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臺北101伙伴碑與集體記憶#你有曾為它駐足停留過嗎?〕
雖然台灣疫情肆虐,但是台北信義區的人潮看似未曾受到劇烈衝擊,上週的端午連假,臺北 101 大樓與購物商圈,依舊出現人潮。
但是各位常常走跳信義區的你們是否有注意過,在101大樓靠信義路那側,有一座由7塊巨型七彩琉...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臺北101伙伴碑與集體記憶#你有曾為它駐足停留過嗎?〕
雖然台灣疫情肆虐,但是台北信義區的人潮看似未曾受到劇烈衝擊,上週的端午連假,臺北 101 大樓與購物商圈,依舊出現人潮。
但是各位常常走跳信義區的你們是否有注意過,在101大樓靠信義路那側,有一座由7塊巨型七彩琉璃牆所組成的「伙伴碑」,你們是否有曾為它駐足停留過嗎?
▌伙伴碑的由來
這座由七面三米高、兩米寬的立體彩色琉璃牆所組成的紀念碑,以七巧板拼湊為牆面,採半透明的琉璃材質,一到了夜裡,燈光由空心磚內襯向外照射,七彩燈光更引人注目,成為臺北 101 與捷運出口最顯眼的地標。
2002 年 3 月 31 日,臺灣花蓮外海發生規模 6.8 的強震,臺北最大震度 5 度,各地不斷傳出災情。其中最嚴重的傷亡,發生在當時已興建至二百多公尺高的臺北國際金融大樓(後來的台北101)。
地震當時,正值興建到一半的大樓,因強震晃動,樓頂二支塔吊機具與人字臂鋼鐵從56層的頂樓掉落,擔任吊架操作員的陳信陽、陳又禎連人帶車從高空墜落,懸吊在54樓施作鋼骨組合的林建成、陳錦水遭受鋼鐵重擊,還有助理工程師孫同英被高速墜落的吊架鐵片壓中。
331 工殤事件,造成上述五名工人不幸罹難,另有輕重傷19名,震驚臺灣社會。
▌伙伴碑的特色
2007 年 4 月 28 日,伙伴碑正式揭碑。
這座碑由新加坡裝置藝術家 Florence Ng 設計,以半透明琉璃磚為主要材質,採斜角、直線構成不規則的幾何圖形,意在喚起許多人孩童時把玩七巧板的共同記憶,希望能與本土經驗相互呼應,且碑面以各種形狀堆疊而成,詮釋為工地上不同種族、職種、性別的組成,讓紀念意義更多元。
有童趣、色彩繽紛、生氣盎然、富親近性,是伙伴碑最不同於過往創傷紀念碑之處。
▌集體記憶
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是指一群人集體的共同的記憶。概念最初由法國社會學家Maurice Halbwachs首次完整地提出:
「事實上,過去並非並非如實的再現,......每一件事實似乎都指出,過去並非被保留下來,而是基於現況所重新建構的。
此外有必要指出,集體的技藝的架構並非集合個人的回憶而根據事實建立起來的;這些架構也不是空白的形式,可以填塞來自他處的回憶。
相反地,集體的架構正是集體記憶用來重建一種對過去的意象的工具,而在每個時代,對過去的意象是符合社會的優勢思潮的。」
Halbwachs認為個人的記憶是社會所建構出來的,並且是社會當下、共同的關注而引發我們對過去的回憶。甚至,不同的社會團體也能建構、組織他們自己的記憶。
如此一來,那麼又是誰來決定我們要記住過去的那些東西呢?
