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笑傲江湖2001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笑傲江湖2001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笑傲江湖2001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笑傲江湖2001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金庸武俠小說,動輒就是一百萬字,有些讀者可能會望而卻步。 我來弄個精讀版,讓大家在10分鐘之內,輕鬆吸收《笑傲江湖》的主要情節。 剪片剪得我快手斷了XD 由於影片只有我一個人在做,寫稿剪接字幕都是我,總是做得有點粗糙😭 如果大家支持這個系列的話,希望多多分享。 #金庸 #金庸小說 #口述金庸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Marc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2017年這部經典名作又再一次被翻拍了!其實近幾年來翻拍似乎成了一種趨勢,不論是去年紅極一時的新版《射鵰英雄傳》,還是在今年2月才剛剛開機的新版《絶代雙驕》,又或是即將在今年上映的新版《笑傲江湖》,可以說無一不是武俠小說經典中的經典。 《笑傲江湖》更是前前後後被翻拍了七次之多,包括:1984年周...

笑傲江湖2001 在 新聞主播 Jasmine 陳靜宜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05:04:48

金鐘50。 雖然以評審爭議開場,但終究是讓人期待的, 不過讓新聞人主持,實在不是什麼好主意。 - 打從我有記憶以來, 就是電視兒童, 記得每天還有自己的電視時刻表,ㄧ檔接ㄧ檔, 從三台的八點檔大戲: 1998華視《環珠格格》、1999台視《白髮魔女》、2000台視《絕代雙驕》、2000中視《笑傲江湖...

  • 笑傲江湖2001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4 21:05:40
    有 43 人按讚

    金庸武俠小說,動輒就是一百萬字,有些讀者可能會望而卻步。

    我來弄個精讀版,讓大家在10分鐘之內,輕鬆吸收《笑傲江湖》的主要情節。

    剪片剪得我快手斷了XD
    由於影片只有我一個人在做,寫稿剪接字幕都是我,總是做得有點粗糙😭
    如果大家支持這個系列的話,希望多多分享。

    #金庸 #金庸小說 #口述金庸 #口述武俠 #武俠 #陳美濤 #笑傲江湖
    影片來源:2001年李亞鵬版《笑傲江湖》

  • 笑傲江湖2001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8-27 19:00:00
    有 36 人按讚

    【懸疑,是一種表達方式】
     
    這次分享的作家經驗談,是中國作家蔡駿談「懸疑」這個主題。
    就像東野圭吾所說「只要有謎團留到最後待解,就是推理小說。」,這邊的推理和懸疑,其實是一樣的意思,都代表了「懸念」這個元素對小說作品的重要性。
    底下一起來看看蔡駿的說法吧。
    -

    懸疑,是一種表達方式 / 蔡駿
     
    懸疑,不僅是一種文學的類型,同時也是一種文學的表達方式。籠統來說,幾乎所有文學作品,甚至在非虛構作品中都存在懸疑元素。
     
    首先,人物的命運就是一種懸疑。人物出場是這個樣子,但是最終會走向哪裡我們並不確定,他在小說當中的命運會落在什麼地方,讀者一開始的時候不知道,甚至於作者在動筆時也無法百分之百的保證自己筆下的人物最後會發展成什麼樣。
     
    很多不同的類型小說也都用到懸疑的表現手法。比如,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開場就有一場滅門慘案;古龍的大量小說都帶有強烈的懸疑推理色彩。很多純文學作品中,你也可以看到懸疑、偵探小說的影響,比如,200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紅》就採用了偵探小說的結構,瑪律克斯也寫過一部作品叫《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所以我認為,懸疑既是一種文學類型也是一種文學表達的方式。
     
    從時間方面來說,世界上第一部推理小說產生在中國,《包公案》是世界上第一部推理小說,可實際上,現代推理小說源頭還是在西方,是建立在工業文明的基礎上才產生的。
     
    推理小說最早出現在英國,因為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的,比如18世紀的哥德小說,再比如19世紀的《弗蘭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也是一部驚悚小說。此後,美國的愛倫坡也寫過大量中短篇小說,然後是大家都知道的福爾摩斯系列以及20世紀的阿嘉莎·克莉絲蒂。這種小說形式從歐美傳到亞洲,亞洲最先開始寫推理小說的就是日本。
     
    再說中國。民國時期有個作家叫程小青,但是他的作品基本上屬於對歐美推理小說的模仿。新中國建立之後也有一些反特題材、公安題材、刑偵題材小說。不過,總體來說不成氣候。中國真正開始重視懸疑小說這個概念還是在2000年以後,這跟社會發展有關係。
     
