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策展團隊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策展團隊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策展團隊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策展團隊英文產品中有6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年9月7日,我應邀參觀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Taipei Music Center 即將在9月18日開展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展出內容十分精彩,令人驚豔且感動!我逛了整整兩個小時仍意猶未盡,拍了這些照片與大家分享。 全程充滿音樂的名人語音導覽是一大特色,參觀者各自戴著耳機,導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80的網紅蘇尚珄 Bor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創作理念: 每個人都有想要保護的事物,當我們守護的東西受到威脅甚至侵犯,有的人選擇憤而起身對抗,而有的人因環境使然, 在表達自己立場之餘,為了兼顧平衡,而放棄最直接的對抗方式,選擇堅定而溫和地捍衛著, 所以,只要擁有想捍衛自己信念的決心,都能被稱做為英雄。 英雄所對抗的對象,在本片中,不是一個具體有...

策展團隊英文 在 INCEPTION 啟藝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4:59:55

【 唱 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常設展 歷經四年籌備,國內第一個紀錄華語流行音樂展覽【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MUSIC, ISLAND, STORIES:POP MUSIC IN TAIWAN 】,正式登場。 由策展人梁浩軒與三位共同策展人:李明道( Akibo ...

策展團隊英文 在 INCEPTION 啟藝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4:59:55

【 唱 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常設展 歷經四年籌備,國內第一個紀錄華語流行音樂展覽【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MUSIC, ISLAND, STORIES:POP MUSIC IN TAIWAN 】,正式登場。 由策展人梁浩軒與三位共同策展人:李明道( Akibo ...

策展團隊英文 在 INCEPTION 啟藝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4:59:55

【 唱 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常設展 歷經四年籌備,國內第一個紀錄華語流行音樂展覽【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MUSIC, ISLAND, STORIES:POP MUSIC IN TAIWAN 】,正式登場。 由策展人梁浩軒與三位共同策展人:李明道( Akibo ...

  • 策展團隊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23:29:10
    有 304 人按讚

    2021年9月7日,我應邀參觀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Taipei Music Center 即將在9月18日開展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展出內容十分精彩,令人驚豔且感動!我逛了整整兩個小時仍意猶未盡,拍了這些照片與大家分享。

    全程充滿音樂的名人語音導覽是一大特色,參觀者各自戴著耳機,導覽內容會隨著你的移動而變化,所以一定得親自走上一趟,才能體驗完整的展覽內容。

    對了,展覽裡有我提供的數件珍藏喲!能夠參與其中,讓我覺得十分榮幸且驕傲,誠摯推薦這個超讚的「博物館級」臺灣流行音樂界特展給大家!

    ※認識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常設展《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歷經四年籌備,國內第一個紀錄華語流行音樂展覽《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在2021年9月18日正式登場。

    由策展人梁浩軒與三位共同策展人:李明道(Akibo)、馬世芳、五月天瑪莎,歷經1000多天,聯繫超過269家唱片公司與音樂人;簽下數百份授權、借展、視聽合約;南北往返與借展人商借珍貴展品;更經歷了不停討論與取捨,最後選擇111首歌對比臺灣流行音樂歷史與事件中,最具經典與共鳴的歌曲。

    展覽打破了時間軸說歷史,以「時代場景」和「故事主題」相呼應,透過流行歌曲在民眾生活的「共同記憶」為主軸串連起跨越時代的流行音樂作品。

    展覽規劃的12個展區共計1326件展品,分別坐落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的6樓至4樓三個樓層,依序由上而下展開流行音樂故事的旅程:

    6樓共7個展區,真實還原每人接觸音樂的開始,由台語流行歌曲發源地「台北圓環」啟航;隨年齡漸長,來到「台北戲院」看免錢電影;坐上「火車火車」離鄉背井打拼新人生。背起吉他「唱自己的歌」,我們開始關心自己成長的這塊土地,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年輕人的精神世界」,藉由唱歌抒發自己的熱血。

    5樓透過3個展區,傳達「流行音樂的影響力,是一則永遠說不完的故事」。流行音樂以愛情主題為大宗,來到「音樂愛情故事」欣賞跨時代的聲光秀;在「唱片的出生」體驗一張專輯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最有才華的專業工作者,讓它們廣為傳唱,讓歌者發光。接著在「音樂的魅力」,一覽1930~2020年間華語流行音樂以多元形式展演屬於各世代獨有的音樂樣貌。

