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第四帝國地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第四帝國地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第四帝國地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第四帝國地鐵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37的網紅匈牙利吃喝玩樂 & HU Wh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3/28~3/30 第四站/捷克-布拉格 & CK小鎮,三天兩夜。 兩晚青旅36人混合房$1378/2人,位於外圍區,住宿門口有電車可到達市中心景點區域,約20分鐘單程。 空間大,服務員熱情,有電梯,24小時服務台。 隔壁有兩三家小超市營業到晚上23點。 ⚠個人不那麼推薦居住36人房,原則上安...

  • 第四帝國地鐵 在 匈牙利吃喝玩樂 & HU Wh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8-11 20:15:43
    有 19 人按讚

    3/28~3/30 第四站/捷克-布拉格 & CK小鎮,三天兩夜。

    兩晚青旅36人混合房$1378/2人,位於外圍區,住宿門口有電車可到達市中心景點區域,約20分鐘單程。

    空間大,服務員熱情,有電梯,24小時服務台。
    隔壁有兩三家小超市營業到晚上23點。

    ⚠個人不那麼推薦居住36人房,原則上安靜程度不輸給4-8人混合房。

    只是房內的廁所與衛浴與數量過少,暖氣真的不夠暖,第一晚我還ㄨ穿了三件衣服才能好好睡,這是我第一次住到暖氣不足的青旅。其他部分都不錯。(交誼廳與廚房也偏小)

    櫃台有販售郵票與代寄明信片與代收大眾運輸交通票服務。
    (建議可以採購足夠的30分鐘內單程車票,布拉格售票機都設在地鐵站內,巴士與電車處都沒有販售,很麻煩)

    Czech Inn, Prague
    Francouzská 240/76, 101 00 Praha-Vršovice, 捷克
    +420 210 011 100

    https://maps.app.goo.gl/jmZak

    捷克已經是我第三次拜訪了,固然對它的新鮮感已不在,哈哈
    不過第一次去CK小鎮是真的挺值回票價的。

    建議大家在student agency網頁買好來回CK鎮的巴士票。單程3小時,服務員會在巴士上提供免費的咖啡/茶/巧克力,附設巴士迷你廁所。

    我們第一天抵達布拉格已經近晚餐時間+下雨++雙人不約而同生理期報到,瞬間疲憊不勘。
    稍作休息後也雨停了,就打起精神去晃晃看看布拉格街景。

    隔天一大早前往CK鎮,這兒不大,卻處處像個童話世界般的可愛。
    CK鎮小小認真非常漫步的方式走完差不多4-5小時。
    旅伴V很開心看到這麼厲害的景點,結果布拉格立刻被打趴了😂

    帝國咖啡餐廳被喻為世界前10大最美麗的咖啡餐廳,既然來了,一定要帶旅伴V朝聖朝聖。
    各自點了早餐與飲料+10%服務費共968台幣,以捷克來說,算小貴。
    (份量挺足,我倆一直哀叫超飽的)

    裡面算是類古瓷磚的設計,的確別有風味的與匈牙利的New York coffee 不同。
    一個是復古風格一個是超級華麗風格。不小心就讓我收集了兩家😛

    記得五六年前第一次來捷克,那時的物價沒有這麼高。
    這兩次再度拜訪時發現,它要被我列為中等消費國家了啦~
    大家來捷克玩時可能預算需要再往上拉點囉~😉

    🔻
    🔻

    12/18~ ❄爛漫不已匈牙利團❄
    12/28~1/14 🌈愛爾蘭快閃團🌈
    3/22~4/5 🌍歐洲巡禮團🌍
    4/6~5/1 🍀再相見愛爾蘭🍀
    5/2~ 🐻香港相見歡團🐻
    下半年泰國or日本or澳洲見😉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421792781459632?ref=bookmarks

  • 第四帝國地鐵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5-25 17:27:56
    有 82 人按讚


