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第一銀行存款憑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第一銀行存款憑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第一銀行存款憑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第一銀行存款憑條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龔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理財個案--快將退休人士,辭職外遊可行嗎?】 你好! 龔sir,本人近幾個月開始留意並追蹤你的facebook及文章,很欣賞你 積極正面 的人生態度積極,及務實的投資理念。 我亦有些資產配置問題很想向你請教。 背景: 本人今年50歲,月入約$66000,丈夫54歲,現在算是退休狀態。現住在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萬的網紅柴鼠兄弟 ZRBro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退休」絕對是這幾年最不敗的理財話題,但在追逐各種退休投資商品的同時,很多人都忘了關心國家給我們的勞工退休金,更多人還搞不清楚什麼是勞保和勞退😅,也不知道什麼 #自願提撥😰和 #保證收益 ✴️去年2019勞退收益率高達11.49%,是金融海嘯以來第二高,這讓勞退自提的話題又再度夯了起來。但自提和...

第一銀行存款憑條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21 14:38:57

【@marketfocus.hk 】【龔成專欄】月入4萬快結婚點買第二層樓? 生仔前應全力儲錢投資潛力股及平穩增值股 . 【引言】住宅物業不斷升值,未有樓的市民固然心急上車,正在每月為唯一自住物業供款的夫婦往往亦希望盡快買到第二個單位,最終達成財務自由。快要結婚的男讀者即向財經書籍作者及股評人龔成求...

第一銀行存款憑條 在 許峰源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04 04:30:53

我不懂得什麼行銷手法,或怎麼去衝流量,但我只是很真誠想跟各位讀者分享我最新的著作《積善》。 「我的生命不是往好的方向走,也不是往壞的方向,而是往善的方向走。我不積財也不積名,只是積善。我生命的改變,就從積善的心念開始……」 ~律師作家 許峰源 《積善》作者序: 謝謝你願意在茫茫書海之中,拿起...

第一銀行存款憑條 在 許峰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21 16:10:37

「我的生命不是往好的方向走,也不是往壞的方向,而是往善的方向走。我不積財也不積名,只是積善。我生命的改變,就從積善的心念開始……」 ~律師作家 許峰源 2/25(四)00:00開始預購《積善》作者限量簽名書! 《積善》作者序:我不積財也不積名,只是積善 謝謝你願意在茫茫書海之中,拿起你手...

  • 第一銀行存款憑條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15:00:58
    有 105 人按讚

    【理財個案--快將退休人士,辭職外遊可行嗎?】

    你好! 龔sir,本人近幾個月開始留意並追蹤你的facebook及文章,很欣賞你 積極正面 的人生態度積極,及務實的投資理念。 我亦有些資產配置問題很想向你請教。

    背景:
    本人今年50歲,月入約$66000,丈夫54歲,現在算是退休狀態。現住在已供滿的居屋,早兩年前亦將出租物業出售,賺了約350萬。

    資產:

    2人合共有約500萬存款

    一份約140萬美國(債股混合)基金, 每月派息約$10000
    人民幣 債券基金約43萬,每月派息約$1600
    兩份不同公司的 投資相連保險(有年期鎖定), 每月分別供$2500及$2000, 現值約39 萬

    股票港鐵(0066) 500股,騰訊(700)600股,長汽(2333) 53050股,現值約53萬。

    供滿了一份$100 萬的延期年金。
    強積金現值約140萬。

    本人輪班工作,沒有太多時間買賣股票, 所以以往買了不少基金或有關保險,但發現一些基金增值成效很低, 甚至長期冇得賺。本人近年工壓力越來越大,實在很疲累,很想辭職

    選擇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並趁還有健康和體力 的時間,與丈夫去多些外遊,但很可能收入會大不如前。

    想請教你,以我們的現有資產,可以怎樣 重整配置,以再作一些有效增值,並產生現金流每月約5萬元。 見現在見股市向下,很想入市,但又怕做錯決定。 很想向你討教一些意見,若承蒙指教,不勝感激!

