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科管所 學 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科管所 學 什麼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科管所 學 什麼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paraglider (滑翔翼)看板graduate標題Re: 科管所的問題..(關於新竹X大科...

科管所 學 什麼 在 薛弘偉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00:01:09

感謝爺爺丁丁的參與,今晚再度衝撞遊戲橘子的台子 機率好死不死又是「剛好」2.3%,連續兩次花費上百萬製作後都是這個結果 其實對有一點點統計學概念的人來說,上次的數據就已經有十足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個紫布的真實機率是遠遠低於10%的 加上這次200萬鑽也「剛好」2.3%,還願意相信是玩家消費過程手太黑,而...


這一篇很有意思...我整理了一下...
雖然這篇有人會覺得有爭議,但也有不少可取的地方....

我猜測,這個作者是X大科管所的畢業學長~
因為他之前已經po了兩篇關於X大科管所的文了...
我想他這樣寫也是為學弟妹好,要大家了解"不願面對的真相"

至於有人推文說:又是一個沒唸過科管在發表謬論的人
這我不苟同...
如果原作者大學就是唸國立大學,去X大科管所自然就會比較
如果推文者原本是私立大學生,去國立研究所自然會認為什麼都好....

整理如下
===========================================================================
一、給報考研究所的學弟妹對學校科系選擇之建議
 1.挑好指導教授、調查研所的研究補助跟出路狀況,應該在投考之前就弄清楚。
 2.研究所的就業出路好不好,廠商對畢業生的評價,
 3.硬體上,有沒有宿舍或租屋行情、有沒有專屬實驗室桌子,
 4.研究所的老師為人如何、就業市場評價如何,
 5.該所有沒有獎助學金或是研究津貼,
 6.助教或助理的研究經費,
 7.研究生的補貼,有底薪嗎,還是有做事才拿錢,
 最好的不但有底薪,甚至連實驗室的印表紙都讓你印到爽。

 小結:其實,在應考之前,就應該要調查清楚狀況,尤其是需要寫論文的學位。
  這些"小問題",外人想知道,但學生沒能力或根本不願意回答。
 
二、科技管理修業面向
 供應鏈管理:
 去作策略採購,或是供應商管理、國內外業務管理,
 事實上,這些都不是科技管理學院的畢修課程所強調的部分。

 科技政策:
 有的老師就認為科技政策的學者可以當國科會主委。
 政治角力的結果,國科會主委當然還是電機或是生技領域的來做比較“實際”。

 資訊管理:
 但資管的出路,也很多人覺得比硬比不上資工,比穩也比不上商管或公務員。
 既然想走資訊業,那乾脆就是去念資工與資管,會比較搔到癢處。

 作業管理:
 若這樣想也是偏工業工程,
 雖然這樣工工的老師可以來教科管,但明明知道現在科技業跟工業時代的工廠完全不
同。但老師們想過學生畢業出路是靠學校給的嗎?老師自己也沒真正做過科技管理的
工作吧。

 策略管理:
 講成研發管理、創新管理、創業投資,這樣也似乎很理想,
 台灣的科技業多的是製造業與代工業為主的產業,策略跟規格都是國外大廠定好好的,
 講策略,也許是總管理處的事情,這是老闆的工作,或是企管顧問公司的事情。
 往往要具主導規格與品牌的大型公司才有發揮的空間,

 科技行銷:
 也就是做業務的。但技術背景,再佐以MBA的訓練,那看來是很理想的事情。
 其實業界重視的是外語能力、產業技術熟悉度、人格特質。
 這類科技行銷的工作,很多外文系大學部的就夠了,
 只要肯學,他們更有能力做這樣的事情,
 悲哀的是,科技管理學院並沒有把國際企業學系與外文系的專長與特色
 給從上到下的整合進來,

 國際企業與人力資源:
 科技管理研究所比較需要加強的領域,就是國際企業與人力資源,
 就業的時候一定會發現,不瞭解人力資源的作業方式、不瞭解企業人力需求、
 不夠國際化,幾乎很難找到理想的好工作。
 除非自己進修,否則科技管理學院的學生對於人力資源跟國際企業專長幾乎是很陌生
的。學校裡面也沒有一堂課在真正介紹國內外各大公司的風氣跟制度,


三、X大科管所的事實

(一)硬體設備資源面
  對內都宣稱自己是大家庭,實際上還不是暗潮洶湧,人事一波三折。
  在學校分配使用空間跟資源的時候,也許大樓就要分給別的資深的單位使用。

  台積電捐了一點錢蓋了台積館,但不等於是科管院院館,電機系也用到一層。
  硬體規劃跟系所發展欠缺長遠規劃,造成系所發展導致台積館變更設計。
  因此,過去學生一下子在清大前門附近的地方上課,一下子又要上山到後山的
人社院上課,這就是科技加管理的真相,實際上是個“運動學系”,

