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穿上新人故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穿上新人故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穿上新人故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穿上新人故事產品中有7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07的網紅穿鞋子的貓.婚禮不頭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婚禮故事 01 (故事系列完整序號內容在IG喲) ♥️ 總是很多新人在擔心禮服款式的問題 在選定婚紗店之後真的不要怕 把任何可能款式都穿過一輪 會🈶️意外的收穫 像這件大花還沒穿上去真的很不怎樣 但穿上後意外的修身 更沒想到給攝影師拍出來另一種美👍🏻 . 🔸盡量多嘗試不同風格,也許更能發現最美的自...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1Q84》深度解析系列編號1、2、3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

穿上新人故事 在 Alex Shih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1:45:39

#30歲前遇見的30個男生 Chapter 16:上海人民廣場的金飾店 交友軟體很像麻將,每次換個城市就像換跟新的群組打,常常會有新人好運,要吃要碰隨你玩,如同我2016年初到上海的感覺,每天都桃花爆棚,突然覺得自己魅力萬千。 雖然那時候住在非常破的樓,不但熱水常過熱,Wifi不穩定,甚至家...

  • 穿上新人故事 在 穿鞋子的貓.婚禮不頭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6 00:01:03
    有 30 人按讚

    #婚禮故事 01
    (故事系列完整序號內容在IG喲)
    ♥️
    總是很多新人在擔心禮服款式的問題
    在選定婚紗店之後真的不要怕
    把任何可能款式都穿過一輪
    會🈶️意外的收穫
    像這件大花還沒穿上去真的很不怎樣
    但穿上後意外的修身
    更沒想到給攝影師拍出來另一種美👍🏻
    .
    🔸盡量多嘗試不同風格,也許更能發現最美的自己。
    #婚禮 #婚禮造型 #婚禮顧問 #婚禮企劃 #棉花糖女孩 #肉肉女 #厚片女孩

  • 穿上新人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0 09:45:22
    有 37 人按讚

    【《福音戰士》描繪的那些少年少女和大人們 | 盧斯達 on Patreon】

    ∞:續上篇 超渡儀式——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

    0 劇透

    1 《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超渡了一個受困的少年,結局是「少年」成長為「大人」。這整套中的青老角色群像自然也互相對照而藕斷絲連。劇中角色的人生困境,大部份都可以追溯到創傷童年。

    2 碇真嗣童年喪母,缺乏母愛,父親也不給父愛,不能成為兒子的 role model;明日香童年喪母,而且經歷比起真嗣驚嚇;美里童年喪父,所以她戀上了爸爸一樣的加持。這些人的童年問題最後用二十多年去治療——悲傷的人要用一生來治療其童年。

    3 美里在劇初的功能是扮演性感大姊姊,是個二十到尾的成年人。她也擺出能幹、獨立、樂觀的模樣,跟軟弱、遲疑、悲觀的真嗣完全相反,儼然是一個合格的「社會人」。美里應該是愛真嗣的,但那不只是男女之情。美里透過愛護真嗣,去憐憫過去那個無助的自己。在二人做「同事」的過程中,美里那個脆弱的年幼的自己跑了出來。

    4 本來她處理童年創傷的方法,是建立一個很 tough 的新人格來移情,這應該一直管用,直至真嗣闖入她的生活,這個棉羊一般的孩子召喚出她自己的脆弱一面。她發現自己一面堅強是強裝出來的,當她脆弱時,仍想去依靠「父親」。雖然美里作為劇中主角的前輩,本應成為少年少女向上提升的 role model,但她仍然深受童年創傷困擾,她在劇中亦因此可視為另一個孩子。

    5 加持良治比起美里,又是另一個層次。加持是整個系列都穿插其中的角色,以「成人值」而言,加持的程度應該和後來出現的真希波一樣。在福音戰士的漫畫中,有交代加持在真嗣那個年紀因為「第二次衝擊」而失去父母,後來又「為世所迫」而導致弟弟、朋友們被政府軍隊槍殺,加持的長大是背負這些人的犧牲,繼續長大,以強大意志力和手段滲透 Nerv 和 Seele,希望解開「第二次衝擊」的真正真相。

