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稽核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稽核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稽核定義產品中有5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50的網紅矽谷牛的耕田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ref: https://faun.pub/the-best-infrastructure-as-code-tools-for-2021-b37c323e89f0 這篇文章是一個 IaC (Infrastructure as Code) 的推廣文,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從 IaC 的基本概念與應用談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一起到綠色餐廳吃頓飯!——在地友善食材×溫暖節令料理,跟著番紅花走訪全台22家風土餐廳」介紹 訪問作者:番紅花 內容簡介: 台灣第一本綠色餐廳尋味之旅! 跟隨超人氣家庭料理家——番紅花踏查全台22間綠色餐廳, 穿行於豐盛滋味與在地食材之間, 一口一口,尋訪迷人、溫暖又貼近土地的味覺故...
稽核定義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35:19
《防疫時期的「非常手段」是否有侵害民眾權利之虞?》 編輯|曾子薰 - ❙ 引起爭議的「萬華高風險族群」健保卡註記 據媒體報導指出,5月13日,為避免萬華茶藝室感染鏈持續擴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電信業者配合,針對4月20日至5月15日期間有萬華足跡史的民眾,發送60萬封類細胞簡訊(SMS...
-
稽核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4-15 05:37:11本集主題:「一起到綠色餐廳吃頓飯!——在地友善食材×溫暖節令料理,跟著番紅花走訪全台22家風土餐廳」介紹
訪問作者:番紅花
內容簡介:
台灣第一本綠色餐廳尋味之旅!
跟隨超人氣家庭料理家——番紅花踏查全台22間綠色餐廳,
穿行於豐盛滋味與在地食材之間,
一口一口,尋訪迷人、溫暖又貼近土地的味覺故事!
★ 首本深入介紹、引薦台灣在地「綠色餐廳」的飲食專書。
★ 融合料理職人精神、台灣自然風土、店家經營故事、食材烹調與餐點特色。
★ 綠色餐廳最簡單的定義就是——「趨近低環境成本的餐飲經營模式」。餐點葷、素皆有,選用對土壤與生態相對友善的有機食材。此外,綠色餐廳需遵守並承諾六項「綠食宣言」:優先採用當地當令食材、優先採用有機友善食材、遵循永續生態及海洋原則、減少添加物使用、提供蔬食餐點選項、減少資源耗損與浪費,且於網路平台揭露食材來源,並接受不定期訪談與稽核。
作者簡介:番紅花
台北人,日常專注於家庭料理研究,也是業餘的文學讀者。
人生在廚房的啟蒙,從七八歲學炸豬油開始,對於台灣風土當令食材,特有偏愛。近幾年致力於推動孩子的食農教育,與水牛書店共同策畫的「菜市場的文學課」、「漁港的文學課」,獲得廣大迴響。
最大的心願,就是有一天,問起台灣孩子最愛吃什麼魚,第一名的答案不再是鮭魚和鱈魚,而是鬼頭刀、鯖魚、午仔或虱目魚。持續關注海洋永續、動物福利、土地倫理等議題,希望透過書寫,邀起大小讀者一起來支持台灣的綠色農漁畜牧業。
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著有《廚房小情歌》、《教室外的視野》、《你可以跟孩子聊些什麼》等書。
作者粉絲頁: 番桌·番桌
出版社粉絲頁: 麥田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稽核定義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ref: https://faun.pub/the-best-infrastructure-as-code-tools-for-2021-b37c323e89f0
這篇文章是一個 IaC (Infrastructure as Code) 的推廣文,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從 IaC 的基本概念與應用談起,接者分析了幾個常見的 IaC 工具,最後探討了實際的使用案例
文章偏長,對於 IaC 概念很熟悉的讀者應該可以很快速地看完,以下針對部分進行一些摘要
The need for Infrastructure as Code
作者先描述過去幫機房部署新伺服器時的各種流程,機器少量時能夠透過人力慢慢處理,但是這類型的操作繁瑣,重複且惱人
為了讓這些流程處理得更佳順遂與一致,會有各式各樣的 scripts 等相關工具被開發出來,而這些流程慢慢的會往自動化的方式去發展。
