頭、尾燈、日行燈、霧燈、方向燈
輕量化鋁合金引擎蓋
後擾流尾翼
17吋雙色輪圈
駕駛座 8 向電動座椅
助手席 4 向電動座椅
4 向調整 4 幅式皮質方向盤
日照感應式雙區恆溫空調系統
後座空調出風口
MID 8 吋智慧型多功能資訊系統
多功能 7.7 吋觸控式主機
ACC 主動式車距調節定速巡航系統
FCW 前方碰撞警示系統
CMBS 碰撞緩解煞車系統
LDW 車道偏移警示系統
LKAS 車道維持輔助系統
RDM 道路偏移抑制系統
AVAS 車輛接近行人警示音系統
VSA 車身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EBD 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駕駛座 i-SRS 輔助氣囊
助手席 i-SRS 輔助氣囊
雙前座側方 SRS 輔助氣囊
簾幕式側方 SRS 輔助氣囊
Honda Taiwan 粉絲團
TCar 葉明德
#Honda #Accord #Hybrid #TCAR #新車試駕 #葉明德
簡易頂車架 在 小薛 (kawor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裡面都在寫騎重機推薦要穿啥,
結果配一個啥都沒穿的照片這樣...
(A&F的行銷概念? XDD)
因為萬聖節快到了應景一下這樣(喂)
這篇來分享一下小薛強力推薦的重機旅遊配備!
上個週末帶完新竹安駕的MotoGP觀戰團,
真的有很多感想,最首先的就是「推薦配備」啦!
以下推薦的產品雖然主要都是「個人喜好」為主,
但全部個人都實際長時間使用過,所以才敢推薦!
說簡單點就是「小薛掛保證」這樣啦!!
因為是「重機 x 旅遊」,所以「防水」配備為最優先:
1, 防水背包
2, 防水靴
3, 兩截式雨衣+拋棄式雨衣
4, 觸控手套+防水防寒手套
5, The North Face 「ThermoBall暖魔球」保暖外套
6, Rough & Road簡易護膝
1, 防水背包
極端點來說,人濕了了不起就是很難受或感冒,
但相機電腦手機等高價產品濕了壞掉,相信大家都會崩潰,
因此個人認為防水背包是重機旅遊最重要的配備。
首推日本「DEGNER」這個牌子的防水背包!
設計上是內層防水,外層耐磨尼龍,
雖然不是「氣密」型防水,但反而因此得到更好的耐用度!
也就是說雖然不能拿去泛舟衝浪,
但騎重機大雨持續淋+高風壓滲透都沒問題,
加上重機旅遊肯定會經常東綁西掛磨來磨去的,
個人認為這是最合適的產品之一。
30L的款式甚至能放得下全罩安全帽!
但個人後來喜歡25L款式,大小比較剛好。
平常使用建議沒下雨就不用「捲」,
這樣開口折疊處的防水層就更不容易破,
個人狂操了快五年,
30L那個開口處才「終於」有點裂開,
但防水性還是在,還不用買新的…
第一次感受到東西壞不了的苦惱這樣哈哈哈。
「DEGNER防水包」哪裏買?
1, 請洽「摩崎屋」,R&R亦有同類型產品。
https://www.facebook.com/motorhouse168
2, 在日本楽天市場搜尋:
http://item.rakuten.co.jp/degner/nb-83_camo/
2, 防水靴
雨衣啥的相信不會太難買,而且大家都知道雨衣是基本的,
反而防水靴很多人不重視?
但其實鞋子濕了是比內褲溼還難受的事情,
加上防雨鞋套啥的其實又麻煩又不安全,
因此防水靴列為我第二名重要的重機旅遊部品!
主推兩個牌子:
1, TIMBERLAND
2, Palladium
要說哪個最推薦的話?我曾經強推過Palladium,
原因是「超輕、超好穿」、「穿起來像穿運動鞋!」,
但可惜的是它的防水耐久性真的還是比不過防水老牌TIMBERLAND,
常穿的話大約半年左右Palladium就會開始微微滲水,
所以後來我還是都買TIMBERLAND,
但就是「超重、超難穿」、「穿一天腳痛一天」這樣,
不過既然最主要目的是防水,所以還是犧牲了舒適性囉。
兩個牌子的靴子都有分「防水」跟「防潑水」款式,
要特別注意!「防潑水=不防水」不要被字面意思騙了!!