    6 因為有這個強大的心理誓約,加持在劇中基本上不會情緒失控,不會陷入抑鬱,他是純粹功能性的,為達目標,不惜犧牲一切包括自己。但這不代表他沒有感情,他只是跨過了,他早就明白世界不是繞著自己轉。在人類存亡的問題前,他將自己放在次要位置。這就是大人。

    7 加持的挑通眼眉貫穿新舊版。他跟美里在一起時,可能已知道了她問題出在哪裡,因為他早已研究過美里的家世和身花。但他也懂得「時間」,未到那個階段,她不會想得明白,不會走得出來。

    8 加持當然是愛著美里,所以即使結束關係,他仍然遠遠關注和暗中幫助她。可能加持看出美里事實上也是一個受困的孩子,所以他囑咐真嗣幫他守護美里。這一方面是指加持為了對抗 Seele 根本不能跟她在一起,也是說作為成年人的加持了解到自己跟對方處於成年人和孩子的隔絕時空。加持可以進入美里的身體,但同樣是孩子的真嗣卻可以進入她的內心。

    9 舊版宇宙,明日香愛上了加持,主動除衫都試過,但加持拒絕了明日香,並不斷暗示真嗣比較好。加持明白自己是成年人,而明日香心理上只是個孩子。孩子都是急於證明自己長大的,明日香想跟「加持先生」在一起,只是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證明自己可以告別這個痛苦的現狀。是不是加持並不是最重要。加持太老辣了,他看到明日香,想到的應該是美里。美里也是這個狀態撞入她懷中,而當時他沒有拒絕,還沉了船,但又無能力拯救。加持拒絕明日香,自然也是撫慰了那個製造了遺憾的年輕版加持。

    10 甚麼是少年少女的心理,甚麼是成年人的心理,在戲中是這樣定義的:少女少女充滿生命衝動(生命),而成年人擁有謀略和經歷 (智慧)。成年人以錢、科技和謀略建立了「社會」,這個「社會」製造了 EVA,但成年人駕駛不了 EVA,就像劇中的主角雖然實際上是庵野秀明,但畫面上故事上要以一個少年來代替。

    11 少年少女可以驅動 EVA,因為少年人比起成年人更接近生命的源頭,更接近那種潛意識的生命衝動,少年人的立場總是更激進、更強烈和更簡單。所以「童兵」一向是游擊隊愛好的兵種,因為成年人可以輕易用謀略擺佈滿懷衝動的年輕人。成年人的自我已經調和了,立場和思想變得複雜,他們沒有強大的生命驅力。在動畫和電影中EVA 變強的時候,都是駕駛員的立場和衝動到達頂點時,也就是每個人「發細路仔脾氣」的時候。

    12 劇情繼續發展,觀眾會發現他們「放飛自我」都沒有好下場,而是成為陰謀組織達成「人類補完」毀滅世界的工具。明日香駕駛的 EVA 被肢解、真嗣的初號機觸發了更多人的滅絕。推動劇情的其中一條脈絡是這些人的 「AT 力場」如何展開,又如何被利用再反噬自身。站在《終》完成的 「反 EVA 」脈絡,越強的 EVA 就越接近世界毀滅:即完全徹底失去現實感,或完全封閉自己——精神疾病。

    13 所以父親和真嗣最後於意識世界作戰時,父親說:「這不是用武力 (might) 可以解決的問題」。這說明了殺掉父親不可能解決兒子的問題,但同時也是反諷的,對父親來說,殺掉兒子也不可能填補內心的空洞。以父親的角度來看,過去二十幾年的征途,是他對抗兒子的征途。

    14 《終》更直白地回到了佛洛伊德的經典診症室:父親對真嗣莫名的厭惡,是源自作為零號宅男的他,老婆的世界不再只有他,還多了兒子,分薄了父親獲得的關注。回到 TV 版第一集,父親在初號機 (盛載了老婆的靈魂) 面前大肆批評兒子,不是因為他真心認為兒子一文不值,而是他在老婆死後,還在競爭老婆的關注,想要當面擠開作為競爭者的兒子。這也是父親不願長大的一面,是他作為「小孩」的一面,他無法接受「現實」——「世界不是繞著我轉」,老婆的世界不可能永遠只有他。

