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落幕了,但若可以,讓我們藉此談深一點好嗎?
1.原住民
這次世大運中,台灣原住民無疑是最大亮點,不論是精采表演,,還是諸如:楊俊瀚、郭婞淳、宋青陽、洪萬庭等許多具有原住民身分選手的亮眼表現
可讓我們承認一個事實,我們的政府,包括多數的我們,都並不真正關心原住民處境
僅是將原住民當成一種...
世大運落幕了,但若可以,讓我們藉此談深一點好嗎?
1.原住民
這次世大運中,台灣原住民無疑是最大亮點,不論是精采表演,,還是諸如:楊俊瀚、郭婞淳、宋青陽、洪萬庭等許多具有原住民身分選手的亮眼表現
可讓我們承認一個事實,我們的政府,包括多數的我們,都並不真正關心原住民處境
僅是將原住民當成一種炫耀的寶物,鎂光燈前歌功頌德,背後卻是無人聞問
先以原住民身分的認定來談
截至今天為止,我們所有國家法律政策,依然是在朝貫徹減少原住民的軌道上前進
理由很簡單:節省資源
當原住民是有特定優惠的,國家基於資源有限的考量,對原住民身分的認定向來嚴苛,各種刁難
甚至對於明明仍有文化認同的平埔族持續否認,迫使其放棄對自己的認同
這不是要國家就非得對所有原住民優待,而是最起碼,要區分不同情況,不一定能加分能給優惠,可至少承認你是獨立的一族,你的文化值得被尊重
這件事重要在哪?
多了,遠不只是形式、象徵意義,在法律上都具有強大的效果
從王光祿獵槍案(孝子為老母親打山羌被判刑)、風倒櫸木案(撿被颱風吹倒的櫸木回部落當裝飾被當偷竊)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鄒族頭目,在奔喪途中發現有個漢人在他們的領地上偷採蜂蜜,對方又不肯去派出所
因此請他先把蜂蜜留下來,等奔喪完再處理,結果漢人去報警,鄒族頭目被以搶奪定罪
頭目在受訪時很難過的說:「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去守法,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是壞人,我只是想好好生活下去而已呀...。 」
.
在我大學期間每年暑假都和世展會合作,去阿美和太魯閣族的部落陪小朋友,到台大念法律後,也以原住民法為主要研究目標
有個很深的感觸,原住民對多數接觸的漢人都是掏心掏肺的信任,可卻始終只是被利用
到現在很多靠山一點的部落都沒有自來水電,政治承諾年年給,這些基礎的生活卻從來無人聞問
年輕人也是,去做部落服務的,有好一部分目的只是想多個資歷,拿著酷炫新奇的3C進山來吸引小朋友,完全沒有要融入的意思
有的嚴重點還一堆潔癖,洗澡怎沒熱水、晚上好熱好難睡,讓人搞不懂到底是誰來服務誰
這些都是血淋淋存在的問題
如我們要把原住民當成是台灣文化的象徵,當成一種驕傲
是不是最基礎的,我們也該學會真正的尊重
在不公不義案件又出現時,可以替他們發聲、在節目又開不當玩笑時,可以替他們譴責
他們為台灣做了這麼多,難道這些最基礎的,不是我們該還給他們的嗎? .
.
2.體育選手
在沒有協會拖水之下,台灣選手這次表現多好有目共睹
可實際上比起各種邪會,更大問題該是隱藏背後短視近利的沾光文化
承認吧,台灣對體育根本不重視,從教育開始就不重視
多少體育課隨便能說被借就被借、多少校隊有裝備不齊的問題、多少學校連個完善點的運動場地都沒有
我們只是把國球當贏球而已,誰贏就替喝采
在郭婞淳破世界紀錄前,誰看舉重?在楊俊瀚拿金牌前誰管田徑?在鄭兆村擲破亞洲紀錄前又有有幾個知道標槍在幹嘛?
再看記者反應,代表的選手直接被採訪放鴿子,只能透過網路表達:「我想一定是我不夠強,所以才沒有人願意理我..。 」
.
