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立可人事暑期實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立可人事暑期實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立可人事暑期實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立可人事暑期實習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矽谷阿雅 Anya Che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賺錢最快的方法是做免費 — 台灣應屆畢業生兩年當上矽谷臉書數據師 最近因為疫情衝擊,大部分公司都人事凍結,最近好多應屆畢業生或是想轉職的上班族來跟阿雅求救,我諮詢了幾十個讀者,發現畢業生最大的困境是沒產業經驗、沒專業經驗;畢業多年的人的困境則是因為有了點經驗,只想去大公司,但大公司分工細,想找的那...

  • 立可人事暑期實習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27 08:27:20
    有 1,130 人按讚

    賺錢最快的方法是做免費 — 台灣應屆畢業生兩年當上矽谷臉書數據師

    最近因為疫情衝擊,大部分公司都人事凍結,最近好多應屆畢業生或是想轉職的上班族來跟阿雅求救,我諮詢了幾十個讀者,發現畢業生最大的困境是沒產業經驗、沒專業經驗;畢業多年的人的困境則是因為有了點經驗,只想去大公司,但大公司分工細,想找的那個領域其實自己經驗很少。這時候,你有兩條路:繼續投履歷,等有錢或是比較多錢的工作再去;或是找個實習或義務工作,還花錢上網學東西。你會選哪一個?大部分的人都會選前者,「因為我有經濟壓力」、「因為我找工作就沒時間做無薪」、「叫我實習?我有經驗了!」🖐等等!在你回答我之前,先看看下面幾個真實的讀者個案:

    👉 掏腰包退伍隔天飛上海實習 畢業兩年進矽谷Facebook

    兩年多前,我在 eBay 工作時回台灣演講,當時清大材料剛畢業的杜威透過粉專來當義工,會後他跟我說,他想當數據分析師或數據工程師,已經有在網上修相關課程,但完全沒有經驗:唯一有的工作經驗是在台灣優步當暑期行銷實習生,招募司機。他請我幫他注意機會。不久後,我介紹他到eBay的數據分析廠商 Cognetik,負責eBay上海的客戶,擔任數據分析實習生,那是個三十人不到的小公司,完全不起眼。我當時還擔心,他根本沒離過家,一下子要離鄉背井,他行不行?他也很猛,也沒問有沒有支薪,退伍隔天買了單程飛機票,直飛上海,幾天內找到了個小房間租下來。

    杜威在 eBay上海辦公室擔任數據分析師實習生約聘雇九個月,期間還到羅馬尼亞出差,雖然是支薪的實習,但非常少。實習期間,他用 eBay 的工作經驗申請上了美國名校卡內基梅 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資訊碩士,專攻數據分析和工程。在美國讀碩士期間,靠著eBay的人脈,暑假他到了前 eBay 員工在紐約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擔任數據工程師實習生。擔任數據工程師期間,他發現自己其實很多不懂,於是自費花錢上了網路上貴森森的課程。
    畢業後,杜威憑藉著碩士所學、暑假數據工程師的實習經驗、網路課程,錄取進了臉書,沒正職經驗、沒背景,他的第一份正職工作就在矽谷Facebook!短短兩年,杜威從台灣材料系的應屆畢業生,成為矽谷頂尖科技公司的數據工程師。

    💰 Facebook工程師年薪550萬台幣起跳
    根據美國薪水網站Levels.fyi,臉書工程師等級分七級,最低階工程師的起薪含股票一年是550萬台幣,第二低的則是年薪730萬台幣。數據工程師跟軟體工程師雖然工作內容不同,但我猜薪水是大同小異。

    👉 從實習開始 記者成YouTube產品經理
    再舉一個例子。幾年前,孫夢禕是個北京來美國念碩士的畢業生,她曾是紀錄片的助理,也當過記者;沒有理工背景,也沒有做過產品管理。

    她從西北大學媒體創新創業碩士畢業時跟我聯繫,說她願意學經驗,任何機會都好,我收了她到 eBay 矽谷當幾乎無薪的實習生,雖然在美國第一份工作不好找,但她大可到小企業做正職,薪水肯定比在eBay當實習生高,她選擇來我這學東西,我也逐漸交給她很多資深產品經理做的事,她也陸續上手,並轉為約聘僱。

    過程中,她發現自己在數據分析上比較弱,但分析師的時間是好幾個產品經理共用的,她比較資淺,很難有太多分析師的協助,她於是自費去上進階的數據分析課程,不久後,我跳槽到臉書,她則是繼續在其他同仁下接下越來越多重要的工作。

