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聊「去仲介化」第一個話題,「學習」。
首先感謝王伯達老師,是我思考力的啟蒙老師之一,大學時期拜讀過多本書,近期翻開「預見未來」這本書再次看到「去仲介化」,不禁想到我時常跟學生分享的其一部份。
我在教英文的時候滿不務正業的,喜歡丟一些問題跟學生討論,其一就是,學校的意義。
我...
今天想聊聊「去仲介化」第一個話題,「學習」。
首先感謝王伯達老師,是我思考力的啟蒙老師之一,大學時期拜讀過多本書,近期翻開「預見未來」這本書再次看到「去仲介化」,不禁想到我時常跟學生分享的其一部份。
我在教英文的時候滿不務正業的,喜歡丟一些問題跟學生討論,其一就是,學校的意義。
我認為「實體體制內學校」是時代下的產物,其實教育這件事情從來都沒有停止,但持續在變化的是承載的方式,也就是媒介。
若要談學校的歷史還滿長的,這邊直接切入我的想法。
我一直認為人努力讀書、工作的一切目的在於「過著理想生活型態」,因我個人不是很推崇順向地思考,也就是說我今天先好好讀書,考個不錯的國、高中,再好好拚個大學,選個跟自己分數契合的科系,再去看看可以自己做什麼。
其實這還滿束縛的,因為這多數是順上去發展的,但我常覺得「目的」若已有差不多的輪廓,那是否可以在這輪廓下去追尋自己喜歡什麼?
簡單舉例:
一、若目標是進台積電工作,而台積電目前很明顯地就是會優先採用台灣一些名校科系的學生或國外學歷,若目前學歷這張紙很重要,那自己要如何成為這些校系的學生?需要考幾分?現在需要怎麼規劃學習?還是可以累積其他經歷進去?
二、若想要過著不被工作時間、場域綁住的自由工作者,但又想要有穩定收入,有哪些工作的性質轉變是可以實現這樣的夢想?那要從事這份工作需要具備哪些技能?而這些技能我要去哪邊學習?
依我之見,第一項最主要在於社會、企業認同的篩選制度,也就是因為今天無法直接認識你這個人的才華,甚至沒有任何成績與經歷可以顯現你的狀態,故一般企業都是以系統性標準先作為篩選,也就是「學歷」做為基礎。
學歷與其他技能證照也不過是想要進入一些產業圈子的入場券。
但「網路」打破了這件事情,網路履歷更是,以及能力的顯度。(這部分之後再談)
回到學習,
學校主要是是培養一個人的社會技能,讓人們有生活與追求自我的能力,本質應是如此,而目前許多課程在網路時代已經透過免費或付費的方式,厲害的講師可以自行開課或是與理念一致的人開課;不必到特定的實體學校或地點學習,「自由」地選擇想上的科目,累積相關的技能。
舉例來說,補習班/家教就是如此,早期只有實體學校時,能受教育就覺得很棒,而當教育普及,發現學校無法自由選老師,被配到的老師不見得適合自己,於是實體補習班提供「其他」選擇,有資源能夠另外補習的人就可以自由選擇老師,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當然,這會有一個問題,就是當科在學校的時間就有點浪費了。
因此我們可能會想說,那為何不能自己選老師?
這就是制度問題,即便是台灣多數大學,能夠上課的時間與老師都是有限制的。
但網路打破了這件事情,若只是為了「學習」不只是學歷的話,只要有網路,充分預算,有很大機會都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突破時空限制,更不用說有些業界的老師非常地厲害,具備跟得上時代的實務經驗與表達能力,甚至內容會超越一些食古不化的學校老師(相信你我都遇過),網路讓我們更容易上到這些老師的課程,進而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或生活能力。
那這樣是否傳統學校就沒有必要存在?
其實學校對我來說偏向學習「社交互動」,交朋友的地方,但問題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學校交到合拍的朋友,而校園、班級內同儕氛圍決定性頗高。
而當然,即便不在學校,也是可以透過外部社團,民間學習機構的課程去交友。
因此會發現,單論技能培養上,學校不見得精準地提供所需的內容,交友也不見得是。
那學校為何還要存在呢?
