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post on Medium! Topic about carbon footprint and carbon offset (sorry it's in Chinese.) Do you know how much is your carbon footprint? And do you ...
New post on Medium! Topic about carbon footprint and carbon offset (sorry it's in Chinese.) Do you know how much is your carbon footprint? And do you buy carbon offset products?
Illustrations I used in the article is also for the graphic novel collection Zigma. It's on crowdfunding now. The whole book is around the topic Virtual Reality, stories from 7 illustrators. My short story is with the background after we reach the climate irreversible point and if the technology allow us to "live" in a VR world, how the world will be. link in bio.
在Medium上發了新文章:你們有計算過自己的碳排放嗎?
前陣子心血來潮查了相關資料,用網路上的計算機一算才發現飛機的碳排放這多,這讓每年得回台的我怎辦囧?於是我也開始查了碳補償:透過資助如種樹等減碳的環保項目,抵銷自己的碳排放量。各種查到的數據與資源,跟大家分享!
另外,文章用的插畫是我給圖像小說合誌《Zigma》創作的插畫,作為客座我會有小小的漫畫篇幅。整本合誌環繞「虛擬現實」的科幻主題,有興趣看其他六位創作者的構想,可以參考自介連結中的募資頁面!
@zigma_mag #magazine #graphicnovel #scifi @fliper_mag #illustration #carbonfootprint #carbonoffset #碳足跡 #碳補償 #crowdfunding #群眾募資
種樹減碳計算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第五屆種福電慈善公益計畫 - 用愛彌補、陽光照亮顱顏孩童笑顏 :)
20年預期效益
生產電力: 933,845度
預估減碳: 475,327kg (等同於種樹2,170棵)
20年綠電總收益: 4,411,628元 (註1)
第21-25年額外售電收益: 631,052元 (註2)
愛心放大倍數: 2倍 (註3)
細說從頭
在台灣每600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唇腭裂患者;每5,000-6,000人中,有一人可能是小耳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使命,就是提供先天性顱顏患者(如唇腭裂、小耳症或其他罕見顱顏缺陷)及他們的家庭在生理、心理、社會輔導上的專業化服務,促使顱顏醫療品質的提升,讓孩子們都能夠接受最好的治療。迄今,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已幫助超過36,000名窮困顱顏患者,重建美好自信的人生。
生命的裂縫,也將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醫師相信「生命中的不完美,可以用愛彌補(Love Makes Whole)」。除了醫療手術幫助修補生理缺陷,每一個先天性顱顏孩童的成長過程,也需要更多的社會支持與身心照護資源,才能陪伴顱顏孩童好好長大、重建笑顏。
唇腭裂的彥彥:不一樣的勇敢天使
彥彥在媽媽肚子裡時,就被檢查出唇腭裂。面對初生的彥彥,媽媽非常擔心,不知道怎麼跟彥彥說他跟別的小孩不一樣。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位志工告訴彥彥媽媽:「只要家長坦然面對,小孩也會覺得唇腭裂沒什麼!」。 彥彥是媽媽生命中的天使,有了基金會的幫助,唇腭裂不再是可怕的事。讓我們用愛來關懷顱顏患者,陪伴孩子們度過人生的關卡。
小耳症的翔翔:聽見生命中的特別禮讚
翔翔出生時就一邊沒有耳朵,媽媽揪心不已。基金會輾轉透過醫院的通報聯繫上了翔翔媽媽,告訴她這種症狀叫小耳症。起初媽媽無法接受,但後來聽到社工説:「上帝知道你們是有愛心的父母,所以給你們一個特別的孩子。」。基金會的社工常常打電話給她,安慰並告訴媽媽應該怎麼做,陪伴媽媽走出黑暗,並給與安定的力量。每位孩子都是上帝給的禮物,讓我們用愛來幫助他們彌補生命的裂痕。
2021種福電 - 雙重企業社會責任,共創綠能美好行動
為了幫助先天顱顏缺陷孩童取得更穩定的資源,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希望尋求綠能公益合作。但卻因機構無自有屋頂的困境,因此無法順利開展。過去,陽光伏特家曾協助發起「募集屋頂匯集愛」的活動,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尋覓適合建置太陽能電廠的屋頂,可惜當時未能找到合適的場域。
今年,在台灣大哥大所屬企業集團富邦人壽願意將自有屋頂出租、作為綠能公益電廠建置場域的美好機緣下,串連起本次的創新綠能公益行動,順利幫助無自有屋頂的社福單位也能夠成為「種福電」的公益夥伴與受益者。
2021種福電計畫由台灣大哥大、陽光伏特家與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2021綠能公益,點亮社會」勸募字號申請及執行單位)共同發起,邀請企業員工、供應商,以及社會大眾響應捐款,攜手成就本次守護顱顏孩童的綠能美好行動。
本計畫所募得之愛心捐款將由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用於購買富邦人壽屋頂太陽能電廠的所有太陽能板。未來這座太陽能電廠所發出綠色電力將透過國內第一家綠能售電業「陽光伏特家」轉供予台灣大哥大,所獲得的20年綠電淨收益(扣除屋頂租金、電廠維運、保險、稅務等相關必要費用後)將回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成為守護顱顏孩童未來的永續力量!