▌集體記憶的可塑性
許多研究依循著Halbwachs的觀點,發現人們的認知需要依賴物質來傳達。
集體記憶依賴各種文化媒介,譬如:雕像、紀念碑、紀念儀式、文獻、教科書、電視、電影等。
這些研究也早已指出,大眾傳播媒體已經成為強力塑造人們歷史意識的制度化媒介。
甚至可以說:若有人控制了這些文化媒介,他也就控制了集體記憶本身。
英國作家George Orwell的經典小說《1984》裡說:「誰控制了過去,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就控制了過去。」
Orwell想說的是,歷史的詮釋掌握在今人之手,誰詮釋了歷史,誰就可以決定或改變未來的樣貌。
▌伙伴碑所塑造的集體記憶
由於集體記憶的不穩定與可塑性,顯示了若要培養人們對過去特定事件的共同意象,有賴於當代人們的有意為之,這場關於記憶的捏塑,是多方勢力角逐與話語權不斷變動修改的結果,因此也被稱為「記憶工程」。也就是說,「權力」與「利益」是記憶工程的要素。
伙伴碑首面琉璃牆上的主碑文,以中文書寫如下:
從這裡延伸出去的
每一角段每一片段
都有勞動者用生命刻劃的軌跡
獻給所有親身參與 TAIPEI 101 的伙伴
並紀念因工往生的
林建成 孫同英 陳又禎 陳信陽 陳錦水 張達權
人文學者顧玉玲的《集體記憶的民主參與:臺北 101 伙伴碑個案研究》研究之中指出:碑文雖以生喻死,點出紀念主旨。但是在協商建碑的過程中,臺北 101 對職災、工殤的字眼頗有忌諱,堅持以「因工往生」取代。
以「伙伴」取代工人,成為指涉含混的字眼,抹去勞動者與雇主的關係,伙伴也可能簡化了其應有豐富意涵。
伙伴碑的第二面牆,是由曾經參與工程、見證大樓完工的人們的姓名所組成的牆。第一排最前面的磚塊裡,多為政界人物或臺北 101 董座的名字,從:陳水扁、馬英九、陳敏薰、焦佑倫,依次排列。
關於(第二面牆的姓名)「誰置前,誰放後」的問題,已經由這些政界、財團代表默默影響碑文的姓名排序,這也反映了建碑時的社會關係。
其實,主碑體上所呈現的,遠不只有階級、族群,有更多具有豐富意義的展現,期待各位壯士們在疫情稍緩之後,能夠有機會自己去看一看,說不定會看到另一種全新的解讀。
▌結語
字數又爆了,請看留言處👀
#臺灣 #時事 #生活 #新聞 #政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民主 #台北 #臺北 #臺北101 #台北101 #集體記憶 #紀念碑 #地震
空心磚花架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臺北101伙伴碑與集體記憶 #你有曾為它駐足停留過嗎?〕
雖然台灣疫情肆虐,但是台北信義區的人潮看似未曾受到劇烈衝擊,上週的端午連假,臺北 101 大樓與購物商圈,依舊出現人潮。
但是各位常常走跳信義區的你們是否有注意過,在101大樓靠信義路那側,有一座由7塊巨型七彩琉璃牆所組成的「伙伴碑」,你們是否有曾為它駐足停留過嗎?
