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笨蛋法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笨蛋法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笨蛋法語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康Sir的編輯七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英漢聯想】 ** The cold weather arrives and then the herons head south. (寒冷天氣來臨,鷺隨著往南飛。) The herons head south when the cold weather arrives . (當寒冷天氣來臨,鷺...
笨蛋法語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6:07:06
【每日一杰課 | 俚語篇】 你們分得出來騾子跟驢子嗎?🤓 相信細心的朋友們都發現了,在法文裡,除了我們很常講到的食物之外,法國人也很喜歡將各種動物放在俚語裡面!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角是 一 騾子! 在法國,大家常說「死不改意見的都是笨蛋」!我們生活中總是會有幾個固執己見的人(或者常常那個人就是...
笨蛋法語 在 每日一字學法文 + 法文發音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8-10 09:36:02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印象 日出 _ 昨天上傳在Youtube的影片「看藝術學法文」看了嗎? 「印象 日出」是莫內第一次參展的畫作 莫內的畫風與當時流行的相比顯得太過簡單化 所以被各路專家評論為還不如一張草稿 專家們用畫作名字裡的「印象派」來諷刺像莫內這些他們眼裡二...
笨蛋法語 在 每日一字學法文 + 法文發音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8-10 09:36:02
Un génie [ʒeni] 天才 pinyin:Tiāncái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愛因斯坦 _ Tout le monde est un génie. Mais si vous jugez un poisson sur ses...
笨蛋法語 在 康Sir的編輯七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漢聯想】
**
The cold weather arrives and then the herons head south.
(寒冷天氣來臨,鷺隨著往南飛。)
The herons head south when the cold weather arrives .
(當寒冷天氣來臨,鷺就往南飛。)
讀史迪芬‧平克的《寫作風格的意識》,看到這兩個例句;讀得粗心,以為中譯的文字是完全相同的,細看才注意到分別。
人的心理現象很有趣,有時我們以為是粗心,其實是受到自己既有的成見所操弄。記得小時候的英文老師有說:無論英文句式如何倒裝,中文都要照著正常的句式翻譯,因為這是「我們的語言習慣」。所以,才會誤以為兩句中譯都是相同的。
平克舉例的原意,是要說明英文複合句的「語序」關係,既可以「先發生者在前」,又可以「先發生者在後」,意義是一樣的。因此,譯者用「隨著」和「當……就……」兩種中文句式來表達是十分確當的;至少第二句沒有翻成我們老師訓誡的:「鷺往南飛,當寒冷天氣來臨時。」
我英語不好,但隱約覺得英語是邏輯性很強的語言,而漢語則是文學性較明顯的語言。也許是出於編輯的惡習,我閱讀時除了看到錯別字、標點誤置會找筆注記外,遇到自認不妥的詞語也總難忍不動筆修改。所以,我就把兩句中文譯為:
「寒冬已至,蒼鷺南飛。」
「蒼鷺南飛,寒冬已至。」