所以一定要確定是有「Waterproof」才是真正的防水靴!
而且一定要買「高筒」,並且確定鞋舌有做防水導流設計!
然後配合「夠長的雨褲」,
在高筒的部分綁緊才能做到真正的防水效果,
不然雨最後從褲管流進去也是白搭!
另外ABC MART常常瘋狂推薦的「防水噴霧」,
其實真的不錯!雖然防水靴本身就防水了,不噴也可以,
但防水噴霧因為可以避免靴子吸水濕透,
因此可以提升防水靴的「透氣性」,
真的有差!所以我出門前都還是噴一下,
另外靴子比較不容易髒也是一個好處,
不過ABC MART賣有夠貴,我都在日本超市買,
相當便宜,而且雨衣的前檔拉鍊處,
雨褲的褲腳等不想沾水的地方也可以使用。
防水靴哪裏買?
1, 推薦日本ABC MART買TIMBERLAND,
有時候甚至日幣一萬以內就搞定!
2, 美國雅馬遜網購偶爾Palladium會有超特價,
就算加了運費還是超划算,可以考慮。
3, Costco偶爾會有賣一雙3,600台幣的TIMBERLAND,
但!我曾經買了一雙去日本環島,
結果一個半月就把底磨成斜的…
雖然也有可能是我太重度使用,
但我覺得不太合理,後來決定不在那邊買。
3, 兩截式雨衣+拋棄式雨衣
其實我反而不推薦「透氣型」雨衣,
理由是「透氣=高風壓會滲水」!!
而且當你一天要騎個6~8小時,甚至更長的時候,
透氣雨衣會讓你全身濕光光!
所以我寧可買不透氣的,以防雨性能為最優先考量,
但當然這樣就會「悶」,其實全身還是會被自己的汗弄濕,
不過我寧可這樣,至少不會覺得穿雨衣是白穿。
首推「Denises」的不透氣兩截式雨衣,
理由是因為「夠長+耐穿」!我試過太多太多雨衣,
結果就算買到什麼5XL也一樣,雨褲永遠不夠長!!
如果因此鞋子會濕就毫無意義!
直到發現Denises雨褲超級無敵長,
才正式解決這個問題。
缺點當然就是超級夭壽貴,
不過買了之後一口氣用了五年都還沒壞,
說真的也回本了!因此非常推薦。
當然每個人身材不同,親自試穿只要褲長夠長也OK,
但是要記得如果是騎打檔車,
要注意胯下可是會直接拉到頂的!
所以褲頭拉起來之後褲管破功的就不合格,要特別注意。
還有也推薦褲管能放鬆,
「不用脫鞋就能穿脫」為優先考量,
當然也是為了臨時穿脫方便。
另外拋棄式雨衣請記得隨手多帶幾包,
那種下一整天的情況就直接先穿在裡面吧!
理由是兩截式雨衣其實了不起防個2~3小時乾,
最後還是會從拉鍊啥的地方慢慢滲進去,
反正都是不透氣了,直接多穿一件拋棄雨衣在裡面避免感冒。
Denises雨衣哪裡買?
歹勢我這五年多來只買過一套,
不太清楚請自行搜尋哈哈哈…
4, 觸控手套+防水防寒手套
觸控手套可以說是當今必備產品了!
因為騎車太多情況要用手機,
景點突然要拍張照片啦,還是架導航要控制啦什麼的,
手套穿穿脫脫你會瘋掉,一定要買可以觸控的!
首推「Rough & Road 觸控手套」,
全指觸控設計,讓你不用去刁小不拉嘰的觸控點。
另外防水手套我反而建議「隨便買就好!」,
通常會真的要用到防水手套的原因都是「怕冷」,
也就是冬天才是重點!夏天的話就讓他濕吧,
稍微難受忍一下不然怎辦?
目前買過超級無敵多防水防寒手套,
沒有任何一款能讓我撐一整天的!通通都不合格!!
包括曾經強推的Denises防水防寒手套。
理由是只要這個手套是「透氣」設計,
那了不起就是防2~3小時,
之後就會因為物理「虹吸效應」整個濕透!
手套剛買來的前幾次不會這麼明顯,
但用久了就是這樣,我已經徹底放棄了!!
因此後來我再也不迷信什麼一雙1~2千元、
甚至一雙3~4千台幣的高級防水防寒手套,
隨便買!最推就是Costco的滑雪防寒手套!!
