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cendalirit※
⠀⠀⠀⠀⠀⠀⠀⠀⠀⠀⠀
蕭淳介〈在缺憾中相信圓滿──我讀陳依文詩〉(4)
⠀⠀⠀⠀⠀⠀⠀⠀⠀⠀⠀
陳依文〈給我預備啟程的朋友們〉
⠀⠀⠀⠀⠀⠀⠀⠀⠀⠀⠀
我想請你
堅強地忍住脆弱
像蛹忍住蝶,楓葉忍住秋...
⠀⠀⠀⠀⠀⠀⠀⠀⠀⠀⠀
※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cendalirit※
⠀⠀⠀⠀⠀⠀⠀⠀⠀⠀⠀
蕭淳介〈在缺憾中相信圓滿──我讀陳依文詩〉(4)
⠀⠀⠀⠀⠀⠀⠀⠀⠀⠀⠀
陳依文〈給我預備啟程的朋友們〉
⠀⠀⠀⠀⠀⠀⠀⠀⠀⠀⠀
我想請你
堅強地忍住脆弱
像蛹忍住蝶,楓葉忍住秋天
新濺下的
一枚水滴忍住破散
⠀⠀⠀⠀⠀⠀⠀⠀⠀⠀⠀
我想請你
平衡內在的美麗
如雪花的結構、流蘇的四瓣
泛黃紙卷上
夜靜春山空的一首五絕
⠀⠀⠀⠀⠀⠀⠀⠀⠀⠀⠀
我想請你
寬容一株水仙的秘密
原宥一條月江的曲折
直視陰雨直落的灰霾天空
如同傾聽一句赤裸的禱詞
像海洋
擁抱一場暴風雨的告解
⠀⠀⠀⠀⠀⠀⠀⠀⠀⠀⠀
然後,或許你願意
走上沒落的邊城
繁華的都心
看看生,看看死
看看一切熱鬧與無常
尊嚴與肅殺
生命有時
靜美如詩,荒涼如蔓
激越如鷹翱翔
寂寞如碑蒙塵
⠀⠀⠀⠀⠀⠀⠀⠀⠀⠀⠀
至若時移、境遷,容顏更改
旅途得很久了
我們回到出發時的房間
原點與終點繞成完美的環
我將認出你標定後的眼神
洗鍊貞定
如不鏽的鋼珠
圓整地,於暗室中
反射出簡淨的光芒
⠀⠀⠀⠀⠀⠀⠀⠀⠀⠀⠀
前引詩〈橘皮Latte〉像是在人生的最後,作一總體的回顧;此詩則是立於起點,邁出啟程的那一步以前,已經預知了往後的曲折。
⠀⠀⠀⠀⠀⠀⠀⠀⠀⠀⠀
脆弱是生命旅途中可預期的必然,如蛹之於蝶、秋天之於楓葉、破散之於濺下的水滴。但詩人希望我們「忍住」,或即是撐住、堅忍地度過痛苦的歷程,同時不要失去內在的平衡、最初的美好;了解美麗或另有隱情,光明總是得來不易;去擁抱那些陰暗,成為海洋般寬廣;生命有各種各樣的面貌,起伏無常,悲欣交錯,或飛揚,或沈滯。當我們經歷過這些,詩人相信我們最終會「回到出發時的房間」,亦即不忘初心、回歸自身的原點,彼時生命將如「不鏽的鋼珠」,即使一室皆暗,仍圓整地「反射出簡淨的光芒」,圓潤完滿。
⠀⠀⠀⠀⠀⠀⠀⠀⠀⠀⠀
晚唐李商隱有名句:「荷葉生時春恨生」(〈暮秋獨遊曲江〉),以及「此情豈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在起點,或事件發生的當下,便預見未來哀傷絕望的結局。陳依文彷彿是李商隱的反面,在最初的時刻,即使也知道不可避免的殘缺、遺憾都將存在,卻依然篤信最終的圓滿:「我們的愛,將重生╱為大爆炸後的藍色星體╱像漂浮在宇宙中的水晶球╱從哪一面看,都是圓滿。」(〈球型〉)、「一切角度默默地旋轉╱最終只由得一份均勻的美麗」(〈沙灘〉)、「歷經世故的我們╱依舊寒暄,微笑╱諒解這不語的人世仍是沉默的明亮」(〈遠道〉)。
