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突發情況英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突發情況英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突發情況英語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封信要和你分享的是一位父親送給女兒的四句話。如果你讀過我的《態度》這本書會知道,我家也有兩位女兒,我瞭解到這四句話之後,把這些話也分享給了我的孩子。也許你會想問,這位父親到底是誰,這位女兒又是誰呢?其實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四句話本身。 接下來,我就把這四句話分享給你,也談一談我對這四句話的理解...
突發情況英語 在 Tinida Che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19 09:17:38
今天來和大家談談《空姐面試重點❓空姐職業優缺點❓》 大學畢業那年,無意間看到空服員面試的職缺廣告,深深的被封面看板上空姐吸引,而且面試時間恰好就在下週末,感覺老天在向我招手👋於是我便報名參加了面試,說到面試經驗,我來為考生們總結幾點: 🌸面試時候時刻保持陽光☀️般的微笑,積極的態度,落落大方的自...
突發情況英語 在 子犬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18:37:30
在某些時候,我是極度自卑的。 我曾經想過, 將將的語言遲緩是不是遺傳到我? 其實我的語音非常沒有天份, 很多事物、知識,只要我肯努力下功夫, 通常都能學會。 但語言, 從小到大就是我的大罩門。 如果將將不是先天性染色體自發性突變異常, 如果沒有這個檢驗報告, 我可能真的會自責, 懷疑是不是自己...
突發情況英語 在 Kenneth’s Team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17:13:03
/ 【睇文章學英文#2】 雖然自駕遊打破了舊有的旅行團框框,但是不同的國家道路不同、氣候不同、法律也不同,始終也有一定的危險,因此出發前必須先了解目的地的路面情況,避免不幸意外發生。 . Self-drive tours, however, could be dangerous because of...
突發情況英語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封信要和你分享的是一位父親送給女兒的四句話。如果你讀過我的《態度》這本書會知道,我家也有兩位女兒,我瞭解到這四句話之後,把這些話也分享給了我的孩子。也許你會想問,這位父親到底是誰,這位女兒又是誰呢?其實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四句話本身。
接下來,我就把這四句話分享給你,也談一談我對這四句話的理解。也許你也可以把它們分享給你的孩子。
不要做非此即彼的簡單判斷
第一句話:凡事不要做非此即彼的簡單判斷。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並不是「非此即彼」的,很多事情之間原本不是對立的關係,沒有必要一定把它們對立起來。比如很多人會覺得,如果我花時間幫助別人,自己的工作就做不好了。其實花時間幫助別人並不一定影響自己的工作。除非你手裡這份工作的截止日期就是第二天,做自己的事情的確和幫助別人產生了衝突;否則,你以一種非此即彼的心態看待這類事情,就會把自己孤立起來。
戀愛中的人常常會抱怨對方不滿足自己的某些要求,說對方這麼做就是不愛自己,這也是一種「非此即彼」。不滿足某項要求,可能是因為對方確實有困難做不到,也可能是這個要求本身不合理,如果非要把「能不能滿足這項要求」和「愛不愛自己」放到對立面,就是不夠成熟的表現。
之前講過,小孩子因為智力發展不完善,只能做出對與錯的簡單二元判斷,孩子可能會說「如果不給我玩具玩,我就不和你做朋友」之類的話。孩子用這樣的方式交流,是因為他們只能理解這樣簡單的邏輯,也只能通過這種二元對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利益訴求。
而人成年之後,智力發育成熟了,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就應該懂得世界上的事情並非一定是黑白對立的。有些事情彼此扯不上邊,更不能把它們刻意地放在矛盾的對立面,比如覺得好好學習就不能鍛鍊身體了,專心工作就不能照顧家人了,等等。一個人能認識到這一點,就是長大的表現。
不過總有一些人,身體長大了,思維方式和見識沒有隨著身體一同成長,仍然停留在小孩子的階段,仍然抱著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維,在不是矛盾的地方刻意製造矛盾,遇到真的矛盾了又只會回避問題。結果生活變得很累,累的時間長了,就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做不了,什麼都不想去做,人變得遲鈍、懈怠。很多人覺得自己很忙,沒有閒暇,煩心事很多,這時可以考慮一下,有些麻煩是不是自己造成的,有些矛盾是不是自己發明出來的。
女生的感情更細膩,有時候更依賴於感情來做判斷,可能更容易陷入所謂「非此即彼」的困境中。這時可以跳出來看一看,用理性想一想,事情是否果真如此?有沒有別的思考維度?能不能採取別的做法?
