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租名牌包台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租名牌包台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租名牌包台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租名牌包台北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萬的網紅台視新聞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TTV最新快訊】游淑慧反擊都在照顧高嘉瑜 嗆獨佔媒體夠了沒 #熊貝兒編:滿滿的火藥味... --- 台北市議員游淑慧先前爆料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過去擔任議員赴義大利考察時,狂買名牌包,不過高嘉瑜今(26)日出面澄清當時只買了一個LV包包,而且是送給母親,並說游淑慧當時是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秘書,...

租名牌包台北 在 Tiffany T妹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29 06:16:43

我明天要出國了!月租4萬位於台北市內湖的一房,將空著沒人住,但我每月還要繼續繳房租長達半年。 不如「T妹免費給有需要的人住,直接私訊我即可!」高級家具都齊全隨你用。 不要碰觸T妹更衣間的私人物品,包括幾個上百萬元的飾品、名牌包等⋯ 不要偷走我的內褲,每一件都伴隨著我走過的痕跡。 如果你要打手槍,請勿...

租名牌包台北 在 筆者,莫里斯(Morris)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9-07 19:33:03

《人生就這段時日,回頭檢視人生》 :「如果你的人生能預支,你 / 妳 會想分期買什麼?」 - :「我很難得針對這類型的事情進行介紹,可能是有些辛苦度日的回憶湧現吧?」 - 「剛畢業投入社會的年輕朋友辛苦了!還記得筆者初出社會,不憑藉家人的幫忙,憑著兩萬出的薪水在台北生活,住的是會漏水的房子、吃的是巷...

  • 租名牌包台北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6 14:22:00
    有 48 人按讚

    【#TTV最新快訊】游淑慧反擊都在照顧高嘉瑜 嗆獨佔媒體夠了沒
    #熊貝兒編:滿滿的火藥味...

    ---
    台北市議員游淑慧先前爆料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過去擔任議員赴義大利考察時,狂買名牌包,不過高嘉瑜今(26)日出面澄清當時只買了一個LV包包,而且是送給母親,並說游淑慧當時是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秘書,都在照顧他,應該沒有時間注意其他事情。對此游淑慧反擊,那時候都在照顧高嘉瑜,酸「高委員可能比較健忘」,自嘲自己當時「只是小小公務員,可能不記得我的服務」,更坦言以前在公家機關時,高嘉瑜就對她不太滿意。

    至於高嘉瑜近期因買房、租屋處髒亂等引發話題,游淑慧砲轟她從頭到尾都在自導自演、沒有營養,狠嗆「獨佔媒體熱搜版面第一名一個禮拜了,不知道她覺得夠了沒?」

    #高嘉瑜 #游淑慧 #新聞版面
    ---
    【訂閱 #台視新聞 掌握最新消息】

  • 租名牌包台北 在 呱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15 14:44:24
    有 16,863 人按讚

    讓我們來談談囤房稅。

    最近因為南韓通過了囤房稅法案,居住正義的問題又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作為提案要求調高北市建商房屋稅(雖然案子還被卡在議會內)、並有出席多場居住正義活動的我而言,感覺必須要出來說些甚麼。這篇文可能有點長、也有點硬,但我希望正反方的支持者都能仔細讀完、才能站在可以溝通的立基點上對話。

    在討論囤房稅的問題之前,有幾個前提必須要確立,不然討論容易失焦。居住議題在台灣是不是個問題?台灣有沒有囤房的問題?這兩者有沒有關聯?然後我們才能來討論囤房稅本身對於所謂的「打房」或說是解決居住問題有沒有幫助。

    #台灣有沒有居住和囤房問題

    根據Numbeo數據庫的整理,截至今年六月時,台灣的房價所得比達到24.2倍,名列世界第九,這代表我們要不吃不喝24年才有機會買到一棟房子。而處境相似、同樣身陷囹圄是排名第三的香港,達43.5倍。我想,應該不會有人覺得台灣沒有居住問題。