⠀⠀⠀⠀⠀⠀⠀⠀⠀⠀⠀
接受世間的不完美,容納一切好壞聚散,意識到生命的貌似斷裂實則連續,發揮自我主體擁有的選擇能力,詩人走在「這條狂雪過,新綠過╱豔陽過、朝夕過╱曾靈犀相對,黯然獨行╱烟花爛漫寂寞向晚的路上」(〈情歌〉), 終究還是不改初衷,深深深深地相信:「有一天,種子會結╱土地會明亮╱掌心的紋路要搭連起來╱沿命運線起跑的未來會落實,╱然後飛翔」(〈願意〉)。
⠀⠀⠀⠀⠀⠀⠀⠀⠀⠀⠀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
#陳依文 創作
#蕭淳介 選篇、賞析
#陳宛詩 手寫,@wanshihchen
⠀⠀⠀⠀⠀⠀⠀⠀⠀⠀⠀
※收錄於《#像蛹忍住蝶:陳依文詩集》(#心靈工坊文化),此為本次陳依文賞析分享末篇。
⠀⠀⠀⠀⠀⠀⠀⠀⠀⠀⠀
#給我預備啟程的朋友們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現代詩 #創作 #手寫 #poem #writing #handwritten
移花洗鍊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砸向我腦袋的繪本》#天上掉下來的石頭 #雍卡拉森
曾看過雍卡拉森作品的人,翻完之後是否也都有腦袋被卡車輾過的感覺?這本《天上掉下來的石頭》很過癮,保證你翻完之後,會立刻馬上翻第二次!
據說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砸了牛頓,啟發他領悟運動定律,那麼關於一顆天上掉下來的大石頭,砸向了誰、這世界又會有什麼啟發呢?
在雍‧卡拉森的繪本系列,你會看到熟悉的動物們各自挑起大樑。這隻戲份很重的小烏龜,在前著《發現一頂帽子》裡用牠的眼神表現十足內心戲,到底在誘惑和友情中間如何安置自己?終於,在《天空掉下來的石頭》中一出場便如願以償地戴上帽子,貫穿作者設計的五幕劇,讓人懷疑這又是一個隱藏梗,到底這顆大石頭最後會不會壓扁好不容易擁有帽子的小烏龜?
別擔心,「飛來橫石」的情節絕無血腥畫面,雍‧卡拉森總能想辦法用故事情節讓小烏龜躲過一劫,這隻原本固執不願意移動腳步、很難改變想法的小烏龜,嘴裡倔強愛面子,卻每次為了想對朋友示好給自己找台階下,因為珍惜朋友的陪伴才讓自己與「天外飛來一筆的災難」擦身而過。
雍‧卡拉森的黑色幽默莫過於此,我們總在故事裡回顧自己的貪嗔癡,大人們尚未修完的各種情緒業障與孩子們相差無幾,隱隱感受自己不肯認輸、不願示弱或是容易受傷的心靈,再重新思考一次孩子們生活中的直觀行為,是否有不同的感受呢?
一如作者過去作品中對友情的思索,《天空掉下來的石頭》當然也讓友情受到各種考驗,只不過考驗似乎來自於小烏龜自己本身。在第三節中,小烏龜接受朋友邀請一起閉眼想像未來,沒想到森林裡出現陌生的怪奇生物摧毀花草,來者不善的威脅讓小烏龜飽受驚嚇。雍‧卡拉森大膽加入對未來的暗喻,不同特質與個性對發展友情會有什麼樣的挑戰嗎?
