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筆電重新啟動很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筆電重新啟動很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筆電重新啟動很久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停課不停學:受困其中,體驗豐富的困境】 全國高中以下的學生,在家停課不停學已經進入第二週,能不能終止在家學習的日子,讓孩子回到學校去學習,這週是關鍵。 然而不管這週結束後結果如何,父母們至少還有四+二天(假日)的時光得熬,這六天對完全不能出門透氣的一家人而言,是真的煎熬。 這兩週,孩子在家停...
筆電重新啟動很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停課不停學:受困其中,體驗豐富的困境】
全國高中以下的學生,在家停課不停學已經進入第二週,能不能終止在家學習的日子,讓孩子回到學校去學習,這週是關鍵。
然而不管這週結束後結果如何,父母們至少還有四+二天(假日)的時光得熬,這六天對完全不能出門透氣的一家人而言,是真的煎熬。
這兩週,孩子在家停課不停學的日子,父母的角色突然承載了原本不屬於父母的職責,家庭日常,一下子變成了學習場域,對父母而言,真的是成了名符其實的「校長兼撞鐘」的甘苦人。
停課的一週又兩天的時光,我經歷了幾個印象深刻且難忘的特別的經驗與體悟。
1. 驚慌失措的適應期:停課不等於自學,父母變撞鐘:
我在教育部公告停課之前啟動防疫假,因此硬是比全國孩子多了兩天停課的日子。剛開始停課的頭幾天,老師們還在為線上課程佈置做準備,而這段時間卻是我家的孩子在家自主學習最開心的日子。因為我自己帶自學團孩子學習有近五年的經驗,因此在決定讓孩子停課之前,我與孩子們就已經協商出在家自學的內容,也確認了都是他們可以負擔的起的學習方式,我只需要放手讓她們去實踐。
然而到了第三天,老師給的平台、學校的帳號、各科老師發下的作業,一一發下來,數量多如雪花,我與孩子就在漫天的雪花之中,迅速被淹沒了。
我這才發現,停課在家不等於自學,而只是把「家」變成「學校」,相信許多父母也發現自己成了身份多變的尷尬職位:叫孩子起床(父母)、提醒孩子上課(學校鐘聲)、裝置電腦設備(學校工程師)、煮飯(營養午餐廠商)、指導孩子功課(老師)、整理教室整潔(學生)、輔助寫作業(安親班老師)、洗衣煮飯睡覺(父母)……
零零總總的工作量,加上父母自己原本承擔的工作,別說大部分父母會有驚慌失措的感受,就連我自覺已經很能與自己感受相處的人,在衝擊一瞬間來臨時,我連氣也喘不太過來,彷彿泰山壓頂般的沈重與吃不消。
我這才意識到,停課將會造成全國父母什麼樣的劇烈影響。
解方:幾經沈澱之後,我才慢慢緩過來,辨別自己的目標之後,將教學的掌控權,還給學校老師,將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將家庭的責任與規範切割清楚,我是母親,我作身為母親的工作,至於學校課業與學習,那是屬於孩子的責任,我僅僅是陪伴者,而非管理者或執行者,因此我得信任孩子有能力擔起他的責任,讓彼此的角色回歸正常。
2. 直播上課系統:舉手、舉手在哪裡?
學校老師在停課的第二天,便透過多方管道聯繫父母通知孩子測試線上直播系統。
測試那天,三三用的是平板,前置作業,我先幫三思設定所有帳號與連結,頂著發帳的的腦袋,為了確保測試時軟體能順暢無阻,不停的來回點擊,然而軟體根本是父母的剋星(對不熟悉軟體的老師而言也可能是地雷),帳號時而正常時而無法登入,我也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只能不停的測試、點擊。
還好到了測試的時間,軟體非常聽話,順利的讓三三進入到「google meet」的軟體,看到了同學也看到了老師。
老師宣布了幾件重要班級訊息之後,開始與孩子談線上上課的規範:1進會議室先將麥克風關閉2. 有問題可以打在留言板上3.上課期間若有問題請務必先按「舉手」4.老師點到名字才能開啟麥克風說話……
三三這時回頭輕聲叫喚我:媽!媽!來一下!
我輕聲躡腳走近三三:怎麼了?