    最後來到4樓展區,「音樂現場」紀錄那些未必乖馴的音樂,卻在 LIVE HOUSE、貢寮海祭、墾丁春吶、大港開唱舞台上,找到紮根、開花的土壤。作為Ending展區的「生命的現場-演唱會與 Back Stage」,與必應團隊合作展現沈浸體驗,重現經典演唱現場,帶領觀眾重返感動當下。

    這個展覽是第一個使用自動化及主動式推播語音導覽設備的展覽,當參觀者戴上耳機,隨展區動線移動,耳機即透過紅外線自動感應主動推播音樂,每個展區透過配合主題播放屬於其故事背景的多首流行歌曲混曲。

    展覽也將 RFID 技術帶入展覽置入門票手環中,每位觀展者不僅可在展場中以手環晶片感應機臺獲得展品資訊,觀展後更可登入北流官網,輸入手環晶片密碼,將有包含張雨生的紅色吉他、臺灣嘻哈先鋒宋岳庭「Life’s a Struggle」 手稿、五月天混音器、搖滾天王伍佰第一把 Les Paul 電吉他等20件珍貴展品,利用 RFID 紀錄典藏查詢自己於展場中搜集的數位典藏展品資料。

    此展邀請製作人王希文擔任音樂總監,搭配盧建彰導演的文案,為展覽混音串接111首歌曲及12段語音導覽;更邀請14位重量級音樂人為每個展區引言導覽:音樂教父李宗盛、臺語流行歌曲前輩文夏與文香、陶晶瑩、劉若英,金曲獎最佳貢獻獎羅大佑、民歌之母陶曉清、陳綺貞、張艾嘉、五月天阿信、王力宏,搖滾天王伍佰。英語導覽則由新生代歌手 9m88 與 ØZI 擔綱。在重量級音樂人帶領下,更深刻感受每一展區與臺灣流行音樂背後故事。

    展覽另一大沈浸體驗區「生命的現場-演唱會與 Backstage」,則與必應團隊合作,重現包括五月天、Tizzy Bac、兄弟本色與田馥甄等四組藝人的演唱會現場;結合新科技,以九宮矩陣大型五面投影畫面搭配舞台燈光設計、雷射等,展現沈浸體驗。

    離開演唱會舞台區,來到後台,觀展者則可以透過 AR,觀看有著演唱會後台最常見的 Truss 舞台工程結構。牆面將掛著知名演唱會舞台設計圖,觀眾可在等候表演入場前,利用手機 AR 掃描,一窺舞台製作奧妙,包含蕭敬騰、伍佰 & China Blue、林宥嘉、陳綺貞與盧廣仲,五組藝人的演唱會舞台設計。

    ———————————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一首歌、一個物件、一個印記。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 9月18日與您相見!
    ———————————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策展單位|INCEPTION 啟藝
    策展人|梁浩軒
    共同策展人|李明道、馬世芳、五月天瑪莎
    策展團隊|曾詩婷、王思雅、林君澤、戴家佑、黃意淳、簡青玲、尹方平、朱庭誼、林宛賢、葉思嘉、朱品堯、林蔚軒、劉曉綺、黃華男

    語音導覽 / 引言人
    序章 / 記憶的和弦|李宗盛
    臺北圓環|文夏、文香
    時代電器行|陶晶瑩
    臺北戲院|劉若英
    火車火車|羅大佑
    唱 自己的歌|陶曉清
    年輕人的精神世界|陳綺貞
    音樂愛情故事|張艾嘉
    唱片的出生|五月天 阿信
    音樂的魅力|王力宏
    音樂現場|伍佰
    英文語音導覽引言人|9m88、ØZI
    語音導覽文案|盧建彰
    語音導覽音樂總監|王希文

    目前只能線上購票: https://bit.ly/3jPZvIT

    ⚠⁣ 因應疫情,此展覽採取預約參觀制,將分時段售票。⁣

    🔹 開館特惠票 $250 (一般民眾) ⁣⁣
    🔹 敬老票 $125 (六十五歲以上長者) ⁣⁣
    🔹 團體票 $225 (團體人數二十人以上) ⁣⁣
    ※ 一律採取OPENTIX 線上購票⁣⁣
    ※ 敬老票資格者,請於入場時出示有效證件⁣⁣
    ⁣⁣
    🎟 展覽時間|2021/9/18 (六)起,為期五年
    每週一休館(2021/9/20除外)
    開放時間:10:00~18:00
    最晚入場時間:16:30⁣⁣

    🎟 展覽地點|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文化館⁣⁣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八段99

  • 策展團隊英文 在 城市漫遊者 Cityflaneu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5 22:01:45
    有 19 人按讚

