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26 港股策略王周刊 破天「方」專欄 《手袋,並非名牌咁簡單》
買手袋的同時,不妨了解它背後的意義。
專欄網頁:goo.gl/kqybwR
#strategist #港股策略王 #column #columnist #bag #bagism #shanghai #k11 #sha...
2016.8.26 港股策略王周刊 破天「方」專欄 《手袋,並非名牌咁簡單》
買手袋的同時,不妨了解它背後的意義。
專欄網頁:goo.gl/kqybwR
#strategist #港股策略王 #column #columnist #bag #bagism #shanghai #k11 #shanghaik11 #akinafong #方健儀 #hkig
問問女士:名牌手袋,你有幾個?身家豐厚的美眉,家裡有幾十個屬等閒事;月入徘徊在中位數的女子,也會盡力儲錢購入一兩個;老婆女朋友外母乸生日,老公男朋友女婿都要識做,買個名牌手袋孝敬一眾雌性動物。似乎,名牌手袋恰如女性的食水與空氣,成為不可或缺的東西。
但問題是,為何女士們要窮一生的精力,花十萬八萬去追逐名牌手袋?一位在我面書上留言的網友這樣寫道:「我以為係啲闊太、靚女用嚟襯衫型啲,或者show off(炫耀)佢哋幾有錢咋。」我沒有做過科學統計,但我相信部分「闊太」、「靚女」是抱著這個心態,那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人有我有,花得起,很正常。
花得起,用得起,絕對沒有問題,但又有幾多擁有人知道,手上那小東西,往往蘊含設計者更深層的用意,或是反映一些社會現象。這個我本來也不懂,但最近跟隨新世界集團到上海K11參觀一個關於手袋的展覽後,我大概領略到一點點。
最讓女士們趨之若鶩的手袋,是「香奈兒」(Chanel)的「2.55」金鍊手袋必定榜上有名。被稱為「2.55」,是因為它在一九五五年二月面世。經歷半個世紀而不衰的手袋,原來是首個放在肩上的手袋,也有解放女士雙手,女權抬頭的意味。
其時七十二歲的品牌始創人香奈兒,還把童年回憶凝在袋中。她兒時曾逗留在修道院,鍊帶的靈感源自修女腰間的鎖匙鍊,皮革呈菱型設計據聞是因為修道院玻璃窗的形狀,而紫紅色的內側是她兒時校服的顏色,可見香奈兒把個人的傳奇充份放進小小的手袋中。
另一經典可說是無人不識的「愛馬仕」(Hermes),其「Birkin」手袋更是女士至愛。老實說,我學皮藝時第一個學做的手袋,就是模仿「Birkin」,因為它的手工精細,是上佳的剪裁及縫製學習對象。也許部分人知道「Birkin」取名自一位七八十年代法國紅極一時的女星Jane Birkin,但未必知道手袋之所以誕生,是當年剛做媽媽的Jane,因為手袋不夠大,嬰兒用品在飛機上散滿一地,十分狼狽。恰巧坐在旁邊的是「愛馬仕」主席,當時Jane向主席投訴手袋不夠大,於是主席問她喜歡怎樣設計的手袋,Jane便隨手畫了一個草圖給他,主席便按草圖設計了以Jane姓氏命名的「Birkin」袋,做好後命人把手袋送給Jane。她收到禮物後歡喜若狂,立即把奶粉、尿片等嬰兒用品放進手袋試用,非常合心。這個故事告訴我:一,經常與明星名人結伴的「Birkin」,原來真身是個奶粉袋;二,為何我搭飛機遇不上手袋公司的高層?
潮流除了是品味的體現,也可以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例如我仍未出世的六十年代,各國已經開始探索太空及登陸月球,地球上的設計師們都跟上潮流,以仿照太空的銀色為主調推出一系列手袋,大行其道。除了襯托當時的社會氣氛,亦呼應時尚探索與太空一樣了無邊際。
手袋對於皇室成員而言,也是一種下達指令的工具。根據展覽的導賞員說,擁有約三百多個手袋的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與外賓見面時,如果是撓著手袋,意即正在與很久沒見的老朋友交談,保鏢請勿打擾,但如果女皇是垂直手拿袋,意即女皇不欲與此人交談,保鏢請立即行動。大家不妨到網路上搜尋,看看有否找著女皇不欲交談的指令。
手袋是小小的個人物品,但歷史上有人曾把之發揚光大。披頭四的粉絲可能記得,約翰連儂及其妻小野洋子曾在一個記者會上,躲在一個大型袋裡,以「Bagism」這個新名詞呼籲公眾將焦點放在兩人對和平的追求,而非名人的標籤上,正如手袋並不只是一個標籤,背後都有著深層的意義。各位手袋擁有人,別枉費設計者的心思。
策略草圖 在 Dr Jim的營養資訊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書會筆記分享,航向藍海】
週末夜晚,大家都在做甚麼??今天小編的讀書會,主題在討論「航向藍海」這本書。
✍航向藍海作者提供許多策略與表單,雖然是在討論商業模式,但非常值得各行各業的你我思考,如何突破價值成本的框限,在一片紅海當中,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市場與策略。
(所謂紅海是指,透過商場廝殺,就是深陷血流成河的紅海市場,不分敵我,都得承受獲利縮減的後果)
✍航向藍海,該怎麼做?
1. 啓動轉型:分析自己所待環境的人事物,設定藍海計畫的範圍,並組成適當的團隊。
2. 了解身處的產業:利用策略草圖,看清楚目前產業的競爭狀態,幫助團隊看清局勢
3. 設想未來可能的情況:找出消費者(或服務對象)的痛點,與限制產業規模的原因
4. 找出抵達目標的方法
5. 採取行動
✍在案例分享中,最讓人小編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QB快剪。在競爭激烈的美髮業,如何透過藍海策略的分析,把公司服務定位轉移到高度功能導向,並有效降低成本與價格。QB快剪成功的案例,讓大家思考,如何打開自己工作新的價值,透過釐清價值曲線、創造需求、創造差異、創造價值,讓我們的未來,看到了更寬廣的藍海.....
👉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官方介紹,傳送門在此
https://bit.ly/2QYvfv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