    一年多後,產品經理有空缺,她順利升上正職,成為公司裡少數第一份產品經理 工作就進 eBay 的人(大多都是從小企業做起),並在又一年多後跳槽到 YouTube 矽谷總部擔任產品經理。

    💰YouTube產品經理年薪680萬台幣起跳
    根據美國薪水網站Levels.fyi,谷歌產品經理等級分九級,助理產品經理的起薪含股票一年是500萬台幣,產品經理的起薪則是年薪680萬台幣。

    💰賺錢要看下下一步
    台灣有低薪魔咒,大家都超怕賺不到錢。想賺錢很好,可是如果你一直想要一步登天,結果很可能就是「很想,但是一毛錢都賺不到」,每天只好刷仇富文酸酸有錢人消消氣。
    舉台灣網站製作公司有駭科技為例,大部分台灣網站公司都是做個網站幾百萬,該公司則是用「我便宜做你網站,但我賣你每個月維護服務」為策略,一來這樣不用一直找新客人,二來現在流行敏捷開發,意思是不斷改進,企業本來就有維護的需要。這或許對品質差的公司行不通:你撈一票就要快跑,但是對相信自己品質的公司就不怕。

    ❤️ 真正的勇敢是補足弱點
    你要相信自己,你的能力很棒!不要擔心一時間賺不到錢,只要你不要忘記原本的目標、記得離開舒適圈,這些累積的經驗就可以幫助暫時蹲下的你一躍而上!勇敢不是追求更高、更好的位子,或是賺更多的錢,而是勇於面對真實的自己,補足不行的地方。
    而且,你當然也不要隨便工作就去做,而是想清楚這個機會為什麼對你會有幫助,你在這過程要學到什麼,然後跟對方討論一個對彼此都有幫助的期限,比如說,你想學到怎麼幫併購案做財務,但可能至少要個幾個月準備併購資料,再加幾個月做併購後的財務計畫。

    ❤️ 先接觸,就有機會
    我過去在新創領域不是很有經驗,這幾年我開始陸續擔任新創導師,從一開始的時候提供一些關於產品管理和行銷,以及對大公司賣產品或服務的免費諮詢,後來就陸續有台灣、美國、南非、印度、以色列的團隊找上我。

    ❗沒經驗 人家沒收你學費不錯了
    你或許會說,可是我花時間耶,為什麼不能收錢?反過頭想,假想你是個上班族,有個高中生想到你公司實習,對方說願意做免錢,你真的會跳起來,覺得太好了,立刻收他嗎?不一定。第一,你又不認識他,要是他偷了公司東西或是不小心惹禍怎麼辦?第二,你還要教他,搞不好自己做還比較快。第三,他又沒經驗,搞不好搞砸,害你被老闆罵死。

    還有,為了讓他能工作,你還得讓他認識其他同事,同事時間也很寶貴,還要來認識你實習生,你得欠他們人情。除了要花時間想說要給他什麼工作,你還得確保他做得開心,不然出去給你投訴爆料或是寫網路負評,你收爛攤子就夠你忙。而且,公司小福利也不能不給他,難道全公司出去聚餐,你好意思不約他?歡迎會、離別會,這些聚餐帳單算誰?當然算你這老闆。再來,他以後找工作、申請碩博士,請你寫推薦信、跟招募經理做reference,你好意思拒絕他?全部加起來,他給你的就是幾個月的時間,還不知道真的能幫上任何忙。倒是你的付出很清楚:你勞心、勞力、還花錢!

    💰 不會是免費 你可以要求其他報酬
    你還是覺得沒收錢很不舒服?別擔心!除了錢,有很多可以幫你之後賺錢的報酬!第一,當然是職稱,要先有名才有錢,你可以跟公司商量,在職稱上有些彈性,比如說,與其說你是財務分析的「實習生」,你可以說自己是「財務經理(約聘僱)」、「財務經理(兼職)」,因為確實你做的是類似資淺財務經理的工作。也沒人知道你其實是個週末幫忙的義工。

    第二,要是你在大公司,很多公司都有上課、參加座談會等的預算,這些預算通常是全組共用,也就是說,他讓你分一些沒什麼大不了,你想想,這些座談會動則數千塊美金,你哪裡可能有機會去?而且你要是沒有公司職稱,去了也沒人想跟你講話!那可是建立人脈,為後來工作鋪路的好方法!