    個案重點:
    ‧夫婦約50歲,月入6.6萬
    ‧丈夫已退休,居住居屋
    ‧現金500萬,股票53萬,MPF140萬
    ‧基金140萬,2份投資相連保險,一份年金
    ‧沒時間投資股票

    重點目標:

    ‧想辭職
    ‧多外游
    ‧如何重新配置資產
    ‧每月5萬現金流

    龔成老師分析:

    只要將你的資產,進行重組,目標是低風險、現金流類別,相信對你是最適合的。

    第一步,要分析你現時的資產,你可以了解翻,現時持有的$140萬美國(債股混合)基金,過往的回報如何,派息如何,如果不理想,就可以考慮賣出,轉成其他資產。另外,人民幣 券基金43萬,亦是相同的做法。

    分析的重點,就是過往長期的回報,是否比大市好或差,派息如何。

    至於手上的股票,基本上都有質素的,持有可以,但就有少少集中的情況,如果可以分散到多少少其他類的優質股,就會更加好。

    至於年金,持有無問題。

    強積金則略時未能動用。

    下一步,就是重新配置,將上述你擁有的現金,以及賣出基金(如果賣的話)得到的現金,進行重組,買入現金流類別資產。

    要提翻你,你在買入時,特別是股票類別,要用分注投資的模式,例如分2年時間去慢慢入,不要一次過入。

    你可以將這幾百萬,分成5部分。

    第一部分投資收息股,你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組合,你可考慮港燈(2638)、香港電訊(6823)、匯豐(0005)、工行(1398)、置富(0778)、陽光(0435)、深高速(0548)、高息基金(3110)等,大多有5%股息(你可睇下《50穩健收息股》當中仲有好多)。

    你平衡的投資這些股,除了可以得到穩健的收息收,同時可有效的分散風險。

    第二,投資債券,你可以選擇A評級的債券,年期較長都可以,但利息卻不高。你可以到銀行問問。

    第三,投資年金,你可以睇睇,這是適合你們的產品,零風險,可以有穩定回報。

    第四,你亦可投資銀行低風險類的產品,你可自行到銀行了解下,總之是「低風險,持續現金流」的。

    第五,持有現金,除了可做定期外,現金亦可以為你的後盾,以備不時之選。同時,若投資市場大跌,你可以在這時買到更多的收息股,股息率會進一步上升。

    你可以將這幾百萬資金,平衡地分配在上述的項目上,對你來說是最好平衡風險,同時有穩定的現金流。

    龔成老師簡介

    ‧ 暢銷書《股票勝經》、《選股勝經》、《年報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80後千萬富翁》、《5年買樓4部曲》、《財務自由行》作者
    ‧ 《經濟一週》理財真人Show節目擔任致富教練
    ‧ 曾接受多個傳媒訪問
    ‧ 過往於銀行從事投資相關工作多年
    ‧ 曾在萬多元月薪狀態下,憑股票累積數百萬財富
    ‧ 於網上分享投資心得,瀏覽量過百萬,為人氣博客,解答網友理財問題逾20,000條
    ‧ 《經濟一週》、《華富財經》專欄作家
    ‧ 證券業持牌人士
    ‧ 股票課程導師,學生人數逾4,000人
    ‧ 過往10年投資成績,過半能獲利超過1倍以上
    Facebook專頁「龔成」粉絲人數超過200,000人

    若然你有問題想向龔成老師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

  • 第一銀行存款憑條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0 22:48:49
    有 129 人按讚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 第一銀行存款憑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5 11:54:50
    有 1,085 人按讚

    「我的生命不是往好的方向走,也不是往壞的方向走,而是往善的方向走。我不積財也不積名,只是積善。我生命的改變,就從積善的心念開始……」

    《積善》作者序:

    謝謝你願意在茫茫書海之中,拿起你手上這本書,這代表我們彼此有著難得的緣分,這是一件好事。

    這本書是我的第六本書,我取了一個很平凡、很平淡,卻是我改變生命、內心光明力量根源的書名─《積善》。

    基於這難得的緣分,我想跟你分享一個小故事。

    二○○一年,十八歲的我,從新北市立三重高中畢業,應屆考取了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這在當年是第一類組的第一志願。

    這為我的母校創下了空前的紀錄,因為,我是第一屆的學生。

    老師們為了給學弟妹鼓勵與樹立榜樣,立刻邀請我回母校三重高中演講分享。

    邀請當年考上好大學的優秀學長姊回母校演講,這在各個學校都是一件很平常、很理所當然的事情,對當時志得意滿、少年得志的我而言也是。

    沒想到這個平凡的開始,卻也開啟了我的一段不平凡的生命歷程。

    從我二○○一年以大一新鮮人的身分回母校演講,接下來的每一年,我都受邀回去演講。一年一年過去,一直講、一直講,直到今年二○二一年一月八日,已經是我連續第二十一年回到母校與學弟妹演講分享,從十八歲的我到三十八歲的我⋯⋯

