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竹篾燈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竹篾燈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竹篾燈籠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1萬的網紅大紀元時報(香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Amber Running Green】中秋和你紮,賞花燈是香港中秋特色,但手工竹篾燈籠卻即將消失,這次Amber要跟香港花燈大王的傳人梁金華師傅,學習傳統藝術。 🔴觀看首播:https://reurl.cc/R1WXm9 🔔歡迎訂閱「紀元生活」:https://bit.ly/2QOvytq...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妮子的玩具箱」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陳素宜 內容簡介: 帶著自己畫的紙娃娃,抓緊風箏,跟隨竹蜻蜓飛呀飛,飛到妮子童年的玩具箱——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按照媽媽的方法,把萬花筒的小洞靠近一隻眼睛——看到了一萬朵花!轉動筒子,裡面的小花變換著位置,看一萬次就...
竹篾燈籠 在 麥詠楠 Buber Mak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26 16:04:39
第十五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完全紙紮手冊》 第二回——紙紮公仔 高中時期,一次中文作文要寫一篇短篇小說,那個時候寫的就是紙紮公仔;為什麼?誰知道呢~因為成長環境吧? 初小階段,學校有中秋花燈比賽,鼓勵小孩發揮創意,自創花燈之類的。本人學業成績不佳,唯對不太需要用腦的小手作、跑跑跳跳的運動感興...
竹篾燈籠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07 16:52:21
中秋節是我衆多節日𥚃面我最喜歡的一個! 因為小時候媽管得很嚴, 從來不可以出外面玩, 更不要說玩火, 玩蠟燭啦!中秋節是唯一的機會! 😆😆😆, 可以吃我最愛的水果, 玩燈籠, 煲蠟 ... 開心死啦! 我現在還是一樣的喜歡中秋節, 雖然已經沒有從前五光十色, 用竹篾和玻璃紙造成, 擺放蠟燭的燈籠,...
竹篾燈籠 在 ?Lea x 蕾雅⛈美食旅遊打卡Wonderland?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20:21:05
🌃夜晚中最亮的燈🌃 ✨信義新光三越✨ - - 🌺🌺🌺小知識🌿🌿🌿 【燈籠】 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 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 傘燈(字姓燈) 因「燈」與「丁」語音相同 意味著人丁興旺👨👩👧👦 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 懸掛在屋簷...
-
竹篾燈籠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1-07 09:42:22本集主題:「妮子的玩具箱」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陳素宜
內容簡介:
帶著自己畫的紙娃娃,抓緊風箏,跟隨竹蜻蜓飛呀飛,飛到妮子童年的玩具箱——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按照媽媽的方法,把萬花筒的小洞靠近一隻眼睛——看到了一萬朵花!轉動筒子,裡面的小花變換著位置,看一萬次就有一萬個不同!
我最喜歡哥哥回家了!哥哥用他帶回來的鳳梨罐頭空罐,做了一個比阿忠的奶粉罐高蹺小一點點的鳳梨罐高蹺給我。高蹺踩累了,還教我們玩踢銅罐……
阿珠在搬家前,把竹篾仔硬塞進我手裡,「送給你。不要忘記我!」
我一手抓著竹篾仔,一手在空中用力揮,「阿珠再見,我不會忘記你的!」眼淚流過臉頰,滴在乾乾的水溝裡……
那一個「自己的玩具自己做」的年代,日常生活裡唾手可得的材料,都可以做出好玩的玩具:用日曆紙或是寫完的作業簿,摺紙船、紙飛機或糊風箏;用竹子做竹蜻蜓;用菜頭做燈籠;草葉子做毽子踢、樹葉子當笛子吹……
打開妮子的玩具箱,手上捧著的不只是心愛的玩具,更是一份暖暖的情意。
作者簡介:陳素宜
臺灣新竹人,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1987年第一篇童話〈純純的新裝〉在國語日報發表後,開始努力從事兒童文學創作。