    【盧斯達:給自由和空間,他們只會用來搞彎條街】

    旺角行人專用區的「表演」和「音樂」,經常令我想起上一輩的鄉下。在廣東某個地方,小時候去,沒有感情的親戚總是吵鬧得一片狼藉,沒有一刻靜得下來。一班人坐下來食飯,面對著面,仍然是扯高嗓門朝對方猛叫。但他們不是威嚇或者惡意,只是廣東人彷彿就是習慣和熱愛這種兵荒馬亂。

    張愛玲寫過她不喜歡西洋交響樂,「我是中國人,喜歡喧嘩吵鬧,中國的鑼鼓是不問情由,劈頭劈腦打下來的,再吵些我也能夠忍受」(《談音樂》)。西洋菜街的紅歌和流行曲,其實是一種新年燒炮仗的架勢,然後是滿地腥紅的紙碎片,腐爛食物的殘餘,路旁還有一個穿著開襠褲的小朋友在大便。

    不知道中國人是否格外害怕死寂的一個民族。那些刻意經營的、歇斯底里的熱鬧,恰恰對照出生命最幽深不祥的空虛。又是張愛玲寫過的另一句話:「受過教育的中國人認為人一年年地活下去,並不走到哪裡去;人類一代一代下去,也並不走到哪裡去。那麼,活著有什麼意義呢?不管有意義沒有,反正是活著的。」(《中國人的宗教》)萬千蟻民的情況,則可想而知。

    活著不講究奧義,自我增殖就是唯一的任務。有了子孫,就謀求更多子孫;有了土地,就謀求更多土地;有了國家,就謀求國家更大。熱鬧和生殖,一個是形上,一個是形下,最終道歸於同。

    新年的熱鬧是為了甚麼呢?是為了吉祥,是一場車輪式的祈福儀式,希望來年風調雨順,大吉大利。

    大吉大利是為了甚麼呢?那就是為了人可以繼續增殖下去。而不問情由的熱鬧,就像他們對生命增殖不問情由的信仰,不受智性所干擾。正如蟑螂被斬了頭都可以活幾天。中國人的生命力,就像他們愛熱鬧,是不問情由,也鮮有自我節制的。

    因為沒有自我節制的習俗,所以災難往往是這樣累積出來。有人認為「殺街」怎麼都不好,不如發牌規管。其實以前都有人提出,希望表演者能夠自律,例如減低音量、避免阻街,以免醞成衝突引來殺街。但這裡是中國人的地方,不會有自律這回事,放棄吧。因為自律並不是中國人的民族性。每人少拿一點點,其實就可以令局面能夠永續運轉下去。但中國人不會那麼顧全大局,他們的大局就是自己那一刻的快慰和浪騷,於是人人多拿幾塊,最後擠爆那個系統。

    等於自由行實施之前,沒人會爭議要嚴格執行火車地鐵車廂裡的禁止飲食規則,一般人不做得太過份,少量飲食,大家可以互相容忍。但中國遊客來到之後,由於食得太過高調和浪騷,被人指正還要鬧大擰打,車廂就不可能再有這種含糊的福份。但你不能怪執行規則的人,你要怪把系統擠爆,把事情「做死做絕」的人。

    系統爆炸之後,他們不會哀憐很久,而是速度專業的鳥獸散,找尋下一塊能夠繁殖的土地。中國人古往今來,都是這個循環。地大脈搏,人不是格外謙卑,而是格外任性,於是不斷生仔。人多到某個程度,就出現張獻忠。歇手的藝術,約束的美,如果曾經存在,也只是存在於極少數的菁英吧。事實上帝國內部的人民,並不信仰「中庸之道」。

    薯仔據說是明末傳入中國,到了清中變得流行。種植薯仔的契機是局勢穩定下來,人口暴增所引致的糧食危機,傳統的作物、耕地的開發,已經無法追上人口。薯仔是粗生的植物,再貧瘠的土地都可以大量生成。據說將這些外來植物引入的人,因為養活了很多人,所以死後有人建寺造廟,以香火朝拜。例如從菲律賓走私蕃薯藤回國的陳振龍,在福建一帶就有很多人紀念。

    可是賤生的食物,又引來下一輪人口暴增。那大約是乾隆年間及之後的事。於是兩任皇帝之後,道光晚期,流民饑民數量大增,成為太平天國的燃料。引入蕃薯救千萬黎民,是天大功德,也是大亂之源,道歸於同。因為說到底,給他空間,他不會「看著辦」。中國人辦事,我不放心。沒有紀律的人,不配有自由。

