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便車環島之一(故事很長,想讀就讀,不想讀看照片就好ᕙ( • ‿ • )ᕗ)
.
8月11日一大早便起床,收拾好行囊,背著20公斤的登山包,啟程出發,搭了七點多的公車跟捷運到了北車,在附近便利商店吃了個早餐,接著就與我的另一個同伴會合。
不知道是什麼節日,北車黑白格大廳擠滿了東南亞的人們,我背...
2019便車環島之一(故事很長,想讀就讀,不想讀看照片就好ᕙ( • ‿ • )ᕗ)
.
8月11日一大早便起床,收拾好行囊,背著20公斤的登山包,啟程出發,搭了七點多的公車跟捷運到了北車,在附近便利商店吃了個早餐,接著就與我的另一個同伴會合。
不知道是什麼節日,北車黑白格大廳擠滿了東南亞的人們,我背著登山包,雖然我已經盡力閃避了人群,但還是一路撞了不少人,實在是有點抱歉,天氣炎熱,旅程還沒開始我們便已滿身大汗,不過還好火車夠涼甚至還有點冷,第一站直接就到了新竹,一出車站,離開臺北才真正有了這趟旅程終於開始了的感覺,沿著車站前的路走便可以到東門圓環,也就是我上一篇照片拍的迎曦門,是新竹的地標與象徵,城門前市民廣場常常有一些擺設之類的,我覺得這個地方的設計實在是很不良,東門圓環的車流量其實蠻大的,行人過去圓環中間的廣場要穿越沒有斑馬線跟紅綠燈的圓環蠻危險的,但在這個圓環設置紅綠燈也是有點奇怪,所以只好自己注意路況了。
我們一路走到了附近的新竹市立美術館參觀,當時是在「聲.色現場」的展期,內容就是一些探討人類的色彩覺知,並進一步聚焦新竹地方色彩的考察及繪畫創作,還有在地聲音藝術家蒐集一些屬於新竹自己的聲音,讓我透過一些視覺、聽覺的互動體驗新竹郊區、城市、溪流、海洋、山林與日常生活等等,進入新竹的聲色紋理,讓我更了解新竹這個地方,其中我很有印象的一個作品,也就是第二跟第四張照片,是一面滿滿七彩顏色的色票,旁邊有籤筒抽了一支,拿了相對應的色票,是我最喜歡的綠色,而後面寫著一些字「復古(Vintage)」,我便把他好好的收進皮夾的隔層內。
看完展覽,肚子餓了起來,便走往東門市場覓食,但什麼店家都沒開,真滴傻眼,於是就便利商店解決了哈哈哈,身為一個時常在外當遊民的我,便利商店真的是想不到吃什麼跟休息甚至是過夜的好去處。
接著我們前往了森寫真機店,因為夥伴想買台底片相機為這次的旅程做點紀錄,待了好一段時間買完之後,走回火車站與另一名夥伴會合,然後就開始了一直走路攔車的過程,真的不得不說,攔車這事真的有很大的挑戰性,時間跟地點都是關鍵,尤其當你舉了幾十分鐘的手,卻沒人理你時,那個挫折感其實蠻大的,不過就在走了好一段路程有點心灰意冷的時候,希望就來了,一個小家庭停了下來問了我們要去哪裡,雖然不順路但說可以載我們到更容易攔到車的路上,我們便上了車,可惡,居然忘記了要跟他們合照當紀念,我們繼續接著走,又是走了好一段時間,夥伴在路邊的水果攤要了一張紙板寫上了便車環島的標語,顯然效果有點顯著,一位大哥停了下來,說正好順路要下到竹南可以載我們一程,路上聊了很多,他說第一趟經過看到我們就在考慮要不要載,後來繞回來第二趟才停下來,接著說他以前待在美國時也有載過一位搭便車的男生,但心理壓力實在很大,那個男生一個坐在後座,大哥多少也會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看到我們有三個人才考慮讓我們搭便車,沿著我騎了無數次的西濱快速道路,不知不覺到了竹南,放我們到竹南車站下車,一起合了張照大哥便瀟灑的離去了,真的感動謝謝大哥載我們嗚嗚,時間也已經不早了,決定搭火車前往今晚落腳的苑裡,其實也是很臨時的才訂了青年旅館,畢竟搭便車旅程真的充滿了各種吃運氣的不確定性,也不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能走到哪是吧!
