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稻米施肥與灌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稻米施肥與灌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稻米施肥與灌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稻米施肥與灌溉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智在家鄉】手機也能巡田水!物聯網耕種超節電 關渡精準施肥稻作好壯壯 2021-01-26李 映萱智慧家鄉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王佐銘、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國內農業就業人口逐年減少,年齡層也有老化趨勢,為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吸引青農們回流,2020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

  • 稻米施肥與灌溉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27 11:50:44
    有 0 人按讚

    【智在家鄉】手機也能巡田水!物聯網耕種超節電 關渡精準施肥稻作好壯壯

    2021-01-26李 映萱智慧家鄉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王佐銘、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國內農業就業人口逐年減少,年齡層也有老化趨勢,為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吸引青農們回流,2020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團隊「走向里山一家當關」與「小草」,用智能生產及智慧管理進行定時、定量計算處理,精準投放肥料與水,農民只須在系統上操作,就能種好菜、育好果,大幅降低人力、減少資源消耗,為家鄉農民有效地控管田地。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台灣農業就業人口有近20%年紀超過65歲,且扣除政府補助,農民月平均收入不到1萬元。「走向里山一家當關」綜合所學與在地實務經驗,加上科技和創意,研發出「SOLOMO永續稻作技術田間管理決策平台」APP,幫助農民建立生產SOP,增加農業產量,提升農民所得。該平台代表意涵為:SO(社群)、 LO(在地)、 MO(行動),團隊成員從家鄉關渡平原進行實驗改良,結合在地團體、農田水利會,擁有10年關渡平原生態的相關資料,經過AI大數據分析、交叉比對,可精準施肥、用水管理、預估採收時間及產量,避免資源浪費。

    團員何榮旺與何永山父子,祖輩皆在台北市北投地區務農,見證了都市變遷下的產業更迭與興衰。雖然從父輩起因都市計畫變遷不再務農,仍然心繫農業,轉而投入七星農田水利會。他們發現,過去農民覺得肥料灑越多越好,事實上少量施肥跟用水,反而能讓稻子扎得更深。

    團隊自信分享,曾把稻田分成兩部分來試驗,一邊使用SOLOMO永續稻作技術,一邊則遵循舊有稻作模式,有次颱風天突襲,使用系統的那半邊稻田完好無缺,另外半邊稻作則被颱風吹得連根拔起、東倒西歪。SOLOMO也獲得「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等農業技術、大數據資料專家認證。

    何榮旺說,除了增加農民收益和友善環境的前提下,以水稻強化栽培(SRI) 技術和關渡平原做為市場區隔指標,打造專屬北台灣特有水質環境的優良稻米品牌,進而推廣至其他地區,進而吸引青年洄流返鄉,傳承農業文化。

    他們規劃用1年的時間來驗證SOLOMO的AI大數據演算法和功能,後續再上架推廣。未來APP將擴充田間用水施肥、微氣象等功能,並加入田間紀錄、管理、教學。未來將藉由全台17個農田水利會推廣「SOLOMO 永續稻作技術田間管理決策平台」計畫,加速「七星SRI稻米產銷專區」成立,將「七星模式」由台北市關渡平原,推廣至全台灣稻作生產地區。

    另一組參賽團隊「小草」,除了看重智慧農業的發展,也關心城市冷氣用量帶來的環境災害。為了降低冷氣用電、提高農業產能,團隊打造「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應用在屋頂可為大樓降溫,在溫室與農地可發展智慧農業,助農民達到精準施肥及用水,為孕育我們的這塊土地節約能源。

    隨著物聯網在農業上的蓬勃發展,聰明的農業應用越來越受到重用。該系統運用感測系統監測土壤品質,導入物聯網技術與地下水排水系統,將採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訊息進行數字化和轉化後,傳輸到自行開發的物聯網IoT平台進行整合,以遠程監控即時了解農產品生長狀況。

    他們在農地建設多台攝影機,系統結合氣象與雨量預測,不僅能即時偵測土壤灌溉時機,下雨時會啟動馬達保護機制,關閉灑水功能並進行排水,解決了以往梅雨季農作物根部淹到腐爛的問題。為了讓更多人參與此計畫,該團隊在政府的在職訓練課程中公開零組件與程式,製作教學手冊與電子檔供全民DIY,也讓民眾免費申請團隊所開發的物聯網平台。

    「小草」團隊分別在高雄、桃園、中壢與台南設置示範基地。其中在高雄的智慧農地,團隊建立地下暗渠排水系統,當下大雨或土壤施肥鹽份過高時,能自動排出多餘水分及鹽分。自動灌溉系統則是用50瓦太陽能板供電,能將水跟肥料直接傳到植物根部;肥料的控制上,除了土壤酸鹼度與電導度的監測外,更可掌握植物氮、磷、鉀生長要素,透過數據即可得知植物需要吸收的養份。