    從大學新鮮人、考取律師、創辦律師事務所,到放棄律師成為專職作家,我的母校三重高中見證了我生命每一關鍵時刻的改變。

    或許我的身分不斷轉變,或許我擁有些許的名氣與影響力,但我依舊是每一年回到母校三重高中與學弟妹分享的那個平凡的許峰源學長。

    二十一年過去了,這件簡單平凡的好事,我不知不覺、一步一步地做了二十一年,慢慢地,也有了些許不平凡的意義與力量。

    身為作家,或許我沒有過人的天賦,但一直都很努力。我從不走捷徑,但腳踏實地,一個字、一個字地寫著,一場演講、一場演講地講著。

    這世界上成功的路或許有千萬條,但我只走那條看上去笨、實際上踏實的路。

    我永遠謹記所有三重高中的老師和學弟妹都看著我、關注著我,我必須好好做人、做事,好好走路,不能辜負所有曾經幫助過我的人、信任我的人。

    我始終提醒自己,不要分心,專注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一直做、一直做就對了。

    這是一種性格、一種堅毅,也是一種願力。這一切的驅動力量,都是根源於我內心深處不斷湧現的光明心念。

    曾經,因為父母罹癌早逝的遺憾,我對於生命抱持著很悲觀的態度。

    我貧困的童年激勵著我,只要我們長大後,賺了很多很多的錢、成為很有很有名的人,我們就會像童話故事的主角一樣,從此過著幸福又快樂的生活。

    但父親在我二十五歲時去世,母親則在我二十七歲時過世。父母親相繼罹癌去世,讓我深深體悟到,無論我這輩子賺到再多的金錢、贏得再大的地位,我都無法平靜地面對生命的無常與苦厄。

    原來,我們從小到大用盡全力追逐的金錢與地位,在生命的無常與苦厄面前,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但是,如果金錢與地位如此不堪一擊,請問,我們能夠憑藉什麼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曾經我苦苦追尋,卻找不到任何答案。

    後來我在易經•坤卦〈文言傳〉找到了這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剛開始看到這句話,感覺平淡無奇,但內心有種難以言喻的隱微感受,驅動著、指引著我開始寫下一篇又一篇文章、接下一場又一場的演講,去幫助、影響越來越多的人。

    就在我一個字、一個字地寫著,一場演講、一場演講地講著的過程中,無數讀者回饋給我的正向力量,引領著我參透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深意,也找到了答案。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所以不是寫成積善之家,必有大慶、中慶或小慶,而是必有「餘」慶─剩餘的餘─這裡頭的意涵是:行善積德,不代表一輩子都不會遇到不好的人事物,但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好的。

    這帶給我很大的希望與信心,讓我無論身處任何挑戰、低潮、艱困之中,永遠不失去盼望;我相信再大的逆境,都是一時的,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好的。

    原來,積善最大的報酬,並不是財富或地位,而是讓我們擁有一顆平靜的心。

    一顆無論在生命的順境、逆境、無常與苦厄之中,始終保持平靜的心。

    當我們的生命無可避免遭遇到無常與苦厄侵襲的瞬間,我們能仰賴的不只是銀行裡的存款,而是我們會相信,過往累積的善行將會平靜地帶領我們度過這一切,甚至是生命最後的死亡,也就是所謂的善終。

    這個珍貴的生命體悟改變了我的生命,讓我腳踏實地、不再動搖地走在命中注定的人生道路上。

    當我一直寫、一直寫,完成了破百萬字的寫作,當我一直講、一直講,完成了超過數百場的演講後,慢慢地,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當我的文字和無數與我有緣的人產生正向的生命連結時,我發現內心浮現的善念變多了,慢慢感受到自己很自然更願意去與學生、讀者分享我的生命體悟;

    哪怕再偏遠的學校、再辛苦的路途,我內心少了許多掙扎、功利算計,負面的情緒就像一縷淡淡的浮雲,雖然偶然浮現、飄過,卻再也無法遮蔽我內心太陽閃耀的光明力量。

    當我們的內心善念變多了,惡念就少了,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光明與黑暗是無法並存的。

