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程序法與實體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程序法與實體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程序法與實體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程序法與實體法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元照出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裁判時報第100期 📌訂閱月旦系列雜誌,加贈兩大好禮👉http://qr.angle.tw/gyj 🎉🎉🎉裁判時報從2010年2月創刊,歷經十年的蛻變,剛好滿100期了,謝謝本刊所有讀者的支持,讓這個刊物可以不斷成長。誠如當代德國法學大師Karl Larenz教授所說的:「法學理論與司法實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鄭文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跟蹤是一種不受歡迎的騷擾行為,根據現代婦女基金會的調查顯示,高達78%民眾有遭受跟蹤的經驗,被跟蹤期間一年以上佔了45.9%、三年以上高達近25%;該會在另一項調查中更發現有12.4%的年輕女學生表示曾遭遇跟蹤騷擾。 🎈跟蹤具備「發生率高」、「危險性高」、「恐懼性高」和「傷害性高」四大特徵,對被...

程序法與實體法 在 1分鐘法律教室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0:30:10

行政程序法規定的送達,有五種方式,包括當面送達、補充送達、留置送達、寄存送達,以及公示送達。 當不能「當面送達、補充送達、留置送達」時,也就是應該送達的地方,都沒有人在的情況, 行政程序法第74條 ,規定可以寄存送達。 寄存送達的方式是把要送達的文書寄存在送達地的地方自治或警察機關,並且製作...

程序法與實體法 在 1分鐘法律教室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0:30:10

799號解釋處理的是強制治療的問題,幾乎都合憲,只有一個正當法律程序的違憲跟兩個警告。 一、 刑法第91-1條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22-1條 94年修正的刑法第91-1條規定,犯性侵害相關之罪,在兩種情況下,得令入相當處所,施以強制治療至再犯危險顯著降低為止。 100年的時候,發生了...

程序法與實體法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9:09:20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最高法院認證!中國刑事訴訟法非常可以信任! 中國的刑事訴訟法可不可信、有沒有保障人權?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燦笑)。 不過,十年前的一個案子,最高法院可能有跟你不一樣的答案。 —— 杜明雄、杜明朗兄弟,和他們的父親杜清水,父子三人從中國回到台灣以後,某天他們被警察抓走。他們...

  • 程序法與實體法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2 12:00:02
    有 41 人按讚

    📘#裁判時報第100期

    📌訂閱月旦系列雜誌,加贈兩大好禮👉http://qr.angle.tw/gyj

    🎉🎉🎉裁判時報從2010年2月創刊,歷經十年的蛻變,剛好滿100期了,謝謝本刊所有讀者的支持,讓這個刊物可以不斷成長。誠如當代德國法學大師Karl Larenz教授所說的:「法學理論與司法實務以一種特有的方式交互關聯,法學具有實踐司法的使命」,裁判時報一本初心,經過一百期的開展,今後仍然將持續秉持作為法學理論與司法實務對話平台之創刊理念,實現法學與司法相互協力的任務!

    🎯本期月旦講堂,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王澤鑑大法官 特別專文賜稿,針對最高法院大法庭最近作成備受矚目的108年度台上字第2035號判決所創設民法第184條法人自己侵權行為責任之統一見解,從請求權基礎之法律思維、比較法理論繼受之法學方法等角度,深入剖析該裁判在法人侵權責任規範體系重構上之重大意義!學說理論引導法院裁判,實務個案驗證法學釋義,恰恰為本刊一百期以來架構司律平台的理想,作了最好的印證與勉勵。

    🎯本期也特別刊登最高法院 #吳燦院長、司法院法官學院 #周占春院長、法務部司法官學院 #蔡碧玉院長 等司法前輩,給新一期受訓之新進法官的重要建言與期許,希望讀者在本刊的司律平台上也能體會資深法律人對司法志業的使命與熱情。藉此,亦將預告本刊自第101期開始,規劃加入「法苑‧法觀」新專欄,刊登由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撰寫的短篇知性文章,也請本刊讀者期待與指教。

    🎯一百期的裁判時報特別規劃了「程序與實體」專題,邀請公法、民法與刑法之學者,綜合程序法與實體法之角度撰稿,希望可以藉此展現出十餘年來臺灣部門法之法學發展,已經呈現出結合程序與實體的融貫性角度進行理論探究與案例分析之思維特色。感謝 #陳清秀教授、#吳信華教授 及 #楊子慧教授 針對憲法解釋及行政訴訟之實務問題、#許政賢教授 針對基地優先購買權之民事裁判、#林鈺雄教授 針對沒收新制之刑事司法等,撰寫鴻文為百期的裁判時報誌慶。

