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譴責考評局歷史科出題一事鬧到全城都沸沸揚揚,
趁大家記憶猶新嘅時候,
我都想教大家一D考試思維,
等將來考DSE歷史科嘅同學仔可以掌握多D考試技巧,
唔好墮入考試門外漢所犯嘅答題錯誤🤫
.
首先,今次資料題係問及 👉 1900-45年間,日本對中國是否利多於弊?
.
當一見到題目,同學仔應該已...
教育局譴責考評局歷史科出題一事鬧到全城都沸沸揚揚,
趁大家記憶猶新嘅時候,
我都想教大家一D考試思維,
等將來考DSE歷史科嘅同學仔可以掌握多D考試技巧,
唔好墮入考試門外漢所犯嘅答題錯誤🤫
.
首先,今次資料題係問及 👉 1900-45年間,日本對中國是否利多於弊?
.
當一見到題目,同學仔應該已經要判斷到:
🚩題型:問及「多於」 ➡️ 要比較
🚩時期:1900-45年間 ➡️ 不同時期都要討論到
🚩討論重心:「利」、「弊」同「比較」➡️ 必須要有效討論到「利」同「弊」,因為兩部分嘅內容各佔分數,絕對唔能夠一面倒!!
🚩立場:可以同意,亦都可以不同意,亦都可以以「程度」入題
🚩資料&就我所知:要平衡資料(S)同就我所知(K),如果僅用資料或者就我所知作答,最高只係得一半分數。題目8分,以一個論點2分嘅原則計算,最少需要2個S同2個K,呢個原則稱為「SK2」。
.
基礎判題之後,
同學係睇資料之前已經要有心理準備資料裡面會包括左利同弊兩邊嘅論點,
因為當題目出「利多於弊」,
必定係要求你有效討論到「利」同「弊」,
咁樣資料裡面十居其九會有齊「利」同「弊」兩方面論據,
我相信呢個亦都係今年好多同學仔無留意到嘅(亦都係教育局都無留意到),
以為資料淨係得「利」,
但事實上,資料D指日本對革命黨嘅借貸需以大冶鐵礦作抵,
呢個係蠶食中國經濟,損害國家利益。
.
至於架構方面,其實我地可以有2個架構作答,
1️⃣ 第一個架構就係搵比較點,然後再討論利、弊、比較,
例如:
政治方面:利、弊、比較
經濟方面:利、弊、比較
但係,由於資料題8分題大概只有16分鐘時間作答,
呢個架構係要需同時平均討論資料VS就我所知 + 利VS弊嘅情況底下,
會顯得極難處理,
大部分同學仔係應付唔到嘅情況底下分數反而可能會受到拖累。
所以,我地可以考慮選擇另一個架構,
2️⃣ 就係分別討論利、弊同比較,
例如:
利方面:經濟、教育
弊方面:政治、經濟、社會
比較:搵比較點 -> 例如比較現代化影響
呢個做法相對比較簡單,
係16分鐘內比較可以簡易完成到題目要求,
所以同學選擇呢個架構作答可能會比較適合。
.
🌟 順帶一提,如果今次呢條題目係以論述題嘅形式提問,
同學仔唔應該用上面架構二嘅方式作答,
因為Essay作答時間平均每題係45分鐘,
篇幅中文版可以去到1800字 / 英文版可以去到1100字,
係答題時間同篇幅都充分嘅情況底下,
我地必須要搵比較點去比較,即係架構一嘅做法,
以凸顯比較意識同做點對點嘅比較。
.
今次暫時就教住咁多先啦,
希望同學仔可以學以致用啦,
唔好好似一D考試門外漢咁不知所謂,
不加思索,胡亂批評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