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管弦樂器種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管弦樂器種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管弦樂器種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管弦樂器種類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戴口罩😷都戴左差不多兩年,市面上形形色色嘅口罩都有,連電視常見嘅透明口罩依家都已好普遍 (仲未知喺邊度買?我上年8月已介紹過啦,碌落下面有連結) 我自己都試過戴住個透明口罩做節目,但用過一次就怕怕,除左可以俾人睇得清楚自己個樣外,真係諗唔到有咩好處,啲口水、霞氣會積哂喺個口罩度,跟住變成水珠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i Fi 發燒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

管弦樂器種類 在 ?????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21 20:40:46

- 大家期待的#華碩文化童書二團 來囉! ▪️團購時間▪️6/21-6/27 PM23:59 ▪️購買網址▪️ https://gbf.tw/yikvd (到我的首頁 @emilyku1214 有連結🔗) . 表單內我幫大家挑選了我很推薦的書籍, 有各種年齡層適合的書籍非常豐富的繪本可以選擇! 不...

管弦樂器種類 在 小世界新聞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10:12:41

【新聞回顧】 構築美術音樂夢 藝術人的教育與未來 近年來,除了中小學以及普通高級中學教育課綱規定需有音樂、美術等藝術相關領域課程,促使越來越多家長「望子成龍」,選擇讓孩子額外學習才藝如古典音樂、繪畫等,望他們有更多元的發展。2019年,文化部通過《文化基本法》,確立政府重視台灣藝文產業發展方針。在...

  • 管弦樂器種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0 12:41:22
    有 2 人按讚

    戴口罩😷都戴左差不多兩年,市面上形形色色嘅口罩都有,連電視常見嘅透明口罩依家都已好普遍 (仲未知喺邊度買?我上年8月已介紹過啦,碌落下面有連結)

    我自己都試過戴住個透明口罩做節目,但用過一次就怕怕,除左可以俾人睇得清楚自己個樣外,真係諗唔到有咩好處,啲口水、霞氣會積哂喺個口罩度,跟住變成水珠滴下🤤 想像得到有幾核突嘛🤮始終都係戴返傳統嘅口罩穩陣啲卦🤔🤔起碼唔會儲儲埋埋啲飛沬變成大滴大滴滴落黎嘅口水水珠吖🥴🥴

    最近日本又有新發明喇!一間音樂器材店推出左一系列專為「音樂人」🎼 而設嘅「罩」,除左可以令歌手戴住傳統口罩都唔影響發聲嘅工具外,連一系列管弦樂器🎷🎺都有「專用罩」喎!!Flute罩、不同種類大小Brass罩、連吹Brass時滴出黎嘅飛沬都兼顧埋!

    設計俾歌手用嗰個”工具”,其實除左歌手啱用,教師,尤其教語言需要俾人聽清楚發音嘅都好啱用,仲有就係一啲講座嘅講者等都好適合。

    當然,最正宗,保護性最強都係傳統嘅用法啦,但要點取捨衡量就睇自己不同場合需要喇😉

    香港唔知幾時又會引入呢?☺️

    透明口罩介紹: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348722998523956&id=330560103673609

    #大家睇完喜歡或覺得有用就俾個like
    #唔嫌麻煩仲會幫手share更感激萬分
    #大家幫手like下share下係發帖者嘅出post原動力
    #有其他日本野化妝野想知 #歡迎留言 #請留言唔好inbox
    #日本 #自遊行 #旅行 #東京 #大阪 #北海道 #札榥 #九州 #福岡 #旅遊
    #化妝 #化妝師 #JessUp #JessUpHK #2021JapJessup
    #口罩 #交響樂 #唱歌 #管弦樂

  • 管弦樂器種類 在 雙娜新樂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0-03 16:16:43
    有 25 人按讚

    221/365

    😃聲音與音樂😃

    10月號小行星幼兒誌主題:聽見好聲音
    ✍🏻內容探討可分三部分:

    👉科普知識
    1️⃣聲音的由來
    2️⃣青蛙鳴叫聲

    👉樂器種類
    1️⃣打擊樂
    2️⃣弦樂
    3️⃣管樂

    👉文學知識
    1️⃣狀聲詞
    2️⃣聲音相關成語
    3️⃣優美文句

    ✍🏻聲音主題的延伸

    👉科普知識
    1️⃣魔法校車《鬼屋博物館》
    2️⃣自然科學啟蒙《到處都有聲音》
    3️⃣ 科1《Sounds all around 》
    4️⃣小小地球人60《聲音》