▌伙伴碑的由來
這座由七面三米高、兩米寬的立體彩色琉璃牆所組成的紀念碑,以七巧板拼湊為牆面,採半透明的琉璃材質,一到了夜裡,燈光由空心磚內襯向外照射,七彩燈光更引人注目,成為臺北 101 與捷運出口最顯眼的地標。
2002 年 3 月 31 日,臺灣花蓮外海發生規模 6.8 的強震,臺北最大震度 5 度,各地不斷傳出災情。其中最嚴重的傷亡,發生在當時已興建至二百多公尺高的臺北國際金融大樓(後來的台北101)。
地震當時,正值興建到一半的大樓,因強震晃動,樓頂二支塔吊機具與人字臂鋼鐵從56層的頂樓掉落,擔任吊架操作員的陳信陽、陳又禎連人帶車從高空墜落,懸吊在54樓施作鋼骨組合的林建成、陳錦水遭受鋼鐵重擊,還有助理工程師孫同英被高速墜落的吊架鐵片壓中。
331 工殤事件,造成上述五名工人不幸罹難,另有輕重傷19名,震驚臺灣社會。
▌伙伴碑的特色
2007 年 4 月 28 日,伙伴碑正式揭碑。
這座碑由新加坡裝置藝術家 Florence Ng 設計,以半透明琉璃磚為主要材質,採斜角、直線構成不規則的幾何圖形,意在喚起許多人孩童時把玩七巧板的共同記憶,希望能與本土經驗相互呼應,且碑面以各種形狀堆疊而成,詮釋為工地上不同種族、職種、性別的組成,讓紀念意義更多元。
有童趣、色彩繽紛、生氣盎然、富親近性,是伙伴碑最不同於過往創傷紀念碑之處。
▌集體記憶
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是指一群人集體的共同的記憶。概念最初由法國社會學家Maurice Halbwachs首次完整地提出:
「事實上,過去並非並非如實的再現,......每一件事實似乎都指出,過去並非被保留下來,而是基於現況所重新建構的。
此外,有必要指出,集體的技藝的架構,並非集合個人的回憶而根據事實建立起來的;這些架構也不是空白的形式,可以填塞來自他處的回憶。
相反地,集體的架構正是集體記憶用來重建一種對過去的意想的工具,而在每個時代,對過去的意象是符合社會的優勢思潮的。」
Halbwachs認為個人的記憶是社會所建構出來的,並且是社會當下、共同的關注而引發我們對過去的回憶。甚至,不同的社會團體也能建構、組織他們自己的記憶。
如此一來,那麼又是誰來決定我們要記住過去的那些東西呢?
▌集體記憶的可塑性
許多研究依循著Halbwachs的觀點,發現人們的認知需要依賴物質來傳達。
集體記憶依賴各種文化媒介,譬如:雕像、紀念碑、紀念儀式、文獻、教科書、電視、電影等。
這些研究也早已指出,大眾傳播媒體已經成為強力塑造人們歷史意識的制度化媒介。
甚至可以說:若有人控制了這些文化媒介,他也就控制了集體記憶本身。
英國作家George Orwell的經典小說《1984》裡說:「誰控制了過去,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就控制了過去。」
Orwell想說的是,歷史的詮釋掌握在今人之手,誰詮釋了歷史,誰就可以決定或改變未來的樣貌。
▌伙伴碑所塑造的集體記憶
由於集體記憶的不穩定與可塑性,顯示了若要培養人們對過去特定事件的共同意象,有賴於當代人們的有意為之,這場關於記憶的捏塑,是多方勢力角逐與話語權不斷變動修改的結果,因此也被稱為「記憶工程」。也就是說,「權力」與「利益」是記憶工程的要素。
伙伴碑首面琉璃牆上的主碑文,以中文書寫如下:
從這裡延伸出去的
每一角段每一片段
都有勞動者用生命刻劃的軌跡
獻給所有親身參與 TAIPEI 101 的伙伴
並紀念因工往生的
林建成 孫同英 陳又禎 陳信陽 陳錦水 張達權
人文學者顧玉玲的《集體記憶的民主參與:臺北 101 伙伴碑個案研究》研究之中指出:碑文雖以生喻死,點出紀念主旨。但是在協商建碑的過程中,臺北 101 對職災、工殤的字眼頗有忌諱,堅持以「因工往生」取代。
以「伙伴」取代工人,成為指涉含混的字眼,抹去勞動者與雇主的關係,伙伴也可能簡化了其應有豐富意涵。
