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第一次漢城戰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第一次漢城戰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第一次漢城戰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第一次漢城戰役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XXY 視覺動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H&M History + Movies】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09/14 ~ 09/20 每週一次的【影史7日談】單元來囉!我會用七部電影或影集,告訴你這禮拜在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讓你在看這些電影或歷史事件時,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空間唷! . ▶ 1812-SEP. 14...

第一次漢城戰役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2:43:36

【H&M History + Movies】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09/14 ~ 09/20 每週一次的【影史7日談】單元來囉!我會用七部電影或影集,告訴你這禮拜在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讓你在看這些電影或歷史事件時,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空間唷! . ▶ 1812-SEP. 14...

第一次漢城戰役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25 21:57:45

萬曆朝鮮戰爭的意義 | 知史現場 中國歷朝與周邊建立的重要宗藩關係中,朝鮮應列第一,經歷新羅、高麗、朝鮮時代,自隋唐以來就臣服中華,發展出主導的「事大」原則;可是,與中原王朝隔海為鄰的日本卻是另一個異例——雖然日本統一之前之後,與中原大國有各種層級的遣使朝貢交往,但一直未曾真正服為藩屬,唐以來還與...

  • 第一次漢城戰役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4 09:45:47
    有 10 人按讚

    【H&M History + Movies】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09/14 ~ 09/20

    每週一次的【影史7日談】單元來囉!我會用七部電影或影集,告訴你這禮拜在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讓你在看這些電影或歷史事件時,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空間唷!
    .

    ▶ 1812-SEP. 14 #莫斯科大火 拿破崙征俄戰爭 Great Fire of Moscow French Invasion of Russia
    《#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 1966

    俄羅斯的重要大城 莫斯科,在歷史上經歷了不少次大火;1812年莫斯科大火指的是,拿破崙一世發動入侵俄國的俄法戰爭期間,9月爆發的博羅金諾戰役後,俄軍執行焦土戰術,帶走莫斯科所有糧食並釋放監獄的囚犯,放火燒城,讓拿破崙的大軍一無所獲。
    .

    ▶ 1950-SEP. 15 #仁川登陸 韓戰 Battle of Inchon Korean War
    《#代號鐵鉻行動》Operation Chromite, 2016

    韓戰於1950年6月底爆發後,南韓節節敗退,最終在釜山築起最後防線;為了避免朝鮮半島全面赤化,美國麥克阿瑟將軍動用美軍海軍陸戰隊遠征軍,在靠近漢城的仁川進行兩棲登陸,試圖於半島中部開起新戰場,最終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

    ▶ 1920-SEP. 16 #華爾街爆炸事件 Wall Street Bombing
    《#沒有主人沒有上帝》No God, No Master, 2012

    1920年9月16日中午,繁忙的紐約午餐時段,一輛馬車停在華爾街23號JP摩根公司總部對面,車內約45公斤的炸藥被引爆,造成38人當場死亡、143人受傷。爆炸案調查最終沒有確切結果,歷史學家普遍懷疑是當時的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為爆炸案的主謀。
    .

    ▶ 1944-SEP. 17 #市場花園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 Operation Market Garden WWII
    《#奪橋遺恨》A Bridge Too Far, 1977

    位於德國和荷蘭交界的萊茵河,是二戰期間德國邊境重要的自然天險;盟軍在諾曼第戰役後,由英國蒙哥馬利元帥所策劃的「市場花園行動」,投入大量空降兵利奪取荷蘭境內的九個橋樑控制權。但行動最終失敗,德軍持續封鎖萊茵河直到隔年。
    .

    ▶ 1998-SEP. 18 #尖峰時刻 Rush Hour
    《尖峰時刻》Rush Hour, 1998

    1998年9月18日首映的《尖峰時刻》,是香港武打明星 成龍繼《殺手壕》《炮彈飛車》《威龍猛探》後的第四部好萊塢電影;故事描述一位香港督察前往美國調查綁架案,與克里斯塔克飾演的黑人警官合作。兩人的逗趣組合,讓本系列在全球大受歡迎。
    .

    ▶ 1946-SEP. 19 #第一屆坎城影展 1st Annual Cannes Film Festival
    《#不設防城市》Roma: Open City, 1945

    19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納粹德國宣揚法西斯主義而出品的電影,強勢在威尼斯影展上大放異彩;決定在氣候宜人的坎城,創立一個新的國際影展;首屆原定於1939年9月舉行,卻遭逢二戰爆發而中止,最終在戰後的1946年舉辦了首屆坎城影展。
    .

