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築日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築日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築日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588的網紅京築居いくえ先生の日本語教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出書一年了,いくえ先生變成 建築/日文 斜槓也一年了 很高興透過書認識大家 #寫個徵文 https://vocus.cc/pilu-kyochiku/5c50364efd89780001df6562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海的聖地] #与那原的聖克拉拉教會:地域文化與B級建築風景 / 李長潔 . 「#与那原」是本島南部的一個小地方,遊客不多,一般人對這裡也不太認識。与那原雖然說是小地方,但卻有豐富的地域文化與人文歷史。如果來到沖繩有個半天的空閒時間,只消15分鐘搭乘公車即可到達。這個小區域有幾處知名的地點可以拜訪,...
築日文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8:20:51
. 【載興(莊仔地)榮陽堂鄭家古厝】 【載興(莊仔地)渤海堂高家古厝】210823 載興村古名「大武洛」,後因武洛溪氾濫,居民往北遷至現址建莊定居,而稱「莊仔地」,雅稱「磚仔地」(tsng-á-tē)。日治初期因資料抄錄常有誤植,雖然音標仍是註記「ツカーテー」,但漢字已經慢慢從「磚仔地」因臺語同音...
築日文 在 ユです、甜點師日本語學習中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7:18:41
. 早安~ 連假怎麼過得這麼快😱 #日文單字 #日文自學 #日本語勉強 #日文 #學日文 #垃圾話 #日文日常實用 #筆記 #にほんご #yuchill #甜點師日本語學習中 #請慢用 大方:大部分 今日の仕事は大方片付いた 今天的工作大部分都完成了 片付く(かたづく) 概ね:概要、大概...
築日文 在 shushu自由研究所|日本旅遊・美食・路上風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7:18:39
▪️ @paviliontokyo 2021 —藤森照信 —茶室「五庵」 Pavilion Tokyo 2021來到結尾了,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喜歡的東西留在最後吃的人🙋🏻♀️) 其實對藤森照信也不陌生,2014年他曾經在台北華山打造過茶室,當年我也有去看☺️查資料時更驚喜發現他在宜蘭...
-
築日文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2-09 09:14:40[海的聖地] #与那原的聖克拉拉教會:地域文化與B級建築風景 / 李長潔
.
「#与那原」是本島南部的一個小地方,遊客不多,一般人對這裡也不太認識。与那原雖然說是小地方,但卻有豐富的地域文化與人文歷史。如果來到沖繩有個半天的空閒時間,只消15分鐘搭乘公車即可到達。這個小區域有幾處知名的地點可以拜訪,像是羽衣天女傳說地點「#親川」,或是拔河祭典「#大綱引き」,都是非常有意思地方風俗。
.
■ #山丘上的教堂
.
不過,今天來到与那原,是想要探尋一處B級風景:#聖克拉拉教會(聖クララ教会,St.Clara Catholic Church Yonabaru)。聖克拉拉教會位在小城的山丘上,是一座格局正方的簡約建築,是這次旅行的重點之一。与那原修道院為第一修道院、第二修道院整合而成,踏入院內,精心照顧的小花園相當令人驚艷,花圃裡有一座白色的聖母像靜靜地禱告著。
.
■ #現代主義建築
.
聖克拉拉教堂昭和33年(1958)創立,建築師為在日美陸軍技術部隊建設部的 #片岡献,由專門建造美國辦公室建築的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SOM)事務所參與建造,為50年代沖繩現代建築的發端之一。這股現代主義建築的風潮,是冷戰時期隨著美軍力量來到沖繩本土,而教會組織則透過「友善」的策略扎根沖繩鄉土,与那原的聖克拉拉教堂就是當年佈教慈善與現代主義建築變革的展現(向井洋子,2016)。
.
現代建築的變革展現在建築類型、建築形式與建築材質上,更多樣的用途,更強調機能的形式,更加便利的鋼筋水泥工法,讓聖克拉拉教堂在「#戰後依賴型現代性」的特殊情境下誕生。
.
■ #強調簡約幾何的聖克拉拉教會
.
從修道院的部分進入,可以看到教堂是一個中空的口字空間,經過有著水泥磚塊構組成牆面的走廊,冬季的陽光灑在中央的庭院中,沒有人的院區更加地寧靜。
.
脫了鞋,走進空無一人的禮拜堂,面對与那原市區的一側,是整面長方形組合而成的玻璃窗花,引進大量的自然光,微開的鐵製窗戶,更帶來了徐徐的海風,自然的元素被理性且機能性地安排介入到禮拜堂內部空間中。這是一個低成本的建築物,卻始終保持著閃閃發光的清爽。修道院的內部是禁止對外參觀的,從資料上看來,目前依然保存著50年代的格局、裝飾與部分家具,可反映當初教會在沖繩的組織理念與行動。
.
■ #往山下望去的聖心
.
方才在外頭見到的老修女,進來聊了幾句。
.
「從哪裡來啊?」
「台灣」
「第一次有台灣人來,是來看建築吧?」
「對啊,建築」
.
日文不夠好,不能表達太多。老修女指了一下大片的幾何窗花,我轉頭望去。穿透窗格與玻璃,海風吹動大片的棕梠樹葉,遠方山下,与那原市區的人們在黃昏斜陽裡日常地活動著。在那一陣風裡,在那一道光裡,在城市的運作裡,我好像感受到了 #屬於某種現代主義的聖心。
.