我認為,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源能夠去選擇,而學校是有些人的最大資源,此外學校也是個能分擔現代父母關注勞力的場域,也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其一方式。
學校仍有其必要性。
但若你剛好是有「能力」「資源」去做選擇的話,事實上有更多、更有效率地方式能夠提升自己,也就是把學校當做最低的標準,進而善用自己的資源去主動投資自己或改變。
這也是為何愈來愈多人申請「自學」,將時間做到最有效地運用,但還是會偶爾去學校交個朋友或尋找其他外部課程或活動結交朋友。
時間是最寶貴的,而科技與網路大幅縮短以前時代因地域、交通、時間的關係;媒介與時間運用開始有所不同。
當然「實體」感受會是最好的,沈浸程度也最高(先撇開VR),而時代一直在往前,因此很多策略都會有所不同了,我們學習的選擇其實也變多,就看願不願意敞開心胸接受。
最後,單論「學習」,撇開想取得特定學校學歷來說,已經大幅去仲介化了(不代表消失,是有被削弱了)。
而身為有能力與資源的學習者,在這時代最棒的地方就是,撇開實體,可以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對象,好好學習。
更不用說特定學校學歷這件事來自社會與企業認同,而Google目前推行的「職業認證計畫」本身也是一個打破傳統思維的狀態,也讓人更能思考學校的意義為何,很多事也是如此,包括出國就一定會學到獨立性嗎?太多可以討論了。
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時代在轉變,而有能力選擇的,學習策略也可以試著轉變。
歡迎分享想法讓我知道~
/
推薦閱讀:
1.Google破壞大學學位計畫
2.人生學校系列
3.《人才,自造者》-謝宇程
#林軒英文 #joeshare
篩選人才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孩子自創遊戲編寫程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
大約半年前,Ted就開始用tutorJr學習英文。
除了規劃的一對一英文課程、週末一對二的情境課,
還有能探索興趣的 #知識大會堂💡
Ted就是在大會堂發現了
#Scratch 程式課程🚀
在上了幾次大班課的經驗後,
他主動要求要要單獨實作練習,
試上了一對一課程非常喜歡,
拜託我要給他每週都能上課。
這時候媽咪我猶豫了~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Scratch?
#108課綱新科技領域重點項目
現在為了接軌世界的科技趨勢,
孩子從小就要培養成為國際人才。
#加強運算思維、訓練邏輯能力
Ted爸爸從資工科系畢業、在微軟擔任顧問
到現在經營資訊公司提供企業雲端服務。
他非常重視邏輯思考能力💻
當大腦學會這樣的思考模式,
能將天馬行空的夢想
更有效率地化為現實✨
#學習跨領域思考、用更少學更多
在資訊時代,有更多工具和資源自主學習。
但要如何尋找篩選適當資訊,
提早建立思考能力,
絕對是未來自主學習的必修課!
#設計思考導向,完成自己的作品
觀察Ted上課的過程,
老師會引導孩子思考、發揮創意。
任何想法都盡量討論完成實現!
例如Ted設計炸彈想要骷顱頭圖案,
他們就討論用現有素材變化。
#培養「發現與解決問題」的基礎素養
在設計遊戲的過程,孩子會發現問題。
例如Ted發現 “氣球掉落速度過快”
接著就會去程式編排改數字,
最後會感受到問題解決的成就感!
媽咪在旁邊☕️偷偷觀察到...
其實程式沒有想像中歡樂簡單,
觀察、思考、處理、再研究...
但孩子很神奇的會專注其中~
我想除了高度興趣:
Ted想設計出好玩的遊戲🎮
還有老師專業的帶領
循循善誘並鼓勵每次的嘗試🌟
很高興選擇tutorJr
發現了孩子的興趣
#讓興趣帶領孩子成長🌱
#免費領取一堂1對1程式課>>https://pse.is/3jrvxn
將會有專業顧問協助引導孩子上課
課程相關問題都可以和他討論,更了解孩子的需求
大家上完也歡迎和Ted一起交流你的上課心得哦!
對於英文有興趣的朋友 #限時6天活動只到8/31
免費領取1個月課程>>https://pse.is/3kn7lc
好康分享給大家,歡迎大家大力分享這篇貼文和你的朋友分享哦!