    就像第四個走入法庭做偵察特務的女人,被人抓到,她的說辭是「我喜歡拍照就拍照」、「別人也是如此」,這就是中國人的任性。給一班任性的人自由空間,結果就變成今日的旺角菜街。

    為甚麼很多人下意識就支持取消,希望一了百了?因為他們內心知道任何規則,到最後都要有人自律遵守。如果他們過去這些年來都沒有自律,那麼官家如何「管理」?不是放任如現狀,就是用強力和刑律鎮壓。

    有一些人抱著天真的自由主義,認為人可以教得好,每個人只要給他空間,說到底都不是壞人,但他們連「管理的對像」都不了解。這班人是專業的剝削者,刀耕火種的exploiter。都會人以為自己很世故,其實自己是那張快將被啃食的農田,還在叫嚷要怎樣發牌管理掠食它們的昆蟲,哈哈,哈哈哈哈。這些自以為高尚的末人。

    -------------------------------------------------------

    訂閱連結:https://sosreader.com/n/subscrip…/…/5a12027deceaed97b40206a1

  • 第四帝國地鐵 在 凱倫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2-03-07 00:11:45
    有 3 人按讚


    雖然常被德國政府的豬腦氣到跳腳.但不得不承認德國人的工作態度是比起其他歐洲人好很多,雖然他們請病假的次數讓人傻眼(小感冒基本三天請跳,大病1-3週不等)..

    不過德國人在二戰戰敗後快速的崛起是不容忽視的,甚至在歐債風暴肆起的歐盟,只剩下德國還勉強站的住腳...只是我們可憐的納稅人又在這中間付出了多少有誰知丫(淚)???

    這會不會是一個德國用經濟的力量,建立德意志第四帝國咧? we will see ~

    【TEWA歐洲觀察/德國/2012.03.06】德國的新百年戰爭─德國崛起【譯註1】

    一個“德國的歐洲”(German Europe)之崛起,始於1914年,失敗了兩次,但是現在,經過了將近一個世紀後,以德國勢力的勝利收場。德皇威廉在1918年失去過 ,希特勒1945年摧毀的歐洲,終於被德國總理安吉拉·梅克爾女士(Angela Merkel)不費一兵一卒贏回來了。

    至少這是來自歐洲報紙的看法,這些報紙現在悻悻地提到了“第四帝國”和傲慢的新納粹“領導們”(Gauleiters)【譯註2】,對他們的歐洲子民發號施令。坊間諷刺漫畫描繪的德國人是用佩帶著納粹黨徽的僵硬手臂敬禮,正為所謂的「劣等人民」建立新的行為規範。

    數百萬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希臘人、葡萄牙人和其他歐洲人被嚇壞了,將他們的儲蓄以每月150億美元的速度存入德國銀行。現在歐元大戶梅克爾的大拇指朝上或朝下,就將決定這些歐洲國家是否要用“德國的新抵押貸款”跛腳向前行,或默許看到他們的生活水準倒退半個世紀。

    法國,這焦慮的鄰國正處於精神分裂狀態中,就像過去歷史上經常發生的一樣,一方面為了放棄而抨擊英國,另一方面又為了安撫而去討好德國。1989年英相柴契爾和法國總統密特朗對德國統一的憂慮證明是正確的。既不會是一個新的歐洲聯盟(EU),也不會是一個老的北約組織(NATO)可以遏制得了德國勢力。

    為何一個“新歐洲”的宏偉夢想,在短短20年之後,變成德國的「保護區」 ?尤其是歐盟賦予的“微妙難以捉摸”的目標 ,透過泛歐陸的超級大國來擴散德國的野心?以下為筆者提出的幾點原因:

    一、不是使用武器---英國在全球各地作戰,戰鬥從利比亞到伊拉克。法國有炸彈【譯註3】。但是德國大多停留在自己的國界內 ,沒有核武器,沒有一艘航空母艦或一處海外軍事基地。

