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積熱電驛用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積熱電驛用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積熱電驛用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積熱電驛用途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23的網紅BennyLeung.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HK01】首都新地標拔地而起 北京有個「新宇宙中心」 早十年前,有朋友說住在望京之時,感覺還有點遠。但近五年,隨着望京SOHO落成,大量創業公司及新科技企業進駐,這裏發生的變化,成了中國新資本時代,人流和城市發展的縮影。面積16平方公里、總居住人口超過50萬,如今它猶如北京的「獨立王國」、「...

  • 積熱電驛用途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01 08:06:58
    有 53 人按讚


    【HK01】首都新地標拔地而起 北京有個「新宇宙中心」

    早十年前,有朋友說住在望京之時,感覺還有點遠。但近五年,隨着望京SOHO落成,大量創業公司及新科技企業進駐,這裏發生的變化,成了中國新資本時代,人流和城市發展的縮影。面積16平方公里、總居住人口超過50萬,如今它猶如北京的「獨立王國」、「城中之城」,更重要的是,它亦像當年美國的加州一樣,吸引着尋夢的眾生。

    這裏地勢偏高,上風上水,但不像老城中的井字結構,道路歪斜,容易迷路;外企曾經為王,如今新地標拔地而起,構築互聯網巨頭的要塞,成為創業及中產階層以至明星們的新樂園。房價平均達到七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而生活自成一體。

    過往說望京遠,但現在望京人不無自豪地說,他們不假外求,活在這個帶未來感的城中之城,共同推動和見證了那個傳說中「新宇宙中心」的興起。隱憂不是沒有,這一波創業潮能維持多久?望京SOHO賣掉象徵什麼?但目前看來,都擋不住夢想成為望京一份子的大潮。

    人在北京,首要認出東南西北。搭出租車不說門牌地址,要說長虹橋東北角往南過200米下車。一切以故宮天安門作中心點的話,有了東南西北的城區分野。望京在北京城的東北面,在往首都機場的路上必然經過(別忘記剛開了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南面)。而望京今天給北京的衝擊,在於它自成一體,可不依附於這種以天安門為中心的地理概念。因為好大程度上,你走進望京,不用出來。要出差,直接到機場。返北京,比到市中心快半個小時就到家。

    望京地勢略高於北京主城區,但從歷史上很難看出這是一塊上風上水的寶地。明清以來,它曾是驛站、哨所、軍營、村落和進京橋頭堡。事實上,今天北京的潮點,像三里屯,過往確是郊區。望京也只能是一個皇帝往東出行後,回城途上遠望京師的小高坡。

    漫漫歲月中,整個區域人煙稀少,實際佔領者是野生植物。1949年後生長的主要是花椒,所以有稱為「花椒地」。1984年,這裏才有了第一條公交線路404路。三年後,為緩解大山子和798廠區(如今已成知名藝術文創區)的居住壓力,北京市政府對望京重新規劃。城開集團拿下了第一塊地皮,建造了第一批住宅區,根據諧音命名為「花家地小區」。中央美術學院(下稱央美)其後的遷入,也讓它有了「畫家地」的別稱和藝術的DNA。至此,望京才正式進入城市化進程,以及北京總體的發展視野。

    由舊「睡城」到新地標

    很長一段日子裏,望京只是「睡城」:因房租廉價,大量「北漂」(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租住這兒,早出晚歸。這裏的生活一度乏善可陳,「睡城人」唯一可逛的商場只有還有點距離的燕莎望京購物中心(北京較早出現的購物中心)。前蘇聯建築風格的宿舍樓,連綿的低矮群房,連同坑窪道路和流動攤販,塑造出有如城鄉結合部的基本景觀。