篩選人才英文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民黨公開培訓網軍攻擊異已內幕大公開
【臥底報導】【從「反攻大陸」到反攻民進黨——國民黨網紅青年營內幕特蒐】#報呱獨家
#全程講座聽訓_青年營主軸全是老屁股
國民黨青年部在今(12)日上午舉辦「網紅青年營」,邀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中廣董事長趙少康、革實院長羅智強等人與會,與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 30 位青年交流。
江啟臣表示,青年是國民黨的未來與活水。青年部也表示,希望透過「戰鬥藍」的發起行動,能號召不分世代、區域、職業的藍營青年夥伴,一同挺身而出,監督執政黨,讓國家更好。
然而,實際活動全程皆為講座,由趙少康、羅智強與黃士修主導演講。內容除了分享自己參與政治的心得、自己的願景,都沒有要和台下青年互動。唯一青年擁有話語權的 Q&A 時間,也只開放兩個問題,回答問題重心仍自我中心,答非所問。其實,不禁感嘆包著青年營外皮的活動,實際上仍是國民黨正常發揮。
#長官演講大超時_青年黨工竊竊私語不敢提醒
基本上,整個活動內容以長官發言為主,時間控制方面更是災難。演講時間表定一人演講 10 分鐘,趙少康竟講了 35 分鐘,後續的行程也隨著各長官發言大延宕。即便如此,底下的幕僚僅敢竊竊私語,不敢明白地提醒講者時間到了,甚至連暗示也不敢。因此很難相信在其他議題的經營上,甚至政策的規劃上,國民黨青年政治工作者能在同一張桌子上自由發言。
雖活動內容重點應放在「網路宣傳、網紅、攝影與青年」身上,但整體的營隊行程安排,卻以聽老屁股演講為主,實際化妝與拍攝的時間非常短暫。同時,攝影的空間與器材顯示出國民黨對經營網紅的大誤會,完全不生活化且僵硬的照片拍攝方式,讓人莞爾。
總的而言,這場活動的 MVP 必須頒發給主辦單位安排的化妝師,不但技術發揮全場最佳,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妝容,且手法精巧,是國民黨本次活動中唯一值得稱讚的環節。
#300篩選到30人_入選成員背景公開
國民黨青年部上午舉辦「網紅青年營」,並表示短短一周內有近 200 人報名,他們篩選掉「民進黨側翼」後,精心挑選出 30 名參加者。國民黨指出,該次報名者履歷相當多元優異,不只有現職的青年政治工作者與網紅,更有年輕的律師、大學老師、商務人士、工程師、演藝人士等各行各業的朋友,甚至是剛滿 18 歲的大學新鮮人夥伴響應。
然而,實際上網紅營成員除了有獨派臥底,更有許多高齡者參加,其中許多年輕臉孔,一問之下也多超過 30 歲。讓人不禁猜想是國民黨對青年的想像太寬廣,還是真的找不到什麼人才參加?
#趙少康公開表示支持暴力政治_簡化新聞資訊❓
本次營隊主軸為「青年反攻」,雖幽微地未公開表示反攻對象,但活動過程中不難發現其戰鬥的主體就是「民進黨」與「側翼」。趙少康演講中指出,中國想要維持現狀,然而親美友日合中的「現狀」被蔡英文破壞。
除了漠視中國對台的威脅,趙少康甚至主張在立院打架,得罪越多人會得到更多支持者。趙少康表示,民進黨支持者眾多,整天都在立院打架、罵三字經。但當國民黨採取類似行動,就會被黨內支持者批評,因此他表示不要害怕爭議「#我主張打。得罪越多人,支持者越多」。
對於未來國民黨在網路自媒體的經營,趙少康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新聞不超過 150 字,文章不超過 300 字」。並表示「3000 字的文章誰會看?若 300 字還講不清楚觀點,乾脆去死好了!」趙少康荒謬想法根本看扁人民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他還指出台灣人不喜歡付錢看媒體,國外新聞收益多從評論而來, 而又臭又長的評論他不想看,只想看自己寫的,甚至高傲表示「我寫得最好」。