    第三,如果是小公司,職責通常彈性比較高,你可以跟主管討論除了做他們需要的事,也做一些你特別想學的事,比如說,你沒有什麼領導經驗,可以爭取讓你帶更菜的實習生或是廠商;你想學簡報,可以要求他們有機會讓你多試著簡報;你想學敏捷開發專案管理,可以請主管有機會教你讓你嘗試。還有,比起大公司,因為階級多,你的小主管可能經驗權責比較小,小公司的老闆可能經驗特別豐富,你可以跟他貼身學習管理經營;像杜威,就有到羅馬尼亞出差的機會。很多大公司都規定員工不能幫其他人在領英上推薦,以避免大家用領英互惠討好,但小公司可沒這規定,你可以請主管幫你推薦,之後申請其他工作或學校也都是你最好的證明。

    而且大多的實習生,如果表現好,通常公司都會想辦法弄出預算,所有我知道的人,都在幾個月後從無薪變成支薪的工作。即使沒有,同事也會幫忙介紹有錢的小案子。再說,有工作總是比較容易找工作,也沒人說要是你在幫某個工作免費做事的時候,收到谷歌的offer不能去啊!

    要是什麼都沒有,最糟情況怎麼樣?比起在家投履歷半年被拒幾百次,或是後來乾脆不投,在家避風頭喝酒追劇;你花了幾個月時間學了一些東西,履歷上多了個經驗,週末少了一點時間滑手機看酸民文,還累積了一些人脈。很划算吧!👍👍👍

    📒 部分內容選自書摘:矽谷阿雅《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
    博客來購書全球直送+電子書立刻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9120

    https://bit.ly/3da6lDq

  • 立可人事暑期實習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07 13:49:05
    有 93 人按讚

    文字訪問: Vanyssa- 美國 MBA、矽谷 Fintech、台灣創業經驗分享


    之前 7 月回台灣, 想要和大學以來的好朋友 Vanyssa 有個直播, 但後來因為我們彼此有空的時間一直喬不攏,最後只好取消, 因為她金融業、MBA、及創業的經驗很特別, 我特別請她用文字的方式來和大家分享她的學經歷。


    Vanyssa 大學雙主修人類學系及經濟, 畢業後在台灣金融業工作多年,再申請到美國唸 MBA,MBA 在學期間有到矽谷 Fintech 實習。 她後來因緣際會回台灣創業,這篇文章特別詢問她讀 MBA 的動機、美國求學的轉變、以及回台灣創業的點滴。 文章最後還有她特別給我的讀者優惠的活動,歡迎在台北的朋友們有機會利用一下!

    -------------------------------------------------------------
    Brian: 為什麼你想要唸 MBA? 在讀之前你覺得 MBA 可以帶給你什麼? Johns Hopkins MBA 的教育對妳有什麼啟發? 你讀完後覺得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Vanyssa:【MBA的動機與經驗】


    之前在外商工作,看到如果 2 個同事業績各方面條件伯仲之間的話,有海外經歷,以及英文口語能力強人的似乎都比較容易被公司看到,也比較能表現自己,進而增加升遷機會,於是就決定要把自己丟到美國二年,看看自己可以有什麽進步與改變。我很確定自己不想走學術路綫,也決定好給自己流浪 2 年的時間,所以排除了英國的課程。當時在職場裏又看見公司的高階經理人都是留美的 MBA 回來的,加上自己確定不走學術,就自然而然的把美國的 MBA 當成第一選擇。


    以前常常讀到旅居在外的人會經歷 Culture Shock,在出國前就很期待不知道自己會經歷什麽樣的文化衝擊。Johns Hopkins (JHU) 的 GMBA有 2 個比較特別的課程:Innovation for Humanity (I4H), 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國家,去到當地進行企業顧問的短期計劃,我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們到了伊索比亞一起推行了改善企業經營效率的計劃: Discovery to Market (D2M),我們與NASA,Johns Hopkins Hospital 合作,為政府單位以及醫院找出他們擁有專利技術的市場價值。這兩個計劃讓我學會了如何評估一個市場的市值,如何評估一個計劃的可行性,以及如何發現企業問題,改善企業經營的效率。再加上我暑期在矽谷的 Fintech 工作,接觸到公司募資,孵化器,不同輪融資,公司上市,如何對外尋求資源,壯大公司等等的議題,讓我對於實際商業世界運作的視野大開。