    簡言之,當時的望京,遠不是一個令人自豪的名字。住在望京,就如傳說中這地點名字的由來:遠遠望着京城輕嘆。

    真正的巨變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望京開始釋放獨有氣運。第一批受益者,除了原住在「皇城根」下的拆遷戶,還有不少在北京留學或經商的韓國人,他們因就近韓國大使館和本國企業選擇這裏,也因為手頭較寬裕又洞察房產市場先機,大量購買新公寓—後來證明是一筆回報率極高的投資。因公寓的多功能用途,有的用來住,有的開工作室、訓練空間,那座面向機場高速公路的顯眼大樓,也變成一種新時代創業及生活的起動地標。

    至2006年,全北京21萬韓國人中,望京就佔七萬,韓國餐廳和服裝店也如春筍湧現,是名副其實的北京「韓國城」。我也是這階段初初走進望京,因為是新建區,街道規劃好歹相對「四正」,和其時出現的朝外SOHO、SOHO現代城等,成為新世紀北京新城市化的標誌。

    2010年代,定位為「高端國際化科技商務創新城市綜合體」的望京,好像格調有了提升。在此之前,西門子、摩托羅拉、三星、奔馳(平治)等跨國公司紛紛入駐,斥資興建它們在中國的總部大廈,為望京增加了可明確辨識的現代建築群(例如奔馳總部頂的巨型旋轉logo),也讓出租車司機有路標可循。不過,不是每間外企都能分享到中國式風水的紅利。諾基亞一度停產,摩托羅拉更倒閉收場。但它們進中國的經歷,無疑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有人退出,有人趕赴。此時,在北京佈局甚廣的本港上市地產公司SOHO中國下了一招大棋,邀請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操刀設計三峰鼎立的「望京SOHO」,三座外部裝飾着不規則鋁板的建築,遠看黑白相間,像帆船或天外飛來的異形物,和在市中心的銀河SOHO一樣,極具科幻感。但望京SOHO之於望京意義又有所不同,它以新地標的姿態,宣告了望京更新的創業公司埋堆時代的到臨。該建築於2014年建成,兩年後,哈迪德逝世,但望京的新生正同時爆發。

    的確,望京SOHO是從首都機場進入北京市區路程中第一個地標性建築,關於這裏風水好壞的討論,從建成後延續至今。其老闆潘石屹曾在微博宣稱:「這裏風水好,適合互聯網公司發展。」更晒出所結識的風水大師。但其開間格局,最初吸引的只能是中小公司。其中有早期的婚戀網站百合網與交友類App陌陌,兩家公司後來成功上市,似乎印證了潘石屹的預言。只可惜,數年後或虧損嚴重,或流失大量用戶。

    今年年初,一家名為「神棍局」的自媒體發表一篇熱門文章:《北京望京SOHO風水大局,互聯網「滑鐵盧」?》該文列舉了小藍單車、熊貓TV等案例,稱異形建築氣運難以持久,注定會讓入駐公司到中後期遭遇挫敗。文章廣泛流傳後,導致不少公司退出望京SOHO。潘石屹對此惱羞成怒,最終訴諸於法律,順帶警告互聯網界:「不相信風水,不願意來,你們就別來!」

    但其實,這些風水輿情並沒有太多影響後來者,這裏還是繼續吸引着創業者、已成功融資公司及內地已成熟的科技公司入駐。只不過最後的反諷是:最新消息傳來,潘石屹自己可能要變賣望京SOHO。

    由中關村轉向「宇宙中心」

    肥皂劇無法打破中國互聯網人對望京風水的癡迷。一家名為聖耀互動的遊戲公司的總裁認真研究後發現,從地圖上看,從阜通東大街到花家地街的道路規劃,像一個巨大的安卓(Android)機器人。話雖調侃,但反映出某種普遍認知。愈來愈多互聯網巨頭進入望京,迄今為止,當中知名的40家,其總市值已超萬億元人民幣,包括阿里巴巴、美團、優步、高德地圖、觸控科技等,它們形成集群效應,讓望京變身「掃碼街」(互聯網應用競爭激烈,為了推廣掃碼下載某些應用程式,這裏有極多推廣人員在街上鼓勵路過者掃其碼),一躍成為北京「第二CBD」,並超越舊有在城西的中關村-五道口,成為「新宇宙中心」。

