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笠螺不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笠螺不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笠螺不動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李清志,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玻璃盒子與歷史建築的對話。 文、攝影:李清志 小笠原資料館隱藏在鄉間的山嶺間,沿著村莊小路前行,小路盡頭是一座小橋,度過小橋一個轉折,開始爬上一段坡道,坡道的上方矗立著一棟古老卻散發自然木頭香味的傳統日式建築,即舊小笠原家書院,舊書院的對面則是妹島和世所設計的小笠原資料館。妹島和世在兩棟...
笠螺不動 在 李清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玻璃盒子與歷史建築的對話。
文、攝影:李清志
小笠原資料館隱藏在鄉間的山嶺間,沿著村莊小路前行,小路盡頭是一座小橋,度過小橋一個轉折,開始爬上一段坡道,坡道的上方矗立著一棟古老卻散發自然木頭香味的傳統日式建築,即舊小笠原家書院,舊書院的對面則是妹島和世所設計的小笠原資料館。妹島和世在兩棟建築間的廣場,布置了充滿現代感的庭園廣場,沿襲日本傳統的枯山水,鋪滿白色的碎石子,碎石子間有一條精心設計的蜿蜒小徑,帶領著參訪者以「建築散步」的姿態,前往資料館的入口與售票口。
建築底層挑空部分,只有圓形的建築體,是售票亭、也是男女廁所;有趣的是,整個入口動線的規劃,將參訪者引導向建築物後方的坡道,原來坡道才是入口處,將入口隱藏在建築物後方,可以看見建築設計者的用心良苦;因為走在入口坡道上,右邊是山坡上青翠的竹林,左邊是妹島和世玻璃盒子的牆面,妹島特別在玻璃牆面仿竹林的手法,貼上垂直線條,一方面呼應呼外大自然的竹林;另一方面也增加整個玻璃盒子的層次感與光影變化。
轉進室內才發現,原來貼著條紋的玻璃落地窗,竟在入口對面開出一片長方形透明玻璃,正對著戶外的舊小笠原家書院,讓前衛與傳統有了對話的機會。透明玻璃前方,擺設甜甜圈般的椅子,坐在這些前衛的椅子上,就像坐在時光機器中,在寧靜的陽光照耀下,恍恍惚惚地,整個人似乎被對面的傳統舊書院給吸了過去;原本應該是走進現代的空間,想不到卻反而跌入了歷史的世界。
室內的裝飾十分簡潔別緻,展示方式並不像一般歷史博物館那樣繁雜,不論是時鐘、椅子都簡單地令人驚豔,充分呈現出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SANAA)的設計功力。整棟建築玻璃屋由六根細鋼骨撐起,六根鋼骨還用玻璃盒子包被起來,呈現「輕巧」的設計企圖。從某個角度來觀察,小笠原資料館幾乎完成了現代主義教父柯比意的建築原則,不僅有獨立柱、自由平面、自由立面,也有坡道,以及一座漂亮的螺旋梯,也就是說,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的小笠原資料館,可說是一座進化的薩伏雅別墅,柯比意若再世,想必會十分驚喜與興奮!
新與舊之間,存在著許多衝突與矛盾,處理新舊建築之間的關係,若處理不當,很容易成為大災難。比較保守的方法,是用後現代建築歷史主義的手法,以簡化老建築的形式或融入歷史建築語彙等方式,去處理新舊之間的問題;但是較前衛與較困難的手法,卻是去接受新舊之間的差異,用新建築去包容舊的傳統建築。
妹島和世的作法則直接面對新舊之間的差異性,用簡潔現代,卻十分低調的新建築,去襯托舊書院建築的存在,讓每個來參訪的人,在讚嘆新資料館的前衛之餘,也不會忘記舊書院的優雅。
我喜歡坐在碎石廣場旁的竹林邊,伴著兩隻小馬的公共藝術品,觀看著小笠原資料館與舊書院建築間的互動關係;雖然建築是固定不動的,但是我卻懷疑,他們總在我昏昏欲睡的空檔,偷偷地交換眼神,或竊竊私語,新舊建築間的關係如此融洽微妙,還真是少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