    15 甚麼是長大?劇中「第二次衝擊」的真相是全世界政府一致守護的機密,越接近這個機密的人們便越「成熟」。比起村民和同學,能夠進入 Nerv 的少年們自然也更「長大」,但真嗣其實也是不明真相的群眾,他坐在 EVA 裡面但其實他連第二次衝擊、人類補完這些事情一無所知,因為「無明」,空有「生命衝動」,所以真嗣 / 青年總被擺佈。

    16 父親等人自然又掌握更高的機密,所以他可以擺佈人,而不易被人擺佈,但成年人也可以迷失的,可以被自己的弱點擺佈,而「掌權者」稍一迷失時有能力製造更大規模的苦難。這裡雖然是對 EVA 的蓋棺總結,但也像故事上畫面上向今敏對「迷失幻想」探討努力的致敬。EVA 故事裡的「小孩 / 成年人」不是計算物理年齡,而是浮動流動的比例。小孩也可以表現出超齡的洞察力,也可以展現出成長,成年人也可以感情脆弱、懷著小孩一樣的心智暴走。

    17 影集和電影都提到,EVA 的機甲不是機甲,而是用來束搏 EVA 避免暴走。當遇到重大危機時,只要駕駛員冒著肉身溶解風險去「放飛自我」,EVA 就可以擺脫裝甲展現更強大武力暫時解決危機,但每一次都沒有解決真正問題 (敵人繼續來襲),自己也付出重大代價。長期依賴 ego 硬幹的人,就會長不大,在劇中便化為駕駛員的凍齡設定。駕駛員長期泡在 EVA 裡面,就 14 年來都沒長大過,也就是說長期依賴幻想和腦補面對生活的人精神上長期沒長大。這玩笑和自我批判真惡毒。

    18 EVA 故事的毀滅式大動作戲碼、最熱血沸騰的逆轉勝,都是由於駕駛員全心投入「幻想 LCL 」而爆發強大「同步率」達成,但這後來都被演繹為推遲成長的石頭,一次又一次絆倒我們。你越去對抗外界,外界就會越對抗你。「這不是可以用武力可以解決的問題。」碇真嗣在最後的戰鬥也是「反戰鬥」,沒有依賴暴走或者神化。 「長大」是認知到「世界不是繞著我轉」,自願穿上某種約束自我的裝甲。長大的課題無非是找到合身的裝甲,並且將它噴塗美觀,讓它爬滿蚤子。

    19 《終》開首將真嗣的「退修場地」設定在同學冬二家中,經過 14 年,冬二已經成年,成家立室,這裡其實很巧妙。真嗣內疚和抑鬱是因為自己當初為左救條女,製造了世界末日 (而綾波零而慘被編劇「賜死」),但世界大致上都已 move on,要面對新的挑戰,一般人亦接受巨變並努力存活。真嗣以為差點世界末日好大件事,但每個人還是睇餸食飯繼續生活,繼續 move on,而冬二和老婆結婚,也是因為真嗣帶來的大災難促成。真嗣就算 (再) 為世界帶來災難,但他仍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事實上,沒有人是。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 穿上新人故事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0 09:44:48
    有 91 人按讚

    【《福音戰士》描繪的那些少年少女和大人們 | 盧斯達 on Patreon】

    ∞:續上篇 超渡儀式——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

    0 劇透

    1 《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超渡了一個受困的少年,結局是「少年」成長為「大人」。這整套中的青老角色群像自然也互相對照而藕斷絲連。劇中角色的人生困境,大部份都可以追溯到創傷童年。

    2 碇真嗣童年喪母,缺乏母愛,父親也不給父愛,不能成為兒子的 role model;明日香童年喪母,而且經歷比起真嗣驚嚇;美里童年喪父,所以她戀上了爸爸一樣的加持。這些人的童年問題最後用二十多年去治療——悲傷的人要用一生來治療其童年。

    3 美里在劇初的功能是扮演性感大姊姊,是個二十到尾的成年人。她也擺出能幹、獨立、樂觀的模樣,跟軟弱、遲疑、悲觀的真嗣完全相反,儼然是一個合格的「社會人」。美里應該是愛真嗣的,但那不只是男女之情。美里透過愛護真嗣,去憐憫過去那個無助的自己。在二人做「同事」的過程中,美里那個脆弱的年幼的自己跑了出來。