    🎯民法欄位部分,#陳忠五教授 撰文評析綜覽最高法院有關民法上社團總會決議涉及最低出席人數問題之基礎性難題;刑法部分,#蔡聖偉教授 繼續針對2019年刑法修訂中有關傷害罪章之規定進行重要評釋,都屬司法實務上具現時社會意義之研究成果,增益本刊讀者,也值得逐篇品味。

    【#本期精彩內容】http://qr.angle.tw/40j
    【#月旦講堂】
    🔸法人侵權責任的發展──民法第184條法人自己侵權行為責任的創設/#王澤鑑 名譽教授

    【#期許與展望】
    🔸刑事法官「認事」的正當程序/#吳燦 院長

    🔸給新進法官的建言/#周占春 院長

    🔸給新進司法官的期許──永遠保有正直與誠實的品格/#蔡碧玉 院長

    【#程序與實體】
    🔸大法官統一解釋法令後之救濟問題探討──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5年度簡上再字第15號行政裁定/#陳清秀 教授

    🔸依「地方制度法」之聲請釋憲──釋字第527號解釋評析/#吳信華 教授

    🔸復審後可救濟、再申訴不行?──釋字第785號解釋與公務人員訴訟權保障/#楊子慧 教授

    🔸權利保護要件與基地優先購買權──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636號民事判決/#許政賢 教授

    🔸第三人沒收之漏未判決及其救濟途徑──108年度台上字第579號刑事判決/#林鈺雄 教授

    【#裁判時報】
    🔸社團總會決議的最低出席人數問題──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02號及108年度台上字第120號民事判決評釋/#陳忠五 教授

    【#智匯觀點】
    🔸2019年傷害罪章修法評釋(一)──評普通傷害罪、對尊親屬施暴罪、合意傷害罪、參與自傷罪及過失傷害罪/#蔡聖偉 教授

    【#實務法學 】 
    🔸租地建屋之優先承買權不因該屋嗣被拆除而受影響(106台上1263)/#曾品傑 教授

    🔸法院裁定命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不以經檢察官聲請為必要(108台上大3594)/#林鈺雄 教授、#王士帆 教授

    📍月旦系列雜誌,加贈兩大好禮👉http://qr.angle.tw/gyj
    專業贏家好禮包👉http://qr.angle.tw/bwk

    🛒10月採購節,消費滿額贈:coupon券http://qr.angle.tw/p3e

    👨‍🏫#月旦講座 線上自我進修學習,#隨選上課,#跨領域增進職能實力👉http://qr.angle.tw/9tb

    📖「元照讀書館」單場9折,任三場 #享合購價2500元👉http://qr.angle.tw/7b5

    【#11月新書推薦】
    👉http://qr.angle.tw/mci

    【#10月新書推薦】
    👉http://qr.angle.tw/i6e

  • 程序法與實體法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6 17:35:53
    有 21 人按讚

    🌲10年樹木。百年樹人🌲

    ‼歡慶裁判時報出刊100期‼

    📘訂閱即贈兩大好禮 http://qr.angle.tw/gyj

    ☑裁判時報從2010年2月創刊,歷經十年的蛻變,剛好滿100期了,謝謝本刊所有讀者的支持,讓這個刊物可以不斷成長。誠如當代德國法學大師Karl Larenz教授所說的:「法學理論與司法實務以一種特有的方式交互關聯,法學具有實踐司法的使命」,裁判時報一本初心,經過一百期的開展,今後仍然將持續秉持作為法學理論與司法實務對話平台之創刊理念,實現法學與司法相互協力的任務!

    ☑本期月旦講堂,臺灣大學名譽教授王澤鑑大法官特別專文賜稿,針對最高法院大法庭最近作成備受矚目的108年度台上字第2035號判決所創設民法第184條法人自己侵權行為責任之統一見解,從請求權基礎之法律思維、比較法理論繼受之法學方法等角度,深入剖析該裁判在法人侵權責任規範體系重構上之重大意義!學說理論引導法院裁判,實務個案驗證法學釋義,恰恰為本刊一百期以來架構司律平台的理想,作了最好的印證與勉勵。

    ☑本期也特別刊登最高法院吳燦院長、司法院法官學院周占春院長、法務部司法官學院蔡碧玉院長等司法前輩,給新一期受訓之新進法官的重要建言與期許,希望讀者在本刊的司律平台上也能體會資深法律人對司法志業的使命與熱情。藉此,亦將預告本刊自第101期開始,規劃加入「法苑‧法觀」新專欄,刊登由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撰寫的短篇知性文章,也請本刊讀者期待與指教。

