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種菜時間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種菜時間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種菜時間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種菜時間表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251的網紅朱元宏服務團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就是要健康! 生物價值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健康忠告: 只有四個字,價值3200萬! 本月初,享譽世界的2017年貝爾獎頒佈了。其中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受到了民眾特殊的關注,因為這似乎是諾貝爾獎離我們的生活最近的一次! 三位研究“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的科學家Jeffrey C. Hall、M...

種菜時間表 在 Hocc 何韻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3 04:00:14

活在香港這個壓力煲,要能對抗一切讓人瘋癲的人和事,必須先把自己的身心變得強大。一切必須從日常生活開始,修補好自己,才能有餘力照顧到其他人,還有我們的家。 我們面對的所有問題,遍尋答案良方不果; 尋根究底,答案其實根本蘊藏自身內。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

  • 種菜時間表 在 朱元宏服務團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15 09:00:09
    有 7 人按讚

    #就是要健康!
    生物價值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健康忠告:
    只有四個字,價值3200萬!

    本月初,享譽世界的2017年貝爾獎頒佈了。其中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受到了民眾特殊的關注,因為這似乎是諾貝爾獎離我們的生活最近的一次!

    三位研究“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的科學家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 和Michael W. Young獲得該項殊榮。

    “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到底是個啥東東?

    他們的獲獎理由是:

    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晝夜變換的。

    簡而言之,他們研究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生物鐘”!

    生物鐘調節身體重要功能,例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溫等;生物鐘和你的健康息息相關。你什麼時候睏、什麼時候醒、一天內的體溫變化、什麼時候激素水平上升,統統都是由生物鐘在管理。

    三位科學家通過精密的實驗得出幾個結論:

    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

    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

    因此,本屆諾爾貝醫學獎研究成果,最貼切的解釋就是:

    不要熬夜!!!

    這話聽著一點也不新鮮啊!父母長輩親朋好友沒少叨念過。

    但是這三位科學家憑藉該研究一共獲得了諾貝爾獎金900 萬瑞典克朗(約合 3500萬元人民幣)。

    所以,以後聽到別人勸你不要熬夜的時候,一定要像拿到3500萬一樣高興哦……

    下面是一組價值3500萬的建議:

    1.
    不要熬夜:

    睡覺是養生的一大功能,養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細胞去取代腐敗的細胞,如一夜睡不著就換不了新細胞。如果說白天死亡一百萬個細胞,一晚上只補回來五十萬個細胞,時間長了,身體就虧空得越來越厲害。

    獲獎者之一的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起了一組罕見病例。近二十年來,各國醫生發現了一些“睡不著覺的家族”,這些家族的人得了怪病,就是至少三四十年都沒好好睡過。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另一位獲獎者邁克爾·楊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由於熬夜缺乏睡眠,神經突觸部分被星形膠質細胞大量吞噬。通俗的說就是: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他還發現,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

    2.
    要養肝:

    其實,熬夜對肝臟的傷害是最大的。因為肝臟是我們身體裡最大的解毒器官,而晚上又是肝臟集中精力的“工作時間”。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不休息,反而大肆吃喝,會讓肝臟超負荷。當肝臟真的“喊”起疼來,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11點後睡的人,白開水裡一定要加一點它!

    白開水裡加點“紅棗”

    沒有什麼能抵消熬夜的損害,但因為生活迫不得已熬夜時應該長期飲用紅棗水護肝。

    有實驗表明,每天給肝功能差的人喝紅棗水,持續一週可以達到養護肝臟、促進肝臟解毒排毒的效果。中醫學也認為,紅棗水有補氣養血、疏肝解鬱的功效。將果肉豐富的紅棗掰開,用溫水泡發,這樣維生素更利於肝臟吸收。

    3.
    價值3500萬的養生表:

    中國古代養生講究“順應自然”,現代生活中人體也有它最喜歡的節奏和規律。如果我們順應了身體的生物鐘規律,摸準薄弱那一刻,拾遺補缺,身體就能被調校到最佳狀態。而反之,則會產生各種問題,危害健康。