不僅如此,對於直覺、巧合、命運這些鮮少被正式討論的「某種信仰」,作者大膽的編織於情節之中,對於某些人而言嗤之以鼻、對某些人而言卻有如神諭的感受,到底信不信、又如何解讀與詮釋?作者似乎想在繪本中提出讓我們流連忘返的思考題。
人生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雍‧卡拉森不打算讓讀者有任何結論,藉由劇情將兩者交錯織結,洗鍊對白加上簡約圖畫,留下大片空間讓讀者徘徊踱步,隨著主角與故事轉換觀看角度,原本以為水落石出的答案突然又如日出夕陽變化萬千,逼人燒腦的閱讀經驗,最後讀者可能也希望天上掉下來的石頭能砸一下自己,或許就能頓悟人生了吧!
移花洗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黑盒子裡的夢》這本書旁邊有句文案「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這句話很吸引我。
透過電影,我們即便沒有辦法造訪世界各地、太空異境,電影幫我們達成了種種想像體驗。因為電影,在電影院這個巨大的黑盒子裡面,觀眾們似乎進入了一場巨大招喚催眠,那是一場屬於這群集體兩小時左右的美夢。燈光亮起的那刻,從影院出口離席,我們重新回到制式而必須的生活節奏中。
電影讓我們轉換心情、改變節奏,那兩小時左右的片長,幫我們的人生無限延長。有些電影甚至是彼此的無解歲月解藥,更多時候提供腎上腺素重新復活的快感,當然有些只是伴隨爆米花零食的周末愉快熱量。
無論如何,電影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談論資本。於是,能寫能談的電影心得文,可以是如此冷靜分析,也能熱烈地感性擁抱。寫了無數篇好文的紹宇,果然見到他的影評書文總算集結成冊了。
這些年影評書文成冊出版的機率變高了,能擁有好品質書寫的高手如雲,紹宇則可能是年輕世代中最值得你我認識的寫作者,畢竟他1997年出生,今年也才20多歲,筆耕者累積文字能量化為溫柔慈悲,從許多小地方都能察覺這位年輕筆者的超齡熟成。
我第一次見到他文章是在聯合報的鳴人堂單元,筆鋒洗鍊不賣弄花俏,觀點鞭辟入裡。講真心話,現在許多10多歲的年輕孩子接受資訊與消化反芻速度之快,已經是用複利倍數累進中。
看到紹宇把之前鳴人堂單元轉移到《黑盒子裡的夢》,可以提供給過去還來不及在數位氛圍閱讀的朋友們,能有一次更沉緩而精準的閱讀體驗。畢竟這年頭看網頁旁邊一堆廣告等等,都會影響閱讀過程的這道儀式。
《黑盒子裡的夢》將他書寫的類別中切成六大主題,分別為:
輯一|說出來,才不會遺忘
讓社會轉向的千萬份愚勇──看《一九八七: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行過荊棘滿布之地,訴說追索自由的故事──看《返校》
安靜的力量,能改變什麼?──看《無聲革命》
悲劇,以喜劇的語言訴說──看《花漾奶奶秀英文》
對抗時代,也被時代捉弄的悲劇革命人物──看《朴烈:逆權年代》
將國難放大看,是一件件人禍──看《分秒幣爭》
被殺死的獨裁者,依然活著──看《南山的部長們》
寒冷的北風過後,會迎來陽光嗎?──看《北風》
這不是理解,這是盤問──看《光州事件之謎:誰是金君?》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少年──讀《少年來了》
輯二|追尋自我漫漫長路
那些無法忘記的不存在──看《燃燒烈愛》
殘酷一生,如何用時間溫柔和解──看《痛苦與榮耀》
無人知曉的中年困境與溫柔──看《我的大叔》
出走與返鄉,我們該如何尋找回家的路?──看《蚵豐村》
離開堪薩斯州的女孩,後來還好嗎?──看《茱蒂》
她走過的路開出花,她死去的草地也開滿花——看《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輯三|影像,是映照現實的哈哈鏡
搖滾與鐵幕的硬碰硬──看《北韓搖滾解放日》