如我們從來不重視培養,連已經能站上國際舞台的選手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那些尚在背地努力,還沒萌芽的呢?
以英國為例,在90年代英國的運動是爛到了底,1996亞特蘭大奧運派了300人,只拿一面金牌,水準跟北韓差不多
當時的英國就類似今天的台灣,冗贅組織太多,選手只得靠自己自求多福,窮困潦倒的比比皆是
在民眾終於開始關心這件事後,逼得英國政府發行樂透,並把收入集中到體育上去,從教育補助、場館興建、選手獎金全部重新打掉重來,一路從幾乎觸底拚回世界前三的位置
別老說政府有差,英國本來也對此很怠惰,同樣是人民逼的,大家關注哪裡,資源就會集中到哪裡,哪國都是不變真理
3.作秀表面文化
這是世大運空前成功,歷史以來從來沒有售票率達87%這麼高,可之前呢?
沒記錯的話,才前幾周,多少政客、名嘴全都在唱衰吧?
結果一成功,各種搶功都來了,那是我申請的、這是我努力的,都還沒閉幕,就急著想把功勞往身上攬
當初設計出多少問題、預算浮濫被改了幾次、原計畫又有多少漏洞,這些提都不提,媒體也甚少關注
整段世大運最焦點的,竟是在王八蛋的用詞、回應的網友什麼身分、按了多少讚上
說真的,重要嗎?
這些人想的都只是蹭熱度
而真正核心待解決的問題,則永遠在出事時眾人罵,結束後被冷藏
我個人立場很喜歡柯P,歷任市長沒有一個像他一樣有種去處理還債地雷,考量到世代正義,還願意犧牲去給Youtuber玩的
但,一個柯P並不能成為救世主,當初馬扁哪個不曾被當過救世主,哪個又真正救過人民?
台灣要成長,我們的民主就該昇華,從只關注投票時刻,到願意去關注就在我們周遭發生的所有議題,關心那些和我們一起生活的人
世大運結束了,我們的日子卻仍要繼續
當璀璨的激情落去,是不是也該時候去正視我們身旁存在的問題,去主動關注被遺忘的角落
去真正嘗試改變些什麼呢
戴資穎為了台灣,願意放棄百萬獎金和積分,沒飛離這座島,留了下來
郭婞淳為了台灣,不顧自己利弊得失,冒著失敗風險,把獎牌留了下來
這幾天多少選手都已經在賽場,拿自己的青春,拿最好的自己,拚盡全力表現,給我們一場場精彩的賽事
接下來,難道不該是我們的事了嗎?
__
樂擎文
窮途潦倒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衛芬奇的《曼克》:夫妻外遇跟愛與不愛,不見得完全相關】
到現在還在沈醉在看完《#曼克》的震撼,為了怕忘記,我必須手機記下來。
《曼克》有很多值得切的角度,好萊塢官商勾結的腐敗、電影業操縱假新聞的不堪、女明星與顯貴難解的情愫、曼克理想主義的悲劇英雄征途,每個角度值得拉篇探討。
建議大家一定要去 #Netflix 朝聖,你會對大衛芬奇的敘事深深嘆服。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黑白片,大衛芬奇沒有浪費任何一個角色,僅靠自然無痕的對白與細微動作和眼神,就交代他們的行為動機。
不過《曼克》諸多角色中,讓我印象最難忘的,竟然是男主角曼克和結婚 20 年的妻子「莎拉」的關係。
而且這個莎拉,她其實不是女主角。
-
我是愛女人的,看影劇觀察最細微的都是女人。
我喜歡阿曼達塞佛瑞飾演的女明星「瑪麗恩」的浪漫天真與裹藏在內心的不自信。但是,我完全理解「莎拉」這個家庭主婦的角色,且深深被她感動。
莎拉,曼克都叫她「可憐的莎拉」。
出於對自己的絕對清醒,曼克明白自己酗酒成癮、衝動易怒、一天到晚精神出軌的糟糕性格,妻子跟著自己就是吃苦。
