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上海往事,茶裡人生】 《紅樓夢》中,妙玉出場論茶,那些錦衣玉食的公子小姐一下就懵了。張愛玲也論茶,只是更加隱晦。譬如園林中的借景,看起來宜人,卻隱藏了太多需要解讀的密碼。
張愛玲(1920 - 1995)將人生悲喜凝聚成色彩鮮明的茶葉,加水,再沏成風情萬種的茶。情要用水調,對張愛玲來說,...
【張愛玲:上海往事,茶裡人生】 《紅樓夢》中,妙玉出場論茶,那些錦衣玉食的公子小姐一下就懵了。張愛玲也論茶,只是更加隱晦。譬如園林中的借景,看起來宜人,卻隱藏了太多需要解讀的密碼。
張愛玲(1920 - 1995)將人生悲喜凝聚成色彩鮮明的茶葉,加水,再沏成風情萬種的茶。情要用水調,對張愛玲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 〈張家的茶是苦的〉
張愛玲經常和姑姑住在一起,她認為姑姑的家「是一個精緻完全的體系」,在這裡不僅能從容的喝茶聊天,心情不好時,摔東西也會特別痛快。「杯盤碗匙向來不算數,偶爾我姑姑砸了個把茶杯,我總是很高興地說:『輪到姑姑砸了!』」 張愛玲在父親留下的字跡中讀出不一樣的訊息,「有一種春日遲遲的空氣,像我們在天津的家」。而父親在上海的家,「像重重疊疊複印的照片,整個的空氣有點模糊。有太陽的地方使人瞌睡,陰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涼。房屋的青黑的心子裡是清醒的,有它自己的一個怪異的世界」。 張愛玲有一個抽大菸的父親和一個性格彪悍的後母,日子過得並不舒坦,關係緊張時,父親不僅打她,將她關在黑屋子裡,還揚言要用槍殺了她。言丹朱是張愛玲口中「一個合乎理想的女孩」,在小說中雖被虐待,卻沒有死。張愛玲也沒有死,所以才會有〈茉莉香片〉這個故事,於她而言,茉莉香片是苦的。 ◈◈◈◈◈◈◈ 〈上海青蓮閣和公寓裡的茶〉
在上海,公共空間和私人領地並行不悖,張愛玲說:「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厭倦了大都會的人們往往記掛著和平幽靜的鄉村,心心念念盼望著有一天能夠告老歸田,養蜂種菜,享點清福,殊不知在鄉下多買半斤臘肉便要引起許多閑言閑語,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層你就是站在窗前換衣服也不妨事!」 張愛玲大約沒有去過青蓮閣,她只待在公寓裡,喝茶、讀書,與姑姑聊天。如果你要進入她的領地,借助文字是可行的辦法。蘇州人周瘦鵑扶持過張愛玲,在自己主編的《紫羅蘭》上簽發了張愛玲的〈第一爐香〉和〈第二爐香〉,為示感謝,張愛玲請他喝過英式下午茶,地點是上海赫德路愛丁頓公寓六○號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家。周瘦鵑後來撰文記述此事,稱讚張家點心、茶杯和碟子都十分精美。
另一個進入張家公寓的是浙江人胡蘭成。他是主動的進攻者,從此,他的名字與張愛玲緊緊聯繫在一起,成為各種解讀張愛玲的起點和終點。才女遇到魅力大叔的故事和題材,再好不過了。才女喝茶,大叔也喝茶。大叔生在茶鄉,也是才子,對胡村的採茶場景十分熟悉。 …… 常見的生活場景,胡蘭成寫來,空氣中都飛揚著青年男女的荷爾蒙。茶採了,該辦的事也順手辦了。俗世男女,無可厚非。這樣的生活場景,張愛玲寫來,一樣得心應手,喝茶就是最好的道具。 …… 在公寓裡,國外學成歸來的佟振保和同學的妻子王嬌蕊藉著茶互相試探,她記得他有喝清茶的習慣,在人前賣乖示好,他卻以為這不過是封口費。振保端著茶杯轉心眼,嬌蕊低頭玩茶葉,一樣的心事重重。這個時候,其他人物突然出現,打破了沉默。嬌蕊說自己的心是一所公寓,振保表示想租房子,嬌蕊不答應,振保又說住不慣公寓,要單幢,嬌蕊卻說,有本事你拆了重蓋。
