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簡大為維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簡大為維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簡大為維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簡大為維基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大麻的時代來臨了?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

  • 簡大為維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7 19:03:29
    有 81 人按讚

    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 簡大為維基 在 茲茲堡小日子 Windy in Würzbur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06 21:42:17
    有 239 人按讚

    不專業的德國甜點試吃報告🍰(好啦也不是全部都吃過😅)

    好久沒來介紹德國的食物,這次來介紹幾個德國常見的甜點🍰吧!個人認為德國的甜點普騙過甜,但冷冷的天氣就是要夠甜才能療癒人心阿😍

    Schwarzwälder Kirschtorte 🍰黑森林蛋糕

    首先登場的是鼎鼎大名的黑森林蛋糕,它不但是德國人最喜歡的甜點之一,也是許多餐廳菜單上的常客,黑森林蛋糕除了由巧克力蛋糕構成,裡面還會含有大量的櫻桃🍒和櫻桃酒🍷,以前只吃過「盜版🤭」(沒有酒,櫻桃只是裝飾品的那種)黑森林蛋糕,在德國吃到黑森林蛋糕覺得大為驚艷,櫻桃酒🍒和巧克力🍫根本絕配!!!

    Schneeball ☃雪球
    有沒有好一個可愛的名字,雪球是羅騰堡的特產,是種用酥皮油炸成的球狀點心,撒上糖霜真的像顆雪球☃,羅騰堡到處都有,不過請勿抱有太高的期待,一口氣點很多口味,或是腦衝選擇拳頭般大顆雪球,這個球一開始吃很好吃,吃久了真的會膩阿😞,買來能分食比較理想。

    Lebkuchen 🍯德式薑餅
    德國的薑餅和我們小時候聖誕節做薑餅屋的薑餅不太一樣,是種比較像蛋糕🍰的餅乾,聖誕市集上一定有它們的蹤影,薑餅有很多口味,有些還會製成各種造型或寫上文字,我曾在聖誕市集買過蜂蜜薑餅🍯,有種黑糖糕的口感,蠻值得一試的。

    Stollen 🎄聖誕麵包
    這是我很喜歡的德式甜點,介於麵包🥖和蛋糕🍰之間的口感,內容物有麵粉和香料、糖、泡過酒的乾果等,最後在灑上雪一般的糖霜製成,Stollen吃起來甜而不膩,果香非常吸引人,德國超市裡也買得到(但麵包店的比較好吃)。
    而聖誕麵包之所以稱作聖誕麵包🎄,當然是有原因的,傳統的德國家庭會在十二月開始時,每週分食一點蛋糕,每週吃一點,一起倒數聖誕節📅,蛋糕可以放一個月???沒問題,在德國時,我還真的發現它們的溫度濕度很適合保存食物呢!

    Germknödel 🥧德國饅頭
    Germknödel是奧地利和巴伐利亞的地區的特產,在巴伐利亞邦讀書過的我,自然在學校餐廳看到不少次,但我卻一次也沒吃過😝,雖然叫做德國饅頭,並不是我們認知裡的饅頭,裡面可是裝了梅子醬,淋上香草奶油醬(我看過的是這樣)搭配食用,常常在學校餐廳裡看到德國人把這道菜當成主餐🍽,看起來實在很甜膩,加上學校餐廳的主餐還有肉排義大利麵等等,有了這些鹹食,怎麼想都不會拿這種甜膩的饅頭當主餐對吧?有人吃過嗎?歡迎留言和我分享食用心得🙋‍♀
    註:德國饅頭還有一種叫做Dampfnudel,這種通常是用蒸的,Germknödel是水煮的。

    Baumkuchen 🎂年輪蛋糕
    說到年輪蛋糕,好像第一個會想到的是日本,不過年輪蛋糕可是來自歐洲喔!(維基百科說第一個年輪蛋糕是德國人做的),Baum是樹的意思🌲,Kuchen則是蛋糕🍰,這個字直翻其實是樹木蛋糕,要達到年輪一圈圈的效果,需要不斷重複澆上麵糊製作,是相當費工,同時也相當美味的蛋糕。

    Dominostein 🍫多米諾巧克力
    多米諾巧克力通常有三個層次,底層是德式薑餅,中間層是通常水果口味,上層是杏仁,外皮則是巧克力,個人很喜歡這種多層次的口感(雖然有點太甜),這種巧克力的由來也很特別,是因為二戰時期物資匱乏產生的發明呢!

