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過後的上班日
心情應該在谷底
讓我用製作氣泡飲來療癒妳們吧😍
這次要跟大家大推這台
.
. 【MATURE美萃】
Classic410系列氣泡水機 .
.
.
🪐全球首創可以打果汁打酒打飲料的氣泡水機
無氣可樂、啤酒,馬上變嗆辣口感
可直接加氣含糖飲料,免糖漿
0耗電、安全、便攜、DI...
連假過後的上班日
心情應該在谷底
讓我用製作氣泡飲來療癒妳們吧😍
這次要跟大家大推這台
.
. 【MATURE美萃】
Classic410系列氣泡水機 .
.
.
🪐全球首創可以打果汁打酒打飲料的氣泡水機
無氣可樂、啤酒,馬上變嗆辣口感
可直接加氣含糖飲料,免糖漿
0耗電、安全、便攜、DIY無添加化學食材
通過SGS檢驗食品級材料
獨創接口,氣泡均勻
獨創卡榫,操作方便
輕輕按一下,輕鬆製作勁嗆飲品 .
.
.
🪐有附寶特瓶1L+500L
可以隨時自製氣泡水,輕鬆帶著走
國際食品級PET材質,不含雙酚A
耐高壓且安全防爆
超大容量
可耐溫度0~40°C
簡易式專業卡準設計 .
.
.
.
🪐食用級二氧化碳氣瓶425g
100%可回充,是可填充式氣瓶
台灣製造銅閥門,安全不漏氣
無須插電使用,沒有安全與故障疑慮
一支425g氣瓶約可製作500cc市售氣泡水120瓶,平均每瓶單價4.5元
(氣瓶回充價550元) .
.
.
. (也太划算了齁齁齁齁齁我超愛買氣泡水)
氣瓶沒氣了只要至Mature Line留下訊息
訂購交換鋼瓶,貨運人員就會來府上送達充好的氣瓶、並收走空的氣瓶再收款哦!
很方便內~
熱愛氣泡飲的me
對於此氣泡水機,我只能說
相見恨晚R😭😭😭 .
.
而且這台不用插電、不用電池
可以扛著就走 想用就用
真的太喜歡了😭😭😭😭😭😭 .
.
如此方便快速又省錢
想喝什麼口味的氣泡飲+氣泡水
只要輕輕按兩下~~
嘿嘿
這個夏天靠你了美萃!!!!!!!!!!
(好像在叫誰🤣) .
團購網址(限時動態&精選動態都有可上滑)
https://meim.ai/a52a36
開團時間2020/06/28 00:00
結團時間2020/07/04 23:59
此團免運
.
.
.
#娜媽團購 .
.
預計出貨:
付款完成後
7日後會依訂單順序,依序出貨(不含例假日)
本方案不配送外島,限台灣區配送
凡購買氣泡水機任一組合,獨家贈送:1L寶特瓶*1(顏色隨機) 【客服聯繫方式】
客服時間: 週一至週五09:30-18:30(例假日休息)
美賣官方粉絲專頁: http://bit.ly/2Qpj4HA
Line ID:@meimaii
(或按此加好友:http://bit.ly/2PnUsgH )
空壓機安全閥故障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知道嗎?【至今在太空中喪命的人類只有三名】
#本日冷知識1536
圖中的是前蘇聯「聯盟十一號」(Союз-11)的組員,左:帕薩耶夫(Паца́ев)、中:指揮官多布拉沃斯基(Доброво́льский)、右:沃科夫(Во́лков)。我們懷念他 x 3。
三人在 1971 年乘坐太空發射系統聯盟十一號,成功登上了在美蘇太空競賽中,由前蘇聯獲勝的項目:人類第一個可以長期居留與進行實驗的太空站——禮炮一號(Салют-1)。在距離地表 200 公里的低地軌道中待了 23 天,繞地球公轉 362 圈之後準備返回地球。
1971,那是美國人在月球上插旗的兩年後,蘇聯太空總署把他們的登月計畫整個塵封埋葬,對外稱他們一開始就把重心放在太空站開發,並沒有計畫載人登月ㄛ(心虛掩飾的搖手.gif)。潛台詞大概是說,這樣我們就不算輸給美國人了。但事實是蘇聯分明有登月計畫,首先使無人探測器登陸月球的就是他們。嘿,有時大國政治和小孩子嘔氣的心境很相似唄。