    【Post-MBA的改變】


    我認爲在美國念書與工作帶給我最大的改變是我變得勇於做自己,不再害怕做選擇,不再害怕展現出自我,不再害怕去做夢追夢,做想做的事。到了美國脫離了熟悉的家人,朋友,食物,責任,生活圈,以及早已習以爲常的社會規範,沒有人會告訴你該怎麽做,或是怎麽做會比較 “好”,有很多時間可以與自己的内心對話,發現了很多過去忽略的内心的聲音。西方社會相對來説比較注重 individualism,個人的角色與意見被放得比較大,例如我和 MBA 同學一起開珍珠奶茶店這件事來説,在東方最常遇到的思維是 「開飲料店不需要國外 MBA 學歷啊?」(我又不是爲了開珍珠奶茶店才去念 MBA 的),「如果要開飲料店當初幹嘛去念MBA?」(我當初怎麽知道我會開飲料店?),西方通常當下的回應是「Oh…..that’s a great idea.」,「I like bubble tea. That’s so exotic.」,雖然感覺回應有點客套,但是基本的思維是對方覺得那是你的人生,那是你的決定,他沒有什麽資格去評論好壞對錯。深刻體認這樣的思維後,遇到很多事情我都會先問問自己「Does it matter? 這很重要嗎?」如果想一想不是很重要的話,就不用太往心裏去,決定要做什麽就去做。


    另外還有一個改變就是,我變得比較不怕冒風險。過去我習慣按照計劃做事,上好學校,進大公司,都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内選擇“安全”的路去走。在美國念書期間,有美國同學邀請我一起參加在克里夫蘭舉辦的銀行的全國 MBA 的商業競賽,就是由企業(銀行)提出問題,不同學校的MBA學生提出解決辦法的一個競賽。當初參加是想説我曾經有金融業工作的背景,或許可以對團隊提供一點貢獻,結果那年出的題目是跟 Cybersecurity 有關,我對於資訊安全沒有什麽涉獵,只是勉强做了一個針對風險保障的財務模型,用 Excel 和 R 結合來估算銀行在不同情況下的風險溢酬,以及可以應對的策略,結果沒想到這個模型建構的邏輯得到評審的青睞,最後我們團隊不僅進入了前五名的決賽,我個人還在所有各國參賽MBA裏面得到了個人獎。這個經驗讓我知道,就算以爲是經驗裏“安全”的路,也可能會有出人意料的風景;就算是遇到了完全陌生的挑戰,也不用害怕困難,盡力去做就對了。

    Brian: 你在台灣金融業做過什麼? 你在美國 Fintech 做的是什麼內容? 台灣金融及美國 Fintech 對妳的職涯有什麼影響?


    Vanyssa:【職涯的轉變】


    我過去在銀行與投顧業待過,都是與投資市場與業務相關,我在矽谷的 Fintech 加入的公司跟我過去的背景也沒有什麽關聯,頂多勉强有”銀行是客戶“的相似點而已,所以對我來説,也是一個新的學習。這個新創公司在做的東西是利用 Machine Learning 來增進企業金流營運的效率。簡單來說,廠商在生產產品的同時會產生進貨發票,過去都是依賴公司經驗豐富的採購經理人預估一段期間的備料要進貨多少來準備最佳進貨量。Fintech則是利用廠商過去累積 1 年到 5 年的進貨發票來訓練一個平臺模型,這個模型會預估一個最佳的進貨量,並利用新的發票,持續優化模型本身的預測能力。更進一步來說,企業融資相關的銀行或是貸款公司,也可以利用這個模型,以及背後累積的大數據,來預估公司的還債能力,以設定貸款利率,或是提前得到違約可能性的警示。我的工作主要是跟 CEO 合作尋找資源和商機,例如申請世界各地的孵化器(例如新加坡在美國宣傳得很積極,我們後來有成功的被美國的 500 Startups 錄取),參加各種不同的 workshops 與 pitchings,出席許多 PE (private equity)與 VC (venture capital) 會出現的聚會,把我們在做的事介紹給投資人知道,積極把我們可以提供的業務讓客戶知道,尋找潛在客戶名單並與他們聯繫,安排 CEO 與有經驗的創業家聚會,瞭解新創公司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等等。