IaC 文化的興起會使得有愈來愈多獲得共識的工具被開發出來,這使得 IaC 的使用門檻會有機會降低,愈來愈多的使用者能夠更簡易的透過 IaC 的方式來管理與維護自身的架構
Benefits and reasons to implement IaC
IaC 帶來的好處是非常顯著的,譬如
1. 將 Config 檔案當作整個環境的 sing source of truth
2. 每次的部署都是基於上述的 Config 來部署,能夠確保每次部署都獲得一樣的結果,避免人為的反覆長期操作帶來的錯誤
3. 透過程式化的方式去建置環境能夠更快速的去應變各種環境需求,對於 testing, developing, production 等各種變化都可以透過 config 的差異來快速搭建
4. Config 也可以透過 Git 的方式去管理來獲得更好的可稽核性與管理性。
Principles and best practices of Infrastructure as code
作者這邊列出了幾個實作上的推薦方式
1. 透過版本控制的方式來管理 IaC 的設定檔案,能夠讓維運人員使用開發者常見的開發合作流程來管理 IaC
2. 將 IaC 的工具整合到 pipeline 的 CI/CD 流程,讓 CI 流程去檢查 IaC 的設定是否符合預期以及 CD 流程來幫忙自動部署修改架構
Infrastructure as code tools
這個區塊作者列出了幾個常見的工具,包含 Terraform, CloudFormation, Puppet, Pulumi 等,接者又透過一張大表格來比較 Terraform/Pulumi/CloudFormation 三者的差異
Pulumi 這工具這一兩年開始聲勢比較多,跟 Terraform 一個最大的差異我想就是撰寫的方式,可以透過 Js, Go, Python...等程式語言來描述架構而並非使用 Terraform 自定義的 DSL 來管理。
最後面作者也列舉了六七個適合 IaC 的使用場景,有興趣的歡迎閱讀全文
稽核定義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北喊清零滿月病例躍居全國第一 高雄連15天+0】
指揮中心記者會重點:
■今日本土29例,境外3例,新增4例死亡。
■臺北市14例、新北11例、桃園2例、彰化1例、宜蘭1例。
■補充:6月2日北市長說台北狀況會發生在全台灣,結果一個半月後幾乎只剩北部有案例;6月16時北市長說沒有疫苗一個月也能清零,結果一個月後,台北市案例、不明感染源、死亡率都躍居全國第一
■居家隔離驗出7例,社區驗出22例有上升(仍以台北市10例為多,新北9例)。
■5月11日至7月14日14130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131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5.9%。
■案15155英國回國男性為Delta株(接種過一劑Moderna),案15283美國回國女性也是Delta(接種一劑Moderna,第二劑未滿14天),另外捷克1例,印尼2例,緬甸2例也都是Delta,Delta已經成為世界主流。
■緬甸案例暴增,且檢驗陽性率30%,7/18零時起緬甸旅遊史,要在集中檢疫所前後都PCR,10,12天要快篩。
■6/1全台兩處污水廠驗出病毒陽性,每兩週會複驗一次,目前則都是陰性(社區病毒已經很少了)。
■疫苗接種24萬2274人次,疫苗覆蓋率達19.14%,劑次人口比19.60%
■非常感謝斯洛伐克,透過歐盟分配贈送台灣1萬劑疫苗,相關廠牌細節還沒得到證實。
Q&A:
■打疫苗前會稽核健保卡和黃卡,確定施打疫苗的種類,請大家守規矩不要刻意欺騙,不要造成一線人員負擔。法制組正在研議相關處分。
■疫苗諮詢小組對於混打會參考國際證據,原則都是共識決,先前暫不考慮的原因也是專家共識。
■國外有小規模(N=80多人)AZ+Moderna的研究,抗體效價表現不錯,疫苗小組會再開會討論。
■陳時中部長打第二劑AZ,目前沒有任何感覺。第一劑(3/23)晚上有輕微的燒。
■高端有提出延伸性計畫,原則上是針對打安慰劑組,因為已有本土流行避免這些人打不到疫苗,因此可能有其他的延伸試驗。
■多混打一種疫苗就多一種風險,因此不是混打抗體越高就好,必須要考量風險。
■捲舌音中時記者:堅持打Moderna可能等到打國產? 部長:國產EUA通過才會讓大家作選擇。
■車內脫口罩,有生理需要,例如喝水必要性喝一下也可以。
■混打實驗有不只一個團隊在進行,一個禮拜,一個月、三個月都會抽血驗抗體和細胞免疫,ACIP也有可能拿到初步結果就決策。
■媒體問:抵台的Moderna為什麼不要有多少打多少? 目前到貨都不確定,每天都要精算,以盡量施打多為原則,因此目前預約系統就是要掌握意願,來搭配疫苗配送施打的物流過程。並沒有要湊整數才開打的事情(也要留第二劑啊)。
■Moderna我們有755萬劑,可以打377萬人。(補充:目前Moderna已打200萬劑,這些人第二劑也要留 #現在堅持只打Moderna的人超過一半以上都打不到,不只等一個月,可能會等到年底再打BNT或明年打新購的Moderna)
■中時記者又問:為何不加買Moderna?答:正在洽詢,另外BNT若能到貨也會加入施打計畫。
■野溪很多具有一定風險,很多縣市都直接禁止,不要再問能不能不戴口罩去玩好嗎?