    簡單介紹幾種德國甜點,大家有吃過這些甜點嗎?還是有甚麼我沒介紹的甜點,也歡迎留言和我分享喔😋

    抽獎進行中💕 https://reurl.cc/VaQ6p6

    茲茲堡小日子IG➡️windyinwuerzburg
    會有和facebook不一樣的內容喔

    我出新的中德line貼圖囉~在這裡⬇
    [這是一個中文和德文的貼圖2]
    https://line.me/S/sticker/8761805

    舊的貼圖,在這裡在這裡⬇
    [這是一個中文和德文的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1416551

    我的德國旅遊圖文書---心德筆記在這裡⬇
    博客來連結👉 https://goo.gl/qPRLhy
    金石堂連結👉 https://goo.gl/ZUQivR
    誠品連結👉https://goo.gl/xY7hbc
    各大網路及部分實體通路皆有上架喔😀

    德式料理同場加映
    不專業的德國豬腳食用指南🍴https://reurl.cc/pD4Dqr
    不專業的德國啤酒飲用指南🍻https://goo.gl/5ntWDE
    不專業的德國香腸試吃指南🍴https://goo.gl/GSQI8n
    德國餐桌的田野調查🍴https://goo.gl/93Rwzy
    學校食堂裡的德國料理🍴https://goo.gl/mm2aPG
    萌翻德國紅遍世界的小熊軟糖🐻https://goo.gl/iDvgYp
    土耳其烤餅🍴https://goo.gl/Nc6V6V
    德式水餃🍴https://goo.gl/dbJLDl

    #茲茲堡小日子windyinwürzburg #茲茲堡小日子德國生活 #手繪 #德國留學 #歐洲 #德國 #交換學生 #德式料理 #德國甜點 #甜點 #SchwarzwälderKirschtorte #黑森林蛋糕 #Schneeball #雪球 #Lebkuchen #德式薑餅 #Stollen #聖誕麵包 #Germknödel #德國饅頭 #Baumkuchen #年輪蛋糕 #Dominostein #多米諾巧克力

  • 簡大為維基 在 九把刀 Giddens K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10 15:37:09
    有 1,834 人按讚

    必要之惡,是當權者最著迷的道德勒索字眼。

    關於民主自由意識與我的相遇很晚,發生在交通大學的四年級通識課「台灣近代的政治變遷與發展」,呂明章老師會放很多台灣民主運動的相關紀錄片,白色恐怖,228大屠殺,江南案,陳文成被自殺、鄭南榕自焚、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等等,令我大為震撼,原來國立編譯館版本的歷史是用來洗腦用的,從此民主自由意識的珍惜與追求,變成了小說創作裡的重要構成……都市恐怖病系列、零時月台、X理論、誠實麥克風、機構等等,甚至是上官無筵與怪力王與阿海的相遇,也都是在228大屠殺背景裡的台灣。

    啟蒙前後最大的差別,就是對於「必要之惡」這四個字的重新認識。

    「必要之惡」的表面邏輯,是告訴你為了大局!大局!大局!所謂的個人生命犧牲、環境災難、人權價值折損,都是必要的。是的,真的很遺憾,但所有的退讓與犧牲都很必要,一切都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為了更穩定的社會制度,為了更寶貴的國家尊嚴,我們一定要擁有宏遠的大局觀!

    必要之惡是每一個政府都會使用的概念,但必要之惡這個表面邏輯尤其適合極權體質的政府。他為極權政府雙手奉上了最高道德標準,得以無限制剝奪人民隱私、監禁暴打人民、侵犯集會自由、劫掠人民生命財產,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好,一切都是為了大局著想,個人在當中如果不配合,就是貪心自私,就是背叛國家,分裂長遠集體利益的禍害。

    必要之惡的實質邏輯,正是一種以國家級暴力,遂行的最殘暴道德勒索。

    真正進行的是……

    為了方便極少數當權者的長遠利益,社會上大多數公民的利益必須被剝奪。

    為了極少數當權者的美好明天,社會上大多數公民的寶貴今天必須被犧牲。

    為了級少數當權者的尊嚴,社會上大多數公民乃至國家的尊嚴都必須犧牲。

    在過程中,極少數當權者只要略施小惠,便能擁有大批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爭相開舔擁護,一起對社會上大多數公民進行「能不能暫時犧牲一下!這是為了大局!」之刑,一邊迫害同胞,一邊催眠自己,一切都是為了大局。

    這是狗屎。

    更寶貴的國家尊嚴,在於國家重視每一個公民的尊嚴。

    更美好的明天,來自於充滿希望的今天。

    宏觀的大局,必定是由無數小小的公民權益所組成。

    除此之外,沒有大局,只有極權者設下的騙局。

    必要之惡不但是惡,還是極惡!