    在這段期間認識了很多公司得到不同輪融資的企業家,還有不少”連續創業者“(創立好幾次公司都被大公司收購),也有拿到世界各地國家贊助的新創公司到矽谷交流,以及數不清的創投基金,大家都在矽谷”淘金“,希望投資到下一個獨角獸。大家都努力的在挖掘問題,並企圖提供可行的 business models 來解決痛點,有好的想法和執行力,資金就群聚過來,只要你敢想敢做,全世界龐大的資金與人才就在那裏等著你,真的是讓人眼界大開。MBA的課程到了尾聲,我也必須在,留在新創公司,加入創投基金,與回到原本熟悉的產業做出選擇,在機緣之下,我選擇了自行創業重新出發。

    Brian: 你為什麼決定做珍珠奶茶? 珍奶市場在台灣感覺已經超級飽和,你當初評估什麼因素讓你決定開始? 創業步驟大概是什麼樣? 你們如何做到差異化? 台灣對創業有什麼補助或是資源?

    Vanyssa:【誤打誤撞一路走來】


    當初我和MBA同學以及一個上市公司的小老闆,還有一個美國咖啡連鎖店的老闆想要一起進軍美國的珍珠奶茶市場,因為我們臺灣人的文化與背景,使我們很容易取得這個產業鏈,新產品,與物料的 knowhow,對美國人來説,珍奶的做法比咖啡難太多了,客群一開始也大多是華人,所以美國比較有名氣,規模比較大的珍奶店,都是華人開的,我明顯的感受到,原來珍珠奶茶產業對於西方人來説是有entry barriers 的,這個合作的團隊或許會有機會成功。我們在美國的期間,剛好美國人對於珍珠奶茶的接受度又明顯的持續提升,校園附近又沒有很好的珍珠奶茶店,所以還沒畢業之前,初始團隊就開始做了很多的評估與調查。


    事情一開始的時候都是很難的,沒技術,沒客群,沒資金,沒人力,沒地點,沒產品,沒經驗,沒品牌,這當中有些事情進行的很順利,有些則一直延宕,無法成型,大家意見不會完全一樣,事業的進展像是鬼打墻。我們就邊做邊修改,往能進行的方向進行。一直到最後,我們已經有能力可以自己創立品牌並串起產業鏈開發新產品之後,在美國還是遲遲找不到合適的落脚地點,我們就決定先把店開在臺北。但是臺灣的手搖飲料店實在是太多太競爭了,一開始的確很辛苦,但是市場永遠沒有飽和,只有重分配。天下哪有那種不競爭的利潤呢?既然決定要做,努力去做就是了,其他就交給老天爺吧!就這樣 PinCha 品茶 很順利的生存到了今天。


    【瞄準客群推動第三波茶飲革命】

    在美國的時候我們看到咖啡產業經歷了” The Third Wave of Coffee” ,從過去到現在,人們喝咖啡是越來越講究,現在更是重視咖啡豆的產區品種,以及咖啡的做法,追求更高品質的產品。例如 Blue Bottle Coffee 的成功,以及星巴克開始推廣店中店 Starbucks Reserve 都是這個趨勢的例子。PinCha 認爲茶飲應該也會有類似的趨勢和進展:最早只求方便有得喝,可以解渴,之後慢慢進展到著重包裝行銷,第三波的革命除了包含便利性與話題性之外,還會注重原料的產地品種的透明度以及做法,更高品質的”產品“將會是重點。


    喝茶是東方人血液中的天性,但是我們知道喝的茶是從哪裏來的嗎?茶的發酵程度有多高?茶有烘焙過的焙火味嗎?青茶和烏龍茶有什麽不一樣?珍珠奶茶的發源地是臺灣,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由臺灣開始帶動起茶飲界的第三波革命?由我們來找世界各地的好茶,融入傳統珍珠奶茶的做法,但是減少加工,去掉不合格的色素,把高品質的茶飲帶給更多的人。PinCha 很受到上班族下午茶團購的歡迎,例如我們的錫蘭盧哈娜鮮奶茶,選用斯里蘭卡盧哈娜產區,手採第二葉到第四葉的全葉茶,是經過斯里蘭卡政府獅子標誌的認證,會產生”冷後渾“的好茶,再配上常常賣到缺貨的手工珍珠,許多客戶一試成主顧。PinCha 的臺灣茶,都是選用自 5 星茶厰(在臺灣 321 家製茶廠中,評選出衛生安全達最高標準的 5 星級只有 26 家,約佔全部茶厰的8%而已),不僅製茶的風味手藝出色,茶厰的衛生安全也都是高品質的等級。


    【創業就是要善用所有能動用的資源】

    創業除了要有 Minimum Viable Product 和出色的團隊以外,一開始最需要的就是各式各樣的補助與便宜的貸款,來持續推動事情前進。這些資源都可以分 2 個方向去找:全國型的,以及公司設立地點型的。全國型的常常是針對國家要推廣的產業來補助,例如醫療或是科技,珍珠奶茶算是餐飲服務業,所以我們是利用市政府(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的資源,有分成產業融資與產業獎勵補助,害怕不知道如何寫申請專案嗎?不用擔心,政府還會派顧問免費指導創業家怎麽寫專案哦!