    👉樂器種類
    1️⃣臺灣麥克音樂繪本《大貓湯姆的音樂晚會。管樂器》
    2️⃣臺灣麥克音樂繪本《小丑爺爺和和莫莫。弦樂器》
    3️⃣臺灣麥克音樂繪本《找不到家的小猴子。打擊樂器》

    👉文學知識
    1️⃣臺灣麥克音樂繪本系列
    2️⃣小小地球人60《唱歌》

    ❤️共讀心得❤️

    👉科普知識

    1️⃣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

    2️⃣聲音必須透過介質傳播:
    ➡️氣體:傳播速度最慢
    ➡️固體:傳播速度最快
    ➡️液體:傳播速度居中

    3️⃣物體震動➡️聲波➡️空氣➡️耳膜➡️大腦

    4️⃣聲音的功能:
    ➡️傳遞訊息:人類、動物
    ➡️求偶:青蛙、蟬
    ➡️警告:吼猴、獅子
    ➡️避難與覓食:蝙蝠(回聲定位)
    ➡️定位系統:聲納測量位置、深度

    5️⃣悅耳聲音與吵雜噪音區別
    ➡️悅耳聲音:音樂、蟲鳴鳥叫
    ➡️吵雜噪音:鑽岩機、吸塵器

    6️⃣音量的測量單位:分貝

    7️⃣身體的聲音與身體狀態
    ➡️口鼻哈啾聲:把異物排出
    ➡️肚子咕嚕聲:胃部肌肉擠壓
    ➡️放屁噗噗聲:腸道氣體重出
    ➡️身體打嗝聲:橫膈膜不自主收縮

    8️⃣臺灣常見青蛙介紹:
    台北樹蛙、黑蒙西氏小樹蛙、腹斑蛙、面天樹蛙、斯文豪氏赤蛙、福建大頭蛙、拉都希氏赤蛙、諸羅樹蛙

    👉樂器種類

    關於音樂繪本系列
    我非常推薦臺灣麥克音樂繪本中
    「我的音樂第一課」系列
    透過繪本故事的方式
    用聲音讓孩子認識各種樂器
    透過故事的鋪陳與樂器的音色
    讓孩子能感受與掌握樂器所表達出來的特質與情感
    彷彿親親演奏過樂器
    而不再是冰冷冷的架上物品

    為了讓孩子更能掌握樂器本身的音質所流露出的情感
    於是我選用了這套繪本的管樂器、弦樂器、打擊樂器
    你還補充小行星雜誌內樂器的知識

    1️⃣臺灣麥克音樂繪本《大貓湯姆的音樂晚會。管樂器》
    透過故事詳細解說管樂的知識
    ➡️巴松管:聲音低沉柔和
    ➡️單簧管:又稱豎笛
    ➡️雙簧管:聲音高亢,以其La音調音
    ➡️蘇沙號:環形低音號
    ➡️小號:又稱小喇叭,聲音嘹亮
    ➡️長號:有稱伸縮喇叭
    ➡️法國號:用嘴唇頂住吹嘴震動控制樂音
    ➡️薩克斯風:演奏需要很大的肺活量
    ➡️長笛:甜美優雅的音色
    ➡️短笛:管弦樂團裡最小的樂器

    2️⃣臺灣麥克音樂繪本《小丑爺爺和和莫莫。弦樂器》
    透過故事詳細解說弦樂的知識
    ➡️小提琴:以弓拉、推摩擦琴弦
    ➡️中提琴:較小提琴大一點
    ➡️大提琴:聲音低沉,可推、拉及撥弦
    ➡️低音大提琴:聲音低沉如犀牛般
    ➡️曼陀林:用撥子撥動琴弦
    ➡️吉他:可拍打、撥弦或快速摩擦琴弦
    ➡️豎琴:用手指前端撥動琴弦
    ➡️揚琴:用細木槌敲擊琴弦

    3️⃣臺灣麥克音樂繪本《找不到家的小猴子。打擊樂器》
    透過故事詳細解說打擊樂的知識
    依照材質可將打擊樂分為:
    ➡️金屬類:鈸、姆指鋼琴、牛鈴、鑼、日本缽
    ➡️皮革類:各式鼓類
    ➡️木質類:馬林巴木琴、
    ➡️石頭和陶器

