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簡單凱因斯模型重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簡單凱因斯模型重點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簡單凱因斯模型重點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tevegreat08 (暴君)看板Economics標題Re: [考試] 排擠效果時間Thu...

簡單凱因斯模型重點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6:46:53

#八百回合經濟談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選美竟然跟發大財有關?〕    壯士們有沒有一種經驗,每當期中考前,教授們總是會說「為了分散大家的壓力,我們期中考延後一週」,殊不知剛好每位教授都這樣想,最後考試依舊撞在一起...  今天政經八百要跟壯士們介紹一個非常經典、跟「預測」有關的實驗,...


※ 引述《longlyg ()》之銘言:
:
: 癥結點是在於是排擠效果到底是不是單純以利率上升後
: 民間部門的減少量來算
: 利率不變
: ΔY=ΔC+ΔI+GΔ->ΔC+ΔI=ΔY-ΔG
: ΔC+ΔI=ΔY-ΔG->ΔC+ΔI=(1150-1000)-60=90
: 利率上升後
: ΔC+ΔI=ΔY-ΔG->ΔC+ΔI=(1050-1150)-0=-100
:
: 另外我覺得乘數效果不是重點因為乘數效果Y的改變
: 最終還是來自於投資及消費增減的部分
:

好,有個問題,排擠效果到底是在討論什麼市場呢?

真的是商品市場?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前面有發一篇古典與凱因斯分析架構的文章,你看過了嗎?


想一個問題,在45度線的簡單凱因斯模型,有沒有排擠效果呢?

可以發現沒有,為什麼呢?


就「一般理論」中,凱因認為景氣波動的因素在於「民間投資」,

在實證研究發現,消費波動比較平穩,但投資卻很容易造成波動,

因為,他說這是人類基於「動物本能」而有的反應,

就他的理論而言,他把投資項當成外來衝擊,

之所以如此設定事是因為,投資項有計入「存貨變動量」,

因此,自始至終,投資都是「外生變數」,也根本無需擔心所謂的排擠效果!

這是就理論上觀之


倘若以函數設定觀之,

簡單凱因斯模型中,投資不是利率的函數,

自然不會受到利率的影響,也因此就算政府政府增加了,利率上升了,

但對於投資而言,仍然是個常數,那麼何來「排擠效果」?

如果不把利率放到投資項中,以我的想法很難去思考為何有排擠效果,

那如果利率進入投資項了,為何要「排除利率」呢?

也因此,我不認為計算排擠效果時,需要回到利率不變的情況下討論


進一步言,按照我上文的說法,以及後來重新看書後,

我發覺,你的論述沒有考慮過「目標」,

想一個問題,排擠效果到底發生在「哪個市場」?

不要忘了,「政府部門支出增加」會發生乘數效應,

「民間部門投資減少」就不會發生乘數效應嘛?

我們在計算政府支出乘數時排除了利率因素,但是這有很嚴重的問題,

我記得我的老師在上課時,特別強調:

IS-LM模型的IS右移幅度等於簡單凱因斯模型的均衡所得增加幅度

也因此,畫在IS-LM模型中,並無法直接觀察「政府支出增加」


再進一步而言,IS線右移幅度是政府支出乘數,並非政府支出,

準此,如果由圖形去觀察你的論點,會有很多很怪異的地方,

你不妨把45度線模型與IS-LM模型畫在一起觀察一下,

你在45線模型推導政府支出增加造成IS移動幅度時,是怎麼畫的?


在縱軸觀察一下總支出線上移幅度,那才是「真正」的政府支出增加幅度,

而總支出線與45度線相交,就是簡單模型均衡,之後可推倒出IS線幅度,

如此,可以發現,IS右移幅度根本不是政府支出增加實際的量,而是乘數效應



至於底下推文所言,簡單凱因斯模型排除債券市場,

這是另一個有趣的問題,

因為,在討論貨幣是利率的變數時,背後隱含的就是債券市場,

如果直接這麼說,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誤會,我並不建議!

應該要更正為:投資項是為「外生變數」,會比較好..


簡單凱因斯模型中,只討論貨幣市場與商品市場,

是因為「瓦拉斯法則」永遠成立,

而貨幣與債券掛勾,所以兩者是一體的兩面,

凱因斯認為,商品市場是就業市場發生問題的原因,

所以,只要討論商品市場就能回到就業市場討論失業問題,

因此,貨幣超額需求與債券超額需求的和為0,討論其一即可,

商品市場則不考慮投資受利率因素影響,而視為常數或所得的函數

--
心非菩提樹,心非明鏡台,

何必勤拂拭,難免惹塵埃       

            -----暴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0.217.44
longlyg:簡單凱因斯投資也可以是利率的函數 10/27 10:08
longlyg:只是在簡單凱因斯投資R不變而已 10/27 10:08
longlyg:投資想當然本來就會受到利率的影響 10/27 10:09
longlyg:在簡單凱恩斯下R不變當然不會有排擠效果 10/27 10:22
Nimlas:大推 表達的真好 10/27 10:52
longlyg:ΔY=ΔC+ΔI+ΔG而且G是自發性的變動他並不會受到Y改變而 10/27 11:30
longlyg:而改變當然ΔY就只剩ΔC+ΔI的變動所以我才會說跟 10/27 11:31
longlyg:乘數效果無關而且可分成利率變動前和變動後來討論 10/27 11:31
longlyg:http://ppt.cc/3cKC 10/27 11:37

基本上,簡單凱因斯模型中,並非說利率不變,

否則為何說「貨幣市場決定利率」?