    積善,是如此地平凡,是如此地老派,卻是超越頭腦思考、自我生命轉化的樞紐。

    當我們不斷走在積善的人生正途上,便會慢慢感受到心境的轉化,不再盲目追求外在世界的認可,逐漸找回內心的淡定與從容。因為我們明白這一切與別人無關,只跟自己的心境有關,也就是我們到底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當我們的善行累積到某個神祕的臨界點時,我們只會變得更加平凡,因為我們終於明白,原來幫助別人最大的回報,就只是讓我們更願意幫助別人,如此而已。

    在這本書裡,我只是與有緣的你分享三十個平凡的小故事,而「積善」便是每一個故事背後的核心思想。

    謝謝你耐心看完這篇序文,哪怕只有一句話能夠進入你的內心,都是難得的好緣分,都是一件好事,平凡、簡單,卻蘊藏無限可能。

    我的生命不是往好的方向走,也不是往壞的方向走,而是往善的方向走。

    我不積財也不積名,只是積善。

    我的生命的改變與轉化,就從積善的心念開始;我這一輩子所能達到的任何成就、能走到多麼深遠的路,也都根源於「積善」兩個字。

    *************
    2021最新作品《積善》
    圓神書活網 http://bit.ly/03900172
    博客來Top3 http://bit.ly/03900172-B
     
    許峰源系列作品介紹及親筆簽名書
    https://bit.ly/fayu-eorder

    閱讀一本好書,幫助自己,是一件好事;
    送一本好書給有緣分的人,當作祝福、幫助別人,也是一件好事。

  • 第一銀行存款憑條 在 柴鼠兄弟 ZRBro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2-22 00:37:20

    🏖「退休」絕對是這幾年最不敗的理財話題,但在追逐各種退休投資商品的同時,很多人都忘了關心國家給我們的勞工退休金,更多人還搞不清楚什麼是勞保和勞退😅,也不知道什麼 #自願提撥😰和 #保證收益
    ✴️去年2019勞退收益率高達11.49%,是金融海嘯以來第二高,這讓勞退自提的話題又再度夯了起來。但自提和不自提到底差在哪裡?什麼時候提最有利?為什麼🐕柴贊成🐁鼠卻反對?😲這一集勞工退休金 大全集,三個誤會和六個理由一次全部都給你!
    🟢用自然人憑證一查出來金額有嚇到😂
    🟢看完記得去查自己的勞退😄
    🟡萬趴提撥法🤓
    🟡鼠性很積極😆

    🔶(補充)關於退休金領取的法源📖
    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23 條】退休金之領取及計算方式如下:
    ✅月退休金:勞工個人之退休金專戶本金及累積收益,依據年金生命表,以平均餘命及利率等基礎計算所得之金額,作為定期發給之退休金。
    ✅一次退休金:一次領取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之本金及累積收益。
    前項提繳之勞工退休金運用收益,不得低於以當地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計算之收益;有不足者,由國庫補足之。第一項第一款所定年金生命表、平均餘命、利率及金額之計算,由勞保局擬訂,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Rela.aspx?PCODE=N0030020&FLNO=23&ty=C

    【跟著柴學FQ 做自己的提款機】
    ⭐️連續12週(4/2~6/24)蟬聯誠品書店財經/商業暢銷榜冠軍
    ⭐️博客來全館即時榜、商業書籍榜、7日/30日暢銷榜、新書排行榜冠軍
    ⭐️2020上半年MOMO網路書店暢銷榜Top7
    🍎博客來 https://reurl.cc/8GnRXy
    🍎誠品 https://reurl.cc/Kkj5lq
    🍎金石堂 https://reurl.cc/z8zLp6

    【不用花錢也可以贊助柴鼠】
    https://youtu.be/DGV964Fks2s

    【訂閱柴鼠也是一種鼓勵】
    http://bit.ly/2INZTDI

    【柴鼠兄弟相關頻道】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柴鼠兄弟ZRBros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zrbro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rbros/

    【聯絡柴鼠】
    e-mail:[email protected]

  • 第一銀行存款憑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4-10 19:00:01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看更多「財務情商」系列~https://pse.is/FD984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安裝心靈防毒軟體,提升自己的「人際免疫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這是我們「財務情商」系列的第三集。

    不知道你生活裡面,你有沒有遇過一種人?這種人通常會發生這樣的小故事。

    首先呢,他是朋友眼中的好人,只是他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沒有野花,而是小河的上游。