    二、不是靠外力資助----德國為了重建被共產主義摧毀的東德,投入近2兆美元的自籌資金 ,完全沒有倚賴別國的幫助。開車穿越歐洲南部,可以看到由德國銀行資助或由德國政府補助的種種建設,如新的高速公路,橋樑,鐵路,體育場館和機場等。

    三、不是看人口規模----不知何故,1億2千萬的希臘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乞求大約8千萬的德國人來幫助他們擺脫困境。

    四、並非因為運氣好----才65年前,柏林被夷為平地,漢堡被焚毀,而慕尼黑只剩一個空殼 。比較之下,雅典、馬德里、里斯本和羅馬並沒有這樣不幸的下場。

    在約500年的歐洲文學和歷史中,德國人的性格受到那麼多的讚嘆和畏懼 ,導致目前歐洲的德國化,這是事實。這些天來,我們逃避“民族性格”這樣的概念,似乎被過去的惡夢折磨著。但找不到其他的政治上正確的註釋來提供更好的理由,為什麼1945年蓬勃發展的美國底特律,今天看起來像是是被轟炸過似的,而1945年被炸毀的德國柏林,現在卻蓬勃發展中。

    一般德國人比他們的歐洲鄰居工作較勤勞,並且較精明 。 投資,而不是消費;儲蓄,而不是花費。當南歐人開始要吃晚餐時,德國人已經準備上床睡覺了。接受他們慷慨資助的受助人悻悻地抱怨,德國銀行借錢給他們,是要方便他們用來買德國產品,這簡直就是一種21世紀的商業農奴制。這樣的機制夠清楚了,但仍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是柏林,而非羅馬或馬德里,可以有能力創建那種利潤豐厚的重商主義。

    這一切會導向哪裡?目前一些巨大的不確定因素正在驚嚇著大部份的歐洲人。德國人的勤奮和天賦,是否會像過去一樣,最終將轉化為軍事優勢和文化沙文主義?究竟如何才能讓正在崩解的歐盟或北約(現在是由閒散的美國“在背後領導”),說服德國不要利用其壓倒性的經濟影響力轉化為政治和軍事優勢?

    可憐的歐洲青少年真的會順從他們富有的德國父母嗎?本質上柏林現在已經在罵南歐人了,如果他們仍然期望享受先進的醫療保健、高科技的附屬產品和豐富的消費品 ,很風光的過著像富裕的美國和北歐的生活方式,那他們就得開始效法德國人的作為,德國人生產這些產品,然後用來資助別人。

    換句話說,雅典人仍然可能保有他們超現代化的機場和地鐵,西班牙人仍然可以獲得人工髖關節移植,羅馬人也依然可以享受他們的奔馳牌新跑車。但如果他們仍然堅持每天要午休,晚上9點才開始用晚餐,50歲出頭就退休,加上逃稅,實際上的工作日工作時間只有上午10時至下午4點,那就不可能保有這些享受了。

    所有歐盟“11小時”的官樣文章的背後【譯註4】,當代德國提出的“歐洲新秩序”已經很明確了:如果想生活得像一個德國人,就必須工作,並像德國人一樣節儉。要嘛接受,要嘛放棄,看你們自己了。 ◎

    【TEWA譯註1:作者為維克托‧戴維斯‧漢森(Victor Davis Hanson),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學院歷史教授,2011年12月15日,發表於National Review Online 這篇文章原標題為“德國的百年戰爭”(The Hundred Year´s German War),現在正在德國網路以“德國的崛起”(The Rise of Germany)之名流傳中。作者指出,德國的優勢是源自於民族性,不是靠武力或外力資助。】

    【TEWA譯註2:“Gauleiter”係納粹德國用語,Gau是德國中古時期的行政區,1941年希特勒將德國分為43個行政區(Gau,相當於德國以前的選區,省或州),其最高黨政首長叫Gauleiter(相當於省長或州長,由希特勒直接指派)。】

    【TEWA譯註3:應指核彈】

    【TEWA譯註4:應指歐盟議會的冗長辯論】
    原文出處
    http://www.nationalreview.com/…/hundred-years-german-war-vi…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