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S1E38 矽谷資深軟體工程師後疫情時代面試心得 Facebook/Robinhood/Coinbase/DoorDash 2020 年是個動蕩不安的一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公司都在年中進行了規模不小的裁員,包含大家耳熟能詳的 Airbnb、Uber、Lyft、Yelp、LinkedIn、Moz...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拖了三個月的軟體工程師面試SOP在此獻上!把面試當作刷題的我,把面試經驗技巧,努力濃縮再濃縮,還是有15分鐘的精華,只要五步驟,面試照著做,保證你 ace the coding interview like a PRO (most of the time). 這集會聊到... 💬 Overvie...

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 在 亨利溫|品牌行銷 x 個人成長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42:27

嗨嗨大家~新年快樂🐂🧧!年節有吃飽睡好嗎?新年團聚除了話家常,朋友間也討論起轉職的話題。 有的人認為,剛領完年終就走很不道德;有人說年後釋出的職缺,可能多半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所以前人才要熬到領完獎金離開;也有人覺得,如果現職已經讓人十分不快樂,再熬下去也沒意思,不如趁除舊佈新之際轉換跑道。...

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 在 查理的職涯隨身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0:41:20

【✉求職這件事- 外商面試入門篇 II - 4招準備行為面試】​ ⁣⁣⁣⁣⁣⁣⁣⁣⁣ ⭐本文提供查理的行為面試準備架構及範例⭐⁣⁣⁣⁣⁣⁣⁣⁣ 查理之前分享了如何準備面試的自我介紹⁣ 這次針對外商常見的行為面試(Behavioral Interview)⁣ 查理整理出自己準備行為面試時的方法⁣ 希望...

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 在 查理的職涯隨身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0:41:20

【✉求職這件事- 外商面試入門篇 I - 自我介紹全攻略】​ ⁣⁣⁣⁣⁣⁣⁣⁣ ⭐本文提供查理的自我介紹範例⭐⁣⁣⁣⁣⁣⁣⁣ 上次分享了如何五步驟高效率準備自傳⁣ 因應大家下方踴躍的留言回饋⁣ 這次特別整理出面試時,該如何準備自我介紹!⁣ ⁣ 其實自我介紹最重要的要講清楚兩件事⁣ 1. 申請該職位的...

  • 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 在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09 14:25:45
    有 671 人按讚

    S1E38 矽谷資深軟體工程師後疫情時代面試心得 Facebook/Robinhood/Coinbase/DoorDash

    2020 年是個動蕩不安的一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公司都在年中進行了規模不小的裁員,包含大家耳熟能詳的 Airbnb、Uber、Lyft、Yelp、LinkedIn、Mozilla、Intuit、Salesforce 以及 WeWork 等等族繁不及備載。根據 layoffs.fyi 的統計,這波裁員潮集中在今年的 3 月到 7 月,8 月以後逐漸趨緩。

    這對於在這段期間要找工作的絕對不是件好事,因為很多人被裁員,意味著同樣的職缺會有更多競爭者,也因為景氣不好以及疫情不確定性的關係,很多公司開始減緩招人的腳步。不過 7、8 月以後情況逐漸好轉,隨著美國各大城市解除封城,人們意識到必須跟疫情共存好一陣子,於是實體經濟活動恢復了,美國人畢竟是擁有自由的靈魂不能隨便被囚禁的呀!最近是美國各公司的財報季,各大科技公司紛紛發布第 3 季的財報,表現都非常好,也應證了在疫情下經濟轉好的事實。

    我在 8 月下旬的時候開始投遞履歷,9 月初開始電話面試,10 月中結束 Onsite 面試 (都是線上進行),面試了四間公司:Facebook、Robinhood、Coinbase 以及 DoorDash,最後拿了前三間公司的 Offer,級別都是資深工程師。在這篇文章我會分享各公司的面試流程以及體驗、我做了什麼準備、怎麼談薪水以及我最後的決定,希望可以對在美國求職的人有幫助!由於有簽保密協定的關係,我只會提到面試的流程,不會提到具體的題目以及 Offer 數字。

    Medium 文章好讀版 https://bit.ly/2Ii9vLc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6fLCMh
    Spotify https://spoti.fi/2IcyJdv

    #面試的動機
    蛤!?面試不就是為了換工作嗎?對大部分的人或許是如此,但對我而言這次並沒有非換工作不可的理由。我在 Square 待了三年多,整體的滿意度一直都很好,公司的股票從我加入以後基本上都是一個上漲的趨勢,最近也來到歷史新高。一年多前從 Android 開發換到後端的 Traffic Infrastructure 組以後,更是一直處在學習的狀態,了解怎麼規模化公司的後端架構,支援更多的應用場景,工作上也需要一直動腦,思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並且撰寫許多技術文件,負責的專案也很有影響力,最近的成果是把公司很重要的 reverse proxy 升級成 Envoy,讓系統的效能更好並且支援更多新的功能。或許因為疫情一直在家工作的關係讓我有點工作倦怠,但這個倦怠並不是源自於工作的不開心,而是真的在家太久了,很需要好好放個長假讓腦袋放空充電一下。

    言歸正傳,這次面試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自己的市場價值,看看自己能否適應資深工程師面試的強度,畢竟上次面試已經是四年前了 (當時的面試心得),很多當時對於面試的理解也需要進行修正,我的心態是保持開放的態度,如果遇到很好的機會,當然可以考慮換工作,沒有的話待在現在的公司也很好!另外我自己過去的主要經驗都是 Android 行動開發,在後端只有一年多的經驗,也很好奇這些公司會不會讓我面資深後端的缺,還是會將我過去經驗打折?事實證明是我多慮了,我面的這幾間公司都有把我在 Android 的年資完整算進去,最後也給了我資深軟體工程師的 Offer,Facebook 甚至幫我安排 E6 (Staff Level) 的面試,只是因為系統設計表現得不夠好,最後給我的是 E5 (Senior Level) 的 Offer。