不只看他如何對你,還要看他如何對別人
再來看這位父親給女兒的第二句話:談戀愛時,不光要看對方對你怎麼樣,還要看他對別人怎麼樣。
說這四句話的父親本人不是一個愛多說話的人,平時很忙,工作中接觸的人非常多,在單位和在家裡都是最有定力的當家人。他對女兒說的這句話,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我父親其實也對我講過類似的話。我自己生活中不論和什麼人來往,都會注意對方怎樣對待別人,對方喜歡接觸什麼樣的人。類似的話,我也分享給了我的女兒。
在戀愛中的追求者,很容易做到溫柔體貼、出手大方,平時甜言蜜語,動不動就送本書或者送張電影票來,兜里隨時裝著巧克力,這些戀愛的技巧不用教誰都能會。至於海誓山盟,反正沒有成本,戀愛一年可以說得比結婚後一輩子還多。
但這只是他對待追求對象的方式,有的人熱戀時對女朋友千好百好,但私下裡對待其他人可能粗暴、吝嗇甚至偏執。我在前面的信中講過,不要以為所有人都會心口如一。很多女生都有過這樣的感覺:結婚之後,怎麼丈夫彷彿變成了另一個人,變得讓人厭煩。其實有可能那才是真實的他,戀愛時那種完美的形象反而是假的。要避免這種情況,辦法之一就是多觀察他是怎麼對待身邊的其他人的。
其實不僅戀愛對象會這樣,但凡對你有所求的人,都可能會有類似的做法。什麼人算是對你有所求呢,比如要和你借錢的人,要租你房子的人,想和你談成生意的人。在追求目標時,很多人都是熱情備至,但等他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變成了另一個人。
在美國,經常有房東和租客到法庭上打官司,常常是因為租客住進房子之後就拖欠房租賴著不走了。因此,有經驗的房東不僅要查潛在租客的公開信用記錄,還會去向他身邊的人瞭解這個人為人處事如何。這樣雖然成本高,但能夠省掉後面很多麻煩。我們在投資的時候,對於第一次打交道的創業者,也會秉承一個原則,就是他自己社群里、朋友圈裡面的人必須跟著投,這都是花錢得來的教訓。
如果你是女生的父親,在戀愛婚姻這方面,我再給你兩個建議。
第一,相比兒子來講,父親對女兒的陪伴更重要。舉兩個例子:同為民國時期的著名才女,張愛玲的感情經歷非常不幸,而林徽因的婚姻生活則相當美滿,兩人在感情上的不同遭遇和他們小時候成長的經歷是有關係的。張愛玲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滿清遺少,品行不端,沒有給張愛玲帶來什麼好的言傳身教;而林徽因則有一個把她捧為掌上明珠的父親,帶她遊歷歐洲,是她的良師益友。
第二個給父親的建議,千萬不要對女兒催婚。不要老覺得婚姻一定是一種獲得,硬逼出來的婚姻有可能是災難。如果理解不了一件事有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就像只知道有正數,不知道還有負數一樣,思維水平還停留在小學。
不要倉促做決定
這封信要分享的第三句話是:只要不是關係到生死的事,不妨先放一下,不要倉促做決定。
大部分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感性,有時在感情的作用下會很快做出決定。比如,生氣的時候、委屈的時候,可能會說出衝動的發言;遇到突發情況,難免因為慌張倉促行事。可一旦做決定太快,後悔的情況也會變多。事實上,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話可以暫時不說,事可以先不做,這樣犯錯誤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越是衝動慌張的時候,越是要冷靜。只要事不關生死,不妨去喝杯咖啡,或者去健身房鍛鍊一下,平復一下心情,很多事就雲散風清了。心平氣和之後,好的解決方案,好的表達方式,也會自然地浮現出來。很多時候,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麼糟糕,只是出乎了我們的意料而已。
當然,這並不是只有女性才會遇到的問題,有的女性在這方面其實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比如我曾經有一位亞裔女同事,她是和我一同進的谷歌。當時她所在的團隊裡很多人都是男性白人的博士,學歷比這位女同事高,英語也比她好,但領導卻把團隊交給這位女同事管理,就是因為這位女同事為人淡定,很少衝動,也很少犯錯誤。別人吵得不可開交時,她常常不說話,事後把那些問題逐一解決掉。
守住底線
這封信要和你分享的第四句話是:守住底線。