三三:老師說留言板,我不知道阿!在哪裡?
我:喔。
我像一隻老貓一樣,貓凹著身子,靠近在家上學的小祖宗,伸手隨便亂按一通,很快的留言板現身!
我:有了,你可以把游標點一下放在可以輸入字的地方,然後輸入注音,就可以送出去了。
三三:喔,好。
我才剛起身要告退,三三一把又拽住我的衣角。
我:怎麼了?
三三:我找不到舉手功能!
我:那你告訴老師阿。
三三對著平板該使喊:老師、老師!老師,我……老師?老師?老師!我、我、我……
我在一旁看著三三乾著急,卻始終沒有發言成功。因為視訊裡,孩子各個七嘴八舌的講話,一時之間,聲音雜踏,視訊大亂。
三三看著我,問:怎麼辦?
我:在留言區打字問。
三三:媽,我、我、我……來不及在留言板打字,老師說如果沒問題的話就可以下線了,怎麼辦?
因為平常工作用習慣筆電輸入,一時要幫三三以平板打字,瞬間氣勢就矮了半截,等我打完提問,一半的孩子已經下線了。
老師:三三,舉手的功能,在畫面的最底下會出現有個手的圖。
三三(我):平板裡沒有手的圖。
此刻一些還留在視訊裡熱情的孩子和父母回應:平板的舉手功能,只要點擊畫面,就會出現了。
然而不管我和三三怎麼按,三三的平板就是沒有出現「舉手」功能。
那天晚上,我將問題詢問了家人、朋友,收到最多熱心的回應都一樣「點擊螢幕」或「螢幕最下方」就會有「舉手」功能。
於是就看到一個母親(我)不停的用手指頭「戳」著螢幕,像個喪屍一樣。
唉,捻死一隻螞蟻都比不停戳螢幕來得帥氣。
我告訴家人:沒有舉手功能耶。
二哥安慰:沒有也不會怎麼樣吧!可以上線聽課就好了吧!
我:嗯。
沒有舉手功能,我其實一點也不介意!因為介意的,是孩子呀!
但這些話,一來沒有身在其中的人,是無法體會的,二來是家人已經釋出能力所及的善意與安慰,我又何需將問題丟給家人,讓她們感到困擾?
解方:想通這件事之後,我便決定做兩件事,1.告知三三,明天正式上課可能不會有舉手功能,我們得接受。2.將困境告訴先生,讓電腦能力比我好的先生來協助處理。
只是沒想到我這一傾訴,就把我先生拖下水了。先生為了幫忙孩子解決「舉手」功能,那一夜上網查資料、裝外掛軟體,一直弄電腦設定弄到半夜都還處理不好。隔天凌晨,先生不死心,又早起床花了三四個鐘頭設定,但怎麼弄都弄不好,先生最後也放棄,接受自己失敗,讓孩子也接受設備是沒有「舉手」功能的。
但正式上線課時,我給三三換了一台電腦設備,不知為什麼,舉手功能居然出現了!各方猜測是「不同品牌的設備影響舉手功能的正常」或「邀請上線的主事者是付費軟體,就會顯示出舉手功能」。
這些都是猜測,答案是什麼,始終是個謎。
隔兩天,二哥也嚐到沒有舉手功能的苦楚,輪他自己的女兒上網課時,老師說有舉手就可以加分,女兒卻因為設備沒有舉手功能,而眼睜睜看著同學都在加分,唯獨自己不能,因而大喊不公平,二哥才感覺事態嚴重。
3. 親師聯繫平台:表單選擇性開放
在去年初,疫情剛進入台灣時,學校老師就已經先做好停課的準備,設置了classroom的親師聯繫平台,因此各科老師發佈功課,也是透過這個平台作業。停課第五天,也是線上課正式上線第三天,原以為一切都步入軌道,不會再有麻煩的設定困境,直到孩子們收到某科老師要求的作業,以google表單形式完成,但無論孩子怎麼點擊表單,系統都顯示「沒有開啟權限」。
三三:媽,這個東西打不開。
我:點開就好了吧?
三三:我點啦!
我將三三的電腦拿過來,親自點擊,表單果真打不開。
不得已,我只好在班級群組裡求問同學的父母:今天表單作業,你們點的開嗎?
一個母親很快的回我:可以!