    ☑一百期的裁判時報特別規劃了「程序與實體」專題,邀請公法、民法與刑法之學者,綜合程序法與實體法之角度撰稿,希望可以藉此展現出十餘年來臺灣部門法之法學發展,已經呈現出結合程序與實體的融貫性角度進行理論探究與案例分析之思維特色。感謝陳清秀教授、吳信華教授及楊子慧教授針對憲法解釋及行政訴訟之實務問題、許政賢教授針對基地優先購買權之民事裁判、林鈺雄教授針對沒收新制之刑事司法等,撰寫鴻文為百期的裁判時報誌慶。

    ☑民法欄位部分,陳忠五教授撰文評析綜覽最高法院有關民法上社團總會決議涉及最低出席人數問題之基礎性難題;刑法部分,蔡聖偉教授繼續針對2019年刑法修訂中有關傷害罪章之規定進行重要評釋,都屬司法實務上具現時社會意義之研究成果,增益本刊讀者,也值得逐篇品味。

    【#月旦講堂】
    🔸法人侵權責任的發展──民法第184條法人自己侵權行為責任的創設/#王澤鑑 名譽教授

    【#期許與展望】
    🔸刑事法官「認事」的正當程序/#吳燦 院長

    🔸給新進法官的建言/#周占春 院長

    🔸給新進司法官的期許──永遠保有正直與誠實的品格/#蔡碧玉 院長

    【#程序與實體】
    🔸大法官統一解釋法令後之救濟問題探討──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5年度簡上再字第15號行政裁定/#陳清秀 教授

    🔸依「地方制度法」之聲請釋憲──釋字第527號解釋評析/#吳信華 教授

    🔸復審後可救濟、再申訴不行?──釋字第785號解釋與公務人員訴訟權保障/#楊子慧 教授

    🔸權利保護要件與基地優先購買權──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636號民事判決/#許政賢 教授

    🔸第三人沒收之漏未判決及其救濟途徑──108年度台上字第579號刑事判決/#林鈺雄 教授

    【#裁判時報】
    🔸社團總會決議的最低出席人數問題──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02號及108年度台上字第120號民事判決評釋/#陳忠五 教授

    【#智匯觀點】
    🔸2019年傷害罪章修法評釋(一)──評普通傷害罪、對尊親屬施暴罪、合意傷害罪、參與自傷罪及過失傷害罪/#蔡聖偉 教授

    【#實務法學 】 
    🔸租地建屋之優先承買權不因該屋嗣被拆除而受影響(106台上1263)/#曾品傑 教授

    🔸法院裁定命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不以經檢察官聲請為必要(108台上大3594)/#林鈺雄 教授、#王士帆 教授

  • 程序法與實體法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8-10 17:10:00
    有 65 人按讚


    ▍民事法學 與 法學方法 — 吳從周教授 📚 http://qr.angle.tw/aen
    【以法學方法貫徹民事法學研究之宏觀民法視野】
      民事法學的領域源遠流長而博大精深,若能奠基穩固的民事法學基礎性思考,便可望於此築起民法學的萬丈高樓。台大法律系吳從周教授運用法學方法獨特的論證方式,作為結合研究民事實體法與程序法之思考取徑與嘗試。巧妙的兼顧程序法與實體法二者在法學方法論上之對應適用,利用流暢而一貫的體系性思考,探討各種民事法學議題與法院判決,呈現一更清晰明瞭的民法學知識體系。
    -
    💪必讀推薦
    ✔透過串連民法教義學、法學方法論及私法學史的思想脈絡,對民事法學結構進行梳理,從基礎法學的角度重新觀察整部民法的智慧。
    ✔從法律繼受之後設描述的角度,闡釋諸多民事法學的基本內涵,分析整理其在我國理論與實務發展運用之狀況。
    ✔本系列套書打破學術界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研究之二元分離狀態,從訴訟法角度觀察反思民法實務問題之爭論實益,貫徹法體系一致性與和諧性之要求。
    詳細內容 http://qr.angle.tw/aen

  • 程序法與實體法 在 鄭文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14 08:43:16

    🎈跟蹤是一種不受歡迎的騷擾行為,根據現代婦女基金會的調查顯示,高達78%民眾有遭受跟蹤的經驗,被跟蹤期間一年以上佔了45.9%、三年以上高達近25%;該會在另一項調查中更發現有12.4%的年輕女學生表示曾遭遇跟蹤騷擾。

    🎈跟蹤具備「發生率高」、「危險性高」、「恐懼性高」和「傷害性高」四大特徵,對被害人日常生活及身心安全,都具有相當程度的破壞性與危險性。有些被害人甚至需要幾個3個月到1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治癒跟蹤所造成心中的恐懼感,可見跟蹤是一個你我都應該正視的嚴重課題。

    🎈立法院對於制定跟蹤騷擾防制法的進度始終因為定義的問題而無法三讀通過,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於跟蹤騷擾行為就束手無策嗎?

