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空中浩劫21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空中浩劫21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空中浩劫21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空中浩劫21季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阿鴻投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18week 21學習心得 1.看了國家地理頻道拍的這集空中浩劫---復興航空空難,檢討了該次失事的原因。 空中浩劫系列之前看了蠻多集,但這集時空都特別近,看了很有感觸。 https://goo.gl/nyQy1z 復興航空用了曾經在其他家航空有不良紀錄的此次失事機長,該機長在緊急狀況容易衝...

  • 空中浩劫21季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5-26 15:40:03
    有 119 人按讚

    2018week 21學習心得

    1.看了國家地理頻道拍的這集空中浩劫---復興航空空難,檢討了該次失事的原因。
    空中浩劫系列之前看了蠻多集,但這集時空都特別近,看了很有感觸。
    https://goo.gl/nyQy1z

    復興航空用了曾經在其他家航空有不良紀錄的此次失事機長,該機長在緊急狀況容易衝動,不遵守SOP,在一個引擎壞掉後,錯誤的直接關掉另一個正常的引擎,最後飛機失去動力。副機長曾想阻止機長,但因為機長直接命令,就退縮了。

    整件事如果分析起來,也不會只是機長的錯,只是一連串的錯誤同時發生,就釀成災難,讓我想起了蒙格的人類誤判心理學的第25個傾向:
    https://goo.gl/58Xhfx

    "魯拉帕路薩傾向:

    數種心理傾向共同作用造成極端後果

    一個生活實例: 麥道飛機公司的乘客疏散測試
    在銷售新飛機前,必須通過政府測試,為了貼近現實,不能只找年輕人
    於是麥道安排許多老人扮演乘客,開始疏散測試
    第一次測試在早上,許多人受了重傷
    下午竟然繼續測第二次,又一堆人受了重傷

    開始分析:

    "獎勵超級反應傾向" : 要通過測試才能賺錢
    "避免懷疑傾向" : 為了消除懷疑,馬上再做第二次測試
    "權威誤導傾向" : 過度遵從政府指示,所以找了一堆老人
    "避免不一致傾向" : 因為說好測兩次,不想改變,於是腦殘繼續測
    "社會認同傾向" : 員工一定覺得不妥,但看到大家沒說話,自己就沒反對
    "確認偏見"(包含在"避免不一致傾向"內) : 一開始以為必定通過測試,忽略了第一次測試的重大失敗
    "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 : 原以為會過的測試沒過,麥道失去理智,就像賭徒,失去一大筆錢後急於扳平

    以上數種心理傾向共同作用 產生如此可怕結果
    避免上述其中一種傾向,可能就會阻止此災難發生"

    老實說,這些心理誤判就算真的熟知,也不一定真的能避免,特別是緊急狀況,更容易失去理智。
    例如權威誤導,在慌張忙亂時,容易依賴權威,如果這時候權威也是裝鎮定給出錯誤決策,那就真的會悲劇。
    不過正因為如此,更應該平時多練習並抵抗其影響,這樣真的遇到了,才有一點機會保持冷靜。

    2.前幾天去上海旅遊,雖然已經知道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很方便,但實際用起來還是挺有感覺的,除了店家掃我的QRcode,我也可以自己掃店家貼在牆壁上的QRcode,自己輸入金額付錢,付完後店家馬上會被通知,整個付款流程不需要經過店員的手,特別是小攤販,店員可以持續做他的食物,不會被打斷。
    之前在一場三馬同台的座談會,馬明哲說20年後信用卡會消失,科技落後的銀行未來真的會受到很多挑戰。放支付寶的利息也比放銀行高很多,銀行沒法吸存款就被廢一半武功了,這兩年中國的銀行有分化趨勢,零售業務差的銀行利差愈來愈爛,吸儲能力是關鍵之一。

    3.白木屋慘賠的分析文
    https://goo.gl/4dESJj
    最近看了一些企業case study,還有自己的親身體驗,愈來愈覺得做出消費者黏性高,可不斷回購的產品是最重要的事。
    前陣子巴菲特和Musk在辯論護城河的事,Musk認為產品服務唯有不斷創新,才能不被侵蝕,而巴菲特認為一些傳統領域例如糖果,品牌非常重要。
    其實兩者講的東西不太衝突,巴菲特也沒有不創新,事實上他那些傳統企業也都想辦法用創新的方式讓效率提升。
    但個人認為在所有護城河分類中,"品牌"這項確實在我心中是非常有疑慮的,過去的時代,資訊不透明,大家只能看電視廣告,自然只敢買一直打廣告的,而現在曝光管道多元,任何一個小店家都可以靠自己做到萬人粉絲團,所有客戶也都是商家的宣傳工具,只要產品好,就會被廣泛宣傳(當然口碑不好也慘了)。這對消費者當然是好事,真正好的產品會浮出來,而那些大企業不能只再靠砸廣告了,必須專注把產品做好才行。這也是P&G的衰敗原因之一。
    https://goo.gl/fNJjdh
    而巴菲特曾說永遠不賣的可口可樂,也面臨碳酸飲料的衰退。(不過可口可樂趕緊買了Monster股權,Walmart沒買亞馬遜表示遺憾,趕緊拿個京東亡羊補牢)
    https://goo.gl/6Z7aRr
    年輕人現在愛喝氣泡水、能量飲料,甚至在家買一台氣泡水機器
    https://goo.gl/sq6tGt

    看到很多看似很穩定的傳統產品,都是從年輕人被突破,年輕人求新求變,特立獨行覺得酷。
    因此,對於那些品牌看似強大而享有高估值的股票,我是挺質疑其未來的穩定性。(剛好第一季消費食品大廠都慘慘)

    不過其他護城河,例如網路效應,規模效應,我仍然是相當贊同的。
    此項問句未來會列入我的檢查清單:
    "消費者第一次買了你的產品後,是否因為某些原因非得繼續跟你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