■混打疫苗後拿卡片出來炫耀,部長說就像是闖紅燈以後拍照上傳,洋洋得意說我闖紅燈政府沒抓到一樣,是很不可取的行為。
■打兩劑Moderna還確診的境外案例,如果按研究定義此人並不是打兩劑,只打一劑得Delta是滿常見的,「打完兩劑滿14天才叫完整接種」。
■中時又問:某某某說買疫苗政治力干涉云云。部長回答:想要讓疫苗不成的人很多,最重要還是沈住氣,按照大家簽約的期待,靜待疫苗進貨。目前世界所有契約都不保證疫苗到貨。
■中時又問:傳聞高端臨床試驗確診是打疫苗還是安慰劑。答:既然要等解盲當然就不能告訴你了,而且只有解盲之後當事人知道。
■中時又問:BNT或其他疫苗會不會有六個月效力下降問題。答:目前包含WHO與美國FDA均未建議第三劑疫苗施打,疫苗效力需要長期觀測,但目前沒有這種疫苗會失效的狀況。
■這週又做了40個本土定序,例如台北社區、北車地下街群聚、內湖職場群聚、桃園新北群聚、台積電員工、台中群聚等,都是Alpha株。 目前Delta定序到的合計有境外17,本土12例。
■目前疫苗通報新增3例接種AZ後死亡,年齡48-88歲,接種疫苗5-29天內發生,4例接種Moderna後死亡,年齡66-80歲,接種疫苗當天-13天發生。
■國產疫苗EUA前出現各種爆料,部長還是說要由委員會專業判斷,製程能通過要盡快,台灣能盡快做疫苗,時效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這是最大的優點。有人問為什麼要預採購,全世界疫苗都預採購啦!美國花十億美元欲採購的GSK等疫苗根本沒做出來,要打擊國產疫苗大可不必。
■緬甸是否包機是外交/僑委會的權責,指揮中心只配合防疫計劃。
■今天22例非匡列案例(雙北19)還要疫調了解何種感染狀況,但不會影響警戒狀態。
■通知有預約資格時,那些量都已經先留下來了,不會預約後打不到,目前第二三週的AZ都沒問題,第四週大概可以但還是要看狀況。
稽核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五分鐘關係回憶計畫-1:真真》
★★★
寫在之前 : 響應「5分鐘關係回憶計畫」
我在表妹的臉書上看到這個計畫,追蹤了一段時間,細細閱讀過她某一片段的人生旅程。表妹是個才華洋溢的5/1顯示者,將這個計畫書寫得有聲有色。使我也動念想要回看,那些在我生命中經過、或曾佔有一席之地的人。這個計畫原始的初衷,很美:「當那些流逝的關係記憶能重新浮起,也許會在一片茫茫的人生大海裡,因明白生命曾停留過如此多數的人,而感到自己不是那麼孤單。」
是啊,即使封鎖,即使無常,即使會有更大的巨變,生命的流不會停歇。透過這個關係回憶的書寫,願你能回想起那些,曾與你一起嬉戲、橫渡、潛泳的人,他們或許改變你對於世界的觀點,也可能扭轉你原始奔流的路線,偶爾懷疑起日子波瀾怎麼這麼多的時候,別忘了,誰不是如此呢?你也許孤單,但不會一直落單的。
★★★
真真的名字和她的長相連不太起來,我的意思是,當我收下她的名片,以為站在我眼前的,會是白皙楚楚的鄰家女孩,頭腦裡響起珍珍魷魚絲、真正有意思的廣告台詞,稚嫩的聲嗓,名叫珍珍。
然而真真不是珍珍,真真渾身都有一種明豔的氣息,連音線都是鏗鏘的。蓬鬆棕褐的髮,可能曾經盛極一時,現在只剩下髮尾還看得出一點狂風浪捲的痕跡,換了其他人的頭頂著,叫秋風殘局,顯得破敗,真真卻當得起這樣的娉婷嫵媚,特別是邊說話邊把髮梢向旁撥攏的時候,髮叢裡面彷彿存在另外的大陸,雲深不知處。