    「新宇宙中心」這個流行於網絡的稱號,最早源於北京城西五道口商城上的U-CENTER字牌。其暗含的意思大致包括:密集的現代化建築群、成熟商圈和配套、繁忙的交通、密度高且多樣化的人群、多元生活場景—簡言之,繁榮而充滿活力的城市綜合體,並有支柱產業支撐。昔日中關村-五道口以中國第一代IT聞名,因近清華北大,有廣大的學生及創業群體,軟硬件都獨步北京城,但規劃應變不如望京,也沒跟上互聯網迭代的速度—如果說網易、搜狐、新浪等一度在中關村立足的公司代表的是中國互聯網江湖的諸侯割據時期,那麼,望京的新型互聯網公司,則宣告戰國時代來臨。

    資本在攪動和塑造「新宇宙中心」。最有說服力的例子來自內地最大電商阿里巴巴,它在「杭州+北京」的雙城戰略下擴張,2016年先後收購昆泰嘉瑞中心和綠地中心三號樓,又斥資近69億元人民幣在望京北部朝陽區電子城建造新總部,並帶來超過12,000名員工,就像在熱鍋裏灑下無數餃子,帶動了周邊產業和配套。餐廳、醫院和教育機構接連出現,商住樓盤也因此再度漲價—該區域的望京府均價已達八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而十多年前,這塊地皮幾乎無人問津。

    望京地標因此再次升級。如今,這裏除了外企總部大樓和望京SOHO,還可以看到「望京第一高樓」綠地中心主樓「中國錦」、以水晶燈籠聞名的保利國際廣場、美食街區麒麟社和面積七萬平米的望京中央公園,公園周邊還將出現著名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操刀的望京凱悅酒店。面貌的巨變激發一種對比想像:它看來又不像矽谷那麼geek(悶蛋)了,有財技和資本進駐變身之後,望京會成為北京的小曼哈頓嗎?

    很明顯,在成為曼哈頓之前,它首先成了覺醒的「不夜城」。毋須擔心在歪斜交織的街道迷路,24小時通明的寫字樓就是一座座燈塔。常年加班的互聯網從業者,演繹中國「996」(朝九晚九,每周工作六天)的勵志故事。而在早晚高峰期,站在望京SOHO高層,透過玻璃窗,可看到望京地鐵站出入口群蟻蠕動的情景。

    對有住房購買力的中產階層而言,望京意味着新生活樂園—鄰近首都機場,地鐵14、15號線和數十路公交線路令出行十分便捷,而超市、新鮮水果店、休閒娛樂場所等齊全配套,讓生活系統自成一體。在面積廣大而交通擁堵的北京,這樣層次豐富、自給自足的區間顯然有着極強的吸引力,甚至引來眾多演藝圈名人前來築巢,為望京增添了「明星家園」的標籤。王菲、馬伊琍、馮小剛、徐崢、張涵予、林更新等明星都在望京置業,投資或用作第二、第三住所,他們偶爾閃現的身影,讓秘密潛伏的狗仔隊和鄰居們興奮不已。

    拋開商務區的嚴肅和高壓,望京能吸引新創業人士,還因為終於有潮點的出現:你可以在央美場館看場展覽,在中央公園內鍛煉或舉辦野餐派對,在韓國街區吃一頓據說「比首爾還正宗」的韓式料理……坐在麒麟社的CUP ONE咖啡館,不僅可看到哈迪德的大作,還可能收獲許多當代故事:最新的風口和動輒百億的投資、一夜暴富的神話和輸家的悲慘結局、巨頭收購動向和新公司的崛起、知名大佬和高管們的緋聞……摻雜着PV、KPI、BP等術語,令人感到切切實實進入了信息爆炸的時代,而自己就身在風眼之中。