20年預期效益
生產電力: 933,845度
預估減碳: 475,327kg (等同於種樹2,170棵)
綠電總收益: 4,411,628元 (註1)
第21-25年額外售電收益: 631,052元 (註2)
愛心放大倍數: 2倍 (註3)
註1:綠電總收益=漢諾威電廠生產之綠電 x 台灣大哥大20年期間綠電收購價格。
註2:額外售電收益為假若太陽光電系統壽命達25年,預估電廠 21 到 25 年的綠電總淨收益
註3:假設太陽能光電系統壽命達 25 年
計算公式為:(預估20 年綠電總收益+預估太陽光電系統第 21-25 年額外售電收益) / 捐款目標= (4,411,628+ 631,052)/ 2,510,000=2)
<3
>>>「2021種福電-用愛彌補、陽光照亮顱顏孩童笑顏」現正募集中(9/30截止): https://www.sunnyfounder.com/charity/Noordhoff
♡
種樹減碳計算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藻礁議題白熱化之後,很多人都好奇地問:7600 年形成的藻礁值多少錢❓
珍愛無價?毫無價值?到底誰說了算?
分享環境資訊中心一篇關於桃園藻礁經濟價值評估的文章
https://e-info.org.tw/node/98054
以下節錄其內容:
「桃園縣政府曾委託台灣濕地學會進行研究藻礁生態、威脅因子與保育對策,該研究案並首次對藻礁生態進行「生態經濟價值」推估,由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協助,以問卷調查民眾的「願付價值」(willingness to pay)來評估。
報告內容顯示,為了保住藻礁生態系,受訪者每人每年平均願付價值分別為新台幣505~509元,如果照樣本數推估到全國,則全台灣民眾之總願付價值介於53~74億之間。
陳吉仲指出,這份價值代表的就是,如果不把藻礁保護好,那國家一年就會損失這麼高的代價;價值評估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決策建議,例如當研究確認工業區排放影響了藻礁生態,那麼決策者在考量工業區對國家的貢獻時,就要把這種損失納入計算。」
為達減碳目標而犧牲藻礁值得嗎❓
比起要處理各種民眾可能反對的替代方案,犧牲本身沒有話語權的藻礁是最容易的事情,但就因為要達到 2025 排碳減半的目標(已幾乎不可能),所以必須用破壞藻礁的方式來達成,根本是本末倒置。
減碳是為了地球環境更好、減少氣候變遷對人類造成的影響,結果卻是非得要用犧牲珍貴的環境資源來達成,怎麼想都完全不合邏輯。
更何況,7600年的藻礁一旦破壞,幾乎是完全不可逆的。不像是砍樹種樹、拆房子蓋房子,還有可能有復原的機會。
你願意為了保護藻礁,簽下連署書嗎❓
連署書下載:https://reurl.cc/WE3Y2y
填好連署書並親自簽名後,歡迎送至時代力量新竹市黨部或荒野新竹分會。
(其他公投連署據點:https://reurl.cc/zbeGv6)
或郵寄至:
320039 桃園市中壢區普光二街122巷10號
珍愛藻礁公投 工作小組 收
👉 荒野新竹 也將於以下時間 & 地點擺攤讓民眾連署,歡迎(拜託)共襄盛舉(場次、地點若有調整,以新竹荒野為主,會再持續更新)。
📋2/26(五)09:00-12:00 動物園
📋2/26(五)1:00-21:00 竹北水圳公園
📋2/27(六)08:00-11:00 十八尖山
📋2/27(六)09:00-12:00 玻工館
📋2/27(六)14:00-21:00 竹北水圳公園
📋2/27(六)13:30-17:30 動物園
📋2/27(六)15:00-18:00 假日花市
📋2/28(日)13:30-17:30 動物園
📋2/28(日)14:00-17:00 竹北水圳公園、17:00-21:00 紅樹林
📋2/28(日)13:30-16:30 北埔姜阿新洋樓
📋3/01(一)09:00-12:00 玻工館
📋3/01(一)13:30-17:00 動物園
了解更多關於大潭藻礁:https://reurl.cc/pmgjMx
種樹減碳計算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氣候變遷的兩個重要數字: 510億 和 0
(Just remember two numbers: 51 Billion and zero)
比爾哥10天前熱騰騰剛出版的書,就借用他和書的合照來分享給大家囉~
510億,是每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噸數,而0是我們需要達到的淨值。之所以說“淨值“,是因為完全要消除碳排放是不切實際的。書本中的第一章講到過去世界50年的發展,大幅的提升人類整體生活品質。但眼看著接下來幾十年,隨著世界人口持續增加即將接近100億 ,同時有許多的人生活品質會要提高,自然碳排放量也會提升。要如何在持續讓大家生活都更好的狀態下,逆向的讓整體碳排放的淨值是零呢?比爾蓋茲這本書,是關於氣候變遷非常不錯的入門書籍。當中最大篇幅,是碳排放的五大來源:
1. How we plug in 如何產生電力 (27%)
其實石油類能源過去百年的發展是值得讚賞的。我們能用那樣子的創新研發精神,讓更多的電,來自於低碳排放的來源嗎?