這一句可以,讓我意識到的是「難道是我電腦設定錯誤,所以造成表單打不開?」
母親解釋:要用學校給的mail設定帳號才會打的開,不能用自己的gmail。
我這才恍然大悟。
為了這麼一句話,我找出三三學校發的mail,想要重新設定帳號,然而這一設定,就花了我一整天的時光,始終無法設定成功。
過程曲折離奇,設定的困境讓我整日頭殼隱隱作痛。
因為太專注,導致腦袋回路出現損耗性的頭疼。
最後,其他孩子的母親紛紛表示,自己的帳號也無法開表單,而他們的帳號不是自己的,而是孩子的帳號。這個答案一出,讓我多少有點釋懷,至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於是我向導師求救,請導師聯繫該科老師開放表單權限,讓每個知道連結的點擊者,都能順利開啟表單。
沒多久,我的帳號能順利開啟表單了。
我:三三,表單可以開了喔,你用你的電腦再開一次。
三三按著電腦幾番操作。
三三:還是不行阿。
我將三三的電腦搬過來一看,用三三gmail帳號,還真的開不了表單,但用我的gmail帳號,卻是可以開啟的,這是怎麼回事?表單已經進步到有人工智慧?還有選擇性權力?
解方:最後,就在我快放棄的時候,我突然成功的以三三學校的mail重新設立chrome帳號,讓三三得以用學校帳號登入系統,成功開啟表單連結。
至今我仍不記得我自己是怎麼設定成功的,總之蒙對了。
在學習的種懂體驗之後,我在短短一週內,歷經了一次肩頸緊繃,一次類中暑性頭痛。
當我內在不平靜時,我會回到「一念幸福」的正念裡,細數自己擁有的事物,體會幸福。
會將這些在家學習的混亂經驗寫出來,是想告訴所有的爸爸媽媽,我們不是老師,家庭環境也不是教室,我們為了停課不停學,做了許多努力,我們都盡力了,你們此刻經歷的停課不停學的混亂過程,我也從頭撤尾走過一次,因此我比任何人都知道這個學習的過程異常艱辛。而我已經是個長年學習與自己相處的大人,長時間不曾發生過頭痛緊繃的情況,但歷經了這次停課在家學習的混亂經驗,我都已經感受到如此大的困境,更何況其他家庭的父母,混亂可想而知。
然而,在家上學最混亂的情況已經過去,爾後再來的學習,該設定的、該測試的,都已大抵完成,不會再比前期更混亂的時刻了,現下就讓我們好好的將剩下的六天學習歷程完成它,做好最壞的打算,也永遠不放棄懷抱對未來的希望。
我會陪著你們走這一趟停課不停學的理想與現實殘酷之路。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
筆電重新啟動很久 在 林達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Taco老師的分享。
希望大家也能在《蜂蜜花火》裡面聽見屬於自己的「季節的聲音」喔!
#隨想閱讀2019端午
身為國文老師,我一直納悶,歐陽脩怎麼會聽到「秋聲」,感到「異哉」,童子明明什麼都沒有聽到,我該怎麼做可以也聽聽那季節的聲音?
如今恍然大悟。
***
端午節,Taco老師在讀《蜂蜜花火》。剛剛好的詩意。
它的作者是受到許多粉絲追逐,雄中畢業,來自南台灣的青年作家林達陽。
今年的夏天遲到,我在桌上一直放著一本林達陽,下雨天讀,微涼的週末早晨讀,在燠熱的盛夏,也讀。於是,每當我因為天氣異常而對涼爽驚異,或是酷熱難耐時,我翻開書,就可以看到常常在大太陽底下的他。
「每天早上打開窗戶,都能聞到海風淡而甜的氣息;更遠的地方,海鷗三三兩兩拍著翅膀盤旋,偶爾掠過臨海的那排公寓,或防波堤盡處的燈塔,倏然拉高飛行的軌跡,然後在更遠的地方俯衝而下,消失在港區建築群的後頭。彷彿掙脫了什麼善意的挽留或攔阻、重新獲得自由,終得以墜入自己美麗而危險的命運裡——」(方向感:紅蓮燈)
那裡的風有點熱,有點鹹吧?