    那台灣有囤房的問題嗎?如果根據內政部釋出的最新數據,台灣僅有5%的空屋掌握在四房以上持有者手中,看似不多。但是OURs則質疑,內政部的數據未進行「全國家庭總歸戶」,換言之如果你在新北和台北各有一棟房子、或是你和你伴侶各持有一棟房子,在統計上都是顯示「一人持有一房」2次。OURs主張的數據版本是,持有四房以上者所持有的房屋占空屋總數15%,這看起來就有些嚴重。

    這代表著有許多人持有多棟房屋,也沒有加以利用或出租,就閒置在那,可能是炒作、投資或是其他因素。而囤房稅主要就是針對這些「囤空房」的人,政府面對這些炒房或投資客,以及複雜的居住問題,也確實應該透過各種方式來因應。

    #囤房稅對解決居住問題有沒有幫助

    沒有人會覺得或主張單靠囤房稅就可以完全解決居住問題,但是,我仍認為囤房稅仍是多管齊下的「其中一管」,我完全認同民進黨政府在過去幾年做了很多事來解決居住問題,但並不能藉此說不用推囤房稅。但是,囤房稅本身也不是萬靈丹,仍有很多待釐清的爭議。

    課徵囤房稅對房市不外乎兩個目的:#平衡貧富差距,對於有能力、房子多的族群應該多繳稅,能力較低者應少繳稅;以及 #增加房屋的持有成本,抑制房市投機炒作,逼出市場上的空屋,改變多屋族的持有決策。依照許多國家或城市的實例,在良好法制及配套的運行下,確實有辦法逼出空屋以及抑制炒作。

    #台灣現行課徵空屋稅的問題

    然而,台灣現在如要開徵囤房稅會面臨到兩個主要問題,#如何認定空屋、以及 #稅基沒有調整。空屋如何認定,現在都是透過水電使用量,許多主管機關會主張如果要實體稽查、按現行人手根本無法因應。然而,依照有開徵空屋稅或囤房稅的國家作法,應該是要推定空屋、再讓屋主「自己主張不是空屋」,例如出示居住或出租證明、或表示其旅居國外或住院等,這樣會大幅減少行政成本。

    至於稅基,則是另一個大問題。台灣目前的房屋稅是「房屋現值乘以稅率」,房屋現值則是「房屋構造標準單價」(造價)、折舊率、街路等級調整率(路段率,由官方認定該路段繁不繁榮)與面積相乘得出,任一數值改變都會影響應繳稅額。換言之,你如果買了一棟1億元的豪宅,你的房屋稅並不是1億乘以稅率,而是其他複雜公式算出的房屋現值乘以稅率。

    這種算法也讓之前北市出現過一戶豪宅的稅率低於三戶小套房的詭異現象。現行的房屋現值(也就是稅基)並沒有太多調整,導致我們常把稅率拉很高,但仍然對房市沒影響,因為稅基沒有調整,導致實收金額很低,對有錢炒作的人來說不痛不癢。我們理應重新檢討如何建立一個與市場實價差距不遠的稅基、並讓稅基、稅率都合理化,才有辦法達成囤房稅「增加持有成本」的成效。

    #台灣囤房問題相當複雜且也多元

    只要有人囤房,蓋再多房子都會是「無效供給」,也對許多辛苦一生、壓力自己生活品質只為買一棟房的人不公平。除了蓋社宅、搞實價登錄等方法外,再多嘗試課徵囤房稅,我覺得並無不妥,也是台灣房市健全和達成居住正義很重要的里程碑。

    有許多人說,這些問題都集中在大都市,但若攤開近幾年房屋3-5年的閒置投資報酬率,前幾名都是非都會型縣市,如屏東、宜蘭、花蓮等,囤房稅可以幫助的不僅僅只有在大都會掙扎的人,也包含住在城鎮、偏鄉的一般購屋者。

    造成囤房的結果有很多原因,課徵囤房稅、增加持有成本也僅是解方其中一環。在過去,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除了救市外也導致熱錢湧入房地產市場。近二十年銀行放貸多集中在房貸、利率對於有錢的投機客來說又相當低,於是借錢買房、轉賣再買房的狀況屢見不鮮,建商蓋房也多半是如此。