身為一個「照理說很懂人性」的編劇,曼克卻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莎拉就是死都不離開自己?為什麼她完全沒想過放棄自己?其實不理解的又何止是曼克,外人也是不理解。
曼克問過好幾次莎拉:「妳為什麼愛我?」
關於「妳為什麼愛我?」這個疑惑,在曼克完成經典神片《大國民》劇本、窮困潦倒之際時,莎拉終於告訴他答案。
-
莎拉語帶憤怒地向曼克吐實,說這段 20 年的婚姻生活「一點都不無聊」,因為她時不時得面對曼克的好賭、出軌和酗酒成癮,且他還是個失職的爸爸。
然而,關鍵是莎拉的最後一句話。
她說:「但是奉獻這麼多後,我還是想知道故事最後的結局。」
莎拉這句台詞可以被解讀為兩層意思。
第一種意思,就是老娘都為這段婚姻犧牲這麼多、前半生梭哈,我真心想知道我的下場是不是真有這麼慘。
照理說這種心態都有不甘心成份,可是我並不認為「不甘心」是莎拉對於這段婚姻的全部想法。
莎拉的心聲,我比較傾向是第二種意思,即是她早就曉得丈夫對外看似憤世嫉俗的背後,是他不願意隨著鄉愿的好萊塢電影圈起舞。
莎拉就是欣賞曼克這份難得的善良,也很想見證丈夫的這個善良,能否讓他真正戰勝影壇扭曲的體制;她願意為了曼克的無畏與正直,選擇理解與原諒他種種不太符合「好丈夫」定義的特質。
-
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就是你遇到一個伴侶,對方完全看見你靈魂的本質。
莎拉清楚曼克衝動不羈、不願妥協,因為他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豪俠型人格,她愛的絕對不只是曼克的編劇才華。
莎拉願意陪伴曼克,看看這樣的他能有怎樣的結局,而過程中如她所言,哪怕崩潰,但也是充滿希望。
《曼克》有一幕我超喜歡,是曼克賭輸選戰,人生一夕全毀,他和莎拉隔著舞池對望,莎拉一副「我就知道」的瞭然表情。
接下來,夫妻倆怡然自得地跳起舞。
正因別人不懂你,可是我懂,所以我不會輕易的放開你。
這也呼應莎拉最後對曼克說:「你以後不要再說我是可憐的莎拉了。」
既然心甘情願,談什麼可不可憐?
-
看名人婚姻新聞,網友很喜歡拿自己的心態投射到明星夫婦身上,肆意批判一個藝人願意原諒外遇伴侶的理由,非得就是不甘心或者怕丟臉一樣。
婚姻沒有這麼蒼白。
一對夫妻相守多年,彼此都見過雙方最赤裸醜陋的一面,一個人不可能不曉得身旁伴侶到底是怎樣的德性。
特別是幾十年婚姻,若一方出軌,選擇原諒的另一方不見得代表就是「不清醒」。
接下來我講這句話會有點毀三觀,就是我並不覺得出軌是證明「一個人完全不愛另一個人」的表現,你充其量只能說這段關係嚴重缺乏溝通,但是,一對夫妻到底愛不愛對方,這個問句是無法從「出軌」得到完整答案的。
甚至,有些夫妻會從「外遇」中明白溝通的重要性,外遇倒是變成一種「機會」,讓他們終於正視問題、好好坐下來解決,結果婚姻反而更長久,綜觀娛樂圈,例子比比皆是。
-
不過對我來說,曼克跟莎拉的關係境界是最難得的。
莎拉願意跟隨曼克,到底是在於曼克從來不對她撒謊。他酗酒、外遇、好賭,都是完整敞開在莎拉眼前,而他不屈服電影圈淫威的勇敢和美善也是。
這使得莎拉的選擇,一路是在很清明的狀態下進行。
曼克與莎拉的關係給了我啟發,世界上讓人費疑猜的關係一大堆,但無論什麼關係,其實就是雙方(有時甚至是三方)都說好,願意保持信賴,對身在關係的當事者(們)都誠實,或許才是感情平衡的關鍵吧?