    另外,在創業的過程中,不同階段會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困難,我也曾經在市政府的創業輔導中心,聼到一組年輕創業家,鋪貨到香港的 1000 個通路賣,遇到一些合作的問題,與資深的創業家以及企業顧問,進行經驗的承傳並討論有什麽可行的解決方案。另外,台北也有創業小聚,還有 AAMA 台北搖籃計劃,同業公會的課程等等,這些資源都是可以利用來壯大創業家能力經驗人脈的活動,可以多思考多討論,並踏實的執行,慢慢就會走出一條路。如果大家有需要這些資訊的話,都可以直接用 Facebook 跟我聯絡 (Brian 補充, 可能在文章留言詢問)。

    Brian: 你希望品茶達到什麼目標?你個人在這過程中有什麼目標?

    Vanyssa:【目標的設立】

    過去常常會為自己的人生設立目標,創業之後,發現很多東西跟原本想的都不一樣,要可以協調團隊持續走下去。尤其創業初期,就是要想盡方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在市場上存活下去,所以要靈活。接下來得到市場的認同之後,要開始把制度和標準流程固定下來,持續累積客群與口碑,形成品牌特色。我希望可以讓 PinCha品茶 持續壯大,照顧到不同 stakeholders 的利益。

    Brian: 你有什麼推薦的人事物? 或是特別給予讀者的優惠嗎?

    Vanyssa:
    很高興可以在半路出家工程師在矽谷的粉專與大家結緣,許多我們的茶葉以及手工珍珠資訊都可以在 PinCha 官網找到。在這裏,我們團隊決定要給粉絲團的朋友特別的優惠: 只要在 ”PinCha 品茶“ FB 打卡 check in,内文並寫上“矽谷工程師來 PinCha”,我們就會贈送一次 9 折的優惠!(無論是自己來買一杯,還是辦公室下午茶團購都可以使用哦!)

    -------------------------------------------------------------
    你有什麼問題想要詢問 Vanyssa 嗎? 歡迎留言詢問。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09/vanyssa-mba-fintech.html

  • 立可人事暑期實習 在 巴黎老姐甜廚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3-11 22:12:06
    有 164 人按讚


    回答粉絲問題:必讀篇
    ヾ(๑╹◡╹)ノ"打工度假、來法學餐飲、老姐中肯文

    //甜點之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獻給對選擇法國甜點學校或工作有疑問的人/

    因為兩年前取得法國甜點師工作簽證的關係,開始有在法留學的台灣甜點學生問我要怎麼樣才能找到打工,甚至是進一步取得工作簽證;在工作場合中,法籍同事們雖然年資比我多,但是職位多半比我低,所以學徒們也會問我很多有關於生涯規劃與後續找工作的問題。

    +台灣人留法學習甜點部分:
    不管是LCB還是Ferrandi還是Lenôtre畢業,因為在學期間相對比法國人短,企業實習經驗也比一般正統法國甜點學系制度下的法國人少,
    所以建議在學期間就要利用還有學生簽證的時候好好的找實習。

    找實習跟找工作一樣,在簽約之前了解企業屬性是很重要的,要爭取到好的實習,人脈也是很重要的,天助努力者,平時上課認真常跟合的來的老師交流,自然會留下好印象,到時候找實習老師也會比較照顧你。

    說到這裡,就算學校主打法英雙語授課,但其實無論企業實習或是在法生活,法文都是很重要的生活工具,平時在校期間和老師們交流也是用法文。

    我當初來法時,把法文想的太簡單(因為之前考GRE跟TOEIC都不勞而獲),所以只在天肯學了三個月的法文,把初中高級上完就來巴黎念語言學校了(高級班的時候因為一直去實踐進修推廣部學上衣製作和去永漢學日文,所以都在翹課orz)。
    最後二月來了法國後,在巴黎天主教語言學校編班進入A2程度(然後四月考TEF考到了B1),
    就算到了B1,還是覺得自己的法文很差,根本沒辦法隨心所欲的和當地人暢談,所以第二個學期在語言學校達到了B1+程度後,
    因為遇到很好的法語老師,所以決定念第三個學期,理論上應該是B2程度,但是跳級念C1的商業法語課程,一邊打工當兼職秘書一邊通過了法國工商協會的C1商業法語檢定,

