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立冬要拜地基主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立冬要拜地基主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立冬要拜地基主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立冬要拜地基主嗎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949的網紅翁美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冬至快樂]今天大家都有吃湯圓嗎? 美春今天依舊勤跑基層接地氣,苦民所苦深入基層,找不到搓湯圓的照片,也沒有時間搓湯圓。 剛好之前的美春出任務,與蘇版主有團圓美滿的照片,在這裡與蘇版主一起祝福大家,冬至快樂! 在台灣的民俗裡,冬至要搓湯圓祭拜家裡神明和地基主,也會和家人一起吃湯圓!吃了湯圓代...

  • 立冬要拜地基主嗎 在 翁美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22 00:00:31
    有 782 人按讚


    [冬至快樂]今天大家都有吃湯圓嗎?
    美春今天依舊勤跑基層接地氣,苦民所苦深入基層,找不到搓湯圓的照片,也沒有時間搓湯圓。
    剛好之前的美春出任務,與蘇版主有團圓美滿的照片,在這裡與蘇版主一起祝福大家,冬至快樂!
    在台灣的民俗裡,冬至要搓湯圓祭拜家裡神明和地基主,也會和家人一起吃湯圓!吃了湯圓代表長了一歲,美春的今年也非常多收穫和成長!更希望台中的鄉親們今日都有個愉快團圓的冬至!—
    2020台灣要贏!蔡英文總統要贏,翁美春立委要贏!
    -
    ‼️『1314守護台灣』‼️
    ⭕️翁美春1號
    ⭕️蔡英文3號
    ⭕️民進黨14號
    -
    #翁美春 #台中 #第八選區
    #2020台灣要贏 #台中市立委候選人
    #1314守護台灣 #冬至

    玥潔手工皂房-晶順香舖

  • 立冬要拜地基主嗎 在 翁美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22 00:00:30
    有 781 人按讚

    [冬至快樂]今天大家都有吃湯圓嗎?
    美春今天依舊勤跑基層接地氣,苦民所苦深入基層,找不到搓湯圓的照片,也沒有時間搓湯圓。
    剛好之前的美春出任務,與蘇版主有團圓美滿的照片,在這裡與蘇版主一起祝福大家,冬至快樂!
    在台灣的民俗裡,冬至要搓湯圓祭拜家裡神明和地基主,也會和家人一起吃湯圓!吃了湯圓代表長了一歲,美春的今年也非常多收穫和成長!更希望台中的鄉親們今日都有個愉快團圓的冬至!—
    2020台灣要贏!蔡英文總統要贏,翁美春立委要贏!
    -
    ‼️『1314守護台灣』‼️
    ⭕️翁美春1號
    ⭕️蔡英文3號
    ⭕️民進黨14號
    -
    #翁美春 #台中 #第八選區
    #2020台灣要贏 #台中市立委候選人
    #1314守護台灣 #冬至

    玥潔手工皂房-晶順香舖

  • 立冬要拜地基主嗎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4-02 09:24:00
    有 805 人按讚

    雖然我們小時候都背過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那終究只是用來背的。

    大陸委員會 主委陳明通上寶島聯播網「新聞放輕鬆」節目專訪時,提醒國人在面對中共「惠臺」措施攻勢,「應堅定自由民主之核心價值,避免落入中共之統戰陷阱」,主委於現場指出「到底是要『拜佛祖還是顧腹肚』,有人稱『顧腹肚』就可以,但其實兩者可以兼顧,拜佛祖可以賺大錢顧飯碗」。

    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這番言論被認為是針對高雄市長 韓國瑜,所以韓國瑜也受訪「回嗆了」。

    韓市長受訪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rKpabDa7c

    說者不管有沒有心,聽者有意就夠了。而如果不是針對韓國瑜,那就是針對所有在社會上掙扎求溫飽的台灣人民囉?還是針對也在拼經濟的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呢?

    所以聯合報主筆室就寫出這種「重磅快評」:

    〈陳明通把主子打成豬狗一族,這像話嗎?〉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3731594

    所以同一邊的中國時報就出現這種「網友嗆聲新聞」:

    〈陳明通諷韓只求吃飽跟禽獸有何差別 網友怒了!〉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401002298-260407?from=ctpush&chdtv

    所以另一邊的自由時報也出現這種「網友再嗆回來新聞」:

    〈聽陳明通嗆「只求溫飽像禽獸」 李來希也跳出來插話〉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745873

    這種酸氣十足的嗆聲新聞,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基本上我們面對面絕對不會這樣說話,但上述媒體--不管你認為他的顏色是什麼,不管你認不認同--就是希望我們「感覺」這個社會總是在嗆來嗆去,讓我們覺得很焦慮、很憤怒、又很無力。

    於是媒體會給予各方的嗆聲最多的版面跟時段,作為誘因來鼓勵政治人物、意見領袖、專家學者、各方網友跟每一個人,生產更多更酸更毒辣的嗆聲,提供給媒體當作永續經營的免費素材。

