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___,但我不敢...我沒自信...我真的可以嗎?
這個填空題,也是你們內心深處,可以填上的造句嗎?
我內心,上演很多次這樣的提問,現在也不斷發生著。
昨天在辦運動心理研習工作坊,結束後,一個漂亮的女孩走來問我:「筋肉媽媽,我一直有在運動,其實想參加比賽,但是,我不確定自己真的敢站在舞...
➡我很想___,但我不敢...我沒自信...我真的可以嗎?
這個填空題,也是你們內心深處,可以填上的造句嗎?
我內心,上演很多次這樣的提問,現在也不斷發生著。
昨天在辦運動心理研習工作坊,結束後,一個漂亮的女孩走來問我:「筋肉媽媽,我一直有在運動,其實想參加比賽,但是,我不確定自己真的敢站在舞台上......,我該怎麼做?」 我想說的是:人生很短,歷程很難預測,想做的事情,就去做,不然會後悔。
我們都有大大小小的夢想,但是遲遲沒有往前,可能因為沒有自信,不確定自己能夠實現,怕失敗怕跌倒,想著想著,就擱著了。
我這輩子沒覺得自己身形好看過,五五比例,腿粗屁股大脖子短,從國小開始我就與美女校花無緣,我只是個壁花小姐;
做電視節目幕後時,我從沒想過走幕前,因為我大臉五官圓,說了也是被同事恥笑,我還是乖乖當個藏鏡小姐;
產後很憂鬱身材很走山,我屁股肉軟塌成兩邊,內心的自信也塌成一片平原,如果有人那時候要我穿比基尼站在舞台上選美(健美也是一種選美),我只會大翻白眼內心咒罵一千遍。
但是運動開始略有小成果後,自信有了一點點,我總是有點希望,或許有一天,我可以用更健美的身形,站在舞臺,證明只要努力就能克服不完美。
我記得第一次比賽上台時,我很不自在,不敢看大家的眼睛;我覺得自己是一坨肥肉展示在眾人面前,我是一坨油花正在走台步。
但是照片出來後,也沒想像的糟!很多身材不好看的地方,肌肉不夠強大的地方,脂肪太厚的地方,那就努力鍛鍊讓他變好看吧!
於是我每天努力的去訓練,去克服我找到的缺點;一次次站上舞台,一次次接受自己一覽無遺的缺點,一次次去想辦法改進,當我愈來愈接受自己,我也更愛自己一點,於是我更能勇敢的接受眾人眼光,因為我知道自己一直在變強。
很少有人天賦異稟,可以不經歷失敗,就呈現完美成功的那一面。
我可以經歷一百次的跌倒,因為每次跌倒都讓我知道自己哪裡不夠好,於是秉持著要變好的心,我有更多動力去做我該努力的事,總有一天,我會把所有不夠好的地方,都克服掉。
內心跟著變強壯,沒人任何人可以說你「不可以」,除非是你的內在,阻止了自己。
我很想___,但我不敢...我沒自信...我真的可以嗎?
我要說:你一定可以,只要你願意。
#FitStrong #飛創國際 @jzfitness_tw #筋肉媽媽 #ifbb #bikinicompititpr #bikiniathlete #mrolympia2017
稟賦造句 在 大人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不少Podcast與看我們文章的朋友常問我們:「要如何才有源源不絕的靈感?」
其實,#靈感匱乏 幾乎是所有創作者都經歷過的困境,而這些年中,我們歷經了許多次沒有題材、沒有靈感的困境。為此,我們整理了一份表單,裡面條列了許多在靈感匱乏時,呼叫「謬思女神」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就收錄在【知識型商品的文案寫作課】。
>>https://bit.ly/3mw7gFG
做這些事情,其實就像是調整無線電的頻率,有時候調著調著,在電光火石的一刻,頻率對了,靈感就源源而來!
這邊分享三個方法:
1. 隨手紀錄
靈感總是來自於生活之中。但人的記憶相當不可靠,平常想法很多,但等真正要動筆的時候,往往腦袋一片空白。因此,隨手記下當下的想法是很重要的。
此外,我自己是個很喜歡寫字的人,在紙上寫字,或是在電腦裡輸入,對我來說都是一種療癒,我猜想,人在寫字的時候,大腦也會同步運轉,開始整理平常蒐集到的資訊,這時候常常就會突然出現靈感!
