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第一島鏈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第一島鏈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第一島鏈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第一島鏈定義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敏迪選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要來認真講經濟學人的封面了。 我不只要講封面,我還要講內文,大獎特獎。 這次經濟學人把台灣放在封面,了不起,光宗耀祖。 但其實,不是只有一篇文章這麼簡單。 這次經濟學人總共用了四篇文章的篇幅, 認認真真把「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從裡到外分析一遍。 這四篇文章分別是: 《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中...

  • 第一島鏈定義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4 11:40:34
    有 1,338 人按讚

    我要來認真講經濟學人的封面了。
    我不只要講封面,我還要講內文,大獎特獎。
    這次經濟學人把台灣放在封面,了不起,光宗耀祖。
    但其實,不是只有一篇文章這麼簡單。
    這次經濟學人總共用了四篇文章的篇幅,
    認認真真把「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從裡到外分析一遍。
    這四篇文章分別是:
    《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使台灣處於危險之中》
    《現在在美國,就算原本是鴿派的中國觀察家,也變得鷹派了》
    《台積電如何掌握晶片的地緣政治》
    今天我們就來翻譯這四篇文章,
    然後再跟大家分析,經濟學人這是在幹嘛。

    1. 《#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台灣是個有2400萬人口、距離中國160公里的島嶼。
    過去,北京領導人一直說,他們管理的中國只有一個,而台灣是其中一部分。
    美國也贊同一個中國的說法。
    但其實,美國花了70年,確保有兩個。

    上個月,美國的印太司令戴維森上將告訴國會,他擔心中國會在2027年襲擊台灣。
    這將會是一場災難。
    災難的中心,是全球最重要的晶片製造產業鏈。
    另外還有一個隱性的災難。
    如果中國攻打台灣了,但美國的第七艦隊沒有趕到,
    中國將會主宰整個印太地區。
    而「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一詞,將會徹底瓦解。
    過去五年中,中國海軍發表了90艘大型艦艇和潛艇,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四到五倍。
    中國每年製造100多架先進戰鬥機,還提早準備了太空武器。
    中國的導彈可以精準的攻打台灣、日本、韓國、以及美國的關島。
    在模擬中國對台灣進攻的戰爭遊戲中,美國已經開始失敗。

    中國這兩年來踐踏了香港的一國兩制、積極搶佔南海並建立軍事基地。
    這些動作,都在提醒美國的分析師,中國遲早會對台灣動武。
    動武,不是因為萬不得已,而是因為它可以。

    但這樣好像又顯得太悲觀了。
    雖然中國越來越獨裁和民族主義,但習大大還沒開始為他的人民做好開戰的準備。
    他們最近才要慶祝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還在強調穩定、繁榮、脫貧。
    中國現在還有本錢繼續等,他又何必冒險呢?

    唉,這也難說啦。
    在美國,沒人真的知道習近平在打什麼算盤。
    他現在是永久任期,又已經對香港、新疆出手了,胃口被養大了,
    你很難說,他會不會把收復台灣當作是他任內最後一個統一大業。
    所以,美國和台灣要提早準備了。
    台灣現在不宜再買一些華而不實的大型昂貴武器,
    多買一些可以阻止中國兩棲入侵的防禦設備和技術上吧。
    而美國你要趕緊去找日本和韓國,安定他們心寧,讓他們知道美國有辦法阻擋中國,而他們必須加入這場戰爭。
    或是另一個方法,就是美國你要讓中國知道,你其實不會支持台灣獨立,但論戰爭你是打得贏中國的。
    或許這樣會讓中國知難而退。

    最好的狀況還是戰爭不要發生。
    畢竟那些只能在戰爭中解決的問題,通常都會被拖延啦。
    就像鄧小平說的:
    「這些問題將會留給更聰明的下一代。」
    現在在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上,給予政治家們嚴峻的考驗。

    2. 《#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使台灣處於危險之中》
    中國在軍事力量上遠超過台灣。
    台灣若要打敗中國,只能依賴美國。
    但美國軍隊要顧的是全球,所以中國有地主優勢。
    中國擁有專門用於殺死航母的導彈,還有其他可以對美國關島基地進行精確打擊的導彈。
    中國甚至建立了一個訓練中心,由一支專業的敵對部隊模仿敵人(在這種情況下為美國)的學說和戰術。
    印太司令戴維森上將對國會說,
    「中國的軍事威脅是在這十年中顯現出來的,實際上是在未來六年我們就會親眼見到。」

    中國知道,對台灣的全面兩棲入侵是二戰以來最雄心勃勃的冒險。
    如果它失敗了,局勢將會進入「長期封鎖」。
    即便失敗的機率不低,習近平仍然有可能下令進攻。
    因為他這幾年的發言,讓人們覺得他是不是把收復台灣當作任內最後一塊拼圖。

    但問題來了。
    假設戰爭真的開始,美軍踏入台灣領土,和中國解放軍對抗。
    萬一解放軍沒有向美軍開槍,美軍會先動手嗎?
    這考驗了拜登政府的心智:美國到底要幫到什麼程度?