    我還蠻建議大家即便沒有特別想換工作,也可以定期去外面面試看看,在沒有非換不可的情況下,習慣面試的緊張感跟壓力,這樣會讓你以後的面試更自在,跟面試官可以像是在平常工作時一樣互動,發揮自己的實力。一開始會有這個觀念是在幾年前讀 hello, startup 這本書時看到,作者建議大家每一年定期去外面面試,審視自己的能力,進而補足自己不夠好的地方,當然我覺得每一年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有點難,畢竟邊工作邊準備面試不是易事,而且還得跟公司請假去面試,但至少每兩三年可以去外面看看,避免自己的能力跟求職市場脫勾太久。在矽谷以專門招收資深工程師聞名的 Neflix 甚至在他們的文化守則裡提到:「員工的薪水取決於他們個人最高的市場價值,我們鼓勵員工去外面面試並且跟他們的主管討論,我們認為這是健康的行為。」

    #資深工程師的優勢
    在一般情況下,5 年以上工作經驗可以面資深工程師 (L5) 的職位,10 年以上工作經驗可以面 Staff level (L6) 以上的職位,我有約 6.5 年的工作經驗 (3 年台灣 + 3.5 年美國),所有公司都是讓我面資深工程師以上的職缺。

    這次找工作我感受最深刻的事情就是:我再也不用海投一大堆公司了!四年前當我還是求職市場裡的菜雞的時候,投了超過 150 間公司,只有 1x 間公司回應我,轉換率不到 10%。這次 Facebook 跟 Robinhood 都是 recruiter 主動從 LinkedIn 聯繫我進行面試邀請,Facebook 的 recruiter 更是從 2019 年初就開始定期聯絡我,到後面我真的不好意思持續拒絕她,於是接受了面試的邀請,真的還蠻感謝她不斷地嘗試,讓我定期思考一下要不要面試。Coinbase 跟 DoorDash 我都是從官網直接投履歷,沒有透過內推,一個禮拜內就收到了 recruiter 的來信,而這也是我唯二主動申請的公司,真的從以前我找工作,到現在變成是工作機會找上我了。

    另一個很大的改變是:刷題不再是最重要的一環。隨著你越來越資深,系統設計跟行為面試所佔的比例也會越來越高,而且除了年資以外,這兩種面試的表現基本上就決定了你的職等,Facebook 的 recruiter 也在電話中跟我說,針對比較資深的應徵者,Coding 的要求會比較寬容 (lenient),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對刷題過度著迷,一昧的追求題數不是好事,而是應該重質不重量,題目是無限但觀念是有限的。

    最後一個體悟是在拿到 Offer 之後,談判的空間變得很大。美國科技業的求職市場一直是呈現一個兩極化的狀態,對於剛畢業的人來說,競爭者多而且職缺少,公司有較高的話語權。但是當你是資深工程師以上的時候,情況就反過來了,大多數公司不管景氣如何,任何時候都在招有經驗的工程師,職缺一直開在那但總是招不滿。上次找工作的時候,能夠讓公司提高年薪 1 ~ 2 萬美金就歡天喜地了,但是這次有兩家公司給我的初始 Offer 跟最終 Offer 都差了好幾萬美金。

    #準備過程
    軟體工程師的面試主要分成三種:Coding、系統設計以及行為面試。我自己是花比較多時間在系統設計上面,再來是 Coding,最後是行為面試。

    關於系統設計的準備,我在軟體工程師系統設計面試準備指南有比較完整的介紹,這邊補充說明一下,準備系統設計最好的方法是來自於工作,最好你工作上就是要去思考怎麼設計系統,各種方法的優缺點以及思考各種 edge case 以及解法,這樣子學到的深度跟廣度都遠多於看那些準備素材。如果工作上沒有碰到也沒關係,可以先從 system design primer 看起,理解系統設計的各種面向。另外我推薦看一些公司的 Tech talk 來了解他們實際上怎麼設計系統,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不同方法的 Trade-off 又是什麼,理解為什麼要做這個決定是最重要的。如果已經接近面試了,建議可以看 InterviewBit 的系統設計篇,總共有八題,我認為寫的還蠻好的,比 Grokking the System Design Interview 還深入,看個兩次完整理解以後對面試很有幫助。

    Coding 的部分我還是要再強調一次,不要過度迷信刷題的數量,應該要重質不重量,重點放在在訓練你的解題思維以及邏輯思考,練習使用常見的資料結構並且把想法轉成可以執行的程式碼。剛開始寫題目的朋友,我會建議相同的題型一起刷,培養對同類型題目的敏銳度,題目難度主要以 Medium 為主,搭配少量的 Hard 題。

    很多題目一開始寫不出來,或是寫不出最佳解是很正常的,如果一題你卡超過一個小時,建議可以參考討論區的最佳解,但是切忌直接照抄別人的解答,因為那可能不是最適合你的方式,比較推薦的方式是你去理解背後的演算法,清楚地知道每一個步驟,再用你自己方式寫出來,這樣即使換了一個程式語言,你應該也可以寫得出來。當你開始發現沒看過的題目你也可以自己想出最佳解,並且實作出來,程式碼也很精簡,那代表你已經成功培養出解題的思維了。

    我自己還會做一件事,就是想辦法分辨好的題目跟壞的題目,有一些題目的答案很明顯就只適用於這一題,用一些很特殊且不好理解的方法、實際上工作也不可能用到,這類型的題目我就不會花太多心思在上面,如果真的被考到,我會認為這是面試官的不用心。相反地,有一些好的題目:在觀念上很實用、有好幾種解法、工作上有機會用到或是系列題,這種就很值得練習,比方說 Graph 或是 Design 題就是我很喜歡的類型。

    雖然說題數不重要,還是提供我的數據給大家參考,我在寫了 50 題的時候開始安排電話面試,最後一個 Onsite 結束時寫了約 120 題,我是以比較新的題目以及高頻題為主。

