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突圍陸劇線上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突圍陸劇線上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突圍陸劇線上看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471的網紅黃心健 Hsin-Chien Hu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0前進奧地利🇦🇹~ 《十二部AR/VR作品前進2020奧地利電子藝術節 虛擬衛星展區發布記者會》 👉台視新聞~ https://youtu.be/L2q2s6e-pVM 👉中央社~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009100080.aspx 👉...
突圍陸劇線上看 在 黃心健 Hsin-Chien Hu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前進奧地利🇦🇹~
《十二部AR/VR作品前進2020奧地利電子藝術節
虛擬衛星展區發布記者會》
👉台視新聞~
https://youtu.be/L2q2s6e-pVM
👉中央社~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009100080.aspx
👉中廣新聞網~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78933
👉yahoo 新聞~
https://tw.mobi.yahoo.com/news/黃心健領銜臺灣vr藝術國家隊-前進2020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線上展-031925884.html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287829
~
由臺師大黃心健教授策畫,集結台灣優秀導演與製作團隊組成的VR藝術國家隊,以《台灣萬花筒》為題,集合12件「台灣原生種」VR/AR奇花異蕊,前進國際,參與2020奧地利電子藝術展(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2020年9月10日上午10:00舉辦了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台北虛擬衛星展區記者會,與會貴賓包含奧地利台北辦事處長-Roland Rudorfer, 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 丁曉菁女士、高雄美術館館長- 李玉玲博士、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趙惠玲教授、美術系系主任-白適銘教授以及本次展覽之藝術家、協同策展人陳仲賢等,本次記者會不只是發表談話及媒體訪談,會後更加入了Demo VR活動,使得參與者可以使用現場VR器材一同進入《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的盛會。
記者會上,「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說,今年不管是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或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在新興電子藝術領域都有台灣國家隊身影;透過藝術家優秀作品,讓生冷數字變成感動人心的內容,讓台灣文化內容的品牌感動全世界,也讓國際業界和創作界認識台灣的創作能量。
而「奧地利台北辦事處」處長陸德飛(Roland Rudorfer)表示,奧地利電子藝術節自1979年開辦,已發展為重要的媒體藝術博覽會。此次台灣團隊之作品不只涵蓋本土歷史、自然環境、旅遊等,這些都使台灣在地文化得以展現給全世界。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也表示,今年不管是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或奧地利電子藝術節,電子藝術領域各處皆有台灣國家隊身影;讓台灣文化內容的品牌感動全世界,也讓國際業界和創作界認識台灣的能量。
策展人-黃心健教授說道,今年疫情影響各種活動,但也是台灣的突破口,這次組成台灣VR國家隊參展,以「台灣萬花筒」為策展主軸,展現台灣的民俗、原住民族、自然環境等在地文化,一系列作品讓觀眾身歷其境、如同造訪台灣。
不論是從什麼角度觀看此次的展覽,都能夠察覺這是一股台灣VR的潛能,不只創造,更是引領觀眾沈浸在台灣文化之中,相信經過此次的線上展覽以及記者會能夠凝聚更多能量使台灣更加發光。
本屆展覽以《克普勒的花園》(In Kepler’s Gardens)為題,策劃系列會展活動。而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主辦單位除延續往年的實體展覽形式,亦增設了虛擬形式的線上會展,廣邀世界各地120個VR重鎮共襄盛舉,深入探討民主、生態、科技、人文等重要議題,希冀以新型態的虛擬會展模式,共寫人類社會與科技展演的新篇章。
