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章金生畫荷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章金生畫荷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章金生畫荷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章金生畫荷花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許榮哲 × 小說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這次分享的文章,是中國作家孫犁談長篇小說創作的一些觀點。 他以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為例,提出寫長篇小說時,整體結構布局的重要性,相當精彩。 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 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 孫犁 一 創作長篇小說,感到最困難的,是結構問題...

章金生畫荷花 在 摳媽與摳比 育兒生活x美妝美食x親子旅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4:51:35

苗栗三灣落羽松莊園🍂 .——浪——漫——至——極——. 2021/01/10的三灣落雨松 在寒冷的季節更顯的詩情畫意 百顆落羽松在橘紅綠色彩間交錯出一副曠世巨作. 幸運的話黑面鴨會出來搶鏡頭~ 穿梭於一排綿延的落羽松美樹 親子間因為幾片落葉 讓回憶更深 😌推薦安排去一趟有感之旅~😌 要抵達著詩情...

  • 章金生畫荷花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1 19:00:07
    有 65 人按讚

    【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這次分享的文章,是中國作家孫犁談長篇小說創作的一些觀點。
     
    他以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為例,提出寫長篇小說時,整體結構布局的重要性,相當精彩。
     
    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

    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 孫犁
     

     
    創作長篇小說,感到最困難的,是結構問題。
     
    結構一詞,雖通用於建築,但小說的結構,並非紙上的藍圖。佈局,也不是死板的棋式。它是行進中的東西,是鬥爭中的產物。小說的結構是上層建築,它的基礎是作品所反映的現實生活,人物的典型性格。在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的矛盾、鬥爭、演進中,出現小說的結構。因此,長篇小說的結構並非出現於作者的憑空幻想之中,而是現實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經過作者思考後,所採取的表現現實生活的組織手段。建築工程,可先有藍圖,然後再去備料。作品則不然,要根據作者所具有的生活積累,才能有效地設計。而且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作品完成後,結構狀態才告終止。俗話說:長袖善舞,多財善賈,生活之於創作是多多益善。生活積累綽綽有餘,而不是捉襟見肘,才能出現理想的小說結構。創作,是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不能白手起家,更不能一本萬利。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在中國長篇小說中最為著稱。我們現在就這四種小說的結構方面,進行初步的粗淺探討,作為寫作長篇小說的學習準備。前三種長篇小說,都是在前人的創作(或口頭、或文字)基礎上,進行再創作的。
     
    《三國演義》根據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註。陳志在中國史書中,除史、漢外,最稱得體。而裴註之詳盡豐富,保存了很多古書資料,生動而具體,雋辭逸事,隨手可得,在史註中最有價值。這對《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此外,它還利用了以前的話本和戲曲方面有關三國的資料。這些資料裡的英雄人物,已經過無數次演唱說講,典型性格初步具備。《水滸傳》根據它以前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的水滸故事,這些故事,經過口頭講演,日見完整。《西遊記》是根據一些高僧西域旅行的記載、佛教故事和以此為內容的粗具規模的小說。
     
    四種長篇小說都是宏偉的著作,經過長時間廣泛的流傳,差不多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是中國人民傳統的精神食糧。它們是深入人心的書,不只在思想意識方面,有的並在實際生活上,給予人民以不可估量的影響。
     
    單從結構上可以看出,這四種小說都不是平凡之作,都是大手筆的產物,有獨特的見解和藝術修養,有豐富的知識和組織能力。都是苦心經營,各有時代、藝術特色。小說的結構,也可以叫做佈局。它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即總綱、分目和結局。古人創作小說,是很重視結構的。結構的形成是以主題思想為指導的。
     
    《三國演義》以史實為根據,在寫作中,它確定以蜀漢為正統,但並不削弱對魏、吳的刻畫,它以桃園結義開始,經過對各個重要人物的敘述描繪,突出三國之間的主要矛盾鬥爭。三國時人才眾多、群英崛起,謀士如雲,政治文化多有可采,至如華佗之醫、管輅之卜,也很生動有趣,它不遺漏一個重要人物,不遺漏一件重大事件,精心組織、波瀾起伏。最後得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合乎歷史規律的推論,作為全部小說的結局。
     