反正便宜!一雙300~600之類的,
最少買個2雙以上,因為大約3小時濕透之後,
你又能馬上換一個乾爽的來戴,
然後晚上記得找冷氣出風口啥的持續吹讓他陰乾即可。
Rough & Road觸控手套哪裡買?
1, 請洽「摩崎屋」,是R&R台灣總代理。
https://www.facebook.com/motorhouse168
防水防寒手套哪裡買?
1, Costco隨便買滑雪手套即可,
不然夜市的也可以考慮,但防護力低落要注意安全。
5, The North Face 「ThermoBall暖魔球」保暖外套
這個「神物」我一定要超強力推薦!
「ThermoBall暖魔球」外套看起來很像一般羽毛衣,
但是差別在於它裡面的填充物不是羽毛或棉花,
而是立體球狀的專利保暖纖維!
特色在於相較一般羽毛衣,
只有1/4不到的體積,1/2不到的重量,
卻可以有更好的保暖效果!
更重要的是它「恆溫、透濕」的超強性能!
說真的單純要保暖其實不是那麼難的事情,
只要把自己包的密不透風,基本上都不會冷到哪去,
但進室內熱到狂飆汗、或是氣溫上升馬上穿不住,
排汗蒸氣悶在衣服內散不掉超不舒服,
甚至當你忍不住脫掉外套或是拉下拉鍊後,
一吹風瞬間就讓你感冒!更是常見的情況。
但「ThermoBall暖魔球」的恆溫透濕功能會讓你嚇呆,
真正的做到「不冷也不熱」的理想恆溫境界!
透濕性也是超級無敵強!就算因為下雨而讓整件微濕,
依舊有非常優異的保暖透氣性,
這是我在橫渡美國時因為氣溫驟降快被凍死才含淚買的,
因為超貴!
美國要200美金,含稅後大約要6,500~7,000台幣,
但台灣更貴!代理官網標價8,900台幣!
不過買了之後我確定我這輩子都只會買這個外套,
因為真的太舒服了!!
到現在我還記得當時5度上下的環境,
我一穿這外套之後就好比在暖氣房內騎車的感動…
不過這東西在台灣盜版有夠無敵多,
說真的我也不知道該去哪裡買才安心便宜,
就請各位朋友自行搜尋啦!!
6, Rough & Road簡易護膝
因為這篇的主旨是在「重機旅遊」,
所以會發現我推薦的東西都跟「重度護具」無關!
當然騎重機最好是全副武裝沒錯,
畢竟是人包車的交通工具,
但由於重機旅遊出去都是輕鬆兜風,
基本上小心慢慢騎乘轉倒風險非常低,
不過!還是要有最「基本」的防護。
除了最基本最基本的「安全帽+手套」之外,
簡易護膝真的也是很推薦的東西,
人跌倒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用手去撐,
所以手套當然是不可省略,
而膝蓋其實也是經常會摔傷的重點!
但卻常常被人忽略…
其實只要裝個簡易護膝,
萬一真的不小心轉倒,或是原地倒的時候,
也能提供你很大的防護!
特別是我半年多前玩滑板摔了一下膝蓋,
也沒多嚴重就破破皮,
想不到半年後的現在還在痛…
我就不敢輕忽膝蓋的保護了。
個人推薦Rough & Road的簡易護膝,
理由是輕便好帶、安裝脫卸快速、而且價錢便宜!
就算是外拍常常需要跪地按快門也很好用!!
Rough & Road簡易護膝哪裏買?
1,同樣請洽「摩崎屋」,是R&R台灣總代理。
https://www.facebook.com/motorhouse168
以上就是小薛個人最強力推薦的「重機旅遊」人身部品啦!
另外如「Ram Mounts手機架」,
還有「UCLEAR 無麥克風其式藍牙耳機」,
也都是超級無敵推薦的產品,
不過聊下去會打不完,下次再分享!
===================
不會日文也可以租!
想去日本騎車的朋友請使用此預約表單
http://goo.gl/forms/XWTH5tDQfg
會即刻替您處理日本租車預約。
如有需要「RAM MOUNTS」重機手機導航車架,
請洽我們的台北服務窗口「摩崎屋」:
https://www.facebook.com/motorhouse168
歡迎順手來「Rental819台灣」點讚
https://www.facebook.com/rental819taiwan
專門服務「台灣、香港、澳門」朋友在日本租借重機自助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