伙伴碑的第二面牆,是由曾經參與工程、見證大樓完工的人們的姓名所組成的牆。第一排最前面的磚塊裡,多為政界人物或臺北 101 董座的名字,從:陳水扁、馬英九、陳敏薰、焦佑倫,依次排列。
關於(第二面牆的姓名)「誰置前,誰放後」的問題,已經由這些政界、財團代表默默影響碑文的姓名排序,這也反映了建碑時的社會關係。
其實,主碑體上所呈現的,遠不只有階級、族群,有更多具有豐富意義的展現,期待各位壯士們在疫情稍緩之後,能夠有機會自己去看一看,說不定會看到另一種全新的解讀。
▌結語
請看流言處
#臺灣 #時事 #生活 #新聞 #政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民主 #台北 #臺北 #臺北101 #台北101 #集體記憶 #紀念碑 #地震
空心磚花架 在 裝修佬 -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裝修新聞 ◤
張小姐用1,300萬元買入何文田雅麗居一個3房單位,深知大廈樓齡廿幾年,預了單位內櫳五勞七傷,而上手業主化完靚妝才交樓,點知單位潛藏問題纏繞。
最令業主擔心嘅 #漏水問題 出現,廁所假天花遮蓋咗樓上鹹水管滲漏,生鐵都被侵蝕變粉。洗手盆新舊喉管錯亂,開水洗手,櫃底出現小溪。仲有多幅牆身疑滲水、廁廚瓷磚近乎全面空心!專家認為,漏水問題必須解決,全屋水喉管亦宜更換,保守估計基本裝修費坐底超過40萬元。
=========================
👷 裝修佬 -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Deco-TV】http://bit.ly/2ZuGIWi
📐【裝修爛尾要搵幫手】https://bit.ly/3tzu5sU
📝【建材咨詢】https://bit.ly/2NjTZks
⭐【裝修學院】http://bit.ly/34opKMR
=========================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幫你揀選最適合你嘅裝修佬
#裝修 #裝修佬 #裝修案例
空心磚花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兩天在菜院裡工作,把去年的鐵架架高,打算搭棚子種蕃茄。
怎麼把鐵架加高想了很久,忽然靈感起來戴著大麥町直接去找建材。
到了建材公司買了些水泥空心塊,除了架高鐵架,蓋成一個遮雨棚種蕃茄,水泥空心的位置填土後也可以種一些香菜。
現在奧地利流行將菜園植地架高,這樣就不用彎腰或是蹲著清理雜草,輕鬆方便。
這種架高的植盆(或箱子)有各種大小尺寸,木頭植盆雖然方便但是不便宜,如果要搭一個菜園得花上萬台幣,這錢花的沒意思,上萬台幣直接超市買蔬果就好了!
原本要大麥町用它的木頭來蓋幾座這樣的菜園,不知道他是懶的工作,還是捨不得他的木頭,就是不願意。
如今買的水泥空心磚,整個架高之後也不錯。
加上有了水泥磚可以吸熱,幫助蔬菜植物保暖。
有做事、完成一些事情,憂鬱的心情就一掃而空開心起來。
兩天時間搭好水泥磚填入土壤,我們需要大量的土,所以花園角落的堆肥土總於可以應用,否則越堆越高。
做事就沒時間煮飯,中午隨便以義大利麵打發!
我的隨便一餐,在餐館也要不少錢一份,所以隨便其實也不隨便!😄
奶油熊蔥-火腿義大利麵
食材:
洋蔥⋯1/2個 切丁
大蒜⋯1瓣。切末
火腿絲⋯120g
熊蔥⋯1把
白酒
鮮奶油⋯80g
蛋黃⋯2顆
高湯⋯適量
義大利麵⋯2人份
橄欖油
鹽
做法:
1、蛋黃,鮮奶油一起先攪拌均勻。備用。
2、熱鍋加入橄欖油..放入洋蔥末、蒜末翻炒後加入火腿絲,淋入少許白酒煮一兩分鐘,放入煮好的義大利麵、些許煮麵水煮入味,調味鹽少許胡椒粉..加入熊蔥。
完成前加入蛋黃、鮮奶油混合液拌勻,完成。
*義大利麵依照包裝煮至九分熟,瀝乾水份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