    ▶ 1973-SEP. 20 #性別大戰 Battle of the Sexes
    《#勝負反手拍》Battle of the Sexes, 2017

    1970年代,昔日的男網世界冠軍 鮑比里格斯以帶有性別歧視的言論,出言挑釁當年29歲的女網新星 比莉珍金恩進行網球挑戰。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吸引約破百萬觀眾關注;雙方分別在1973年5月12日、9月20日舉行了兩場賽事,兩人戰績皆為一勝一負。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 第一次漢城戰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22 19:30:00
    有 729 人按讚

    萬曆朝鮮戰爭的意義 | 知史現場

    中國歷朝與周邊建立的重要宗藩關係中,朝鮮應列第一,經歷新羅、高麗、朝鮮時代,自隋唐以來就臣服中華,發展出主導的「事大」原則;可是,與中原王朝隔海為鄰的日本卻是另一個異例——雖然日本統一之前之後,與中原大國有各種層級的遣使朝貢交往,但一直未曾真正服為藩屬,唐以來還與中國爆發五次直接正面戰爭,四次都牽涉朝鮮半島或以半島為戰場,其中以明朝萬曆時與日本的「萬曆朝鮮之役」規模最大,亦饒富意義。

    明成祖即位,朝鮮太宗即遣使朝貢。永樂十六年,明成祖遣使封朝鮮國王。《明史》稱「朝鮮,箕子所封國也」,而當時明朝「已遷北都,朝鮮益近,而事大之禮益恭,朝廷亦待以加禮,他國不敢望也」。

    此時,自「唐羅之戰」後積極向中國學習的日本,由豐臣秀吉統一,雄心勃勃,竟然規劃通過征服朝鮮,入主中國,稱霸亞洲。萬曆十三年(1585),豐臣秀吉受命為為「 關白 」(攝政),又兼太政大臣。史家記述:統一了日本的豐臣秀吉,在萬曆二十年(1592年)突然起兵入侵朝鮮,但「師出無名」,當時背後似乎有日本商人統治的貿易港口大阪府商人的煽動。他們曾是日本內戰中豐臣秀吉方面槍支火藥的供應商,和平後希望引發戰爭繼續發財。

    另一個角度分析指出,這時日本社會隨著莊園經濟的瓦解,商業資本發展迅速。長期戰爭後統一的日本,軍人需要財源安置,而商人積極要求開闢海外市場,豐臣秀吉為了滿足他們的貪欲,策劃侵略鄰國朝鮮。

    日本軍隊當時已經配有葡萄牙人傳入的大炮與鉤銃長槍,將士驍勇,而且戰鬥經驗豐富。1592年豐臣秀吉調動約十八萬兵力,舟師數百艘,分為九軍,渡海在朝鮮釜山登陸,連克漢城、開城、平壤。朝鮮軍民望風皆潰,國王李昖放棄京城,逃到義州(今遼寧義縣),三個月內幾乎半島全面陷落,接連派使臣赴明朝求援。

    豐臣秀吉的表面理由是朝鮮拒絕借道,而朝鮮既然是中國的第一藩屬,明朝作為宗主國對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不能坐視,遂決定出兵。

    明朝派副總兵祖承訓、遼東遊擊史儒率軍三千餘奔赴朝鮮,出師不利,竟然全軍覆沒,史儒戰死,祖承訓隻身逃回。朝廷震動,神宗隨即命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為經略,以提督陝西總兵李如松為東征提督,部署支援。次年一月,抵達平壤城外。平壤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日軍築設砲台。李如松指揮攻城,李如松被城上日軍炮矢擊斃坐騎,仍換馬再戰。部將吳惟忠被鉛丸擊中,也仍奮呼督戰,終於收復平壤,史稱「 平壤大捷 」。明軍與朝軍乘勝追擊,相繼攻下開城、漢城等地。日軍連戰皆敗,傷亡慘重,退到釜山一帶。

