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節稅書籍推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節稅書籍推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節稅書籍推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節稅書籍推薦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元照出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如何正確規劃具有節稅功效之保單?/張曉芬 老師 📕訂雜誌,#實體講座免費參加,#好禮三擇一(新書兩本,知識庫點數1000點,線上影音2場)👉http://qr.angle.tw/eoo 🔳本講座提供張老師精心製作精美且生動的PPT講義,方便學員參閱。講座中,張老師並強調,無論係人壽保險或年金保...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萬的網紅柴鼠兄弟 ZRBro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次只要看到五顏六色的的技術線圖就舉手投降了嗎?其實技術領域看似複雜,常用的也就這麼七大項,會了就永遠會了,以後技術面就不再眼花繚亂,這一集就先從認識K線開始 #開收高低 #可以調解析度 #聽懂技術分析 (內容補充) ►紅K不一定漲 黑K不一定跌◀︎ "紅黑顏色"由當日開收位置決定,而"實際漲跌...

  • 節稅書籍推薦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25 08:50:23
    有 18 人按讚

    📌如何正確規劃具有節稅功效之保單?/張曉芬 老師

    📕訂雜誌,#實體講座免費參加,#好禮三擇一(新書兩本,知識庫點數1000點,線上影音2場)👉http://qr.angle.tw/eoo

    🔳本講座提供張老師精心製作精美且生動的PPT講義,方便學員參閱。講座中,張老師並強調,無論係人壽保險或年金保險等高額保單,尤其必須熟知各相關稅法之保險規定;而在家庭成員間亦應及早妥善規劃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以便在規避個人風險、做好資產配置之際,亦能同時兼顧節稅效益,達到魚與熊掌兼得之雙贏境界。

    🔹7月購書節 #購書滿1500元加贈Coupon卷150元,#消費滿600元免運費:http://qr.angle.tw/jaj

    💪「執業進修」:#法官、#律師、#企業法務 實務書籍👉http://www.angle.com.tw/event/training/202006.asp

    【#6月新書推薦】👉http://qr.angle.tw/t0u

    【#7月新書推薦】👉http://qr.angle.tw/bbl

  • 節稅書籍推薦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21 13:27:54
    有 86 人按讚

    💎要從一片理財書海裡找出一本優質讀物,就像在 #稻草堆裡找鑽石 一樣。《#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就是稻草堆裡最大、最亮的那顆 #水鑽,有著絕佳的光澤和完美的賣相。
    🤔問題在於,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鑽石鑑賞家,更不知道自己可能「錯看」了些什麼。我想進一步探討 #書本之外,作者沒告訴你的那些事。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rich-dad-poor-dad/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怎樣的書?】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長期佔據排行榜的投資理財暢銷書,甚至出到了20週年紀念版。這本書的作者是日裔美國人企業家羅勃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富爸爸系列書籍更在全球翻譯成51種語言、暢銷4100萬冊以上。

    在夏威夷長大的作者羅勃特清崎,他的財務價值觀來自於兩個爸爸的引導,一個是親生父親「窮爸爸」,另一個是鄰居的父親「富爸爸」。兩個爸爸對金錢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羅勃特清崎透過一窮一富的故事推演,讓讀者跟他一起重遊這段回憶。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從作者年幼的故事說起,一路談到他出社會、創業的種種經歷。書中挑戰一般讀者常接受到「中產階級家庭」的財務教育,將「富人」的思維模式以富爸爸的口吻娓娓道來,我甚至聽過許多人稱這本書為理財啟蒙之書。
     
    【為什麼我會讀這本書?】
     
    我原本對《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興趣缺缺,但是剛好我前陣子讀到《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這本書,由日本第一書評家土井英司所寫,他說:「很多人會鄙視暢銷書,但其實,光是思考『它為何暢銷』就非常有價值。」

    因此,這本書便雀屏中選了。我秉著一股實驗精神,試著實踐從《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學到的精神:「書本不是只有『裡面』可以畫線,書本『外面』或許也有些東西值得畫線。」

    這篇文章跟你分享我從這本書裡面學到的重點,以及書本外面作者沒告訴你的那些事。
     
    【我的3+1個重點心得整理】
     
    在閱讀的過程中,前半段讓我感到熱血沸騰、受到啟發,翻新了傳統中產階級家庭教育的金錢觀(我是公務員體系家庭出身)。但後半段我漸漸感到不對勁,作者對於金錢的愛好、對於賺錢手段的追逐,讓我開始冷靜下來思考其中的不合理之處。
     