    《水滸傳》前幾十回,實際上是各個梁山人物的小傳,它接連寫了晁蓋、吳用、阮氏兄弟、楊志、宋江、林沖、武松、石秀、盧俊義的出身、遭遇,生活和性格。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中篇或短篇。因為當時的水滸故事,是以人為單位的。施耐庵統籌全書,他以誤放妖魔作為楔子,以智取生辰綱展開故事,突出一個「逼」字,以這些人物齊集梁山為一結局。這樣的結構,在藝術上說是完整的。
     
    《西遊記》的結構比較單純,它接連寫那八十一難,難難不同,有趣的故事層出不窮,充滿幻想和幽默,具備藝術特色。以取經回來師徒都成正果為結局。
     
    以上只是就其總綱和結局來談,其中的佈局穿插,輕重、取捨,各個作家的匠心運轉之處,只有進一步研究才可以窺探它的結構藝術的奧秘。
     

     
    藝術的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多麼偉大的藝術成就,也是在前人的勞作和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即使像如此輝煌的藝術精品——《紅樓夢》也不能例外。在結構上,《紅樓夢》是平地起樓臺,並非再創作,但如果沒有歷史上前幾種長篇小說,特別是《金瓶梅》一書的出現,《紅樓夢》是很難產生的。按照《紅樓夢》開端所寫,一會兒叫「風月寶鑒」;一會兒叫「金陵十二釵」,又叫「情僧錄」,又叫「石頭記」。可以斷言,這部小說,是長期經營,屢經易稿,在故事結構上,是發生過多次重大變化的。我甚至猜想,雖然《紅樓夢》是曹雪芹的一人創作,但他身邊一定有一兩個,甚至三四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具備高超的藝術見解,每章每段地和他討論,出點子、提意見,改善補充。因為我實在驚嘆,像《紅樓夢》這樣宏偉的藝術結構,實非一個人的才力所能達到。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說,《紅樓夢》是集體創作或是開會產生的小說。
     
    以下就談談《紅樓夢》的結構。《紅樓夢》第一回有言:「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就字面看,這都和結構問題有關。作者為了使這部小說不落俗套,在結構上,苦思冥想、慘澹經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這部小說在綱領提起時就不同凡響,完全是獨創。在進入正文之前,作者把綱放得很長很長。第一回,從甄士隱寫起,然後提到了賈雨村,但主要的是點明小說要宣揚的思想,即「好了」思想。第二回,寫賈夫人仙逝揚州,是為了小說最重要人物之一的林黛玉即將出場。然而又不叫她即刻露面,卻寫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使讀者得知本書所寫家族和環境的概況,使主角出場時有典型環境的依據,讀者有充分的精神準備。按照習慣,總綱應該放在第一回,作者卻點了一下又放下,接著環境敘述之後,就使一些主要人物上場。這便是第三回,林黛玉初到賈府,賈府的一些頭面人物紛紛登場與林姑娘相見,實際是使他們與讀者相見。這一回,進一步詳寫賈府的勢派。
     
    兩個主要人物見面了,如是俗手,一定就迫不及待地去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一見鍾情、情意纏綿、糾纏不已。作者卻寫了出乎意外的寶玉摔玉,黛玉傷心這樣的事件,突出兩個主角的性格特點,反而使兩人生疏起來。接著就去寫別人家的事,即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直到第五回,作者才正式「曲演紅樓夢」,別開生面地表明本書十二個主要人物的一生命運。《紅樓夢》一曲,以「開闢鴻蒙」四字開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傾注一擲,有天崩地裂的感染力量。是長江大河的奔騰,高山瀑布的狂瀉。讀者一下子陷入作者所宣揚的哲學思想境界裡去。這支曲子,隨著故事的展開,一直在讀者耳邊響著,一直伴奏到第八十回。
     