    #社會 #科技 #經濟

  • 積熱電驛用途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01 08:06:57
    有 53 人按讚

    【HK01】首都新地標拔地而起 北京有個「新宇宙中心」

    早十年前,有朋友說住在望京之時,感覺還有點遠。但近五年,隨着望京SOHO落成,大量創業公司及新科技企業進駐,這裏發生的變化,成了中國新資本時代,人流和城市發展的縮影。面積16平方公里、總居住人口超過50萬,如今它猶如北京的「獨立王國」、「城中之城」,更重要的是,它亦像當年美國的加州一樣,吸引着尋夢的眾生。

    這裏地勢偏高,上風上水,但不像老城中的井字結構,道路歪斜,容易迷路;外企曾經為王,如今新地標拔地而起,構築互聯網巨頭的要塞,成為創業及中產階層以至明星們的新樂園。房價平均達到七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而生活自成一體。

    過往說望京遠,但現在望京人不無自豪地說,他們不假外求,活在這個帶未來感的城中之城,共同推動和見證了那個傳說中「新宇宙中心」的興起。隱憂不是沒有,這一波創業潮能維持多久?望京SOHO賣掉象徵什麼?但目前看來,都擋不住夢想成為望京一份子的大潮。

    人在北京,首要認出東南西北。搭出租車不說門牌地址,要說長虹橋東北角往南過200米下車。一切以故宮天安門作中心點的話,有了東南西北的城區分野。望京在北京城的東北面,在往首都機場的路上必然經過(別忘記剛開了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南面)。而望京今天給北京的衝擊,在於它自成一體,可不依附於這種以天安門為中心的地理概念。因為好大程度上,你走進望京,不用出來。要出差,直接到機場。返北京,比到市中心快半個小時就到家。

    望京地勢略高於北京主城區,但從歷史上很難看出這是一塊上風上水的寶地。明清以來,它曾是驛站、哨所、軍營、村落和進京橋頭堡。事實上,今天北京的潮點,像三里屯,過往確是郊區。望京也只能是一個皇帝往東出行後,回城途上遠望京師的小高坡。

    漫漫歲月中,整個區域人煙稀少,實際佔領者是野生植物。1949年後生長的主要是花椒,所以有稱為「花椒地」。1984年,這裏才有了第一條公交線路404路。三年後,為緩解大山子和798廠區(如今已成知名藝術文創區)的居住壓力,北京市政府對望京重新規劃。城開集團拿下了第一塊地皮,建造了第一批住宅區,根據諧音命名為「花家地小區」。中央美術學院(下稱央美)其後的遷入,也讓它有了「畫家地」的別稱和藝術的DNA。至此,望京才正式進入城市化進程,以及北京總體的發展視野。

    由舊「睡城」到新地標

    很長一段日子裏,望京只是「睡城」:因房租廉價,大量「北漂」(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租住這兒,早出晚歸。這裏的生活一度乏善可陳,「睡城人」唯一可逛的商場只有還有點距離的燕莎望京購物中心(北京較早出現的購物中心)。前蘇聯建築風格的宿舍樓,連綿的低矮群房,連同坑窪道路和流動攤販,塑造出有如城鄉結合部的基本景觀。

    簡言之,當時的望京,遠不是一個令人自豪的名字。住在望京,就如傳說中這地點名字的由來:遠遠望着京城輕嘆。

    真正的巨變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望京開始釋放獨有氣運。第一批受益者,除了原住在「皇城根」下的拆遷戶,還有不少在北京留學或經商的韓國人,他們因就近韓國大使館和本國企業選擇這裏,也因為手頭較寬裕又洞察房產市場先機,大量購買新公寓—後來證明是一筆回報率極高的投資。因公寓的多功能用途,有的用來住,有的開工作室、訓練空間,那座面向機場高速公路的顯眼大樓,也變成一種新時代創業及生活的起動地標。