    4 本來她處理童年創傷的方法,是建立一個很 tough 的新人格來移情,這應該一直管用,直至真嗣闖入她的生活,這個棉羊一般的孩子召喚出她自己的脆弱一面。她發現自己一面堅強是強裝出來的,當她脆弱時,仍想去依靠「父親」。雖然美里作為劇中主角的前輩,本應成為少年少女向上提升的 role model,但她仍然深受童年創傷困擾,她在劇中亦因此可視為另一個孩子。

    5 加持良治比起美里,又是另一個層次。加持是整個系列都穿插其中的角色,以「成人值」而言,加持的程度應該和後來出現的真希波一樣。在福音戰士的漫畫中,有交代加持在真嗣那個年紀因為「第二次衝擊」而失去父母,後來又「為世所迫」而導致弟弟、朋友們被政府軍隊槍殺,加持的長大是背負這些人的犧牲,繼續長大,以強大意志力和手段滲透 Nerv 和 Seele,希望解開「第二次衝擊」的真正真相。

    6 因為有這個強大的心理誓約,加持在劇中基本上不會情緒失控,不會陷入抑鬱,他是純粹功能性的,為達目標,不惜犧牲一切包括自己。但這不代表他沒有感情,他只是跨過了,他早就明白世界不是繞著自己轉。在人類存亡的問題前,他將自己放在次要位置。這就是大人。

    7 加持的挑通眼眉貫穿新舊版。他跟美里在一起時,可能已知道了她問題出在哪裡,因為他早已研究過美里的家世和身花。但他也懂得「時間」,未到那個階段,她不會想得明白,不會走得出來。

    8 加持當然是愛著美里,所以即使結束關係,他仍然遠遠關注和暗中幫助她。可能加持看出美里事實上也是一個受困的孩子,所以他囑咐真嗣幫他守護美里。這一方面是指加持為了對抗 Seele 根本不能跟她在一起,也是說作為成年人的加持了解到自己跟對方處於成年人和孩子的隔絕時空。加持可以進入美里的身體,但同樣是孩子的真嗣卻可以進入她的內心。

    9 舊版宇宙,明日香愛上了加持,主動除衫都試過,但加持拒絕了明日香,並不斷暗示真嗣比較好。加持明白自己是成年人,而明日香心理上只是個孩子。孩子都是急於證明自己長大的,明日香想跟「加持先生」在一起,只是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證明自己可以告別這個痛苦的現狀。是不是加持並不是最重要。加持太老辣了,他看到明日香,想到的應該是美里。美里也是這個狀態撞入她懷中,而當時他沒有拒絕,還沉了船,但又無能力拯救。加持拒絕明日香,自然也是撫慰了那個製造了遺憾的年輕版加持。

    10 甚麼是少年少女的心理,甚麼是成年人的心理,在戲中是這樣定義的:少女少女充滿生命衝動(生命),而成年人擁有謀略和經歷 (智慧)。成年人以錢、科技和謀略建立了「社會」,這個「社會」製造了 EVA,但成年人駕駛不了 EVA,就像劇中的主角雖然實際上是庵野秀明,但畫面上故事上要以一個少年來代替。

    11 少年少女可以驅動 EVA,因為少年人比起成年人更接近生命的源頭,更接近那種潛意識的生命衝動,少年人的立場總是更激進、更強烈和更簡單。所以「童兵」一向是游擊隊愛好的兵種,因為成年人可以輕易用謀略擺佈滿懷衝動的年輕人。成年人的自我已經調和了,立場和思想變得複雜,他們沒有強大的生命驅力。在動畫和電影中EVA 變強的時候,都是駕駛員的立場和衝動到達頂點時,也就是每個人「發細路仔脾氣」的時候。

    12 劇情繼續發展,觀眾會發現他們「放飛自我」都沒有好下場,而是成為陰謀組織達成「人類補完」毀滅世界的工具。明日香駕駛的 EVA 被肢解、真嗣的初號機觸發了更多人的滅絕。推動劇情的其中一條脈絡是這些人的 「AT 力場」如何展開,又如何被利用再反噬自身。站在《終》完成的 「反 EVA 」脈絡,越強的 EVA 就越接近世界毀滅:即完全徹底失去現實感,或完全封閉自己——精神疾病。