    另外,團隊與嘉義溫室業者已合作2年,透過綠屋頂設計,屋頂打造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並結合太陽能供電,建構出一套不僅能滿足種植與克服屋頂限制的基本需求,還能達到即時監控與節約能源的自動化屋頂種菜系統,達到保水、排水、自動灌溉、降溫等種植需求。經過團隊實測,在屋頂種植有機蔬果,使室內外溫差有5至10度,只要室內比屋外低1度,即可省電6%。

    此系統使用數據上網,結合物聯網,可以將空氣與保水層溫、溼度、土壤酸鹼度與電導度、氮、磷、鉀連線上網紀錄數據或存取於SD卡;還可透過網路遠端遙控物聯網設備,啟動相關設備,例如打水、霧化等自動化功能,以便及時控制效果,讓需常遠行的種植戶也不用。

    該團隊希望透過政府職訓課程,與更多對物聯網有研究、從事農業的人進行交流,爭取更多教學單位合作,培養更多人才為家鄉做出貢獻。團隊認為,這套系統導入的排水系統,可對抗乾旱及洪水天災,除了國內推廣,希望未來可推廣到自然災害較頻繁的國家,透過國際間的分享,達到全球化的應用。

    附圖:▲團隊使用SOLOMO APP在關渡平原進行實驗。(走向里山一家當關提供)
    ▲團隊在示範基地使用「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小草提供)

    資料來源:https://cnews.com.tw/195210126a03/

  • 稻米施肥與灌溉 在 拖鞋亮綠教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9-06 11:31:42
    有 23 人按讚

    ㄚ亮移居 第一站 宜蘭探查
    https://ligidea.blogspot.com/2019/09/blog-post_76.html

    移居探查之旅
    此心得只是阿亮小小的整理
    不能保證與實際相同
    若有任何錯誤請見諒
    也請賜教馬上更正錯誤

    ㄚ亮這學期有一些小小的時間
    因此開始了新計畫
    找尋下一個給孩子成長的環境
    在帶孩子的釣魚任務中
    經由朋友的幫忙下
    偶然的讓第一站

    來到了宜蘭
    這次探查除了完成
    釣魚任務(林憲坤 釣魚與養殖水生生物之有名youtuber)

    找尋朋友(金正 厲害的生物名師外,遠走鄉下當小農)

    另外花了半天多的時間在宜蘭各區亂晃
    對於阿亮這個地理位置白癡
    除了看導航地圖
    其實不太知道自己身在宜蘭哪裡
    就這樣隨處看、到處聽,而有了一些感想

    據當地人說明
    蘭陽平原
    主要的灌溉水源來自蘭陽溪、宜蘭河、羅東溪與東山河,四大支流
    而蘭陽平原主要生產稻米的地方來自
    壯圍鄉、員山鄉、三星鄉與五結鄉

    阿亮此次經過的有壯圍鄉(主要是釣魚)、五結鄉(住了一晚)、三星鄉(開車亂晃)、員山鄉(金正名師)

    在員山鄉的內城
    因為接近雪山山脈
    有部分種稻水源來自山上所引流下來純淨泉水
    據當地人表示
    因在蘭陽溪較上方,且接近山邊
    所以土地多為石頭,不像離出海口的五結那麼肥沃
    但水源就是清澈的雪山泉水,水質超棒
    這邊在幾十年前
    只要用空心竹筒往地上插就會有地下水跑出來
    然而若較為細看五結的google地圖
    會發現有一間某企業的廠區,在這抽取水源
    製造市面上看得到有名的礦泉水(......蘭)
    再加上附近出現了幾家養殖香魚業者大量抽取地下水
    因此現在可供灌溉且源源不絕的雪山水層已經下降許多

    ㄚ亮帶著孩子來到三星一處最近有名的民宿
    (孩子非常喜歡那個節目"阮三个")
    隔著蘭陽溪與員山鄉對望的是三星鄉
    這是蘭陽溪從山脈峽谷出來後
    最先沖刷的地方,比剛提到的對岸
    員山鄉內城肥沃許多
    也因此在當時由陳定南縣長,大力推廣後
    造就全台有名的"三星蔥"

    五結鄉
    一個得天獨厚
    由蘭陽溪、羅東溪、冬山河
    三河共同沖刷出來的肥沃土地
    這是全宜蘭最好的種植水稻地
    據說這邊的農田,不需要施肥
    就能比其他地方都還有更為令人豐碩的產量