「再好不過的夏天,回到校園,走過長長的林蔭道,陽光照耀,樹上的葉片逐一亮了起來,像是節慶夜晚的燈籠,假日正午的浪花;像是琉璃風鈴掛在晴天微風裡搖晃,小心翼翼地響,像在訴說,以快樂戀慕的口氣……」(住在時間的身體裡:蟬)
好大的太陽,一搭上了空空盪盪的空間,就變得晶瑩剔透。
「夜已經深了,月光像是薄薄的草葉,散發著令人安心的氣味。」(夢與時間:貓)
呼吸一下半夜的月,高雄的空氣有這麼好嗎?我不知道,不過顯然高雄的月光一點也不賴,氣味芬芳。
「這就是青春的感覺啊。想法冒出來又轉瞬消失,像是水裡的星星,空氣中的水氣,新學來的流行語,偷偷的喜歡,改變了我一點點後很快就被代替。」(只有沉默的人了解我:鸚鵡)
我常抱怨空氣裡的水氣,擾得我和孩子的衣服將乾不乾,讓人猶豫著到底要不要收進來。但是,他的青春,像空氣裡的水氣,讓他偷偷地喜歡,但是很快又蒸發了。這線索太明顯,他來自南方,像屈原,有一些用詞,我咀嚼了幾次,發現他的詩意,有南方的氣質。
「她說著話,突然間整點的鐘聲響起,操場草坪上的灑水器一時間全啟動了,旋轉著噴出水花。
水花潑灑在空中,像是魔法的黃金粉末。我看見成千上萬的蝴蝶,發著燦爛的光。……我小心將密碼手寫了下來,怕被發現,還藏了起來。但後來卻再也找不到了。
像是一張有著珍貴意義的車票票根,我妥善收存著,但再次拿出時,感光紙印上的票面資訊卻完全消失了。」(最好的時候:蝴蝶)
這本書每一篇都有一個動物,你看著看著,有時候會感到一點焦躁,那頭「羊」,到底會什麼時候冒出來?那隻「鯨魚」原來會超寫實地滑行而過?那「蝴蝶」呢?原來「蝴蝶」是光線穿透水花的五彩世界。那最美的瞬間,沒把網路相本的密碼曝光失明,卻還是遺失在地球上的某個角落。
「書房裡聽見蜜蜂碌碌飛行的聲音。
從午後直到傍晚,坐在桌前打一篇始終寫不完的短文。本來以為牽涉不廣、短短篇幅就可以談清的事,真著手去寫才覺得結構龐大。陽光穿透落地窗,光影的高樓在室內起起落落。」
太陽若是高高掛著,一座座影子的高樓,會在室內變小又變大。
「寫是神祕的工蜂,荒原一樣的書房裡四下尋找,直到發現正值花期的被子植物群落。一個又一個想法,紛紛搬回分門別類的敘事隔間裡,故事的住宅區,字和詞的小房間。我伸手去碰去敲,蜜蜂一樣忙進忙出,努力補充著那些能將情緒醞釀成譬喻或符號的觸媒和酵素。」
一隻蜜蜂把一個個想法紛紛搬回分門別類的敘事隔間裡,故事的住宅區,字和詞的小房間。他像蜜蜂一樣,把那些東西變成譬喻或符號的觸媒和酵素。他是那隻蜂,釀出一罈營養的蜜,飛東飛西,忙進忙出。
「書房裡的老鐘繼續喀喀行走,單音混合在敲打鍵盤的聲響裡。時間變得不那麼容易辨識了。窗外天色漸漸轉暗,檯燈與電腦視窗相應亮了起來。那蜜蜂碌碌飛行的聲音始終都在,嗡嗡作響,或者那是筆電的散熱器、或是房裡發光的其他燈具所發出的嗎?…..木桌上散布著細密綿長的木紋,曲曲折折,穿過長桌,像是乾淨的河遠遠流著;也像是構造複雜的蜻蜓翅膀,張開在平穩的風裡;或一個走著平衡木的人,平伸的兩臂上,浮現靜脈淺淺的痕跡……」(蜂蜜花火)
這一篇是書名所依。
身為國文老師,我一直納悶,歐陽脩怎麼會聽到「秋聲」,感到「異哉」,童子明明什麼都沒有聽到,我該怎麼做可以也聽聽那季節的聲音?