    【1.富人不為錢工作】
     
    羅勃特清崎從富爸爸的言行舉止之中,發現到「中產階級為金錢而工作。但是富人不為錢工作,他們讓錢為他們工作。」我很喜歡這段文字背後的精神,關於富人如何看待金錢,這段文字提供了兩個很棒的觀念。

    第一,富人並非不工作就能賺錢
    許多富人甚至比中產階級更熱愛自己的工作。富人透過許多有挑戰性的工作,不斷成長與拓展見聞。他們透過工作獲得更多的靈感、洞見和商業思維。他們看的不僅是工作薪水的「當下價格」,而是透過工作所學提升自己的「未來價值」。

    第二,富人重視投資、而非消費
    富爸爸雖然有錢,但是非常節儉,他開便宜車、住便宜房。中產階級反而時常落入一個惡性循環,貸款買好車、買好房、買奢侈品,看似物質生活富足了,卻終其一生透過勞力換取薪水。富人專心投資金錢在資產上,用資產滾出來的利息和盈餘進行消費。
     
    【2.培養財務智商:資產、負債、現金流】
     
    這本書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看懂「現金流」的概念,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財務智商。羅勃特清崎把人們擁有的事物區分成「資產」和「負債」兩種,他定義「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口袋裡的東西,負債就是把錢從你口袋取走的東西。」

    從下圖可以一目瞭然看出,窮人的現金流,大概就是收入和支出打平,無法累積足夠的資產,也很難向銀行借貸。中產階級的現金流,除了花錢消費之外,還必須繳納許多的貸款,如果沒有累積資產的概念,一輩子很可能陷入依靠勞力工作償貸的循環。

    富人則是盡可能累積資產,用資產滾出來的利息(例如股票債券的利息、房地產收的租金)支應生活,而且盡可能減少負債。「 窮人只有支出。 中產階級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富人買入資產。」這個概念,足以開拓你的財務視野,讓你用不同角度去思考自己身處的財務象限。
     
    【3.為學習而工作,而不是為了錢】
     
    羅勃特清崎雖然在言談之間,充滿了對「受雇工作」中產階級的嘲弄,但是「為學習而工作」這個概念,倒是值得劃線深思。我們可以警惕自己的是,是否單純為了工作的薪水,付出了勞力和時間,過程中卻沒有任何的成長?然而,富人從事工作的目標,除了錢之外往往還有更多的意圖。

    作者鼓勵讀者突破框架,打破要在一個行業裡面深度鑽研的執著,勇於嘗試不同的公司業務,甚至在不同產業之間切換。重點是接觸不同的刺激、不斷學習新事物,讓自己觸類旁通掌握更多跨領域技能。舉個例子,你以為羅勃特清崎很會投資?他其實最會的是行銷自己的書和課程(笑)。

    在《黑馬思維》書中的這段話,也給了對自己工作迷惘的人們一個勇敢的方向:「起初自以為的的熱情,不一定要堅持不懈,途中做出改變或放棄,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而是在邁向目標的過程中,依據自己內在的動力,去調整和適應新的方向,逐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熱情。」

    【+1.稅收的歷史和公司的力量】
     
    直到書中這一段談稅務與公司的部分,徹底敲醒了我的警鐘。羅伯特清崎毫不掩飾地透露出一個訊息「有錢人懂得用公司來避稅」。對我而言,這根本是一種「倒果為因」的態度,對於金錢的追尋,大可不必至此。

    成立公司的目的,應該是透過產出服務或商品,提供給整體社會更多的價值,公司稅務的優勢只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如果把方向弄顛倒,先為了避稅與節稅的手段而開立公司,這不就是令人最討厭的富人嘴臉?羅伯特清崎的文字中,充滿了濃濃的後者意味。

    我會隨時以二戰集中營倖存的心理醫師法蘭克在《活出意義來》寫下的這段名言來警惕自己:「成功就像幸福一樣無法刻意追求:它是種隨之而來的東西 — — 當一個人獻身於偉大事業時,產生不期而至的副作用 — — 或傾心臣服於愛人時的副產品。」
     
    【作者沒告訴你的5件事】
     
    1.「富爸爸」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人?
     
