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了兩個禮拜
稻田的景象卻依然在腦海裡
抓了臉書的發文來略改紀錄著
(結果還是那麼長!)
補完這篇要繼續往下了🤟🏻
#193農青禾
邊搬稻草邊不時地看著周遭逐漸清晰的景色
看著山巒浮現 看著雲海流動
聽著大自然的聲音 最清澈的蟲鳴鳥叫
第一次看到福壽螺的粉紅色卵
第一次光著腳踩入水田中...
已經過了兩個禮拜
稻田的景象卻依然在腦海裡
抓了臉書的發文來略改紀錄著
(結果還是那麼長!)
補完這篇要繼續往下了🤟🏻
#193農青禾
邊搬稻草邊不時地看著周遭逐漸清晰的景色
看著山巒浮現 看著雲海流動
聽著大自然的聲音 最清澈的蟲鳴鳥叫
第一次看到福壽螺的粉紅色卵
第一次光著腳踩入水田中搬稻草
聽著稻香搬著稻草是我怎樣都沒想過的夢幻組合
很可惜那幾天天氣都不好 都下雨
但在抱怨下雨的同時 卻又好懷念第一天
我們穿著濕透的雨衣大力的踩水玩水
在都市的雨會被討厭
但在這卻成了我們的戲水源頭
接力又接力的搬稻草
把稻草堆上車 再把稻草丟下去
把稻草堆一旁 再把稻草鋪平
如何能把如此無聊的工作做有趣 還真的很難XD
幫忙著綁上了孩子們的攝影作品
有些作品讓人印象深刻
孩子們的角度
是我們無法輕易蹲下去看的角度
已經能在腦海中想像著
孩子們介紹著自己作品時的模樣
好有趣
活動的早上
看著陽光灑落
辛苦掛的三角旗飛揚 交錯在樹的影子之間
看著193各場地的佈置完成
才有那麼些 真實的 存在著
前天才在大太陽下撿著這條路的垃圾
一旁車呼嘯而過
我們只在埋怨著也太熱了 根本無心欣賞一旁景色
沒想到一夜之後 這條變成了美麗的活動場地
一旁的藍天白雲倒映在水田鏡上
山脈在後面陪襯著
形成了一幅我現在依然能回想起的美麗景象
在水田尋寶的遊戲中
哨聲一響 大家衝了下去 在水田裡跑著
看著孩子們像是踩在自家後院樣自在奔跑著
看著遊客穿著美美的洋裝也一樣下去玩耍
看著阿姨們很擔心拿不下了怎麼辦
我看得有些緊張 但他們卻笑得很開心
最後髒兮兮的要我幫他們跟水田合照
我突然覺得 好可愛 大家 真的好可愛
緊接著稻田上的挑夫
年幼的孩子們穿上花袖套 戴上斗笠
名義上是他們挑著但是是我拿著
水保的阿姨與我說著最真心的稱讚話語
鼓勵著他們走完全程
揮汗如雨 我的睫毛都成了蓄水槽
但當他們笑著說姐姐再見時
我的臉上止不住笑意 笑紋無限加深
傍晚因為臨時任務
與夥伴們坐在水田與稻田邊看守著
我們拿出珍貴的密藏
小心翼翼的倒了一人一杯
背景是 魏如萱的你啊你啊
眼前的舞台/水田/稻田/人群/夥伴們的背影
景象像是一格格電影場景播放般
搭配著口中的米香酒香 融合 然後
慢。慢。的,散了開來
結束後,說著再見了~辛苦了
是希望真的明年再見
一個人自己走在南區的路上 撿著垃圾
看著機動組指引完最後台廠商車離開
突然覺得 有點失落
最後賴在北區交管口
躺在193縣道上 跟他們瞎扯
我只是 捨不得離開 捨不得結束
現在想想
已經想不起來早起搬稻草有多累
擔心自己腰痛復發帶的貼布止痛藥都沒用上
只能說人的潛力無窮
更記得的是
在水田下雨時
男孩們遞來了雨傘寧願自己淋雨
他們在活動間的負責任與認真
讓我對大學生 現在年輕人感到佩服(講得自己好老哈)
在搬稻草時
大家的互相打氣互相鼓勵 一起完成
一直在腦海中的是「要記得喝水喔!要休息喔」
吃飯的時候
大家一起坐在一旁放空玩貓聊天
睡覺前在床上還是聊了很多無關的東西
明明隔天要四點起床
還有我們說些無聊垃圾話
笑到哭的時候
我其實真的很想哭
因為我已經好久沒這麼笑了
從以前到現在
影響我的永遠都是「人」
我親愛的第二梯夥伴們
個性年紀完全不同的室友們
貼心的學長姐很可惜沒啥時間相處的第一梯
是員工但也一起瘋狂一起努力的主辦們