    13 所以父親和真嗣最後於意識世界作戰時,父親說:「這不是用武力 (might) 可以解決的問題」。這說明了殺掉父親不可能解決兒子的問題,但同時也是反諷的,對父親來說,殺掉兒子也不可能填補內心的空洞。以父親的角度來看,過去二十幾年的征途,是他對抗兒子的征途。

    14 《終》更直白地回到了佛洛伊德的經典診症室:父親對真嗣莫名的厭惡,是源自作為零號宅男的他,老婆的世界不再只有他,還多了兒子,分薄了父親獲得的關注。回到 TV 版第一集,父親在初號機 (盛載了老婆的靈魂) 面前大肆批評兒子,不是因為他真心認為兒子一文不值,而是他在老婆死後,還在競爭老婆的關注,想要當面擠開作為競爭者的兒子。這也是父親不願長大的一面,是他作為「小孩」的一面,他無法接受「現實」——「世界不是繞著我轉」,老婆的世界不可能永遠只有他。

    15 甚麼是長大?劇中「第二次衝擊」的真相是全世界政府一致守護的機密,越接近這個機密的人們便越「成熟」。比起村民和同學,能夠進入 Nerv 的少年們自然也更「長大」,但真嗣其實也是不明真相的群眾,他坐在 EVA 裡面但其實他連第二次衝擊、人類補完這些事情一無所知,因為「無明」,空有「生命衝動」,所以真嗣 / 青年總被擺佈。

    16 父親等人自然又掌握更高的機密,所以他可以擺佈人,而不易被人擺佈,但成年人也可以迷失的,可以被自己的弱點擺佈,而「掌權者」稍一迷失時有能力製造更大規模的苦難。這裡雖然是對 EVA 的蓋棺總結,但也像故事上畫面上向今敏對「迷失幻想」探討努力的致敬。EVA 故事裡的「小孩 / 成年人」不是計算物理年齡,而是浮動流動的比例。小孩也可以表現出超齡的洞察力,也可以展現出成長,成年人也可以感情脆弱、懷著小孩一樣的心智暴走。

    17 影集和電影都提到,EVA 的機甲不是機甲,而是用來束搏 EVA 避免暴走。當遇到重大危機時,只要駕駛員冒著肉身溶解風險去「放飛自我」,EVA 就可以擺脫裝甲展現更強大武力暫時解決危機,但每一次都沒有解決真正問題 (敵人繼續來襲),自己也付出重大代價。長期依賴 ego 硬幹的人,就會長不大,在劇中便化為駕駛員的凍齡設定。駕駛員長期泡在 EVA 裡面,就 14 年來都沒長大過,也就是說長期依賴幻想和腦補面對生活的人精神上長期沒長大。這玩笑和自我批判真惡毒。

    18 EVA 故事的毀滅式大動作戲碼、最熱血沸騰的逆轉勝,都是由於駕駛員全心投入「幻想 LCL 」而爆發強大「同步率」達成,但這後來都被演繹為推遲成長的石頭,一次又一次絆倒我們。你越去對抗外界,外界就會越對抗你。「這不是可以用武力可以解決的問題。」碇真嗣在最後的戰鬥也是「反戰鬥」,沒有依賴暴走或者神化。 「長大」是認知到「世界不是繞著我轉」,自願穿上某種約束自我的裝甲。長大的課題無非是找到合身的裝甲,並且將它噴塗美觀,讓它爬滿蚤子。

    19 《終》開首將真嗣的「退修場地」設定在同學冬二家中,經過 14 年,冬二已經成年,成家立室,這裡其實很巧妙。真嗣內疚和抑鬱是因為自己當初為左救條女,製造了世界末日 (而綾波零而慘被編劇「賜死」),但世界大致上都已 move on,要面對新的挑戰,一般人亦接受巨變並努力存活。真嗣以為差點世界末日好大件事,但每個人還是睇餸食飯繼續生活,繼續 move on,而冬二和老婆結婚,也是因為真嗣帶來的大災難促成。真嗣就算 (再) 為世界帶來災難,但他仍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事實上,沒有人是。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 穿上新人故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04 22:15:13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1Q84》深度解析系列編號1、2、3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生命有意義嗎?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嗎? 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每天工作養活自己」這麼無聊嗎?或許你沒想過,其實村上春樹的《1Q84》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本集我們要來講述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則虛構文本,也就是小說中的小說,關鍵性地支配整部小說的世界觀。一篇是《空氣蛹》,而另一篇則是德國小說〈貓之村〉。兩篇都是我們理解《1Q84》很好的切入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貓之村〉的故事。