    至2006年,全北京21萬韓國人中,望京就佔七萬,韓國餐廳和服裝店也如春筍湧現,是名副其實的北京「韓國城」。我也是這階段初初走進望京,因為是新建區,街道規劃好歹相對「四正」,和其時出現的朝外SOHO、SOHO現代城等,成為新世紀北京新城市化的標誌。

    2010年代,定位為「高端國際化科技商務創新城市綜合體」的望京,好像格調有了提升。在此之前,西門子、摩托羅拉、三星、奔馳(平治)等跨國公司紛紛入駐,斥資興建它們在中國的總部大廈,為望京增加了可明確辨識的現代建築群(例如奔馳總部頂的巨型旋轉logo),也讓出租車司機有路標可循。不過,不是每間外企都能分享到中國式風水的紅利。諾基亞一度停產,摩托羅拉更倒閉收場。但它們進中國的經歷,無疑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有人退出,有人趕赴。此時,在北京佈局甚廣的本港上市地產公司SOHO中國下了一招大棋,邀請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操刀設計三峰鼎立的「望京SOHO」,三座外部裝飾着不規則鋁板的建築,遠看黑白相間,像帆船或天外飛來的異形物,和在市中心的銀河SOHO一樣,極具科幻感。但望京SOHO之於望京意義又有所不同,它以新地標的姿態,宣告了望京更新的創業公司埋堆時代的到臨。該建築於2014年建成,兩年後,哈迪德逝世,但望京的新生正同時爆發。

    的確,望京SOHO是從首都機場進入北京市區路程中第一個地標性建築,關於這裏風水好壞的討論,從建成後延續至今。其老闆潘石屹曾在微博宣稱:「這裏風水好,適合互聯網公司發展。」更晒出所結識的風水大師。但其開間格局,最初吸引的只能是中小公司。其中有早期的婚戀網站百合網與交友類App陌陌,兩家公司後來成功上市,似乎印證了潘石屹的預言。只可惜,數年後或虧損嚴重,或流失大量用戶。

    今年年初,一家名為「神棍局」的自媒體發表一篇熱門文章:《北京望京SOHO風水大局,互聯網「滑鐵盧」?》該文列舉了小藍單車、熊貓TV等案例,稱異形建築氣運難以持久,注定會讓入駐公司到中後期遭遇挫敗。文章廣泛流傳後,導致不少公司退出望京SOHO。潘石屹對此惱羞成怒,最終訴諸於法律,順帶警告互聯網界:「不相信風水,不願意來,你們就別來!」

    但其實,這些風水輿情並沒有太多影響後來者,這裏還是繼續吸引着創業者、已成功融資公司及內地已成熟的科技公司入駐。只不過最後的反諷是:最新消息傳來,潘石屹自己可能要變賣望京SOHO。

    由中關村轉向「宇宙中心」

    肥皂劇無法打破中國互聯網人對望京風水的癡迷。一家名為聖耀互動的遊戲公司的總裁認真研究後發現,從地圖上看,從阜通東大街到花家地街的道路規劃,像一個巨大的安卓(Android)機器人。話雖調侃,但反映出某種普遍認知。愈來愈多互聯網巨頭進入望京,迄今為止,當中知名的40家,其總市值已超萬億元人民幣,包括阿里巴巴、美團、優步、高德地圖、觸控科技等,它們形成集群效應,讓望京變身「掃碼街」(互聯網應用競爭激烈,為了推廣掃碼下載某些應用程式,這裏有極多推廣人員在街上鼓勵路過者掃其碼),一躍成為北京「第二CBD」,並超越舊有在城西的中關村-五道口,成為「新宇宙中心」。