    5~6點:
    醒了也要多睡會兒

    很多中老年人“晚上睡不著,早上醒得早”,如果你在清晨五六點就早早醒來,不妨儘量讓自己多睡會兒,實在睡不著也可以閉目養神,或躺在床上按摩腹部、揉搓雙手,有助於保證白天旺盛的精力。

    6點半:
    做伸展運動

    中老年人每天早上簡單鍛鍊10~20分鐘即可,建議以輕緩柔和的運動為主,如伸展運動、散步、瑜伽、太極拳等。

    7~8點:
    吃份高營養早餐

    包子、油條、燒餅等澱粉類食物是多數人早餐桌上的主力軍。但是,除了澱粉類食物外,再來一杯牛奶或者豆漿、一個雞蛋、一小份水果,則更加健康哦。

    10點:
    吃一小把堅果

    中老年人應該在上午十點左右,吃一小把堅果,對心腦血管健康有好處。花生、核桃、杏仁、松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哦。

    11~12點半:
    享受“雜牌”午餐

    午餐食物一定要種類多樣。老年人做午餐一定要“雜”,炒菜時儘量多放幾種食材。比如,炒青菜時放點蘑菇,做肉菜時放點胡蘿蔔丁、黃瓜丁,每種菜量不大,但種類、顏色要儘可能豐富。

    13點:
    小睡30分鐘

    午飯後半小時,疲勞感來襲,此時不妨先喝一杯水,然後打個盹兒。午睡對降低血壓、保護心臟、增強記憶力、提高免疫力等都有好處。但是,午睡時間不宜過長,20~30分鐘即可。

    14點:
    喝杯綠茶

    午覺醒來之後,人總會有些倦怠,此時來杯綠茶對身體可是非常好哦,研究表明綠茶能降低患癌風險。

    15點:
    晒晒太陽

    如果天氣好,中老年人可以去戶外鍛鍊,此時陽光和煦,是晒太陽的好時機。若下雨或者太陽太毒,則可在家做做健身操、身體拉伸等。

    16點:
    來杯優酪乳

    下午4點,人的血糖開始升高,此時,中老年人可以再加個餐,喝杯優酪乳或吃兩片全麥麵包。

    18~20點:
    與家人分享“慢”晚餐

    晚餐一定要清淡,對一天的營養進行查漏補缺。晚飯不能吃得太晚,否則影響睡眠。晚餐時間一般相對充裕,可以和家人一起慢慢享用,細嚼慢嚥,聊聊天,無疑是一段幸福的家庭時光。

    20點:
    站一刻鐘

    吃完晚飯,很多人便立刻窩在沙發裡看電視,這可是十分傷害腸胃的。晚飯後最好站立15分鐘,或一邊走動一邊給久違的朋友打個電話,也可以澆澆花、洗洗碗。

    21點:
    提前刷牙

    刷牙時間最好放在晚上9點,這樣可以保證自己晚上9點後,不再吃東西。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看看書等。

    22點:
    調低臥室溫度

    人的最佳睡眠時間是22點,最晚不超過23點。科學研究顯示,臥室保持低溫可以降低患糖尿病和其他代謝疾病的風險,入睡前最好將房間溫度稍微調低一點。

    健康的一天自此結束,睡個好覺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吧!

    記得把這篇文章發給朋友們,告訴他們這才是最科學健康的生活時間表。

    3500萬的建議哦!

    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福慧增長 感恩
    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健康忠告~
    https://youtu.be/kWf-IElSmMc

  • 種菜時間表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7-09 09:47:00
    有 44 人按讚

    【常常好食學堂Good Food Kitchen課程表】工作放一邊,用12堂料理課平衡你的生活傾斜感!