  過去科管所的研究生沒有專屬個人的桌子,而是在動工館702的共同研究室。
  而台積館9樓的空間規劃中,教授研究室空間不足,要優先給教授,
  研究生將來在台積館9樓,仍可能沒有專屬個人的研究室桌子。
  台積館的設計在科管院規劃與發包,但執行卻由清大校方與營繕組,形成雙頭馬車

  宿舍空間不夠的現象,公私立大學都有,並不是單一研究所有能力解決。
  很多學生很消極的回應:等你考進來再問,去問總務處(住宿組)。
  實際上,google查一查就知道,研一是沒有宿舍的,寬廣齋還在規劃興建。
  沒有研究室專屬的桌子,說實在,現在有無線網路,拿台筆電到處都可以做研究。
  實際上呢,沒有一個專屬的桌子,根本就沒有歸屬感。
  像工工/動機系的大樓,動工館,老師研究室旁邊就是研究生實驗室,
  成立比較久的系,老師也多,系館建設也充足完善。

  (這裡像小弟耳聞:成大最好的資源都分給理工學院,管理學院少很多...意思一樣)

(二)軟體資源面(課程+老師)
  看看大學部的課程規劃,簡言之就是經濟/計財濃縮版,再加上理工科的基礎課程。
  http://www.ctm.nthu.edu.tw/upmt/course/pages.php?ID=course

  常聽到某某研究者“1年之內發了N篇paper”,但是怎樣發這麼多paper,
  卻是“營業秘密”,不能講,有價的,不能跟人說。
  當然,也就存在有論文工廠,很多研究生走到窮途末路時,
  會被迫或主動去尋求網路上的論文代工產業,
  這該說是學生無奈、商人可惡、還是學術整個急功近利、功利主義導向、自殺式
的沉淪?對於碩士論文或研討會論文,對有經驗的教授來指導。
  照理來說應該是牛刀小試,學生用不著為了實驗做不出來而燒炭身亡。
  但是老師願不願意傾囊相授,結果就很不一樣。

  許多人明明知道他學非所用,仍執意投入不可能有發展的非本科系的公司,當然做
  的很不快樂;許多教授明明知道他所教的課程,社會上已經不存在對應的工作,短
時間內職缺相當有限,或是可能面臨外移的產業,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仍告訴
同學“出路很廣”的錯誤訊息。

(三)英文能力重視程度
  一般生進了研究所,馬上就要用英文上課、跟外國學生溝通、看英文paper,
  其實用英文上課交報告甚至寫論文,根本都有制式的參考工具書,
  這是教授應該要教的,絕對不是用"零碎時間"自修就很容易"無師自通"的。

  有些有經驗的教授,甚至自己承認,英文寫作的造詣,仍常常要請教同事,
  因為學英文每個領域的標準都不太一樣,但教育部一個政策要求馬上國際化,
  逼得很多教授用外國學生聽不懂的口音來開課"硬上",這種雙語教學,
  本地台籍一般生尤其是補習班的產品英文通常沒辦法應付,外籍生反應也不好,
  這種聊備一格的英語教學品質,絕對談不上是叫好又叫座,

  看一個研究所對英文的態度,從它入學考試的英文標準、
  畢業規定、上課報告、論文著作的格式要求,
  就可以看的出該所的英文教學的決心有多強,
  光定標準要求而不個別輔導英文讀書方式是毫無用處的,
  這也可以看的出這個研究所的老師有沒有在用心在規劃學生未來的英文競爭力。

  我相信那些外務纏身的大牌教授、
  已經"功德圓滿"的年高德劭的待退教授、
  還有野心勃勃、心猿意馬、想要高就or撈錢、忙於私人事務的年輕教授,
  是不願意這樣花時間栽培學生的英文實力的。
  但他們在當教授之前,是否也有愈到願意培養他的恩師呢?
  為何不把這樣的精神傳承下來?不得以還是不為也?
  這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四、分析科管人畢業出入

 (一)業界對科管認知
 科技管理這四個字定義成生產、行銷、人力資源、研發、財務。
 企業外移是無分科技業、金融業、與傳統產業的必然趨勢,科技管理到底在管些什麼?
 用業界聽的懂的話,到底是生管、採購?還是行銷、企劃?還是投資顧問、金融、
企管顧問公司?
 