    這真是千古絕調,第一聲春雷振聾發聵,在任何藝術作品中也沒有遇到過。
     

     
    寫小說應該是因人設事(情節),反過來,又可以見景生情(新的情節),這樣循環往復,就成佈局、就成結構。
     
    《紅樓夢》寫了一些大排場,比如秦可卿之死,這是為了表現王熙鳳的才幹而設;寫了元春歸省,則借此機會表現很多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這些大排場,我們也可以叫它中心事件。《紅樓夢》裡這些大事件都不孤立,前因後果都很清楚,而且潛伏很長,波及很遠。比如元春歸省,這不只是繁華場面,它牽動著全書的佈局。最明顯的是歸省修造了大觀園,使姐妹們都住進去,作為故事的中心場地。它又包括著許多小情節,比如:歸省買來了小戲子,這就是芳官等人的出處,歸省要用尼姑,這就是妙玉的出處。而這些人在書中,並非十分次要的人物。在這裡,大的情節又起綱的作用,它牽動著很多小的情節。
     
    曹雪芹在處理大情節時,總是像觀覽大江大河一樣,先找它的發源,細察它的匯流,看好它的來龍去脈。比如第三十三回「不肖種種大承笞撻」,先是用「把他耳上帶的墜子一撥」這樣一個小動作,極其生動地寫寶玉和金釧之調情。然後,出乎意外的王夫人一巴掌,已經使事件嚴重,但作者暫把這個危機放下,接著寫「畫薔」,寫「撕扇子」,寫「麒麟」,寫「訴肺腑」,這就是寫賈寶玉自己仍在隨波逐流地浮在愛情的無邊孽海之上;而林、薛、史、花等人,卻以他為中原之鹿,正在進行殊死的情場大角逐。直到寶玉迷離恍惚、六神無主,才寫「老爺叫他」,接著又是忠順王府來要人,又是賈環告狀,這才是「不肖種種」,步步緊逼、氣上加氣,使得「大承笞撻」有聲有色。打過了,接著又是賈母訓子,林黛玉抹眼淚,這樣情節相連,還容易揣想。而因此引起寶黛交諷,甚至薛蟠耍無賴,玉釧調羹這一系列的小情節,都寫得這樣合情合理、自然生動,就非曹雪芹不辦了。
     
    他寫一個中心事件,總是像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一大石,不只附近的水面動盪,搖動荷花,驚動遊魚,也使過往的小艇顛簸,潛藏的水鳥驚起,浪環相逐,一直波及四岸;投石的地方已經平息,而它的四周仍動盪拍擊不已。
     
    這就叫做精心結構。
     

     
    書沒有寫完,作者就「淚盡而逝」,只留下八十回,並有人說都是草稿。這就給研究它的結構造成極大的缺陷和困難。
     
    按總綱推斷,上半部寫的是「極風月繁華之盛」,即那個「好」字;下半部當然要寫到那個「了」字,即散了的筵席,倒樹的猢猻,乾淨了的茫茫大地。但這種變化,應該是漸進的,絕不會是突變。這樣《紅樓夢》究竟要寫到多少回,就成了永久不能回答的疑難。俞平伯說,可能要寫一百一十回左右,因為五十四回是個轉折。這也是推斷之詞,究竟要寫多少回,即使曹雪芹,當時也很難預先估得那麼死。據魯迅說,八十回也不過剛剛露出些悲音來。
     