    這是東亞歷史上第一次近代武器裝備的大戰。當時援朝明軍的裝備為火器與冷兵器:火器有大將軍炮、神炮、虎蹲炮、滅虜炮、百子銃、佛郎機、三眼槍、快槍、鳥槍、火箭等;冷兵器則有鐮、鉤、刀、钂鈀、弓箭等。明軍火器之中,大炮佔有優勢,例如炮身長二尺、重量達到三十六斤的虎蹲炮,每次可發射五錢重的鉛彈一百枚,而屬於重型炮的各類佛郎機,裝配的鉛彈從十兩至一斤不等,火力遠超日軍發射二錢鉛彈的鳥銃。

    在平壤的日軍,其陸軍裝備有各類銃炮、倭刀、弓箭等。明軍在野戰時協調得法,也是致勝關鍵。

    明軍勝利之際,朝廷卻與日本和議停戰,但豐臣秀吉留駐釜山的日軍未撤。萬曆二十五年(1597)二月,豐臣秀吉又調集十四萬大軍,捲土重來。明朝再度赴朝迎戰,與朝鮮軍隊配合,連敗日軍。次年七月豐臣秀吉死去,日方軍心動搖,明朝副總兵鄧子龍和朝鮮統制使李舜臣,統領水軍於釜山南海大敗日軍,惜雙雙在海戰中陣亡。

    萬曆朝鮮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則稱「文祿・慶長之役」,兩段戰役前後持續七年,明朝勝利,史家認為對東亞歷史影響重大。一方面,明朝救援朝鮮,既盡保護藩屬的道義責任,也展示守衛半島維護自身安全的決心,但代價沉重;日本的勢力則受到抑制,豐臣秀吉也由德川家康取代。另一方面,朝鮮受戰爭破壞巨大,國力衰退。明朝與朝鮮此後都無力抗拒新興的女真勢力。

    《明史·日本傳》綜評:「秀吉死,諸倭揚帆盡歸,朝鮮患亦平。然自關白侵東國,前後七載,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中朝與朝鮮迄無勝算。至關白死,兵禍始休,諸倭亦皆退守島巢,東南稍有安枕之日矣。」明朝增兵始終不過八萬人,最終以少勝多,所以喪師數十萬之說不準確,但慘勝代價也大。半個世紀後,明朝即於內亂與外患交逼之下於1644年滅亡。

    中國史論認為,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假道入唐」(借道侵華)是日本擴張主義的先聲,也凸顯朝鮮半島的陸橋戰略地位。四百年後,袁世凱在擔任駐朝通商大臣期間,在上李鴻章的《朝鮮大局論》中,說:「越緬僻處海荒,朝鮮近在肘腋,北則咫尺盛京根本之地,西則控扼津煙咽喉之衝,無朝鮮則無東壁也。……故緬甸可容,越南可緩,而朝鮮斷不可失。」

  • 第一次漢城戰役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3-11 22:46:04
    有 728 人按讚


    【韓國總統難有好下場的肇端】
     
    朴槿惠被罷免後,韓國總統經常沒有好下場又多了一筆。台灣很多媒體報導了像朴正熙被刺、全斗煥和盧泰愚坐牢、盧武鉉自殺等。但這個「傳統」是他們獨立建國之後第一任總統李承晚所肇端的。
     
    李承晚出身名門望族,是花山李氏的後人。花山李氏的始祖李龍祥,是來自越南的王族。南宋時期,越南的李朝被權臣陳守度竄滅,身為七王子的李承龍就帶人出逃,一路經由台灣而抵達高麗,落足花山。
     
    高麗盛情接納了他們,李承龍也有回報,後來兩次擊退蒙古的戰役中都厥功甚偉,因而被冊封為花山君。
     
    因此李承晚不但自幼飽讀詩書,受過完整的儒家教育,還留學美國,讀到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成為第一個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的韓國人。
     
    李承晚也很早就參與獨立運動,曾經入獄,一度被判死刑,學成回國被日本驅逐出境後,就持續在美國活動成為獨立運動的領袖。
     
    1919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成立,選出李承晚當總統。次年李承晚到上海,但是因為和其他領袖一直有矛盾,沒多久就又回美國再沒回來。
     
    到了1925年,李承晚和上海方面的衝突越演越烈,上海成立了一個「臨時總統李承晚審判委員會」,以蔑視「大韓民國臨時憲法」等罪名,把李承晚給罷免,直到八年後才又讓他加入。(所以他們罷免總統還真是其來有自。)
     