這樣的對話意蘊,現代人不難理解,不過是日常生活中重複發生的故事,男人要誘惑女人,女人也要詞關竅要,直逼核心,反之亦然。一九九四年,關錦鵬執導的同名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上演,不僅喝茶的場景依舊,連台詞和畫外音都照搬原作。通過上面的對話,其實不難猜測兩人的關係發展,「嬌蕊的床太講究了,振保睡不慣那樣厚的褥子,早起還有點暈床的感覺」。 按現代人的說法,這都是滿滿的套路啊。已婚大叔胡蘭成能打動單身文藝女張愛玲,在那些喝茶的日子裡,能來事,會聊天,詞關竅要之話不知說了幾籮筐,很多時候,茶水成了最好的見證。所有的招式最後被他總結成一句殺傷力極強的話,他說,張愛玲是民國社會裡的臨水照花人。私心裡,有水有茶,才是好生活。那日,胡蘭成去拜訪張愛玲,張照例倒了一杯茶放在茶几上,靜靜地聽胡蘭成侃侃而談。喝著茶,以胡蘭成的老練,一定會說起他家鄉的採茶場景。
兩人結婚後,一天,張愛玲端茶給胡蘭成,無意間擺了一個Poss(姿勢),胡蘭成說這姿勢「豔」,張愛玲卻說:人家有好處易得你感激,卻難得你滿足。又有一次,張愛玲穿了一件桃紅色旗袍,胡蘭成連聲稱讚,張愛玲很高興:「桃紅的顏色聞得見香氣。」這就好比,有些茶喝得,有些茶喝不得,會聊天的選擇讚美泡茶的美女,老練的搧一巴掌,再給顆糖,有些人卻偏偏受用這一套。
張愛玲心氣是高,卻也吃五穀雜糧,喝茶飲酒磨咖啡。她觀察別人的情感生活,洞若觀火,對進攻的套路一清二楚。但一個人喝茶和兩個人喝茶,畢竟相差太遠了。李清照與老公趙明誠賭書潑茶,連後來的納蘭性德都被感動了;芸娘出現在沈三白的生活裡,嗜茶的林語堂趕緊向她獻上膝蓋。
常有人感動於「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但她們既沒有張愛玲的參照體系,也沒有足夠的清醒,到頭來,不免責己責人。據說,胡、張二人曾擬有婚書: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從此被用濫了,反而掩蓋了「簽訂終身,結為夫婦」的本質和終極意義…… ◈◈◈◈◈◈◈ #胡蘭成 #張愛玲 #茶 📚 《民國茶範:張愛玲、胡適、魯迅、梁實秋、巴金……與他們喝茶聊天的小日子》
https://goo.gl/QUjzSA
2017/12/06 出版
穀蘊第二版 在 Kelly's Kitchen 凱莉意思廚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覓幸茶旅 X 凱莉意思廚房 #夏日茶生活 #團購合作 ▌
<啜一口茶香,覓一份幸福>
.
.
#靜心喝口茶
#讓身心靈如茶葉般舒展釋放
.
.
<關於茶香、土地、風味、雨水與人情>
在南投埔里的外公外婆家,有著一片片的碧綠色的茶園,暑假時,媽媽(這位茶農第二代老少女)總拎著我們跟舅舅表姊們一起回到埔里,在滿山園裡跑著,看著外公與茶農們一起忙碌茶務大小茶事,對我來說,暑假是以茶香與碧綠串起的回憶
.
.
對茶的啟蒙很早,
所以當 #覓幸茶旅 蘿老師與虎哥邀約合作推廣台灣茶時,一口答應,
深知台灣茶農一代代對茶葉文化的用心延續,更是台灣風土人文的一部份,內心就是台妹的我沒理由不共襄盛舉
.
.
對於覓幸茶旅的初識,是跟著其他部落客團購,第一次買了 #蜜香鳳梨茶,
當時還是扁扁茶袋設計,一喝成主顧,到現在再次改版,使用榮獲比利時ITQI食品風味絕佳獎章的鳳梨果乾,確實只有覓幸能不斷超越自己
.
從忠實粉絲愛用者變成團購合作主,
希望讓更多朋友認識並支持覓幸茶旅這個相當優質的台灣茶品牌,藉由日常茶飲,更認識台灣這片良善的風土人情
.
--------------------(介紹文)--------------------
--------------------(更多詳細圖文請看照片說明)
.
.
📌#蜜香鳳梨茶 (👉最推薦必買首選NO1,五顆星)
.
我們家從第一代茶包喝到第二代立體茶袋,一開茶袋就是天然無矯情香料味的熱帶鳳梨果香,果乾是使用很厲害的 #比利時ITQI得獎鳳梨乾,將鳳梨切塊搭配蜜香紅茶,熱飲醇甜迷人,冷泡甘甜清爽,#夏日最推薦的冷泡茶首選
.