    高鶚續書,一開頭的回目,「占旺相四美釣遊魚,奉嚴詞兩番入家塾」,就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高的續文對原著來說,是天上地下。但我們也應該退一步想:曹雪芹死後,企圖續貂者,不下百種,皆成狗尾。不管怎樣,高鶚還是忠於曹氏的原來計畫,極力追蹤原來旨意,求其吻合。雖然寫得死板僵硬,大致還是按照悲劇的路子走下來了,最後重露一些起色,這也並不完全違背曹氏的「好了」思想,因為事物仍要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有這樣四十回續書,使愛讀完整故事的人,能得到比較圓滿的享受,這就是高鶚的功績。如果他也給你來個大團圓,豈不更糟。高鶚雖然「閑且憊矣」,然而他是一個熱中的人,並不是過來的人。他和曹雪芹的生活經歷、思想見解距離很大,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所以他的書能夠長期附在驥尾上。《三國演義》寫的是三國紛爭、天下雲擾,歷史上少有的動亂時代;《水滸傳》寫的是五湖四海,各種職業身分的人;《西遊記》寫的是西天佛地,近於海外奇談。它們的佈局方面幅員廣闊,可以馳騁,都有方便之處。而《紅樓夢》所寫的只是甯榮二府,實際上是一個家庭,雖也寫到一些親戚,如林如海、王子騰,都很簡略。寫薛家較詳,實際上等於住在一起,分院別居。寫到一些外界景況,如宮廷寺廟,襲人家和晴雯家,也都是小枝小節。它寫的是一個家庭內部的矛盾鬥爭,寫的是一個家庭的盛衰興敗史。這一家庭從何處興起,又從何處敗亡?這就和在那麼一片不大的地方,修建一個大觀園一樣,在結構上,極費經營,極費周折。在十七回,賈寶玉談大觀園的設計修建時,發表的一段議論,可以作為曹雪芹對藝術處理,小說結構的總見解。即:任何藝術都要基於「天然」,「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不能「人力穿鑿,扭捏而成」。因為,「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我們知道:小說的結構來自故事情節,而故事情節來自人物的思想行動,這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符合生活的發展規律,才能形成的。
     
    我們無妨再作一些註解:曹雪芹所說的天然,就是現實生活裡所有的、所存在的,不是由作者無中生有、胡編亂講的。胡編亂講,便是「穿鑿扭捏」。生活裡一點兒影子也沒有的東西,你硬要把它說成是現實,大加編排,那是說謊,是欺騙讀者,是造謠惑眾。
     

     
    寫長篇小說開頭容易,就像走前幾步棋一樣,頭頭是道,中間佈局已經不易,最後結尾最難。《三國演義》最後以晉朝統一中國作結束,當然很完滿,這是借助于歷史,作者的苦心還很難見到。《西遊記》以取經回來,師徒都成正果結束,這也是故事的必然,事前可以容易安排的。《水滸傳》,以七十回而論,蓼兒窪一夢,已近玄虛,只是等於把更長的《水滸傳》,比較適當地剪裁一下,並非在結尾處做了多大功夫。《紅樓夢》的結尾,因為雪芹已埋地下,世上更無能人,小說影響,雖然如此之深遠,它的結尾,只能無可奈何,將永久沒有下場了。
     
    寫作長篇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中間枝蔓太多,前後銜接不緊,寫到後來像漫步田野,沒有歸宿;或作重點結束,則很多人物下落不明;或強作高潮,許多小流難以收攏;或因生活不足,越寫越給人以空洞散漫之感;或才思虛弱,結尾已成強弩之末,力不從心。甚至結尾平淡,無從回味;或見識卑下,流於庸俗。
     
    至於中間佈局,並無成法。參照各家,略如繪畫。當濃淡相間,疏密有致。一張一弛,哀樂調劑。人事景物,適當穿插。不故作強音,不虛張聲勢。不作海外奇談,不架空中閣樓。故事發展以自然為準則,人物形成,以現實為根據。放眼遠大,而不忽視細節之精密;注意大者,而不對小者掉以輕心。腳踏在地上,穩步前進、步步為營,寫幾章就回頭看看,然後找准方位、繼上征途,寫完之後再加調整。如此做去,或可稍有補救于萬一。

  • 章金生畫荷花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6 14:19:30
    有 2,330 人按讚

    《把冤錯化為美:池上穀倉藝術館臺靜農展/ 蔣勳出版專書》

    ◎陳文茜

    向臺靜農致敬的展覽,於2020年11月圓滿結束。幾位主要參與者,以酒敬天,以黃金玉蘭祭臺老。

    夕陽秋風吹照在臺先生一輩子沒有去過的池上,展覽館外的荷花,在秋收季節已近枯萎。

    但荷花罈還在,意喻一種精神,永遠不會死,跨越時空,永不消失。

    臺老師的展覽起源於當代經常有的「寃錯新聞」:「台大不挺台大,臺靜農故居遭拆除」——這則新聞報導刊登在一個不必負責的報紙部落格,一位與臺家有特殊緣分的人發現了,哭著告訴我。我看了一下內容,錯誤不少,因為古蹟的保存權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而文化局從來沒有得到任何單位申請將臺靜農在台第二個宿舍的故居列為古蹟。