Check-in完之後卸下行囊,打算走到附近的苑裡老街覓食,但又是撲了個空,沒幾家店能選的,只好隨便找一家填飽飢腸轆轆的肚子,幸好沒踩到雷哈哈哈,吃完後回青年旅館,整理一下,放鬆一下身心(雖然已經背著很不錯的登山包但20公斤走一整天真的也是腰酸背痛哈哈哈),我想,這個晚上一定是一覺好眠吧。
.
兩天沒更新照片了,一直以來日更的我感覺好像有點久哈哈哈,沒辦法,剛好這兩天有約,所以文章就難產了,然後還打這個紀錄文,除了挑圖跟後製外,雖然照片也沒什麼好挑的哈哈哈,因為旅程中一直懶得把相機拿出來拍些什麼,然後打字也是絞盡腦汁,一直要回想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心裡再想些什麼之類的,這對於老了的我(?)來說實在是累啊,不過因為失眠的關係,我終於把第一天的日誌生出來了(耶!現在時間早上五點五十七分,天又已經亮了,所以我決定今天好好睡覺,不去桃園拍星宇航空的飛機了。)欸欸,如果有什麼錯字或是語意不通順的再留言跟我講吧哈哈哈,真的很久沒打這麼長的文了,上一次大概是去年的兩個月環島吧哈哈哈,好了,廢話不多說,我要睡覺了,晚安,啊不對,是早安。
.
.
.
.
.
#chicken_shit_lee_photo
#臺灣
#新竹
#環島
#便車環島
竹南青年旅館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第19屆 #高中地理奧林匹亞
#實察繪圖組 試辦比賽 前十名:
金牌三隊:
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
背包客落腳處--台北市東區特色青年旅館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新板特區立體空中通廊系統行人通行地圖
彰化縣私立精誠高級中學
彰濱工業區-鹿港、線西區主要工廠勞工國籍統計地圖
銀牌七隊:
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
艋舺公園周遭街友生存指南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
救急西門 AED 町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高中女孩遇上穆斯林料理─臺北市穆斯林餐廳攻略地圖
新北市立海山高級中學
行路
國立竹南高級中學
竹南市區免費無線網路據點分布圖
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從第一到東協--現今東協廣場及周邊商店分布
國立和美實驗學校
《身》在書中-給肢體障礙者舒適的圖書館空間設計地圖
竹南青年旅館 在 貓。果然如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夜航.永安梧棲.複沓的光輝】(黑潮島航0603)
1、孤獨而親密
到漁港附近的旅館時已近午夜,不遠處是我曾經求學的地方,小鎮看起來坦然卻有陌生感,那陌生感把我的記憶推遠。斜對面的豆漿店看起來跟台北的很像,卻可以從同樣食物的處理與排列方式感受到不同。臺灣是一個小到足夠演化出區域差異的島。
由於鋒面來襲,「多羅滿號」(暱稱小多)在船長與黑友(黑潮伙伴)們的討論下提早出航,並且停在永安避風,我因此錯過了花蓮到八斗子、八斗子到永安的兩個航次,但卻多了兩天和家人與貓咪相處的時間。今天則是決定凌晨四點集合出發,五點啟航。
也許說「我們決定」是錯的,無論如何,船能否航行決定者都是海,人只能在海的意志下做決定,那決定帶著依附性。
漁港的節奏和城市不同,小多停靠在三艘並排船隻的最外側,我背著相機跳過第二艘船,看見船艙裡的漁民亮燈熟睡著,幾乎可以聽到他的呼吸聲。
燈光在黑色的海面形成銀色的光斑,船一發動遂如鞭運動起來,這是我今年第一次離岸。
黑暗中的海幽魂的氣息,人類航海第一個挑戰並非風暴,而是黑暗。康拉德最了解,這世界上最難抗拒的黑暗就是大海與內心,它們迷人又危險。