    到底什麼是懸疑小說?我從自己的寫作開始說起。
    2000年前後,我在榕樹下寫了二三十個中短篇小說,不過,它們都不是懸疑小說。
     
    到2000年底,我跟一個網友在聊天室聊天,過程中,我跟他打賭要寫一部《午夜凶鈴》式的小說。小說的靈感來源有兩個,一是當年網上的一種病毒,在使用電腦時,螢幕上有可能突然黑屏再出現一個女鬼的畫面,病毒對電腦沒有損傷,更像是惡作劇;另一個,是前幾年看過一本書叫《日暮東陵》,主要內容是清東陵被盜。我把兩個靈感來源結合在一起,寫了自己的第一本書。這部作品是中文互聯網上的第一部長篇懸疑、驚悚小說《病毒》。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第一部懸疑小說的形成因素。第一,確實是受國外懸疑小說的影響;第二,《病毒》的故事發生在彼時當下,電腦病毒跟互聯網相關——2000年前後,電腦、互聯網開始深刻改變生活;第三,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墓葬、皇權、盜墓,以及很多中國傳統故事。這個小說是2001年春天寫完的,網上很多人喜歡,第二年就出版了。
     
    再往後我又寫了很多懸疑小說,但直到2004年左右才確認懸疑小說的概念——中國的懸疑小說和日本的推理小說、歐美的犯罪小說不太一樣。日本推理小說包含的概念遠遠超出推理小說的範疇,奇幻、科幻等其他類型都被算進去,但是在中文語境裡,「推理」有非常明確的定義,是根據一些已知線索、條件慢慢得出結論。歐美有很多犯罪小說。傳統推理、偵探小說當然可以被犯罪小說囊括,可是,有些小說中不涉及犯罪怎麼辦?
     
    所以,我認為,懸疑、驚悚、推理、偵探、歌德等,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充滿懸念,故事開頭就拋出來一個懸念,然後整個小說情節都是圍繞著拋出來的懸念進行,最終解答懸念。
     
    到07、08年的時候,懸疑小說終於成了氣候,很多讀者開始知道中國本土有懸疑小說,同時也有大量國外作品引進。
     
    回想當年促成我動筆寫懸疑小說的賭約,懸疑也許就是我們經常在不經意間改變了別人的命運或者被別人改變了命運。生命有無數偶然性,偶然性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才是所謂懸疑,這就是人生的未知。
     
    寫懸疑小說或者在一般作品當中設置懸疑,就是在尋找人生的未知,任何人都無法非常準確預判明天,預判未來,生命永遠存在著各種不安全感、不可知性,我們可知的是一切的生活規律到底能不能實現,至於結果到底會怎麼樣誰都不知道。
     
    在2011年,我出了一本書叫《謀殺似水年華》。從這部作品開始,我關注的重點轉向社會問題。《謀殺似水年華》中我選擇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問題,就是當下中國的城鄉二元對立,很多農村來的打工者無法在城市當中立足,他們數量又非常龐大,形成了不容忽視的社會鴻溝,《謀殺似水年華》核心就是講述這樣一個社會鴻溝。
     
    今年7月,我在《上海文學》上發表一篇文章,不是小說而是一篇文章。在文章中我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觀念——文學產生的根源有一部分來自於恐懼。我們的祖先在非常脆弱的環境當中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抵抗對黑暗和未知的恐懼。文學就是我們用來對抗恐懼的一種武器。其實,現實社會當中,我們同樣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情感的恐懼,害怕失業,害怕一事無成,但是,寫作就是來對抗這種恐懼的。
     
    但這意味著,首先作者可能要作出某些犧牲,犧牲作為日常人的一些快樂去直面恐懼,但直面恐懼的過程中又會收穫另一些快樂。其次,文學是由個人創作的,但文學又是集體的。人類有一種集體無意識,這種集體無意識是來自於埋藏在我們基因當中的一些東西,比如,很多人都怕黑,且無法改變。文學要去發現、發掘集體無意識。
     
    卡夫卡經常寫人的恐懼,在《變形記》中人變成了大甲蟲,這是一種恐懼,但恐懼的不是變成大甲蟲而是周圍那些人對他的態度。海明威也有恐懼,他的恐懼是衰老,《老人與海》中他戰勝恐懼,他能夠跟海洋鬥爭,跟鯊魚鬥爭,最後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回來,「一個男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但是,最終他選擇用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來對抗這個恐懼。
     