    熱愛旅行的青年背著背包獨自上路,開始他漫無目的的旅程。他搭乘列車,隨機挑選任一小站下車,投宿旅店,愛待多久便待多久,直至失去新鮮感,再搭上火車,前往下一隨機目的地。
    某天,青年來到一個古老小鎮。他獨自下車進站,發現車站中並無任何服務人員。出站後漫步大街,發現所有商店都拉下了鐵捲門,整個小鎮一個人影也沒有。青年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座被人們遺棄的廢城,正打算離去,但車班有限,別無他法,只能在此過夜,等待明日上午的早班車。可是當白日逝去,夜幕落下,各樣花色品種的貓兒們便紛紛出現。商店裡的貓兒們拉起鐵門開始營業,市場上的貓兒們彼此討價還價,辦公室中的貓兒們穿上了體面的制服開始辦事。牠們吃食,交談,行走,爭執,飲酒作樂。然而貓兒們似乎對除了貓自身之外的其他生物萬分忌諱。青年害怕極了,連忙躲進鎮上最高的鐘樓塔頂。一夜過去,白晝臨至,貓兒們魚貫離城(只一瞬間,貓之村又回復到原先萬徑人蹤滅的廢城模樣),青年趕忙來到車站,卻眼見列車飛馳駛過月台,對他視若無睹。青年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鐘樓塔頂,繼續躲藏。如此日復一日,直到貓兒們聞到了人的氣味,組成搜索隊,進入鐘樓塔頂,來到隱蔽於黑暗中,恐懼不已的青年面前──
    沒事。居然沒事。貓兒們居然什麼也看不見。牠們聞聞嗅嗅,搖頭晃腦,無比疑惑(奇怪,明明有人的氣味呀);但終究放棄,轉身下樓,回到小鎮各自的居所,回到牠們原先豐富熱鬧的日常夜間生活之中。青年恍然大悟,帶著巨大的孤獨與悲哀──他明白,這就是「我」浪遊旅程的終點,這就是「我」該消失的地方;那白日的車班終究不會再來,而「我」從來便不曾存在。
    故事在此結束。

    伊格言說,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同時也反映了人的存在本質:虛無。這其實是存在主義的標準說法:人生沒有預設的目的;生命,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時常縈繞著類似這樣「生命沒有意義,而我也什麼都不是」的主題。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這樣的概念化身為一句比喻:「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而在《挪威的森林》中,是女主角直子憂傷的請求:「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記得我曾經存在過」。為什麼直子會希望男主角渡邊「永遠記住我」呢?因為那就像《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對沙漠的描述:「雨下了花就開,雨不下花就枯萎。蟲被蜥蜴吃,蜥蜴被鳥吃。不過不管怎麼樣,大家總有一天都要死。死了就變屍體。一個世代死掉之後,下一個世代就取而代之。大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死。但那都不重要。最後只有沙漠留下來。真正活著的只有沙漠而已。」。。。。
    ────
    於《《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中,村上大叔罕見地發表了一段關於小說史的看法,於此整理複述如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小說的關鍵是鮮活地呈現「我們」──在彼一時代快速成熟的中產階級大眾,小說的閱聽人;而二十世紀小說的關鍵變化則在於「自我從自己之中脫離出來浮上表面」(雖則有些拗口,但我想對卡夫卡、喬伊斯、吳爾芙等現代主義作者有一定程度熟悉的讀者們或許都看得懂這句話──二十世紀上半葉,現代主義的年代,小說之筆尖正試圖深入「我」之內心捕捉一切可能的意識瞬間,「自我浮上了表面」)。而此刻,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村上高度懷疑「時代又變了」:「像《1Q84》這種小說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賣出上百萬冊,是難以相信的事情喔」、「這跟《挪威的森林》的暢銷是不同的兩回事」。