主辦單位十分看重台灣在VR藝術領域的創作能量,特別邀請「威尼斯影展VR最佳體驗獎」得主黃心健教授策劃線上展覽。「台北花園」展出本屆榮譽獎(Honorary Mention)《失身記》VR全集(黃心健)、《小貓巴克里》VR(邱立偉)、《百年蜃樓尋妖記》VR(王世偉)、《Upload not Complete》VR互動藝術(胡縉祥)、《郭雪湖:望鄉三態》VR/AR(黃心健、張文杰)等12件作品,內容涵括台灣在地原生文化與視覺特色,從自然環境出發,遍歷政治、歷史,體驗風土民俗,科技與藝術並軌,一同刻劃出當代心靈史(l'histoire des mentalites),將豐富的台灣經驗,以精彩的台灣VR作品推向國際。
除此之外,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現場亦將與黃心健深度合作,於8K Deep Space專區,首映由文化內容策進院(TAICCA)資助、師大美術館協辦的2020年新作《穿越身體》(Through the Body)沉浸式劇場。在8K高清投影的劇場中,觀者不需配戴VR裝置,即能全身投入親歷其境的觀影體驗。
對於本屆奧地利電子藝術展採取線上與實體並行的形式,黃心健樂見其成,並且表示,過往藝術展覽針對不同展覽目的,將藝術品展示在場域之中,從創作、佈展、各方聯繫至觀眾親臨展場,無不勞師動眾;然而因為觀眾對於場域空間、作品轉譯等敘事性的期待,更強調了觀眾與藝術場域的對話,「在場」儼然成為展覽中重要的大前提。然而隨著後疫情時代的來臨,人們開始思考「在場」的必要性,以往透過一空間之策展建立公共場域,進而使藝術論述與觀眾體驗交互對話;或許,我們可以去改變對於同一既定形式原有的認知以及習慣,能開始找尋參與藝術的不同形式。
當疫情來臨,人們開始因為身體的侷限轉而將所有生活型態調整並將意識投入線上網絡的世界,因科技快速發展,數位文化同步的也成為重要的角色,線上展覽正是這樣的產物;跳脫實體的整個過程其實非常符合VR之精神消弭自身,以意識沉浸入另一個世界的創作精神。黃心健教授笑著說,《失身記》中觀者將化身成為一位靈魂出竅的政治犯,沒想到竟爾成讖。我們不正是在電腦這頭靈魂出竅,從現實的象界抽離,進入網路另一端的大千世界嗎?縱然始料未及疫情的影響,但黃心健對於本屆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台灣的參展單元信心滿滿,盼望可在「後疫情時代」下搶先突圍並爭取國際能見度,凸顯台灣VR產業的群聚效應、文化意識凝聚與VR創作人才的發展潛力,亦希冀團隊持續累積創作能量,明年2021年持續代表台灣前進奧地利。
2020年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線上展覽時間為2020年9月9日至13日於線上盛大開展,有興趣參與線上會展的民眾,可透過以下官網連結查詢詳細資料:
https://ars.electronica.art/keplersgardens/en/。
https://ars.electronica.art/keplersgardens/en/kaleidoscope-of-taiwan/
突圍陸劇線上看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商業數據解讀】2020台灣零售通路地殼變動:超商、超市雙交叉
3個你不可不知的台灣零售通路小秘密:
💡2020年Q1超商首度超越百貨,成為台灣第一大零售通路
💡2020年超市也有機會超越量販,創造零售業態雙交叉
💡超市晉升最強成長通路,成為台灣零售通路明日之星
==============================
零售通路型態深受當地消費行為的趨向影響,各國均發展出不同的產業特色。台灣綜合零售通路中,長期以來都是以百貨的營業額居首,其次為超商、量販和超市。不過,在COVID-19疫情帶來的影響下,2020年台灣零售通路將可能迎來劇烈的地殼變動:超商營業額在第一季已首度超越百貨,成為台灣第一大零售通路業態;而超市也有可能超越量販,使2020年成為台灣綜合零售業態雙交叉的起始點。
過去20年中,台灣整體綜合零售通路業持續成長,4項主要業態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分別為百貨4.8%、超商5.6%、量販3.7%和超市4.5%。可以看出各業態營業規模漲跌均具有長期趨勢性,並非突發的短期變化。進一步觀察超商與超市領導企業過去20年來的發展脈絡,更可以深刻理解台灣零售業的競爭實力與產業版圖地貌。
📣 超商業態成長動能:雙雄積極創新
做為台灣最具標竿性的零售通路型態,台灣超商業者在過去20年間不斷開創出引領全球的創新服務,從點數經濟、店到店取、超商咖啡、搶進鮮食市場、開發自有品牌、多元複合店型到數位會員制度等,超商已成為台灣社會的準公共設施,深深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滿意程度。而台灣超商業態的高速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7-11與全家兩家超商領導業者的持續創新。從傳統零售市場出發,滲透進入餐飲、電子商務、生活服務、物流交寄、金流支付等市場,同時積極進行異業合作,疊加具話題性的聯名商品與複合店態,持續擴大台灣超商產業的營業規模極限。
📣 超市業態成長動能:全聯強勢主導
台灣超市歷經20年蛻變,從規模最小且成長最低迷的業態,至今已成為密度僅次於超商,且充滿創新活力的通路型態。台灣超市業態的逆襲,可以說由全聯一家獨力撐起。1998年全聯實業接手「中華民國消費合作社全國聯合社」後,改變台灣過去超市產業多由外資企業主導的風貌,一方面從企業形象深耕,成功推出風格店型imart、PX pay及PXGo線上購,扭轉了消費者對傳統本土超市的印象;另一方面則應用資本力量,透過積極併購,陸續收購臺北農產超市、松青超市及白木屋食品等,快速拓展經營版圖,成為引導台灣超市業態最主要的成長動能。