在聯盟十一號之前有聯盟十號:史上最囧任務,在於聯盟十號都飛到了禮砲一號太空站的大門口,卻因機械故障,怎麼樣都無法完成硬對接(機械固定至建立氣密等等),故無法安全進入太空站,組員只能無功而返。
此例一方面顯示,最早期的系統因為實測機會太少,三不五時就會發生故障,太空人怕.jpg。另一方面,聯盟十號組員大概內心氣得跳腳——他們和成為國家英雄的機會失之交臂。就像當年成功繞月球公轉、測試登月艙的各種功能,但沒有實際進行登月的阿波羅 10 號一樣,當不了人類英雄,不會有以他們為主題的電影、書和影集。但至少他們能平安回家。
總之,聯盟十一號的帕薩耶夫、多布拉沃斯基、沃科夫成功硬對接登上太空站。他們立刻變成全蘇聯「我們的英雄」。禮炮一號太空站上甚至有攝影機,三人的 23 天歷程全都在莫斯科電視台直播,是首創的太空站實境秀(讀作大外宣)。
國家英雄在太空站上都做些什麼實驗呢?不多,其實齁,他們三人本身就是實驗內容啦 ← 首先是太空站的維生系統,空氣和水的再生需要測試。此外,當時沒有人知道人類在太空長期居留,會不會有危險的副作用——阿波羅任務雖屌,發射登月到返回,全程也只有八天而已。所以聯盟十一號的英雄們,只需要正常起居、進食、排泄、運運動,體驗前所未有的寬敞太空站中的無重力居家生活,醬就可以了。
此外,帕薩耶夫還操作了太空站上的望遠鏡「獵戶座一號」對恆星的遠紫外線光譜進行了測量。三人先前的經歷是,多布拉沃斯基是空軍中校,沃科夫和帕薩耶夫則是考進太空人班的平民工程師,各自參與過蘇聯太空任務的開發。
然後他們就要返回地球了——其實是被迫返回,內情是禮炮一號上發生了電線走火。滅火後,太空中心研判那會造成太空人健康不利的影響,便提前終止任務。
三人返回聯盟十一號飛船,點燃引擎反向燃燒,開始減速脫軌(de-orbit)返回地球。在看起來完全無懈可擊的一番操作後,太空人進入聯盟號機身中段,呈錐形耐熱的著陸艙待命,拋棄了軌道艙和服務艙......忽然,不知怎麼太空人和地面的通訊忽然中斷了。
從任務中心收發的訊號看來,聯盟號一切系統都正常運作,制動火箭成功點燃,降落傘張開,多餘的聯胺燃料在降落途中拋棄(避免落地撞擊爆炸),著陸艙穩穩的減速落地,位置在哈薩克拜科努爾太空中心東北東方 550 公里的荒漠之中。
但令人不安的是,仍沒有通訊回報,靜靜的。地面尋獲小組到達座艙,敲擊艙壁,沒有回應,靜靜的。當艙門打開,恐怖的景象,帕薩耶夫、沃科夫、指揮官多布拉沃斯基......三位國家英雄都沒了生命跡象。
這邊有非常揪心的 1971 年歷史片段,是地面人員徒勞無益的在替太空人心肺復甦。
後來由鄰近醫院的死後相驗(就是驗屍)加上座艙內的生命跡象記錄器的證據顯示三人是死於窒息。眼、耳、肺臟、腦部破裂的微血管在在顯示下降之間,座艙內壓力曾一瞬間降到真空。他們不只是在太空喪命,而且是直接死因就是無防護的暴露於太空。
為啥不著太空衣?是那時蘇聯人不認為有此需要,太空船內很安全,就像在太空站裡一樣,只穿著一般的飛行服/工作服就行了。
調查結果是,事故發生在聯盟號進行脫軌操作、燃燒減速之後不久,在海拔約 168 公里處,三節船身(軌道艙-降落艙-機械艙)進行分離,只留下載人的中段。這時可能出於晃動一個排氣閥門異常鬆開了,艙內無預警地和太空互通。太空人帕薩耶夫的一隻手掌有著瘀青,可能是在昏迷之前曾試圖關閉漏氣的氣閥。
在制動火箭一邊發射一邊減速下降的過程中,太空人估計毫無防護的暴露於近真空將近 10 分鐘。生命跡象監控器顯示在猝不及防之下,頭 20~30 秒的窒息就要了三人的命。就算準備充足先有預警,要閉氣 10 分鐘也不是大多人可以做到的事,而且還不是一般的閉氣,而是肺部被抽成真空,體液在沸騰的殘酷情況。
這次慘劇讓俄國人痛定思痛(只是不曉得有多少要為此事負責的人被流放西伯利亞齁),規定以後上太空和回地球的飛行途中都要身著加壓、密閉的太空服,以防萬一。
不過因為事關重大(動搖國本!面子要緊!),當年的調查結果,蘇聯嚴格保密直到兩年後才公布。讓同時期也在進行自己的太空站 Skylab 開發的 NASA 方超擔心,不能排除長期暴露在無重力會害死太空人這個可能性......