    很慶幸當年老爸過世的時候留給我的遺產足夠我念三個學期的語言學校,還好當初來法國的頭兩年,省吃儉用,連咖啡都不喝,肉也只能買最便宜的絞肉,每天帶便當,加上打打工,所以可以多念兩個學期的語言學校。

    語言學校很貴,但是最後,這三個學期的法語基礎,在往後的甜點學校學習及工作職場上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在甜點學校比較能適當的和老師交流,在實習時也能夠進入狀況充當正值人員使用,最後自己開始當負責人或有管理職時,也能有效的發放施令給下面的人、和長官有進退得宜的溝通與旅館內部開會、寫信打電話向廠商訂貨、寫企劃書履歷表作品集、日常文書管理(銀行、勞工局、警察局、建保局...族繁不急備載)。

    語言具備某種程度後,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和法國人教朋友拓展人脈了(其實我是個很宅的很,脾氣又很孤僻,很自視甚高愛當宅宅不喜歡和人交流,不過還是誤打誤撞地認識了很多貴人),
    要是沒有人脈,那就很難知道各個甜點店或飯店的工作徵才狀況,
    要是有人脈的話,想進想要的企業實習也會比較容易。

    當初在Lenôtre的時候校長都會指明我要當巴黎業餘分校的駐守,我的交換條件就是在我在學期間,沒課的時候可以到工廠實習,最後也因為這樣所以之後在兩個正職工作間錄取在工廠暑期打工的機會。

    因為有次回到曾經實習的法國總統府與主廚交流時,認識了前Ferrandi的麵包老師,所以在當他知道巴黎米其林二星餐廳(2015今年降為一星)甜點部門有一個commis要離職,便直接帶我去見甜點主廚,從實習的第一天開始就進行賞味套餐甜點的出餐服務。
    第一個正職工作是以前實習過的飯店的行政主廚把我召喚回去取得的,第二個工作則是朋友告訴我他的朋友認識的主廚在找領班,不然我應該根本就不會去面試。
    總之想要有人脈,基礎的條件就是法文要好、待人誠懇、以及工作認真。

    最後就是簽證的問題,小的店家比較容易僱用外籍人士並替你繳交僱用外國人的稅(月薪的一半)、大的飯店人事部常常怕麻煩所以比較不僱用外籍人士;

    可是到警察局審核的時候,往往是大飯店或大公司的資料審核比較容易過,職位高的比職位低的容易過,以巴黎大區為例,在失業局的資料裡幫廚甜點師的失業數多過公開職缺數,所以在保障法國本國人就業的立場上,就算有店家要僱用你,工作簽證也很難過(目前聽過三個例子都是因為失業率高所以簽證被拒絕)

    +對法國學徒而言(因為法國人也看不懂中文所以我寫少一點):
    學徒有分CAP, MC, BTM, 通常BTM因為畢業後已經有五年以上的企業工作經驗,所以要找工作有很大的機率可以成為副領班,CAP畢業的人每年非常多,企業比較喜歡年輕20歲以下的,因為比較好管理,MC的話通常是前一兩年是幫廚,之後跳到副領班。如果想要畢業學徒當玩就找到好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學期間拿到好的mention成績,並且有參加過比賽的記錄,當學徒時就進行幫廚的職務,等到畢業後就會在原公司晉升為副領班或是被挖角到其他地方。常跟學校在不同店家工作當學徒的同學交流,自然就會知道哪裡的主廚比較厲害哪裡的廚房比較有學習機會。