作品涵蓋少年小說、童話和兒童散文等文類。曾以〈入侵紫蝶谷〉、〈狀況三〉、〈天堂中途站〉獲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以〈天才不老媽〉、〈秀巒山上的金交椅〉、〈第三種選擇〉獲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以〈妮子家的食譜〉獲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及以〈等待紅姑娘〉獲上海巨人雜誌和民生報主辦之海峽兩岸中篇少年小說徵文一等獎等獎項。
已出版五十餘冊童書,以《禮物森林》、《妮子家的餐桌》、《植物研究社》等多次獲得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推荐,以《柿子色的街燈》一書獲得金鼎獎。 -
竹篾燈籠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9-26 17:00:11一年容易又中秋,但對於開業55年的老字號寶華紮作店來說,近年舉步艱難。
此店平日賣香燭、衣紙,偶爾手做紮作。臨近中秋,更會自紮傳統燈籠。每一枚楊桃、每一隻白兔,都出自師傅歐陽秉志一雙粗糙卻溫熱的手。傳統燈籠紮作行業式微,人人從大陸入貨,勝於自作業,惟他不以為然,繼續低頭醉心,屈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藝術品,保住家父心血。年復年,月復月,一根一根的竹篾,編好一個個中秋集體回憶,也撑起一家店,一頭家。
寶華紮作1963年由父親歐陽偉乾創立。在這之前,父親於中環閣麟街的「金玉樓」學做獅頭金龍紮作,其後於紅磡寶其利街創業。「寶華」的「寶」,便直接取於街名一字,而「華」則是他爺爺的名字。後來,他們搬店至深水埗區,扎根至今,默默耕耘。
1997年,21歲的歐陽秉志(下稱志師傅)剛剛從設計學院畢業。他很記得,那一年,父親要為馬場手紮楊桃燈籠,預備共200個,不眠不休地紮。他旁觀,興趣油然而生,着父親教他。「他教我搓砂紙,然後我就慢慢自己摸索......」算是入行了,子承父業。不同的是,他比父親更投入紮作。藝術品由傳統燈籠,慢慢擴展至各種紮作,如星戰頭盔、模型飛機、甚至雞泡魚,都有人願意付貴三倍的價錢,特別訂做。
志師傅為人內斂,話不多,但其實他是性情中人,感情均全情投放於紮作。例如要手紮一個白兔燈籠,需全神貫注三小時。先度好竹篾的度尺,然後將它們逐條屈曲,成形狀,塗上白膠漿或漿糊後,便以砂紙紮實並定位。紮白兔,共需要六個竹圈,紮好形態,用鐵線做的彈簧接駁它們。接着是黏貼縐紙,由底慢慢向上貼,一層一層,小心翼翼地貼好。燈籠大致成形,最後於底部繫上輪子及燭台,大功告成。「傅統始終有種味道,同膠唔同,亦都同鐵線屈嘅唔同。集體回憶嘛。」
眼前手紮白兔燈籠,賣三百元,比大陸來貨貴三倍有多。如今本地手紮作品和師傅,少之又少,志師傅也是碩果僅存,而又較為年輕的幾位之一。志師傅直言,買大陸來貨,較為實惠便宜。燈籠不是不行,但較為做工粗糙,縐紙貼得馬虎,最重要是隻隻同款一樣,沒有性格。志師傅的出品,顏色大小均按喜好而定,「拎出街,有人望吓,係開心嘅。」每年除了紮楊桃、白兔等等款式,志師傅也紮過一枚「 I LOVE YOU」燈籠,但只此一次,「因為送俾嗰個女仔,而家係我老婆。」都說,志師傅根本是深情的人。
家業紮燈籠,志師傅自小必然有很多回憶,他卻搖頭。「細個玩嘅,好記得是一隻膠燈籠,橙色的鷹,無玩過白兔同楊桃囉。可能阿爸覺得,放在店內賣錢更好。」而且,自小父親忙於看鋪紮作,心裏着緊寶華,從未和他們去賞月玩燈籠,長大後,才會大夥兒上酒樓吃一餐飯。「希望今年可以有機會啦。」不擅表達情感的他,頓了頓,如是說。
志師傅入行至今21年,由當日的小伙子,變成今天的中年漢。兩年前,爸爸正式退休,由他單手撑起家業。手作雖然吃力不討好,但他一直堅守下去,任重道遠,香燭紮作燈籠,缺一不可。「阿爸到而家仲會成日打嚟鋪頭,問我搞唔搞得掂。」「但你幫咗手廿年.....」父親在意寶華,如同在意他一樣。中秋只是團聚的幌子,家好自然月圓。
寶華紮作
地址:深水埗福榮街2D號
電話:2776 9171
註:店內有少量手紮楊桃及免仔燈籠,其他均需提前訂做。
採訪:莫小巧
攝影:謝致中、陳子洋
剪接:謝致中
註:影片字幕有誤,「紥」正確應為「紮」,特此更正。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竹篾燈籠 在 大紀元時報(香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mber Running Green】中秋和你紮,賞花燈是香港中秋特色,但手工竹篾燈籠卻即將消失,這次Amber要跟香港花燈大王的傳人梁金華師傅,學習傳統藝術。
🔴觀看首播:https://reurl.cc/R1WXm9
🔔歡迎訂閱「紀元生活」:https://bit.ly/2QOvy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