    最後是行為面試,要再細分的話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 Project Deep Dive,你選一個你最近做過的專案,解釋一下專案內容、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你的角色是什麼、最後的成果以及中間遇到的困難,另一種面試是來判斷你是否符合公司的文化以及價值,衡量你過去解決衝突跟溝通的能力。不管是哪一種面試,只要你好好回顧你過去做過的事情,能夠完整講述前因後果,把自己的故事清楚地講給面試官聽,輔佐一些例子,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遠距面試 #VirtualOnsite
    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在家工作,所以所有的面試包含電話面試都改成線上視訊進行,這個情況至少要到 2021 年的夏天。遠端面試的好處就是你不需要舟車勞頓,時間安排上也比較彈性,但是壞處是跟面試官的溝通比較沒那麼順暢,線上的交流絕對是沒有實體見面來得好,而且有的面試官網路很差,我甚至有遇到差到面試官需要把影像關掉的情況。

    另一個要注意的點是,系統設計的面試會需要用到線上白板來畫圖,我自己覺得沒有實體的白板順暢,主要有兩種方法,你可以使用 iPad 搭配 Apple pen,或是用鍵盤滑鼠直接拉,選一個自己習慣的方式,面試前稍微熟悉一下白板軟體的使用,面試也會比較順利。

    #DoorDash
    第一輪是一個小時的電話面試,前 20 分鐘聊過去的工作經驗以及這個組在做的事,後 40 分鐘 Coding。題目是一道經典的 Hard 題,我對於該題印象很模糊,於是在面試中慢慢想,最後是有跌跌撞撞的寫出來,當時自我感覺良好,面試官給我的感覺也蠻算滿意的,但是隔天還是收到了拒信。事後回想應該是因為這是經典題,所以標準相對高,我並不是一次就寫對,而是慢慢修正,所以相對於其他應徵者表現不算太突出。

    #Robinhood
    他們家固定有兩輪各一個小時的電話面試,第一輪前 15 分鐘給你一段程式碼,要找到潛在的 bug 並且問你要怎麼修正,後面 45 分鐘 coding,題目比較偏向 Robinhood 工作上會遇到的演算法題。第二輪是系統設計,這是我第一個系統設計面試,微緊張,原本以為表現不夠好,但從 recruiter 那得到的反饋是還蠻好的。

    Onsite 出乎我意料只有三輪,一輪 45 分鐘 coding,一輪一小時的系統設計,以及 45 分鐘的 Project Deep Dive,Coding 也比較偏向實作工作上會遇到的問題,面試官提到不用特別在意效能,以實作出來並且跑過測資為主,最後 10 個測資我只過了 9 個,不算完美。接下來兩輪跟面試官都聊得蠻開心的,並且有蠻不錯的討論,最後順利拿到 Offer!面 Project Deep Dive 有個小插曲,面試官到一半網路突然掛了,他後半段只能打電話加入簡直尷尬。

    #Coinbase
    Coinbase 的面試體驗是所有公司裡最讚的!從面試的流程跟題目都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用心,面試官的平均素質也很好,你可以感受到他們是真心想要認識你這個人,面試過程中對於很多問題都有深入地討論,對於我問的問題他們往往也能給出很好很真誠的答案。

    不過他們的面試過程也是最累的,電面是一小時的 Coding,Onsite 總共有五輪,其中居然有兩輪各 90 分鐘的 Coding!你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使用平常的開發環境,並且分享螢幕,題目不是傳統的演算法題,而是要你實作一個小型專案,其中一輪是實作一個小遊戲,另一輪則是實作一個系統,最後要 call Coinbase 的 API,所以對於送出網路請求並且處理 JSON 要有一定的熟悉度才行。整體的面試過程還蠻好玩的,面試官也會幫你,但一輪 90 分鐘真的有點太久。另外有一輪一小時的系統設計,以及各 30 分鐘的行為面試跟 Hiring Manager 面試。總共五輪五小時,中間休息一小時,面完真的氣力放盡了。我對整體的表現還算滿意,沒有一輪有感覺明顯不好,最後順利拿到了 Offer。

    #Facebook
    雖然 Facebook 都是進去以後再經過 Bootcamp 新生訓練選組,但是應徵的時候就要分不同的 Track,主要的分類有 Product、Infrastructure、Android、iOS 以及 Machine learning,Coding 的部分應該都差不多,而系統設計會根據你選的 Track 而有所不同。recruiter 一直建議我選 Android ,畢竟我的履歷上 Android 還是佔了一大部分,她提到 Facebook 現階段非常缺 Android 的人,不過她也補充說明這不代表面試的標準會比較低就是了。我最後還是堅持選擇面 Infrastructure,這樣對我來說準備起來比較方便,不用再額外花心思準備 Android。

    我的 recruiter 覺得我可能也適合面另一個職缺 Production Engineer,於是就介紹了另一個 recruiter 給我,我可以選擇同時面兩個缺,最後如果拿到兩個 Offer 可以到時候再決定。實際聊過以後我還是婉拒了,因為不想花時間準備 Linux System 面試。
    我們也聊到了預期的級別,她說以我的經驗我可以選擇面 E5 或 E6,這讓我感到蠻意外的啦,平心而論我認為不管是年資和能力我都還沒有到 Staff Engineer 的水準,不過既然 E6 只比 E5 多一輪系統設計面試,我就大膽地挑戰 E6 了!

    Facebook 除了系統設計是一小時以外,其餘的面試都是 45 分鐘,電話面試是一輪 coding,Onsite 總共有五輪,兩輪 coding、兩輪系統設計以及一輪的行為面試。最後 Facebook 給了我 E5 的 Offer,原因是兩輪系統設計一輪還不錯另外一輪普普,沒有達到 E6 的標準。

    雖然我最後有拿到 Offer,但我還是必須說 Facebook 的面試體驗蠻差的,面試官給我的感覺是他們不在乎我這個人,只想趕快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蒐集一些訊號來判斷我有沒有通過,我並不反對有效率地蒐集一些訊號,但是面試是雙向的,作為應徵者的我們同樣也在面試這間公司,面試時我也在看未來我會不會想要跟這個面試官一起工作?而 Facebook 在我的標準裡顯然是不及格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我運氣不好,剛好遇到這樣子的面試官,但這也代表 Facebook 對於面試官的訓練不夠嚴謹,導致素質參差不齊,又或者是面試體驗並不在 Facebook 優先考慮的事情,不管是什麼原因,這都是一個警訊。