    台灣政府很聰明,知道台灣民主發展的再怎麼好,對其它國家來說都不重要。
    所以台灣政府到處強調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對全球極其重要。
    他們還強調台灣的地理位置。
    萬一美國迴避了與中國的戰爭,台灣落入中國手中,那日本和韓國,乃至南海,通通都會陷入嚴峻和恐懼的狀態。
    而美國,將會因此被趕出太平洋。

    3. 《#台積電如何掌握晶片的地緣政治》
    沒有它們,整個產業將無法正常運轉,指的就是台積電(TSMC)。
    台積電是全球市值排名第11的公司,控制著84%的晶片市場。
    它在頂級晶片領域取代了美國巨頭英特爾,英特爾在他後面只能吃土(它原文真的寫left it in the dust)。
    它也狠狠將韓國三星拋在後頭。
    台積電是個精明的地緣政治玩家。
    2020年,它有62%的收入來自總部在北美的客戶,而中國的客戶佔了17%。
    它成功讓中美兩個超級大國離不開它,高啊!

    台積電的起飛點是iPhone 6。
    當時這款手機大賣,負責生產裡頭晶片的台積電因此賺得一筆橫財。
    接著,它開始將大量利潤再投入晶片的研發,以及廠房擴建。
    今年1月,它說要把資本支出提升到250億美元。
    4月,又提升到300億美元。
    它甚至計畫在為來三年,支出1000億美元。

    台積電創造了一個正向循環。
    早於其他任何人開發最新技術,可使它收取更高的價格並獲得更多的利潤,
    然後利潤又被用於下一代技術等等。
    競爭對手已經威脅不了它了。
    台積電面臨最嚴峻的威脅,是來自地緣政治。
    據業內人士說,台灣政府鼓勵台積電盡量將高端生產保持在島上。
    而台積電照做了。
    台積電總價值570億美元的長期資產中,有97%位於台灣。
    它的56,800名員工中,約90%位於台灣。

    三年前,美國開始做些事情,來破壞這微妙的平衡。
    川普的華為禁令,讓台積電損失中國的訂單。
    同一時間,美國開始規劃國內的晶片計畫,希望可以用政府之力,幫助英特爾搶回霸主地位。
    無論如何,目前沒人敢動台積電。

    4. 《#現在在美國,#就算原本是鴿派的中國觀察家,#也變得鷹派了》
    尼克森時期(1972年),他和毛澤東互相承諾,不會打造全球霸權。
    但過了半世紀,一切都變了。

    「現在在白宮,成為一個對中鷹派不需要任何勇氣。
    相反的,你需要勇氣,不變成這樣的人。」
    這句話是一個給了好幾任中國總理的人講的。
    他和其他專家看見白宮正在轉變,從溫和派,變得越來越抗中。
    過去那些鼓吹對中溫和的人,現在正被最尖銳的鷹派辯護者攻擊。

    是中國自己的作為催化了這一個轉變。
    它加大近海的軍事行動、
    實施戰狼外交、
    粉碎香港的公民自由、
    拘留大量新疆維吾爾族人、
    習近平甚至取消任期限制。
    以上這些行為,都震驚了許多鴿派分析師。

    川普開啟了美國的抗中政策。
    而現在來看,拜登就任以來,在外交上並沒有推翻川普的政策。
    (敏迪自己補充,內政上倒是翻到併軌)
    拜登延續著川普時期的強硬路線,但也沒有再多了。
    而這個氛圍也影響了美國的民主盟友們。
    可以說,現在對中強硬可是時下最流行,還不快跟風。
    但大家也已經開始擔心,萬一中國硬起來對抗美國,怎辦?
    畢竟以前中國和美國有著共同敵人,就是蘇聯。
    但現在,他們只剩下彼此了。

    -----------翻譯結束,分析開始-----------

    #英國雜誌講中美對抗
    #危險的不會只有台灣
    我們要怎麼看待經濟學人這一期的四篇文章呢?
    經濟學人是英國雜誌,他們過去的確時常用封面調侃中國,但大多以政治問題為主。
    但這次,他們直接以台灣為主角,
    而且又在四個篇幅當中挪了一篇專門書寫台積電。
    所以對英國人而言,美中對抗不再只是「太平洋的事」,
    而是全球晶片供應的大事。
    用這樣的視角來看,我們可以重新定義它封面說的「危險」。
    經濟學人所說的危險,不是指台灣隨時會被中國攻打的「物理上」的危險。
    而是台灣如果被攻下來,全球局勢會有180度的轉變。
    這個轉變,可能就會給其他國家帶來危險。