    當然,還有更強烈的恐懼是關於生命的。死後世界是絕對的未知,因此人類揣測死後的世界,並且產生了大量的宗教,大量的恐懼。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文學和藝術,當然也產生了懸疑小說、懸疑文學,最終留給世界那麼多驚心動魄的作品。
     
    最後,希望大家在寫作的路上,能從文學裡找到人生中更重要的一些價值與意義。

  • 笑傲江湖2001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27 08:00:00
    有 36 人按讚


    【懸疑,是一種表達方式】
     
    這次分享的作家經驗談,是中國作家蔡駿談「懸疑」這個主題。
    就像東野圭吾所說「只要有謎團留到最後待解,就是推理小說。」,這邊的推理和懸疑,其實是一樣的意思,都代表了「懸念」這個元素對小說作品的重要性。
    底下一起來看看蔡駿的說法吧。
    -

    懸疑,是一種表達方式 / 蔡駿
     
    懸疑,不僅是一種文學的類型,同時也是一種文學的表達方式。籠統來說,幾乎所有文學作品,甚至在非虛構作品中都存在懸疑元素。
     
    首先,人物的命運就是一種懸疑。人物出場是這個樣子,但是最終會走向哪裡我們並不確定,他在小說當中的命運會落在什麼地方,讀者一開始的時候不知道,甚至於作者在動筆時也無法百分之百的保證自己筆下的人物最後會發展成什麼樣。
     
    很多不同的類型小說也都用到懸疑的表現手法。比如,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開場就有一場滅門慘案;古龍的大量小說都帶有強烈的懸疑推理色彩。很多純文學作品中,你也可以看到懸疑、偵探小說的影響,比如,200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紅》就採用了偵探小說的結構,瑪律克斯也寫過一部作品叫《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所以我認為,懸疑既是一種文學類型也是一種文學表達的方式。
     
    從時間方面來說,世界上第一部推理小說產生在中國,《包公案》是世界上第一部推理小說,可實際上,現代推理小說源頭還是在西方,是建立在工業文明的基礎上才產生的。
     
    推理小說最早出現在英國,因為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的,比如18世紀的哥德小說,再比如19世紀的《弗蘭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也是一部驚悚小說。此後,美國的愛倫坡也寫過大量中短篇小說,然後是大家都知道的福爾摩斯系列以及20世紀的阿嘉莎·克莉絲蒂。這種小說形式從歐美傳到亞洲,亞洲最先開始寫推理小說的就是日本。
     
    再說中國。民國時期有個作家叫程小青,但是他的作品基本上屬於對歐美推理小說的模仿。新中國建立之後也有一些反特題材、公安題材、刑偵題材小說。不過,總體來說不成氣候。中國真正開始重視懸疑小說這個概念還是在2000年以後,這跟社會發展有關係。
     
    到底什麼是懸疑小說?我從自己的寫作開始說起。
    2000年前後,我在榕樹下寫了二三十個中短篇小說,不過,它們都不是懸疑小說。
     
    到2000年底,我跟一個網友在聊天室聊天,過程中,我跟他打賭要寫一部《午夜凶鈴》式的小說。小說的靈感來源有兩個,一是當年網上的一種病毒,在使用電腦時,螢幕上有可能突然黑屏再出現一個女鬼的畫面,病毒對電腦沒有損傷,更像是惡作劇;另一個,是前幾年看過一本書叫《日暮東陵》,主要內容是清東陵被盜。我把兩個靈感來源結合在一起,寫了自己的第一本書。這部作品是中文互聯網上的第一部長篇懸疑、驚悚小說《病毒》。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第一部懸疑小說的形成因素。第一,確實是受國外懸疑小說的影響;第二,《病毒》的故事發生在彼時當下,電腦病毒跟互聯網相關——2000年前後,電腦、互聯網開始深刻改變生活;第三,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墓葬、皇權、盜墓,以及很多中國傳統故事。這個小說是2001年春天寫完的,網上很多人喜歡,第二年就出版了。
     
    再往後我又寫了很多懸疑小說,但直到2004年左右才確認懸疑小說的概念——中國的懸疑小說和日本的推理小說、歐美的犯罪小說不太一樣。日本推理小說包含的概念遠遠超出推理小說的範疇,奇幻、科幻等其他類型都被算進去,但是在中文語境裡,「推理」有非常明確的定義,是根據一些已知線索、條件慢慢得出結論。歐美有很多犯罪小說。傳統推理、偵探小說當然可以被犯罪小說囊括,可是,有些小說中不涉及犯罪怎麼辦?
     
