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立法會議員名單2022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立法會議員名單2022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立法會議員名單2022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立法會議員名單2022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408 BBC中文 *【中國航母遼寧艦入西太平洋 美羅斯福號駛進南海 台灣需面對周邊軍事活動常態化?】 日本政府防衛省於日前證實,中國人民解放軍「遼寧號」航母編隊, 4月4日通過沖繩與宮古島的海域,南下航入西太平洋。隔日(4月5日),美軍航空母艦「羅斯福」號打擊群從麻六甲海峽進入南海,是2021...

立法會議員名單2022 在 Alvin Yeung 楊岳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03 15:51:13

無限祝福。 Posted @withregram • @civicpartyhk 【公民黨選出新一屆執行委員會】將恪守專業 連結公民   公民黨今日(11月28日)舉行的第十五次周年黨員大會完滿結束,會上選出新一屆執行委員會十六位執委將帶領未來兩年的黨務發展。  黨主席梁家傑及副主席(內...

  • 立法會議員名單2022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08 16:00:05
    有 1,066 人按讚

    0408 BBC中文

    *【中國航母遼寧艦入西太平洋 美羅斯福號駛進南海 台灣需面對周邊軍事活動常態化?】
    日本政府防衛省於日前證實,中國人民解放軍「遼寧號」航母編隊, 4月4日通過沖繩與宮古島的海域,南下航入西太平洋。隔日(4月5日),美軍航空母艦「羅斯福」號打擊群從麻六甲海峽進入南海,是2021年第三次進入南海。美中兩國航母,在台灣一南一北周遭海域的動態引發,此舉引起印太地區周遭國家關注。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659815

    *【美國亞裔反歧視:按摩店槍擊案引發的亞裔維權最強聲音】
    美國亞特蘭大按摩店上月發生的槍擊案造成6名女性亞裔按摩師死亡,令這個邊緣化的群體被推到輿論聚焦燈下。亞特蘭大警方稱,21歲的槍手Robert Aaron Long自稱患有「性癮」,發起襲擊是想要「消除性誘惑」。警方發言人更形容,槍手經歷了 「非常糟糕的一天」。這個說法激起美國輿論的強烈憤慨,人們批評警方對槍手的說法照單全收,卻不深入審視美國亞裔在疫情以來遭受的越發嚴重的歧視、美國社會對於「亞裔按摩店等於色情場所」的刻板印象,以及背後針對亞裔女性根深蒂固的種族與性別歧視。案件激發全美反亞裔歧視的巨大聲浪,多地出現反歧視和平遊行,美國亞裔民權活動發出了近年來的最強聲音。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654139

    *【香港人移民:BNO簽證申請遠超預期,英國政府撥款助港人融入當地】
    英國政府宣佈,將會撥款4300萬英鎊,向透過英國海外國民護照(BNO)簽證計劃移民到當地的香港人,提供房屋、工作和教育等方面的支援。英國政府的數字顯示,BNO簽證計劃今年年初開始接受申請至3月19日為止,已經收到約2.7萬宗簽證申請。由於申請成功者還可以攜帶直系親屬前往英國,所以香港有移民英國意願的人數還要超過這一數字。英國政府還表示,如果香港市民目前的BNO簽證申請勢頭持續,那麼在該簽證政策施行的第一年申請總數可能超過15萬人,遠超英國方面的預期。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uk-56672193

    *【新冠疫情:俄羅斯如何竭盡全力保證普丁不被感染?】
    從新冠疫情爆發開始,俄羅斯當局就竭盡全力保護俄羅斯總統普丁不受感染。去年,在與普丁密切接觸前,數百俄羅斯人必須接受隔離。最近,有報導稱,普丁已經接種了一種俄羅斯研發的疫苗。雖然還沒有具體說明是哪一種,但俄羅斯當局與一些「隔離」酒店簽訂的合同似乎延續到明年。至少有12家酒店俄羅斯當局用來隔離。部分預訂將持續到2022年3月。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663300

    *【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有人接種後出現血栓問題,背後可能的性別和種族因素】
    英國近日報告30例接種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後出現血栓問題的個案,其中七人接種該疫苗後死亡。官方和專家認為接種該疫苗利大於弊,但也呼籲需要做更多相關研究以揭開血栓背後的群組,性別甚至種族因素的作用。英國藥品監管機構向BBC證實,英國有7人在接種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後死於異常血栓。截至3月24日英國1800萬名接種疫苗的人中,共有30人出現血栓, 女性占多數。 但目前醫學界對血栓是巧合還是疫苗的真正副作用的這個問題仍然沒有定論。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614337

