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竇加生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竇加生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竇加生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竇加生平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曾昭旭老師是我高一的國文老師,當時對老師的崇拜,幾乎讓我在高三分組的時候,認真考慮要報考師大國文系為第一志願。 雖然最終仍然跟著大潮流走,念了理工,但是影響所及,我在大學一年級的中文課,只會用文言文作文,我的大學同學們應該都還記得。 感謝社...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90的網紅林林夫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什麼叫用嘴巴生孩子 #爆炸痛到人生跑馬燈 😲凡凡&淇淇:「爸爸你怎麼了?」 卡爾:「…………」 😓Ling:「你還好嗎?」 卡爾:「…………」 ❌完.全.無.法.說.話 ❌整.個.吃.不.下.飯 ❌根.本.不.能.睡.覺 我想,身為一個男人,最能體會🤰女人生產時的痛苦,這輩子最接近的體...

竇加生平 在 閱讀筆記 |Shoé reads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8:23:30

:《朱鷺號三部曲之三:烽火劫》| 艾米塔.葛旭 ⁡ 《朱鷺號三部曲》看完已經是一月的事,記得那時候翻開這系列最後一集有點意外,上一集正好在情勢一觸即發的狀態下結束,沒想到這一集還有新角色出場,戰爭也在故事後半才真正開打。回頭看了書名,好像也不該驚訝。鴉片戰爭雖然牽動了整個近代史,但《朱鷺號》並不聚焦...

竇加生平 在 一路上 IG,一路温 DSE (HKU LLB)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1 03:52:43

⁣ 你地話好唔好...⁣ 香港人。⁣ 👆🏻share 懇請大家記得六月以嚟嗰團火,佢應該係你發憤嘅動力來源🔥⁣ ⁣ ⁣ 今日係梓樂過身五個月。⁣ 聽日係百萬人大遊行十個月紀念。⁣ ⁣ 每日都有不下十個同學仔 inbox 我問:⁣ 「到底香港咁樣,我仲點樣專心到溫書?」⁣ ⁣ 相信我,我唔俾你地任何一...

竇加生平 在 ?? ??????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03:22:20

📍ᴄᴇɴᴛʀᴀʟ, ʜᴏɴɢ ᴋᴏɴɢ 🇭🇰 早兩日蛇竇要結業嘅消息流出,小編就知道係時候要去試吓bookmark咗好耐嘅滑蛋叉燒飯啦😞因為再唔試就真係可能永遠都冇機會試😩不過可惜小編去到嗰日一早已經賣晒,可能真係有緣無份啦🥺但好彩是日最後一盤菠蘿包都俾小編試到,都算冇咁遺憾😉 樂香園係1950年...

  • 竇加生平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3 15:08:17
    有 161 人按讚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曾昭旭老師是我高一的國文老師,當時對老師的崇拜,幾乎讓我在高三分組的時候,認真考慮要報考師大國文系為第一志願。

    雖然最終仍然跟著大潮流走,念了理工,但是影響所及,我在大學一年級的中文課,只會用文言文作文,我的大學同學們應該都還記得。

    感謝社群軟體平台的幫助,在我退休之後,加入了高一同學會的Line群組,又與曾老師聯繫上,得以經常閱讀到老師所寫的文章,私下也會向老師請教,得到老師的指點。(如果想要了解曾老師的話,歡迎自行Google上網搜索。)

    我今天看到老師的一篇文章,談到中西文化對此次疫情的影響,在美國和台灣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做法。老師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兩者的缺失,並提出撥亂反正的辦法。

    徵得老師的同意,與我的臉書朋友們分享。大師之作,切勿錯過。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1.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怕

    回顧疫情,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中西差異:

    首先,關於戴口罩,台灣可能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地方。加上勤洗手、少出門、與人保持安全距離,合稱防疫新生活。這種軟封城可說是繼上階段的成功加零之後,今年五月以來僅花70天就能把這波疫情壓下來的主要因素。令國外輿論在譏諷台灣過於自滿之後,不得不再度稱讚台灣的防疫能力。而反觀西方人則是對戴口罩非常反感,視為妨礙自由與人權。即使疫情高張,病亡甚眾,仍然要走上街頭遊行抗議,或者不戴口罩群聚飲酒(許多西方人視上酒館為生活必備)。頗令台灣人感到不可思議。