    最後,附上幾年前我在網誌上寫過這篇文章,後來也收錄到出版的書本裡。

    --------------------------------------------------------

    標題
    必要之惡,還是惡

    我永遠都記得,大學三年級我在交大上黃駿老師的社會學通識課時,交過一份課堂報告。當時我在計算機中心把僅僅一頁的報告列印出來時,聞著雷射印表機獨特的油墨味,看著我臨時急就章寫出來的東西,不禁有些疑惑……為什麼我會寫出連我自己都沒有辦法說服的文字?

    我還是交了。

    那份報告,需要我們針對二二八事件、與國民黨統治下的白色恐怖,做出分析與評論。分析的部份當然狠狠地批判了當時的獨裁政權,評論也不可能有什麼好聲好氣,但我在結尾時寫了一段諸如:「雖然血腥鎮壓與屠殺菁英並不可取,但當時的統治政權為了維持其合法性,訴諸暴力與箝制人民思想與自由,似乎是一種必要之惡。」

    我忘不了這一份報告,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很白痴。

    有一個醫學名詞叫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自行google會找到一堆資料),維基百科說,這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典型,在台灣最有經驗的罹患者大概都是去當兵的時候被班長幹死操死罵死虐待死後,班長淡淡說道:「對錶,給你們十分鐘去投飲料。」的那一刻,突然對班長產生奇妙的精液……不,是敬意。

    這種爛病也常常發生在被綁架的肉票與綁匪之間。

    如果你是肉票,被囚禁的時候綁匪只會對你拳打腳踢,辱罵你,動輒不給你東西吃,睡醒了就打一打你當做早操,晚上睡前也打一打你當收心操。

    某一天你獲救了,你只會恨不得將綁匪身上的每一個頭割下來。

    反之,要是綁匪同樣打你罵你餓你,但也會同時對你嘆氣:「對不起,跑路的壓力真的很大,剛剛我控制不了我的情緒,讓你肉痛了,來,這是跌打酒,我幫你擦一擦……」還會把便當裡的雞腿撕給你一半。

    或是偶而在半夜摟著被五花大綁的你一起喝悶酒,一邊喃喃自語:「像你這種有錢人家的小孩,真的不會了解我們當窮人的痛苦,你們一出生就什麼都安排好了,什麼都不用擔心,只要把書念好就可以了,哪像我們?我們誰不想念書啊?家裡沒錢,從小就要一邊念書一邊工作,書哪會念好?只好出來學人家作兄弟……」彷彿他之所以如此待你,有逼不得已的苦衷似的。

    久了,肉票會對綁匪心生同情,即使在綁匪落網後還會向警方求情減刑。

    在國外,甚至還有肉票下嫁給出獄後的綁匪這類的案例(白痴)。

    絕對掌握了你的生死,令他可以一邊打你,一邊給你糖吃,讓你對他的行惡感到恐懼,卻又依賴他對你的略施小惠,殊不知這種恩惠原本就長在你自己的肉上。

    政權用恐怖暴力剝奪你說話的自由,卻說這是為了讓下一代的人擁有說話的自由,才忍痛下手的不得不為------這種「必要之惡」的邏輯簡直匪夷所思,還讓人很噁心!

    比如前國防部情報局局長汪希苓,訓練陳啟禮等竹聯幫份子成為殺手,再跑去美國暗殺撰寫「蔣經國傳」的作家江南滅口,幹理由一堆,什麼為了國家、為了領袖、為了自由民主等等,會不會把自己說得太偉大了點?

    如果你告訴我,你殺了我寫書的兒子,是為了成就國家民族美好未來的必要之惡,你想我怎麼答你?

    我只想還你一槍,少在那邊跟我玩用小愛換大愛的遊戲。

    --------------------------------------------------------

    寫小說就是屬於我的民主戰鬥,在我的戰鬥領域裡,我隨時都準備好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