如今恍然大悟。
如果哪天我們也如「歐陽子方夜讀書」讀很久的書,或是寫稿寫太久,筆電的散熱器和燈具,木桌上流動的木紋,像靜脈汨汨地運輸的紋路,它們統統可以讓你懷疑起來,虛實難分……
這世上最幸福的事之一是聽人說話。聽一本書這麼跟我們絮絮叨叨。
#同場加映 跨域閱讀《週期表》
https://www.facebook.com/…/vb.2215097962…/1199836336845342/…
筆電重新啟動很久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Trump其實已經在幫台灣和美國企業爭取時間了,關稅早晚要加的,今年Trump應該很難對中國手下留情了,台灣企業最好能早點看出風向,早準備比沒準備好。」
中美貿易戰,竟讓台灣電子業出現史上最大、最急的回流潮!這波電腦產業大遷移,讓產線、資金、就業機會,都隨著台商一起回來,貿易戰讓世界分工體系洗牌,但台灣生產再怎麼算,成本還是比在中國製造高,為什麼美國科技品牌大廠寧願加價,也要「台灣製造」?
根據DRAMeXchange統計,全球一年有約1200萬台伺服器,美國市場佔40%。換句話說,一年有將近500萬台輸美、攸關全球資安的伺服器產品,將逐步從中國疏散回台灣、東南亞、墨西哥等第三地工廠。即便2018年12月初,川習會決定停火90天,這場遷移潮也沒停下來的趨勢。
伺服器或電腦等產品中,佔成本極高的主機板,全球產量中約有7成輸美,只要當中有3成移回台灣生產,台灣經濟形同吞下大補丸。原本偏向悲觀的台灣2019年GDP成長,可能就保3有望,然而,不管怎麼算,台灣生產成本總是高於中國,更別提廠商成天抱怨的「缺工、缺地」問題。為什麼伺服器產線還可頂著經濟壓力回流台灣?除了加徵10%關稅,未來可能到25%的進口關稅之外,背後另一大推力,則是中美之間交手更激烈的「科技冷戰」。
中國科技龍頭華為擴展5G業務時,便受到阻撓,美國朝野、乃至德日各國,都對其設備安全性提出質疑,2018年10月初美國《彭博Businessweek》封面報導,中國政府涉嫌在蘋果、亞馬遜的中國製伺服器植入間諜晶片,引起軒然大波,雖然事後該報導真實度,備受蘋果及其他媒體同業質疑,但美國朝野對於涉及資料傳輸的敏感科技產品,已經愈來愈不信任「中國製造」,這是Google、亞馬遜等大廠說不出口的祕密。
此時此刻,正是「台灣製造」重返榮耀的契機,而且,從半導體晶片、封測、電路板到組裝生產,整個主機板的上下游產業群聚仍保留在台灣,不但效率高、而且也杜絕被中國駭客在供應鏈動手腳的風險。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表示,移回台灣製造,雖成本稍微高一點,但是客戶都願意加價,供應鏈台灣都還有,美國科技品牌大廠,願意加價來維護資安體系,以亞馬遜來說,(當出現中國製伺服器零件被課25%關稅的最壞狀況),對方願意補貼9%到13%。
散熱器是伺服器機箱內、主機板之外的最關鍵零件,亞馬遜要求該業者從台灣廠製造出貨美國,科技業總經理表示,亞馬遜必須答應補貼,他才願意將訂單從大陸廠移回台灣廠生產。
2018年11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代表蔡英文總統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在APEC現場目睹中美領導人幾乎零互動、發言針鋒相對的張忠謀感悟,貿易戰只是兩大強權對立的序曲,雙方對立不會只侷限於貿易戰,後續還有好幾關要過,美國副總統Pence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先後發表演說、隔空交火,美中分歧不見緩和。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指出,美中貿易戰是一場持久的較量,可能會持續5至10年,不是3到5個月就能解決的,這是一場無形的戰爭,是經濟與技術的戰爭,也將讓過去的全球化變兩極化,越南和墨西哥將是貿易戰下的受益者。