.
.
📌#冷泡茶選組 (含三款夏日精選冷泡茶 : 不知春、三峽碧螺春、三峽蜜香紅茶)
夏日最需要大量飲水來增進代謝的季節,那一定要試試覓幸的冷泡茶,經過長時間冷泡萃取讓風味釋放,回甘甜水的滋味,冷泡茶能同時補充身體水分,也藉由飲茶的優點加強身體代謝
.
.
.
📌#有機紅烏龍 (與茶農契作👉有機雙認證,來自卑南淨土的野放老茶樹)
台東卑南茶區金萱(台茶12號) ,結合烏龍炒菁與紅茶發酵的製茶工序,也可說是紅茶與烏龍的混血兒,
特別是在 #卑南的野放老茶樹,茶樹根經過悠長歲月已深深扎入大地,所產出的茶葉更能保有自然精華與土地能量,冷泡纖細熱泡茶湯色如琥珀色般濃郁甘醇,相當推薦試試這蘊含台灣後山風土與大地滋味的有機好茶
.
.
.
📌#奶茶茶選 (含三款 : 老欉阿薩姆、日月潭紅玉、玫瑰花紅茶)
👉#特別拜託蘿老師跟虎哥讓我上架的奶茶精選組合
.
一喝實在無法回頭,單泡茶湯濃郁,再添些牛奶後調和,衝擊我這位日日都要一杯奶茶的奶茶狂熱分子啊
其中我私心最喜歡的是以 #玫瑰花紅茶 泡製奶茶,雅致的玫瑰花香對上奶茶,完勝其他下午茶咖啡館的茶飲,相當讚賞的玫瑰奶茶組合
若是你也跟我一樣,習慣每天都要有一杯奶茶時光的話,奶茶控強力推薦一定要帶回這個奶茶茶選組
.
.
.
📌#綜合茶粉體驗組
👉👉👉熱愛烘焙的朋友請務必一定選購,烘焙愛好者一試成主顧
.
(含三款風味 : 老欉阿薩姆茶粉、炭焙烏龍茶粉、碧螺春茶粉)
.
我們常見的茶粉,多數是碎茶末或是添加人工香精香料,而且成分不清楚,覓幸出品的茶粉,完全以 #原葉茶葉磨成粉,茶香濃郁,自然無人工矯情的茶香,讓人驚艷,隨心運用在任何烘焙糕點或是飲品上,也可以料理入菜
.
.
.
📌#無咖啡因草本茶選組
含三款草本茶 :
👉#大推減醣朋友的首選 草本纖美茶(去油解膩)
👉花旗蔘舒康茶(養身補氣)
👉羅漢果潤喉茶(潤喉舒嗓)
特別與專業營養師及中醫師合作研發的草本茶選,讓我們日常飲用上更安心,甘甜順口連孩子都喜歡喝
👉特別特別要推薦的是 #草本纖美茶 ,實在太好喝,冷泡冰鎮過後的 #纖美茶 就像是速成版的烏梅湯,含洛神花、桑葉、菊花與烏梅,非常 #推薦正在減醣飲食的朋友飲用。
.
.
.
📌#南瓜蒟蒻麵系列(低卡減醣聖品,新品最熱銷款)
分成 :
👉即食四款風味蒟蒻麵(乾麵 : 柚香、川味,湯麵 : 西洋蔘、肉骨茶)
👉單單麵體的南瓜蒟蒻麵
.
蒟蒻麵以台灣南瓜磨泥製作,完全沒有我們印象裡那股蒟蒻麵的怪味道,好消化又低卡低糖低熱量(一包約2大卡),大口吃麵也部會擔心過多熱量與醣類攝取,很適合正在減醣時期的朋友們,或是有時候煮到無料理靈感時,蒟蒻麵就是廚娘煮夫的神隊友。
.
.
.
📌#茶點系列 (果乾系列、黑芝麻杏仁糖、雙味烏龍茶米捲、紅棗脆片、羅漢果潤喉糖)
.
覓幸一向用心選茶製茶,但對於品茶時所搭配的茶點卻更是講究,完全不馬虎,雖是配角但卻又像是主角般受到喜愛
所有果乾都選用 #AA級無毒水果製成,不催熟不用藥,無化學添加
.
而黑芝麻杏仁糖是我每日的最愛堅果點心,👉100g只含0.6g糖,
對減醣時期戒糖份的我來說,是最好的補充蛋白質與鈣質的點心
.