    已經錯過上兩堂的人,立刻點按以下網址報名搶位享早鳥優惠:https://goo.gl/Mjqv4a

    我們想要用「理想的料理,基本的基本」體驗課,讓你觸摸季節感的食材、回到料理的基本,每一堂課都能讓學員學到基礎而重要的知識與技能:
    ⊙食材的原味:米、麵、雞、豬、牛、魚、菜、油、醬料,用食材種類規劃課程分類,可認識各類食材生產達人,學會各類食材採買、保存及料理方法。
    ⊙烹煮的技法:煎、炸、攪、滑、蒸、烤、炒、拌、燉、醃、漬、調味,一堂至少學會一個重要技巧。
    ⊙風味的鋪陳:中式、義式、日式、法式、泰式、台式等各種菜系,經典與流行食譜均衡呈現。
    ⊙工具的掌握:料理相關工具及各類使用和保養小祕技,都將有詳細介紹,可輕易上手。
    ⊙日常與饗宴:食譜設計涵蓋一日三餐到親友歡聚分享,食器與擺盤陳列,學習吃的美學。

    [7/13-8/13課程時間表]
    Class 3 魚料理 汛季吃魚產!愈新鮮愈簡單 07/13 (三) 19:00-21:30 http://www.goodfoodlife.com.tw/?p=18

    Class 4 肉料理 豐盛元氣牛肉早午餐 07/16 (六) 10:00-13:00 http://www.goodfoodlife.com.tw/?p=45

    Class 5 蛋與蔬菜料理 夏日蔬食主義 07/20 (三) 19:00-21:30 (2.5 hr) http://www.goodfoodlife.com.tw/?p=47

    Class 6 湯料理 返璞歸真一鍋好湯 07/23 (六) 10:00-13:00 http://www.goodfoodlife.com.tw/?p=49

    Class 7 米料理 跟著Marco好好煮飯 07/27 (三) 19:00-21:30 http://www.goodfoodlife.com.tw/?p=75

    Class 8 便當料理 和布魯媽媽開始做幸福便當 07/30 (六) 10:00-13:00
    http://www.goodfoodlife.com.tw/?p=52

    Class 9 禽料理 雞肉完全料理 08/03 (三) 19:00-21:30 http://www.goodfoodlife.com.tw/?p=54

    Class 10 酒搭餐料理 跟著 Marco一起微醺地中海 08/06 (六) 10:00-13:00 http://www.goodfoodlife.com.tw/?p=80

    Class 11 醬料 用醬做出澎湃功夫菜 08/10 (三) 19:00-21:30 http://www.goodfoodlife.com.tw/?p=56

    Class 12 派對料理 一口一口派對 08/13 (六) 10:00-13:00 http://www.goodfoodlife.com.tw/?p=84

    #料理課 #好食材

  • 種菜時間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6-22 10:32:01
    有 1,219 人按讚


    亞洲週刊選讀:
    <德國首設失智村的實踐智慧>

    德國落成首個失智村,湖邊的騰那本是專門收容失智病人的專業療養院,從「延長正常生活」的概念出發,以「參與」取代「代勞」,拉長失智病人掌握日常生活技能的時間,為老人癡呆的照護提供另類的制度化選項。

    高齡社會是許多國家面臨的共同挑戰,全球失智人口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有人甚至調侃道﹕「只要活得夠久,失智是早晚的事!」最早發現愛滋海默病的德國近來出現全德第一個失智村,從「延長正常生活」的概念出發,以「參與」取代「代勞」,為老人癡呆的照護難題,提出另類的制度化選項。

    失智村的出現讓身心俱疲的家屬如釋重負;卻也有人不以為然,批評失智者被半囚禁起來,簡直是經典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的翻版,「正常」的表象建立在欺騙的基礎上,令患者有失尊嚴。