    其次關於打疫苗,台灣人多半非常緊張怕打不到,以致連少量殘劑都爭先恐後搶打,天天質問政府為什麼不早買夠疫苗?反觀西方人(如美國)卻疫苗過剩,要用種種方便服務、實質獎勵吸引人民來打;卻還是有一半的人質疑疫苗,選擇不打。以致美國至今完成兩劑疫苗的覆蓋率才50%左右,難以達成群體免疫。也讓台灣人感到匪夷所思。

    試問隔一個太平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雖然因素甚多,但主要的恐怕還是文化差異,才使得台灣人(代表中華文化)和美國人(代表西方文化)普遍所怕不同,所以面對疫情,也才有這麼不同的反應。

    這文化差異我們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中國人包括台灣人比較戀生怕死。這看法雖然似嫌粗糙,卻並非沒有道理。中國人常諱言死(連醫院大樓都沒有四樓),俗語更是直說「好死不如賴活」。真的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會賴活的人,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都能堅靭地活下去,人還愈活愈多。即使病痛纏身,常跑醫院,每天吃一大堆藥,還是要活。就更不用說病危之時,家屬幾乎無例外地要求醫生用盡一切手段去急救挽回了(而不管是否徒增病人的苦痛)。所以在台灣,洗腎、葉克膜、達文西手臂、鼻胃管灌食、插管、CPR急救等等都有濫用之嫌。遂產生醫藥愈發達,不健康餘命愈長且愈苦痛的荒謬現象。真是執著於賴活到完全沒道理的地步了!那麼,過度緊張於執行防疫新生活是否也是其中一環呢?

    當然,這種戀生怕死的所謂文化影響,早已不是中華文化的本來精神。相對的,西方人愛自由而不在乎染疫死亡(所謂不自由 毋寧死),延伸到也不在乎傳染給別人害別人死亡,其實也已經是西方文化精神的墮落;變質為寡頭的個人主義,也並沒有比中國人的戀生怕死好到那裡去。總之,只要是從怕出發,不管是怕死還是怕失去自由,都一樣是文化的變質墮落;只是因文化性格不同,所以墮落也有不同形態罷了!

    2.文化精神異化變質衍生種種心理恐懼病痛

    原來中國人容易戀生怕死,是因中華文化根本就是一種生命精神,引申之也包括道德精神。狹義的生命精神是指一種肯定生命的存在與求生存的靭性彈性、適應力包容力;用一句白話表示,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但廣義的生命精神則要進一步問活下去所為何來?答案就是去創造生命存在的意義價值,或說去立人達人愛人,亦即充分地自我實現。此即名曰道德性或理想性。用一句白話表示,就是「一旦活得下去,立刻就要求要活得優美」。亦即:生命主體性一定要自覺地發展出道德性來,才是真正的主體性(真我);否則,停留在努力求生存而忘了善用生命以創造意義與愛,生命精神就會失落,退墮到以維持形軀肉身的生存為唯一目的,遂衍為荒謬的戀生怕死心態。其所以荒謬,即在長生永不可得,戀生終必無望,所執只是假我。於是怕死之情也就永不能解除;人生將永只有苦而無樂,反成生命的實質否定。以否定生命(放棄意義之創造)來貪愛生命,此所以為矛盾荒謬也!