    但房價過高回檔時,政府又為了金融穩定而出手護市,長期下來房市的風險和報酬具有極高的不對稱性,整個房地產市場早已扭曲。如果要解決囤房問題、甚至「回歸正常市場機制」處理,我們就必須先改變這個早已扭曲的房屋市場。

    #房子能算金融商品嗎

    我在幾年前為了創業把父母傳下來的房子變賣後,至今名下沒有房產,也是租屋過日。每當我想在上班地點周遭、合理通勤時間的範圍看房子時,我會發現連我的收入都難以在北市購屋。房子本來就不是一個「好買」的東西,我能理解存個十幾年款、加上貸款購屋的模式。但如果一個上班族都要不吃不喝存個二三十年,才能買到在公司合理通勤範圍內的小坪數房子時,我們就必須思考整個房市的結構問題。

    對我來說,房子並不是股票、也不是名牌包,並不是一件真正可以拿來操作和純市場思考的商品或物件。因為我們可能終其一身都不用買股票、也不用揹名牌包,但我們都需要一個可以滿足遮風避雨、在辛勤工作一天後放鬆和休息的地方,這也是居住正義想達成的唯一目的。

    我在去年提出了台北市版本的囤房稅提案,共同連署議員超過20位,橫跨所有政黨,顯見已經獲得社會多數的支持,只可惜目前尚未通過提案。但是這會是我下一會期努力的目標。

    感謝連署議員:
    苗博雅、徐巧芯、陳怡君、高嘉瑜、侯漢廷、簡舒培、洪健益、楊靜宇、鍾佩玲、李建昌、吳沛憶、許家蓓、黃郁芬、林穎孟、張茂楠、徐立信、陳永德、戴錫欽

  • 租名牌包台北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16 09:36:26
    有 3,043 人按讚

    有些讀者一直來跟我論證,台灣房地產很貴,價格不合理,我的工作就是研究資本市場的趨勢變化,近年來,我完全不覺得台灣的房價不合理,房地合一稅制以前,台灣房地產確實炒作比較明顯,但房地合一稅制以後,脫離基本面的房價飆漲,很明顯就是消失了,沒有高把握度的套利空間,投機者自然就會散去

    台灣房地產,相對於大部分的受薪階級,確實很貴,但貴不等於不合理,就跟名車和名牌包一樣,有不同等級的價格,匹配不同等級的商品,房地產也跟商品一樣,甚至是高度資本化的金融商品,因為他跟金融市場掛勾非常深,本身是價格波動相對穩定的抵押品,同時又可以產生很大的資本槓桿,屬性完全就是金融市場的一項商品,汽車、珠寶、貴金屬、精品,價格穩定性都比房地產更差,房地產毫無疑問就是金融商品的一種,事實就是如此,就像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那樣的事實,有些人會提出很多說法,但現實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

    所有在資本主義市場機制下的商品,價格從來沒有長期高估或低估的,如果低估了,慧眼者會進場套利,直到沒有套利空間為止,高估了也一樣,市場機制會讓持有者拋售,直到價格沒有高估為止,錢是很Smart的,不會有商品可以長期在公開市場上,維持價格高估的狀態,小規模的商品還勉強可以,主力和大戶們可以鎖籌碼,但是像房地產這種規模非常大的產業,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就像改變河流流向還可以做到,但是改變洋流流向,那困難度就非常高了

    有讀者用台北市一間小套房價格高達900萬的例子來跟我說,房價不合理,但我認為要看數據,如果那間套房可以月租1.5萬順利出租,代表市場機制下,那間套房的經濟產值一年18萬是可以達成的,按照目前的市場利率去推估,假設殖利率2%,那該套房售價900萬完全合乎市場機制,而且屋主還要負擔修繕、稅務與維護成本,年報酬率一定低於2%,屋主只賣900萬,並沒有高估或低估,如果那間套房面積是10坪,那1坪90萬也是合理的數據推估,因為市場機制下,那個物件的生產力就是這麼高,高到撐起1坪90萬的價值,就跟有些名車售價可能超過500萬以上,因為那台車的綜合性能,只要有很多買家願意用500萬以上去買它,那就是市場機制下的合理價格