    事實是台大某研究所有一群日本老宿舍迷,將一大批房舍建築全批送文化局,未標示其中包括臺先生的建築;文化局古蹟審議委員會看完後,認為保留面積太大,而且沒有明顯保留價值,於是行文台大不必當古蹟保存。

    就在這樣的過程中,當時申報者知道其中有臺靜農故居,於是丟出一則新聞,批評的對象是從頭到尾沒有介入的台大。

    一開始,我們幾位朋友都希望當天各電視台新聞報導此事,搶救臺靜農故居,但不批評台大。

    可惜這個社會比較擅長指責,當文化界注意這個新聞並成為各大電視台的報導時,同聲譴責台大。

    這自然是寃錯了台大校方。

    但時代寃錯的對象太多,包括臺靜農本人。

    臺先生的後代形容臺先生因年輕時是五四運動的左派,來台後門口的對面長期被站崗監視,妻子為補貼家用,院子裡還得養放著雞。

    在大陸年輕時期坐過牢之後的臺靜農,來台後選擇禁語,而且活得愈老愈瀟灑,一杯威士忌、高粱飲下,盡情筆墨。

    那大江東去,本來浪淘盡了這麼多英雄。自己既苟活於平淡寃錯的命運,干脆長笑一聲,不必多語。

    他不耗費時間爭論一個已經無法爭論的時代,只盡情於詩尤其書法之美。

    臺老師向來非常疼愛後輩,包括蔣勳、林懷民老師。念舊感恩的他們當然關心此事,找我談論;林懷民老師當時已宣布退休了,但他的視野永遠不會老退,他不加入瑣碎的爭論,直接主張辦一場「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紀念展」,讓後代之人知道足可代表五四那一代知識分子之一:臺先生的重要性及其書法地位。

    於是常年負責蔣勳老師書畫的「谷公館」負責人谷浩宇開始奔走,常年敬仰臺老師、也是臺老師最喜愛的兩位女弟子疼愛的許悔之,負責一些製作年表與出版品搜集,最後由「台灣好基金會」徐璐統籌一切行政事宜。

    展覽一直到臺先生忌日十一月九日後才結束。

    距離他過世,漸漸被遺忘,共三十年後。

    而儘管台大一開始承受了委屈,我在林懷民老師囑咐下聯絡上台大校長管中閔,他也不想抱怨那些常見的寃錯胡亂式的「台式料理」新聞,過年期間直接在海外跨海指示:一,臺靜農故居不只不能拆,未來還要成立臺靜農紀念館,2021年由台大辦展覽。二,全力協助池上穀倉藝術館臺靜農展覽。

    管校長體現了一種人的好品格:不要沉浸在被攻擊、誤解的情緒中:而是想一下,轉化一下,我可以做什麼。

    臺先生晚年為自己取號:靜者。這正是體悟亂世時期,最好的修為名號。

    他生前不可能想像一個他從未到達的山間小村池上,一個以榖倉改建的藝術舘展覽,以「向敬愛的臺靜農致敬」為名的書畫展,可以創下近兩萬七千人次觀覽。

    這個曾經年輕時以魯迅、陳獨秀為摯友,之後為了在台灣保住性命,外人一問起魯迅,即維持沉默的大左派,可能想好好地吶喊、朗笑!

    寃錯、寃錯,不過是一首詩。

    然後向大地亁一杯:與他疼愛的弟子們豪情對飲。

    不必祭祀我!我生時不語,好似未曾真正來過:我走了留下筆墨,也未曾真正離開。

    2020年十一月九日是臺靜農老師逝世三十周年忌日,蔣勳為在池上的紀念展結束前,在報紙副刊的文章寫下一段注腳:

    * 臺老師的書法從明末王鐸、倪元璐出發,有二王的流動。臺老師的書法從王鐸轉向倪元璐,是一大改變。明亡後,倪元璐的書法,有痛淚的奔濺揮灑,有劍戟的鉤砍,已預告著帖學流熟書風的異變。

