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立方公分換算公斤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立方公分換算公斤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立方公分換算公斤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立方公分換算公斤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味旅 Spices Journe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常用食譜單位換算表 #料理新手 #值得收藏的好幫手  做料理找食譜時,時常看見的 “一大匙一小匙”或”1T. / 1t.” 究竟是多少呢? 看了真的是霧煞煞啦!  想看懂食譜前,先來看懂單位 這篇就來講食譜中 常見的單位換算  通通列好 ~ 用幾張圖讓你一目了然 進廚房就...

立方公分換算公斤 在 味旅Spices Journey | 台灣香辛料品牌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9-07 20:43:12

常用食譜單位換算表 #料理新手 #值得收藏的好幫手  做料理找食譜時,時常看見的 “一大匙一小匙”或”1T. / 1t.” 究竟是多少呢? 看了真的是霧煞煞啦!  想看懂食譜前,先來看懂單位 這篇就來講食譜中 常見的單位換算  通通列好 ~ 用幾張圖讓你一目了然 進廚房就...

  • 立方公分換算公斤 在 味旅 Spices Journe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4 21:56:06
    有 51 人按讚

    常用食譜單位換算表
    #料理新手 #值得收藏的好幫手
    
    做料理找食譜時,時常看見的
    “一大匙一小匙”或”1T. / 1t.”
    究竟是多少呢?
    看了真的是霧煞煞啦!
    
    想看懂食譜前,先來看懂單位
    這篇就來講食譜中
    常見的單位換算
    
    通通列好 ~
    用幾張圖讓你一目了然
    進廚房就不需手忙腳亂
    GO!
    
    /
    
    【量杯量匙中英文對照】
    
    杯 = Cup = C.
    大匙 = Tablespoon = tbsp. = Tbs. = T.
    茶匙 = teaspoon = tsp. = t.
    (茶匙 = 小匙)
    
    ------------------------------------
    
    【量杯量匙單位換算】
    
    日式の量杯1杯 = 200c.c.
    家常用の量米杯1杯 = 180c.c.
    台灣規制の量杯1杯 = 225c.c.
    西方標準の量杯1杯 = 240c.c.
    1大匙 ( 1T ) = 15c.c. 
    ½大匙 ( ½T ) = 7.5c.c. 
    1茶匙 ( 1t ) = 5c.c.
    ½茶匙 ( ½t ) = 2.5c.c. 
    ¼茶匙 ( ¼t ) =1.25c.c. 
    *茶匙 = 小匙
    
    ------------------------------------
    
    【容量中英文對照】
    豪升 = millilitre = ml.
    公升 = litre = l.
    立方公分 = c.c.
    
    【容量單位換算】
    1公升 = 1000毫升
    1杯 = 16大匙 = 240毫升
    1小匙(Teaspoon)=5毫升 = 1/3大匙
    1大匙(Tablespoon)=15毫升 = 3小匙
    
    *ml / c.c. 其實是一樣的量喲~只是一個表示容積/ 一個表示體積
    *所有的液體中只有水的比重是1,1g水=1c.c.=1ml
    ------------------------------------
    
    【重量中英文對照】
    公克 = Grams = g
    公斤 = Kilogram = kg
    磅數 = Pound = lbs. = lb.
    盎司 = Ounce = oz.
    台斤 = catty
    台兩 = tael
    
    【重量單位換算】
    1台兩 = 37.5公克
    1公斤 = 1000公克
    1台斤 = 600克
    1盎司 = 28.35公克 
    1公斤 = 2.2磅
    1磅 = 454克 = 16盎司
    
    
    
    ------------------------------------
    
    【攝氏華氏中英文對照】
    攝氏 = Celsius = ℃
    華氏 = Fahrenheit = °F
    
    【攝氏華氏常用溫度換算】
    170℃ = 338°F
    180℃ = 356°F
    190℃ = 374°F
    200℃ = 392°F
    
    /
    
    #自己看完都覺像在上物理課xD
    漫長地整理,分類再分類,等於再等於
    刪刪減減等於這篇準備好久的文章
    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幫助的你/妳~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分享不妨給我顆愛心
    香香子絕對會痛哭流涕、感激不盡
    你們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LOVE YOU ~ <3
    .
    .
    .
    #味旅spicesjourney
    #陪你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好味道
    #常用食譜單位換算表
    .
    #廚房知識 l #廚房冷知識 EP1

  • 立方公分換算公斤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2-13 22:37:36
    有 109 人按讚


    讓我們一起瘋太空!

    台灣太空三期科技發展計畫啟動了!科技部臉書小編有精彩又貼切的解說,值得大家分享!