    何以如此?村上大叔給出的意見是,「有過現代,有過後現代,那後現代的軌道繞了一圈之後,是不是一個局面已經又宣告結束了?」、「我有這種明顯的感覺。我個人正在籠統地思考,類似『神話再造』的事,或許會成為關鍵語」──不僅僅關乎小說史,村上在此展現了他的理論素養(笑)。有趣的是,這似乎與米蘭‧昆德拉(藉由對《百年孤寂》的討論)所標舉的小說史斷代若合符節(詳見本書第 頁)。未來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未來的小說(以「神話再造」為關鍵詞?這話聽來野心勃勃)其樣貌為何?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寫出《發條鳥年代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暢銷長篇,喜愛跑步,偶爾開車到郊區電影院買一千日圓敬老票進場看電影的村上大叔,似乎也對這件事非常有興趣──個人以為,觀諸村上本人的小說創作,此亦顯為一理解村上之關鍵。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穿上新人故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21:30:12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新冠肺炎 #防疫
    ─────
    瘟疫來襲,宅在家讀書最安全了對吧。
    你知道有哪些好書特別適合瘟疫時期來讀嗎?防疫措施可以嚴厲到什麼程度?可以直接下令讓酒店說停業就停業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給我們的訓誡書──瘟疫書單8種〉。這是伊格言應邀為香港端傳媒所寫的文章,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於肆虐中國後,COVID-19現在幾乎已攻陷地球,當然,台灣也守得辛苦。
    為了防疫,我們迎來了許多「不自由」──全民都減少了外出時間;
    而萬一你從國外回台,還得先居家檢疫14天。
    非常時期,多數人都能體諒這些嚴格的防疫措施;
    但話說回來,這些限縮人民自由的防疫措施究竟可以「嚴厲」到何種程度呢?
    舉例,現在只要健保卡一刷,我們許多出入境記錄就無所遁形;
    因為為了防疫,疾管局和移民署已達成資料交流的共識。然而,等到瘟疫過去,這會改回來嗎?

    類似情形不僅於此──就在這兩天(4月10日),政府發佈了全國酒店和舞廳全面停業的命令。
    然而我們要問的是,餐飲與KTV,不也同屬「在密閉空間中密切接觸」的行業嗎?只下令酒店與舞廳停業,難道沒有歧視色情行業之嫌?

    可能的理由是,餐飲與KTV不易造成相關人員隱匿行蹤;而如果你上過酒店,確實較有動機隱瞞此事,進而導致防疫破口。
    畢竟被隔離不會少你一根汗毛;但要是引爆婚姻危機,可就代誌大條了啊。
    這好像也有道理。如此說來,是否我們反正一律乖乖「順時中」、聽政府的話就好了呢?
    會不會長期讓渡了自己的自由,順民做成習慣,有天就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了呢?

    伊格言說,所以瘟疫時期,我們該來讀讀這本有趣的小說──法國作家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llebecq)的《屈服》。伊格言如此形容這本書:

    米榭‧韋勒貝克依舊是米榭‧韋勒貝克──他還是那個右派;那個一臉滿不在乎,同時引爆法國人極端喜愛與反感,據說「書賣得跟小麵包一樣好」的挑釁者。這次他同樣狠毒無比,既尖酸刻薄,又不懷好意地誘惑包括他自己在內的西方知識份子白男:乖,你去信伊斯蘭教,讓你娶四個老婆好不好?

    看看韋勒貝克的樣子──是不是覺得幾乎可以從臉上看見他的桀驁不馴呢?
    沒錯,《屈服》這本書的故事背景,就是假想西元2022年親伊斯蘭教政黨席捲法國,取得政權,將法國全面改造為伊斯蘭國家。
    對於不信伊斯蘭教、崇尚個人主義的我們(以及絕大多數西方讀者)來說,讓伊斯蘭教成為國教聽來似乎有些恐怖──絕對比為了防疫把自己的自由讓渡給政府來得恐怖一百倍。
    對,如果你的職業是大學老師,你甚至可能失去生計──因為依照規定,教師必得是伊斯蘭教徒;
    你必須皈依真主,才能繼續任教。所以我們的小說主角,大學教授弗朗索害怕極了。