凌晨5點26分,小多到達第一個觀測點,轉為怠速前進。三組採樣人員早已在我自顧自地調整攝影裝備時運作起來。「水深31米!」指揮室傳來海圖的數據,溶氧檢測手冠榮先把鐵桶拋進海中取樣,隨即裝瓶檢測海水PH值、鹽度和溶氧。觀測點面對的是新竹南寮舊漁港,也就是頭前溪的出海口,我打開PeakFinder,對著遠方幾不可見的山巒起伏,查閱島嶼的眾神。那裡有南插天、塔曼、內鳥嘴、李棟、尖石、泰矢生、石麻達、大霸尖、哈堪尼、馬那邦…….。水從神的國度來,往黑暗而去。
海水取樣完成以後,小八(珮珍,這次主要的懸浮微粒調查員)和協助者世潔從船尾放出Manta網,那是專門設計來攔截懸浮微粒的器具。Manta入海後船長隨即以2.4-3浬的速度前進,讓海水濾經網面,留下痕跡。5:26分紀錄座標後小八喊走,5:51紀錄座標後起網,志工靖淳複頌記錄著各項數據。
Manta起網後,水下聲音記錄手則拋出繫上浮球的錄音筆,讓船和錄音筆拉開一段距離後熄火等待。時間一到,觀測員在海面上尋找浮球的方向,指揮船長目標物所在位置回收錄音筆。
航行過的人就知道,海的聲音和引擎聲會在你的耳邊心臟互相競爭,除此之外海上幾乎沒辦法聽到其它聲音。人和人交談得用吼的,得用擴音器,使用肢體語言,或者靠近對方的耳朵。也許是這樣,讓海上的工作者看起來格外孤獨或格外親密。他們各自站得遠遠的,又各自貼得如此靠近。
2、和以被物
6點43分,船的前方出現了巨大的海上風車。海水藍而近黑,有一種綢緞的光澤。欣怡告訴我,這是白海豚記錄的北界,去年才建置的風機童話般地在海上轉動。我想到台南存有台灣唯一一間近兩百年歷史的風神廟,正殿門上懸有信徒捐贈的寫著「和以被物」的匾。
人們過去對自然力量總是恐懼的,恐懼引來崇拜,引來祈求。而現在我們想掌握它了。離岸風電是近年西岸發電設備的重大議題,倡議者認為海上風機的產出能量比岸上風機要高出40%,反對者認為這樣的工程忽略了海中生物,施工污染,低頻噪音,以及對候鳥飛行路徑的影響。
為了將風機固定在颱風頻仍的島嶼海域,水下打樁的工程十分巨大。部分研究者認為打樁產生的高頻震波很可能對海洋哺乳動物產生影響。特別是這個計畫並非是這兩支示範風機而已,若未來形成大規模的風場,運作亦將大幅度改變風場海域的聲景。我時常在關注大杓鷸生態的蔡嘉陽先生臉書上看到他為鳥類撞擊風機的高度風險提出呼籲。
不久前我在香港的新聞裡看到他們正進行著「土地大辯論」,其中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認為,「環保並非社會的唯一考慮,港人的居住權亦是社會必須照顧的環節」。至於環保團體憂慮,填海會讓稀有物種失去棲息地,他竟說長毛象、劍齒虎和袋熊等生物相繼滅絕,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一定破壞,但其生態位置很快便被其他生物替代,而現時有不少物種處於快將滅絕邊緣,「中華白海豚只是其中一種,由於這類物種數量已十分稀少,在生態環境中扮演的角色已很小,其存亡已影響有限」。
問題是長毛象、劍齒虎並不為了施永青的房地產利益而滅絕的,而生物在人類文明快速演化的數千年來,退讓得已經太多了,即使多考慮一點,都不配說是償還。
「小多」從兩架風機旁穿繞而過,海水如同牡蠣的殼,閃現著光澤,這種雲母般的光澤時現時滅,無法採集。
3、複沓的光輝
第二個觀測點是後龍溪的出海口(水深13.3米),第三個觀測點則是苑裡漁港口(水深23米),第四個觀測點則是梧棲漁港口,也就是大甲溪的出海口(水深23.7米)。
海面隨著陽光變綠,遠方出現了清楚的海潮線,零星的,獨行的斑蝶循著海面低空飛過,與我肉眼辨識不出的燕鷗數量約略等同。
三組操作人員,面對漸漸上升的氣溫,重複做著同樣的工作。拋擲、採水、分析、報數值,放出Manta、收回Manta、清洗Manta、打開水下收音器、繫上浮球、放出收音器、回收收音器…….。
每當「小多」一怠速時,海的力量就大了起來,船上的人把腳步跨大,從小腿、大腿到脊椎兩側的肌群明顯施力對抗浪暈。不過身體都知道,躺下、坐著與站立時,對抗海浪所費的能量差異甚大,在不穩定的平面上用陸上生物演化出的身體工作,疲憊會在上岸後加倍顯現。
每回檢測員開始作業我就跟著站在後艙,舉起相機體會與他們一起身體勞動的感覺。科學研究事實上與藝術創作非常相似,它們都有著徒勞無功的複沓階段。