    是不是覺得好像很耳熟呢?不要自己腦補哦…我要說的是,小河原本可以提供這個好人自給自足的生活,但是他一直有個困擾,就是「這條河」經常不太乖…。

    要不是雨水太少、鬧乾旱,完全沒有水,再不然就是雨水太多、淹大水,總而言之啊,這條小河很少有正常、穩定的時候,所以常常搞得他住得很痛苦。

    可是最有趣的事情來囉!當有人跟他說,其實要解決小河的問題,只要在上游種幾顆樹,做好水土保持,再定期的清理河道,事情就會好轉啊。

    但這位好人啊,卻一口否定,認為呢這麼好的事情,不可能發生。於是呢,他寧可回家坐著不動,繼續抱怨、繼續痛苦,就是不肯去上游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說到這裡喔,不知道你會聯想到什麼?或者是想到誰?

    我只能說喔,這樣的人其實他過得蠻辛苦的,他花了很多時間擔心、抱怨,希望有一天不用為錢煩惱,但是卻不願意花同樣的力氣,搞清楚自己的財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只是留在原地痛苦著,讓輪迴繼續發生啊!

    如果你稍微有點社會歷練,你就會聽懂我在說什麼;但是如果你聽不懂,其實也沒關係,因為這代表你很年輕,充滿希望!

    俗話說得好喔:「千金難買早知道!」而你現在最大的本錢~年輕,就已經馬上幫你賺到了無價的時間跟空間了!

    如果你對於自己目前的鳥工作、慣老闆並不滿意,那我很建議你,趕緊的做好財務的水土保持;你就不怕意外來的時候,無處可逃。

    而水土保持的第一步,其實很簡單,就是把你所有的銀行存摺去刷一下。先搞清楚自己手上到底有多少存款,甚至於有多少負債?你就可以開始打造你的財務水庫,簡稱「財庫」。

    要建立穩定的財庫呢,有三個步驟,今天要跟你分享。

    第一個步驟,記得喔「開始記帳」。其實呢,「理財」的觀念很簡單,不外乎就是「開源」跟「節流」。

    假如你在短時間之內,你還沒有能力大量的「開源」,那你起碼可以為自己做好「節流」。這樣就不會明明住家裡、吃家裡的,還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存不到錢?

    明明可能你月薪有五、六萬,卻不知道自己一天一杯的手搖飲,一天一包的香煙;或者是三個月內,買了五把傘、十條領帶、二十雙襪子…。你如果是這個狀況的話,難怪留不住錢啊!

    所以,關於「購物欲望」這件事情,我很鼓勵你可以收看我們上一支影片,叫做「存錢,跟你想的不一樣」,裡面會有詳盡的說明。

    而今天喔,我說到「隨手花小錢」這件事,我其實並不是想要阻止你逛街、去放棄生活裡面的小確幸。

    只是我想要提醒你,到底你有沒有清楚自己有多少水位可以用?還是很隨性的灑水,這裡一瓢、那裡一湯匙、這裡一水桶…。

    結果不到月底,你就發現沒有錢可以用了?你可以想想,這是不是你的情況喔!

    可以肯定的是喔,只有「記帳」你才能夠搞清楚自己的每一項支出,就像你要搞清楚,財庫裡面的水都流到哪裡?你才能夠管控好自己的水位。

    接下來呢,理財的第二個步驟,就是「列預算」。

    很多人有記帳的習慣,但是還是覺得存不到錢,是因為呢沒有「列預算」的概念,所以知道錢花去哪裡,但仍舊會超支。

    「預算」這個概念喔,就是讓你知道你能支應的上限在哪裡?承認自己有限,你反而能夠累積更多。

    但如果你現在心裡,第一個跳出來想法是「喔~好麻煩啊!」、「這樣很不自由捏!」;如果你有這個想法的話,我想問的是喔,你現在的人生真的就有「自由」嗎?真的就可以「隨心所欲」嗎?

    在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裡,我常常發現很多很有才華、很有想法的人,他們人生最大的考驗,往往來自於他太隨性的看待錢,對於錢沒有真實的理解。

    就拿「列預算」這件事情來看,你唯有白紙黑字的寫下來,在你的食衣住行育樂,這些花費裡面,它每個月合理的開支是多少?