    第一篇當中有個詞「#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
    現在全球就是處於這樣的狀態。
    所有人用美元交易,美國要去你家駐軍,你要答應。
    但是全球霸主這個位置很多人覬覦。
    早期只有俄羅斯,現在又加了中國。
    美國開始應接不暇了。
    所以為什麼台灣會危險?
    背後呈現出來的原始問題,就是 #美國的手忙腳亂。
    以前美國就靠第七艦隊這隻臂膀,安安穩穩的護著第一島鏈。
    但現在,經濟學人直接點名,
    如果中國對台灣開戰,第七艦隊沒趕上,美國治世一詞就垮了。
    所以雖然封面是以台灣為主角,
    但台灣是「物理上」的危險。
    美國,才是這四篇下來,最該感到危險的人。

    但是當然,美國垮了,台灣就是陪葬品。
    噢不對,台灣應該是美國垮台前第一根斷掉的梁柱。
    我們先斷,美國才應聲崩塌。
    沒錯,我們就是棋子。
    我們的地理位置、國力、戰力,就真的只能當棋子,難不成你還想當大玩家啊?
    但是下這盤棋的,不只有中美而已。
    台灣身後還有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度、澳洲。
    這些玩家也都是中國的敵手,也都不希望整盤棋被中國捧去。
    所以啊,不要覺得我們被美國當棋子很不爽,搞得敵我不分。
    台灣是身後這些玩家的寄託,我們將自己的重要性鞏固好,甚至放大,
    要讓大玩家們捨不得拿你出去祭祖。
    別忘了,棋盤當中不只有小兵,
    我們也可以當王牌啊,有點志氣嘛。

    兩篇貼文原處都在我家官網,歡迎分享起乃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503_taiwan/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504_taiwan/

    最後跟大家宣傳一下。
    今天晚上,我和范琪斐、德國之聲記者鄒宗翰會一起在范姐的Youtube上直播。
    這是一個新型態的線上節目,節目名稱叫《斐姨所思》。
    (不要笑,阿姨很喜歡這個名字)
    每個禮拜二晚上,范姐會和兩個輪值來賓+一個外部來賓,
    一起聊一則國際新聞,加一則台灣新聞。
    這禮拜由我打頭陣。
    我沒上過電視節目,這種新聞直播也是第一次。
    能不能轉行當名嘴就看這次了。
    敏粉晚上聊天室刷起乃~~~~~
    #我敏粉我驕傲
    #直播連結到時候會放范姐粉專

  • 第一島鏈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2 14:06:49
    有 1,223 人按讚

    🔥🔥【台灣有更關心國際新聞嗎?如果沒有,是為什麼呢?】

    當發行超過220年的國際媒體選台海穩定作封面時,很多人都很好奇,外國是如何報導台灣的?我們的經濟發展、外交方式、人文藝術,他們都明白嗎?

    我最近從工作上有明顯感受到,疫情後,國際媒體和研究智庫,都對台灣產生濃厚興趣。而當外界開始想認識台灣更多,通常直接面臨的情況是: 1) 我們對其他國家也足夠理解嗎?2)台灣議題,我們自己有共識嗎? 而這跟我們日常接觸的國際新聞有關。

    很長一段時間,台灣新聞媒體環境被批評沒有國際新聞。從電視台收視率來看,這的確是塊長期辛苦耕耘的領域;但從社群的角度來看,范琪斐范姐的團隊、百靈果、敏迪、諸多英文新聞YouTuber,都在年輕族群(和跨國家地區)大放異彩,真的沒有市場嗎?我不認為。

    台灣不缺豐富的國際新聞資訊,社群上也不缺創新具洞見的觀點。

    但面對國際新聞的「時間感」可以有些調整,我覺得這是能被重新定義的。

    國際新聞不像行車記錄器或是火燒民宅新聞,它的刺激和結論,是緩慢迂迴的。我看蔡依林演唱會可以期待被國際Diva震撼,回家有個美好句點,隔天充滿能量;但國際局勢不是這樣,它不斷在變動,外交策略檯面上進一步退兩步,檯面下有千絲萬縷的利益衡量。

    我們不能在關心國際時事時,期待能立即得到一個對錯、善惡、競和的結論,如果得不到就失去耐心,覺得「這不好看」、「浪費時間」、「和我有啥關係」。

    因為國際新聞不是一次性的消費品,#它應該被定義成一種生活習慣或生活風格。那就像我們練習重訓、學英文、精進才能,不會一蹴可幾,需要反覆累積。

    如果我們能從這個角度看待國際新聞,就能換位思考,就能理解其實外國理解台灣,也不是只從單一時間點、單一議題切入。2021年台灣的國際聲量,已經跟「泰國台灣分不清楚」,「喔那個幫Nike產鞋的遙遠東方」差別很大了。國際討論台灣半導體產業鏈整合、好奇疫情管控科學、分析美中抗衡下的第一島鏈;東京塔下(想)賣鳳梨、加拿大人口普查第一次列入Taiwanese,更別說白宮裡面有吳修銘、徐若冰...不勝枚舉。