附註:以上言論只是個人想法,如果你有其他不苟同之處,那也是以你為準,大家彼此尊重。
窮途潦倒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無知的怪罪者」,這種人把溝通視為殺戮活動,冷酷地朝對方的失誤猛烈攻擊,絲毫不理會對方的心情。
無知的怪罪者自以為是地拼命訴說著問題的起因,他會告訴我及受指責方他的評斷,毫不在意另一方(同事、孩子或是家人)的想法是什麼,這些無知的怪罪者熱衷的不是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是竭力揭發對方的所有缺點、錯誤……
取自《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
*****************************
這是個很好的案例,我認為是真實互動的可能性很高。但如果我人在當場,不一定能像作者處理得這麼好,我相當佩服。
我的立場一直很清楚,我不認為所有人都成熟到能進入溝通。可是我相信,問對問題,對對話的進行可以有關鍵性的幫助。
當我們暫時放掉了自我,又或者說,允許自己體驗自己的脆弱與不堪。一切在寧靜之後,直覺會帶著我們找到切入點,找到愛的可能性。
當我們在關係裡真正相愛,我們會幫助對方成長,我們會彼此傾聽對方,成為彼此的明鏡,讓對方看清他的樣子。藉著如此深刻的了解,我們會互相成就,並且支持對方。
我們願意深深地進入對方的失望與無奈,而那些深度,都會成為一種對自己的理解。
愛一個人最簡單的路,就是好好地傾聽。祝福您!
*****************************
同理心震撼教育
【文/ 馬克.葛斯登】
憤怒比利劍更傷人。
──印度諺語
在早期,開始執業經歷過一段時間之後,我愈來愈厭煩聽到不願意彼此傾聽的同事、家人或是夫妻間的相互抱怨,受不了雙方或多方不斷爭論著「誰說了什麼」的猙獰面目。我也不懂為何這些人都要搞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這些幼稚的爭吵中,我頂多只能幫助他們暫時休兵,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彷彿是暫時把還在出血的傷口包上繃帶,無法從根本解決那個裂得很開的傷口。
我替肇事者起了個名字,叫「無知的怪罪者」,這種人把溝通視為殺戮活動,冷酷地朝對方的失誤猛烈攻擊,絲毫不理會對方的心情。(在我的診間裡最常聽到這種一味指責的話:「他老是把有期限的案子拖到最後一刻,從來不聽我的建議,覺得自己什麼都最懂,總是一副居高臨下、很了不起的樣子,沒有人喜歡他,因為他不懂得團隊合作,還有一件事……」)。
無知的怪罪者自以為是地拼命訴說著問題的起因,他會告訴我及受指責方他的評斷,毫不在意另一方(同事、孩子或是家人)的想法是什麼,這些無知的怪罪者熱衷的不是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是竭力揭發對方的所有缺點、錯誤,等他講完就會往後一坐,看著我說:「這樣你要怎麼處理?」
很難讓這種人平靜下來或是閉嘴聽聽對方怎麼說,有一天,我聽從直覺在聽到半途就插話,也因此誤打誤撞出解套的大絕招。
為我帶來曙光的是法蘭克林一家人,他們來找我是因為十五歲的大兒子哈瑞,他很叛逆、不寫功課、不做家事,什麼事都不願意配合。父母試了很多方法,要他待在房間反省、停掉網路……都沒效果,甚至還得到更大的反效果,孩子整天繃著一張臉,視父母為仇敵,在診間,我觀察到這家的媽媽比爸爸還要生氣。