    一坪50萬以上的房子,那只是超出許多受薪階級的負擔能力,但那不等於價格不合理,假設一棟4層樓的透天厝,2到4樓每層都有三間套房可以出租,該地段套房平均月租7000元,1樓店月租10萬元,整棟房子的一年產值就高達195.6萬,報酬率抓2%去反推,整棟房子賣個1億元也是剛好而已,如果該棟房子權狀是200坪,那一坪就是50萬,這些都是符合市場機制的概念去推算,買不起或價格很高,不等於價格不合理,勞動生產力低,卻又想買經濟生產力極高的商品,買家能力自然就難以負荷了

    我覺得一個LV包包售價20萬,那根本不合理,這邏輯是有問題的,因為我對LV包包的價格判斷方式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對它的訂價機制肯定不認同,但那不等於一個LV包包賣20萬不合理,市場機制下,它就是合理的,不然它早就倒閉了,我也可以選擇買一個幾百塊的路邊攤,或者平價的實用背包,反正市場機制下,你付出的成本,會有相對應的品質,低於市場平均價格的商品,它一定有相對應的缺點,價格會反映品質

    在全球各地,那種方圓面積半徑少於20km,生活機能便利性極高的大城市,房價都不會低到哪去,如果不是高房價,那就是高租金,價格往邊陲地帶才會遞減,公共交通、醫療、治安,高便利商業等各種機能都擁有的國際城市,居住成本一定高,因為那些地段的經濟生產力太高了,使用者付費,自然要負擔相對高的居住成本,如果能找到成本比較低的物件,那個物件一定有其缺陷,然後反應在價格上

    其實台灣整體房地產的租金投報率,在全球許多大城市中,算是相當低的水平,比較高的就是像美國加州,因為房屋持有成本高,屋主自然就把持有成本反映在租金市場上,治安、便利性相對好的物件,租金都相對高,全球每座大城市都是那樣,價格和租金都不會長期脫離市場機制

    台灣並不是所有的房地產物件都貴,也有便宜的物件,但一定會有其相對應的缺陷,例如地點可能距離商業區很遙遠,或者便利性相對低,所有條件都滿意的物件,價格一定不滿意,至於眼光只專注在經濟生產力極高的地段,卻又抱怨物件很貴的人,那跟想買高檔名車,卻又抱怨車價貴的概念差不多,實際上,在台灣要居住在生活便利性高的地段也不困難,租屋就可以達成,台灣的房屋持有成本相對低,反映在市場機制上的就是租金水平相對低

    現在的金融市場上,殖利率2%以上的金融產品,還是找的到,年初以前有些美元定存就2%了,證券市場就更多了,投資人出資,年報酬2%,還要負擔稅務、人力管理、修繕,遇到素質差的房客,管理成本還會驟升,實際淨報酬搞不好只剩1%不到,甚至比定存還差,唯一比較有誘因的就剩房價可能上漲的資本利得,但過去績效不等於未來績效,近幾年的房價平均漲勢就相對弱,這投資前景和風險,實在不划算,真的要投資房地產,應該往美國實體房地產,看看那超低的美債殖利率,還有美國的長年穩定人口成長,相對高的租金收益,條件實在比台灣明顯好許多,台灣房地產價格貴,即使價格沒有高估,但套利空間前景實在沒有太多吸引力

    https://www.facebook.com/joejoeyourmoney/photos/a.10150326769327276/10158484557792276/?type=3&theater

    全球資本趨勢的進程,就是逐利而前進,德國和美國的流浪漢,未來也很難減少,台灣根本超級居住正義,房地產在地球上就是金融商品,就算鴕鳥心態去面對,金融商品的本質也不會改變

    就像那段著名的言論,我不知道是不是Churchill說的
    If you're not a liberal when you're 25, you have no heart.
    If you're not a conservative by the time you're 35, you have no brain.
    我看過比較好的翻譯是這樣
    25歲前不是自由派(左派),是沒有靈魂的人;35歲後不是保守派(右派),是沒有腦袋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