    國際報導台灣的過程裡,會有觀察有評論(之後可預期還會看到更多媒體的封面是台灣),我們也像在照一面鏡子,透過不同眼光描述,更釐清「台灣」該追求什麼、該拒絕什麼。

    而這些過程是幫助我們凝聚共識,面對困難的政治立場,造成分化或撕裂的問題,找出屬於台灣自己的結論。這就是國際新聞和台灣的一體兩面,互為表裏:#我們理解外在世界,#是回頭來幫助定義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給國際新聞更多時間與耐心。

    調整對吸收國際新聞的「時間感」,讓國際新聞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活風格。這需要慢下來、需要多次對話之後自我檢視,形塑自己的觀點後凝聚共識。

    因為前所未有,
    在世界對台灣如此好奇的時代,
    我們更需要紮實擁有屬於自己的聲音。

    #讓國際新聞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讓國際新聞成為一種生活風格
    #參與式新聞
    #慢新聞
    #重新定義國際新聞

  • 第一島鏈定義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4 12:00:13
    有 28 人按讚

    中共提高武嚇叫板 我別大意

    張延廷/大學教授、退役中將(台北市)

    國防部影片宣稱國軍將戰至一兵一卒。圖/截自國防部「枕戈待旦、同島一命」影片

    近來中共武統台灣的言論已甚囂塵上,由歷史發展軸線歸納分析可知,每當中共遇到內部權鬥激烈或民生經濟受創、天災災害接連而至時,領導者可能會以對外發動戰爭的模式轉移內部矛盾及注意力,以軍事動員之名順勢進行國內政治整肅,以便凝聚團結意識一致對外,使動武成為內部政治鬥爭很順勢運用的工具。因此共軍近來強調其實力與決心一旦啟動「武統」,即是「首戰即終戰」,要一舉解決統一問題,值得我們了解其意圖與能力。

    就大環境言,現今美、中緊張關係升高,亦相對使台海充滿詭譎氛圍,由於台灣處於美、中角力的地緣政治核心位置,任何擦槍走火都有可能引爆軍事危機。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說:「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戰爭是政治的工具」,而目前中共對台威脅最重要者為軍事層面,而軍事威脅又可分為全面攻擊、有限度使用武力、或灰色地帶衝突等手段,哪種可能性最高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中共在二○○三年即將「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之三戰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全面加強對台政治作戰,並將「法律戰」定義為對台武統「師出有名」、「以法制敵」的法理依據,作為宣傳其對台軍事行動的合法性、正當性,以獲取國際社會和國內輿論的支持,再順勢大力推動對台輿論戰及心理戰。由中共擴大軍演宣傳成分,可窺知其對台軍事心理戰的運用策略,也因為運用手法刻板、論調八股而不得要領,也讓人看破手腳所以效果有限。

    目前台灣民眾對於文攻武嚇的反應已習慣化,認為屬於叫陣、叫板的心理戰成分居多,在邊際效應遞減的慣性作用下,早已不足為懼。但這是否會讓中共認為力道過低未產生一定效果,而使其進一步採用更激的動作,來展現動武決心及統一意志,或要強化其言出必行的決心,目前看不出發展跡象,但是值得進一步觀察的課題。

    中共意圖突破第一島鏈的地緣壓縮困局,有將台灣海峽內海化思慮及行動,但在地緣戰略上會擠壓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防線,會相對削弱在亞洲的影響力,因此美國當務之急必須尋求與台灣發展更廣泛的防禦關係,緊拉在美國的陣營裡,守住第一島鏈的戰略核心位置。再者,美國已明顯表達台灣海峽為國際水域,任何軍艦都可自由穿越台海,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的次數愈見頻繁,就表示不同意中共以軍事行動壓制台灣,亦不能將台灣海峽成為中共的內水。

    最近國軍在輸人不輸陣的考量下,也推出「戰至一兵一卒」守土決心的影片,在以宣傳為考量的前提下,對社會大眾的心理及精神動員效果極其有限,不痛不癢的說辭很難產生社會共鳴,網路聲量不高,這是軍隊與社會嚴重脫節的實況反映,亦是長久以來軍隊悖離社會的結果;加上軍紀事件層出不窮、共諜案件不斷、無教育資格的人大搞軍事教育等等,都與社會期望背道而馳。

    在大敵當前釜底抽薪之計,軍隊一定要完全摒除以往習氣,快速積極改革,落實創新戰法及不對稱作戰思維及建軍發展,以具體行動打造現代化人才、建構一流戰力,來贏回全民的信心與支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