    至於二十出頭畢業後,法籍甜點師的薪水大概是(以下皆為每月月薪扣稅打掉22趴後):
    CAP畢業,第一第二年幫廚commis,1200~1400歐(MC起薪大概是1300);
    第二到四年是副領班demi-chef de partie(BTM畢業之後可以從這邊插入),1350~1650歐(這邊的range比較廣,因為很多人到這個時候就已經有比賽經驗了,所以雖然因為年資和年紀的關係是副領班,但是其實已經很值錢了,另外如果公司工時比較長,薪水也會比較高);
    第三年之後,領班1500~1900歐(因為工時、企業技術要求、年資不同,薪水的range也很廣),有些法國小神童到了第四年(也就是23歲)就會成為sous chef junior儲備副主廚,薪水1700~2100左右;
    如果繼續以甜點瘋子的身份努力下去,到了第六年25歲後就可以成為堂堂正正的副主廚,薪水2000歐以上(這邊我不太知道上限,只知道某三星餐廳的副主廚是2200歐)。

    甜點店的職位沒有像飯店或是餐廳分的那麼細,通常一大群人都是ouvrier,但是每個人會因為年資和技術永有不同的薪資。

    (說個題外話,有次有個朋友被某家MOF的甜點店晃點,原本面試時說1600歐而且也錄取了,之後會聯絡。但等他推掉其他工作後,店家又突然通知說不錄取。然後過幾天又打電話回來說如果開價1300歐的話可不可以...原本以為他是特例,不過沒想到之後又有其他朋友在同一個店家有過同樣的經驗,歐拉拉拉拉,這家店也和許多甜點店一樣會在實習生的薪水上沒有正確申報,不過有時候為了學東西,也只能忍痛被剝削一下,這是個不公不義的社會,但有時只能和現實低頭呀...)

    所以請大家了解,甜點這行不管在台灣還是法國都一樣,畢業都是從最低薪資開始起算,

    就算在法國學了一年甜點回台灣,其實薪水也不會鍍金和台灣技職體系出來的差多少,

    所以如果是以賺錢為考量,那倒不如在法國念個商學院HEC或是ESSEC的國際學程之後找工作比較容易(哈哈,開玩笑的)。

    上次看完SIRAH回巴黎,
    chef:恩,所以在那邊有沒有認識可愛的甜點小男生呀?
    我:er...沒有耶,不過遇到小男生B,他跟我說他墜入情網愛上大溪地人,所以因為經濟的考量?!??之後就要辭去副主廚的職務前往大溪地(去種香草嗎?咦咦?)。這傢伙以前口口聲聲的說還沒做好談戀愛的準備,沒想到因為經濟因素就要跟女人跑了...
    chef:恩,不會啦,你認識chef籍的他們就賺比較多了...(一邊做巧克力裝飾中,因為是白巧克力所以還可以一邊做一邊回頭講話)
    我:鼻要鼻要,這樣的話他就會一直工作沒時間理我了嗚嗚嗚嗚嗚,連要去SIRAH都不跟我說一聲(瞬間遷怒到別人身上)
    chef:...你不就是喜歡工作狂嗎?
    我:對呀,可是我現在過的是退休人生,也不能獨守空閨(出去偷吃)呀。

    不過有工作的時候是真的比較希望對方也是工作狂啦,因為我不喜歡下班後還要一直講話,要是兩個人都是工作狂的話,步調同步不是很好嗎?雖然說坐辦公室的也是有工作狂,但可能還是甜點師工作狂比較適合我吧?不然每次上班對方還要唧唧歪歪...(說我工作太多不懂得照顧自己的身體或是家裡電話一直不接以為我自殺或是太晚下班所以只好取消約會等等)...老娘生性好逸惡勞,要有工作狂般的毅力已經很花費精力了,我可不想要跟一個會潑我冷水不鼓勵我(過勞死)的男生交往
    chef:恩...我同意(繼續一邊加班一邊苦命的做巧克力裝飾)

    這篇文章寫到一半,去臺北文華東方面試計時工讀的時候,
    主廚說:恩...才畢業不到幾個月就成為領班,我們這邊的領班已經有十年左右的經驗了
    我:對呀,我剛畢業就拿到這樣的職位都是靠運氣(如果不是這個職位也很難拿到法國簽證,所以只好將錯就錯了),剩下的只能靠不斷努力來補足了,我知道自己有很多需要加強的地方,不然我就不會回台灣放假還要來這邊打工了
    (其實還有一部份是因為我如果不工作就會很焦躁覺得自己很不長進,而且在現實面上,我需要一直賺錢才能把之前語言學校和甜點學校的學費賺回來呀)

    既然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甜點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彩多姿,就更想要多看多學。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剩下的只是認清事實了orz
    Ben.. 現在能做的,就是決定好對的方向,加倍努力跑得比別人快了,然後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莫忘累了該休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hu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