    ❤️樂器發音原理與音色:
    ➡️面積大、琴弦粗:振動慢、聲音低沉
    ➡️面積小、琴弦細:振動快、聲音高

    👉文學知識
    1️⃣狀聲詞
    又稱擬聲詞
    是用語詞的讀音來模擬各種聲音
    讓文句裡描寫的事物更加生動
    ➡️鴨子呱呱聲
    ➡️小鳥啾啾聲
    ➡️小羊咩咩教
    ❤️中文狀聲詞多以「口」為部首
    可讓孩子以此判別狀聲詞

    2️⃣聲音相關成語
    ➡️正面成語:餘音繞梁、黃鶯出谷、天籟之音
    ➡️負面成語:牛聲馬頭、五音不全、魔音穿腦

    3️⃣優美文句

    ➡️臺灣麥克音樂繪本《大貓湯姆的音樂晚會。管樂器》:

    👍他們來到花園,
    瘋狂的大笑,
    在草地上打滾,
    他們望著皎潔的月亮,
    聽風的歌聲,
    看著一閃一閃的星星。

    👍你看天空那是什麼?
    是風和雲在玩耍!
    那個微弱細小、非常遙遠的聲音又是什麼呢?
    那是星星如銀鈴般的笑聲。

    ➡️臺灣麥克音樂繪本《找不到家的小猴子。打擊樂器》

    👍他聽到一陣轟隆聲,
    地面開始震動。
    小猴子的心,
    緊張的怦怦跳,
    他緊緊的抓住樹枝。

    👍不久,黑暗降臨。
    小猴子從樹葉的縫隙往上看,
    星星在天上閃爍,
    看起來遙遠無比。

    ➡️臺灣麥克音樂繪本《小丑爺爺和和莫莫。弦樂器》

    👍一輪明月照亮了馬戲團。
    忽然,馬兒嘶鳴,
    獅子昂頭吼叫,
    大象也發出洪亮的聲音,
    嚇得莫莫急忙跑開。
    月光下,
    莫莫望著靜悄悄的表演帳篷。

    真的很喜歡音樂繪本系列的音樂與文字
    透過精鍊優美的文辭
    孩子在閱讀中也學習了行文間優美精鍊的表達
    無行中對將來的作文和口說
    都有一定的幫助❤️
    #4y6m共讀

  • 管弦樂器種類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3-20 08:00:00
    有 59 人按讚

    音樂系於三月份邀請來自德國慕尼黑音樂院大提琴教授Reiner Ginzel與漢堡音樂院法國號教授Szabolcs Zempléni蒞校進行大師班講座,除了透過一對一的指導教學,分享對曲目的詮釋技法外,另也透過音樂會呈現演出,帶領師生們一睹大師風采。

    德國大提琴家 Reiner Ginzel 教授深信「音樂的藝術」是超越完美演奏技巧的。對他來說,作曲、演奏、指揮及教學等,都是「音樂」一體多面的展現。 Ginzel 教授曾於23歲之姿擔任 「德勒斯登愛樂管絃樂團」的大提琴首席,之後再任巴登巴登「西南廣播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1986年起 Reiner Ginzel 教授即任職於慕尼黑音樂學院迄今。

    在教學之餘,Ginzel 教授以著名的「德意志弦樂三重奏」一職於各方演出,其鑽研曲目涵蓋古典、浪漫甚至近現代,為德國該領域之重要演奏及教育家。他同時以獨奏家身分活躍於歐洲樂壇,包涵於各大音樂節演出以及大師班教學,並固定受邀於歐洲各音樂比賽如慕尼黑音樂大賽擔任評審。此外, Reiner Ginzel教授也灌錄數量豐富的唱片,種類由獨奏、室內樂甚至擔任指揮,皆精準詮釋了各種不同樂派之作品,並經常出現於廣播電視節目,是多才多藝的音樂家。

    在一對一的大師班指導課程中,除針對各樂曲呈現之技巧外,Reiner Ginzel 教授也針對不同學生在運弓和琴身擺放位子提出了他的建議。他強調,演奏者臉部與肢體的表情不要過多,以免造成觀眾們因視覺上被吸引,而去忽略到聽覺上的感受,模糊了音樂演出的焦點。

    另一位來自漢堡音樂院法國號教授Szabolcs Zempléni,曾任職於倫敦三一音樂學院和日本東京音樂學院,與德國特羅辛根音樂大學。他曾獲Békés國際法國號大賽第一名、Markneukirchen國際法國號大賽第二名、Brno國際法國號大賽第一名與慕尼黑ARD國際音樂大賽金牌。