    結果呢?結果完全出人意料。
    你以為社會會變得保守又不自由──沒錯,在某些方面(例如女性衣著),社會確實變得極端保守;
    但另一方面,由於來自中東伊斯蘭教國家的鉅額金援,教師與知識份子們都意外獲得高薪。
    更爽的是,弗朗索居然發現,天啊,他可以娶四個老婆!
    韋勒貝克如此描寫社會風俗的變化:

    有錢的沙烏地阿拉伯婦女白天罩著密不透風的布卡,到了晚上搖身一變成了天堂小鳥,束著緊身馬甲,穿著鏤空胸罩,多彩蕾絲丁字褲上綴著水鑽;和西方女子完全相反。西方女子白天為了社會形象穿著有品味、性感,晚上回到家整個垮掉,累得放棄一切魅惑的打算,穿上休閒鬆垮的家居服......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穿上新人故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1-08 22:30:13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你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真正意義嗎?是什麼現實因素磨損了我們的生命?本集我們繼續讀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在上一集我們講述了瑞蒙‧卡佛的小說〈所有東西都黏在他身上〉──相愛的年輕夫妻因為丈夫想去打獵而起了爭執,後來和解;女孩下廚為男孩做了早餐,男孩卻不小心弄翻了盤子,將培根、煎蛋等一鍋子食物黏到身上。而見證這畫面的小貝比,他們的女兒,長大後,在聖誕節這天,獨自來到米蘭拜訪父親。女兒對父親說:「我想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樣子」;父親回應:「我可以告訴你還是小嬰兒時候的事。那與妳有關,可是只有一點點關係」。

    一點點關係。那是見證,彷彿又未曾見證。小貝比不會有意識,但確實是在場的,目擊過父母不復存在的甜蜜時光。但究竟是什麼樣的機緣或遭遇讓長大的女兒必須在聖誕節時來到米蘭,向父親索求一個絕無特出之處的兒時故事呢?卡佛始終未曾明確交代。但故事是這樣收尾的:

    就這樣,他說,故事說完了,我承認這不算是個故事。
    我覺得很好聽,她說。
    他聳了聳肩,把酒杯拿到窗戶旁。天色已經暗了,但是仍在下雪。
    有些事情變了,他說,我不知道是怎麼改變的,但有時候你不會發覺,有時候也不希望它們改變。
    對,這倒是真的,只是──她沒有說完她想說的話。
    她停止這個話題。從窗戶的倒影中,他看到她正仔細看著她的指甲,然後她抬起頭,興高采烈地問他可不可以帶他參觀米蘭市。
    他說,把靴子穿上,我們走吧。
    但他待在窗邊,回憶著。他們曾經歡笑,依偎著彼此笑著,直到淚水湧出,而其他的一切種種──寒冷,和他冒著寒冷要去的地方──都在外面,在外面不遠。

      小說結束。離那一天打翻培根、煎蛋,已倏忽過了二十多年,當年的小貝比已然成年,但與父親看來似乎並不熟稔;而父親則獨居於米蘭。伊格言說,許多看不清的故事(想必皆以分離與敗壞為主題)懸浮在這敘事的空白之間,然而如此真切,帶著粗礪而明確的觸感。像一座湖,湖水清淺前緣的沙岸,你看見群聚的細沙困處於此(它們的形象是憂傷的、雖則多彩但仍帶著某種光度不足的灰暗),僅僅露出模糊的,不明確的稜角;隨後便無聲消逝於吋吋加深的水中。「她停止這個話題」──故事轉身離去,於時間與對話的縫隙間缺席。窗外大雪紛飛,無數的變動與死亡猶且在冰冷中流動醞釀──他們「曾經歡笑,依偎著彼此笑著,直到淚水湧出」;而即便如此,我們所擁有的,或人生所可能擁有的,依舊僅僅只是寒冷,以及,薛西佛斯式的,終究徒勞的行進,手無寸鐵但持續不斷冒著寒冷要去的他方──「其他的一切種種──寒冷,和他冒著寒冷要去的地方──都在外面,在外面不遠。」

    伊格言說,這就是無可迴避的終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