    臺老師後來更近一步,親近「石門」摩崖,親近刻石碑版,很顯然也是參與了清代「金石派」一直到康有為的書風革命。

    池上「臺靜農紀念展」最後更換的展品有兩件都與老舍有關,一件是臺老師為老舍寫作二十年寫的一篇紀念文字的手稿,題名為「我與老舍與酒」。另一件是臺老師「懷老舍」的詩稿。

    老舍,寫《駱駝祥子》的老舍,寫《四世同堂》的老舍,創作著名戲劇《茶館》的老舍,也許對今天的台灣青年一代是很陌生的名字了吧。

    〈我與老舍與酒〉是臺老師一九四四年的手稿,現在收藏在台灣大學圖書館。策展人谷浩宇從這篇手稿開始,很仔細閱讀了老舍重要的著作,如《駱駝祥子》。因此使池上穀倉的「紀念展」有了臺老師和他一代文人的風骨形貌,為整個展覽規畫了氣度宏大的尾聲,這是台灣少見的一次有宏觀視野的策展,應該特別感謝谷浩宇的用功。

    * 很圓滿的落幕……

    許悔之以臺老師生前常引的梁啟超集宋詞聯句,加上池上閉幕儀式時眾人追憶的心情,以句如下:

    三杯高梁飲盡
    酒氣湧上心頭

    故人縱浪大化
    筆墨自有江山

    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雨
    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

    *不論時代辜不辜負人,每年燕子照常會來到,春與秋會以其節氣代序時光。

    歷史裡沒有永遠的掌權者,也沒有永遠被埋沒的豪傑。

    —圖片為蔣勳老師展覽完後撰寫的新書《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

    蔣勳《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附贈「蔣勳十講/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影音導覽DVD)
    博客來:https://bit.ly/3okOL4p
    誠品:https://bit.ly/3qMvxGk
    金石堂:https://bit.ly/3a2xp7f
    讀冊:https://bit.ly/2YcIugm
    MOMO:https://bit.ly/2YfBHmk

  • 章金生畫荷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8 20:22:03
    有 2,122 人按讚

    【曾經,我是被學生丟進荷花池的老師......】

    這年頭,當老師,當一名好老師,真的是越來越不容易了。

    回想我滿懷熱情來到教育現場時,實習時的我,不知怎麼拿捏跟學生相處的分際,心累、身也累。

    學生打球贏了,因為另一個班「輸得臉色難看」,就要跟別人打架;打球輸了,也說「裁判不公平、對方手腳不乾淨」,也要跟別人打架。那時,我橫亙在走廊上,兩手推著兩班的學生緊張不已,終於等到教官趕到,平息了一場紛爭,真是大大鬆一口氣。

    那時,我忙著鼓勵學生讀書,緊盯他們放學後的生活,跑去學校附近的撞球店找人,深夜還跟學生在熱炒店搏感情,到最後學生送我的實習禮物,就是把我丟進學校的荷花池,全校注目,歡聲雷動,我還以為那代表我們很親,我終於贏得他們的心。

    事後,我在每一年來來往往的實習老師中,看到當年那個「既沒有分寸,又缺乏威嚴,徒有熱情,最後不像老師也不像學生」的我,決心一改風格,成為一名嚴師。

    ———

    「嚴師」就是不苟言笑,像法官嚴格執行命令;「嚴師」就是立場鮮明,不容學生質疑。

    第一個班是我正式老師的實驗,也是我形象的大翻轉,我成天穿著黑色套裝,頭髮故意弄成老派捲髮,做了數十種表格,每天緊盯學生各項表現。

    遲到,記。周記遲交,記。上課睡覺,記。掃地不認真,記。升旗講話,記。態度不禮貌,記。所有行為化為表格,我從法官變典獄長,我的學生就是我的囚犯,我的愛就是不讓你鬆懈,我的記過就是督促你改過向上。我這麼辛苦努力,都是為了你!