這句話不只是可以給女兒,也可以給每一個人。在美國社會,和中國一樣也有各種複雜的關係要處理。在單位里也有各種派系,有權力鬥爭。很多時候,來一個副總裁,就會帶來一批自己的人,排擠掉一批原來的人。這樣的內耗在任何單位里都可能有。有的人遇到這樣的事喜歡站隊、抱大腿,甚至為了上層的變動和單位工作重點轉移大傷腦筋。抱大腿抱對了且不說,一旦抱錯了,結果可想而知。更何況,靠抱大腿上位,就算暫時抱對了人,以後單位業務重點轉移了,常常就得和上級一起走人。
2021年,奈飛從中國引進了一部電視劇《理智派生活》,這是一部職場劇,裡面就有一群很不稱職的總監,在公司抱著一個副總裁的大腿,然而這個副總裁錯判形勢,後來被公司掃地出門。前面說的那些渾渾噩噩的總監,前景也好不了。現實中,我們也會看到有的大公司整部門整部門地裁撤。靠派系鬥爭上位的人,很難永遠是派系鬥爭的贏家。
在任何單位里,人都要記住原則,守住底線。當然,如果自己能夠把工作乾得出色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最出色,也要讓整個單位都瞭解到你的價值,而不是只依賴一兩個人。對於已經做到中層的人,最需要動腦筋的事情是如何讓自己的團隊有效率。可以引入必要的競爭,這會給團隊帶來朝氣;但是物極必反,過度鼓勵競爭會造成內耗甚至員工的離心離德。
對於女性來說,在男性主導的職場中打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因此就覺得,自己一定要比男性同事更狠才行。其實大部分時候單位任命一位女性做領導,可能恰恰是需要她用智慧來平衡各種關係,安撫團隊成員,這是女性的優勢所在。明白自己的價值,守住自己的底線,才是在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的正解。
如果是在基層崗位,女性則可能面對更多的困難和誘惑,更要記住守住底線這句話。我們時不時會聽說某公司某位女性員工因為和男性中高層的曖昧關係獲得了什麼職位;然而一旦公司調整組織結構,清理不稱職的人員,這樣獲得職位的人就留不下來了。如果女生本身有能力,捲入這樣的事里就更不值得了,就像我在之前信里說過的,有些路看起來是捷徑,其實是離成功最遠的道路。
小結
總結一下這封信分享的這四句話:
一,不要做非此即彼的簡單判斷;
二,對於對你有所求的人,不僅要看他對你如何,更要看他對別人如何;
三,不要倉促地做出決定;
四,守住底線。」
突發情況英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僱人士應如何理財?】🧑🧑🧑
【保良局自僱理財學】💻💰📝✏️
林Sir早前接受保良局「創新創業服務—自僱理財學」嘅訪問,探討自僱人士可如何處理其收入不穩定的問題。 林sir建議自僱人士於每年年頭做財政預算,預計每年在哪些月份的收入會較多或較少,以便平衡收入和支出。此外,於年底時亦應作出檢討,了解年初時的預算是否準確,繼而明年作出調整。自僱人士要預留緊急儲備資金,以應付例如疫症爆發等突發情況。林sir提醒切勿借貸,尤其是信用卡等高息貸款。自僱人士亦應定期做一個資產負債表,總結自己累積了的財富。
另外,把個人及公司的收入與支出混為一談是自僱人士易犯的通病,解決方法是定期做財務報表,分開記錄屬於公司或屬於個人的收入和支出。當自僱人士的生意日漸增長,透過運用EXCEL表格或一些軟件,帳目便能一目了然。
影片中出現的兩名年輕自僱人士:自由身演員周漢寧及極速英語導師JJ,亦是由林Sir轉介下接受是次保良局訪問。JJ是在活道教育中心開班的導師,而周漢寧則是林Sir以前的補習學生,周現時的演藝事業已漸露頭角,跟張艾嘉及任達華等影后影帝一同拍戲演出。對兩位年輕自僱人士有興趣的話,可按以下Facebook或Ig連結,了解更多。
📽️自僱理財學【自僱人士日常理財要訣】
https://youtu.be/u7Uxybt7am4
📽️自僱理財學【自僱人士個人及業務管理方法】
https://youtu.be/0jY8FOD3Hn8
有關 JJ:
https://www.facebook.com/JJSPEEDYENGLISH/
有關 Henick周漢寧:
https://www.facebook.com/henickchou/
https://instagram.com/henickchou?utm_medium=copy_link
突發情況英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醫院住了幾天,終於能回家了,趕緊來跟大家報個平安。
大家不要擔心,母子均安,寶寶還非常非常的活潑健康,是媽媽半條命快沒了…還需要靜養再一陣子。
從小到大我真的是很少生病,幾乎沒什麼小病,但只要一生病,一定就是很大攤的…原以為我的孕期也能跟別人一樣好孕,但終究我還真是毛利小五郎的命格,什麼奇奇怪怪都能讓我遇到。
.