    這個全德第一個標榜以「參與」為中心概念的失智村命名為湖邊的騰那本(Tonebon am See),座落於哈默爾恩(Hameln)市郊自然保護區內,緊臨馬場和湖邊步道,綠意盎然。哈默爾恩以格林童話「彩衣吹笛人」聞名,市區到處是老鼠和吹笛人的印記,複述著十三世紀花衣魔笛手(Rattenfanger von Hameln,又譯為彩衣吹笛人、漢姆林的吹笛手)報復村民背信、誘拐小孩的古老傳說,每年吸引百萬遊客上門。沒想到現在突然以全德第一個失智村聲名大噪,始料未及,許多當地人都不知道,記者下榻的百年旅館老闆一頭霧水,五十四歲的計程車司機史第芬也第一次聽說,史第芬揣測﹕「或許是不自覺的低調吧,說穿了也不是什麼特別光彩的事!」

    湖邊的騰那本,浪漫的名字讓人聯想起寧靜雅致的湖邊小村,實際上卻是一個由四棟平房組成、佔地一千一百平方米(約三個足球場大)、專門收容失智病人的專業療養院。

    所謂「參與」,就是只要病人願意,也做得到,就鼓勵他們參與生活的柴米油鹽——買菜、烹飪、烤蛋糕、收拾碗筷、曬衣服、種菜等——拉長掌握日常生活技能的時間,延緩病情惡化。為此療養院設有一個簡單超市、接待櫃台、 咖啡廳、 美髮院、果園、花園、小山丘、健身設備等「基礎設施」,整體感覺像個生活機能健全的小村,也像度假旅館。

    四棟不同顏色的房子排成一個扁平的圓圈,中間是院子,周圍圈有約一公尺高的簡單籬笆,防止病人走失,不管怎麼走,對外出口只有一個,是整個療養院唯一有門禁的地方。每棟房子分隔出十三間私人套房,每間十六平方米(約五坪),另外還有大客廳、餐廳和活動室等寬敞的公共空間,設計的精神在於,碰到討厭的人,失智病人也有機會走開。深度參與管理理念設計的史丹門(Kerstin Stammel)告訴亞洲週刊,騰那本借用法國小說家莫伯桑的經典名言:「與人的交往,讓生命值得活下去」,鼓勵和他人互動是失智照護極重要的一環,「但我們更尊重個人差異,不會勉強」。

    為了方便管理,一般療養院有一套共同的作息時間表和行為準則,騰那本顛倒過來,在一般養老院會被糾正的事,這裏不會,騰那本盡量配合病人的習慣和喜惡,史丹門舉例:假如有人特別有創意,愛邊喝咖啡邊玩,在杯緣畫畫,何必以失禮為由出言禁止?有人晚上不睡,看電視到半夜,那又如何?晚點吃早餐就是了;有人老是忘記洗過澡沒有,一天洗五次,也沒辦法,只要確保水龍頭關了就行。

    入院後院方最關鍵的一個工作是和外面專家攜手,進行所謂的「個人經歷回顧」,一起找出病人擅長的、喜歡做的事,史丹門表示,「重點是強調會什麼,強化成功經驗,讓病人有成就感,生活愉快,而非放大缺失,讓病人害怕,越加退縮,變成惡性循環」,譬如有病人雖已認不出兒女,但年輕時最愛的勾針一點沒忘,整天勾個不停,不亦樂乎,屋子到處是她的巧手作品——杯墊、椅墊、窗飾,美極了!

    騰那本每棟房子住十三個病人,工作人員則分兩班制兩人一組,其中一人負責醫藥護理,另一人叫做「生活陪伴員」,類似管家或保姆,負責一屋子的家務,擬定每天三餐菜單、採買、烹煮、清潔善後、洗衣曬衣折衣等,鼓勵病人一起動手。他們全也都穿便服,難以辨識,唯一的區別是胸前一片小小的名牌。

    平常人輕鬆平常的購物行為攸關交易能力的保持,是失智療養院極核心的一環。八十歲了牙齒還很好的維那就很喜歡買私房餅乾獨享,令人欣慰的是,他還沒喪失用錢能力;花爾桃一輩子重視門面,只要讓她打扮得體,她很樂意分擔上超市採購的重任。