    但不論如何,李承晚長期奔走於歐美爭取他們支持韓國獨立,在西方是最有國際知名度的代表人物。和他相對的,則是一直在中國活動的代表人物金九。
     
    二戰結束後,韓國獨立。到1948年舉行第一屆總統選舉,李承晚擊敗金九當選。次年,金九被刺身亡,很多人認為幕後主使就是李承晚。
     
    之後韓戰爆發,李承晚又連續當選了1952年1956年第二屆和第三屆總統,但爭議越來越大。第一屆總統選舉,原來是先選出國會議員,再由國會議員選總統的間接選舉。但是到第二屆選前,李承晚因為沒法掌握國會多數,就臨時把選舉制度改成直選,因而當選。當時韓國總統最多只能兩任,李承晚不滿足,又策動修憲,繼續當了第三屆。
     
    這段時間,李承晚屢屢恣意改動憲法,已經有獨裁之名,加上他的自由黨長期執政,貪腐頻傳,到1960年第三屆屆滿時,如果就此收山倒罷,但是已經高齡八十五歲的他,又來選第四屆。
     
    1960年這一屆總統選舉,從頭就風雨不斷。政府先是把五月的選舉提前到三月,然後在野的民主黨候選人趙炳玉,竟然在選前半個月去夏威夷醫療回國的途中突然病亡。李承晚成了沒有對手的單一候選人。
     
    因而這次大選的重點,就在副總統上了。自由黨的候選人是李起鵬,民主黨的候選人是張勉。副總統選舉不只決定誰將成為年歲已高的李承晚的可能接班人,也是對李承晚的信任投票。自由黨為了確保李起鵬能當選,動用黑道、買票、作票,無所不用其極。到3月15日開票出來,李承晚得票88%,比上一屆的70%還高不說,李起鵬也以79.2%的得票率遠勝過張勉的17.5%。
     
    從選前就已經抨擊「不正選舉」的民意更加激動。第二天各地就開始示威。李承晚政府也強硬回應,宣布戒嚴。衝突中有人死亡,但政府宣稱都是受北韓鼓動而加大鎮壓。進入4月,馬山地區一名失蹤的學生浮屍海面,證實是死於催淚彈之後,各地的怒火一發不可收拾。到4月19日,全國大學生和中學生都一起湧上街頭,要求李承晚下台,並重新選舉。學生還成立武裝示威隊,從警察手裡搶到槍枝,在漢城街頭展開槍戰後逃入山區。
     
    這個風暴持續了一個星期,4月26日李承晚在各方壓力下宣布下野,一個月後亡命夏威夷。也因此,這場學生發動的抗爭,被稱之為「419革命」。
     
    李承晚直到五年後去世都沒能再回韓國,他的國父稱號也從此被剝奪。但他的下場不算慘。最慘的是那位因為不正選舉而當選的副總統李起鵬。
     
    李起鵬在419革命當天就逃出家門,躲進一個陸軍基地。這段時間,學生一直要求追究李起鵬的責任,但是接手的看守政府決定放他一馬,也讓他亡命海外,所以李起鵬在4月27日回到家裡。
     
    只是誰都無法想到的是,就在當天深夜,他家遭到滅門之禍,而兇手是自己的兒子。李起鵬的長子李康石,開槍把自己的父親、母親與弟弟一一擊斃之後,自己也飲彈自䀆。李康石深受李承晚疼愛,收為義子,當時是一名陸軍少尉。應該是受不了要被逐出國門的恥辱而讓全家一了百了。
     
    所以,韓國的總統,真是從一開始就展開了血跡斑斑的史頁。也正因為419革命,後來造就朴正熙的崛起,以及軍人擅政和學生示威抗爭的一再重演;等朴正熙被刺,再有強人全斗煥的崛起......環環相扣。
     
    而這一切,都是從李承晚開始的。如果不是他對權力如此貪婪和執著,韓國後來的歷史也不會這樣吧。
     
    真的是要「慎始」。政治人物,一國領袖,更要如此。
     
    參考資料:https://ko.wikipedia.org/wiki/%EC%9D%B4%EC%8A%B9%EB%A7%8C
     
    https://ko.wikipedia.org/…/3%C2%B715_%EB%B6%80%EC%A0%95%EC%…
    https://ko.wikipedia.org/wiki/4%C2%B719_%ED%98%81%EB%AA%85
     
    https://ko.wikipedia.org/wiki/%EC%9D%B4%EA%B8%B0%EB%B6%95
     
    圖片來源:東亞日報 https://ko.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55588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