雖然蘇聯已輸了登月,但在太空站的開發上面是功不可沒。正是因為發生過諸多小意外,和少數幾次非常恐怖的意外,後續針對它一直改進系統安全性,才讓後來從沒再發生類似的事情的。
到今天,改進的聯盟號(現代版為第四世代)總計已經發射了 1700 趟以上,其中包括載人任務,也有無人的補給任務。聯盟號仍然是本星球(我們的)最可靠的低地軌道發射系統。在 2020 年五月美國民間企業 SpaceX 的 Crew Dragon 艙載人首飛之前,無人能與之挑戰。
歷史上,因為太空任務而死的人類裡面,大多都是在訓練中、發射或降落過程中出事。包括阿波羅一號測試事故(太恐怖就不描述),非常恐怖的聯盟一號那未張開的降落傘(寒意)。挑戰者號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爆炸喪命的共計十四名太空人......他們有的上過太空才身亡,有的沒有(太划不來)。但所有人都是在【馮卡門線】:海拔 100 公里以下喪命的,定義上都是在大氣層之內。唯獨聯盟十一號的那次事發現場,海拔 168 公里,在定義上是處於外太空。
其他意外,包括阿波羅十三號那次人類史上最成功的失敗,全員生還。禮炮七號太空站驚險地出過包(最近拍成同名電影,但請注意內含神扯虛構劇情)。和平號(Mir)太空站上發生過驚險的火災、太空船相撞意外。最近國際太空站上還破洞漏氣。但幸好——至今已經有 560 人以上出過馮卡門線,再也沒有人在太空喪生。
「只有三個人」的紀錄想來有兩解,其一是美蘇兩強不把人命當兒戲,出意外後系統性檢討改進的努力很頂真(tíng-tsin)不馬虎。但從反面看,這是否表示人類其實不算真的出過外太空,至今都還只是貼在地球母親的肚皮上轉呢?到什麼時候,才會有人類在深太空(月球軌道以外)喪命呢......