    你先確定下來,你才能夠依照你可以動用的、可能是額外的金額,很務實的列出可行的方案,或者是一些替代的方案,達成「有計畫」的花錢,把每一塊錢都用在刀口上,創造最大的CP值啊!

    更因為你有理性的「預算」概念,不太會「憑感覺」花錢,這個時候,你才能夠去「check」自己每個月的存錢計畫。一旦你測試出成功的存錢的捷徑,你就能夠用最少的力氣,存到你所有想要的目標金額。

    所以最後喔,理財的第三個步驟,就是「有收入進帳,先存錢」。

    開過公司的朋友都知道,當老闆難免會有追著錢跑這樣的痛苦;但同時又覺得有點疑惑,啊明明做了這麼多生意,有進帳啊,那但為什麼公司的帳戶,卻常常是沒有足夠的現金,還要調頭寸呢?

    關於這一點喔,有一本書叫《獲利優先》,它的作者叫做麥可‧米卡洛維茲,他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他說:「一般老闆的想法,都是什麼?『營收減掉費用,等於獲利』。」而事實上,一般人看到營收高,也會誤以為利潤也就高啊!

    於是呢,在營收還沒有真正變成淨利之前,老闆就已經花大錢了、大膽的花錢,可能投資設備啊,或者是原料啊!

    等到貨款一入帳,會計就得付款;所以表面上,公司的帳可能是漂亮的,但事實上是沒有現金的。

    所以,比較適合的想法是什麼?應該改成:「營收減掉獲利,等於費用」。

    這樣子做,才能夠避免你做成了生意,卻落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讓公司的財務喔,可以更健康。

    也就是說喔,企業要有盈餘,必須先把公司最基本的需要先留下來,其他有多餘的,才是老闆能夠再去花的、或者是再去投資的。

    其實這個道理,也跟上班族存錢是一樣的。你有收入進來,要先把要存的錢,先扣下來,剩下的才是你能夠動用的自由資金;這樣子你就能夠避免過度的花用,留住你真正想存的錢。

    那怕你一個月只能存一仟塊、兩仟塊,但其實不要嫌少喔!一年之後,你就能夠存到一、兩萬塊,這筆錢可能真得很不多、很少!但如果你把這筆錢,投資在增加自己的專業技能,去上課、去學習。

    那這個時候,你在面對轉職的夢想,是不是就有比較看得到起點了?可以看得到起頭了?而這個時候,你要再下一步的開除你的慣老闆,是不是就指日可待了呢?

    所以,我們到這裡再複習一下「理財的三個步驟」:「先記帳」、「抓預算」,接下來「存好錢再花費」。

    特別要提醒你的是,假如你是有負債的,特別是卡債的狀況,以上這三個步驟的目的,就不是為了存錢,而是為了先還錢,而且能夠越快還完越好。

    你千萬不要相信銀行「幫你減輕負擔」這些都是話術啊!

    以為呢,你一、兩年還完壓力太大,就攤成三、五年慢慢還。事實上呢,銀行就是生意人嘛!他就是要賺錢啊!

    所以,當他同意你攤還的年限越長,這時候你的債主,也就是銀行,它能夠跟你收的錢、就是利息錢會更多,這就是「循環利息」的恐佈。

    千萬不要小看「利率」和「成本」的關係喔!你應該不會願意,把自己辛苦工作賺到的錢,平白無故的送給銀行吧?

    財務這個大靠山,如果平常不做好水土保持,只要下場雷陣雨,馬上就會發生土石流啊!你想「防患於未然」,還是要猝不及防、慘遭活埋,你可以幫自己做決定。

    我相信現代的斜槓青年都很拼啊,每個人都有兩、三份工作,很努力的想要幫自己多增加一點收入;甚至於,走出一條最獨特的道路。

    正因為你那麼努力,所以建立好個人的財務水庫,就是在預留你選擇的自由,這才是更長遠的「愛你自己」!

    所以,在下一期的節目裡,我會讓你知道,你在面臨的限制,都是可以打破的,只要你知道怎麼思考,開始讓現況有所轉變。

    這些轉變不用大,只要每天一點點的挪動,一點點的小碎步,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想要離職、想要壯遊、想要創業?

    只要有資金做為你的靠山,只要把資金做好規畫,就有實現的可能,而你想要的未來,也才會真的來。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都很期待,在你的生命裡,能夠陪伴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