於是,我注意到,漢語其實是不重視邏輯的,而往往是捨邏輯而就「意境」。我翻的漢語,已經沒有什麼時間或因果關係在內了,彷彿寒冬到它的,蒼鷺飛它的,各不相涉。這種語言更多的是表達寫者的心情:前者是見景生情,寓情於景,感慨「蒼鷺南飛」;後者是感時傷懷,感慨「寒冬已至」。
我不曉得英語是不是和漢語一樣,一句話的「重心」都是在最後的分句。如果是,那我想小時候的英語老師應該是教錯了。
這也讓我想到另一種困擾的英譯句法,就是英語「I don’t think Mr. Ma is……」的例句。英語老師也說:要翻成「我認為馬先生不是……」,而不要翻成「我不認為馬先生是……」,因為中文沒有後者的說法。
語言的用法是融合的,就像所謂「英式中文」的句式已日益普遍,我們也應該放開胸襟,擇優使用;其實,「我不認為……」的句法具有一種委婉的口吻,是很適合用於現代人際的溝通。
「我認為老馬不是笨蛋。」這話有一種絕決的語氣,好像也不容許別人說老馬是笨蛋。
「我不認為老馬是笨蛋。」這話的語氣就和緩多了──倘若有人認為老馬是笨蛋,我也是不反對的。
說到語言的邏輯性,我覺得日語的邏輯性好像也很弱。日語似乎過於委婉,缺乏明晰嚴謹的理性結構。但雖同樣缺乏邏輯性,漢語的委婉是內向的,是表達者自己保留幾分留白和曖昧;而日語的委婉是外向的,表達者的含蓄好像更在意為對方保留幾分情面。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我對語言的成見,其實我求職履歷表上寫的是:中文精通、英文略懂、日文不會。對了,日文的成見應該是來自中譯書的印象吧。
**
《一次搞懂標點符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1802?sloc=ms2_6
笨蛋法語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嗎?【留尼旺火山、熱點、與恐龍共舞】
#灼熱的地科冷知識 文末連結影片
歷經一天的疲勞,來看爆發中的火山,平靜一下身心靈(物理)吧。有沒有感到熱烘烘的,那是遠紅外線。
啊?火山通常不會形容是平靜的齁。沒錯,尤其是這座。Piton de la Fournaise (法語:熔爐山,直翻英文大約是 furnace peak)是位在法國的海外領土——印度洋西側的留尼旺島(Île de la Réunion),就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正東方海上。是全世界最活躍的火山,沒有之一。
因此,假設例如文Θ的世界周報報導說「法國留尼旺島火山再度噴發」,聰明的各位可以繼續喝茶,溫暖身心,而無需感嘆:「欸欸欸噴火了,地球怎麼了?」地 球 並 沒 有 怎 麼 了,熔爐火山在近三百年以來噴發了約兩百次,這樣平均 1.5 年一次的高活躍度,是一直正常地活躍著的好孩子 XD。
_
從各種角度標準來說,留尼旺都是「南半球的夏威夷」,首先火山的成因和夏威夷一模模一樣樣,都是位在「熱點」上面:地球內部洶湧的熱對流上升到地表,持續的把咱們地殼這薄薄的幾十到百餘公里的「岩石圈」燒熔出一個個洞洞,好像線香遇到透明塑膠袋。
也和夏威夷相似的是,火山中冒出的也都是高流動性的玄武岩岩漿,而形成盾狀火山,噴發形式也幾乎都是夏威夷式(熔岩流)。只有較少見的爆炸噴發,後者是當周遭的地下水足夠豐沛,被岩漿庫加熱膨脹所致——火山活動往往讓地球變成一具蒸汽機(熱機)。
有時候噴發出的熔岩,冷卻所形成的玄武岩石中間還含有肉眼可見的大顆黃綠色礦物,那些是橄欖石 olivine。橄欖石的存在驗明了岩漿的來歷與正身,因為,橄欖石這種礦物只有在深度約 400 公里的上部地函才能穩定存在。
橄欖石之所以能在地表出現,都是因為被對流「咻」的一下帶到了地表,還來不及重組。是這樣,在地表的低壓下,橄欖石熱力學不穩定,如果持續保持高溫就會重組成其他礦物了,但熔岩上升速率太快,迅速冷卻,晶體結構就凍結而保持住了。
這和鑽石其實在地球內部更深的 600~800 公里處到處都是,但很偶爾才會在地表找到是一樣的原理,如果將鑽石加到高溫,在地表的低壓力之下它會重組成熱力學更穩定的石墨結構。但金伯利岩的熔岩上升夠快夠勁才帶著鑽石安全抵達地表,沒變得黑黑。
_
說到對流,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常識中地函是什麼狀態,固體還是液體呢?我們都用「對流」形容了恐怕是液體吧,對吧對吧,錯!地球內部就只有外地核是液體。地函是扎扎實實的固體喔。