是說,為什麼馮卡門先生要把外太空的界線定在離地 100 公里的地方?先賣個關子,以上已經發太多字惹,我們下回再續聊ㄅ
by 科宅(顯示為欠打)
空壓機安全閥故障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三哩島41周年長篇大論】
#嫌文字太多可以直接看圖 #或是直接搞懂幾個事實
今天是美國三哩島事故41周年(1979/3/28),也是去年三哩島電廠正式關閉後的半年,你沒看沒錯,一個曾經發生事故的電廠仍持續運轉至去年才與大家道別,而且本來預計運轉至2034年,但礙於美國便宜天然氣競爭下的營運虧損,只好提前打烊。
▋關於三哩島事故簡單的幾個事實:
1. 沒有任何人因為輻射或事故傷亡
2. 有爐心熔毀,但沒有任何爆炸
3. 有核輻射外洩,但是我覺得用滲出或飄出形容比較恰當
4. 實際廠外輻射暴露增加劑量僅一張X光不到
5. 周邊五英里居民曾因事故混亂預先撤離,十天後解除
6. 三哩島一號機運轉至2019年關閉,運轉績效一度為美國最佳
7. 因為三哩島,美國(世界)核工業才用更謹慎態度面對核安
8. 三哩島電廠所在之處的賓州有四成核電
▋PWR反應爐原理
壓水式反應爐(PWR)也是輕水反應爐的一種,另一為沸水式(BWR),如果要用廚房類比,沸水式叫做水煮,壓水式叫做清蒸。壓水式反應爐水循環主要有兩側(Primary and Secondary),一側的高壓冷卻水進入壓力槽,流經爐心吸收熱量後,流出壓力槽,進入蒸汽產生器,加熱低壓低溫的二次側飼水,使飼水沸騰,產生蒸汽,推動渦輪發電機,以產生電力。由於壓水式反應器冷卻水系統的一次側不會產生沸騰,而液態水為不可壓縮,因此為了調節反應器的壓力,反應器的出水管路上裝有調壓槽(Pressurizer),以調節系統壓力。
※調壓槽(事故關鍵)
調壓槽內,一半為水,一半為蒸汽。當冷卻水系統內的水溫因功率增加,或熱量無法移除而上升時,冷卻水體積膨脹,驅使冷卻水流入調壓槽,調壓槽水位因而上升,擠壓調壓槽上方的水蒸汽空間,造成調壓槽壓力升高,此時調壓槽上方的噴灑系統自動打開,灑入低溫的水將部份水蒸汽凝結,降低系統壓力。如果壓力上升幅度太大,噴灑系統不足以有效降低壓力,調壓槽上方的釋壓(安全)閥會自動開啟,將調壓槽內的水蒸汽洩放至圍阻體內的洩壓水槽(Pressurizer relief tank),快速將系統壓力降低。系統壓力降低後,安全閥會自動關閉。
※安全系統
三哩島電廠備有多樣的安全系統,其中較重要的有緊急爐心冷卻系統,及輔助飼水系統。壓水式反應器中,蒸汽產生器二次側飼水是移除爐心熱量的主要途徑,為了防止飼水喪失,爐心的熱量無法排除,因此設計有輔助飼水系統,於主飼水系統故障時自動啟動,代替原飼水泵打水,移除衰變熱。
▋事故過程
1978年12月,三哩島二號機正式商轉。過沒多久,1979年3月28日,清晨四點鐘,三哩島電廠二號機,由於化學除污系統的樹脂發生阻塞現象,使得凝結水泵跳脫,進而也使飼水泵和汽機跳脫(停止發電)。此時,原先備用應該要開啟的輔助飼水系統竟然因為維修時,沒有將進水閥打開,飼水迴路鎖死,導致反應器內衰變熱無法移除,造成反應器壓力快速上升,但調壓槽灑水系統自仍動啟動灑水降壓,釋壓閥亦開啟洩壓,但系統壓力仍繼續上升,觸及反應器急停設定值。控制棒插入爐心,核分裂反應停止。
反應器急停後,功率降低,反應器壓力亦隨之降低。當反應器壓力降至釋壓閥自動關閉點時,閥門卻故障沒有關閉,於是冷卻水由閥門持續流出。由於輔助飼水無法進入蒸汽產生器,使蒸汽產生器內二次側的水已逐漸被燒乾(變成蒸氣)。另一方面,釋壓閥的開啟造成反應器壓力持續下降,導致緊急爐心冷卻系統(ECCS)自動啟動,開始將高壓硼水注入爐心。(發生到這邊只過了50秒)