    七月底開展的 #永晝海濱美術館
    有幸走一趟沿著海濱的旅程
    讓基隆的印象除了海港與海鮮,多了更多的研究

    海風吹拂的日子與阿嬤的青春故事
    雖然進不了美術館的大雅之堂
    在藝術家幾個月的駐村下
    催化成了一個個值得細細探險的回憶

    美術館的展間
    四散在正濱漁港週遭的餐廳、咖啡館、閒置房舍裡
    沒有警衛、沒有售票亭、沒有中英文導覽機
    更有可能很任性地沒有開放,不過這樣也好
    基隆的歷史與深度,本來就值得消磨好幾個週末
    (八月還沒結束,我基隆已經去了五次)

    觀看者不只是在攝影、插畫、纖維、裝置之間穿梭
    分散的設計,更引領我們進到一個漫遊的過程中
    一不小心就彎進了漁港的日常生活裡
    驗證藝術家的作品與實際的觀察

    正濱漁港曾經是極為繁榮的漁獲港口
    也是北台灣最大最重要的漁港
    是近海與遠洋漁船的基地
    周遭更因此形成了漁網、五金、造船修船產業

    正濱漁港與一旁的和平島
    一座距離台灣只有60公尺的離島
    每一個我們歷史上熟悉的政權都曾更迭過這裡

    有些成了遺址,埋沒在探險路線中
    有些慶典祭儀,流傳下來成為每一年的習慣
    更多的是阿公阿嬤的口耳相傳,那些日本人運煤運金
    曾經上萬人每天在這邊通勤上下班的黃金歲月

    最近有機會來基隆,除了與彩色屋拍照
    不妨先上「永晝海濱美術館」網站
    預約、了解有趣的行程

    歷史與地方的故事告訴了我們自己是誰
    就像策展團隊 @zhengbin.art 所說的
    這些藝術家的創作如果是散落在各個展間的一道光
    那麼這塊土地,就是永恆的太陽

  • 策展團隊英文 在 曾馨瑩MoMo導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4 02:14:27
    有 79 人按讚

    關於超前部署:
    在台灣疫情最嚴峻的期間,電影「宜蘭在遠方Yilan,a Taste of Home」為我們獨有的家鄉風貌、青年返鄉現象與飲食文化透過影展入圍與世界各國電影競賽,打開了台灣電影與文化在其他國家面前超前部署的姿態。

    關於走在台灣的前面:
    在日本之後,我們入圍了西班牙、瑞典、非洲、拉脫維亞甚至是土耳其的影展。尤其以“But is it Local? Local Culture and World Heritage” 為主題的土耳其Foca Film Festival 影展。在此影展入圍後,我們的製片人Richard Hsu 根據他在文化界的策展與觀察說了一句「我們的主題,可能還走在台灣的前面⋯⋯」,使Mo意識到,這影展的好消息,不關乎只是電影的事情⋯⋯

    關於義大利的影展:
    我接下來所分享的這個Andaras Film Festival 十分地慎重與精彩。這個影展在義大利當地非常知名,而義大利也是以重視美食與電影歷史在國際上建立地位的國家。尤其這次的影展,主打著Slow Food 、飲食與文化。我們入圍了以食物為主題的紀錄片競賽項目。可以參考影展網頁與IG,有更詳細的英文資訊 https://www.instagram.com/andarasfilmfestival/

    關於影展內容與行程、項目:
    主辦單位這次所邀請到的影展評審、貴賓影人,都是在國際間術業有專攻的影評、專業領域的國際記者。當然影展也積極且誠懇地邀請我們劇組參與五天的影展行程,其中包含電影競賽之夜、當地飲食文化與電影、影展之間關係連結的系列演講、展覽、當地專家交流以及Slow Food 晚宴搭配慢食節並結合電影影像專業影人的分享論壇與交流等等。

    關於「宜蘭在遠方」的延伸:
    「宜蘭在遠方Yilan,a Taste of Home」能夠代表台灣電影與其他國家的電影競賽,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這部電影正在世界各國一場接一場的競賽著。疫情阻擋不了電影語言,更讓我們透過這些影展的類型,有了不同的視角與觀察可以做為延伸文化、影像及更多可能性的論述。我想這點我們的製片人徐千捷會有更詳盡的分析。

    雖然Mo很遺憾因為疫情的關係卡在台灣,當然也一直積極地在詢問當地是否有華人可以代為出席,真的是非常的扼腕。

    曾經有人跟我說,謝謝導演這麼喜歡宜蘭,一直推廣宜蘭。而我誠實的回應「我是因為愛電影」。這部電影能夠在影展中與幾千部全球優秀的電影競賽到最後一關真的是倍感榮幸。能夠站在決賽舞台,願電影自己的聲音與表情能被閱讀,能夠發揮它自己的榮耀所帶來的影響力。