    「新宇宙中心」這個流行於網絡的稱號,最早源於北京城西五道口商城上的U-CENTER字牌。其暗含的意思大致包括:密集的現代化建築群、成熟商圈和配套、繁忙的交通、密度高且多樣化的人群、多元生活場景—簡言之,繁榮而充滿活力的城市綜合體,並有支柱產業支撐。昔日中關村-五道口以中國第一代IT聞名,因近清華北大,有廣大的學生及創業群體,軟硬件都獨步北京城,但規劃應變不如望京,也沒跟上互聯網迭代的速度—如果說網易、搜狐、新浪等一度在中關村立足的公司代表的是中國互聯網江湖的諸侯割據時期,那麼,望京的新型互聯網公司,則宣告戰國時代來臨。

    資本在攪動和塑造「新宇宙中心」。最有說服力的例子來自內地最大電商阿里巴巴,它在「杭州+北京」的雙城戰略下擴張,2016年先後收購昆泰嘉瑞中心和綠地中心三號樓,又斥資近69億元人民幣在望京北部朝陽區電子城建造新總部,並帶來超過12,000名員工,就像在熱鍋裏灑下無數餃子,帶動了周邊產業和配套。餐廳、醫院和教育機構接連出現,商住樓盤也因此再度漲價—該區域的望京府均價已達八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而十多年前,這塊地皮幾乎無人問津。

    望京地標因此再次升級。如今,這裏除了外企總部大樓和望京SOHO,還可以看到「望京第一高樓」綠地中心主樓「中國錦」、以水晶燈籠聞名的保利國際廣場、美食街區麒麟社和面積七萬平米的望京中央公園,公園周邊還將出現著名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操刀的望京凱悅酒店。面貌的巨變激發一種對比想像:它看來又不像矽谷那麼geek(悶蛋)了,有財技和資本進駐變身之後,望京會成為北京的小曼哈頓嗎?

    很明顯,在成為曼哈頓之前,它首先成了覺醒的「不夜城」。毋須擔心在歪斜交織的街道迷路,24小時通明的寫字樓就是一座座燈塔。常年加班的互聯網從業者,演繹中國「996」(朝九晚九,每周工作六天)的勵志故事。而在早晚高峰期,站在望京SOHO高層,透過玻璃窗,可看到望京地鐵站出入口群蟻蠕動的情景。

    對有住房購買力的中產階層而言,望京意味着新生活樂園—鄰近首都機場,地鐵14、15號線和數十路公交線路令出行十分便捷,而超市、新鮮水果店、休閒娛樂場所等齊全配套,讓生活系統自成一體。在面積廣大而交通擁堵的北京,這樣層次豐富、自給自足的區間顯然有着極強的吸引力,甚至引來眾多演藝圈名人前來築巢,為望京增添了「明星家園」的標籤。王菲、馬伊琍、馮小剛、徐崢、張涵予、林更新等明星都在望京置業,投資或用作第二、第三住所,他們偶爾閃現的身影,讓秘密潛伏的狗仔隊和鄰居們興奮不已。

    拋開商務區的嚴肅和高壓,望京能吸引新創業人士,還因為終於有潮點的出現:你可以在央美場館看場展覽,在中央公園內鍛煉或舉辦野餐派對,在韓國街區吃一頓據說「比首爾還正宗」的韓式料理……坐在麒麟社的CUP ONE咖啡館,不僅可看到哈迪德的大作,還可能收獲許多當代故事:最新的風口和動輒百億的投資、一夜暴富的神話和輸家的悲慘結局、巨頭收購動向和新公司的崛起、知名大佬和高管們的緋聞……摻雜着PV、KPI、BP等術語,令人感到切切實實進入了信息爆炸的時代,而自己就身在風眼之中。

    #社會 #科技 #經濟

  • 積熱電驛用途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8-21 16:27:23
    有 18 人按讚