但操作員此時不知道蒸汽產生器已經沒有飼水(因為儀器燈號被掛牌遮蔽),且調壓槽釋卸壓閥發生故障沒有關閉(儀表燈號卻已經顯示關閉),直到4:08分的時候才找到原因,手動打開了輔助飼水泵的進水閥,但因為二次迴路上方充滿蒸氣進水不順,一次迴路也因為蒸氣產生導致熱交換不完全,接下來的注水措施則都因為卸壓閥故障導致處理誤判(過早關閉冷卻水注水系統),倒置爐上方產生蒸氣,燃料棒開始露出反應毀壞,到6:18分後,終於發現釋壓閥問題,以手動關閉之後,便全心處理反應爐內的衰變熱移除,最終在19:51危機暫時宣告解除,但最終爐心燃料棒也熔毀了將近50%,而即便填滿了冷卻水,爐內仍有少許氫氣泡,因為擔心發生氫爆,持續採取維持壓力緩慢注水以及洩壓排氣,最終於4/1解除危機,好個愚人節快樂。不過事後也證實當時氫氣量與爐內氧氣並不足以發生氫爆。
▋輻射外洩
過程中,因為自調壓槽釋壓閥流出的冷卻水進入位於圍阻體的洩壓水槽,洩壓水槽很快的被注滿,釋壓保護片破裂,使輻射水溢流到圍阻體的集水區,輻射氣體也因此瀰漫於圍阻體中。集水區水位升高,圍阻體集水機的抽水機自動啟動,將水送進輔助廠房,而輻射物質便隨著蒸發水從廠房煙囪緩慢洩露(飄出)於大氣之中。
3/29與3/30的時候,廠方則將氣體導向了放射廢氣槽,讓放射氣體得以先行過濾再做排出,最後排出的物質為惰性氣體以及碘131(較有害),大約37萬兆貝克,就是37000,000,000,000,000,000貝克,但結論是,這看起來很長一串數字所造成的輻射劑量,根據NRC,環保署,衛福部、能源部和賓州等幾個獨立的小組也進行了研究估計,僅約0.08~1毫西佛,在場工作人員也僅1毫西佛,均小於背景輻射,完全無法對人體造成傷害。
過程中,也因為現場秩序混亂,以及一度測得較原背景值高出百倍的輻射劑量,因此州長決定暫時疏散方圓五英里的孕婦以及小孩,而疏散於是發後十天解除,居民都得以返家。
在事故發生後的幾個月中,儘管有人質疑輻射對三浬島地區的人類,動物和植物生命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但沒有一個問題與事故直接相關。監測該地區的各種政府機構收集了成千上萬的空氣,水,牛奶,植被,土壤和食品的環境樣本,全面調查和評估得出的結論是,儘管反應堆受到了嚴重破壞,但實際釋放對個人的身體健康或環境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後續改善
或許三哩島事件的發生,除了廠房設計改善外,或可怪罪於運轉人員的失誤。若運轉人員沒有因為誤信燈號,錯誤的將高壓注水系統關閉的話,整個事件也不會惡化。但從較廣泛的角度來檢討整個事件,該檢討的是,運轉人員有沒有受到適當的訓練、控制室的設計是否考慮到運轉人員操作上的便利、以及運轉員是否能充分掌握電廠重要系統的運轉狀況;還有在緊急狀況下,運轉人員能否獲得必要的協助等問題。因此,不再完全依賴調度人員的判斷,建立一連串的「是、否」機制應對事件發生,
同時核能界了解到:運轉人員的臨場應變對核能電廠安全的重要性,電廠控制室的人機介面也需要適當的改善,以及電力公司間運轉經驗相互交流的必要性。後一項的認知促成了美州核能運轉協會 (Institute of Nuclear Power Operation,簡稱INPO)及國際核能運轉組織 (World Organization of Nuclear Operation,簡稱WANO)等國際組織的成立,這些組織的主要功能即為核能電廠運轉經驗的交流,希望透過相互合作,提昇電廠的安全,其中INPO也成立了核電廠操作員培訓課程,建立完善了操作人員的認證制度。法規管制單位也意識到,核能界對爐心熔毀的物化現象瞭解不足,因此大幅度提高相關研究的經費。
從安全的角度來看,三哩島事件對核能電廠安全所帶來的衝擊是正面的,它促成了核能界全面檢討核能電廠的安全運作模式,發覺許多隱藏性盲點,進而提出相當多的改善方案,這些改善措施直接提昇了電廠的安全。
▋事後影響
三哩島事件之後,法規管制單位提出不少新的規定,要求電力公司改正缺失,其中不少牽涉到硬體設施的改善,這些要求使得核電的成本大幅攀升,美國也因此有好長一段時間未在新建核電廠,導致該國核工業呈現自我放飛狀態,以致後續要建置新電廠時,供應鏈廠商挑選太過複雜難以整合(大家都能做,但不知道怎麼做),因此讓新核電廠的建置處處碰壁,直到川普政府決心傾國家之力發展核能。