    這個現象在 Coding 面試尤其明顯,面試官就是在看你能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快速寫出最佳解。不過我倒是沒想到在行為面試也會遇到一樣的問題,我的面試官就按著他預先準備好的問題一個一個問,大部分的時間他的眼睛都盯著螢幕在做筆記,我實在是不確定他有沒有在聽我說話,有時甚至還會問我剛剛已經回答過的內容。

    除此之外,Facebook 要求在 45 分鐘內解出兩道程式題,通常都是 LeetCode 原題並且要求最佳解,即使這種面試或許對我是有利的 (其中一輪我只花了 30 分鐘就寫出兩題的最佳解,然後我們閒聊了 15 分鐘),但我認為這種填鴨式的面試方式完全不能反應一個人的工作表現,這或許可以招到一定聰明程度以上的人,但是他們不一定是個好的工程師或是很好合作的人。我認為維持這種大考式的 Coding 面試也是一種偷懶的表現,但這個面試形式卻會深深地影響招進去的人的類型,是我的話我會盡量避免跟這類型的人合作,因為我認為思考過程跟溝通比你能不能快速寫出最佳解還要重要。

    如果這段文字有冒犯到在 Facebook 工作的朋友的話,我在這邊先說聲抱歉,但這確實是我面試完以後真實的感受。

    #談薪水
    近年來由於 levels.fyi 的關係薪水變得越來越透明,這對求職者來說是個好事,你可以知道某公司的某個級別合理的薪資範圍在哪裡。如果你對談薪水這個主題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這兩篇經典文章:
    1. Ten Rules for Negotiating a Job Offer https://haseebq.com/my-ten-rules-for-negotiating-a-job-offer/
    2. How Not to Bomb Your Offer Negotiation https://haseebq.com/how-not-to-bomb-your-offer-negotiation/

    我自己談薪水的策略沒有那兩篇文章寫得那麼複雜,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則是誠實,不要假裝你拿到其他公司的 Offer,也不要虛報你其他 Offer 的數字 (即便這個數字是合理的),你可以選擇性揭露你的資訊,對方問到你不想揭露的資訊時,你可以禮貌地說你不方便透露,但絕對不要說謊。

    公司在給你 Offer 的時候會考慮到很多因素:年資、面試表現、現在的薪水以及職等、其他公司 Offer 以及其他的面試者等等。這其中大部分資訊我們是不會知道的,比如說每個因素佔的比重、總共有多少面試者、我們在所有面試者裡面的表現如何,而且年資跟面試表現基本上已經確定了,所以實際上你能夠用的資訊就是其他公司的 Offer 或是你現在的薪水以及職等 (當然是要比較高才有用)。

    當然最有用的談判手段,就是你拒絕掉這個 Offer 也沒關係。公司招人需要成本,從一開始收履歷、電話面試到 Onsite 面試,他們已經在你身上花了這麼多時間,也給你 Offer 了,所以在這個階段公司也很希望你能加入,除非這是你夢想中的公司,你很怕談薪水所帶來的風險,不然一般來說求職者在這個階段是有比較大的話語權。

    另一個建議是請把 recruiter 當成你的夥伴,通常他們是要看業績給獎金的,所以她是跟你站在同一陣線,要幫助你跟公司談出更好的薪水說服你加入。Facebook 的 recruiter 這方面做得很好,她很多資訊都很透明地分享給我,包含這個級別可以拿到最好的 Offer 以及我的面試表現,一開始給我初始 Offer 的時候還告訴我這只是標準包裹,她不預期我會接,整個很 Real!後來給我的 Offer 也比原來的高出了不少,並且我如果下定決心要加入 Facebook 的話,她可以幫我要到這個級別的頂包。

    Robinhood 也對我蠻有誠意的,在過程中不斷溝通,安排我跟主管以及同事聊天,有必要的話還可以讓我跟上面的 VP 聊聊,解答我對於 Robinhood 所有的疑惑。後來在得知我有 Facebook 跟 Coinbase 的 Offer 以後,給了一個很有誠意而且超過 Facebook 的 Offer,真的是受寵若驚。Coinbase 給的 Offer 相對前兩家低了不少,而且往上談的空間不高,他們給的理由是他們現在使用的估值是兩年前募資的數字,所以實際上的股票價值遠高於那個數字,而且他們 Refresh 也會給的比較大方,讓你在四年以後薪水不會降。

    #最後的決定
    我在選擇公司時,通常會考慮三個點,第一個是這個職位本身,我在什麼組、負責的產品、使用的技術、發展的機會以及同事跟主管的做事風格等等,盡可能知道每天工作的樣貌,判斷自己未來的開心程度。第二個是關於公司,我會問自己兩個問題:
    1. 公司的文化跟價值我是否認同?人生很短,千萬不要浪費時間在幫跟自己核心價值不合的公司賣命。
    2. 我是否相信公司所描述的願景,公司在未來的 5 ~ 10 年內能持續成長並且有好的發展嗎?

    第三個是薪資結構,包含了底薪、股票、簽約金、獎金以及 Refresh 等等,來預期未來幾年的薪資。

    除了以上三點以外,還得考量到現在都是遠距上工,跟同事以及主管建立感情也相對比較困難,所以在新公司的適應難易度也得列入考慮。在綜合考量之下,我這次還是選擇先留在 Square,或許明年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機會!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按讚拍手,有任何問題也可以在底下留言,或是私訊給我們也行!