如果當時再年輕個五歲,站在真真旁邊,我一定會生出自慚形穢的卑瑣心態。然後盡可能地祈禱不要跟這種人分派到同一組工作。因為漂亮的人,通常不怎麼會做漂亮的事。誰想跟著公主背後一路擦屁股呢。這種事情我已經幹得太多了。
幸好,那時我已不再年輕,真真是跨部門的同事,用不著我管。按照業務性質看起來,未來的交集也不會太多。我們行禮如儀,心裡速迅掂量彼此可能的份量,因為不確定誰會比誰先離開,誰都沒有先問起對方的Line和wechat。
真真是東廠的特助,我取這樣的代號,是因為那個單位,就像真真的髮際叢林一樣,雲深不知處,他們時常突襲稽核每一個部門的成效,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直搗你上上個月心存僥倖的疏忽。使人難堪困窘,繼而發掘各單位所謂真正的價值、還有缺失,只是他們眾多工作指標之一。可惜大部分的人,層級都沒有高到可以完整俯瞰東廠全貌的程度。所以我們虛與尾蛇,問東答西,作為聊勝於無的報復。
東廠的人,也長得十分雷同,除了真真。上班時間,真真有時候把捲髮鬆鬆盤起,但最常看到那些捲髮如同深海生物般地,綣棲在不同顏色和樣式的領緣,形成五光斑斕的風景。當她向任何人走近,那樣的風景使人幾乎無法抗拒,連我這麼不熱衷打扮的人,都曾忍不住向她探詢,這個海鷗頸鍊哪裡買,好好看。
真真盡可能地回答我們的問題,當然,她的回答也夾雜著她需要知道的問題。而很少有人覺得被利用、被探勘、被圈套。
說不上來我的心理是甚麼,我不討厭真真,但也不確定自己會喜歡這樣一個人。因為,在內心深處,我覺得真真的人格特質,比我更能勝任傳播與溝通的工作。而說到靈活交際,真真才是箇中能手,我這種皮笑肉不笑的三腳貓功夫,只能騙騙醉翁之意不在酒、同樣也求蒙混過關的對象罷了。
和朋友聊起來,她笑得前俯後仰,挖靠,你這是在忌妒嗎?至於嗎?心胸開闊點,自信點,少沒出息了。
在我心中,這已經不是甚麼「人正真好」的酸葡萄心態,而更接近唯恐「後浪推前浪」的黑色警鐘。偶爾真真從我身邊走過,我也會聽到不知道從哪裡發出的巨大聲鳴,一聲緊促過一聲。老實說,這比外貌的相形見絀,更令我感覺自慚形穢。
而我那時竟然沒有察覺,有人和我一樣,懷抱著巨大的不安與危機感,若無其事地和我一起工作。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會帶給任何人攸關存亡的威脅,直到我被狠狠地剝奪資格。那是瞬息之間的事情而已,當人已經不在局內,才想通樁樁件件,原來已經埋伏預演了這樣久。甚至還來不及讓我產生任何挫敗或窩囊的感覺。一切都已經再也來不及。
底層的日子,我一樣在走道上、茶水間、電梯口遇見真真。真真總是微微向我點頭,不失禮也不多禮,如果我沒有開口,真真也不會主動對我說些甚麼。我並不意外,那一段時間,很少有人願意接近我,好像如此便會沾染上某些深不可測的噩運,我也和大家保持著距離,像一座行動的真空玻璃,人人都可以輕易地從各種角度穿越我,留下他們對我說不出口的憐憫、慶幸、淡漠、懷疑,然後揚長而去。
某一天,我被上級狠狠喝斥,抱著灰土土的卷宗出房門的當口,真真就站在門外。彷彿沒料到謾罵會這麼快結束,她的臉上還留著某種真實的表情。我想起來了,她回答我海鷗頸鍊的來處,「噓,別講,前男友送的。」那時,她的臉上就是這樣sisterhood的親暱,左頰上淺淺的笑窩彎曲成月一般的弧線,現任男友應該不知道吧,這個笑窩有時也窩藏著秘密。她笑得更深了,「有必要嗎?本來就跟他沒關係。這是我的東西。」