    所以,我認為,懸疑、驚悚、推理、偵探、歌德等,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充滿懸念,故事開頭就拋出來一個懸念,然後整個小說情節都是圍繞著拋出來的懸念進行,最終解答懸念。
     
    到07、08年的時候,懸疑小說終於成了氣候,很多讀者開始知道中國本土有懸疑小說,同時也有大量國外作品引進。
     
    回想當年促成我動筆寫懸疑小說的賭約,懸疑也許就是我們經常在不經意間改變了別人的命運或者被別人改變了命運。生命有無數偶然性,偶然性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才是所謂懸疑,這就是人生的未知。
     
    寫懸疑小說或者在一般作品當中設置懸疑,就是在尋找人生的未知,任何人都無法非常準確預判明天,預判未來,生命永遠存在著各種不安全感、不可知性,我們可知的是一切的生活規律到底能不能實現,至於結果到底會怎麼樣誰都不知道。
     
    在2011年,我出了一本書叫《謀殺似水年華》。從這部作品開始,我關注的重點轉向社會問題。《謀殺似水年華》中我選擇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問題,就是當下中國的城鄉二元對立,很多農村來的打工者無法在城市當中立足,他們數量又非常龐大,形成了不容忽視的社會鴻溝,《謀殺似水年華》核心就是講述這樣一個社會鴻溝。
     
    今年7月,我在《上海文學》上發表一篇文章,不是小說而是一篇文章。在文章中我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觀念——文學產生的根源有一部分來自於恐懼。我們的祖先在非常脆弱的環境當中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抵抗對黑暗和未知的恐懼。文學就是我們用來對抗恐懼的一種武器。其實,現實社會當中,我們同樣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情感的恐懼,害怕失業,害怕一事無成,但是,寫作就是來對抗這種恐懼的。
     
    但這意味著,首先作者可能要作出某些犧牲,犧牲作為日常人的一些快樂去直面恐懼,但直面恐懼的過程中又會收穫另一些快樂。其次,文學是由個人創作的,但文學又是集體的。人類有一種集體無意識,這種集體無意識是來自於埋藏在我們基因當中的一些東西,比如,很多人都怕黑,且無法改變。文學要去發現、發掘集體無意識。
     
    卡夫卡經常寫人的恐懼,在《變形記》中人變成了大甲蟲,這是一種恐懼,但恐懼的不是變成大甲蟲而是周圍那些人對他的態度。海明威也有恐懼,他的恐懼是衰老,《老人與海》中他戰勝恐懼,他能夠跟海洋鬥爭,跟鯊魚鬥爭,最後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回來,「一個男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但是,最終他選擇用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來對抗這個恐懼。
     
    當然,還有更強烈的恐懼是關於生命的。死後世界是絕對的未知,因此人類揣測死後的世界,並且產生了大量的宗教,大量的恐懼。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文學和藝術,當然也產生了懸疑小說、懸疑文學,最終留給世界那麼多驚心動魄的作品。
     
    最後,希望大家在寫作的路上,能從文學裡找到人生中更重要的一些價值與意義。

  • 笑傲江湖2001 在 Marc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2-13 20:00:02

    在2017年這部經典名作又再一次被翻拍了!其實近幾年來翻拍似乎成了一種趨勢,不論是去年紅極一時的新版《射鵰英雄傳》,還是在今年2月才剛剛開機的新版《絶代雙驕》,又或是即將在今年上映的新版《笑傲江湖》,可以說無一不是武俠小說經典中的經典。

    《笑傲江湖》更是前前後後被翻拍了七次之多,包括:1984年周潤髮,陳秀珠版,1984年梁家仁、劉雪華版,1996年呂頌賢,梁藝齡版,2000年任賢齊,袁詠儀版,2001年李亞鵬,許晴版,2013年霍建華,陳喬恩版,以及即將在今年播出的最新版本。

    在這次翻拍的版本中男女主演全都大膽啟用了新人,由丁冠森,薛昊婧,姜梓新領銜主演。其實新人也不代表就一定不好,在去年上映的新版《射鵰英雄傳》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新版《笑傲江湖》是由熱播劇《麻雀》的導演金琛和青春IP劇《左耳》的製片人孫永煥聯手打造的。


    Music: www.benso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