科學家之所以沒去過地心就知道地心的狀態,這種事是透過觀測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行進。長話短說:地震的 S 波是「剪力波」,所謂剪力就是捏臉或是捏啤酒肚,然後扭來扭去的力,顯然是沒辦法扭動液體,故 S 波也無法在液體——例如外地核——中傳導。但由於看起來 S 波通過地函毫無障礙(除了在一些地帶會略減速),就證明了地函是固體
處在地球內部的特高溫度和壓力之下,地函的岩石這固體具有黏彈性(viscoelasticity,黏置性和彈性的和稱,例子是布丁),在非常非常長的時間之下會逐漸做著液體一樣的苟且之事 (?)。關鍵是人類時間和地質時間的尺度差太多,讓我們有點無法直觀理解「固體會對流」這種事。地老與天荒。
順帶的順帶一提,常溫之下的玻璃的流動性是......根本是零,即使過一百億年都不會流動一奈米。只有在加熱到「玻璃轉化溫度以上」才會明顯的顯出黏彈性、流動、並且可以加工塑形的喔。
地函岩石要局部的熔化,形成岩漿,只有在某些特別的狀況下: 1. 減壓熔化 (decompression melting) 例如在張裂性板塊邊緣往兩邊拉的地方熔點降低形成新的枕狀熔岩,新的海床。 2. 混入雜質的助熔劑融化 (flux melting),當海洋性板塊隱沒時輸送大量的水到岩石圈深處,水分子混進高溫的岩石中,降低了岩石的熔點,水也降低了密度,因此這些熔岩才會上浮到地表,捅穿岩石,形成海溝後方常見的火山島弧。
_
回來講主角留尼旺的火山
* 快速查了為什麼這個島取名做「會合島」(reunion)這麼奇的名字,結果是和法國大革命中某次會師有關。更搞笑的是隨著隨後的政治起伏,該島又曾經被改名為「波旁島」←法王室,和「波拿巴島」←另一個法王室,後再改回。
關於留尼旺熱點......是熱點 hotspot,不是火鍋 hotpot 千萬別弄錯啦~~誰會弄錯啦 (/‵Д′)/~ ╧╧
有另一個【必講不可】,錯過要等到下次大滅絕的梗:
它已經持續活躍了約六千五百萬年了。而每個科宅看到六千五百萬這數字就該心生「該不會和恐龍有關」的聯想。
還真的有關......搞不好有關,或許有關。是這樣,在大約六千六百萬年前的白堊紀的最末期,留尼旺熱點的旺盛活動,噴出海量的「洪流玄武岩」(flood basalt),形成了今天的南印度德干高原的廣大火成岩地帶:德干暗色岩(Deccan traps)。
暫停 ⏸,只要稍微有一點點現代地理常識的同學,就一定會妙麗舉手說「抗議,印度是印度,留尼旺是留尼旺,之間相隔了一個印度洋,熔岩是會飛嗎?」
啊啦~這就是整件事最奇特的地方惹,熔岩不會飛,會飛的,是印度! (???!!!) #抗議無效
中生代末期,本屬於岡瓦那大陸之一部的印度,原本是貼在非洲的東方,但「印澳板塊」不久開始一同加速往東北跑,印度在 *路過*「留尼旺熱點」的上方的「那一瞬間」(就地質時間來說)忽然就被穿了孔,還噴了滿身玄武岩。>////<
印度不以為忤,再帶著整塊玄武岩繼續跑,逐漸封閉了原忒提斯洋的東半部。最後也不減速地一頭撞上了亞洲,形成峰峰相連到天邊的喜馬拉雅山脈。其實說起來,超大陸「岡瓦那」的名稱正是取自印度的一個地名,就不意外非洲印度地質上本是一家了。然後因為韋格納,所以非洲南美洲也本一家。最後南極洲也本與岡瓦那做伙,發現恐龍化石也不意外。
長話短說,熱點源自於地球內部「熱柱」←不是炎柱大哥,是熱柱上升的熱點,相對上不會亂動,但地球表面的板塊卻會相對滑動,往往產生一整條長弧線的火山遺跡,就是被熔出的那一排洞洞。相同的故事在黃石熱點和夏威夷熱點等地都曾發生過、正發生中,那一條火山的遺跡甚至可以用來推知板塊在古代曾經移動的方向。再度點出了留尼旺和夏威夷真是有像。
所以法國版柯南要改到留尼旺島習得各種方便技能了(x)。
_
回到德干暗色岩,每當地球歷史上發生大面積洪流玄武岩(長期大面積活躍的一種火山活動型態)肆虐現世,常會伴隨生態圈的災難性事件,主要是大量排放的火山氣體,足以暖化氣候,改變敏感的生態平衡,給生物圈添亂。#那不就是人類正在做的事
所以其實白堊紀末,恐龍滅絕的原因現在學界仍然有一派提倡著:「笨蛋們,別只看隕石啊,德干暗色岩的火山(留尼旺熱點所射)也很威。殺恐龍之大業,它必定有份!」
而且得利於越來越精確的同位素定年法,火山滅絕派的地質證據也相當充足。例如顯示火山活動大大的早於隕石。看來恐龍的滅絕原因的全貌並不單純。這場「論戰」不能簡單一槌定音~~嗎?