  • 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 在 跑跑空姐Sunny - Running Sunn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3 21:59:08
    有 81 人按讚

    📻我的Podcast推薦清單

    最近一直在投履歷、找工作,用螢幕的時間真的很長,所以就想盡量降低其他時間用螢幕的機率,因此聽Podcast的時間越來越長,現在蠻多領域都有特別開Podcast來分享工作的情況,也有助於我在理解不同職涯的發展方向、面試相關的問題,那也有是我長期在收聽的頻道,所以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幾個我最常聽的六大Podcast,以下排序不代表喜好程度喔。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選擇高階經理人、企業CEO或不同領域專業者的專訪,可以看到不同產業的改變以及這些前輩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也有對臺灣這領域發展的想法,順帶會介紹到一些酒吧或調酒的介紹,領域很多、種類也不同,可以挑自己有興趣的下手。

    🦄️文組人找工作:這個我真的蠻推薦可以聽聽看,主持人是剛出社會一段時間的微熟上班族,然後也邀請社會組不同領域在5年內工作經驗的來賓進行分享,會對職缺內容以及這個工作的發展和職涯規劃做說明,覺得很適合像我這種方向很多,或者不知道應該做什麼的求職者,雖然不確定自己喜歡什麼,但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也是很重要的,剛好和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的內容做個對照。

    🦄️Lynn的思想室:主持人是<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的作者,是獵頭與職涯教練,會討論很多很多關於求職、職涯徬徨、績效考核、主管應對、離職思考、繼續求職等等的討論,覺得不論你在求職的哪個階段都非常適合收聽,有很多非常實用的部分。

    🦄️科技導讀:這個也是我長期在收聽的頻道,專注於分析科技、商業與社會趨勢相關的章節,而在台灣這個科技業比重這麼重的職涯環境中,多瞭解其實蠻好的,而且解說的方式不複雜、很好理解,講話蠻精闢的,我個人很喜歡。

    🦄️佐編茶水間:一個專門討論遠距工作、品牌經營和自我成長相關的Podcast頻道,目前主要在聽的部分是關於遠距工作的部分,希望可以更瞭解這部分的發展,以及想更好好的經營自我品牌。

    🦄️Global News Podcast:BBC News每天更新的英文新聞頻道,這個是我每天拿來練英文聽力的好夥伴,英文也是需要訓練才能持續進步的,其實三個月沒有用還是發現自我介紹或全英文溝通有開始慢慢退步,害我有點驚恐,如果大家有不錯的口說Club或資源也可以推薦給我喔。
    .
    自己還有聽蠻多其他的頻道,像是Cake Resume、法客電台等,但因為接觸頻率和時間都沒有很多,所以就沒有推薦給大家了,如果之後收聽覺得很棒再來推薦給大家。
    .
    好奇大家都聽什麼樣的Podcast,如果有覺得很棒的也歡迎在下面和我分享喔!
    —————————————————
    #所有圖文未經同意請勿使用於商業用途
    #跑跑空姐 #runningsunny #播客 #podcast #推薦 #recommend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文組人找工作 #Lynn的思想室 #科技導讀 #佐編茶水間 #globalnewspodcast

  • 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09 16:42:59
    有 176 人按讚

    謝謝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的書評👇寫得超認真的!😸🙏👍 從 SpaceX 載人火箭的發射談夢想

    美國加州時間週六中午,SpaceX 的火箭獵鷹 9 號成功載著 2 名太空人上太空, 是首次商用載人太空任務。 許多人看著火箭發射的直播, 熱血地談著太空人也是小時後的夢想,但隨著年齡長大, 夢想越來越小, 曾幾何時,渾渾噩噩的過著每一天,各種夢想也被塵封在內心深處。

    我前幾天寫了阿雅新書的書評, 她的書-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適合給想要找回夢想、實現夢想,或是創造新的夢想的你。 以下是我的書評,給還沒看過這本書的你一個快速導讀。

    幾個月前阿雅振筆疾書的在寫她的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新書, 問了我願不願意當她的推薦人, 並傳給我看了一下她的草稿, 我沒有看她給我的檔案, 想都沒想的就答應了。 在我認識的人之中,有幾個人是我可以毫不猶豫的推薦, 阿雅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等到阿雅的書真的上市了, 我就開始有點頭痛要怎麼推薦了, 畢竟一個比我自己厲害的人要我推薦, 我要怎麼寫及描述才能寫的有內容又有意義呢? 我從上週開始看阿雅新書電子版,花了幾個晚上, 把充滿精彩內容 285 頁的書籍讀完。 在我分享這本書的內容心得之前, 我想和你先分享一下我認識的阿雅的一些回憶。

    我在公司台灣人社團當打雜小弟, 每個月會幫大家定會議室及安排時間讓大家聚聚, 2018 年初的某次聚餐, 大家都帶著拿好的午餐坐定位, 一如往常我們輪流自我介紹, 到阿雅的時候, 阿雅開朗活潑的聲音介紹這她是阿雅, 剛加入公司不久, 會在全球上網計畫的團隊工作。 我當下聽到,覺得...嗯..這個名字好像有點耳熟呢...當然事後知道才發現阿雅就是我有追蹤的粉絲頁的作者嘛 (挺遲鈍的!XD)!

    我們後來幾次聚會的時候有聊天, 講到我們有機會可以一起直播, 但阿雅工作很忙, 常常要出差飛到不同國家辦公室,有時候我的專案忽然比較忙, 一拖就拖到了 2019!在 2019 年 2 月聚餐中,我們又提到這這件事, 當下決定一定要儘快找個時間, 阿雅其實在聚餐當周又要飛了, 我們趕緊訂下她飛回來到下次出差中間短短幾天的某一天, 3/8 那天就是我和阿雅第一次直播, 有興趣看或複習的朋友請看: 矽谷阿雅 +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Brian: 探索職涯 & 美國科技業經歷。

    在直播前 2 天, 我和阿雅見面討論大綱, 阿雅前一天晚上才從非洲出差回來, 但她馬不停蹄的從一早 8 點就開始一連串的會議。 我可以從她臉上看出她的疲憊及時差, 但她絲毫沒有被疲憊影響, 仍然充滿活力和我討論直播中的大綱及大概會問的問題 (當然後來阿雅也沒有照稿問就是了! 😅 ), 30 分鐘討論完, 阿雅背著看起來很重的包包去趕下一個會議了!