一名筆電組裝廠高層觀察這波遷移,認為過去高度集中在中國的供應鏈散了,但也或許將開啟另一波產業競爭,讓電子代工大廠的排名重新洗牌。
年產2000萬台筆電的緯創,極可能面臨需要從中國移出600萬台輸美筆電的量,以及部份伺服器製造,除了產能不大的台灣新竹廠,12月就傳出會應客戶要求,擴大在菲律賓蘇比克灣的產能,緯創在十多年前就到菲律賓蘇比克灣設廠,但當地供應鏈以及營運條件不佳,廠在那閒置多年,11月底,緯創就派了先期部隊去蘇比克灣,重新維修廠房內的水電設備等。
過去在中國動輒30萬人規模的生產基地,未來不可能再發生。可能要從單一超大生產基地,變成跨多國的群聚式生產模式,會增加跨國企業的管理難度,也是台商新挑戰,隨著惠普和戴爾伺服器輸美產品的產線移回台灣,一群服務這兩大客戶的英業達幹部自嘲,少小離家,老大回,30出頭隨著西進到中國打拚,現在4、50歲了,又回流台灣。
如今貿易戰,美、中日益壁壘分明、互不相容,台廠在選邊站之餘,也將分流,形成「第三波電子業大遷徙」。將保留中國生產基地,但也將遷回台灣,同時佈局第三地。伺服器產業則將重新落地台灣,借重台灣製造的資安與技術力,拉高一個層次看,台灣有很長一段時間,面臨中國紅色供應鏈擠壓,只能打成本戰。隨著伺服器製造回流,台灣成為美國邁入雲端、AI年代資安攻防的同盟,重現台灣製造價值,才是貿易戰帶給台灣最大的溢價。
台灣科技業史上最戲劇性的一幕,莫過於筆電業的外移,2001年,政府開放筆電業到中國設廠。結果短短幾年間,這個造就千億產值、數萬工作機會的旗艦產業,竟然走得一乾二淨,風水輪流轉。事隔十多年,由中美貿易戰激起的貿易壁壘,又將當今全球最尖端的電腦製造業吹回台灣,而且,這回大潮湧來的速度之快、聲勢之浩大,絲毫不比當年的筆電出走潮遜色。
2005年4月,「廣達林口廠」資遣了800位作業員,成為台灣最後熄燈的筆電廠之一,現在,林口廠則將成為台灣最重要雲端伺服器生產中心的一部份,廣達移了兩條(伺服器產)線回台灣,而且是目前廣達營收金雞母的高階雲端伺服器,客戶是亞馬遜、Google等雲端服務業者,移回台灣生產的是業界所謂的「Level 6伺服器」,其實就是主機板,以高度自動化設備產出後,再運到美國境內或美墨邊境的小型組裝廠,裝到伺服器機櫃,廣達一年生產約300多萬台伺服器,幾乎都交貨到美國,僅有少部份給中國客戶的伺服器產品,仍留在中國生產。
距離廣達華亞科技園區20分鐘車程外,龜山工業區大智路,高高寫著紅色英業達字樣的大樓,英業達在桃園龜山的廠內,生產部份輸美伺服器產品,直到中美貿易戰爆發,輸美伺服器緊急需要移出中國,一直是惠普(HP)伺服器產品最重要代工廠的英業達,順勢就將這棟樓作為主基地。
從2018年中,英業達就開始把HP賣美國的伺服器改回台灣製造,英業達一年大約300萬台伺服器,光惠普的就佔約一半,除少量在歐洲捷克組裝,大部份SMT(表面黏著技術)線都移回台灣龜山廠區製造。
可能在下一波筆電課稅陰影中被打擊到的筆電大廠仁寶,也未雨綢繆,仁寶將依美國客戶需求,在桃園平鎮廠區增加產線,因為有出口美國的工業電腦產線,平鎮廠區產能其實已接近飽和,老闆怕萬一貿易戰一轉向,沒先準備好就慘了,還打算把廠區所有停車場打掉,準備空間給產線,仁寶電腦副董事長陳瑞聰表示,會持續跟客戶保持聯繫,如果有需要就啟動海外廠房及台灣廠進行生產。
無論貿易戰狀況如何,供應鏈會繼續動,只是移多移少,關鍵在分散風險,科技圈私下有共識,Trump鷹派作風動向難測,分散產能,全球佈局是既定政策。
https://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
https://www.cw.com.tw/index.php/article/articl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