    至於西方人之愛自由,首當釐清此所謂自由到底是指什麼?原來和莊子所謂逍遙、佛家所謂自在大大不同,而實指一種生存權或基本人權。如羅斯福總統許諾美國人四大自由,總言之實即生存權也。又如西方許多國家的國歌,歌詞大都提到與敵人鬥爭以爭取自由,甚至充斥血腥殺戮(法國國歌足為代表),主題實即國家民族之生存也。但此所謂生存,意思卻和中華文化脈絡下的生存不同:中國人是指素樸的形軀生存,意義是好活用此身以進行道德創造。但在西方文化(姑以基督教文明為例)的脈絡下,人身並無主體的身分(上帝是唯一的主),而只是上帝的工具。上帝頒布律法與上帝之國的藍圖,人則納入此律法結構中享生存生活之權利以盡為上帝服務以依上帝藍圖建構地上之國的義務。換言之,人的自由只是上帝誡命與法律規定下的行動自由(可稱為廣度的自由,與中華文化脈絡下之心靈主體自由或深度的自由不同),目的是藉此善盡待奉上帝的義務。因此,若忘記善盡作上帝博愛工具的責任,自由便會退墮為自我中心、自私任性,到玩法弄權,背叛上帝律法的地步。這當然是西方文化精神的變質異化,於是神化為魔,假冒上帝之名而實行魔鬼之事。西方近代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掠奪世界資源以自利,皆其流也。

    3.文化退墮之病仍當用文化療癒

    以上分析中西文化異化退墮的不同脈絡,而同歸於有所怕的虛弱心理。而不管怕什麼,都可總說為怕死(請參考前著《論生與死的詭譎相即》一文),亦即怕我之不存在;只是西方人的存在觀是「我自由故我在」(自由本質即生存權),中國人的存在觀則是「我活著故我在」(活著即一切可能之基礎)罷了!

    而不論中西,其生命的存在都是要指向意義價值之實現的,差別只在實現的形態不同;在中華文化是善用形軀以作道德創造,在西方文化則是享自由人權以盡為上帝愛人工具之義務。所以,當其退墮為執小我自私的時候,都同樣會有假上帝或道德之名以自我文飾的虛偽。在中華文化脈絡是假借仁義之名而實則忘義逐利(孔子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生活中,無論親子友朋乃至政府人民,口口聲聲為你好而實則以威權干涉宰制,不知尊重人權者多矣。在西方文化脈絡,則是假冒上帝之名而實則叛神歸魔(如浮士德出賣靈魂與魔鬼交易);在社會與國際,自以為秉上帝旨意而對異國異族異教徒橫施歧視侵畧迫害滅族之暴行,不知衆生平等,皆當為上帝之博愛所蔭庇者亦多矣!於是落到疫情的面對,在西方美國,遂有將自我自由無限上綱而敵視戴口罩者、排斥亞洲裔(誣之為病毒源頭)之表現。在台灣,則有將戴口罩以免害別人被傳染之道德立場無限上綱,自居於道德優位而對不戴口罩者輕予指責,橫加干涉,教訓之餘,甚至還施予霸凌懲罰。這些實都是假自由假關懷、假正義假道德的表現,雖中西形態有異,其屬假冒為善則一也。

    那麼,對這些因文化精神泯失扭曲變質而形成的病痛(其病徵則可總結為怕之一字,即《大學》所謂:「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也),要如何才能得到療癒呢?而答案無他,就是回到文化發展的堵塞處重新求其通罷了!在此要點有二:一是問你的文化發展是因何堵塞的?二是那要如何才能彌補前愆重新走通?

    先說中國文化這一面,問題乃出在由內聖(個人心性修養以成為仁者愛人的君子)跨到外王(事實上能普遍且有效地愛到眾生)時被卡住了,使得愛傳不過去,或在傳過去時愛變質為非愛。為什麼會如此?則因太容易用愛籠罩一切(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而忘了現實上人我有別,當尊重對方的人權或自由意志。遂導致以道德、以義理、以愛傷人,而受傷者還得因感情故委屈忍受。子女忍受父母,父母也得忍受子女,愛之互動竟成互相折磨,遂成中華文化體中的普遍陰暗。那麼當如何彌補此文化體的漏洞呢?簡言之就是當從西方文化得到尊重人權(西方文化脈絡下之廣度自由)的啟發與覺悟、肯認與實踐。由家庭以至於社會、國家,次第皆然;然後從修身開始推擴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王事業才能走通;這當然進一步包涵現代社會、政治體制的合理運作,即所謂民主也。