那一瞬間,我不知道該作何反應,窘嗎?在人前被斥責不是新鮮事,我早對羞恥免疫了。對那個情比姊妹深的表情,我反而先覺得渾身僵硬。真真的反應比我快,她收起了表情,用嘴型問我,「你老闆,現在紅燈?ok好,了解。我等下再來。」我點了點頭。那是我們最後一次交談。
我離開以後,有好一段時間幾乎忘了這個人。在新的工作安定下來,真真隨著舊事慢慢褪去。
我沒有想到會再遇見真真,在一個天還沒亮透的早晨。那是一個我們籌辦很久的新品發布會,細節繁瑣、環環相扣,因而格外起早前往會場準備,會場必須由馬路另外一邊的小門進入,等待換證的時間,剛好足夠我走進超商買一杯咖啡。
真真排在我後面,婀娜萬千的髮,剪成了服貼的清湯麵,我完全沒有認出她來,心思一直沉浸在等等要檢查的每一個節點,當店員把咖啡遞送給我,真真開口了,「妳還是喝這麼燙呀。Landy。」
我轉過頭去,一切使我想起《甜蜜蜜》最後一幕,男女主角久別重逢在電視前的劇情。我們時常誤以為,人和人的重遇,會是很磅礡的。其實大部分的再相見,都發生在日常和市井裡。我們走在差不多的街道、甚至不經意踩踏著相同的路徑,前後相隔不過幾分鐘的距離。有時,偏偏永遠不會遇見,有時,遇見了,也不代表可以像從前那樣會面。也許磅礡的部分,就在於明日又天涯的未知與必然吧。
真真變了,又像沒變,保有著我記憶中的波光瀲豔,而隨著歲月變得曖曖內斂。不知道她看我也是這樣嗎。
她說,「我都有follow妳呢,鼓勵我的朋友,都要去妳的夥伴時段。妳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有看。」
2/4其實很不會面對這類的重遇,我既不擅長擁抱,傾刻間也只吐得出,「天啊真的嗎?」這種虛偽到爆炸的回應。
真真用同樣慧黠黑亮的眼睛回望我,「真的,Landy。看妳現在過得很好,我很開心。之前,沒有站到妳身邊back up妳,我覺得很抱歉。所以我用我的方式支持著妳。妳值得更好的待遇。」
過去…,過去的已然成為過去了,我對真真說,雖然我不能否認,我奮力工作,一開始,的確是為了想替當時的自己平反些甚麼。但慢慢地會發現,那些曾不公對待我的,只是鞋子裡的碎沙微塵,我唯一要做的,是把它們倒出來清空。而不需要證明我可以穿著一雙灌滿了碎沙微塵的鞋,走得健步如飛、平步青雲。
而,真真,在後來的一些工作情景裡,我也經驗過類似妳的角色。玲瓏圓融,與人為善,但面對組織裡失色的、被傾軋的角色,心裡總是不知所措。我時常問自己,我該怎麼做?好像別惹麻煩、必要時人云亦云就好。但這樣真的好嗎?沒有人比我更明白,被當成真空對待的感受。
所以,我從最簡單的開始,試著和那些人說話。不管他們做錯了甚麼、發生過甚麼,很多都是超越我的評判權限的,而每個人都值得被正視與珍惜。
我會和他們聊很平常的事情,就像妳問我咖啡還是喝得這麼燙呀。我也問他們,早上來上班塞車嗎?中餐你只吃這樣喔?早點下班吧,明天見囉。
真真,所以我想跟你說謝謝,你可能不曉得,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一些人性的掙扎,也完成了一些人性的學習。妳的名字,早已向我透露了最重要的事情,甚麼是真實?要如何才能活得真實?
我們不能只依賴自己看見的、別人告訴的,來定義或追尋真實。當我們膽敢向內觀看、向外解封自己的心,一切就會開始變得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