這三人坐下來之後,我問他們前來的原因,媽媽便開始劈里啪啦,碎碎念著兒子的種種缺點,爸爸安靜地坐著,似乎是同意媽媽的說法,但是也懂孩子為何會有這樣的表現。在媽媽叨絮不休的當下,孩子雙臂交叉放在胸前,還把棒球帽拉下來蓋在臉上,很顯然他是被逼來的。
我必須讓這對父子也參與談話,但是又不能讓媽媽覺得受怠慢,我心裡轉著各種解決方法。終於想到一個方式。
「瓊恩,」我以堅定的口吻叫了媽媽的名字,避免聽起來有一絲不耐。「如果我問哈瑞,今天來這裡為何浪費時間又浪費錢,他會怎麼答?」
「什麼?」媽媽還沒數落完哈瑞又臭又長的缺點,所以腦筋一下子轉不過來。
我重複了一次剛才的問題,然後補了一句:「瓊恩,你站在哈瑞的立場想看看,告訴我為什麼他會覺得今天的諮詢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
這時,情況有了很有意思的翻轉,媽媽終於閉上嘴巴;爸爸有點不解,好奇地看著我;兒子交叉放在胸前的手臂垮放下來,甚至下巴也抬低下來一點,表示我讓他有興趣聽了。
瓊恩想了一會後回道:「哈瑞覺得浪費時間,應該是認為媽媽又要唸個不停,爸爸雖然沒開口,但可能也是站在媽媽那邊,這跟在家裡有什麼兩樣?」
「真的嗎?」我看到媽媽已經從攻擊轉變成理解的階段,因此打算再推她一把:「如果我問哈瑞對這件事有多灰心,你覺得他會怎麼回答?」
媽媽回答:「他會說他很痛苦,快無法再忍下去了。」
「那假設我問他要怎麼做,或是想怎麼做,你覺得他會如何回答?」
「他會說他只能繼續裝聾作啞,然後盡早遠離這一切。」
到了這時候,原本默不作聲的父子倆已經全神貫注在聽媽媽講話;然後我轉過頭去看爸爸,問他說:「你認為你在處理哈瑞的事情上,哪一點最讓瓊恩覺得失望?」
這時母子都聚精會神想知道爸爸會說什麼,爸爸想了一會後說:「瓊恩應該會認為我表面贊同她,但是又讓哈瑞覺得我挺他,認為根本就是媽媽太超過。」
「如果我問瓊恩對老公這種態度有什麼感覺,她會如何回答我?」
「我想她會說覺得很孤單,每個人都跟她作對,沒有人幫她。」
聽到這裡,瓊恩開始哭了起來,然後說:「我很討厭自己必須扮演黑臉,但是小錯不管,將來可能會釀成大錯,如果哈瑞不看重這些小事,有天一定會遭殃的。」
這時候,我終於看到哈瑞藏在帽子下的眼睛,而且他也不自覺地放下原本交叉在胸前的手臂,我問他:「哈瑞,如果我問你爸媽,他們對你是覺得失望、沮喪還是擔心,你覺得他們會怎麼回答?」
哈瑞猶豫了半晌,然後似有所悟地說:「他們兩個應該都會說是擔心我。」
「他們是在擔心什麼呢?」
「他們擔心我最後會一事無成,窮困潦倒⋯⋯,但是他們什麼都要管,我快喘不過氣了。」
「我知道他們管教小孩的方式有待商榷,那我們先聊完你剛說的第一點,你若一事無成、窮困潦倒關他們什麼事?」我問。
「因為……他們愛我。」哈瑞彷佛是有生以來第一次領悟到這件事。
就這麼輕而易舉,整個諮商已轉變成父慈子孝的畫面,一家人開始非常合作,沒有人還在生悶氣、互相攻擊、或是讓對方難堪。三個人說話的口吻充滿了愛與關懷,
不像初進診間時,好像是染上狂犬病似的,一直想撲到對方身上亂咬。
經由這次的新發現,我開始利用這個技巧來幫助患者修復與事業合夥人、主管或下屬之間的鴻溝與裂痕(原則3開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用這個技巧幫助兩位反目的律師握手言合),因為它可以讓彼此交惡、憎恨的人立刻放下敵意,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我們可以把這個技巧稱為「同理心震撼教育」。
.