其次,你給的圖,有一點你依然沒搞清楚,

那就是,請注意討論排擠效果時,到底應該在哪個市場討論呢?

IS右移幅度真的就是ΔG?


如果利率不變,或者說根本不討論利率,

我上面已經說了,要直接回到45度線模型觀察,

IS右移的幅度不是ΔG,而是「乘數效果」後的ΔY,

進一步言之,圖上是說那是「排擠效果造成ΔY減少」的份額,

不是排擠效果的的份額,排擠效果應是如你推文所說的ΔC+ΔI


我不會用PTT畫圖,所以沒辦法話給你看,

但是,請你自行在紙上畫,45度線模型與IS-LM模型,

畫好之後,想一下ΔG在哪裡?然後ΔY是不是就是ΔG?

因為,在45度線模型中,是以ΔY作為IS移動的幅度,

如果搞清楚這點,基本上就不會在R-Y平面上直接作圖分析排擠效果


因此,希望你能懂,在一般理論的全名是: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

如果設定了「利率不變」,那麼貨幣市場決定什麼?

請注意,絕對不會是「物價」,因為凱因斯在書中告訴我們「工資具僵固性」,

那麼,貨幣市場還能決定什麼變數?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61.60.217.44 (10/27 16:16)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61.60.217.44 (10/27 16:26)
longlyg:我有一點懂了謝謝我再想一想 10/27 16:42

在這裡,我要先補充一下,

在上面論述中,我說簡單凱因斯模型,投資不是利率的函數,

這點其實還是有點瑕疵,因為有人可能會問,那為何可以導出IS線?

事實上,就一般理論的原意,整個經濟體系是靠「存貨變動量」調整,

至於實質投資雖然與利率掛勾,但是由於「流動性陷阱」的關係,

所以,利率很難降低,更遑論討論利率下降造成投資減少等


進一步言之,在一般理論中,分為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作討論,

而且是「分開」的,分析方法是這樣的:


商品市場中,設定一個總支出線:AE=C+I+G,然後設定一個均衡條件:Y=AE,

前者又被稱為商品需求,後者又被稱為商品供給(這與之後的完整模型不同),

商品市場透過供需兩者相等,或者說當總支出與總生產相同,決定產量

若利率下降了,投資上升,總支出線上移與商品供給線相交即是產出,

若是政府支出增加,也是總支出線上移,與商品供給線相交決定產出,

這樣的推論模式,可以發現只有乘數效應,而沒有排擠效應


貨幣市場中,設定了貨幣需求線,納入了三個動機:L=L(R,Y),

而貨幣供給則是外生給定的變數,其次在縱軸標示「利率」,橫軸標示「貨幣存量」,

如果商品市場的有效需求增加,造成國民所得增加,

此時根據貨幣需求交易動機(ΔL/ΔY>0),會使得貨幣需求線上移,

與貨幣供給相交後,可以得出利率上升的結論

此時,將利率帶入商品市場中,有可以得到投資下降的結果,

然後就開始一連串的變動,但這樣的體系幾乎會崩潰,所以才被人修正成IS-LM模型


在IS-LM模型中,作者利用解聯立方程式的方式,求解R與Y兩個變數,

由商品市場均衡條件求出IS線,由貨幣市場均衡條件求出LM線,

兩線相交就能得出一組均衡的解(R*,Y*)

如此,就能讓經濟模型解釋體系時,不容易發生發散的現象,

這就是IS-LM模型當初建立的方法


講這麼多,其實就只是說明一件事:

投資是利率的函數沒錯,就跟儲蓄也是利率的函數一樣,

之所以設定儲蓄只是所得函數,只是在因為凱因斯是以直覺判斷,

消費是所得的函數,而所得將會被消費或儲蓄,因此只要所得扣除消費就是儲蓄,

如果還要加入儲蓄是利率的函數,那麼兩者如何相等?

因此,為了方便分析,很多東西在符合一般均衡時都可以「遮住」不要看他,

而符合一般均衡,就是要符合「瓦拉斯法則」,也就是事後的會計帳概念


這樣解釋應該不難吧...賴景昌老師書上有寫,或者其他總體教科書都有,

可以多方參考一下,就能知道我在說什麼...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111.249.143.195 (10/27 18:4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