    我們支持【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有關能源轉型的論述

    #要無核低碳未來、#不要核電復辟公投!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針對「以核養綠」公投連署書上的不實論述提出回應,「以核養綠」只是核電幫口不對心的謊言,名實不符地宣稱「養綠」,其實是假借綠能之名,行核電復辟之實。不但對綠能毫無幫助,甚至出現宣稱核能也是綠能這類違背常識的假訊息。事實上,過去政府長期只著重於傳統燃媒、核電能源的發展與補助,長期忽略與排擠綠能,反而導致綠能成長停滯,老舊核電廠運作維護成本高昂,綠能則隨科技發展成本漸降,綠能不須靠核電來養,決心「廢核」才能走出能源改革的下一步。

    老舊核電廠在過去馬前總統「穩健減核」的政策中,本就要如期除役,尚未完工的破爛核四也絕非現成可用的選項,短期而言對供電並沒有幫助,恢復核電運轉來讓今年供電穩定其實只是個假議題。馬前總統與他的核電幫手近日關於能源政策荒腔走板的發言,藉此時機呼籲恢復核電與增加燃煤比例,只是故意阻礙能源轉型進度的奧步。

    目前台灣需要的是能源轉型,而非核電復辟,未來不會面臨缺電,保守勢力不應再當轉型的絆腳石。長年以來核四都被當成政治鬥爭的工具、無限追加預算的政商提款機,社會已經因核四反覆不斷的爭議浪費許多時間,必須盡快進入改革的下一步,擺脫對核與煤的依賴,邁向真正的永續能源未來。

    「要無核低碳未來、不要核電復辟公投! 」

    1 核能不是綠能
    綠色能源,即再生能源,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風力、太陽能、地熱等。核能的來源是鈾礦,蘊藏量有限,不是可持續的再生能源,爭辯核電是否可作為減碳選項時,應同時關注前端核燃料提煉與鈾礦開採、後端處理廢棄物的過程中,同樣會有碳排與環境污染,事實上再生能源才是國際公認的綠色能源。

    2 核廢料難以處理
    核廢料是當今所有發電方式中最棘手難以處理的廢料,現有科學技術無法降低其輻射強度,唯一辦法是讓其永久隔離於生物圈,在地層300~1000公尺深層掩埋,高放射性廢料需時一百萬年,選址、興建、保存材質與方式都是問題,目前全球還沒有任何一座成功啟用的高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場。即使是低放射性廢料也需時三百年,台灣至今尚未找到適合且願意接受的低放射性核廢場址,只能暫存於核電廠區與蘭嶼暫時儲存場,核工業所謂的再處理、提煉技術並不成熟,且風險更高,目前只有少數國家使用,不但台灣並無可使用此種再生燃料的反應爐,且提煉後仍然會產出高放射性廢料,因此許多國家不使用。

    3 核能與核武擴散
    許多國家以興建核電掩護其發展核武的企圖,核電廠級的鈽原料是有可能轉移成核武,雖然等級較差,但仍可以做為武器用途。核電廠雖不會「核爆」,但會「氫爆」,福島核災就發生核電廠氫爆事故,同樣會釋放輻射;過去核研所實驗用的小型用過核燃料露天乾貯設施,也曾發生過氫爆污染事故,核電廠一旦汙染擴散,雖然其爆炸威力不會像投擲於廣島的鈽原子彈,但汙染地區的善後處理反而棘手,離首都過近,更可能癱瘓整個大型都會地區。

    4 核電廠風險代價高
    核電廠如遇天災意外,將導致難以收拾的核災,日本國會調查委員會的報告解析福島事故的原因,直指地震與人為疏失,是導致核災的兩大元兇。福島核災後,台電雖提出地震補強措施,但僅限於電驛、泵浦、桶槽附屬設施等,真正核心的「核島區」是無法進行強化的!核一、核二廠與核三廠分別位處在山腳斷層與恆春斷層的孕震帶上,一旦斷層引發地震,孕震帶上受到的衝擊最大。核四廠半徑80公里海域內有70幾座海底火山,其中11座處於活火山狀態,又因偷工減料、施工品質不佳,出廠前就發生過一堆離譜事故。台灣在世界地震災害地圖上被列為最危險的區域,人口密度又高,難以進行有效疏散,使用核電,必須賭上巨大的風險,任何微小的人為疏忽或機械故障,都有可能釀成巨禍,地狹人稠的台灣經得起一次核災嗎?