2. How we make things 如何製造材料 (31%)
我這才學習到原來水泥混凝土以及塑膠的製作,創造出多少的碳排放! (裡面提到現在一個想法,把碳“鎖進”塑膠當中,還蠻有趣的!)
3. How we grow things 種植與畜牧 (19%)
這裡講到關於人造肉的最新發展。還有,原來豬的糞便和牛的打嗝與放屁,有這麼大的威力!
4 How we get around 交通與運輸 (16%)
電動車很棒,但受限於電池他是用的場景,也必須要有務實的期待。
5. How we keep cool or stay warm 空調 (7%)
這裡不只是講到我們的冷氣和暖器空調,還有現在大量計算所需要的冷卻,生活必需的冰箱,以及雖然整體氣候暖化,但許多區域的冬天,仍然需要暖氣才能生存。
因為近年來關於氣候變遷的議題,有非常多不同的信息,很多混淆,也有很多政治化的討論,在這邊就不切入這個面向。我讀完這本書覺得很不錯的地方有兩個:
首先,比爾蓋茲用非常容易了解的方式,量化各種碳排放的來源,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閱讀這一本書不用帶太糾結與對數字的感受以及細節,但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是看見這些東西,如何環環相扣,所以解決這樣複雜系統性的問題,必須要清楚的思考當中產生的連動效應。例如很多人覺得可以多種樹來抵銷,但仔細計算抵銷的效率,要考慮種植需要的地方 (種在某些地方有反效果),以及是否對其他農作物用地有排擠的效應。還有必須考量商務面,因為這樣的考量方式,才能對其他的面向,包括研發投入,消費者意願,等等產生正向的連動效果。另外貧窮人是產生碳最少,但常常在減碳中利益受到最大影響的,所以任何的措施都要能夠平衡考量,幫助脫貧以及壓低碳排放的兩個需求。
另外一點是,既然考慮“淨值”,有沒有一些可以積極減低大氣層中碳的方式呢?這裡就有介紹到一些很有趣的新科技,包括空氣中的碳吸收的技術,還有一些利用短暫改變雲的反射光線程度,來降低溫度的方式。比爾蓋茲也提到,雖然核電意外讓人十分驚恐 (但目前因其他發電方式造成的疾病與死亡,似乎遠多於核電),有一些區域還是必須適度的考量部分,用這種相對乾淨的方式發電。
過去讀 “人類大歷史三部曲” 中,哈拉瑞一直講到,智人 (homo sapiens)勝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能夠將不認識的許多人組織在一起的能力,不管是透過信仰或是共同目標。既然如此,現在應該是把這樣的能力發揮到更強大的機會了! 比爾蓋茲這本書,原本去年3月要出版,但剛好碰上新冠肺炎的疫情才延後。所以他在書中的最後,講到透過這次疫情,他看見人們決心攜手合作,解決一個問題時的力量 (主要是講到學術研究與醫藥界,史無前例的合作快速推出疫苗,但是也講到不願承認問題時的災難)。雖然氣候變遷在他的想法中比對抗疫情更困難,但他認為帶動普遍的討論,人們覺醒一起面對時,仍然是有得勝的盼望。
"I'm an optimist because I know what technology can accomplish, and because I know what people can accomplish. I'm profoundly inspired by all the passion I see, especially among young people, for solving this problem."
(我是一名樂觀主義者,因為我知道科技能夠成就些什麼事,而且我更知道人們能成就什麼事。我深深的被我所見到的人激勵,特別是年輕人,關於解決這個問題所展現的熱情)
其他相關延伸閱讀:
"Billion Dollar Burger" 價值億萬的漢堡-- 人造肉的故事
https://dushuyizhi.net/billion-dollar-burger-價值億萬的漢堡/
“Factfulness” "真確” -- 從數據真確判斷世界的走向
https://dushuyizhi.net/factfullness-資訊爆炸下的思考紀律/
全文與相關的圖片和報導連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how-to-avoid-a-climate-disaster-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ClimateChange #BillGates #氣候變遷 #比爾蓋茲
(Photo credit: Bill Gates'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