此外美國以及世界反核運動的興起,電影China Syndrome的渲染下讓民眾對核能更加恐慌,促成了反核流行文化產業,也讓美國人對於核電的態度在當時即不信任,但到現在,發生事故的賓州有四成電力來自核電。
三哩島電廠方面,事故二號機最後的清理費用為9.73億美元,相較於福島或車諾比事故少非常多,最後它的發電機也賣給了其他核電廠做升級汰換使用,加減補貼。至於一號機,因為事故壓力,它只能拿出更好的表現來說服所有人它值得被使用,也確實它表現卓越,較美國其他核電機組的指標都更加凸出,創下了616天營運不間斷的紀錄,因此於2009年時,申請再延20年通過,但因為化石燃料產業的快速變動,頁岩油氣挖掘讓天然氣成本快速下降,最後即便核電便宜,但背負2號機債務的1號機也無法與天然氣在市場競爭,因此決定於2019年關門,三哩島電廠共計營運45年,正式進入除役階段。
但其實只差那麼一小步,一號機就得以因為賓州加入的區域溫室氣體倡議計畫RGGI (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因為零碳電力的特性相對獲得碳稅補助,繼續生存,同樣位於賓州的Beaver Valley電廠即因此政策繼續營運。
▋參考資料
WNA-Three Mile Island Accident
https://reurl.cc/E7Z55v
Backgrounder on the Three Mile Island Accident
https://reurl.cc/V65bbA
三哩島事故時序
https://reurl.cc/Y1jKAD
Pennsylvania Move to Join RGGI May Save Nuclear Plant
https://reurl.cc/L37KkK
事故圖片取材HyperPhysics
https://reurl.cc/R4b3Z6
空壓機安全閥故障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三哩島41周年長篇大論】
#嫌文字太多可以直接看圖 #或是直接搞懂幾個事實
今天是美國三哩島事故41周年(1979/3/28),也是去年三哩島電廠正式關閉後的半年,你沒看沒錯,一個曾經發生事故的電廠仍持續運轉至去年才與大家道別,而且本來預計運轉至2034年,但礙於美國便宜天然氣競爭下的營運虧損,只好提前打烊。
▋關於三哩島事故簡單的幾個事實:
1. 沒有任何人因為輻射或事故傷亡
2. 有爐心熔毀,但沒有任何爆炸
3. 有核輻射外洩,但是我覺得用滲出或飄出形容比較恰當
4. 實際廠外輻射暴露增加劑量僅一張X光不到
5. 周邊五英里居民曾因事故混亂預先撤離,十天後解除
6. 三哩島一號機運轉至2019年關閉,運轉績效一度為美國最佳
7. 因為三哩島,美國(世界)核工業才用更謹慎態度面對核安
8. 三哩島電廠所在之處的賓州有四成核電
▋PWR反應爐原理
壓水式反應爐(PWR)也是輕水反應爐的一種,另一為沸水式(BWR),如果要用廚房類比,沸水式叫做水煮,壓水式叫做清蒸。壓水式反應爐水循環主要有兩側(Primary and Secondary),一側的高壓冷卻水進入壓力槽,流經爐心吸收熱量後,流出壓力槽,進入蒸汽產生器,加熱低壓低溫的二次側飼水,使飼水沸騰,產生蒸汽,推動渦輪發電機,以產生電力。由於壓水式反應器冷卻水系統的一次側不會產生沸騰,而液態水為不可壓縮,因此為了調節反應器的壓力,反應器的出水管路上裝有調壓槽(Pressurizer),以調節系統壓力。
※調壓槽(事故關鍵)
調壓槽內,一半為水,一半為蒸汽。當冷卻水系統內的水溫因功率增加,或熱量無法移除而上升時,冷卻水體積膨脹,驅使冷卻水流入調壓槽,調壓槽水位因而上升,擠壓調壓槽上方的水蒸汽空間,造成調壓槽壓力升高,此時調壓槽上方的噴灑系統自動打開,灑入低溫的水將部份水蒸汽凝結,降低系統壓力。如果壓力上升幅度太大,噴灑系統不足以有效降低壓力,調壓槽上方的釋壓(安全)閥會自動開啟,將調壓槽內的水蒸汽洩放至圍阻體內的洩壓水槽(Pressurizer relief tank),快速將系統壓力降低。系統壓力降低後,安全閥會自動關閉。