從支持暴力政治到提出「新聞資訊簡化」的觀點,可以發現國民黨找到的講師對於青年世代的觀察過於扁平且匱乏。在國內深度報導與專題報導媒體發展逐漸蓬勃的今日,國民黨的網路經營策略彷彿是一台時光機,將帶我們回到資訊不對稱且知識尚未普及的舊時代。
#演講頻頻破音_羅智強精準自嘲是_戰鬥的傻瓜
在所有演講者當中,失意多年的羅智強的發言最具情感。羅智強不但抱怨自 2016 總統大選後便失業五年,期間曾打算把台北的房子賣掉、搬去花蓮住,更頻頻破音哭喊在國民黨戰鬥的都是傻瓜。他表示,在民進黨,當戰鬥者會爬雲梯,步步高升,但國民黨卻往往是越戰鬥越怕。羅智強憤慨表示,在國民黨戰鬥時,當你往前衝,不但隊友會往後跑,甚至還會從背後射你兩箭。演講到情緒瀕臨潰堤的羅智強,自嘲自己就是頭腦不清楚、腦袋有問題。才坐在這裡戰鬥。
雖表示自己看不慣民進黨踐踏民主才會出來戰鬥,但羅智強的發言非常誠實,讓我們能看到國民黨不但對自己人刻薄,為這個政黨而戰更是「傻瓜」的行為。
#黃士修提未來戰略_透過公投綁大選_成功撤掉高端EUA
黃士修在演講中承認,自己當初有煽動國民黨在核能議題上合作,他指出自己所經營的核終,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國民黨側翼。對於策動網路攻擊,他提出了一套矛盾的見解為自己解套,他表示拿錢辦事沒有錯,之所以民進黨的 1450 該被譴責,國民黨網軍不是問題,是因為民進黨幹壞事,而國民黨不是。
除了在演講中大力吹捧「核能就是科學」、反核就是反人類、反科學,黃士修在網路攻擊上提出了「少數疊加策略」,表示將透過未來各個議題所觸及到的群體,吸引潛在支持者。對於國民黨青年網紅未來的發展方向,他也提出幾個未來可以主打的議題,包含疫苗、紓困五倍金、公投綁大選與藻礁連署。更現場教學表示,將透過推廣「用 2022 公投把 EUA 撤掉,就可以不用打高端」來宣傳公投綁大選。
黃士修表示,他認為蔡英文是「故意造成國際疫苗短缺」逼迫人民打高端,若公投綁大選成功了,等於一百個公投列車開了,國民黨能夠趁機以此獲取政治利益。
同時,黃士修也介紹了煽動媒體與新聞的案例,2018 年他曾經主導「以核養綠」公投,當年因中選會認為依法送案只能點收一次,連署書遭拒收。他表示,當時媒體拍攝到他情緒激動近乎送醫的情況,有演戲的成分。為滿足強制緊急送醫的要件,#黃士修故意大量灌水流失電解質,#並故意在媒體面前讓自己情緒憤慨,#導致心跳飆高。他指出,當時絕食並不餓,但很想睡覺,且因絕食場地對面就是醫院,他設計了自己的緊急送醫後,#便到醫院睡午覺。
#國民黨清楚公投是主戰場
在今天這場活動中,不必要擔心國民黨操作網路的攻擊能力,也不需擔心出現青年人才,但國民黨深知其強項在於公投,也打算操作一連串的攻擊,透過讓公投綁大選,達到未來選戰上的優勢。
然而,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國民黨作為在野黨,其最大目的並非監督執政黨,而是「逢民必反」—— 這個「民」主要當然是民進黨,但更多時候其實也是「人民」—— 因為他們不管國際局勢、不管議題好壞、不管人民福祉,他們在意的是「#如何在每一個議題裡鬥臭民進黨讓自己得分」。
但整天下來我不禁思考,如果中國國民黨要服務的不是人民,那麼以他們的所作所為「會讓誰會得利、誰最開心」來思考,他們究竟為「誰」服務,答案也就再清楚不過了。
圖/趙少康粉專
篩選人才英文 在 少女凱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放棄美國高薪工作,回到台灣創業…」這種標題文章起手式,不只大眾膩了、劉安婷也膩了,「普林斯頓大學,在我回國以前,大家應該只覺得是幼稚園,如果只是報導學歷,是不是代表這個人出社會後,沒有什麼成就?」專訪時,劉安婷誠懇、直率,創辦「 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8年過去,她早已創造更多影響力。細數她的獲獎事蹟「富比士Under30」、「亞洲影響力人物榜」,這些積累是來自每年嚴格的篩選機制、培訓,讓有志青年能到偏鄉教學2年,縮短偏鄉孩子的教育不均問題,至今有5千名孩子受惠,除此之外,也讓青年為兩年後的自己奠基,她接受《三立新聞網》專題節目《大人的模樣》談談一路來的歷程。