我在醫院時的狀況真的很不好,反覆不停地嘔吐、抽慉、高燒、疼痛,手背跟手臂上也插著很粗的針管跟被抽血,痛得我沒辦法使用手機,唯一會拿起手機的時候就是跟許先生聯絡。
所以平安回到家,稍稍幾分鐘的時間打開手機,立刻看到上千封的留言跟私訊,真的真的很感激大家的關心,我會再找時間慢慢地一一看完,只是這一次,我可能沒有體力每一個人全都回覆到,只能統一以這篇大致交代我這幾週失控的孕期究竟發生什麼事。
啊,我沒想過我的懷孕日誌會是這樣的(苦笑)。
/
6月份,已經吐得蠻慘,但進入7月份懷孕23-26週,幾乎天天吐,一天不固定時段吐好幾次,每次都是好幾輪,吐到停不下來全身發抖。
上週才剛跟大家update完我孕期出現的最新症狀-肋骨劇痛,沒想到持續痛一整天後,痛到隔天我就發高燒了。在家一邊高燒,一邊開始止不住地狂嘔,即便已經兩天幾乎沒有進食,我仍舊一直吐一直吐,吐到許先生不得不在下午兩三點左右緊急叫救護車搶送我到最近的醫院。
三位年輕的救護人員一抵達,看到試圖冷靜下來的我,嘻嘻哈哈用粵語彼此說覺得我根本沒什麼大事,但仍例行公事用毛毯跟繩帶把我五花大綁在輪椅上推出門,我的雙手被固定在毛毯下動彈不得,一波波噁心感再度襲來,我尖叫著快鬆綁開,我要吐了!!接著一路在電梯內狂吐不止到被抬上救護車,三位年輕人才驚覺事態嚴重收起戲謔笑臉。
我躺在救護車上時的體溫,39度。我穿著一件很厚的長袖毛衣,覺得自己的頭要燒壞了,但身體冷到不斷發抖。醫護人員對我說:妳這就是高燒,不然沒可能在外頭30幾度的天氣還穿著這件毛衣喊冷。
貧血加上低血壓,口罩下的自己越來越缺氧。這陣子我已經不太能躺著睡,常常才剛睡著就被因為吸不到空氣而奮力掙扎嚇醒,只能坐起來模模糊糊地睡。更別說被五花大綁在擔架上,醫護人員對於央求是否能暫時替我拿下口罩的許先生搖頭說:當然不能拿下口罩啊先生,這是法律規定。
.
被救護車跟擔架推往最近的醫院,我被放在一張靠著斑駁牆面的角落病床上。等了一個多小時,我就吐了一個多小時,無力地看著在病床前著急試圖詢問的許先生。他不斷被醫護人員白眼、用我們聽不懂的粵語大吼、或者丟一句「唔識聽」就離開他走人。
我持續吐到全身發抖抽搐停不下來,嘔吐袋換過一個又一個,許先生一面越來越焦急但一面仍勉強擠出笑臉安撫我,他試著想辦法溝通,趕快找人來幫我打止吐針或給顆止吐藥什麼都好。
.
在急診室的四、五個小時裡,一切都是惡夢,很可怕很可怕的惡夢,我覺得自己像隻被粗魯打撈上岸不斷掙扎的魚,用快失去力氣的鰓奮力呼吸,但在我昏迷前,活下去的意志卻越來越薄弱。
我別無選擇地被抽了幾管血、插入點滴、被推往X光室,在X光室的門口大概是這輩子最長的時間。
我看著牆上的警示標語,那張海報畫著X光跟一個媽媽肚子裡驚慌害怕的寶寶,我的眼淚流個不停。
.