而茶米捲堅持健康取向,以 #安心米穀粉製成,麩質過敏的大人小孩都可安心吃,現代人最在意的糖量與熱量也降低,是很有骨氣又很堅持用心的一款米捲
.
.
📌#養生藥膳包系列
(天然草本食材,iso認證,通過無農藥、重金屬殘留及微生物檢驗合格)
由國際得獎主廚與營養師研發,將比例精準的藥膳香料研磨細碎,#烹煮時也能快速燉煮出香氣,湯頭或是滷汁更是濃郁
特別以英國進口包裝袋,單包充氮包裝,讓香料與藥材不易受潮變質,確保新鮮
.
我很推薦朋友在第一次選購時,可以從 #藥膳滷香包、#肉骨茶藥膳包 開始使用,若已經對覓幸的藥膳包系列已熟門熟路的老顧客朋友們,建議再次購齊,防疫期間無料理想法時,取藥膳包輕鬆一煮,就是滿桌好湯好料
.
.
.
▌覓幸茶旅 X 凱莉意思廚房 夏日好茶團購▌
📌開團連結:(請見下方留言)
📌開團時間:2021.07.19~07.26
📌運費方案: 滿3000免運費,未滿3000單筆運費80元(不包含國際運送)。
額外優惠: 滿5000再享95折
出貨時間: 結團後依訂單成立(付款)順序陸續出貨,約3-7個工作天(因應疫情則可能拉長為5-10個工作天)。
📌覓幸客服: 請私訊覓幸Facebook
或是Line客服 @mysteajourney(客服時間週一至週五10-18;週末客服人力有限,若未能即時回覆訊息,將於週間客服時間為您處理。)
穀蘊第二版 在 Beauty Que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十級推介
Ino White Plus (第二代升級版)
光感淨透美白補充營養品/1盒15包
超適合想追求白淨肌膚、改善色斑、K.O暗瘡印
1盒令你見證美白奇蹟
初夏艷陽高照
BQ完全無懼與太陽伯伯玩遊戲😁
依然可以keep住一身白淨膚色
👩🏫護膚知識分享
想皮膚更白淨
就要攝取穀胱甘肽、白蕃茄
但係飲食中攝取會比較難
所以要服用美白補充營養品黎攝取
亦都係非常有效既美白成分
為了加強皮膚白淨
自己於去年開始加入食美白補充營養品
亦都係好物推薦
越食越白
色斑遠離我😉
「Ino White Plus 光感淨透美白補充營養品」
係從體內開始做好美白
可加速皮膚新陳代謝
促進黑色素排出體內
打造出完美白淨肌膚
不但可以美白全身肌膚
更有效預防色斑
及淡化色斑與雀斑
連皮膚上頑固暗瘡印都可以K.O
究竟係咩成分可以令它協助肌膚美白呢?
💁♀️蘊含美白效果高既成分
專利冰晶蕃茄(白蕃茄)
專利蠶絲蛋白
玫瑰幹細胞
穀光甘肽(萃取自酵母)
葡萄皮萃取(含白藜蘆醇)
膠原蛋白2000毫克
維生素C
玻尿酸
既然都係食美白補充營養品
咁當然就係要選擇美白效果高及濃度高成份
每日一包(方便攜帶)
一星期已有改善效果可見
兩星期有顯著效果
三星期可達到深層減淡黑色素
及頑固暗瘡印迅速消失
售賣地點:
📍旺角中心3樓T53(可由新之城入)
Mon-Sun:1:30pm-8:30pm
Tel:2811-8362
☎️電話+whatsapp:9107-2866
穀蘊第二版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近日,我與阿萊克斯·彭特蘭教授(Alex Pentland)展開了一場”AI如何重塑人類社會”的精彩對話。
《連線》雜誌的資深撰稿人威爾·奈特(Will Knight)主持了這場對話。
阿萊克斯·彭特蘭教授任教于麻省理工學院,為全球大資料權威專家之一,現任MIT連接科學研究所主任、MIT媒體藝術與科學教授,擁有“可穿戴設備之父”、《福布斯》“全球七大權威大資料專家”、《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十大突破性科技”兩度桂冠獲得者等頭銜,曾參與創建MIT媒體實驗室,是全球被引述次數最多的計算科學家之一。
對話金句:
李開復:
AI最大的機會蘊藏在與傳統企業的結合中,這種價值的產生極其迅速,只需要幾個月,甚至短短幾周。
未來突破很難預測,對奇點、超級智慧的爭辯,在我看來都過於樂觀了。
小型AI公司與巨頭競爭,我的建議是找准巨頭沒有平臺優勢的細分領域,為某個針對性產業創造價值,不要與巨頭核心業務正面硬碰。
阿萊克斯·彭特蘭:
AI絕非試圖取代人類,而是促進多元文化之間的相互連接、團隊合作,讓人們更好的進行社交和連接彼此。
最困難的其實是說服人們改變商業流程去使用AI,因為大多數人是墨守成規的。
人工智慧有朝一日可以取代人類所有的能力,但是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可能需要上百年或更久。