    為什麼我想要分享一下這幾個和阿雅的回憶呢? 其實我一直很佩服阿雅,大家在矽谷工作, 工作壓力都很大, 但阿雅不僅僅在工作上像鐵人一般的飛來飛去出差、完成許多大專案, 在業餘時間, 也在她的粉絲頁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分享她的經驗、心得及各式直播訪問。 我自己也寫文章、偶爾也做個直播訪問, 所以知道這些都很花時間, 阿雅比我做的更多更好, 讓我時常好奇阿雅是怎麼做到的。

    我目前個人的人生目標是培養我的視野、見識、及勇氣, 阿雅在這 3 個面向都遠遠超過我的等級。看完阿雅新書 (終於又講回書了!), 我終於從阿雅的生命故事及經驗,學習到阿雅是如何一步一步到達今天這般成就,以及我可以怎麼從她的分享幫助我提升各個面向。

    我對於阿雅幾個經歷特別有感觸, 阿雅在 2008 金融風暴時候從西北大學行銷碩士畢業, 為了改好履歷, 她拜訪學校的就業輔導中心近 60 次, 拜訪到驚動中心主任特別打電話給她 (原因是什麼就請大家自己看書找答案 🤣)。 為了得到她沒有的美國人脈, 她拜訪了西北大學許多老師, 一些還不是她行銷傳播系的老師, 而阿雅在每次和教授見面前都會做好功課, 如果老師說: “我不知道有誰可以介紹給你”, 阿雅會回覆說: “你可以介紹我某某某,他是你之前在這家公司的同事!”, 老師回覆說: “那妳再寄妳的履歷給我。” 阿雅會立刻回覆說: “有,今天早上寄出了!” 當老師再說:“那妳寫信跟我說希望我怎麼介紹。” 阿雅會回覆說:“有,你介紹我的信我也幫你寫好了,你剪下貼上就可以了!”。 看完這一段, 我回想我碩士畢業投了 800 多份履歷找不到工作的時期,我自覺我很努力了, 但我很汗顏的沒有像阿雅這樣渴望得到幫助並做出對應的準備。 我有使用就業輔導中心, 但是並沒有一直持續為面試練習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 我沒有認真找學校老師過往的經歷可以推薦給我什麼樣的他們的人脈資源,或是多利用校友網絡來增加自己就業的機會, 如果我真的像阿雅一樣準備到讓別人無法對我說 No, 我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機會的!

    在書中多處, 我看到阿雅因為像是剛到美國唸書上課及小組討論都聽不懂、或是皮包被偷、信用卡被盜刷等各式挫折,讓她常在學校宿舍洗澡的時候放聲大哭,工作做強弱危機分析,被同事電說以為他們在念碩士嗎?或是演講申請一開始被拒絕,委屈或生氣的大哭。 這些挫折在陌生的異鄉、孤立無援的時候, 是真的會放大很多倍到讓人絕望。 但阿雅的韌性或是 Grit (恆毅力),讓她在各種情況都沒有放棄,哭完後擦乾眼淚反省,靠著各種準備及應對,度過一次次的打擊。

    講到這裡,怕有讀者不清楚阿雅的經歷, 快速介紹阿雅原本是台灣蘋果日報記者, 在美國讀了 2 個碩士 (非連續),西北大學整合行銷傳播碩士 (Northwestern University)、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 (University of Chicago)。 工作先後在美國凡斯媒體集團 (Vance Publishing) 擔任數位產品經理、數位行銷品牌經理,而後到了希爾斯百貨 (Sears Holdings,前美國第四大零售集團) 做手機電商產品經理、大數據行銷分析經理, 再到目標百貨 (Target Corporation,美國第二大零售集團) 出任平板電腦電商產品長,再到麥當勞任全球電商資深總監、eBay 手機拍賣新興市場產品長、及臉書電子商務產品經理、科技與創新產品行銷資深經理。

    當然阿雅並不只有高上大遙不可及的一面, 她沒有開外掛所有事情都輕鬆達到, 她和我們一樣是一般人,沒有特別的人脈,但她付出比所有人都多的努力, 才得到今天的成就。書中提到: "大部分的人只看得到我在矽谷大公司工作、帶領行銷和產品團隊光鮮亮麗的一面,但很少人知道我清早、半夜要跟世界各國開會:早上 6 點印度、晚上 11 點南非、週六日晚上以色列(以色列 週日到週四上班)等。我早上 7 點到公司做開會準備,晚餐後收信 準備隔天會議到晚上 11 點。 我曾經被裁員,早上上班被叫去小房間就請我明天不要來, 連回座位收東西都不行"..."我曾經案子失敗害老闆被炒、壓力大數月失眠睡不好、出差時差累到在廁所馬桶上睡著、和同事大吵鬼叫。我也曾經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不好、毫無技能是個假貨包,覺得自己這輩子會一蹶不振、人生沒目標。"

    比爾蓋茲是世界最大的線上學校可汗學院的積極擁護者,他對創辦人薩爾曼.可汗的高度評價,曾說可汗離開對沖基金專心做教育是教育領域從華爾街搶到智商 180 天才的一大勝利。 我遠遠不如比爾蓋茲, 但是我想要用同樣的比喻來說, 今天阿雅願意把她過往 10 多年的求學、申請學校、找工作、準備各種挑戰的心路歷程、經驗總結,完整的分享出來,對於眾多讀者來說,厚厚的一本書,把你現在及未來可能遇到的迷惘、想突破現狀、想要有方法達到目標都詳細列出一步步的指引。阿雅大可以把時間花在工作、或是賺更多錢的個人事業上,在美國或是亞洲, 如果有活動要邀請阿雅做一個演講分享她的經驗知識, 我相信門票賣很貴還是會有超多人參加的。 但今天阿雅把她寶貴的時間幫助讀者回答問題、輔導新創團隊、更總結提煉寫出她的經驗、以書籍的形式直接平價的讓更多人受益。

    阿雅在書中說: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想成立臉書粉絲頁?為什麼寫文章分享? 我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回頭看我到美國闖蕩這條路,平凡家庭出身的我,受到很多陌生人的幫助:幫我改英文、耶誕節請我到家裡吃飯、載我到 outlet 買過季雪衣......,我認為回饋他們最好的方法, 就是對其他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具體實踐他們教我的事:「啟發他人」。我希望分享我的經驗和所學,讓跟我一樣平凡的人有機 會實踐自己的夢想!因此,我花很多時間提供免費職涯諮詢、幫其他人改履歷投工作、在美國大學義務講課、提供社團職涯工作坊訓 練、協助慈善義賣等。我知道忙永遠幫不完,但能幫一個算一個! 我感激生命裡有好多貴人,而我期許自己也能在其他人追夢的路 上,助他們一臂之力! ”。