或許需要採樣上百個檢測點那些數據才會出現些微意義,或許同一個檢測點要採樣十年才能解讀出人的力量正如何影響著海,這種漫長、不能肯定盡頭,卻不能有任何環節不一致的行動,讓看似無聊的複沓產生了光輝。
4、Manta
我聽了發音近似Meta,問了洪亮才知道是Manta。Manta是鬼蝠魟(Manta birostris),牠是一種性慢熟的卵胎生魚種,雌雄常偕行,大部分每次僅生產一胎,因此在中藥需求的獵捕壓力,以及自身特殊的生態習性下,成了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中的易危物種(Vulnerable,VU)。
收集懸浮微粒的儀器,似乎是以三個結構組成的,方口的主體與兩翼,正好就像鬼蝠魟呈現一個三角形。兩側的結構是為了在海上拖曳時的平衡而設計的,而網子則是按照美國五環流基金會的設計圖,在臺灣特別訂製。據說目前在臺灣使用方口的Manta做懸浮微粒調查的民間單位僅有兩個,不久前曾邀我參與另一個海上塑膠垃圾探勘活動的綠色和平(綠色和平的顏寧小姐,常在臉書分享海洋塑膠微粒的相關研究),則使用收集口為圓形的浮游生物網,不過這僅是收集口的差異,採樣的結果主要是看網目的粗細。
Manta蒐集回來的懸浮微粒滯留在330微米的網上(網目決定了所攔截的微粒大小),小八用清水將其集中到網子的尖端處,那裡有一個旋鈕,可以把尖端的網子拆卸下來,倒進漏斗收集起來。東良拿著第三個觀測點的採集瓶讓我拍攝,裡頭有水母、小魚,肉眼不可見的有機生物,以及近年已成國際研究重要課題的塑膠微粒。但一切得送回檢驗室再用溶劑分解後,才能得到可靠數據。
有意思的是,在參與這段航程之前,我完成的一篇短篇小說〈恆久受孕的雌性〉,裡頭設計的海中攝影機,也取名為「魟」,我想這就像人類科技往往是一種「仿生藝術」,我們的想像力總在演化的萬物變異裡顯得渺小。
不知道為什麼,東良握著採集罐的手,讓我覺得他正「掌握」著一個具體而微的生態系。數位相機裡的影像,給我的感覺不是科學的,而是寓言的。據說有時浪大,反而蒐集到的樣本顯得清澈,因為懸浮垃圾暫時被打到水面底下,我們不可見的地方。
5、《四百歲的睡鯊與深藍色的節奏》
漁夫不會讚歎海的美麗,我遇過的農夫從來不會停留腳步跟我一樣等待夕陽,或望著奇萊山發呆。雪豹不知道自己的步伐絕美,熊鷹也不會明白自己獨特視覺能力裡藏有的美學天賦。
無論再美麗的風景也會習慣,身體會疲倦,也會想念陸地的穩定。採樣小組在工作完畢後,指揮室會傳來下一段航程的距離。伙伴們於是都開始補充食物,或者默默地、安靜地讓身體休息。
我因為昨晚幾乎沒睡,因此時不時閉起雙眼,體力恢復了,船身震盪不太激烈的時候我就翻開手邊的書。
這本挪威作家摩頓‧史托克奈斯(Morten Strøksnes)的著作,寫的是一段追捕格陵蘭鯊(睡鯊)的歷程。2007年我曾自助旅行到過挪威,與瑞典、丹麥一樣,挪威也是海之國度,國民擁有船隻的比例相當高。
摩頓一個好友雨果是個航海迷,一次突如其來的莽撞提議,勾動了作者對海洋的痴迷,兩個男人居然決定駕著小艇試圖獵捕待在深海裡長達七至八公尺,重達一千兩百公斤的格陵蘭鯊。
原本你預期會是一本挪威版的、袖珍版的《白鯨記》或是《青年與海》,但實際打開卻發現是一本自然史。挪威與海洋的情感氣息,似乎和在新大陸「拓荒」殖民的美利堅大不相同。摩頓以「夏、秋、冬、春」的結構描述這段「尋鯊之旅」,卻更像是不帶氣瓶的自由潛水、高山攀登,捕到鯊只是這兩個男人沉浸一整年「海上經驗」的華麗藉口。
我們一邊讀著偶爾(真的是非常偶爾)才出現的鯊蹤,多數時候是摩頓展示著他想要訴說的自然史、海洋研究、北歐的海洋探險史、漁業史與挪威史,我們會讀到蘭波十六歲時從未到過海上所寫的海洋詩,會知道寫作《金銀島》的史蒂文生,如果根據家庭傳統,應該成為燈塔建築師。這就是摩頓的「深藍色的節奏」吧。
兩個男人與一艘充氣小艇真的能捕獲格陵蘭鯊嗎?我認為摩頓與雨果都不是笨蛋,因為捕鯊不是目的,與海洋相處才是。在寂寞的海上,他們各自展示著說故事的能力,其中一個故事和我過去講過的大象故事同樣哀傷。
1903年,一頭叫做托普西(Topsy)的大象踩死了兩名動物員工,後來在紐約一座主題樂園裡遭到公開處決。這個處決甚至是售票的。