    那一年,第一個學期我就記出了一百四十七支警告。誰還敢說我「沒有威嚴」?誰還敢質疑我「年輕老師不會帶班」?我的班各項競賽都得名,我的班整齊畫一,我的班和我都一絲不苟。

    可是,我的學生乖了一個學期後就越來越不聽話,我每天越來越忙,過單越送越多,也頭腦越來越不清楚。

    「這個過記出去了沒?通知家長了嗎?怎麼又有他?」我從老師變成一個文書小姐,整天糾纏在一堆表格跟通知中,同樣問題一再出現,和家長已經談到無話可說,跟學生更是只有「恨鐵不成鋼、你怎麼那麼沒有羞恥心」的無奈感。

    直到班上一再爆出大事,我才終於覺醒「不是學生有問題,而是我有問題」,思考「嚴師」的真諦。

    ———

    在這之後,我又開始另一波實驗。

    我決定當一個原則清晰但不隨便記學生過,把學生視為「白紙」的「嚴師」。

    學生犯錯時,我依然凶狠變臉,教導做人道理,但過單幾乎沒送出去,試圖以「高中生的自覺」喚起他們的良知良能,重新考驗我對「人性本善」的信仰。

    不知道是這個方法奏效,還是我比較幸運,這個班既貼心又懂事,還品學兼優,我終於好像比較知道怎麼當老師,也知道怎麼當一個又嚴又溫暖的老師了。

    那一屆,我很滿意學生,也很滿意自己。

    ———

    ❤️但,教育這條路不僅是學生的學習之路,也是老師的成長之路。

    來到下一個班,當我以同樣方法運用在這群孩子身上時,我的確看到類似的成果,正當我充滿信心之際,卻在一個休業式的下午,迎來「你是一個很爛的老師!你教書非常爛,帶班也非常爛,而且我們全班都這麼認為!」的批評。

    那一天,是我教書的第十三年,我已經閱人無數,經驗豐富;那一天,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但我從未因為有孩子就不認真教書,依然把學生排在孩子之前;那一天,我已經開始到處演講,被稱讚啟發很多學生,也充滿教育熱忱,全台走透透;那一天,我已經開始在網路上發表文章,那些教學故事與理念也深獲認同。

    那一天,在那個走廊上,我感到錯愕與挫折。第一次完全否定自己,覺得自己太噁心、太丟臉、太爛,也太可悲了。我自以為帶著愛站在學生面前,學生就會感受到我的用心,但事實上並沒有,他們依然討厭你。

    教書這麼久,我以為自己已經明白怎麼教書了,但原來我的教育理念一點都不成功,原來這些都是自我感覺良好,原來我們班都覺得我是很爛很爛的老師,原來我這麼可笑、這麼白癡,還以為跟學生是好朋友。

    「如果有一張『好老師畢業證書』,那我在退休的那一天,有可能領到嗎?」「我是一個爛老師嗎?」「怎樣才算是一個好老師?」「在每個事件發生的當下,我到底做得對不對?又該怎麼去看待呢?」「我的學生為什麼這樣對我?他們是怎麼想?我又該怎麼做?」「我該怎麼重新站上講台?我該相信誰?我到底哪裡做錯了?」

    在遭受學生無情攻擊後,這些問題反覆迴繞在我的心中,也逼迫我放下老師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誠實且真摯地反省自己,面對問題。

    ———

    這本書就是我重新回溯後的整理,其中有故事,有方法,但更多的是我站到學生角度後的發現。

    教育不容易,尤其在現在這樣一個標榜勇於做自己的環境下,身為老師既要兼顧課業,又要兼顧品行,更是萬分不易。

    因此,我也期待藉由這本書,把教學現場的故事寫下,讓老師們有參考,在前行的路上不覺得孤單無助;讓學生們可以藉他人故事思考自己的盲點,跳脫無意義的迴圈;也期待家長藉由這本書更了解孩子的真實面,用更好的教養拉近孩子的心。

    ❤️身為老師,我很惶恐,但責任重大,也很有意義。

    不論這世界如何紛亂,我都相信所有的安排都是為了成就更好的我們,如同我所遭遇的一切一樣;我也相信沒有真正的壞人或冥頑不靈的孩子或家長,每個人需要的只是愛和自尊而已。

    我不願說學生越來越難教,不願隨便給孩子貼標籤,我覺得這只是不同時代本來就有不同的考驗而已,身為師長,不是拿著過去的標準丈量孩子還差幾分幾吋,而是謙虛接納上天的安排,接受時代的趨勢,努力盡自己的使命,把每個星球都點亮!