電影創作中,我們能容許多少歷史失真?──看《王的文字》
懷有滿腔故事的失語者──看《他們不再老去》
政治意涵滿滿的災難片──看《白頭山:半島浩劫》
如何將國際關係放入商業大片中?──看《鋼鐵雨:深潛行動》
資訊戰與個資外洩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價值觀?──看《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
當幸福國度不再幸福──看《不丹是教室》
階級,真能被翻轉嗎?──看《寄生上流》
因西方而滅,也因西方而生──看《末代皇帝》
輯四|家庭群像,社會眾生相
年輕時的父親,長大後的我──看《范保德》
家人關係的醇厚想像──看《小偷家族》
塵世中望見瑰寶──看《羅馬》
那些被留下的人,如何善終思念──看《沒有你的生日》
成為別人的太陽前,先溫暖自己──看《陽光普照》
學習如何作為一個家人──看《了解的不多也無妨,是一家人》
輯五|愛的千百種模樣
夏日太短,戀你過深──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異性戀夫婦與他們的同志書店──看《書本馬戲團》
為回憶演一齣戲──看《美好拾光公司》
最美麗的女人──看《滾滾紅塵》
我曾擁有一段史詩般的愛情──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我們曾是家人──看《婚姻故事》
太好了,你也有病──看《怪胎》
走過黎明、日落與午夜——看《愛在》三部曲
輯六|在這個不被善待的世界裡
沒有反派的白色巨塔──看《機智醫生生活》
比傳染病更可怕的事──讀《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
在他眼裡,望見天堂──看《幸福的拉札洛》
特別收錄|改變中的巨人
《寄生上流》如何走上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得獎舞台?
《國際橋牌社》的台劇發展新思維,如何影響影視產業?
特別把他集結的文章標題拉出來,目的在於,我們有時反覆閱讀這些電影文字,一方面也是重新爬梳當時觀看的感受,二方面則是看看有多少「同路人」跟我們有相仿頻率。
找到同好能有觀感上的高度交集是很幸福的事情。特別是發現身為40世代能與20世代在某些故事主題上有共鳴,對我來說好像也從電影與閱讀中活回了自己20多歲的樣子。
這些年由於大量看韓國電影之故,紹宇這本書裡面提到的幾部片我也都非常喜歡,特別是《北風》與《一九八七: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獻給喜歡看電影的人需要買這本書,當然更獻給那些對於電影夢裡喜歡反覆確認觀點,你的靈魂此刻重新上線,再次對接,電影與你的人生,都成了超越三倍長的史詩鉅片。
▣ 《黑盒子裡的夢》Dreaming In The Black Box
▣ 7月13日 正式出版
博客來: https://bit.ly/3qMVxm8
誠 品: https://bit.ly/3xg9HPq
讀 冊: https://bit.ly/3jIvrzd
金石堂: https://bit.ly/3ykoatv
#黑盒子裡的夢 #DreamingInTheBlackBox
#彭紹宇 Peng ShaoYu
#時報出版
移花洗鍊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習字:以水的質地(詩集《時序在遠方》之序詩) ◎林餘佐
字彙內核是搖晃的液體
習字有如赤足涉入陌生的水域:
我吐出潮濕的音節
想要喚醒沉睡在溪谷的石子
你回應:曖昧、迂迴如狡猾的暗流。
意象在我們腳邊流轉,泡過水的偏旁顯得清澈
我們開始懂得意象的原始意義
彷彿先民收割的第一批果實
──飽滿、香甜的滋味尚未命名
只能在口中添上一橫,權宜稱之:甘。