為了方便隨手紀錄,我習慣在很多地方都準備筆跟記事本,隨時捕捉稍縱即逝的靈感火苗。像是床頭櫃、沙發旁、大門玄關我都有準備。甚至連淋浴間,我都放了特製的防水便條紙跟鉛筆。至於辦公桌跟公事包更不用說了。
我許多創作靈感,就是從這些片段的文字中得來的。至於手機裡的Evernote APP也幫助我不少,尤其是在通勤的時候。
2. 增加限制
記得小時候上作文課,很怕老師讓大家「自由命題」。一堂課50分鐘,有時候光想要寫什麼題目,就花了一半的時間。我還寧願老師給定一個題目,我反倒比較容易完成文章。
另外我還記得,有種作文叫做「引導式寫作」,針對一個作文題目,老師會循序漸進提出幾個問題,我們根據問題逐步寫出看法,最後稍加潤飾,很容易就連成一篇文章。
由此可見,在創作的領域中,「限制條件」未必是壞事,像是先定好的題目,或引導式的問題,其實都是限制條件,但反而能幫助我們聚焦,更容易寫出作品。
例如我在寫課程文案時,若遇到沒有靈感,我就會先條列所有的關鍵問題,例如:銷售對象是誰?產品打算解決什麼痛點?帶來什麼實質效益?跟其他課程差異在哪裡?等等。一邊自問自答,有時候靈感就出現了。
另外一種給自己限制的方式,就是「照樣造句」。我會選一句網路的流行語,或是名人金句當作基礎,把我對這句話的觀點寫成一篇文章。例如我曾經看到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實在不必那麼謙虛,因為你沒那麼優秀!」除了哈哈大笑,也創作了一篇文章與 Podcast 談談我的看法。
有次看到網友轉貼李小龍的金句:「我不怕練了一萬種踢法的人,我只怕把一種踢法練了一萬次的人!」也非常有感,就用這個概念寫了一篇朋友課程的推薦文,對方覺得非常高興。其實,這就是小學時候「照樣造句」的概念。
3. 多元創作
依據「傳播媒介」與「受眾特性」,網路平台可區分為多種類型。所謂「傳播媒介」,就是文字、圖片、語音、與影片。文字又可細分為長文字,例如部落格。或是短文字,例如 Facebook 或 Twitetr。影片也有長短之分,例如長影片就是Youtube,短影片則是抖音或是IG,只有短短數秒。
建議你都可以去嘗試看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媒介。例如,Podcast 上名列前茅的節目《股癌》,作者原本寫過文章,也做過Youtuber,卻都沒怎麼受到關注,但改成 Podcast 的型式卻一砲而紅!
另外,平台的「受眾特性」也務必考慮。每個平台的受眾都會有些的不同。例如知識性的內容,或許放在Facebook 或是 Medium 上比較容易接觸到受眾,但時尚類的內容或許放在 Instagram 會比較容易受到關注。很多時候不是你的內容不好,而是放錯了平台,不妨多方嘗試看看。
以「大人學」來說,我們是跨多個平台,經過許多嘗試之後得到的結果,目前集中在三個地方,分別是自建的部落格、Podcast、以及Facebook。我們會挑出適合的 Podcast 內容轉成文章,先在部落格上架,接著在Facebook 上露出。
有些過往寫過的文章主題,若適合深度探討的,就可能錄製成一集新的 Podcast。至於讀者在 Facebook 粉絲頁提出的各類問題,也可能錄製成一集 Podcast 節目,或者寫成一篇文章。總之,多個平台可以交相搭配,產生綜效,提供給你參考。
我們都會羨慕那種靈感源源不絕的人,甚至覺得他們天賦異稟,天生適合當創作者。
但靈感就算是天生的,也會有用盡的一天,如果要成為長期的創作者,讓自己隨著年齡,擁有更多面向的創作靈感,計畫性地去執行這五個建議,才是最實際有效的方法。
當然,課程中不只這三個方法,如果想知道更多,歡迎參考這堂【知識型商品的文案寫作課】,裡面有Bryan十幾年來寫作文案的經驗彙整,相信對於想打響品牌知名度的你,是一堂不容錯過的好課!
>>https://bit.ly/3mw7g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