攤開108年度「為台灣而教」的年度報告,是一本非常詳細完整的報告,從捐款來源、資金花用比例、組織執行事項、董事會組成人士通通都有,讓非營利組織的捐款運用公開透明,光看內容就能強烈感受到「為台灣而教」的穩定性與影響力。創辦人劉安婷今年31歲,24歲時從美國留學回台,因在美國期間,到監獄教書3年,並曾前往第三世界國家擔任志工,有感教育不均回台創辦非營利組織。
劉安婷的教育理念為人所知,就連總統蔡英文也於3月時親自拜訪總部,寫下「八年前我認識安婷時,很欣賞她的理念,但不免替她擔心,在實踐上會不會遇到很多困難?很高興看到八年後的現在,TFT不但站穩腳步,還跟許多團體合作,擴大了翻轉教育的能量。」外人看來,劉安婷在做的事情相當偉大,而她卻仍保持謙虛。
劉安婷說,一開始真的不知道「為台灣而教」可不可以成形、會不會變成一個組織,所以起初是從很小、很小的規模開始嘗試,很多人關心教育不均等的問題,但是在所有提供的解方裡,往往最困難的一個很關鍵的元素是「人」,比方說每個人可以捐電腦,可是如果沒有對的大人在旁邊引導、陪伴的話那電腦不僅不會幫到孩子,它可能還成為孩子逃避學習的管道。
劉安婷接著舉例,比方說我們可以捐衣服,但是一樣如果沒有一個對的大人在這邊做教導、引導,那麼這一箱好心、善心的禮物和衣服不僅可能沒有幫上孩子,可能還養成他手心向上的習慣。尤其是家庭的結構已經比較沒有辦法受到支持的孩子,學校裡面的大人,也就是老師還有各式各樣的教育者,其實就會是他互動時很重要的一個教育資源,這樣的一個大人偏偏又是在最需要的台灣那些偏鄉角落,常常很稀缺,因此為台灣而教扮演的角色便是培訓優質人才進入偏鄉,並待上兩年。
解決社會問題,為何由非營利組織承擔?劉安婷對此則提到上個世紀,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要有三大部門,包含公部門(政府部門)、私部門(企業部門),還有第三個就是社會部門,其中很主要的角色就是非營利組織。
另外,她補充一個完整社會需要三個部門是因為,很多社會問題是非常複雜、非常龐大,比如說貧窮、教育不均的問題,幾乎可以和「國安問題」畫上等號,也幾乎難以透過單一部門就可完全去解決,需要很有解決問題能力的社會部門來執行。「如果不把每一個孩子的教育拉得更均值,那麼我們整個暴露在外的危險是台灣的整個未來。」
為了讓這類的國安問題可以解決,因此非營利組織往往需要更優質的人才加入,只是現在的社會價值觀,仍以醫師、科技業等職業選項為主流,在現實中要推動人才加入,也有一定的困難。劉安婷說「我真的一開始沒有想過,我甚至可能要為這些年輕成員的父母親辦說明會。」
她進一步補充,其實有很多青年要做這個選擇時,碰到很多的阻力,身旁的重要他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其他的重要他人,可能會擔心非營利組織會餓肚子,但其實TFT有提供一定基礎競爭力的薪資、還有錢難以計算的培訓投資,讓孩子不會被錯待,或是他們擔心偏鄉很危險,但機構甚至有給更偏遠的老師車子的支持,除此之外,為台灣更替教師種下兩年後的種子,像是台積電、國泰金控、台灣奧美都加入未來就業計畫,教師結束兩年服務後,能獲得優先面試的機會。
從第一線服務的志工,到踏遍台灣偏鄉學校到教學現場關注,成為具一定影響力的非營利組織教育機構,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但劉安婷和團隊,持續翻轉教育,作自己理想的樣子。對於大人的模樣,劉安婷說「自由與責任,對我來說就是定義一個大人一體兩面的元素,我認為一個大人的樣貌就是,為自己生命負責的領導者,而且在這份自由裡面,可以很享受、走出自己的生命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