「人們把某種以銅礦製成的涼鞋裝在大象腳上,然後輸入七千伏特的交流電。他們本來想把牠用吊車吊死,不過沒能成功。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打響那座主題樂園的知名度。整個『行刑過程』被湯瑪斯‧愛迪生的電影公司錄影下來,這部影片就叫做《電擊大象》。」
由於這個段落太過黑暗哀傷,我想回去找蘭波那首海洋詩,卻忘了摺頁,怎麼也翻不到。然後「小多」就在陽光燦亮的近午入港了。
竹南青年旅館 在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草地學院課程啦啦隊 : 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苗栗大南埔
走進充滿農村風情與客家文化的苗栗大南埔,用訪調學習地方知識、深入各個議題的脈絡,串連起與土地和在地人情的網絡,在稻浪與古厝的教室裡,親身理解農村的過去與現在,並和組員一起在課程後提出一套行動方案,讓改變社會不在只是停留在空想,而能滿有實踐力與行動力!
授課時間:7/22(三)-25(六)
授課地點:苗栗大南埔(竹南火車站集合)
在地夥伴:老寮
🔍 田野身世ABC
失落的苗栗大南埔,藉由尋根來重返盛世。
苗栗大南埔位於南庄鄉和三灣鄉的交界,以客家族群為主。過去在日據時代擁有豐富的樟木和煤礦資源,並且是台灣重要的稻米糧倉,卻正面臨農村凋零後的挑戰,包括青年人口外流、農民高齡化以及經濟衰退等問題。由返鄉青年邱星崴等人組成的老寮團隊,運用青年旅館、文創商品和體驗旅行等方式,企圖為大南埔注入一股新活水。這群返鄉青年主張:「唯有真正理解在地的歷史和產業脈絡,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才能擁有重新復甦農村的改變動能。」
🔍 行家嚴選課程
🌱Step 1:行前工作坊–裝備自己,啟動你的社企力
💡 夏天就要破冰,和你的夥伴培養良好默契
💡 打破既有想像,重新認識台灣的農村樣貌
💡 從觀察到參與,田野調查技巧全面大公開
💡 讓真愛永流傳,建立永續的社企商業模式
🌱Step 2:在地拜訪–連結在地,創新設計
💡 實際和客語耆老進行對話,了解在地生活樣貌,也趁機學習第N語言
💡 盤點在地資源,調查現有的產業資源,找出在地的潛在優勢
💡 認識大南埔由盛轉衰的歷史脈絡,探討當前農業與觀光政策是否Z>B?
💡 上街買菜和阿婆交朋友,下廚做菜和夥伴拼手藝,同時認識在地食材和產業
🌱Step 3:設計行動方案–不只計劃,更要實踐
醞釀很久的熱血青年們,這次我們要玩真的!
在地拜訪的最後一天,你將會與夥伴發表在一個月之內可執行的在地行動方案。社企流和在地夥伴除了提供意見回饋,還會和你一同建立後續的合作模式,協助你將行動方案於在地實踐。
🌱Step 4:學習成果發表–經驗分享,撒下更多改變的種子
完整參與草地學院並且實踐行動方案的團隊,將有機會在台上與大眾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社企流同時邀請三位在地夥伴代表和兩位社企夥伴評分選出草地學院的狀元,並頒發獎品鼓勵。
🔍 課後輔導
社企流團隊也將定期提供咨詢輔導,在地夥伴也會試情況提供在地住宿、人脈連結與在地咨詢。
🔍 學長的話
從鍵盤憤青升級,準備打怪!想知道社企流草地學院都在做些什麼嗎?點擊閱讀【學員心得】不只是鍵盤憤青、說說人,草地學院讓「改變社會」進入我的人生: 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1/3272/3228
🔍 入學說明
📣 就在今晚九點! 6/11(四)直播頻道 https://livehouse.in/channel/242454
👉 2015草地學院入學簡介: http://lance06.wix.com/2015sei07
👉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報名草地學院請上: http://ppt.cc/Bi6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