    Szabolcs Zempléni教授以獨奏家身分在捷克、日本、中國、泰國、義大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及美國等地演出,並與國際指揮大師如Ivan Raiskin、Yakov Kreizberg、Jonathan Nott、Daniel Raiskin 和Michael Sanderling等人合作,並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慕尼克室內樂團、薩爾茨堡卡門管弦樂隊、布達佩斯音樂節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和符騰堡愛樂樂團合作演出。

    Szabolcs Zempléni教授在課堂中也建議同學一些演奏時的小細節,舉例來說,如果是與鋼琴或其他樂器合奏,首要注意譜架擺放之位子,以及和其他演奏者之間的距離,除了要考量觀眾角度外,也要能隨時與合奏者保持視線上的溝通順暢,才能讓演奏達到最佳成效。而勇於提問和發言,也是上課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此外,在18日舉辦的音樂會中, Reiner Ginzel 教授演奏了包括《貝多芬:十二首韓德爾神劇「猶大馬卡巴」主題與變奏曲,作品45》、《蘇克:敘事曲與小夜曲,作品3》、《馬丁努:斯洛伐克主題與變奏曲》,以及《孟德爾頌:大提琴奏鳴曲 D大調第2號,作品58 》等經典曲目。而另一場由Zempléni教授並與北藝大音樂系校友蘇映竹聯合演出之音樂會中,則呈現了《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Piano and Horn in F major Op. 17》、《Wolfgang Amadeus Mozart: Concerto in E-flat major for Horn and Orchestra KV. 495》、《Robert Schumann: Adagio and Allegro for Horn and Piano Op. 70》、《Johann Wensel Kalliwoda: Introduction and Rondo Op. 51 for Horn and Orchestra》和《Robert Planel: Caprice pour Cor en Fa et Piano》等優美樂章,獲得全場熱烈迴響。

    攝影 王世邦

  • 管弦樂器種類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7-17 17:28:45

    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學習黑膠的調校細節,了解各式各樣名詞,從中知道怎樣安裝黑膠唱盤,我就是這樣開始進入“黑社會”行列。相對起今天上網找資料和看影片,要獲得調校黑膠唱盤的知識可謂容易得多,不過有時網上資訊太多,亦不是全部正確,不像書本和雜誌始終經過校對才出版,所以大家想玩好黑膠還是親身接觸,落手落腳調校來得實在。

    提到黑膠唱盤相關名詞,我和大家先分享以下這些:
    硬盤:當然這個不是電腦上的儲存資料的硬盤(hard disk),這是指黑膠唱盤沒有任何懸掛,是用轉盤本身的重量來對抗外來的振動,這類設計的唱盤一般稱為硬盤。

    軟盤:在黑膠唱盤發展初期,軟盤是比硬盤早發展,軟盤是指唱盤的摩打、轉盤和唱臂承托部份是有懸掛結構承起,目的是阻隔外來的振動,而這些懸掛結構就包括彈弓、橡筋等物料。

    帶動:驅動摩打經皮帶帶動轉盤轉動。至於這個皮帶,不同廠家會用不同物料。

    直驅:這是指帶動轉盤的摩打是直接驅動轉盤轉動,摩打往往就是轉盤軸承的一部份。

    世界首個直驅軟盤
    為何要在這篇試聽報告之前大費周章與讀者們溫故知新?因為今次為大家介紹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它的設計是相當獨特,這是一個直驅軟盤(懸掛式)。可能大家會問這個設計有何特別?不也是上面提到這些設計嗎?大家沒有錯,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表面上也是傳統方式設計,不過當大家再細想一下,我們一般認識的黑膠唱盤當中,是沒有一個以直驅轉盤來結合軟盤設計的(如果讀者們知道有這樣設計的黑膠唱盤,請告知小弟),通常直驅唱盤大都採用硬盤式設計,這個就是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最大特色,直驅軟盤可能是世界首個!

