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篆體字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篆體字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篆體字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篆體字典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Free Online Chinese Seal Generator的線上中文 電子印章 產生器,主要是印章篆書字體,對於常使用電子簽章的朋友很方便,重點是有自己專門的印章圖檔,有興趣的不妨下載試試。 ...

  • 篆體字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6 11:41:59
    有 517 人按讚

    Free Online Chinese Seal Generator的線上中文 電子印章 產生器,主要是印章篆書字體,對於常使用電子簽章的朋友很方便,重點是有自己專門的印章圖檔,有興趣的不妨下載試試。

  • 篆體字典 在 清風似友 2020台北古書拍賣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13 10:30:48
    有 20 人按讚

    Lot.55 康熙字典四十二卷
    作者:(清)張玉書等撰
    出版:四明茹古齋
    出版時間:光緒3(1877)年
    裝幀:線裝42冊上下護板
    尺寸:8×12cm

    太史連紙精印。首刻有朱印御製書牌,御製序,檢字,目錄等。是書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後有補遺、備考二篇。原裝無襯,每冊封有原簽,原函上有該部分目錄,有鈐印。該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聖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康熙字典》吸收了歷代字書編纂的有益經驗,又集中了傳統字書編纂中規模最大的三十人編寫隊伍,加上是御敕纂修,問世後影響巨大。

    四明即浙江寧波,因有四明山而名之,明代設寧波府,沿用至今。江浙自古即為藏書之鄉,尤以四明地區有「文獻之邦」美譽,自古以藏書樓多、藏書家眾聞名於世。當地刻書業歷史悠久、刊刻種類齊全、影響深遠,及至清代、民國時期寧波刻書坊更盛,出版內容豐富,四明茹古齋為此中尤著聲名者。

    Lot.56 增篆精本康熙字典
    作者:(清)張玉書等撰
    出版:上海天寶書局石印
    出版時間:民國4年
    裝幀:線裝1函6冊
    尺寸:13×20

    此書由上海天寶書局刊印,此本以殿版為底本,在檢索排印上多所改進,尤其於天頭添加各字篆體,饒富趣味,可喜也。

    2020『清風似友』台北古書拍賣會
    拍賣:12/13(日) 13:30開始
    活動地點:誠品信義店3F Forum

  • 篆體字典 在 男孩媽媽的育兒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9 06:57:45
    有 89 人按讚

    因為跟正仔溫習默書,他告訴我「最」字上方的部件是「冃」不是「日」才引起我的好奇心搜查資料,真的學海無涯,又長知識!

    *******

    陳凱文《從「最」字寫法,看香港中文教育之弊》

    日前,Facebook 專頁「家長 Secret」出了一個帖,引述兩年前教育局的回應,強調《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是讓先生和家長參考,只要字形結構並無錯誤,便可接受,不應對於對於一點一鈎的形態要求過於嚴苛,使學生失去學習漢字的興趣。然而,這兩年來仍有不少中文老師矯枉過正的案例。

    誠然,專頁所提到的不少案例,都不過是裝字上的差異,並不是字形結構上的錯誤,老師確實是矯枉過正。可是,專頁當中所提到的「最」字,老師把「從曰從取」的寫法打上交叉,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由於鄙人發現,不少人都不知道電腦上的「最」字,上面的「曰」字為何下面兩橫不埋口,遂撰此文解釋之。

    其實,「最」字最初的小篆寫法,上面並不是從曰,而是從冃。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曰:「最,犯而取也,從冃從取」,而不少網上字典提到「最」字的本義,則只是純粹按許慎的解釋照搬,說成是「冒犯而取」,根本未能清楚解釋「最」字為何從冃。

    要了解「最」字的本來字義,便要從這個「冃」字的意思說起。「冃」字實乃「帽」的本字,《說文》曰:「冃,小兒蠻夷頭衣也,從冂二,其飾也」,大家從字形可以看到,「冃」字是畫了一頂帽,乃是象形字。

    後人在「冃」字的基礎上,發展了派生字的「冒」,《說文》曰:「冒,冡而前也。從冃從目」,此「冡」乃「蒙」或「矇」的本字。冃下加目,象徵有人被帽蒙住了眼睛,自然是冒失的意思。後人因為「冃」字沒什麼人用,已忘了其字義,便以「冒」字作為聲符,加上形符的「巾」,發展出形聲字的「帽」字。故,清代段玉裁於《說文》注:「冃卽今之帽字也。」

    故「最」的字義,其實指一個人貿然把人家的帽摘下來,這自然是「犯而取也」。由此可見「最」是一個會意字,上面的「冃」是帽不是「曰」,下面兩橫不埋口,跟「冒」字和「冕」字一樣。今人把「冃」寫成了「曰」,是後來的譌變寫法,所以《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把「從曰從取」的寫法劃入異體字。

    愚見認為,老師可能是《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把「從曰從取」劃作異體,所以才會打上交叉。不過,由南梁的《玉篇》,到宋代《集韻》,再到清代《康熙字典》,都是用「最」字的譌變寫法,可謂約定俗成,不必刻意糾正。當然,老師若是堅持要用「從冃從取」,也未嘗不可,但是他們應該解釋清楚,「最」字為何應該從冃不從曰,免得家長也一頭霧水。

    問題回到最根本,現在的老師真是知道各個漢字的字義和字形演變乎?可見,今日香港的中文教育,只教學生寫字,不教字義亦不教訓詁,弊在其中矣。

    陳凱文,《香港投資日報》主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