    再說西方文化一面,問題乃出在人僅自居為上帝的工具與僕人,生活在依法行政的體制運作中,只與認知理性相關,卻把價值問題丟給宗教,感情問題丟給文學藝術,自己只屬宗教文學藝術的受蔭庇者或受益人(西方人普遍有對教士與文學藝術家的崇拜情結),而不知自己也可以是生命感情與道德價值的主體(這當然須經一番自覺的工夫修行)。於是生命主體沈隱成為佛洛伊德心理學中的黑暗本我,當宗教法律與文學藝術的帶領薫陶力衰退,便會冒上來成為自利相爭的亂源。何止遺忘上帝的仁慈(仁慈更高於正義),更且將自私自利合理化為生存競爭的正義(達爾文的進化論、美國理直氣壯的所謂國家利益、美國優先)。遂致擾亂世界,各奉自己的上帝伸展自己的權利,而難以分辨誰屬上帝誰屬魔鬼了。那麼當如何彌補此文化體中的漏洞呢?簡言之就是當從中華文化得到主體自覺(中華文化脈絡下之自由,即道家禪宗之深度自由也)的啟發與覺悟、肯認與修行。啟動仁心的自覺,以培養根本自信,拓展宇宙心胸,超越一己一族一國一教的局限而直通上帝博愛的本懷,以天下為己任,為萬世開太平。這樣才能真走通依上帝心中的藍圖(大同世界?)以建設地上之國的康莊大路。

    當然,以上提示的彌補療癒之道,實質上就是中西文化兼取其長的會通之路。這激盪會通事實從馬哥孛羅、利瑪竇東來就開始了,其間迂迴曲折、辯證跌宕,至今未已,也許才是又一波的方興未艾,而必蔚為未來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旋律,吾人且拭目以觀,靜心以待。

    2021-8-22 4300字

  • 竇加生平 在 林林夫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0 18:31:40
    有 133 人按讚

    #什麼叫用嘴巴生孩子
    #爆炸痛到人生跑馬燈

    😲凡凡&淇淇:「爸爸你怎麼了?」
    卡爾:「…………」
    😓Ling:「你還好嗎?」
    卡爾:「…………」

    ❌完.全.無.法.說.話
    ❌整.個.吃.不.下.飯
    ❌根.本.不.能.睡.覺

    我想,身為一個男人,最能體會🤰女人生產時的痛苦,這輩子最接近的體驗大概就這時候了,我是個很能忍痛的人😤,但因為狀況特殊,植牙手術的麻藥退掉後的24小時,我一整個覺得我根本在用嘴巴生孩子,右半邊的牙齒、嘴巴、臉頰甚至腦殼,簡直痛到一個”💥宇.宙.爆.炸”的境界,生平第一次覺得有種世界末日降臨的感覺,人生跑馬燈應該跑了有八百多圈😱!

    👨卡爾:「欸媽~妳不是植過牙,會很痛嗎?」
    👵卡爾老媽:「還好啊!」
    🤔卡爾:「所以我現在是……」

    😫OS:再一次覺得保護牙齒🦷真的超重要的啦!

    🎙「EP14-用嘴巴生小孩初體驗/植牙為什麼要抽血?新科技手術?牙痛不是病,痛起來像生孩子要人命!」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ygKRDy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9XbD68
    ✅SoundOn:https://sndn.link/00ff77/kwPeOe
    ✅Spotify:https://reurl.cc/odK883
    ✅KKBOX:https://reurl.cc/Q3VYY0