    憂鬱的孩子變多了、情緒障礙的孩子變多了、辛苦的大人也變多了,如果我們有力量,就去解開這些困住他們的枷鎖,把掉進黑洞的他們拉上來,這就是成為老師的意義,這也是每個人來到這世界的意義。

    ❤️最後,衷心感謝您們購買我的書,謝謝我們的緣分,謝謝您們給我無限的支持與鼓勵,我經常想:

    我只是勇敢寫下故事的人,只是眾多教師中的一個縮影,只是希望藉由書寫幫助更多迷惘的孩子,鼓舞更多受傷的老師與大人。

    我將繼續在摸索試錯中前進,更不敢說每個狀況都正確處理了,但我會繼續努力學習。

    ❤️大家給予我的一切我都收到了,身為老師,我很幸福。

    ———

    每個成功學生背後,都有一個人生導師。

    我是嘉嘉,我陪你更強!

    (本書融合多人事例,不指涉特定人物,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勇敢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沈雅琪/神老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許峰源/律師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
    ▫️蔡淇華/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

    #目錄

    ✅Chapter 1 讓我們重新找回教育的光:為什麼我們在這裡?

    ▫️因為一件事,我站在這裡
    ▫️常常,我想起那位老師
    ▫️大人的一個決定,是小孩的天堂或地獄

    ✅Chapter 2 使帶著愛站在學生面前,也是千瘡百孔:那些學生教會我的事

    ▫️他是我最肯定的班長,他卻說我是最爛的老師
    ▫️可不可以,好好說話?
    ▫️在社會教你之前,我想先努力把你教好
    ▫️人性本墮!所以要「慎始」與「慎獨」
    ▫️為什麼一定要「勉強」學生參加班級活動?
    ▫️從請假到休學,需要多少時間?
    ▫️你不用變弱,我就會注意到你了!
    ▫️這世界不缺聰明的腦袋,但缺善良的心
    ▫️離開前途似錦的資訊科,轉往美術系
    ▫️我願意代替大人向你道歉!
    ▫️特殊生是這世界的肉身菩薩
    ▫️為什麼我要原諒你?
    ▫️只要我「不喜歡」,沒什麼不可以?
    ▫️你只罵他「怎麼那麼壞?」卻沒問他「怎麼變壞的?」
    ▫️我無欲無求,每天只要打電動就好了,又有什麼問題?
    ▫️前三名的作弊生只能放生?

    ✅Chapter 3 老師的自我修復力

    ▫️不嚴格的老師就不是好老師嗎?
    ▫️會等到那一天的!
    ▫️身為老師,我很惶恐
    ▫️最難的一堂課:我是一個爛老師嗎?

    ✅跋

    ▫️如果教育可以是(B),我們何必需要「王」?

    ✅附錄

    ▫️教書近二十年,我體會關於「教」的智慧

    ———
    【#最難的一堂課:充滿挑戰的教育現場,老師如何帶著愛和勇氣站在台上】
    ✅博客來:https://reurl.cc/1gYZlX
    ✅金石堂:https://reurl.cc/a59nR4
    ✅誠品:https://reurl.cc/Agk7pY
    ✅MOMO:https://reurl.cc/GdmxgW

    #全台新書分享會
    ✅2/26 20:00~21:30 誠品台北信義店
    ✅3/20 19:30~20:30 誠品台中園道店
    ✅3/27 15:00~16:00 台南政大書城

    #歡迎分享_用愛與勇氣讓教育更好
    #期待見面會見到您們
    #歡迎與我分享您的書或讀後感
    #大家都辛苦了

    💕感謝龍騰「最難的一堂課」廣告,鼓舞許多老師—肯定自己,肯定不同:https://fb.watch/3ixpZ_Lmk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