    這個計畫為期十年,歡迎有志太空的朋友,一起來!透過太空科技嚴苛的要求,期待可以帶動台灣尖端科技快速向上躍升!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第三期太空計畫啟動!】🚀
      
    「守護台灣,不僅要接地氣,還要能上太空~」蘇貞昌院長一月中上任後,簽署的第一份公文就是核定第三期太空計畫。今天科技部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NSPO聯合舉行記者會,說說這期計畫主要內容:
      
    1⃣研發三種共 10 顆衛星,期望一年發射一顆(這是最理想的狀態,但畢竟我們不能控制外國火箭公司的發射排程,發射頻率仍可能變動)
      
    2⃣培育人才扶植產業等重要任務當然也少不了,有興趣一起上太空的廠商,請洽太空中心~
      
    3⃣⁉ #先聲明一下這非計畫重點因為變數太多 派立方衛星到月球去。
      
      
    第三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為時十年,投入新台幣 251 億。以下簡單解析十顆重點衛星。
       
      
    ▌🌬破除雲霧的網羅:合成孔徑雷達衛星 (2枚)

    大家應該有過一種困擾經驗吧?在風景區拍照時,路人一直走過去擋鏡頭,好不容易才把照片拍好。福衛五號對此也感同身受,台灣上空遮蔽率平均有 68%,遙測取像時,番薯形的台灣總不免這裡遮一點、那裡缺一角。
      
    「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會發射微波到地面,不同的地面覆蓋物(如土壤、建築物、海水)吸收/反射電磁波的程度不一,衛星接收反射訊號後,就能判讀地面物體是什麼。
      
    因此,它可於夜間或有雲的天氣取像,完全不怕那個雲、那個霧啊~
      
      
    ▌🛴從外太空看到小孩三輪車:超高解析度智能遙測衛星 (2枚)

    福衛五號解析度是黑白影像 2 公尺,彩色影像 4 公尺,算是「高」解析度。這顆號稱「超高」解析度的衛星是次米級,也就是黑白影像要 50 公分以下。
      
    太空中心林俊良主任提到,這種衛星往往耗資百億,且巨大達一噸以上,但太空中心會採用不同反射鏡原理,縮小光機系統,把衛星縮小至 200 公斤左右。
      
      
    ▌🛰每日多次造訪台灣: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 (6枚)

    目前福衛五號兩日經過台灣上空一次,此衛星傳承福衛五技術,但更進一步達成每日多次再訪、且資料覆蓋全球。
      
    以上共三大組衛星,分別構成三個「衛星星系」。衛星還會「兩兩一組」,先發射一顆上空,驗證有無需要調整的地方,其餘的調整完再上去。衛星並採用嚴選商規元件,降低成本、縮短研發時程。
      
      
    ▌外太空探索 目標:探月!🌙

    📣📣冷靜冷靜~~大家先別激動,小編要先強調一下,雖有規劃發展繞月的立方衛星做為探索外太空的第一步,但此任務必須跟國際合作,變數較多,故非第三期太空計畫的重點。主要是協助學研界研究,與產業關聯還不高。
      
    以往台灣集中發展中低軌道的衛星,若要在太空科技尋求突破的話,得往更遠的外太空去。踏出去的第一步,最適合的目標莫過於地球的鄰居了。
      
    林俊良主任解釋,在太空航行不像在地球上有 GPS可以導航,考驗航行軌道、繞月軌道設計;月球離地球最近時也有 36 萬公里左右,對通訊技術是一大挑戰;著陸月表又是另一大關卡,必須有精良影像判別系統以估算降落距離,拿捏降落方式。
      
    「這很困難,要一步一步來。」他說,台灣無相關基礎,太空中心會與學研單位合作,分階段進行,先完成繞月飛行,再研究著陸月表。
      
    第三期計畫的主角群是 8 顆光學遙測衛星及 2 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對於探月,就抱著剛剛好的期待就好了。(太空新血快快加入,搞不好你就是促成飛向月球的關鍵人物!)
      
      
    🌠為什麼台灣要發展太空 🌃
      
    可能有人疑惑,太空是很燒錢的科技,交給外國就好啦,台灣為什麼要發展太空科技呢?
      
    基哥說,人類仰望星空、好奇世界的模樣、進而踏出去探索是很自然的發展。以前和孩子看《星艦迷航記》總為影集的精神動容:宇宙疆界在哪?到前人未至之境探索是什麼樣的感覺?
      
    台灣無法像其他大國投入大筆經費發展太空科技,但我們可以利用自身半導體業優勢,並選擇「有台灣特色」的衛星,切入太空科技,探索自己的星空。太空科技往往要在巨大壓力下克服困難,這過程與成果會帶動整體技術提升,並外溢到其他產業。

    (👉例如,為「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研發的晶片,也可應用於5G、汽車、航太通信等。)
      
    大家可以準備個十年的行事曆,填上這十顆衛星,接下來十年我們一起慢慢變老,慢慢追星~
      
     
    ======================== 
    🔎 延伸閱讀

    科技大觀園,〈進一步探索福衛七號衛星〉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2aZ.htm

    TED 演講,〈看見屬於台灣的太空計畫〉,對於「台灣為什麼要發展太空計畫」,影片有其他見解。有時候,一項計畫帶來的好處不是直接換算成「貨幣」明擺著交換的,還有政治、外交、人道層面的交流,太空是參與世界的管道之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hiKg3sDTw

    蘇貞昌院長上任後簽署第一份公文的 FB 影片
    https://reurl.cc/xlEqV
      
    🔎 參考資料

    科技部新聞稿,〈我國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 精進衛星科技 開創太空關鍵產業〉
    https://reurl.cc/qk1eq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