    5 核能絕非全年無休
    去年核能佔比不到10%,絕非無法取代的電力比例,也非24小時全年無休,不但每年都必須歲修做保養維護工作,一但有任何故障事件,為免輻射外洩,都需花許多時間停機檢查,颱風期間或海洋生物入侵,為了安全都需降載甚至停機,盛夏期間對於依賴海水冷卻反應爐的核電廠來說,海水溫度若過高,將使得反應爐必須降載停止運作。核電廠的冷卻問題將來可能會變得更嚴重。氣候變遷正讓全球海洋溫度上升,並使全世界許多地區的熱浪更加頻繁和嚴重。

    6 無核低碳創造台灣榮景
    沒有核電不會缺電,核能只是一種能源選項,而且是昂貴又過時的傳統選項,不該再刻意將核電與經濟綁在一起,故意製造核電是經濟萬靈丹的誤導,過去核電運轉近四十年,已經為台灣經濟做過貢獻,未來應儘速投入再生能源的技術發展,全球對於氣候變遷以及節能減碳等議題的重視程度日漸升高,「綠能經濟」也已成為世界各國最主要的經濟策略指標之一。隨著科技進步,「無核低碳」已不再是夢想,甚至將創造龐大的就業機會與商機。

    7 綠能可改善空污
    隨著三座老舊核電廠屆齡除役,核能發電量也越來越少,真正取代核電缺口的其實是「再生能源」及「推行節能」的成果,並不是火力發電!擁核人士喜歡用「非核家園導致用肺發電」話術,不僅刻意將燃煤與燃氣混為一談,更是利用人們對乾淨空氣的渴求,來為核電復辟找藉口。事實上,透過發展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落實節能,並以天然氣作為轉型過渡期的能源,我們就可以同時做到廢核、減煤,使用乾淨、安全的能源,根本不必落入核電或燃煤二選一的假議題。

    8 綠能比核能環保
    再生能源的特性,就是善用各個地區不同的環境條件和自然資源,發展出因地制宜的多樣化能源,地產地銷,減少長距離輸送的損耗。從選址、設備、到整體規劃,全部都需配合在地條件調整,也應制定規範,避開生態敏感區位,才能創造兼顧生態與社區發展的新能源。反觀核電廠從鈾礦開採就造成生態環境破壞,電廠除役後的土地恐數十年內無法使用,核廢料的最終處置更必須盡可能與生態界隔離,核電絕不是友善生態的能源。

    9 能源轉型才能減輕暖化
    因應《巴黎協議》生效後的全球減碳趨勢,台灣目前設定2025年「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目標,若與日、韓相較,台灣不僅在再生能源占比目標上更為積極,減煤幅度更高,各國要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加速發展再生能源100%,並提升能源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核電復辟會延緩再生能源與節能的發展,在衡量成本與風險之下,建構一個以再生能源為主的電力系統,比老舊核電廠延役、破爛核四廠復辟更為適當。

    10 綠能提升國家能源自主
    臺灣的能源98%仰賴進口,能源燃料(煤、石油、天燃氣、鈾)的來源與價格,容易受到國際情勢及政治等外部因素受到影響,進而對整體國家安全及經濟,都將造成衝擊;且過去長期仰賴傳統化石能源,也帶來巨大的環境破壞與社會成本。利用地熱、風力、太陽能、水力等自然資源,達到提高自主能源與多元化能源供應,同時減低對化石能源依賴,避免化石燃料短缺及價格波動之影響,臺灣若能善用豐沛的自然資源發展再生能源,降低臺灣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才能提升國家能源自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