    在未開始介紹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我先簡單介紹這家來自德國的STST廠家,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和設計師是Mr. Stefan Strohmetz,而公司的名稱STST就是取自他的姓氏和名字的頭兩個字母,原來Mr. Stefan Strohmetz年青時已經醉心研究黑膠唱盤,並於1985年創立STST這家公司,而且開始設計及製造黑膠唱盤、唱臂等黑膠相關的產品。

    如果大家只憑肉眼去看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外觀只是上圓下方的傳統黑膠唱盤,而廠方可提供不同木紋的唱盤外框給買家選擇,可是當用手輕按轉盤時,會發覺轉盤在上下晃動,原來轉盤與臂板是懸浮設計,當然這個也沒有什麼特別,一般軟盤也是這樣,不過當把Motus II DQ的外框拆開,這時看到一個非比尋常的內部結構,坦白說當我首次看到時,我也嚇了一跳,真的從未見過一個黑膠唱盤內面會這樣複雜。

    開始試聽
    這次試聽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是在寒舍進行,唱盤是放在CMS Black Diamond承板上,配合的唱臂和唱頭是我的參考組合,這包括Thales Simplicity II唱臂和Lyra Atlas動圈唱頭,唱頭放大是Burmester 808MKV前級內的MC II模組咭,經Burmester 808MKV前級以Burmester平衡線接到Burmester 909MKV後級,再以Burmester Silver喇叭線接到TIDAL Contriva G2揚聲器,而近期在Contriva G2每邊其中一隻釘腳上接了一條ASI Static Cable,據講這條線有導走振動的作用,接了之後發覺聽多了揚聲器發出的細節,今次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正好表現出這個唱盤的寧靜度。

    疑問重重
    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是充滿著疑問,一般說法直驅唱盤不及帶動唱盤寧靜,不過根據廠方的資料,Motus II DQ唱盤內的摩打溢散出來的抖動能量只有0.5 Watt,比起傳統帶動唱盤的5 Watt低了10倍,所以產生出來的噪音和抖動會比帶動唱盤更低。還有我也試聽過不少帶動唱盤,很多時噪音和音染的來源就是來自帶動的皮帶,到底這個直驅唱盤是不是完全可以克服以上問題?另外一個疑問是Motus II DQ唱盤採用軟盤設計,傳統說法軟盤是偏向音色的取向,還有當調校好後,經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再調校,不過據STST廠方說法,就以上問題Motus II DQ唱盤採用一些嶄新的方法來處理軟盤,首先軟盤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就需要調校,最主要原因是三個受力的彈弓承托的力量不均,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三個彈弓就自然各自有不同的變化,而Motus II DQ唱盤就是採用砝碼來平衡唱臂這邊比較重和受力的問題,使到各個彈弓平衡受力,還有所採用的彈弓不是傳統的彈簧,是廠方特製品來避免以上問題。最後的疑問,直驅與軟盤結合,這是我從未接觸過,是不是如理想中兩種設計的好處也發揮出來,還是各自的缺點反而表現出來?既然是這麼多疑問,單憑外表也不能知道,最好就是親手試聽來取得結果。

    寧靜度超級優異
    在寒舍開聲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第一個給予我的聽感是相當寧靜,當唱針落在唱片上沒有音樂的位置時,在揚聲器好像完全聽不到有半點聲音,正常是有一點點底噪,就是因為這樣,我有好幾次落下唱針後也不奇然要看看唱針確認是否已經落在黑膠上,這是我試聽過所有帶動唱盤從來沒有的經驗,有這樣的優勢,音樂播放時自然更能播出音樂中最細微的細節,使我有點好像聽CD的感覺,大家不要誤會這個不是貶義,我想表達是這種寧靜度和安定感真的有如聽CD一樣,有以上的感覺,我相信是直驅盤免卻了皮帶,還有以浮盤設計來抵消外來振動有關。經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我發覺這個唱盤沒有特定的音色取向,這是偏向中性,盡量還原出唱片上記載著的音樂和情感,Motus II DQ沒有外加任何渲染。至於低頻的表現絕對聯想不到這是軟盤設計,低頻是充滿量感和細節,下潛力強,比起同級硬盤也絕不示弱,還有當播放大爆棚音樂這種規模感,絕對估不到是這等大細的唱盤可以做得到。另一樣優點是播放管弦樂的深度和闊度也相當理想,我估計這個與軟盤設計有關,聲音是相對寬鬆一點,而且來得穩定。

    就以其中幾張用來試聽的黑膠來表達出以上聽感。先來超強的寧靜度,這張Ida Haendel《A Classical Recital》最能表現出來,Ida Haendel的拉奏力量可剛可柔,強弱之間的對比是最考驗器材,好多情況下強音是容易播得好,弱音是來得不易,而這個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這張黑膠是給我從未如此興奮,聽多了很多從前未聽過的小提琴輕微抖動的細節,小提琴泛音豐富,營造出一個非常立體的空間感,聽到小提琴發聲位置牢固地釘在空間中,與伴奏的鋼琴一高一低,比例適中,而鋼琴琴音清晰之外,這種琴腔衍生出來的低頻,給予我很少能在黑膠上感受得到這種穩定的感覺。