我在對話中表示,當我們試圖解決AI問題時,應該用技術來解決技術的問題,可以尋求與監管部門協作,而不只是丟給他們,“新技術會衍生新的問題,我們應該多方嘗試用更進階的技術性解決方案,就像電腦病毒剛出現時,殺毒軟體隨之誕生。”
彭特蘭教授認為,人工智慧的核心,是促進多元文化之間的相互連接。不只是工程師或科學家,連經濟學家、政治家都必須參與進來。“國家之間應該促進合作、制定互通標準,就像TCP/IP互聯網協定那樣,避免AI冷戰。” 我們都贊同,AI發展從來不是單打獨鬥,跨學科思維、跨領域合作尤為重要。 這場對話是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與創業論壇(MIT-CHIEF) 組織的高峰對話系列活動,主題是《計算與未來: AI與資料科學如何重塑人類社會》。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與創業論壇(MIT-CHIEF)由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留學生創立,至今已有十年,是北美歷史最悠久的、由高校學生組織的中國創新創業論壇。系列高峰對話邀請了頂級科學家、投資人及創業者,共同探討科技創新及商業化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以下是我們對話的核心內容,由我的同事整理、分享給大家:
Part I 主題演講
▌李開復:各方應協作,讓AI 更務實
非常榮幸再次受到MIT-CHIEF的邀請,對於人工智慧的看法,這次我主要想講四點。
第一點是我書裡的主題,人工智慧的超能力。我們已經從人工智慧的發明期步入應用期階段,從應用落地層面來說,正迎來了AI發展最大的機遇。
很多科技公司目前已對人工智慧進行了多樣化佈局,從視覺、語言、觸覺和其他感知技術,到自動化機器人、無人駕駛等,對很多領域開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眼下所見的AI應用仍有局限性,但我預測未來的格局會非常龐大,依據統計,各行各業採用AI的程度目前不到5%,AI應用的中長期增長曲線相當可期。
第二點是我很欣喜看到的一點,AI正在和傳統行業深度融合。隨著人們對人工智慧的瞭解越來越多,更多的AI公司湧現出來。
AI最大的機會蘊藏在與傳統企業的結合中,創新工場也正在説明金融、製造、物流、零售、醫療等行業的公司進行AI變革。
作為AI投資人,我認為在這些行業如果找到正確的AI應用方向,就能帶來上千萬的回報。這種商業價值的產生是極其迅速的,通常只需要幾個月,甚至短短幾周就能看到成果。
現在人工智慧在傳統產業的滲透率仍在個位數,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然而對於很多公司來說,它們需要的是高度定制化的方案,而非通用型AI方案,所以融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不少挑戰和痛點。
第三,我早年做過很多科研工作,很高興能看到關於系統一和系統二(System One, System Two)的討論,我們期待人工智慧技術從系統一升級為系統二,即從識別、決策、優化等能力,升級到感知、認知等進階智慧的能力。
有不同的學派都在努力讓人工智慧更接近人類智慧,其中一個流派主張回歸經典的AI理念,甚至重新構建嶄新的模型結構,在深度學習技術的基礎上利用人類的知識。但我更支持另一個理論——深度學習的潛力還沒有完全釋放。
回看人工智慧過去60多年的歷程,最大的突破來自於計算能力和資料量大增而產生的可擴展演算法。我們看到了卷積神經網路(CNN)帶來的喜人成績,還有預訓練自然語言處理模型(Pre-Trained Model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廣泛運用。
預訓練模型與人類語言學習的模式類似,不管是英語還是中文,在習得這些語言之後,再去學習程式設計、藝術、化學。在無人監督的學習環境中,這種模式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強大,就像阿爾法圍棋(AlphaGo)一樣。
最後一點我想說的是,如何讓AI變得更務實。
AI有很多問題,例如隱私、資料安全、治理和監管,在此就不一一討論了。當我們試圖解決這些AI難題時,有人認為讓監管部門加強管理是唯一辦法,其實不然,我們是否也可以朝著研發更厲害的技術性解決方案去努力?