※安全系統
三哩島電廠備有多樣的安全系統,其中較重要的有緊急爐心冷卻系統,及輔助飼水系統。壓水式反應器中,蒸汽產生器二次側飼水是移除爐心熱量的主要途徑,為了防止飼水喪失,爐心的熱量無法排除,因此設計有輔助飼水系統,於主飼水系統故障時自動啟動,代替原飼水泵打水,移除衰變熱。
▋事故過程
1978年12月,三哩島二號機正式商轉。過沒多久,1979年3月28日,清晨四點鐘,三哩島電廠二號機,由於化學除污系統的樹脂發生阻塞現象,使得凝結水泵跳脫,進而也使飼水泵和汽機跳脫(停止發電)。此時,原先備用應該要開啟的輔助飼水系統竟然因為維修時,沒有將進水閥打開,飼水迴路鎖死,導致反應器內衰變熱無法移除,造成反應器壓力快速上升,但調壓槽灑水系統自仍動啟動灑水降壓,釋壓閥亦開啟洩壓,但系統壓力仍繼續上升,觸及反應器急停設定值。控制棒插入爐心,核分裂反應停止。
反應器急停後,功率降低,反應器壓力亦隨之降低。當反應器壓力降至釋壓閥自動關閉點時,閥門卻故障沒有關閉,於是冷卻水由閥門持續流出。由於輔助飼水無法進入蒸汽產生器,使蒸汽產生器內二次側的水已逐漸被燒乾(變成蒸氣)。另一方面,釋壓閥的開啟造成反應器壓力持續下降,導致緊急爐心冷卻系統(ECCS)自動啟動,開始將高壓硼水注入爐心。(發生到這邊只過了50秒)
但操作員此時不知道蒸汽產生器已經沒有飼水(因為儀器燈號被掛牌遮蔽),且調壓槽釋卸壓閥發生故障沒有關閉(儀表燈號卻已經顯示關閉),直到4:08分的時候才找到原因,手動打開了輔助飼水泵的進水閥,但因為二次迴路上方充滿蒸氣進水不順,一次迴路也因為蒸氣產生導致熱交換不完全,接下來的注水措施則都因為卸壓閥故障導致處理誤判(過早關閉冷卻水注水系統),倒置爐上方產生蒸氣,燃料棒開始露出反應毀壞,到6:18分後,終於發現釋壓閥問題,以手動關閉之後,便全心處理反應爐內的衰變熱移除,最終在19:51危機暫時宣告解除,但最終爐心燃料棒也熔毀了將近50%,而即便填滿了冷卻水,爐內仍有少許氫氣泡,因為擔心發生氫爆,持續採取維持壓力緩慢注水以及洩壓排氣,最終於4/1解除危機,好個愚人節快樂。不過事後也證實當時氫氣量與爐內氧氣並不足以發生氫爆。
▋輻射外洩
過程中,因為自調壓槽釋壓閥流出的冷卻水進入位於圍阻體的洩壓水槽,洩壓水槽很快的被注滿,釋壓保護片破裂,使輻射水溢流到圍阻體的集水區,輻射氣體也因此瀰漫於圍阻體中。集水區水位升高,圍阻體集水機的抽水機自動啟動,將水送進輔助廠房,而輻射物質便隨著蒸發水從廠房煙囪緩慢洩露(飄出)於大氣之中。
3/29與3/30的時候,廠方則將氣體導向了放射廢氣槽,讓放射氣體得以先行過濾再做排出,最後排出的物質為惰性氣體以及碘131(較有害),大約37萬兆貝克,就是37000,000,000,000,000,000貝克,但結論是,這看起來很長一串數字所造成的輻射劑量,根據NRC,環保署,衛福部、能源部和賓州等幾個獨立的小組也進行了研究估計,僅約0.08~1毫西佛,在場工作人員也僅1毫西佛,均小於背景輻射,完全無法對人體造成傷害。
過程中,也因為現場秩序混亂,以及一度測得較原背景值高出百倍的輻射劑量,因此州長決定暫時疏散方圓五英里的孕婦以及小孩,而疏散於是發後十天解除,居民都得以返家。
在事故發生後的幾個月中,儘管有人質疑輻射對三浬島地區的人類,動物和植物生命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但沒有一個問題與事故直接相關。監測該地區的各種政府機構收集了成千上萬的空氣,水,牛奶,植被,土壤和食品的環境樣本,全面調查和評估得出的結論是,儘管反應堆受到了嚴重破壞,但實際釋放對個人的身體健康或環境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後續改善