被推出X光室,被推到另一個走廊的角落,我又吊了一瓶點滴。依舊沒有人理睬我們,許先生得到的依舊是白眼跟丟下他一秒轉身離去的「唔識聽」。
又過了一兩個小時,一位會講普通話跟英語的年輕醫師來了,說我的血液尿液檢查報告需要兩三天才會出來,強烈建議我住院,因為我的高燒暫時看不出明顯原因,不是Covid也不是感冒,這是最可怕的地方,如果不追蹤,最壞的情況有可能是敗血症、腎衰竭、心血管疾病、腎臟或甲狀腺出問題,最嚴重可能死亡,建議我住院觀察,但要住幾天不知道,而且許先生不能陪同。
所有可怕的想法在我腦中閃過,但當許先生問我要不要住院時,我崩潰搖頭哭著大喊我要回家!讓我回家!真的,如果真的怎麼樣,我寧願是在家,在我最愛的人身邊,而不是在這一間讓病人極度恐懼不安跟感到卑微的醫院!
(後來才從許多香港朋友們口中得知,這間醫院風評差到極致中的極致,是大家聞之色變絕對不會去的一間醫院)
簽下切結書,離開醫院時我穿著毛衣、毛襪、大圍巾,頭很燒但身體很冷,我全身在冒汗但已等不及要回家。
/
當晚跟隔天我持續發高燒,一場覺我換掉四套全濕的睡衣,床單也汗溼了,許先生在床邊餵食我退燒藥、止吐藥、蘇打餅,這些是我唯一能吃下去的東西。他每隔幾小時就量測我的體溫,但經過24個小時,他決定把昏睡中的我搖起來再次送醫。
坐上計程車,我們到我產檢的私立醫院,想說那裡有我所有的產檢紀錄。
晚間十點半,計程車開抵我產檢的私立醫院,因為那裡有我所有的產檢紀錄,沒料到的是因為我的高燒所以醫院拒收。
許先生打了十幾間其他私立醫院的電話,不是婉轉地以「沒有床位」為由,就是直接說「你太太正在高燒屬於高風險我們不收」,即便可以做Covid檢測證明而我也有檢測報告了,但我坐在輪椅上仍像顆皮球被踢來踢去直到再次崩潰。
.
午夜十二點半,我被送到願意救人的公立醫院急診,診斷後醫生建議我住院。醫生護士人都很好,會說英文,也很願意試著用普通話溝通。凌晨兩點半,他們要許先生先回家等候,因為非常時期不能陪同住院,我則被推進像冰庫一般的隔離房,獨自在那等待四個小時直到早上六點半,再一次確認沒有Covid才開始安排住院。
/
前一天被抽了三管血,手背上的點滴針孔也還在,一轉進病房再一次被抽了三管血,這一次點滴的針頭粗硬到像鐵釘,一戳進我的手背也戳開了我放聲大哭跟所有委屈恐懼的開關。護士說產科的針頭都比較粗,因為隨時可能有突發狀況必須注入讓身體能快速吸收的藥物。
不知道要住院幾日,沒有牙膏牙刷洗面乳,我連一條可以擦臉的毛巾都沒有,臉上只有一晚沒睡的狼狽跟淚痕。嬰兒的哭聲此起彼落,我縮在一個八人間的角落病床上。
住院的幾個晚上,風雨雷電交加,香港發佈風球,我摸著肚子害怕地看著窗外的閃電。大家都開玩笑說「這個小惡魔,等他出來要好好打他屁股。」
但怎麼可能呢,等他出來媽媽只會摸摸他的小臉蛋,跟他說「謝謝你跟媽媽一起加油,陪著我在醫院,讓我不是自己孤單一個人。」
.
我在醫院躺了多久,許先生就有多久沒闔眼,擔心我一個人會害怕、會無助、會做出只保住寶寶的決定。
「寶貝,加油加油!妳要健健康康的,趕快好起來,我要帶妳出去約會!我要帶妳跟寶寶去吃大餐!」
隔著手機螢幕,我們倆哽咽到說不出話,只有一起點頭。
「好啊,那我們來合照一張!」
牽手,我們是彼此的牽手,我們始終牽著彼此的手。
謝謝你,煮了湯,從醫院牽我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