    🖥YouTube頻道影音版:https://youtu.be/ww3qwnZEEWk

    #我不是蛀牙而是牙齒裂開沒得救
    #X光的鼻竇快要被穿過去很驚悚
    #植牙

    📢最後18小時限時拜票跪求專區~
    🙏感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持~我們夫妻倆生平第一次參加的📸影音競賽,想拜託大家惠賜一票,一直到「⌛️2020.10.21 12:00前」,每個人「🌟每天」都可以投一票,網址點進去滑到下方紅色的「⭕️投我一票」按下去就行了,如果可以分享我們會更加感激🥺,拜託拜託了,身為基隆人和基隆女婿不想輸啊啊啊😤~
    🙇拜託每天惠賜一票:https://event.xinmedia.com/coastal-keelung/detail.aspx?i=33
    🙇‍♂️林林夫妻感恩一鞠躬🙇‍♀️

    😍最後2天,每人最後2票,投起來了!拜託拜託!🤩

  • 竇加生平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31 13:29:40
    有 78 人按讚

    這是本很容易讀的美術入門書,雖然他只介紹 12 個藝術家,但每一位藝術家都介紹很多幅作品,而且用比較人性的角度去帶領觀察。
     
    用對話的形式寫成,也很容易理解,一位故意裝傻,一位則介紹重要觀念並破除常見的誤解。
     
    本書叫做「非典型美術館」,是比較優雅且依然有吸引力的標題。原本的書名其實是「變態美術館」,感覺就比較不好賣 XD
     
    變態美術館的變態,是 hentai,也就是日語 H-game 的 H,中文的變態,有昆蟲變態的意思,也有異於常人的正向意思,但日文的變態,更多的是色色的意思。
     
    事實上西洋美術,一直有著情慾、壓抑、自我突破等軸線,而本書也從藝術家的生平以及個性,去解說他們的作品,相當精采,值得一讀。
     
    像是安格爾,屬於傳統型的人物,一開始作品不夠好,沒被接受,但後來有機會成為法國美術學院的要角後,卯起來畫跟過去類似的話,用一輩子的時間在證明:其實我這樣畫是對的。
     
    又如莫內,我們看過很多同一風景,畫個幾十張甚至幾百張的,在作者介紹了他複雜的配偶與家庭關係後,又介紹其實他有受到日本文化影響,應該知道蓮花在東方有超度極樂世界的意涵後,或許重複畫了 200+ 張睡蓮,是為了向自己過世的妻子抱歉,協助鎮魂、安息。
     
    當然,也有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他就是個變態色老頭的竇加。
     
    本書在 2017 年由 大牌出版‧出版大牌​ 出版過,2020 重出,內容有趣,談論的畫作經典,並不過時。
     
    我看完了,晚點拿給喜歡畫畫的女兒讀,協助已經快要進入青春期的他,用另一個角度,認識這些世界名畫與知名藝術家。
     
    → 非典型美術館:西洋美術史超入門,第一本!從人性角度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超過158幅此生必看名畫全解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251

  • 竇加生平 在 林林夫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20 18:36:17

    #什麼叫用嘴巴生孩子
    #爆炸痛到人生跑馬燈

    😲凡凡&淇淇:「爸爸你怎麼了?」
    卡爾:「…………」
    😓Ling:「你還好嗎?」
    卡爾:「…………」

    ❌完.全.無.法.說.話
    ❌整.個.吃.不.下.飯
    ❌根.本.不.能.睡.覺

    我想,身為一個男人,最能體會🤰女人生產時的痛苦,這輩子最接近的體驗大概就這時候了,我是個很能忍痛的人😤,但因為狀況特殊,植牙手術的麻藥退掉後的24小時,我一整個覺得我根本在用嘴巴生孩子,右半邊的牙齒、嘴巴、臉頰甚至腦殼,簡直痛到一個”💥宇.宙.爆.炸”的境界,生平第一次覺得有種世界末日降臨的感覺,人生跑馬燈應該跑了有八百多圈😱!

    👨卡爾:「欸媽~妳不是植過牙,會很痛嗎?」
    👵卡爾老媽:「還好啊!」
    🤔卡爾:「所以我現在是……」

    😫OS:再一次覺得保護牙齒🦷真的超重要的啦!