    富爸爸是虛構的。羅伯特清崎在1992年出版他寫的「第一本書」《如果你想變有錢又快樂,別去上學》,教父母與其送孩子去學校,倒不如教他們怎麼投資房地產。在書中他稱讚自己的親生父親 Ralph H. Kiyosaki 是他此生「最好的老師」。

    在後來1997年出版的《富爸爸窮爸爸》書中,曾經是最好的老師的親生父親,卻成了他口中的「窮爸爸」。自此之後,他就一直聲稱「富爸爸」是真有其人,要求出版社歸類為「非虛構書籍」。直到2000年受邀上了歐普拉的節目,這個具有十足話題又勵志的「真人真事」就此引爆開來。

    不過,隨著世界各地讀者和記者們抽絲剝繭之下,許多證據顯示根本沒有富爸爸這號人物。終於在2003年SmartMoney雜誌專訪的時候,羅伯特清崎親自說道:「難道哈利波特是真的嗎?何不讓富爸爸成為一個傳說故事,就像哈利波特一樣?」
     
    2.「作者」羅伯特清崎是真材實料嗎?
     
    在出書之前他並不富有。許多談投資理財的書籍作者,都必須聲稱自己擁有龐大的財富,當然這樣才能增加論點的可信度。不過,根據Forbes富比士雜誌的調查指出,在1997年之前羅伯特清崎其實根本不富有。

    他在1977年創立了皮夾公司、在1980年代創立零售公司,後來相繼倒閉。直到他1985年發展出「現金流遊戲」、甚至寫出《富爸爸窮爸爸》之前,都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他曾靠房地產致富。後來他進入安麗直銷公司,運用直銷體系推銷現金流遊戲以及自己寫的書。
     
    3.你知道作者曾經惡意「破產」嗎?
     
    這裡談他的第三次破產。前面提到羅伯特清崎的前兩次破產,比較屬於環境與機運的影響,創業失敗在所難免,難得的是東山再起的勇氣和決心。然而,他在2012年第三次的破產,終於敲醒了眾人的警鐘。

    他旗下的 Rich Global 公司透過教育機構 Learning Annex 的協助推廣,將系列書籍、現金流遊戲、各地演講推上高峰。之後卻因為積欠費用遭法院判賠2400美元給 Learning Annex。為了避免賠償金,他索性宣告 Rich Global 公司破產。

    這次的破產,雖然讓他免於天價金額的賠償,沒有傷到他個人資產的一分一毫,但卻賠上了個人的信譽。他完美示範了書中「破產是種策略」的原則,徹底展現了「眼中只有錢的人」想的跟我們真的不一樣。
     
    4.「學歷」究竟重不重要?
     
    從數據來看很重要。羅伯特清崎貶低那些為學歷打拼、受雇上班的人們,稱他們為「倉鼠」,而且認為學歷和財富無關。但是以2019年美國勞工局的統計數據來看,學歷與「失業率」和「收入」有強烈相關性。尤其對於提升收入來說,學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羅伯特清崎不止一次說過:「我的人生目標就是賺錢,賺很多的錢。」但我卻認為:「財富應該是一種當你貢獻能力、提供價值的時候,伴隨而來的副產物。而非窮極一生的唯一追求。」

    某種程度上來說,學歷是知識的憑證。我擔心的是在人生價值觀仍然懵懂階段的讀者,因此放棄對知識或能力的累積,直接邁入對金錢的盲目追求。理性的讀者該謹慎思考這個論點。
     
    5.出這麼多書葫蘆裡賣什麼藥?
     
    他賣的不只是書,而是高價的遊戲跟課程。從上面的故事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真正讓羅伯特清崎發跡的,並不是他高明的財務手段跟投資技巧,而是他精心雕琢的「富爸爸」系列故事。光是系列書籍,已經出版26本著作,全球熱銷逾4100萬冊。

    首先我們要知道,《富爸爸窮爸爸》是為了推廣「現金流遊戲」所寫,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本書反而紅透半邊天。我認為「現金流」的概念值得一學,這有助於你翻新自己的財務認知,用不同的視角檢視資產與負債的關係。但是否要為此花上大把銀子?這則是見仁見智。

    他出書的另一個目的,是推銷高價課程。根據加拿大 CBC 新聞記者親身參與他的課程指出,在一天版的免費課程裡,會追加推銷500美元的三天版課程,隨後再推銷12000到45000美元的課程(對,你沒看錯)。
     
    【金玉良言裡的殘棉敗絮】
     
    讀完《富爸爸,窮爸爸》並且分析了書本以外的事情,如果你問我推薦讀這本書嗎?我會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吃魚肉也要懂得吐出魚骨頭。」對於讀過的朋友而言,我認為:「或許,這曾是你的第一本理財啟蒙書,但不應該是你的最後一本」

    這本書讓我非常佩服的地方,在於作者說故事的技巧實在高超,能夠挑起人們對於貧富之間的敏感情緒,用一個簡單易懂的現金流解釋金錢的運用。更厲害的是這本書的書名,取得簡直超過100分,光是這書名我相信就能再戰20年。