    我在美國職場工作幾年, 知道非理工科系在美國找工作真的很難、無敵難! 阿雅不僅找到工作、更陸續在全球知名公司做舉足輕重的專案,也做到管理職,帶領很大的團隊,在美國能做到和阿雅類似位置的華人不少, 但願意熱心分享所思所學的, 就只有阿雅一人了。

    今天你只要 300 元台幣 (博客來 79 折的狀態), 就可以把阿雅過去經驗精華帶回家仔細閱讀, 從中學習,我很少強烈的推薦什麼東西, 但如果你今年只能買一本書的話, 就買阿雅這本書吧!不論你幾歲, 我相信你可以從書中得到許多啟發,在求學、工作、寫履歷、訂定人生目標、激勵下屬、自我提升、提升做事效率、了解阿雅故事、一窺美國就業、科技業產業知識, 許許多多好處, 看完絕對收穫滿滿!

    如果你能力所及, 可以多買幾本分送給朋友, 如果沒有, 也可以建議你的學校、公司、部門,或是親朋好友買這本書,讓他們也讀這本書來提升自我。畢業季要到了, 也是送給自己及同學的最佳禮物。

    ✅ 博客來紙本書連結: https://bit.ly/2ZuphbU
    ✅ 博客來電子書連結: https://bit.ly/3d8FR57

    祝大家都能找到夢想、實現夢想、或是創造新的夢想!

    https://www.facebook.com/331994600549070/posts/1029425717472618/?d=n

  • 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04 20:45:10

    拖了三個月的軟體工程師面試SOP在此獻上!把面試當作刷題的我,把面試經驗技巧,努力濃縮再濃縮,還是有15分鐘的精華,只要五步驟,面試照著做,保證你 ace the coding interview like a PRO (most of the time).

    這集會聊到...

    💬 Overview 💬
    💙 什麼是 coding interview? 1:20
    💙 面試必備 - 比履歷還重要的東西 3:44
    💙 面試流程 1 - 聽問題問問題 4:15
    💙 面試流程 2 - 如何分析問題 6:00
    💙 面試流程 3 - 如何寫程式碼 8:45
    💙 面試流程 4 - 測試程式碼 10:10
    💙 面試流程 5 - 再問更多問題 12:08
    💙 面試流程 0 - 寒暄問暖不囉唆 13:30

    🙌🏻 面試好書推薦 🙌🏻
    👍🏻 準備軟體工程師面試必備書
    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 提升程式設計師的面試力 https://shp.ee/y7rbjqk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1287

    👍🏻 當畫家遇上演算法 看圖學演算法
    Grokking Algorithms 白話演算法!培養程式設計的邏輯思考
    https://shp.ee/k3jtmvg

    👍🏻 置入生活中的演算法
    Algorithms to Live By: The Computer Science of Human Decisions 決斷的演算:預測、分析與好決定的11堂邏輯課
    https://shp.ee/rvvh89e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1815

    👍🏻 Logitech 羅技 MX Keys 無線鍵盤 https://shp.ee/ptt9wtm
    👍🏻 Logitech 羅技 MX Master 3 無線藍牙滑鼠 https://shp.ee/pu9qtcc
    👍🏻 Backbone 人體工學椅 https://shp.ee/fgi35c9
    👍🏻 Tresanti 電動升降桌 https://shp.ee/9wmht7r
    👍🏻 logitech 羅技 StreamCam https://shp.ee/fbvgbvc
    👍🏻 RODE Lavalier GO 領夾式 小型麥克風 https://shp.ee/nx6w9vc


    📢 📣 📢 本頻道影片內容有輸出成 podcast 📢 📣 📢
    可以在各大podcast平台搜尋「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請大家多多支持呀!!🙏🏻💁🏻‍♀️

    #面試SOP #工程師求職 #面試流程大剖析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愛屋及烏】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Untyped對啊我是工程師
    Podcast 👉 https://open.spotify.com/show/3L5GRMXmq1MRsliQt43oi2?si=3zgvfHlETeuGfp9rIvwTdw
    Facebook 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ntypedcoding/
    合作邀約 👉 untypedcoding@gmail.com
    -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 There are so many data types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so are the people who write the code. We aim to UNTYPE the stereotype of engineers and of how coding is only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凱心琳: 一個喜歡電腦科學邏輯推理,在科技圈努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工程師。

    【Disclaimer 聲明】
    Some links are affiliated.
    上面有些連結是回饋連結,如果你透過這些連結購買商品,我可以得到一些小獎勵,但不會影響到你購買的價格,甚至會是更低的價格!謝謝你的支持💕

  • 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4-12 21:00:20

    經常面試是學習及瞭解自己價值的捷徑,然而這些面試的所累積的經驗,直到我換了一個視角

    成為了軟體工程師的面試官時,才發現面試大概十分鐘左右,基本上就會決定這個求職者有沒有下一步了

    這支影片和你分享我成為面試官之後,一路找人的心得以及如何讓自己成為更好的面試官

    因為每個人想法不同,每間公司的團隊文化和做法也不同,有些我在乎的點不一定是其他面試官也在乎的,但主要的關鍵核心不會偏離一個好的面試者應該如何表現

    影片章節:
    00:00 成為面試官後
    01:23 什麼樣的求職者會被拒絕
    02:01 履歷或對話沒有線頭
    05:22 對徵才方的公司一無所知
    06:45 只在乎自己能拿到什麼
    07:21 總是沒有問題
    11:08 成為好的面試官
    12:31 先看履歷
    13:00 先看專案
    13:19 針對專案可以討論的點
    13:29 設計面試題
    13:49 討論人格特質
    14:00 三明治鼓勵法
    15:03 總結

    影片中提到:
    履歷撰寫文章: https://blog.niclin.tw/categories/%e5%b1%a5%e6%ad%b7%e6%92%b0%e5%af%ab/
    從被問到問人,那些我常問的面試問題
    https://blog.niclin.tw/2020/01/07/interview-tips/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觀看我的生活廢片頻道: https://bit.ly/2Ldfp1B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面試 #工程師 #前端 #後端