就像電腦病毒剛出現時,殺毒軟體隨之誕生;面對千年蟲難題時,也迅速找到了技術應對方案。我們可以通過研發新技術,應對DeepFake深度換臉程式的挑戰;或者通過聯邦學習技術,在保證資料私密性的同時,滿足深度學習訓練需求。
作為握有技術能力的群體,我們需要與監管部門一起協作,而不只是把工作丟給他們。相信有了各方的助力,我們可以讓AI的應用變得更有深度,更加務實,更高效地克服現在面臨的種種問題。
▌阿萊克斯·彭特蘭:國家間應建立互通標準,避免“AI冷戰”
我對當前的深度學習技術不太樂觀。
最為主要原因是,深度學習不僅需要龐大的資料來源,而且要求這些資料長時間恒定不變,以保證模型訓練結果的可靠性,例如人類的面容、語言,就是相對穩定不變的資料來源。
但深度學習卻沒法應對快速變化的真實情況。亞馬遜在新冠疫情蔓延速度暴增時,出現了倉庫貨物緊缺,不得不停止送貨服務。這種經過深度學習高度優化後的系統發生崩潰,就是因為快速變化的疫情,和深度學習對恒定資料來源的需求是矛盾的。
另外,我想談談如何通過聯邦學習,促進資料的流通。
大多數公司沒有足夠豐富的資料,需要聯合不同的資料來源。基於這種需求,出現了很多新商業模式,比如“資料經紀人”——他們不出售資料,而是把資料借出去,作特定需求的使用。
“資料經紀人”業務湧現了很多,他們促進了資料的流通,也加強了資料的隱私性。因此,像聯邦學習這樣的技術和商業策略結合,有效解決了資料在合規性和所有權方面的難題。
聯邦學習也依賴於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資料應用和深度學習提供基礎環境,比如區塊鏈技術。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在做相關系統的建設實驗,新加坡等國家設置了一種相互競爭的區塊鏈系統,來解決支付和物流問題。我們最近也幫助瑞士做了類似的實驗,涉及不同資料的互通性和連貫性問題。
我們仍在研究如何用儘量少的資料,實現人工智慧的目標。少量資料是指不斷更新的短期資料,這些資料能使AI應對迅速變化的情況,並及時做出調整。
我們打算將AI與其他基礎科學結合,例如阿爾法圍棋(AlphaGo)就是這類結合的初步嘗試。這些方法不依賴于大量恒定資料,可能會比深度學習更加強大。
除此之外,我們在探討用AI保障聯邦學習過程中不同資料方的權益,這是實現不同國家之間的互通性、支付信任度、物流運輸等方面合作的關鍵前提。
另一方面,我們探索如何將AI技術應用於加密資料上。我們和大公司以及政府密切合作,找出解決系統入侵和保障網路安全的方法。
我同時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與政府的合作。政府很多時候不知道如何通過大資料做決策,也不知道如何進行資料優化。而AI能夠幫助政府實現更高的效率,比如聯合國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相關評估指標,世界經濟論壇也可以為會員國提供不同的標準測算。
基於我們已有的多中繼資料庫,現在可以利用AI實現全新的資料優化方式,將貧困、不平等這種之前無法量化的指標,通過可量化的指標進行評估。
同時,要真正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還需要制定統一的互通性標準。如果沒有這個標準,國家之間就不會相互信任去合作,就可能出現AI冷戰。
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促進合作的方式,就像TCP/IP互聯網協議那樣。而之前我提到的,新加坡、瑞士等現在正在嘗試的區塊鏈系統,將有希望解決國家間缺乏互通標準的問題。
Part II 對話
▌ 美國線上教育發展難度更大,只在ZOOM上講課是不夠的
Q1:疫情加速了行業的改變,遠端醫療、線上教育開始蓬勃發展,這只是AI對人類社會產生影響的冰山一角。想請兩位談一談,目前看好AI在哪些領域應用的未來前景?