或許三哩島事件的發生,除了廠房設計改善外,或可怪罪於運轉人員的失誤。若運轉人員沒有因為誤信燈號,錯誤的將高壓注水系統關閉的話,整個事件也不會惡化。但從較廣泛的角度來檢討整個事件,該檢討的是,運轉人員有沒有受到適當的訓練、控制室的設計是否考慮到運轉人員操作上的便利、以及運轉員是否能充分掌握電廠重要系統的運轉狀況;還有在緊急狀況下,運轉人員能否獲得必要的協助等問題。因此,不再完全依賴調度人員的判斷,建立一連串的「是、否」機制應對事件發生,
同時核能界了解到:運轉人員的臨場應變對核能電廠安全的重要性,電廠控制室的人機介面也需要適當的改善,以及電力公司間運轉經驗相互交流的必要性。後一項的認知促成了美州核能運轉協會 (Institute of Nuclear Power Operation,簡稱INPO)及國際核能運轉組織 (World Organization of Nuclear Operation,簡稱WANO)等國際組織的成立,這些組織的主要功能即為核能電廠運轉經驗的交流,希望透過相互合作,提昇電廠的安全,其中INPO也成立了核電廠操作員培訓課程,建立完善了操作人員的認證制度。法規管制單位也意識到,核能界對爐心熔毀的物化現象瞭解不足,因此大幅度提高相關研究的經費。
從安全的角度來看,三哩島事件對核能電廠安全所帶來的衝擊是正面的,它促成了核能界全面檢討核能電廠的安全運作模式,發覺許多隱藏性盲點,進而提出相當多的改善方案,這些改善措施直接提昇了電廠的安全。
▋事後影響
三哩島事件之後,法規管制單位提出不少新的規定,要求電力公司改正缺失,其中不少牽涉到硬體設施的改善,這些要求使得核電的成本大幅攀升,美國也因此有好長一段時間未在新建核電廠,導致該國核工業呈現自我放飛狀態,以致後續要建置新電廠時,供應鏈廠商挑選太過複雜難以整合(大家都能做,但不知道怎麼做),因此讓新核電廠的建置處處碰壁,直到川普政府決心傾國家之力發展核能。
此外美國以及世界反核運動的興起,電影China Syndrome的渲染下讓民眾對核能更加恐慌,促成了反核流行文化產業,也讓美國人對於核電的態度在當時即不信任,但到現在,發生事故的賓州有四成電力來自核電。
三哩島電廠方面,事故二號機最後的清理費用為9.73億美元,相較於福島或車諾比事故少非常多,最後它的發電機也賣給了其他核電廠做升級汰換使用,加減補貼。至於一號機,因為事故壓力,它只能拿出更好的表現來說服所有人它值得被使用,也確實它表現卓越,較美國其他核電機組的指標都更加凸出,創下了616天營運不間斷的紀錄,因此於2009年時,申請再延20年通過,但因為化石燃料產業的快速變動,頁岩油氣挖掘讓天然氣成本快速下降,最後即便核電便宜,但背負2號機債務的1號機也無法與天然氣在市場競爭,因此決定於2019年關門,三哩島電廠共計營運45年,正式進入除役階段。
但其實只差那麼一小步,一號機就得以因為賓州加入的區域溫室氣體倡議計畫RGGI (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因為零碳電力的特性相對獲得碳稅補助,繼續生存,同樣位於賓州的Beaver Valley電廠即因此政策繼續營運。
▋參考資料
WNA-Three Mile Island Accident
https://reurl.cc/E7Z55v
Backgrounder on the Three Mile Island Accident
https://reurl.cc/V65bbA
三哩島事故時序
https://reurl.cc/Y1jKAD
Pennsylvania Move to Join RGGI May Save Nuclear Plant
https://reurl.cc/L37KkK
事故圖片取材HyperPhysics
https://reurl.cc/R4b3Z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