    🎙「EP14-用嘴巴生小孩初體驗/植牙為什麼要抽血?新科技手術?牙痛不是病,痛起來像生孩子要人命!」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ygKRDy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9XbD68
    ✅SoundOn:https://sndn.link/00ff77/kwPeOe
    ✅Spotify:https://reurl.cc/odK883
    ✅KKBOX:https://reurl.cc/Q3VYY0

    🖥YouTube頻道影音版:https://youtu.be/ww3qwnZEEWk

    #我不是蛀牙而是牙齒裂開沒得救
    #X光的鼻竇快要被穿過去很驚悚
    #植牙

    📢限時拜票跪求專區~
    🙏感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持~我們夫妻倆生平第一次參加的📸影音競賽,想拜託大家惠賜一票,一直到「⌛️2020.10.21 12:00前」,每個人「🌟每天」都可以投一票,網址點進去滑到下方紅色的「⭕️投我一票」按下去就行了,如果可以分享我們會更加感激🥺,拜託拜託了,身為基隆人和基隆女婿不想輸啊啊啊😤~
    🙇拜託每天惠賜一票:https://event.xinmedia.com/coastal-keelung/detail.aspx?i=33
    🙇‍♂️林林夫妻感恩一鞠躬🙇‍♀️

    👉TG頻道網址 https://t.me/lin00ff77
    🔺林林夫妻 :https://pse.is/f7
    🔺巧鈴Ling : https://pse.is/lingfb
    🔺Blog :https://lingmami.com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00ff77/
    🔺 YouTube:https://bit.ly/2xqBRtn

  • 竇加生平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1-12 21:00:10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這「行為科學研究部門」很快獲得上司支持,並協助各地州警成功偵破了數起懸案。霍頓‧福特探員也因此擒獲了「現代福爾摩斯」的美譽,運籌帷幄,自信滿滿。直到有一天,他遭遇了職業生涯中第一道個人難題:他發現了一名小學校長的不當行為。羅傑‧韋德校長,年約五十多歲,服務於榭蒂蘭恩小學數十年,辦學有聲有色,春風化雨,頗獲好評。然而他長期有個怪異行為:他喜歡搔癢小孩的腳底。每當小朋友們打架、不聽話或假裝腳痛不想上學時;韋德校長便把他們叫進校長室,搔癢腳底作為處罰;事後還給他們五分錢做為獎賞。這些孩子們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往往是笑著離開的──因為會癢嘛,而且那又有點好玩。這看來頗具創意,但同時卻又如此可疑。對,校長把微罪懲罰給「遊戲化」了,藉此減輕被懲戒者的受辱感;但依舊保留了「懲戒」這個名目。但有少數老師和家長質開始心生疑竇:這外表看來一本正經、且素來受人景仰的校長大人,該不會是個變態蘿莉控或正太控吧?

    根據自己訪談眾多殺人者的經驗與直覺,自信滿滿的福特探員斷定:愛對孩子搔癢的韋德校長,顯然就是個變態,他的不當行為正預示著他「即將」犯下重罪──儘管此刻除了少數老師與家長的主觀憂慮外,沒有任何明確犯罪跡證。福特探員堅持向教育主管機關告發此事。這導致韋德校長火速遭到革職,被迫離開教育界。然而事後,校長太太找到福特探員,聲淚俱下指控他催毀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平白毀了韋德一家的幸福生活。一名橫遭剝奪一生摯愛之志業的教育家,一夕之間淪為過街老鼠。比起陷入的經濟困境,無形損失更為可怕:好友疏遠了他們,外出採買時承受無止盡的竊竊私語和懷疑的目光,再也沒有人願意和校長一家說話。

    羅傑‧韋德真是個變態嗎?福特探員的「預測」或「防患未然」,是正確的嗎?直至第一季結束,劇中情節尚未帶來確切的答案。

    然而伊格言說,這現象正像是尼采的一句名言: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伊格言解釋:容我們稍稍「偏移」或「延伸」一下這句話的涵意──福特探員對連環殺手的訪談,正是站在正義、科學、法律的彼岸在凝視這些深淵。然而凝視的過程,卻也難免被深淵「回視」。有時候,當深淵裡的罪惡太過龐大、恐怖,乃至挑戰人類良知與文明之底限,作為一名研究者,想要對它產生「理解」和「同理」(就像片名:Mind Hunter:一邪惡變態心智之獵取者,「心靈獵人」),往往必須親身涉險,仔細揣想這些人類極惡者的心智。而付出的代價或許正是──讓自己變得跟他們很像......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竇加生平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9-12 00:16:46