📣 零售業態規模差距拉大,超市晉升最強成長通路
觀察台灣4大主要零售通路業態,可以發現近20年來,超商及百貨營業規模已與超市及量販拉開,形成3,000億及2,000億兩個量級的營業規模差異。不過,若觀察近10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可以發現到超市已成為台灣成長率最高的業態別,達5.3%,明顯高於超商的4.7%及百貨的4.4%。甚至在2020年第一季,台灣超市業態衝出高達20.1%的同期年成長率,成為疫情影響下少數逆勢突圍的實體通路,顯見超市正成為台灣零售業態最具成長動力的明日之星。
💌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https://www.mirai.com.tw/
💌手刀加入會員:https://www.mirai.com.tw/sign-up/
-----------------------------------------------------
關聯閱讀:
台灣零售集團邁向「生活全通路布局」:https://reurl.cc/exl7GR
2020第一季,台灣內需服務業壓力測試成績單:https://reurl.cc/O13LY9
#商業數據解讀
#零售產業
#生活產業
突圍陸劇線上看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商業數據解讀】2020第一季,台灣內需服務業壓力測試成績單
內需服務業涵蓋零售、餐飲、物流運輸、觀光、民生服務等剛性需求產業,被視為經營表現穩健的防禦性類股。在經濟緊縮期間所受到的影響相對有限,因此經常成為資金避險標的,也是存股族等穩健型投資人的偏好選擇。
與全球慘重的疫情相較,台灣優異的防疫成果使產業經濟與民生活動表現相對正常。不過在社交活動管制、觀光動能停滯、民眾消費行為劇變等因素交錯影響下,無論是消費急凍的負面影響,或是突如其來的爆發性成長,對長期以來穩健經營的台灣內需服務產業來說,都是一次前所未見的壓力測試。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分析了台灣主要內需服務各次產業數據,觀察2020年第一季疫情蔓延初期至爆發高峰階段中,各次產業營業額的同期年成長率,以此做為產業受影響程度的判讀基礎。從產業數據起伏可以看出,除了受到重挫的業別外,在緊縮陰霾中同時也出現了緊抓住時代際遇、陸續突圍而出的產業曙光。歸納說明如下,歡迎討論!
📣 餐飲、生活服務次產業
餐飲及生活服務業以實體空間、人際互動為主要經營型態,屬於典型的「三密(密閉、密集、密接)場所」,因此第一季在疫情肆虐下成為災損範圍最大的產業族群。例如有侍者陪伴的酒店衰退19.8%、外語補習班(實體教室)衰退18.8%、旅行業衰退16.9%,觀光旅館與電影院都衰退超過14%。
不過,在以實體空間為主的經營型態中,「連鎖速食業」與「健身中心」兩項次產業卻成為逆向突圍的雙箭頭。其中連鎖速食業成長12.8%,主因在於品牌高品質供應鏈及高品質管控服務的形象深植人心,加上適合外帶外送的特性,無論在台灣、中國還是日本市場中,均成為疫情影響下餐飲業一枝獨秀的亮點。
而近年高速成長的健身中心與健身俱樂部,2019年第一季成長表現高達33.8%,2020前第一季雖然因疫情影響使成長趨緩,但仍舊展現出18.3%的成長力道。顯示風格多元的健身中心已成為台灣都會生活情境中重要的一環,同時也代表運動防疫健身的概念正持續普及。
此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下反而獲得成長契機的產業別,以線上數位學習為主要經營方式的外語補習班大幅成長67.1%、網路廣播則因基期較低,年成長率更高達116%。不難看出在行動網路普及、民眾居家時間拉長的帶動下,線上內容播放已成為觸及特定消費族群不可或缺的新通道,預期未來線上學習/內容傳遞市場在供需兩端都會更加豐富成熟。
📣 零售業
零售業在民眾搶購生活物資的風潮帶動下,營業額普遍均有雙位數的成長表現,成為疫情下受益的產業別。例如超市成長20.1%、網路購物成長16.6%、零售式量販店成長13.7%。便利商店因受到居家辦公導致上班族購物人潮下滑的影響,成長幅度相對較小,年成長5%。
此外,與醫療保健及宅家經濟相關的保健食品零售、西藥零售與寵物用品零售也逆勢成長5.1%至11%。不過,非鎖定民生消費品為銷售主力的百貨公司,在社交管制下營業表現受到較顯著的影響,衰退幅度擴大至8.8%。
📣 物流與運輸業
物流與運輸業涵蓋客貨運輸,可說是疫情影響下營業表現最為兩極化的產業別。受到國際航線陸續停飛影響,航空運輸業營業額大幅衰退29.3%,加上觀光急凍以及居家工作改變民眾日常動線,計程車客運、大眾捷運系統、鐵路運輸、公路汽車客運以及遊覽車客運均同步衰退4.2%至21.5%。
相反的,與網路購物市場直接聯動的宅配服務,今年第一季經營表現則大幅成長36.8%,尤其在生鮮電商銷售急增的拉動下,冷凍冷藏倉儲也逆勢成長6.9%。不過,暴衝的物流儲運量仍對物流企業在營運效率及運能安排上造成壓力,體質健全的企業將更能夠抓住契機取得較高市占優勢,在維持服務品質的同時也能夠取得穩定獲利。
-----------------------------------------------------
關聯閱讀:
疫情肆虐,台灣內需服務業冰火兩極:https://reurl.cc/KkEnkg
股災之下,台灣流通企業是否浮現投資價值:https://reurl.cc/QdZj12
肺炎疫情點燃電商物流軍備競賽:https://reurl.cc/8GNoG4
#商業數據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