    *【新冠疫苗:阿斯特捷利康為何暫停英國兒童臨床試驗】
    英國宣佈暫停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針對兒童的臨床試驗。與此同時英國藥品監管機構正調查該疫苗與成人接種後出現的罕見血栓問題之間的關聯。牛津大學Andrew Pollard教授表示,試驗本身沒有安全問題,但其團隊的科學家們正等待進一步消息。這項試驗大約有300名志願者報名參加,今年2月開始針對兒童展開的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試驗意在評估該疫苗是否能在6至17歲的兒童中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uk-56660743

    *【新冠疫情:英國研究發現病毒增加抑鬱和失智症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在去過6個月確診新冠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失智症、精神病和中風。三分之一曾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會發展成心理或神經方面的疾病,或是導致心理或神經疾病復發。而那些因為新冠住院或是需要重症監護治療的人風險更高。這有可能是由於壓力和病毒對大腦直接影響的雙重結果。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6665920

    *【新疆維吾爾人權:BBC專訪中國制裁名單上的英國御用大律師Baroness Helena Kennedy女男爵】
    美國、歐盟、英國和加拿大最近因新疆和香港人權問題聯合制裁中國,宣佈凍結相關中國官員境外資產並停止發放簽證。北京也對等反制。Kennedy女男爵一段時間來特別關注新疆人權問題,她表示對受到中國制裁「很失望」,因為她只是「為了法律、法治和人權說了一些話」。在談到對新疆人權問題的批評時她承認,要讓像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在國際法庭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大國都對國際法庭權限有所保留,有否決權,何況中國沒有簽署國際刑事法庭的羅馬規約。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uk-56661962

    *【新疆棉事件:中國國產運動鞋價格瘋漲遭官媒抨擊】
    關於新疆棉花的爭議由瑞典服裝零售企業H&M蔓延到耐吉、愛迪達等國際運動用品公司,中國國產運動品牌開始受到熱捧。但近日,一些中國國產球鞋價格飛漲,引發官方媒體批評。中國官媒評論稱,炒賣國產鞋傷害了中國消費者的愛國情懷,借機哄抬國貨價格是自斷門路,監管部門應該出手給這輪炒鞋熱降溫。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649575

    *【香港選舉改革:民主陣營蘊釀不投票或投廢票,政府擬修例規管】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早前通過修改香港選舉立法會議員和行政長官的方法,雖然立法會議席數目將會由70席增至90席,但透過地方直選而取得的議席只有20席,另外70席是由親北京的選舉委員會成員以及代表各行各業的功能組別議員組成,參選人需要事先經過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審查,其決定不容推翻或司法覆核。中國和香港政府稱新決定是「填補漏洞」,「完善體制」,確保「愛國者治港」。但批評者認為,決定損害香港民主制度,令政治體制倒退數十年,新制度下將壓縮了民主派參選的空間。香港民主派陣營目前並沒有具組織性的聲音,公開呼籲選民在未來選舉投廢票或是不投票,但民主派陣營在網路上已出現了相關討論,集中在他們能否透過下次選舉發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645802

  • 立法會議員名單2022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28 19:30:15
    有 112 人按讚


    【晚報:台灣藝人擬參演中國「十一晚會」,陸委會調查、文化部或配合處罰】https://bit.ly/2EFvuKj

    工作一天後,看看今天不能錯過的新聞:

    1. 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日前公佈「十一國慶晚會」演出名單,當中包括台灣藝人歐陽娜娜及張韶涵。台灣文化部今天表示,假如陸委會經調查證實相關人士違反《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並且確認相關行為涉及文化部主管事項,文化部會配合依法核處,最高可處新台幣50萬元罰鍰。

    2. 國際氣候組織「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GCoM)網頁被發現將台灣六都的國籍標籤矮化在「中國」之下,六都市長昨晚(27日)發出聯合聲明抗議。據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確認,有關機構已經更正相關國籍標籤。

    3. 美國華盛頓聯邦法院頒佈臨時禁制令,暫時禁止華府針對短片分享平台 TikTok 的「下架令」生效。司法部認為判決干擾總統的國家安全決策,而 TikTok 則對判決表示高興。

    4. 瑞士於當地週日(27日)舉行公投,結果顯示近62%選民反對終止與歐盟簽訂的「人口自由流動條款」。

    5. 上月底獲任命為黎巴嫩新任總理的阿迪卜(Mustapha Adib)宣佈因籌組內閣失敗而請辭,致力推動黎巴嫩政治改革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對此表示失望。