以上文字取自
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贏得認同、化敵為友,想打動誰就打動誰。[暢銷慶祝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9526
.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窮途潦倒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無知的怪罪者」,這種人把溝通視為殺戮活動,冷酷地朝對方的失誤猛烈攻擊,絲毫不理會對方的心情。
無知的怪罪者自以為是地拼命訴說著問題的起因,他會告訴我及受指責方他的評斷,毫不在意另一方(同事、孩子或是家人)的想法是什麼,這些無知的怪罪者熱衷的不是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是竭力揭發對方的所有缺點、錯誤……
取自《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
*****************************
這是個很好的案例,我認為是真實互動的可能性很高。但如果我人在當場,不一定能像作者處理得這麼好,我相當佩服。
我的立場一直很清楚,我不認為所有人都成熟到能進入溝通。可是我相信,問對問題,對對話的進行可以有關鍵性的幫助。
當我們暫時放掉了自我,又或者說,允許自己體驗自己的脆弱與不堪。一切在寧靜之後,直覺會帶著我們找到切入點,找到愛的可能性。
當我們在關係裡真正相愛,我們會幫助對方成長,我們會彼此傾聽對方,成為彼此的明鏡,讓對方看清他的樣子。藉著如此深刻的了解,我們會互相成就,並且支持對方。
我們願意深深地進入對方的失望與無奈,而那些深度,都會成為一種對自己的理解。
愛一個人最簡單的路,就是好好地傾聽。祝福您!
*****************************
同理心震撼教育
【文/ 馬克.葛斯登】
憤怒比利劍更傷人。
──印度諺語
在早期,開始執業經歷過一段時間之後,我愈來愈厭煩聽到不願意彼此傾聽的同事、家人或是夫妻間的相互抱怨,受不了雙方或多方不斷爭論著「誰說了什麼」的猙獰面目。我也不懂為何這些人都要搞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這些幼稚的爭吵中,我頂多只能幫助他們暫時休兵,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彷彿是暫時把還在出血的傷口包上繃帶,無法從根本解決那個裂得很開的傷口。
我替肇事者起了個名字,叫「無知的怪罪者」,這種人把溝通視為殺戮活動,冷酷地朝對方的失誤猛烈攻擊,絲毫不理會對方的心情。(在我的診間裡最常聽到這種一味指責的話:「他老是把有期限的案子拖到最後一刻,從來不聽我的建議,覺得自己什麼都最懂,總是一副居高臨下、很了不起的樣子,沒有人喜歡他,因為他不懂得團隊合作,還有一件事……」)。
無知的怪罪者自以為是地拼命訴說著問題的起因,他會告訴我及受指責方他的評斷,毫不在意另一方(同事、孩子或是家人)的想法是什麼,這些無知的怪罪者熱衷的不是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是竭力揭發對方的所有缺點、錯誤,等他講完就會往後一坐,看著我說:「這樣你要怎麼處理?」
很難讓這種人平靜下來或是閉嘴聽聽對方怎麼說,有一天,我聽從直覺在聽到半途就插話,也因此誤打誤撞出解套的大絕招。
為我帶來曙光的是法蘭克林一家人,他們來找我是因為十五歲的大兒子哈瑞,他很叛逆、不寫功課、不做家事,什麼事都不願意配合。父母試了很多方法,要他待在房間反省、停掉網路……都沒效果,甚至還得到更大的反效果,孩子整天繃著一張臉,視父母為仇敵,在診間,我觀察到這家的媽媽比爸爸還要生氣。