地方的阿姨們叔叔們
還記得我愛喝小米酒 真的 好可愛
這樣有達到第一天說讓地方人記得名字就足以
各個來參加的攤販們 藝術家們
每個來參加的遊客
我回到台北
一個一個查著193的標籤文章
一篇一篇看著大家的文章 好像變態似的
依然想抓住那麼點 193的餘溫
其實 能讓大家回味的活動
就算值得了吧
能掀起一些漣漪 能掀起某些人的思考
那就值得了吧
我沒有獲得我當初所期望的
但我好像有些找回了對這片土地的愛
這個地方 這裡的人們
依然那麼的 可愛
「花蓮的土地會黏人。」
「其實人也會。」
2020.07.29-2020.08.04
#Taiwan #2020 #vsco #vscotaiwan #vscodaily #hellotaiwan #amazingtaiwan #amazing #igerstaiwan #iseetaiwan #exploretaiwan #eventtaiwan #193農青禾
笠螺卵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鰹のタタキ】(本日動態回顧)
我非常愛吃「鰹のタタキ」,這是坂本龍馬故鄉土佐的鄉土料理。タタキ的漢字寫做叩き、或是敲き,中文多翻做鰹魚半敲燒,因為它的做法是用乾的稻草烤了表面之後再拌以蔥、蒜片、茗荷等佐料再予以拍打。有人以為用稻草烤過的料理就叫鰹のタタキ,甚至有人直接管它叫鰹魚稻草燒(カツオのワラ焼き)。
高知縣是日本鰹魚消費量最高的地方。在以前鹽和醬汁都還很缺乏的年代,土佐漁夫家的奶奶就用自己的手把鹽和醬汁的味道拍進去魚的身體裡,用這種方式讓味道融為一體。這是在調味料不足的時代衍生出的智慧。
至於表面要烤過的原因,則是因為烤過的話,原本較硬的魚皮就會變軟而容易食用,而且還可以消除魚腥味。至於會使用稻草而不用炭火和木材來烤,是由於稻草本身帶著少許的油份,因此燒起來火力很大,能夠迅速烤好鰹魚的表皮,使外層在烤過的情況下,內部還是維持生的狀態,這種狀態就非常適合拍打入味了。了而且稻草的香氣不但會沾染上鰹魚,烤過之後還可以除去多餘的水份,讓味道更加地凝縮。
鰹のタタキ還有一個起源,是土佐第一代藩主山内一豊為了防止食物中毒而禁止吃鰹魚刺身而改良的。自此之後多稱做「鰹の塩辛」,直到第12代藩主の山内豊資才正式被稱為鰹のタタキ。
不過已故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非常看不起這道鄉土料理。他曾經在自己的書中寫道:「土佐的炙燒鰹魚片只不過是當地人不知大城市美味的人們胡亂當作名產來宣揚的東西罷了,在我看來,很令人不舒服而粗糙,剛烤好又生又熱的,只讓我感到一陣腥。不過土佐這般連皮快速烤過,帶皮一起食用的作法,應該是有其意義的。」
在這裡我很意外北大路魯山人沒有調查過土佐鄉土料理的相關文獻,不過在土佐出身的深夜食堂作者安倍夜郎在他的文字書裡抗議過:『佐料太多,鰹魚本來的味道會 . . . 』這種美食家式的說法我才不管呢!宴會後,鰹魚全部吃光後,用筷子夾著餐盤上浸著醬汁的青蔥、洋蔥等剩下的配料當小菜吃,一面聊天一面喝酒,這才是土佐酒鬼正確的作風。
到高知除了去坂本龍馬的故居探訪之外,最開心的就是終於吃到最正統的鰹のタタキ了。不過雖說高知市到處都有賣,但在高知縣民心中排行第一的還是這間漁師料理 明神丸 ひろめ市場店。鹽味的尤其好吃。表皮的焦香,充滿脂肪與鮮味的紅色魚身,再加上粗粒的鹽,一定要切得厚一點,再夾蔥蒜末一起大口放進嘴裡,再配一口酒,太完美了。
雖然明神丸要去高知才吃得到,不過另外一家當地名店「黑尊」在東京得銀座有分店。還有一間連鎖店祢保希(ねぼけ)則在東京很多地方都有分店,連高知著名的皿鉢料理(さわちりょうり)也有賣。