    關於電影海報:
    如果大家點進去網頁看,可以看見「宜蘭在遠方Yilan,a Taste of Home 」的義大利文版的國際電影海報。我們還有西班牙版本、中文、英文⋯⋯為了因應各國影展語言的電影海報。

    關於電影的未來&下一部片:
    謝謝所有參與過,以及繼續陪著電影走這趟全球開墾之路的每個夥伴。也歡迎大家給我們建議,讓我們知道,在台灣,後疫情時代,這部電影他還能為台灣做什麼事情。當然,想要找我們團隊再拍攝一部電影,也是很歡迎的!

    製片人Producer Richard Hsu 徐千捷
    影展海報主視覺Movie Poster design Min Yeh 葉容之
    Directed by MoMo Tseng, Hsing-Ying MoMo導演

    Special Thanks
    Yuchi Lin & 宜蘭時光
    正福茶園[Fu Tea] - 極致嚴選.完美呈現
    音樂米 Music Rice

  • 策展團隊英文 在 蘇尚珄 Bor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4-05-02 18:24:52

    創作理念:
    每個人都有想要保護的事物,當我們守護的東西受到威脅甚至侵犯,有的人選擇憤而起身對抗,而有的人因環境使然, 在表達自己立場之餘,為了兼顧平衡,而放棄最直接的對抗方式,選擇堅定而溫和地捍衛著, 所以,只要擁有想捍衛自己信念的決心,都能被稱做為英雄。
    英雄所對抗的對象,在本片中,不是一個具體有形的人,而是社會觀感、傳統的束縛以及自我認同。
    片名嘸聲披甲,即是蔡桐這個角色的寫照,在傳統繼承的觀念下,他的處境,猶如披甲一般沈重, 然而在他身上所彰顯出來的是無聲而沈靜的力量。 藉由這部片,我們希望可以重新定義『英雄』一詞,縱使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盡相同,我們仍能發現, 有些人使用他們的方式,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Deep in everybody's heart, we all have that specific thing that we'll give everything to just protect it. While some people choose to stand up and fight for what they think is right when they notice that the things they hold on to are being offended, some people choose to do it in a peaceful way instead, since they don't really have a choice under the pressure from the world they live in. So whoever fights for their belief could be called a hero.
    The subject our heroes are fighting against in this short film is not an actual human being, but self identifications, pressure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bonds from the traditional ideas.
    The name of this short film -- The Silent Hero, is the best portrayal of Tung.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traditional ideas, all the matters that he encountered were like a heavy armor to him. However, what people see in him is the power of quiet and silence. We are trying to redefine the word "Hero" through this short film. We realized that even though we all com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some people had become our heroes in their own ways somehow.

    演員
    鄭國強  飾  許弘志
    張哲豪  飾  蔡 桐
    黃美珠  飾  蔡 媽

    劇組
    導演/ 蘇尚珄
    副導演/ 林楊脩
    編劇/ 蘇尚珄、林楊脩
    製片/ 呂慧儀
    製片助理/ 孫良娃
    攝影/ 黃泰誠
    攝影助理/ 周法薷
    燈光/ 林嘉葦
    成音/ 黃俊瑜
    美術/ 王呈豪
    劇照/ 李欣怡
    後製剪接、混音/蘇尚珄

    協助
    美術助理/ 許喬華
    燈光助理 / 蘇柏豪、黃毅哲
    側拍助理/ 施宜君
    平面設計/ 林致維
    英文支援/ 吳少鈞
    音樂製作/ 劉瑋舜、李竺芯

    音樂


    作曲/ 李竺芯

    Float
    作曲/ 劉瑋舜

    感謝
    台南市政府策展人—叮玲
    大新汽車租賃有限公司
    林妙嬋
    梁凱皓
    黃大偉
    鄭宇辰
    莊翔丞
    宋奕霆
    張富鈞
    陳威廷
    廖啓文

    HĀUSENN studio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東方技術學院影視藝術系
    全美戲院
    33house臺南民宿
    度小月
    攝手座攝影器材出租

    本片拍攝於臺灣臺南市,為【2014年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之參賽作品。
    主辦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臺南市政府影視支援中心
    臺南市政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2014年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第30組—後生影像合作團

    [Video Producer Borry 蘇尚珄]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roducerBorr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