李開復:疫情的確對整個社會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人們行為習慣發生了很多改變,更願意接受線上學習和工作了。
這種新的行為習慣產生了大量資料流程,為AI應用帶來了更多可能性。比如大健康領域以及遠端醫療中所產生的資料,可以訓練更智慧的模型。同時更多人開始在基因組學、新藥研發方面結合新的AI技術進行研究,因此我相信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潛能是非常巨大的。
AI與教育的結合也很值得期待。一方面可以説明老師處理重複性的日常事務,例如批改作業,讓老師得以將時間精力投入到更有創造性的事情上,能更悉心地為孩子提供優質教學。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比如設置卡通版AI虛擬老師,讓課程充滿趣味性。
在中國,有很多線上教育公司在疫情之前就已經發展迅速,像創新工場投資的VIPKID,讓國外的純正英語老師線上上教授中國學生。目前,中國的線上教育已經擴展到了更多科目,包括體育、舞蹈、書法等素質教育課程。
相比之下,美國線上教育發展的難度會更大。畢竟只在ZOOM上講課是不夠的,好的線上教育必須要有好的內容。
▌AI核心是增強人際互聯,應注重文化多樣性
阿萊克斯·彭特蘭:李開復博士提到的教育案例,我不是很認同。
MIT大約20年前就在教育中使用AI,重點根本不是內容,我們甚至提倡將內容免費開放給大眾。
AI絕非試圖取代人類的作用,我們更強調用AI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人們更好的社交和連接彼此。比如手機上人工智慧技術,不是要取代你,而是讓你高效地找到最適合的工作、最正確的人,讓你更容易的獲取資訊,並進行創新。
我們可以利用資料激發更強的創新力,培養領導力。只有基於這樣的宗旨,才能促進更有創造力的教育和學習,這比關注教育內容本身重要得多。
在加拿大,有家創業公司正在訓練普通民眾學習AI,比如水管工,教學效果非常不錯。他們的教育方式不是簡單的教授基本知識,而是以一種能夠激發人們互動思考的方式。
我們之前在中國調研了3000多個孵化器,發現創業公司成功的要素裡,第一個是文化多樣性,也就是說創始團隊背景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第二個是團隊成員專業的多樣性,他們能否發揮自己所長,並很好地進行團隊合作。
1956年,馬文·明斯基 (Marvin Minsky)提出了人工智慧這個詞。但我們對於人工智慧的理解,不應該只停留在“人工”層面,而應擴展到多元文化之間的相互連接、團隊合作,我把它叫做延伸智能(Extended Intelligence)。這也是我想強調的,人工智慧這個名詞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的核心點是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互聯性。
▌AI未來突破難預測,奇點、超級智慧過於樂觀
Q2:未來十年AI有沒有可能取得重要突破?比如GPT-3近期展現驚人的能力。兩位認為未來的突破方向是什麼?
李開復:過去60多年來,深度學習是唯一的重大突破。在這之後,卷積神經網路(CNN)和GPT-3等都算是重要的改善,我對於人工智慧的漸進式改善保持樂觀。
對科學家來說,他們更期待著技術上的突破式進展。但我覺得未來十年基礎科研或許不會有大的突破。但模型相對容易,只要有大量的資料,就可以從實驗室進入到行業應用,CNN和GPT-3都是模型加海量資料的成果。
我是務實派的,雖然持有樂觀態度,但並不是一位“未來學家”。未來的突破很難預測,對奇點(Singularity)的爭辯,甚至預測超級智慧的出現,在我看來都過於樂觀了。
阿萊克斯·彭特蘭:我同意李博士的觀點。很多生物機制很難解釋,包括用感知認識事物、理解聲音、尋找食物等,是深度學習演算法做不到的。但深度學習可以研究科學、制定規則、研究理論,並進行實踐。
從務實的角度來說,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聯邦學習。就醫療而言,我們有這麼多醫院,在新冠疫情期間做了很多的實驗,為什麼這些實驗資料不能進行聯合呢?
儘管資料有不相容的地方,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探究不同的資料之間的關聯性。在未來,我們對資料的需求也許會越來越少,外科醫生或者物理學家或許不需要太多資料,因為他們對規則已經瞭若指掌了。
▌不要墨守成規,要跨領域、跨學科應對挑戰
Q3:人工智慧會有什關鍵挑戰?對於想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有什麼是需要瞭解的關鍵點?