這三人坐下來之後,我問他們前來的原因,媽媽便開始劈里啪啦,碎碎念著兒子的種種缺點,爸爸安靜地坐著,似乎是同意媽媽的說法,但是也懂孩子為何會有這樣的表現。在媽媽叨絮不休的當下,孩子雙臂交叉放在胸前,還把棒球帽拉下來蓋在臉上,很顯然他是被逼來的。
我必須讓這對父子也參與談話,但是又不能讓媽媽覺得受怠慢,我心裡轉著各種解決方法。終於想到一個方式。
「瓊恩,」我以堅定的口吻叫了媽媽的名字,避免聽起來有一絲不耐。「如果我問哈瑞,今天來這裡為何浪費時間又浪費錢,他會怎麼答?」
「什麼?」媽媽還沒數落完哈瑞又臭又長的缺點,所以腦筋一下子轉不過來。
我重複了一次剛才的問題,然後補了一句:「瓊恩,你站在哈瑞的立場想看看,告訴我為什麼他會覺得今天的諮詢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
這時,情況有了很有意思的翻轉,媽媽終於閉上嘴巴;爸爸有點不解,好奇地看著我;兒子交叉放在胸前的手臂垮放下來,甚至下巴也抬低下來一點,表示我讓他有興趣聽了。
瓊恩想了一會後回道:「哈瑞覺得浪費時間,應該是認為媽媽又要唸個不停,爸爸雖然沒開口,但可能也是站在媽媽那邊,這跟在家裡有什麼兩樣?」
「真的嗎?」我看到媽媽已經從攻擊轉變成理解的階段,因此打算再推她一把:「如果我問哈瑞對這件事有多灰心,你覺得他會怎麼回答?」
媽媽回答:「他會說他很痛苦,快無法再忍下去了。」
「那假設我問他要怎麼做,或是想怎麼做,你覺得他會如何回答?」
「他會說他只能繼續裝聾作啞,然後盡早遠離這一切。」
到了這時候,原本默不作聲的父子倆已經全神貫注在聽媽媽講話;然後我轉過頭去看爸爸,問他說:「你認為你在處理哈瑞的事情上,哪一點最讓瓊恩覺得失望?」
這時母子都聚精會神想知道爸爸會說什麼,爸爸想了一會後說:「瓊恩應該會認為我表面贊同她,但是又讓哈瑞覺得我挺他,認為根本就是媽媽太超過。」
「如果我問瓊恩對老公這種態度有什麼感覺,她會如何回答我?」
「我想她會說覺得很孤單,每個人都跟她作對,沒有人幫她。」
聽到這裡,瓊恩開始哭了起來,然後說:「我很討厭自己必須扮演黑臉,但是小錯不管,將來可能會釀成大錯,如果哈瑞不看重這些小事,有天一定會遭殃的。」
這時候,我終於看到哈瑞藏在帽子下的眼睛,而且他也不自覺地放下原本交叉在胸前的手臂,我問他:「哈瑞,如果我問你爸媽,他們對你是覺得失望、沮喪還是擔心,你覺得他們會怎麼回答?」
哈瑞猶豫了半晌,然後似有所悟地說:「他們兩個應該都會說是擔心我。」
「他們是在擔心什麼呢?」
「他們擔心我最後會一事無成,窮困潦倒⋯⋯,但是他們什麼都要管,我快喘不過氣了。」
「我知道他們管教小孩的方式有待商榷,那我們先聊完你剛說的第一點,你若一事無成、窮困潦倒關他們什麼事?」我問。
「因為……他們愛我。」哈瑞彷佛是有生以來第一次領悟到這件事。
就這麼輕而易舉,整個諮商已轉變成父慈子孝的畫面,一家人開始非常合作,沒有人還在生悶氣、互相攻擊、或是讓對方難堪。三個人說話的口吻充滿了愛與關懷,
不像初進診間時,好像是染上狂犬病似的,一直想撲到對方身上亂咬。
經由這次的新發現,我開始利用這個技巧來幫助患者修復與事業合夥人、主管或下屬之間的鴻溝與裂痕(原則3開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用這個技巧幫助兩位反目的律師握手言合),因為它可以讓彼此交惡、憎恨的人立刻放下敵意,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我們可以把這個技巧稱為「同理心震撼教育」。
.
以上文字取自
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贏得認同、化敵為友,想打動誰就打動誰。[暢銷慶祝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9526
.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