  • 科技業面試自我介紹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2-22 21:00:06

    ## 影片觀看說明

    由於問題較多,大家的問題也可能是你的問題,建議可以先閱讀下方的「問題總匯」區,找到時間碼 Time code 之後跳轉到自己想聽的部分,會比較有效率哦

    本影片 Q&A 留言是抓取
    【2020 年度回顧! 成為 Team leader? 業外收入增加? 技術能力成長? (第一次蒐集 Q&A)】https://youtu.be/BGaDN9wxbKE

    ## 影片中提到的專案

    簡單用 React 撰寫的留言爬取篩選功能,可以自己抓去玩
    https://github.com/niclin/youtube-comment-filter

    ## 問題總匯

    00:00 開場
    01:26 QA-1 - 林天寸

    一直很喜歡妳的頻道,不單單是因為工程師,當然也有部分原因是自己也是走工程師這條路的。
    前一年2020年開始,其實是我剛轉職工程師的第一年,在滿多地方都遇到不小的問題,在troubleshooting上面也是有許多瓶頸的。
    後來除了白天上班,下班看書跟休息,偶然間看到你的影片[工程師如何自我進修],才開始慢慢用計畫的方式取代橫衝猛幹。
    不得不說,規劃時間真的是比起技術性的功力還更有成效。因為它讓你適時的放鬆跟加強,然後在工作上面才更有長進,雖然很幹話,但我2020的下半年是這樣做的。
    目前在準備考取網路管理的證照CCNA,計畫是走network這一塊,還有很多要磨練的。希望也能多看你產出跟network的影片,這是私心話啦,哈哈。

    02:57 QA-2 - 仔仔

    1.學程式會建議從前端或是後端哪個開始學會比較好?
    2.一開始投履歷如何判斷一家公司是可以成長的,而不是進去3,5年後還是那個跟剛進去程度相差不遠的自己差不多
    3.跟程式相關的產業有很多(像是製造業到博弈),可以請Nic分析一下各產業的狀況嗎?以及進去各產業前須要具備哪些程式語言或能力?
    4.投履歷時看到一些公司列出所需程式語言和工具一大堆,是不是代表你沒完全具備就不要投履歷了,還是可以請Nic給個意見哪些部分還是可以投看看
    5.都說工程師又宅又不會說話,為什麼Nic可以交到女朋友?

    10:40 QA-3 - ANDREW NG KAR EARN

    如果当写编程语言遇到瓶颈,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自己陷入钻牛角尖的情况?

    11:46 QA-4 - JS Lin

    如果NIC現在選擇能馬上精通一項語言會是哪個?會想用來做什麼PJ?

    13:13 QA-5 - Rick0

    成為 team leader 後無法直接在技術上有更深入的研究和突破,這樣的變化是否值得?
    是否會擔心這樣在技術上跟不上其他人,甚至被下屬看輕呢?

    14:39 QA-6 - Henry蔡

    因為最近是寒假期間,
    我開始考慮下學期的修課,
    想請教nic大大,
    應該在有什麼樣的基礎上,
    開始學design patterns?
    我目前是碩士生,
    大學非資工本科,
    學過Python,
    也跟過一些網路影片實作過Flask+PostgreSQL,
    大學學過資料結構演算法,
    但不到得心應手的程度...

    16:07 QA-7 - 黃柏瑋

    如何同時Handle好好幾件事
    我怎麼覺得上班,然後下班假日寫寫side project後就沒啥時間了🤔🤔🤔

    17:24 QA-8 - 乾太

    我想問一下這年頭轉行斜槓 VTuber 還有沒有搞頭A?

    18:10 QA-9 - uuu06222

    之前開始關注你有知道你有面試過人的經驗, 想問一下站在面試官的角度...
    面試官會不會比較注重作品需要呈現那些東西, 或是有沒有什麼禁忌是不能碰的嗎?

    20:07 QA-10 - Joery Lin

    想請教您對於對於給你很多成長和照顧的公司,倘若您有一個更好的機會,無論薪水或未知挑戰都大於現在公司。
    您將如何做選擇,或許現在公司會給你加薪留下你。

    因為自己曾放棄了許多機會

    21:37 QA-11 - YangTing Zheng

    Q1: 想問通常一個產品開發的週期都多長呢?負責維運和開發的工作內容是否會差很多?
    Q2: 想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資工系學生的出路/工作內容?(如PM.SA.DBA.PG.RD.MIS…或是還有其他的?)

    24:16 QA-12 - RTB

    Hello World

    24:18 QA-13 - Barry

    目前是公司MIS 很想轉職成後端工程師,但在面試上面都都時常失敗
    常常在問技術關卡時就被問倒了,總覺得 要準備的東西非常的龐大
    毫無準備的頭緒,總覺得一直寫side project也不是辦法

    26:49 QA-14 - 因地制夷

    想請教Nic 有在做投資嗎? ex 股票 想聽一些投資心得

    27:13 QA-15 - 比歐

    想請教 Nic 大,
    在之後的工程師生涯中之後有甚麼規劃或想法嗎?
    例如:開發產品創業,或是開班授課、轉做顧問之類的。

    28:14 QA-16 - yongming jia

    请问新手如何学编程,学完去做什么?怎么自己创业?谢谢🙏

    29:33 QA-17 - Minghao Chang

    是否能請您推薦用來開發的筆電?(正好最近要汰換電腦),想從今年開始養成寫side project的習慣,謝謝。

    30:31 QA-18 - Guan Jun Chen

    想知道像Nic這麼厲害的工程師,年薪大概落在哪裡

    30:46 QA-19 - Sheng Jiang

    想請問Nic,如果非資工背景但是對寫程式有熱情,想轉職當軟體工程師,會建議如何起步?

    補充:像是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學,什麼樣的人適合去補習,或者補習跟自學的情況各有哪些優劣?

    謝謝Nic

    ## 結尾

    31:49 感想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觀看我的生活廢片頻道: https://bit.ly/2Ldfp1B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QA #工程師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前端 #後端 #轉職