李開復:首先,大背景在改變,新科技層出不窮,我們每年都需要學習新的東西。
其次,人工智慧可能引起各種問題,包括偏見、歧視、倫理道德等,是否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無人駕駛技術該何去何從等等。
第三,人工智慧的研發需要深刻地理解技術對社會、生活與人類健康會產生的影響。我非常欣賞斯坦福和MIT這樣的高校,能夠把AI教育擴展到各個學科,讓研發人員及早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價值。
阿萊克斯·彭特蘭:是的,我朋友做過一個有關電的趣味類比,電動馬達最初在工廠裡用於生產的時候,並沒有發揮出多大的作用,因為大家並不知道如何改造生產流程。
AI在一些領域發揮的作用是顯著的,但應用到其他領域時,就需要改造流程。很多情況下,最困難的就是說服人們改變商業流程去使用AI,因為大多數人是墨守成規的。
而有意思的是,就像李博士提到的,像MIT和斯坦福這樣的高校確實在認真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
比如,我今天早上正好就這個話題跟G20領導人對話,大家一致認為我們必須從跨領域、跨學科的角度去面對這個問題,不能只是工程師或者社會科學從業者們在做,經濟學家,政治家等等都必須參與進來緊密合作。
隨著AI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除了必須具備強有力的技巧來建立社會規則,還需要對研究經費、企業投入等進行各種調整。
▌雖然大公司實力不容小覷,但依舊對小公司抱有期待
Q4:AI研究會消耗大量的資源,我們是否應該將資源往學術界平衡?現在已經發生資源的重新分配和平衡了嗎?
李開復:就人才而言,現在已經有重新平衡的跡象了。
過去,頂尖大學的學者基於待遇和種種考量,不少選擇去企業界工作。而近期,曾任職於百度、海爾、位元組跳動等公司的數位優秀AI科學家已經回歸高校。
但像GPT-3這樣的技術,仍然不是大學和小公司能支付得起的。支撐GPT-3運行的電腦是世界算力第五的超級電腦。每進行一次演算法訓練,就要花費460萬美金,只有像騰訊、穀歌、微軟這個級別的公司才能負擔得起如此強大的算力。
我觀察到,近年的AI創業公司已經和5年前截然不同了。它們一般由AI科學家和商業人才共同創建,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生,並非紙上談兵做突破性科研,切入的領域也往往是巨頭公司忽略的地方。
例如,為製造業進行AI賦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需要去工廠實地勘查,瞭解運作方式。大公司因為賺錢很容易,不願意做這些性價比低的苦活累活。這些小公司的努力一旦有了成果,就會給產業界帶來革命性的影響。所以,雖然大公司的實力不容小覷,但我依舊對小公司抱有期待。
阿萊克斯·彭特蘭:大學和公司是一種融合的關係,不僅體現在人才流動上,也會進行資訊資源分享,彼此是整體性的合作態勢。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產業界的保密需求還是存在的,只是從學校的出發點來說,我們願意毫無保留地為大家提供更好的研究成果,並與企業合作,形成標準化平臺。
▌人工智慧取代人類需要上百年或更久
Q5:兩位認為什麼是AI不能取代的?
李開復:一類是創造力、分析能力、邏輯辯論能力,瞭解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這些是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另外一類是同理心,人類之間的信任、友誼,自我認知、意識等。
阿萊克斯·彭特蘭:人工智慧有朝一日可以取代人類所有的能力,但是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可能需要上百年或更久。
▌AI創業建議I:找到小切入點,不要與巨頭正面硬碰
Q6:李博士提到了AI在小企業中的運用,可否再舉例說明是如何運用的?
李開復:這個問題分兩部分:一個是小型AI公司與巨頭競爭,我的建議是找准巨頭沒有平臺優勢的細分領域,為某個針對性產業創造價值,並且不要與巨頭核心業務正面硬碰。
對於那些中小型非AI、但想應用AI的公司,需要確保有足夠的資料,以訓練與核心商業價值掛鉤的AI模型,並且有願意變革的開放性公司文化。
所以,早期應用AI的公司可能規模較大,因為他們有足夠大的資料,和可相容變革的商業模型。每個例子都不同,不是任何一家公司都要應用AI。
阿萊克斯·彭特蘭:如果我們放寬AI的定義,或許水管工、合同工都有資料,通過一些簡單的分析、整合,AI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進他們的工作。
這些都是很小的切入點,基於簡單的AI分析、機器學習,依舊可以產生巨大的潛力。
▌ AI創業建議II:知曉技術,同時理解商業
Q7:兩位再分享一下最後的建議?
李開復:我們在步入一個AI開始滲透到方方面面的令人振奮的時代,我希望所有的學生們都能參與到這個改革浪潮中。要深刻地理解人工智慧的商業落地,而不僅僅鑽研技術本身。
阿萊克斯·彭特蘭:不要太較真於深度學習或者冗長的演算法,一切始於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不要止步於技術本身,要明白資料類型、形態和規律,關注商業流程。
感謝葉樂斐、劉諾、藍萱、張昊、陳冬傑、劉子昂、張梓煜、錢淩寒、水一方、沈雍在校譯和審閱上對本文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