あの.....如果說,火山滅絕派、隕石滅絕派,兩派都說對了豈不妙哉?
這個故事最奇妙最奇妙的一點在於看全局。
有點像韋格納當年盯著地球儀得到靈感。不過這次要看的是中生代末的古地球地圖 ﹝推薦 youtu.be/bzvOMee9D1o?t=327 5:27 秒處﹞,就會觀察到一個奇想天外的,未免也太巧的巧合:
當奇克蘇魯隕石 (Chicxulub asteroid) 砸下來,砸到今天墨西哥猶加敦半島的頂端——依照慣例這邊插入一張北美洲的某暴龍抬頭看了最後一眼的插圖——的同一時間,留尼旺熱點就位在......在隕石坑幾乎準確隔著地心相對的正對面,也就是對蹠點 (antipode) 上面啊。
兩者之間難道有奇妙的關聯?#是緣分是注定好漢剖腹來參見
* 各位若有印象,這個「巨大隕石坑的正對面有火山」的巧合其實在火星上也可以找到好幾處(參看:火星地理學的導讀 www.facebook.com/Nerdxplain/posts/723862905104484)。
考慮隕石以強烈地震波形式釋放的能量,會以各種路徑,穿過地球內部。強烈的震波會團團繞地球、裡裡外外跑好幾趟才平息。而由於球體對稱性,顯然波動在隔著地心的正對面(對蹠點)會有匯聚,好幾次,搖了又搖。
再想如果那兒有一鍋岩漿庫,這樣搖來搖去是否就會像汽水般炸開呢?岩漿和汽水其實蠻像的,溶解了一堆氣體,其氣壓大小是產生火山活動的重要因素。
但可惜——可惜呀,科宅搖搖頭說道——這個絕妙故事,目前還只是理論階段而已。「地震會誘發火山活動說」之中,有許多未確立的環節(推薦國家地理雜誌〈地震會引起火山爆發嗎?科學家為此吵翻天〉一文)不容忽略。
因此「隕石陰錯陽差,引起地球正對面的留尼旺/德干大規模火山爆發,產生的多重打擊,讓鳥類以外的恐龍全滅絕了」→ 雖然聽起來很酷,但請各位暫且不要這樣教小孩。但說來,地球無論物理化學還是生物真的都是一個整體呢。
_
截圖出處為
Julien Pedragosa 12月12日上午5:14 · 片長 7:16
Piton de la Fournaise - Éruption du 7 décembre 2020
www.facebook.com/watch/?v=143579863908905
笨蛋法語 在 法語鸚鵡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跟鸚鵡螺看法國電影🎬】
法國的經典動作喜劇《終極殺陣 Taxi》
即便是在1998年出品,到現在依然歷久不衰,渾然天成的笑點讓人捧腹大笑。搭配拿捏得當的電影節奏,絕對是一部不容錯過的法文電影。
電影有法國和德國快車,法國和德國美女,槍聲四起,車子撞來撞去,撒上一些種族偏見的元素,並大肆嘲諷法國警察,好像沒有什麼是編劇不能調侃一下的。不需要太認真的電影,放鬆一下笑一笑,剛剛好。
🎬 更多電影介紹:https://french-nautilus.com/blog/film/taxi/
———————————————————————————
【學校不教的法文】
flic〔flik〕 n.m. fam. 警察
Il y a un flic là-bas 那邊有個警察
在 《終極殺陣 Taxi》的電影中,除了以車子為主軸之外,「警察是笨蛋」的設定更是貫穿整個系列電影,也因為這樣的設定,創造了很多笑點(真的法國警察沒有那麼誇張的)。
電影大量使用好幾個警察的法文單字,特別是通俗法語類型的單字,多有貶抑的意思。
👮♂更多關於flic:https://french-nautilus.com/blog/non-dits-blog/flic/
🚗 口語常用車子的單字bagnole:https://french-nautilus.com/blog/non-dits-blog/bagnole/
———————————————————————————
法語鸚鵡螺網站:https://french-nautilus.com/
法語鸚鵡螺IG:https://www.instagram.com/frenchnautilus/
法語鸚鵡螺Telegram:https://t.me/frenchnauti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