    6. 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及陳志全今天分別去信立法會秘書處,表明本月30日過後不會續任。

    7.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董事局今天發表聲明,宣佈因應「2019 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決議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延至2022年舉行。

    ============================
    😽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端傳媒 #早報 #晚報 #WhatsNews

  • 立法會議員名單2022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23 17:07:47
    有 762 人按讚

    #林鄭下車🇭🇰🇨🇳
    「送中都撤回了,那林鄭呢?」今天23日香港的立法會大會上,保安局長李家超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但對於目前的反送中局勢而言恐怕早已於事無補。與此同時,英國《金融時報》也獨家指出,中國考慮撤換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可能的時機點是在2020年3月兩會召開時,連屬意的人選都有了眉目——但林鄭月娥真能如此順利一走了之?
      
    在23日的香港立法會上,李家超表示,為了更清楚明確表明港府針對《逃犯條例》的立場,今日正式宣布「撤回條例草案」——不是「暫緩」、不是「壽終正寢」,而是明明白白地撤回,條例草案畫下句點。
      
    「一切都太遲了。」儘管宣布撤回符合反送中抗爭者提出的訴求之一,但從抗爭運動不斷升級、暴力的恐懼和警察執法過當的陰影擴散,光是撤回條例遠遠不能夠平息抗爭者付出的血的代價。因此在消息公開後,普遍的反應仍是強調:「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不過這個撤回實際上是既定行程,本來在上周就應該宣布,現下的時機點不僅對局勢而言為時已晚、也根本於事無補。而當李家超宣布撤回後,被議員許智峯問到條例修訂一連串的處置失當、造成香港社會動盪分裂,是否也像社會大眾道歉並辭職下台?李家超對此不予置評。
    
    與此同時,英國《金融時報》23日發表獨家報導,當中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其實有意考慮撤換特首林鄭月娥,但中共認為的換人時機,必須是等到反送中抗爭的局勢緩和、穩定的狀態下才會撤換,以免造成外界認為是「中共向抗爭運動屈服」的觀感;而時間點可能會在2020年3月。
    
    但中共心目中的「局勢緩和穩定」是什麼樣的光景?《金融時報》指出,中共官員認為只要警察逮捕的人數持續增加,最終所有「暴力動亂就會平息」。換句話說,港警的逮捕壓力可能只增不減,在當前屢傳各種執法過當、侵犯疑雲、甚至於市民的死亡謎案下,對警察的憤怒幾乎突破界限,劇本是否真的會照中共設想的路線進行,恐怕還有更多變數。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替換林鄭月娥的人選,一位是今年9月才退休的香港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Norman Chan),另一位是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Henry Tang)。
    
    陳德霖是1993年香港金管局成立時的奠基人物之一,也曾擔任過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就資歷而言算是頗受矚目。而紡織業世家出身的唐英年,曾在2012年參與特首選舉,不過當時輸給了梁振英;現在則是擔任全國政協常委。
    
    除了上述人選外,財政司長陳茂波、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雖然也都傳出在可能名單之中,但這兩人的位置和目前的港府關係較近,因此外界分析認為出馬的可能性較低。
    
    在今年 7月時,《金融時報》也透露林鄭曾想主動辭職,但遭到北京「強迫留下」,後來港府和中共中央都否認林鄭的辭職傳聞;而9月《路透社》也曾經報導林鄭的錄音談話,表示「如果能選擇的話會辭職」,雖然也被林鄭本人否認,但種種風聲跡象都讓人不得不懷疑,特首人事風暴正悄然蘊釀。
    
    假使中國真的有意撤換,按知情人士向《金融時報》的透露,2020年3月兩會舉行期間,就會有新特首接任林鄭的位置,任期將坐滿到2022年,至於是否就直接出任下一屆特首,目前都還言之過早。
    
    然而從6月發展至今,反送中抗爭已經不單是撤回條例、林鄭走人就能解決。在負起政治和社會責任、啟動獨立調查之前,林鄭月娥依然背負著百萬抗爭市民的民意壓力。
      
    ---
    同時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 #陳同佳 司法爭議,請參見:#鳴人堂 @opinion.udn
    
    
    Photo Credit: Reuters/林鄭月娥 #CarrieLam
      
    #香港 #反送中 #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 #示威 #送中條例 #逃犯條例 #林鄭月娥 #李家超 #HongKong #NoExtraditionLaw #China #protest #Freedom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