    -------------------------------------------------

    文末
    此次到了宜蘭,隨處可見突出的獨棟
    類似農舍的建築物特別是五結鄉
    (也可能是在這邊住了一晚,所看到的狀況)
    似乎建案工程最多
    而往三星與員山方向,就相對少了許多
    或許這只是阿亮有開到的路線,所看到的景象
    也或許這跟交通地理位置(五號國道)有關
    但是回家後到各大房仲網站搜尋一下
    除了宜蘭市外,五結鄉的新物件的確很多

    ㄚ亮心中感慨
    若照當地人所述,最好的米是種在五結鄉
    但現今似乎是最好的農舍也種在五結鄉
    當年最好的米,換現今最好房
    一種不勝唏噓的感覺

    到宜蘭對阿亮來講,證實了一句老人的諺語
    好的東西,沒幾年的好光景

  • 稻米施肥與灌溉 在 親民黨 People First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0-19 20:39:01
    有 125 人按讚

    【香蕉你個芭樂咧】撰文:親民黨團主任張碩文

    農民與官員的差別在哪?
    農民知道什麼節氣、土壤、日照、海拔⋯適合種什麼作物!

    從去年香蕉受颱風橫掃暴漲天價後農民狂搶蕉苗,就可得知今年香蕉必定崩跌。

    農政主管單位視而不見的老作為,蕉農只能兩手一攤無奈「尚叫我是做田人」。

    去年種200棵,被颱風吹倒只剩20棵,要半夜去香蕉園搭帳棚餵蚊子怕吃藥的(吸毒)來偷。

    ▍我看到農委會提出國內農業打工,問問看他們(官員)的孩子願不願意去田裏曬太陽,不就知道了。

    農業缺工不是一天兩天、更不是一年兩年,現在從山上採茶、到平地種田、下海打魚,有多少是逃逸外勞與外配的親屬依親打工,只是政府不願面對、不敢面對!——這就是政府。

    打工的外勞還跟農民雇主談一例一休加班要雙倍,我看ㄧ例一休只有逃逸外勞最落實政府政策。

    你們可以說為什麼不找台灣農工,如果是這樣問就真的是外行,因為找不到台灣農工。

    政府推動新南向,最落實的也是逃逸外勞,他們學習台灣人怎麼培養土壤、如何種植作物、搭建溫室、灌溉、施肥、嫁接⋯,把這些技術轉移回祖國。

    大陸、東南亞國家已開始可以生產與台灣ㄧ樣品質的農產品,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農業優勢已慢慢的失去了!

    我小時候家裡種蒜頭、高麗菜、香蕉、蕃薯、稻米,蒜頭、香蕉與高麗菜都是出口,今天我們吃的蒜頭1/3是阿根廷與西班牙進口;價格可比台灣生產,政府知道蒜頭為什麼價格好但產量不足?農民明知可以種為何不多種嗎?

    農政計劃、農業預算年年有,就是不知政府做了什麼?

    ▍少數年輕專業的農青返鄉務農,為什麼?

    因為都市的生活把年輕人的雄心壯志壓得喘不過氣來,賺得錢只夠付房租與貸款養不了家人,只好回鄉種老父的一畝田,從一畝田到一公頃,從老父親的身上學會汗滴禾下土、看天吃飯到農業創新,靠的是自己與老農夫的經驗。

    當有一天成功了,政府才會出現扮演錦上添花的角色。

    農委會成立台農發公司本意好但卻又掉入胡同,產地在變、生產方式在變、銷售模式在變,台灣優勢就是「一成不變」?

    我有一次拜訪在大陸的台灣通路商,了解目前的農產品市場競爭狀況,這位朋友說:前陣子台灣農政單位帶了很多農產品生產合作社與農會來拜託採購台灣的農產品ㄧ直說台灣種的有多好有多好,然後請大家吃完飯他們就去玩了;隔週換韓國農政單位的來自我推薦韓國農產品,他們把我們300多家賣場做生鮮產品分析,他們針對大陸東西南北中的市場品項分析,什麼時候賣韓國的農產品是大陸沒有的,而產品與價格都有競爭優勢,最重要的韓國人分析了如果讓他們產品上架,賣場可以增加多少獲利,比賣去年同期的產品增加多少。

    他問我說:「如果是你,你要選擇跟誰做生意?」

    看清楚自己,才知道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被利用的價值。

    20年前台灣是大陸與東南亞的鏡子,現在大陸與東南亞是我們的鏡子。

    我覺得我不像住在島嶼國家,可以航向世界各地,卻像一隻青蛙恨自己沒有翅膀。

    不要再做自大的夜郎,更不要當把頭埋在沙裡,逃避事實,說什麼也看不見的駝鳥!

    ▊政府與農民的不同就是,政府應該看得比農民遠,所以可以「看見未來」預估最好狀況預防最壞情況,香蕉只是其一,「可見未來」⋯發生!

    台灣不止香蕉你的芭樂,還有荔枝橘子、葡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