 科技界與金融界都沒有一個真正叫做“科技管理”的工作
 很多業界的人資單位搞不清楚,科技管理該算是商學院的企管,還算是工業工程,
還是行政類職務。不要抱怨人資部門總是不懂你們在學什麼,
很多人真的會以為你念“科學管理”系所,


 (二)科管人就業時可能找尋工作的面向
 品保部門:
 那是工業工程的核心專業。

 企劃部門或是專案管理:
 最好是要工程背景的人出身,而且電子業的專案管理,
 而且專案管理的課程,似乎並沒有被強調整合進來。

 金融界MA或證券業、消費性金融,工業銀行投資銀行科技業授信部門:
 須有相關工作經驗。當然要先念過以金融為重的MBA,但這樣不如去念傳統的財金系所。

 半導體廠的生產線組長、製造課長:
 這就是把科技管理定義成科技產業機台與作業員的生產線管理。
 但是,當你學了老半天的策略管理、科技行銷,
 結果卻是去半導體廠穿個企鵝裝一樣的無塵衣,

 機械系與化工系的大學部畢業生在現場熬了幾年後,可以處理機台的問題。
 其實,管理學院的畢業生心裡很清楚:你對生產線的貢獻,幾乎等於沒有。
 科技管理到底要管什麼產業,跟大學部學歷或科技專長很相關,你要靠科技專長還是
管理招牌找工作,

 公務員,走國家考試的路:
 這也跟系上學生風氣有關。
 科學園區管理局、國科會、經濟部工業局可能是最接近科技管理定義的公家機構。
 但問題是裡面的一級主管,大多還是工程背景或科學背景出身。
 似乎不存在一個專門為科技管理而設立的職位,
 完全要看當事人之前的學術背景或工作經驗。

 小結:不懂該公司的核心技術,光是念管理也沒用,尤其大學是拿什麼學位
    才是重要,否則勉強進去待也待不久。

五、對就讀研究所的見解(管理類)

 很多人以為研究所是“教你思考問題的方法”、“不是職業訓練所”、“有系統的
 搜集資料”,會這樣想實在是太天真了,完全不想想,在不景氣的年代,很多人更
 重視工作收入的穩定。

 念任何學位,最終都需要一個job,無論是產官學的job,有時學術界還比更現實一
 點,學術市場上用不到的冷門領域的實驗室,跟本收不到什麼好學生,也不容易核
 可計畫補助經費。

 既然job用不上的知識,就不要花太多時間;研究所的時間很短,應該要多念一些job
 用的到的知識。

 其實,所有的“泛管院”家族,無論是科技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醫務管理、傳播管
理、電訊管理、運輸管理、營建管理、甚至藝術管理(博物館學)研究所,
 多多少少都有些“不願面對的真相”,都有一些矛盾,
 就是人家沒有要你來管,你憑什麼說自己有辦法管?
 這種撈過界的嫌疑,使的“泛管院”家族在各學校的發展,得小心翼翼的不踩到別家
山頭。同學在如此弔詭的學術環境中,實在要居安思危,提早準備,才能找出自己適
合的方向。


六、結論

 科技管理,本身的定義就還有爭議,到底是管理再加上什麼理工專長?
 有這麼美好的事情,例如,電機+企管+外文?理想加現實,但實際上還很遙遠。

 所以,科技與管理,其實是理想與現實的結合,也是工程與藝術的結合。
 在歷史上,就只有達文西真正成功這一點,我們很清楚大多數師生都不會變成達文西。
 但實務上,還是等科技管理學院“穩一點”候,知道他們自己在幹嘛以後,
 等成熟了一切上了軌道之後,再加入他門的行列,會是很好的選擇。

(所以原作者並沒有唱衰科管的意思..畢竟這個學門發展連雛型都沒出來是事實 XD)

七、我自己的結語
 其實之前就在想,如果大學唸企管,研究所唸MBA...那畢業要管誰,誰要被你管
 看看現在一線公司的執行長,大都是就學期間學術有專攻後,有一定年紀轉管理職
 根本沒有大學唸管理類,研究所唸MBA的例子。
 我只能說現在的教育制度,就是一個亂像...
 這篇文章有不少可以深思的想法(除了批評該所的現況那個以外..)
 ..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未來..


-
小弟下台一鞠躬 閃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107.95
※ 編輯: paraglider 來自: 218.165.107.95 (12/07 10:45)
paraglider:出入打錯了.. 是出路.. 12/07 10:47
pyramid125:推一個~ 12/07 10:48
paraglider:對了..婚姻那一段.. 爭議太大 我沒有收錄進來... 12/07 10:51
paraglider:呵呵....竟然被M了...有點意外 :P 12/07 12:24
panny228:整理的太好了 推一個 12/07 15:32
alphalin:不覺得cd是畢業學長┐(─_─)┌ 12/07 21:06
alphalin:看他之前的文章比較像是跟科管有仇的人XD 12/07 21:09
nstl:同意樓上 12/10 12:56
zeebra:學管理=管人 是你也是社會大眾的迷思 12/24 11:13
zeebra:先好好思考"管"跟"理"的意義再發文吧 12/24 11:1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