潮汐與時序一同推移,沙灘上盡是老死的詞彙
某天有人拾起,聽:那古老的音節
細瑣如水母──靜靜漂浮在海面。
於是,有些聲響被寫下
曲折幽微的發音如招魂時的呢喃。
大雨將至,地上遍植鬼魂
它們以水的型態說:世上萬物字形、字音的由來。
字義的演變太過繁複,它們保持沉默。
土壤濕潤,雨似白馬之蹄來回踱步
踢亂了掩埋已久的屍首與部首。
每一次閃電都是詞彙的誕生
古老的字義與死者都在此輪迴
(造字如招魂:召喚已逝與未知。)
大雨過後,象徵之林茂密
新生的詞彙閃著水滴靜靜結在枝枒上
等待某人摘取、食用。
習字像進食,偏食的人會變得口拙。
味蕾是字典可供記錄、查閱
昔日國語練習簿上的造樣造句
教導我們以生硬的句式煮難吃的料理
未經馴服的舌頭翻轉了幾圈,偷偷地將水釀成酒
與戀人共飲──唇齒甘甜,微醺的肢體食髓知味。
習字如在意識裡煮水
陌生的筆順是流動的隱喻
沸騰著龐大的海洋、遙遠的樹林
然而,逝者如斯,肉身是破盆:
攝水量不足的我們,終生牙牙學語。
--
◎ 作者簡介
林餘佐,嘉義人。現為東海大學助理教授。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等獎項。出版詩集《時序在遠方》(二魚出版)、《棄之核》(九歌出版)。另有合著有評論《指認與召喚:詩人的另一個抽屜》。
--
◎ 小編 Y 賞析
在本週主題中,我們談「自然的靈性與啟發」,而這其實是一個現代詩中非常容易被調度的元素。萬物的靈,字詞的靈,兩者之間彷彿隱約地有某種神秘而幽微的勾連,透過啟發與互動的過程,景與人得以相互映照。這首〈習字:以水的質地〉,便是以水為載體,去串連起詩人在不同生命歷程中的習字情景。與此同時也是一首結構非常完整,且意象經營十分洗鍊的詩作。除了收錄為詩人第一本詩集《時序在遠方》的序詩,也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某種意義上或許也能說:這些以抒情筆法所流瀉的自然、酒水、神性、時間意象,不僅是林餘佐新詩中極重要的寫作圖像,也是詩人自省一種。
在習字與寫字初期,寫詩者大概都會對林餘佐首段的句子多少感到心有戚戚焉:「我吐出潮濕的音節/想要喚醒沉睡在溪谷的石子/你回應:曖昧、迂迴如狡猾的暗流。/意象在我們腳邊流轉,泡過水的偏旁顯得清澈」,以及詩人如何詮釋詩之於暗流的神祕性:「曖昧、迂迴如狡猾的暗流」,與種種不確定(與可能性)的暗示:「大雨將至,地上遍植鬼魂/它們以水的型態說:世上萬物字形、字音的由來。」(造字如招魂:召喚已逝與未知。)
對詩稍有留心的讀者,大概也會知道「水」是一個極常見的意象,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已然氾濫成災。但如果將這個框架處理得漂亮,便能演繹出更多新奇而有趣的火花。早在〈習字:以水的質地〉這首詩的命名裡,詩名其實就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亮點,也隱隱揭曉了詩人對自身作品更深一層的野心與思索:「質地」。我們能感知到寫作者帶著有意識地警覺砌字,在明瞭「沙灘上盡是老死的詞彙」的同時,詩人仍然在動用時序之推演,煮水煮字的輪迴,去拾起那些仍待反覆追索的閃現與意念:「新生的詞彙閃著水滴靜靜結在枝枒上/等待某人摘取、食用。」除了刻寫詩性(個人)與水性(萬物)的精巧對照,詩人也在結構與意象的推疊上展現嫻熟的一面。像自身的演進史,也近乎像是某種宣示。
但肉身始終保有一份原始且清明的謙卑。在萬物降生面前,每一個字,都以不卑不亢的姿態活著。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1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自然詩 #林餘佐 #自然的靈性 #時序在遠方 #棄之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