    中性還原
    Amanda McBroom的《Dreaming》黑膠可謂女聲名盤,一般聽到這張黑膠內Amanda的歌聲都是婉美、溫柔,這次經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下,使我有種不一樣的感覺,伴奏音樂同樣細緻、鮮明,不過Amanda的歌聲就如唱片封面她所穿著的絲質外套一樣,表面是滑不溜手,不過細看之下原來是暗藏皺褶。就像她的歌聲表面是甜美溫柔,不過Motus II DQ唱盤帶我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可以聽到歌聲帶點沙啞,表現出更為細膩和深切的情感,可能大家熟悉這張唱片的發燒友未必知道我所表達的含義,這個我也明白,因為未用Motus II DQ唱盤聽這張黑膠之前,我也未曾有以上的聽感,我知道Motus II DQ唱盤不帶任何音色上的修飾,這是完全表露出黑膠內蘊含的情感,所以才可以有這樣不同的體會。

    低頻表現力超乎預期
    另一個疑問是浮盤一向是低頻相對較弱,所以找來這張《Adagio Albinoni》45轉黑膠來試試Motus II DQ,這是Gary Karr負責低音大提玩,Harmon Lewis負責管風琴,收錄了兩件低頻至超低頻同樣凌厲的樂器,這張黑膠我稱為踢館碟,如果帶去家訪,機主隨時會面黑黑望住你。看看Motus II DQ唱盤可否通過這個低頻考驗,坦白說浮盤播低頻,我之前聽過不少,可以達到那一個程度早已心中有數,所以也不會有太大期望能與重型硬盤相提並論,可是今次聽到播放這張《Adagio Albinoni》出來的效果比我預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兩樣樂器同樣清晰分明,低頻毫無混濁,可聽到低音大提琴嗡嗡的低頻滾動下仍可聽到拉弦的線條,管風琴的低頻震至褲管打振,亦可清楚分辦出的管風琴的位置比低音大提琴後,還有就算播至天崩地裂的音量,也沒有半分凌亂的感覺,不知這個是否與浮盤設計有關,聽到這樣宏亮,規模感豐富,還有迫力強橫的聲音,Motus II DQ唱盤處理低頻的能力高分過關,我找不到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

    最後,聽聽這張羅文的《情繫佛羅內斯》45轉雙黑膠,這個錄音是向顧家煇和黃霑致敬,當年是羅文飛到佛羅內斯以管弦樂團伴奏下演繹兩位大師的金曲。播放這首《明星》至中段有一些Bass Drum輕力敲打下的聲音,這個是極難播得好的低頻暗勁,而STST Motus II DQ毫無保留地播放出來。《今晚夜》開始時羅文引頸高歌的清唱段落,清晰聽到音樂廳的迴響,非常有現場感。還有樂團各樣樂器從近而遠,從左至右營造出色彩燦爛的場面,羅文千變萬化的情感,頌放出氣韻醇厚的歌聲,好像把他畢生歌唱的功力就在這個錄音展露出來,今次聽這個Motus II DQ唱盤的發揮,完全沒有辜負羅文的一番心機。

    結語
    不知道閣下選擇黑膠唱盤要有什麼條件?如果是以威猛外型先行,又可能以聲音甜美,播任何錄音都一樣靚聲為先決選擇條件,或者又以可裝得愈多唱臂就愈好。要符合以上選擇黑膠唱盤的條件,我相信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未必合閣下杯茶。可是如果閣下是以播放聲音準確為先,要找一個可以靜心欣賞音樂,不要每天左調右校的玩具,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必定列入閣下選單之中,還有當我詳細試聽過Motus II DQ唱盤的聲音表現,我相信同價位的唱盤中,以聲論價這是其中一個最突出的黑膠唱盤,所以我已經把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列入我的目標。

    STST 《Motus II DQ》規格:
    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提供18V外置式電源供應
    轉速:33 1/3 和 45
    耗電量:5 W
    呎吋:48 x 22 x 40 cm (WxHxD)
    重量:20 Kg
    定價:HK$98,800

    另設Facebook群組Hi Fi 發燒圈,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4356881290493/

    #黑膠 #粵語youtuber #黑膠唱盤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