    除了超級鼓舞人心的故事與話術之外,根據種種的案例分析和研究顯示,羅勃特清崎的「財務建議」和「投資建議」,你其實聽聽就好。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言行如一的榜樣,還有穩健務實的指南,而非這本書告訴你「要破產,就破得徹底」保證窮困潦倒的建議。
     
    【後記】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謬爾森說過:「沒有任何書籍可以讓你致富,少有書可以讓你保持富有狀態,但卻有很多書加速你的財富虧損。」謹慎且小心面對《富爸爸,窮爸爸》的建議,別讓它成了加速你財富虧損的那本書。

    你可能會問:「那麼,有哪些書能讓我保有富有狀態?」對於一般的投資者而言,以下這些書就是稻草堆裡貨真價實的鑽石:

    1. 幫助你建立正確看待「金錢用途」的理財觀念《金錢超思考》
    2. 幽默地告訴你如何在陰晴不定的股票市場中站穩腳步《漫步華爾街》
    3. 如果說投資是蓋一房子,這本書就是一定得打穩的地基《投資金律》
    4. 言行如一的金融巨人,教你看透投資市場的本質《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5. 充滿洞見的普世智慧,懂得謙虛地面對未知的市場《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 節稅書籍推薦 在 二寶媽複利實踐-投資、生活、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10 10:53:28
    有 15 人按讚

    【閱讀筆記-好懂秒懂的財務思維課@從簡單案例建構財商基礎知識】

    這本書號稱文理系看得懂、商學系終於通,透過24堂財務基礎章節,每個章節用簡單易懂的比喻告訴讀者日常生活都要懂的財務思維。
    .
    作者郝旭烈(郝哥),一開始在台積電擔任工程師,後來轉任財務經理,接著再到力晶半導體、淡馬錫擔任財務主管職。從工程師跨足到財務;從半導體產業跨足金融業、創投業,將一家公司財報拆解成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讓讀者從簡單幾個面向快速評估一家公司的好壞。
    .
    在閱讀這本書時並沒有太大的障礙,可以很愉悅又快速的理解書中的案例,可能因為自己剛學財報時是從很艱澀的財報教科書讀起,現在看這類書籍反而容易上手,但我反而推薦完全沒有財報閱讀基礎的讀者從這類書籍看起,可以先對財務分析有初步概念,建立起分析一家公司良莠最基礎的思維後,再有興趣才去細看每家公司的財報內容,否則一開始會被財報嚇死。
    .
    而財報類教科書有個好處是講解得非常詳細,但也比較難理解,畢竟若不是財商本科,對於一些專有名詞會很陌生,當書中一堆營益率、周轉率、毛利率、備供出售等名詞不斷冒出來時,三張表對照著看很容易暈頭,然後就放棄了。
    .

    因為財報太難懶得看,只好說服自己:”這家公司那麼大,應該不會出事吧”、”那麼多人都買進了,我應該不會那麼衰踩到地雷吧”,”達人也買了跟著他應該不會出錯”。
    .
    奇怪的是人們平日購物都會多比較,看價錢、看材質、看產地、看CP值,審慎確定後才入手,但在買入公司股票時卻又讓自己不明不白的買進?這不是很矛盾嗎?
    .
    本書強調一家好公司的判斷重點在於是否有足夠的現金跟盈餘,這一點跟著名投資大師彼得林區的投資價值觀不謀而合,對彼得林區而言,投資股票不看大盤,不研究技術分析,最重要的是公司的基本面,「盈餘」和「資產」是最重要。
    .
    除此之外,作者也提到稅率對於公司跟個人的財務累積,也是重大的影響因素,書中解說個人戶和公司戶所得稅率的差別很值得讀者思考,一般人的綜合所得稅額是以(總收入*稅率)下去換算,而公司戶則是以(總收入-費用*稅率)下去計算,這一來一往,年收入一樣多的公司戶跟個體戶,兩人所需繳的稅卻天差地遠,也難怪很多個人工作室跟SOHO族要成立公司了,這種合法節稅的方式對於個人財務的累積有很大的影響,但卻也是一般老百姓最容易忽略的。
    .
    全書不僅幫助讀者對於財務報表數字更加清楚定義外,也幫助我們用公司經營的角度思考生活周遭的財務運作,扭轉我們的理財思維,包含借貸是否一定不好?薄利多銷更能作為跟孩子交流分享的工具,重點是簡單易懂,十分推薦!!

    https://wwwpoem702.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9.html?m=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04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