    在自家一樣的生活空間

    療養院自許為失智者的生活空間,一切越「正常」越好,最好像在自家一樣舒適自在,所以病人可以帶來自己的傢具,延續熟悉的個人空間,但又比在家離群索居強太多,除了和他人接觸外,還可以參加各種不同的治療,如音樂、藝術療法、認知訓練、感官練習等,重拾記憶。因為白天活動量大,又幫忙家事又參加療法,所以晚上大多睡得好,夜裏雖然全院只有兩名工作人員留守,開張一年以來,還沒出過事。

    近年來德國醫學界積極主張的失智症MAKS療法,在這裏得到充份體現。MAKS指的是包涵動作技能、認知能力、日常生活及心靈喚醒的綜合療法,取代藥物治療。

    潔西卡五十歲就因早發失智而成為院裏最年輕患者,她以前在航空公司做事,如今經常坐到工作人員的電腦前寫郵件,以為還在上班。院長博斯瓦雷克(Christine Boss-Walek)表示,「越早發病的,越是來勢洶洶,惡化得快」,不要以為失智是老年人的專利,日前她又收到兩個申請入院的案子,都才五十出頭。

    德國的專業失智療養院不少,但像騰那本模擬現實情境的,目前全德僅此一家,史丹門透露,德國同行訪客絡繹不絕,預計很快有人跟進,前提是必須解決龐大的建造經費和克服護理人手不足兩大障礙。騰那本因為自己有地,所以速度很快,只投入六百萬歐元就建院完成。院裏共有三十五名專、兼職工作人員(包括園丁、水電工等),照顧五十二名病人,病人每月繳交的費用只比一般療養院多出兩百歐元(約二百一十五美元),價格上極具競爭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附近居民和療養院的互動有限,記者到訪的這天,院裏才擬好求才廣告,尋找陪伴病人散步的志工。

    曾到荷蘭取經吸收靈感

    歐洲、甚至全球第一家失智村,早在零九年就出現在荷蘭的侯格威(Hogeweyk)。騰那本也曾經到荷蘭取經,吸收靈感,最後配合德國人對隱私的強烈要求,捨棄語音監控,增加套房個人衛浴設備。記者拍照,限於隱私權保護,也只能選拍家屬簽過同意書的病人。

    對於外界欺騙或囚禁的批評,院長博斯瓦雷克猛搖頭表示不解,籬笆是政府監管單位的安全要求,失智病人本來就活在另一個時空,欺騙從何說起?她反問﹕「讓病人開開心心,平平靜靜,有何不好?」何況為確保失智病人權益,療養院設有家屬代表委員會,院方定時與家屬代表們開會,參與重大決議,不斷改善管理辦法﹕「批評的人能提出更好的建議嗎?」

    德國的健康保險分為醫療和照護保險兩種,醫療保險管生病時的醫藥手術費,照護保險補助照護所需支出,病人需要旁人協助程度越高的,獲得的照護補助也就越多,因此許多療養院沒有動機改善病人病情。還好現在主管單位漸漸理解到制度的荒謬之處,「像我們這樣逆向操作、努力改善病人獨立生活能力的,開始得到肯定,不再被砍補助處罰」。

    德國失智人口目前約一百五十萬人,其中三分之二靠家人照護,早已不堪負荷,柏林人口發展研究所預測,到二零五零年,這個數字將翻倍,制度化照護系統的建立及專業照護人才的培養已成燃眉之急。

    騰那本的收費依病情輕重而有所不同,扣除國家照護保險的補助,病人每月要自費的部分在一千七百到兩千一百歐元之間,對一般中產階級而言,都是沉重的負擔。如何好好的老死,不僅是二十一世紀全球性的社會挑戰,更是經濟難題。

    計程車司機史第芬的祖母也曾罹患老人癡呆症,前後六年,大哥大嫂以繼承房產交換照顧之責,最後那幾個月,大家都快發瘋了,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他舉雙手贊成制度化的專業支援,最後像是在說服自己般重複兩次﹕「得老人癡呆也不是自己選的,有什麼不光彩?」

    更多國際新聞請參考亞洲週刊
    http://www.yzzk.com/cfm/main.cf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