以前的江戶人愛吃「初鰹」(春天到夏天在日本近海北上的鰹魚,到秋天油脂飽滿後南下的則為「歸鰹」),愛到有「把老婆拿去當了也要吃」的說法。對此北大路魯山人也提出過他的看法:「此處引人深思的,是所謂的江戶人大約是什麼身份的人?大概不是富人,也不是貴族吧。既然還得為了吃鰹魚而典當物品,應該是身份低的人吧。對這些人來說好吃得令人雀躍,這番話必須考量到說話者的程度。」北大路魯山人的說法雖然刻薄了點,但也不無道理。以當時的物價,一尾初鰹約相當於現在的十五萬日圓,而且初進貨的必須先進貢給將軍,流通到市場上的所剩無幾,而且還有富商和高級料亭搶著買,平民老百姓想買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北大路魯山人說的,講得直接點就是:「他們說的話能聽嗎?」但是江戶有句「吃了初物,壽命就能延長七十五天」的俗語,所以對吃初物這件事江戶人真的是有非同小可的執著。不過其實遠古時代的日本人是不太吃鰹魚的,一直到了武士的時代,因為鰹魚的日文發音和勝男一樣,才開始受到大家的青睞。
此外,鰹魚在壽司世界裡,又因為很容易腐壞,會希望能在進貨當天就能賣完,因此被稱為「忙碌的壽司料」。
鰹魚會在低緯度的太平洋水域產卵,孵化後在北緯二十度以南的海域長大,再以南北螺旋狀方式迴游往東移動,然後在四月五月時從沖繩北上到鹿兒島,最後在六月到達日本的房總海域。接著,鰹魚群會繼續北上,在七月抵達日本東北海域,這裡黑潮與親潮交會,對鰹魚而言是個菜色豐富的吃到飽餐廳。在這裡吃的鰹魚會一直大吃大喝到九月變成大胖子再往南游。這時的鰹魚充滿了肥美的油脂,特別適合做成生魚片。而鰹魚又可分為以下的:
正鰹,俗名卓鯤。日文為カツオ(鰹、堅魚、堅木魚、勝魚)。英文名Striped tuna,學名,Katsuwonus pelamis。條紋在腹部,紅肉。日本主產地在宮城縣氣仙沼和千葉縣勝浦。
巴鰹,花煙,三點仔。日文名,スマ(縞鰹、須満、須万)。日文別名有すまがつお、やいとがつお(灸鰹)、ほしがつお(星鰹)、モンガツオ(モンカツオ 紋鰹)等。英文名有Kawa kawa, Eastern little tuna, Little tunny, Wavyback skipjack。學名:Euthynnus affinis。條紋在背上,斜條,魚肚上有三個小黑點,紅肉。台灣主要產於東部、東北部與南部海域。日本主產地有鹿兒島縣、三重縣、和歌山縣、神奈川縣。
叫煙仔的花鰹,日文是ソウダガツオ(宗太鰹、騒多鰹),學名為Auxis Cuvier。又分為圓舵鰹、圓花鰹。日文マルソウダ(丸宗太鰹、丸騒多鰹),英文Bullet tuna,學名Auxis rochei。產於日本房總半島以南、屋久島、琉球列島、小笠原諸島。朝鮮半島南岸・東岸與濟州島。扁花鰹或平花鰹的日文是ヒラソウダ(平騒多鰹、平宗太鰹),英文Frigate tuna,學名Auxis thazard。產於日本屋久島、琉球列島、小笠原諸島。
齒鰆,別名煙仔虎、土魠串。日本叫はがつお/歯鰹,別名為キツネガツオ(狐鰹),關東又叫「トウサン」「トウザン」。英文名:Striped bonito,學名:Sarda orientalis 條紋在背上,直條牙齒銳利,白肉。台灣四周海域均有出現,以東部、東北部及南部為多。静岡縣以西,尤以三重縣到高知縣、宮﨑縣、鹿児島為多。味道介於鰹魚和土魠之間,
最後,根據日本大學農獸醫學系博士成瀨宇平教授的研究,鰹魚是與日本酒最合的魚。鰹魚容易被細菌分解出產生魚腥味的鹼性三甲胺剛好可以被酸性日本酒的有著美味成份的胺基酸中和掉,也難怪高知人特別會喝酒了。
#鰹のタタ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