    🎈事實上警政單位礙於跟蹤騷擾行為定義不明確、範圍太廣,何謂持續?何謂反覆?何謂心生不安?員警執勤時很難拿捏、判 定。但又希望能讓基層警員執勤時有所規範,因此早在108年就依據現行法令對「跟蹤、騷擾」行為之規範,據以彙製「警察機關查處跟蹤騷擾案件相關實體、程序法對照表」,另外也編製訓練簡報列舉案例,以利員警得認知各種情境,掌握相關法令構成 要件,即時採取因應處置措施。

    而在法制未備前,警政單位對於跟蹤騷擾行為一般都是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89 條第 2 款:「無正當理由,跟追他 人,經勸阻不聽」規定處置,也就是被害人(也就是被跟追者)如發現被跟追(被他人持續接近或即時掌握行蹤,而身心
    安全、行動自由、私密領域或資料自主受到超過社會通念所能容忍之侵擾),經向跟追人表達「不願意被跟追」 的意思,該跟追人仍持續為之,就符合規定,如經勸阻不聽,則可處新台幣三千元以下之罰鍰或申誡。

  • 程序法與實體法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5-08-02 23:53:41

    【課綱爭議如何解?五分鐘告訴你!】

    教育部所訂高中課綱,具有影響教科書編寫內容的強制力,影響學生的學習權、教師的學術自由、出版商的出版自由,對外發生法律效果,可定性為行政程序法150條的「法規命令」。因此可找出至少以下兩種解法:

    1. 教育部依照行政程序法,主動廢止課綱。

    教育部若願意主動廢止微調課綱,展現行政機關面對問題的決心和誠意,是最能避免社會走向極端對立的方式。

    2. 依照中央法規標準法第7條,行政機關所訂定之法規命令,應「即送立法院」接受立法權的監督。而立法院依照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60條,立法院院會有15人以上連署或附議,就可將課綱「交付教育文化委員會」審查。

    教育文化委員會依照61條,應在三個月內完成審查,,如果發現課綱內容或制定過程有違反、變更或牴觸法律,就應該提報立法院會,經院會議決後,即可通知教育部更正,或廢止課綱。

    若教育部不肯將課綱送立法院審查,立法院可做成決議要求教育部將課綱送立院,依照職權行使法審查。若立院決議後教育部仍不願送審,可由三分之一以上立委聲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立法院的審查,則能讓微調課綱的各項實體與程序爭議在國會殿堂呈現,透過民意代表展現各種不同立場,也促進資訊公開。

    以上是依照「現行法律」可找出的課綱爭議解決途徑,而且法律解決方式不只上述兩種,希望能拋磚引玉,讓社會認識合法解決課綱爭議的方式。

    至於「課綱制定是否該有立法院介入監督的空間?」「是否應該考慮柔性課綱,甚至廢課綱的可能性?」則是立法論層次的問題,必須另外討論。簡言之,我認為,如果仍要繼續有強制力的剛性課綱,就必須有清楚明確的法定課綱制定規範。但長遠而言,柔性課綱,甚至廢除課綱,是值得社會共同追求的方向。

    課綱爭議不斷升高,希望教育部、立院兩大黨都能真正面對問題,依循正當法律途徑解決爭議,避免社會走向更激情對立,以免再次發生憾事。

    〔更好的政治需要您的支持〕
    人力、物資募集: https://goo.gl/6R8qr7
    105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苗博雅政治獻金專戶
    台北富邦(012)731-102-00-7772
    可接受匯款、ATM轉帳、無摺存款
    線上刷卡或超商付款:https://goo.gl/JDNPx2
    政治獻金收據可依法抵稅,捐贈一萬元以上,依法應開立收據,請與我們聯繫以便確認收據資料。
    〈有力出力算我一份!〉
    社會民主黨黨部志工:https://goo.gl/SBo1y8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