    拿撒勒Nazareth是加利利省南方的一個小山城,耶穌在這裡住了三十年,也是他傳道的起點。天使報喜堂,建於1966年,是當今基督教世界最神聖的禮拜堂之一。該堂已是在同一地點上建立的第五座教堂。“同一地點”是指天使向聖母瑪利亞問安報信的地方,也稱為“聖母領報洞”。1955年進行考古挖掘時,發現了古時的第一座教堂。第二座教堂建於拜占庭時期,第三座建於西元二世紀初,第四座完成於1877年。走進大門。教堂前的空地有點小,只能仰面看著眼前的山牆。牆上有天使、瑪利亞及四福音書作者的雕像。四福音書是分別由耶穌基督的門徒馬太(瑪竇)、約翰(若望)以及彼得(伯多祿)的門徒馬可(馬爾穀)和保羅(保祿)的門徒路加寫的四部介紹耶穌生平事蹟的書,是新約聖經的第一部分。馬太、約翰、馬可、路加也因此被稱為四福音使徒。走進教堂,我們先去天使報喜洞。牆上有天使、瑪利亞及四福音書作者的雕像。大廳裏用欄杆圍著一個下沉式廳堂。參觀者必須沿著圍欄走到另一側才能下到廳堂,走到半圓形圍欄的頂部,可以看到天使報喜洞。以賽亞書十一章一節稱救世主彌賽亞為“枝子”,表徵基督是從大衛的父親耶西所發出的枝條,這枝條在寒微的環境中萌芽成長。希伯來文“枝子”和“拿撒勒”相似,故耶穌是拿撒勒人含有雙關的意思。說出他不是生於顯赫的王室,也不是長於耶路撒冷那樣的名城,而是生於一個貧寒之家,長於被藐視的城。他這位拿撒勒人(枝子),不是莊嚴大樹高聳的枝子,而是看來微不足道的枝條。因著他是如此的低微,他能貼近所有軟弱的人,體會所有遭患難之人的處境,憐恤一切在痛苦中之人的心情。因此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地面大堂是教堂的禮拜大廳,看起來很樸素。祭壇後面是大幅的壁畫,教堂入口處的彩色玻璃牆很漂亮。走出教堂的大門,右側的圍牆上掛滿了各個國家的教會贈送的畫像。畫像的主題是“聖母瑪利亞抱著剛出生的耶穌”。
    拿撒勒通往提比利亞路上有個叫“迦拿”的小村莊,在拿撒勒東北約10餘公里,聖經《新約》中共有四次提到迦拿,都稱為加利利的迦拿。耶穌在加利利的迦拿行了第一個神跡。“神跡”,英文名是miracle或sign,指宗教聖經中提到的,由全能者上帝施行的奇事或不可思議的現象。神跡是只有神所特有的權柄,是高出自然律的現象。可以說,神跡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耶穌的第一個“神跡”是把水變成酒。約翰福音中說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參加在迦拿舉行的一場猶太婚禮。當主人的酒用盡時,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在約翰福音中沒有提到名字)告訴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說,“婦人,這與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耶穌的母親對僕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約翰福音 2章3-5節)。耶穌命令僕人將空石缸都盛滿水,他們照此辦理,於是耶穌又告訴他們舀出一些水來,送給首席侍應。侍應品嘗時,水已經變成了酒,他並不知道耶穌所做的。然後他對新郎說,新郎違背了宴席上先上好酒的風俗,把好酒留到最後才上(約翰福音 2:6-10)。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跡,用以展示他的榮耀,並且他的門徒就信入了他(約翰福音 2:1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