#聖クララ教会位置:沖縄県島尻郡与那原町字与那原3090-4
.
■ #參考文獻
.
1. 向井洋子. (2016). 占領期沖縄における慈善レベルの琉米関係: アメリカ人神父がつくりだしたカトリック教会の政治的独立性. 国際琉球沖縄論集=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yukyuan and Okinawan studies, (5), 45-60.
築日文 在 京築居いくえ先生の日本語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出書一年了,いくえ先生變成 建築/日文 斜槓也一年了
很高興透過書認識大家
#寫個徵文
https://vocus.cc/pilu-kyochiku/5c50364efd89780001df6562
築日文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海的聖地] #与那原的聖克拉拉教會:地域文化與B級建築風景 / 李長潔
.
「#与那原」是本島南部的一個小地方,遊客不多,一般人對這裡也不太認識。与那原雖然說是小地方,但卻有豐富的地域文化與人文歷史。如果來到沖繩有個半天的空閒時間,只消15分鐘搭乘公車即可到達。這個小區域有幾處知名的地點可以拜訪,像是天女產子傳說地點「#親川」,或是拔河祭典「#大綱引き」,都是非常有意思地方風俗。
.
■ #山丘上的教堂
.
不過,今天來到与那原,是想要探尋一處B級風景:#聖克拉拉教會(聖クララ教会,St.Clara Catholic Church Yonabaru)。聖克拉拉教會位在小城的山丘上,是一座格局正方的簡約建築,是這次旅行的重點之一。与那原修道院為第一修道院、第二修道院整合而成,踏入院內,精心照顧的小花園相當令人驚艷,花圃裡有一座白色的聖母像靜靜地禱告著。
.
■ #現代主義建築
.
聖克拉拉教堂昭和33年(1958)創立,建築師為在日美陸軍技術部隊建設部的 #片岡献,由專門建造美國辦公室建築的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SOM)事務所參與建造,為50年代沖繩現代建築的發端之一。這股現代主義建築的風潮,是冷戰時期隨著美軍力量來到沖繩本土,而教會組織則透過「友善」的策略扎根沖繩鄉土,与那原的聖克拉拉教堂就是當年佈教慈善與現代主義建築變革的展現(向井洋子,2016)。
.
現代建築的變革展現在建築類型、建築形式與建築材質上,更多樣的用途,更強調機能的形式,更加便利的鋼筋水泥工法,讓聖克拉拉教堂在「#戰後依賴型現代性」的特殊情境下誕生。
.
■ #強調簡約幾何的聖克拉拉教會
.
從修道院的部分進入,可以看到教堂是一個中空的口字空間,經過有著水泥磚塊構組成牆面的走廊,冬季的陽光灑在中央的庭院中,沒有人的院區更加地寧靜。
.
脫了鞋,走進空無一人的禮拜堂,面對与那原市區的一側,是整面長方形組合而成的玻璃窗花,引進大量的自然光,微開的鐵製窗戶,更帶來了徐徐的海風,自然的元素被理性且機能性地安排介入到禮拜堂內部空間中。這是一個低成本的建築物,卻始終保持著閃閃發光的清爽。修道院的內部是禁止對外參觀的,從資料上看來,目前依然保存著50年代的格局、裝飾與部分家具,可反映當初教會在沖繩的組織理念與行動。
.
■ #往山下望去的聖心
.
方才在外頭見到的老修女,進來聊了幾句。
.
「從哪裡來啊?」
「台灣」
「第一次有台灣人來,是來看建築吧?」
「對啊,建築」
.
日文不夠好,不能表達太多。老修女指了一下大片的幾何窗花,我轉頭望去。穿透窗格與玻璃,海風吹動大片的棕梠樹葉,遠方山下,与那原市區的人們在黃昏斜陽裡日常地活動著。在那一陣風裡,在那一道光裡,在城市的運作裡,我好像感受到了 #屬於某種現代主義的聖心。
.
#聖クララ教会位置:沖縄県島尻郡与那原町字与那原3090-4
.
■ #參考文獻
.
1. 向井洋子. (2016). 占領期沖縄における慈善レベルの琉米関係: アメリカ人神父がつくりだしたカトリック教会の政治的独立性. 国際琉球沖縄論集=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yukyuan and Okinawan studies, (5), 45-60.
築日文 在 京築居いくえ先生の日本語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いくえ先生說 #日本文化 #圖解台灣日式住宅建築
日文裡面,泡澡的浴缸叫做「風呂(ふろ)」,是家家戶戶必備良品。眾所皆知,日本人愛泡澡是到了極點,於是有一部漫畫改編的日劇「羅馬浴場」,作者比較了日本及古義大利人泡澡的習慣畫成漫畫, 算是文化比較研究的一種吧!
話說回來,日本人說「洗澡了」,是講「お風呂に入る」(入る:はいる),是指進到浴缸泡澡的動作,這樣子,洗澡的動作才算是完成。不然,如果只是用蓮蓬頭淋浴,稱為「シャワーを浴びる」(浴びる:あびる),不算完成洗澡的動作的。
根據いくえ先生訪查,日本人至少每個禮拜必須要「お風呂に入る」,不論他有多忙。不管泡澡的成本有多高,日本人還是很喜歡泡澡,有此可以見得一番。
台灣以前的日式住宅也有「風呂」喔!最早是檜木桶的,後來有陣子台灣人蓋透天厝的時候會蓋馬賽克磁磚的浴缸,就是從這個「風呂」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