    這種廉價的操作,真的讓人無法不感到很疲憊。我們不需要掉入這個陷阱,所以希望大家多注意。

    接著,我想談談認真談談這個「爭議」,也就是顧腹肚(經濟民生)還是顧佛祖(民主自由)的本質。

    但,其實我們早就討論過了。

    在這裏: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hotos/a.553668551795182/574469273048443/?type=3&theater

    以及在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65368503958520

    藉此機會,稍微調整,重發一次:

    1. 想像一個 #馬斯洛需求層級金字塔,把台灣人(代表選票)都放進去。

    2. 絕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是經濟選民,並且在過去二十多年來的所得增長停滯下,建立起更極端的「#過冬思維」。

    3. 過冬思維讓台灣人往金字塔的下層聚集,並且 #願意拆除上層來保衛下層。

    4. 能夠繼續堅持蓋上層的人是 #少數 沒有受過冬思維影響的人,他們在乎頂層需求的滿足高過下層,對所得停滯等現象比較能忍受,可能是經濟狀況本來就比較好,或是 #安貧樂道。

    5. 當底層的需求被滿足,或是「感覺」有機會被滿足,過冬思維就會暫時消失或減緩,台灣人就會允許政府把石材拿去蓋上層。這時候政治人物也必須針對各種上層多元需求表達立場,爭取差異化的支持。

    6. 經過演化,現在的國民黨比民進黨更理解台灣人對下層需求穩固性的執著,但對於上層的訴求跟吸引群眾能力就非常欠缺。

    7. 這不代表國民黨比民進黨更會拼經濟,只是他們對於台灣人往下層沉澱的動向比較敏感。因此會果斷地在選票市場變化時改變立場跟訴求。

    8. 台灣人非常能夠接受進步價值,#只要 他們感覺下層的需求是穩固的,或有機會變得更穩固的。他們很樂意挪出一些資源去建構上層。

    9. 一體兩面的是,台灣人也非常不在乎進步價值。#只要 他們感覺下層的需求搖晃、地基流失,就會立即拆除上層的石塊拿來用。並且透過選票阻止政治人物把注意力放在上層。

    10. 上層要蓋的快,下層就要穩。如果不管下層穩不穩,就要硬蓋上層,會遭遇到很大的地震。就算上層硬是搭了上去,還是可能崩塌。

    我的結論是,不需要把陷入過冬思維的台灣人都當成無可救藥(不然我也無藥可救了),也不用以為國民黨人一定支持什麼、反對什麼,他們其實就是沒有中心思想,但會快速回防的一群人。

    來自中國的因素當然存在,但我們並不是沒有盟友。前兩天在泛知識節上,聽到法國在台協會主任紀博偉的分享,其實法國也面對同樣的挑戰(黃背心運動),在各種瑣碎化、激烈化、片面呈現的消息、外國政府資助的代理人媒體轟炸下,人民開始「感覺」無法運作的民主或許比有效率的威權差勁。就更不用說 2016 年的英國脫歐,以及美國川普當選這兩隻黑天鵝了。

    ( 推薦觀看:

    【看電影了沒】為什麽英國人突然不想脫歐了?《無理之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Mb-Q6sVbs

    而如果你像我一樣想要推動上層建設,但遇到強烈的過冬思維,也不需要雙手一攤放棄,而是要檢討只專注蓋上層的策略,改為上下層同步蓋。做什麼事情本來就是都要打好根基啊。

    扯遠一點來說,人類本來就是禽獸,從我們對所處環境毫無遠見的大規模破壞來看,能否稱為智慧生命都還有疑義。而國族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或民主自由,的確就跟宗教信仰一樣,都是某一群人在某一段時間內共同信仰的一個故事,沒什麼了不起,要是捧得太高,也只會摔得太重。

    我認為,不用把現在的台灣框架成 Fate 聖杯戰爭或是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只要單純、誠實地面對自己,去問自己:我做的事,到底能不能讓以後的人為我而驕傲?

    我總是這樣想著,希望我現在還在念小學二年級的女兒,長大了以後,不會看不起我這個爸爸。所以我選擇做我現在做的事。

    最後,還是想再多說一次,不管是「統獨」還是「經濟民生」與「民主自由」的選擇,都是很厚的議題。我們該多討論、多分享,別避開,別跟政治人物一樣害怕改變立場。此刻的我們最需要的就是保持友善的初衷,一直聽、一直分享、一直改變自己。

    但當你察覺有政治人物(例如我曾經很欣賞的 張善政 )、有媒體、有網紅意見領袖(例如我曾經很欣賞的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總是把議題二元簡化、激發對立,就該有所警覺,他們正在把議題 #薄型化,把一個多維度的議題維度降低,就像使出科幻小說《三體》中的終極武器二向箔)。

    因為這樣他們可以逼我們選邊站,然後從無止盡又無意義的爭辯中獲利,或實現自我。

    薄型化、被降維的議題總是逼迫我們分裂、分裂、再分裂,議題本身並不在乎是非曲直,他們只是被用來創造出分裂的結果。

    我們可以比現在更好,只要我們選擇離開被設下的陷阱,升高自己的維度,看見議題的厚度。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